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体原位杂交法研究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发育过程中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牛荣丽 梁丽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5,共5页
收集不同发育时期的斑马鱼胚胎,制备DIG标记的TS反义RNA探针,采用整体原位杂交方法研究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在斑马鱼胚胎发育各期的时空表达状况。结果表明,在所取样的各个阶段,TS基因均有转录,但其部位不同,中囊胚过渡前后mRNA显现的... 收集不同发育时期的斑马鱼胚胎,制备DIG标记的TS反义RNA探针,采用整体原位杂交方法研究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在斑马鱼胚胎发育各期的时空表达状况。结果表明,在所取样的各个阶段,TS基因均有转录,但其部位不同,中囊胚过渡前后mRNA显现的部位仅存在于受精卵的动物极,10hpf时存在于整个胚胎的外围,至24hpf后集中到头部及其躯干部。112hpf在心脏部位强表达,其余部位表达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酸合成酶(TS) 斑马鱼 反义RNA探针 整体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整体原位杂交实验技术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东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5-200,共6页
以检测水稻SUPERWOMAN1(SPW1)/OsMADS16基因的表达模式为例,通过对杂交探针的制备、材料的固定及解离通透、显色等方面进行优化,获得背景值低、特异性高的SPW1/OsMADS16基因特异性表达结果。建立一套针对水稻的整体原位杂交技术,方法简... 以检测水稻SUPERWOMAN1(SPW1)/OsMADS16基因的表达模式为例,通过对杂交探针的制备、材料的固定及解离通透、显色等方面进行优化,获得背景值低、特异性高的SPW1/OsMADS16基因特异性表达结果。建立一套针对水稻的整体原位杂交技术,方法简单,费用低廉,可在离心管中多种材料同时进行。主要实验步骤包括探针制备、材料固定和解离、杂交反应、杂交后处理和检测显色等。提出的方法可为高通量检测水稻基因表达的时空模式及其功能分析提供技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原位杂交技术(WISH) 水稻 SUPERWOMAN1/OsMADS16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8.5-E12.5大鼠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吉霞 蔡玉瑾 +3 位作者 谢耀丽 李海荣 乔从进 崔慧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目的: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建立大鼠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方法。方法:E8.5-E10.5大鼠胚胎4%多聚甲醛固定6 h,不经蛋白酶K消化;E11.5-E12.5胚胎4%多聚甲醛固定过夜,蛋白酶K系列稀释实验确定消化浓度和时间。E8.5-E12.5胚胎预杂交2 h,地高辛标记... 目的: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建立大鼠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方法。方法:E8.5-E10.5大鼠胚胎4%多聚甲醛固定6 h,不经蛋白酶K消化;E11.5-E12.5胚胎4%多聚甲醛固定过夜,蛋白酶K系列稀释实验确定消化浓度和时间。E8.5-E12.5胚胎预杂交2 h,地高辛标记的甘油二酯激酶ζ(DGKζ)寡核苷酸探针杂交24 h,山羊血清封闭2.5~3 h,地高辛抗体4℃过夜,冷TBST和NTMT漂洗1~2 h,NBT/BCIP避光显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DGKζ在E12.5大鼠胚胎组织的表达。结果:DGKζ在不同胚龄大鼠胚胎均有清晰的杂交信号,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E12.5大鼠胚胎脑泡、背根神经节有较强表达,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简便、可行、重复性高的E8.5-E12.5大鼠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原位杂交 寡核苷酸探针 DGKζ 大鼠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eomes基因在黑尾近红鲌胚胎发育中的整体原位杂交分析
4
作者 吕海英 杨启文 +2 位作者 殷海成 宋平 张训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9-421,共3页
关键词 斑马鱼 EOMESODERMIN 黑尾近红鲐 胚胎发育 整体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虫整体原位杂交方法的优化改良
5
作者 王秀丽 袁金铎 +2 位作者 孙璐 杨桂文 安利国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从原位杂交样品的预处理、固定液选择、杂交温度和时长选择、封闭时长等方面对日本三角涡虫整体原位杂交技术进行优化改良。实验表明,采用NAC处理10 min、w=4%的多聚甲醛溶液固定、56℃杂交48 h以及封闭3 h的改良方法可获得高特异性、... 从原位杂交样品的预处理、固定液选择、杂交温度和时长选择、封闭时长等方面对日本三角涡虫整体原位杂交技术进行优化改良。实验表明,采用NAC处理10 min、w=4%的多聚甲醛溶液固定、56℃杂交48 h以及封闭3 h的改良方法可获得高特异性、低背景且着色清晰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虫 整体原位杂交 优化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酸影响斑马鱼胚胎心脏房室分化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立凤 桂永浩 +5 位作者 钟涛 王跃祥 蒋球 崇梅 孙淑娜 宋后燕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视黄酸对斑马鱼心脏前后轴发育即心脏房室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遗传学方法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至12.5hpf(hours post fertilization)给予5×10-8mol/L和10-7mol/L外源性视黄酸处理1.5h。应用胚胎整体原位杂交观察视... 目的观察外源性视黄酸对斑马鱼心脏前后轴发育即心脏房室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遗传学方法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至12.5hpf(hours post fertilization)给予5×10-8mol/L和10-7mol/L外源性视黄酸处理1.5h。应用胚胎整体原位杂交观察视黄酸对心脏特异基因vmhc,amhc,nkx2.5和nppa表达的影响。结果vmhc,amhc探针的整体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视黄酸处理会导致斑马鱼胚胎心脏的前后轴发育异常,表现为vmhc表达细胞的范围缩小,amhc表达细胞的范围明显增大。视黄酸可以明显增强nppa在心脏的表达。视黄酸对心脏房室分化的影响在48hpf后表现得明显。结论5×10-8mol/L和10-7mol/L视黄酸在12.5hpf处理斑马鱼胚胎对斑马鱼心脏早期发生没有影响。斑马鱼发育过程中,视黄酸对心脏的房室分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视黄酸支持心房的分化和发育,同时抑制心室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 斑马鱼 心脏发育 整体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Tbx18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蒲荻 杜建霖 +2 位作者 李晓群 翁敏杰 佘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检测胚胎期小鼠Tbx18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了解Tbx18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模式。方法用整体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小鼠整胚TBX18 mRNA的表达,用X-gal染色检测Tbx18-Cre/Rosa26R/LacZ双杂合基因谱系示踪模型小鼠胚胎的... 目的检测胚胎期小鼠Tbx18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了解Tbx18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模式。方法用整体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小鼠整胚TBX18 mRNA的表达,用X-gal染色检测Tbx18-Cre/Rosa26R/LacZ双杂合基因谱系示踪模型小鼠胚胎的报告基因LacZ蛋白的表达,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胚胎期心脏mRNA的定量表达。结果发现在小鼠胚胎期9.5~10.5 d转录因子Tbx18主要在前体心外膜表达,由前体心外膜逐渐迁移定位于心外膜;在11.5~12.5 d的小鼠胚胎Tbx18主要定位于心脏、上下肢、体节及上下唇鄂区域;大于12.5 d的小鼠胚胎Tbx18除了上述部位外还定位于肾、输尿管、膀胱等区域。结论转录因子Tbx18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对小鼠心脏的发育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上下肢、体节、唇鄂、肾、输尿管、膀胱的发育中也可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Tbx18 整体原位杂交 小鼠 胚胎发育 时空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鲫pou2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图式 被引量:5
8
作者 尹隽 周莉 +2 位作者 刘军 杜新征 桂建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9-636,共8页
用RACE-PCR方法从原肠期SMART文库中扩增到银鲫pou2基因的全长cDNA,其全长为2421bp,开放阅读框为1416bp,编码471个氨基酸,与斑马鱼pou2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91.0%。我们用RT-PCR和整体原位杂交的方法研究了银鲫pou2基因在胚胎发... 用RACE-PCR方法从原肠期SMART文库中扩增到银鲫pou2基因的全长cDNA,其全长为2421bp,开放阅读框为1416bp,编码471个氨基酸,与斑马鱼pou2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91.0%。我们用RT-PCR和整体原位杂交的方法研究了银鲫pou2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图式。RT-PCR结果显示,银鲫pou2基因有母源转录本,其合子基因在高囊胚期强烈表达,在50%下包期和90%下包期也有高量的转录本,但在100%下包期表达量急剧降低,至体节期时已经完全检测不到其转录本。胚胎整体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其母源转录本在所有的胚盘细胞中。在高囊胚期和50%下包期,高度表达的合子转录本仍在所有的胚盘细胞中,但至90%下包期时,pou2的表达向胚胎背部的正中线汇聚,集中在神经板的两侧区域和脑部的两条横向条带。在100%下包期时,pou2的表达集中在神经板的中间区域以及预期形成的中后脑区域。至体节期时,转录本消失,这与RT-PCR结果高度一致。银鲫pou2基因的表达图式提示该基因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具有重要作用,它可能参与调控神经板的形成和中后脑细胞的发育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鲫pou2基因 胚胎发育 RT-PCR 胚胎整体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锌指结构新基因ZNF18的克隆和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郭丽丽 慈宏亮 +3 位作者 单红爽 邹星 翟永功 李亦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3-530,共8页
在很多转录因子中发现的锌指结构,被认为在人类心脏的发育和相关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报道了克隆和表达分析人类新的锌指蛋白基因ZNF18。该基因cDNA长2767bp,编码一个有549个氨基酸的蛋白,这一蛋白含有一个SCAN结构域,... 在很多转录因子中发现的锌指结构,被认为在人类心脏的发育和相关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报道了克隆和表达分析人类新的锌指蛋白基因ZNF18。该基因cDNA长2767bp,编码一个有549个氨基酸的蛋白,这一蛋白含有一个SCAN结构域,一个KRAB结构域和5个连续的C2H2型锌指结构域。ZNF18蛋白与小鼠Zfp535有77%的同源性。ZNF18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7p12~p13,包含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以ZNF18全长编码区为探针进行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ZNF18在成体小鼠各组织中广泛表达,但在心脏中低丰度表达。整体原位杂交结果显示,ZNF18基因在小鼠胚胎的表达有很高的动态性。ZNF18主要在E7.5小鼠胚胎的胚外组织表达,E8.5出现了胚胎躯干前端表达。ZNF18从E9.0开始在胚胎的心脏和尾部表达,尤其在E10.5胚胎的心脏高丰度表达。这提示ZNF18基因与心脏发育过程可能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F18基因 C2H2锌指结构域 胚胎整体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酸缺乏对斑马鱼心脏房室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佳 桂永浩 +3 位作者 张立凤 王跃祥 刘东 宋后燕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65-368,I0002,共5页
目的通过化学遗传学方法建立视黄酸缺乏的斑马鱼模型,探讨视黄酸缺乏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前后轴发育即房室分化的影响。方法在斑马鱼胚胎孵育的5 hpf,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视黄醛脱氢酶2抑制剂DEAB(1×10-6、5×10-6、10×10-6、25... 目的通过化学遗传学方法建立视黄酸缺乏的斑马鱼模型,探讨视黄酸缺乏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前后轴发育即房室分化的影响。方法在斑马鱼胚胎孵育的5 hpf,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视黄醛脱氢酶2抑制剂DEAB(1×10-6、5×10-6、10×10-6、25×10-6mol/L)处理斑马鱼胚胎,实时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全过程。通过给予斑马鱼胚胎外源性视黄酸,观察其对DEAB的拮抗作用。应用胚胎整体原位杂交观察视黄酸缺乏对心脏特异基因vmhc和amhc表达的影响。结果斑马鱼胚胎的生存率随着DEAB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DEAB浓度≥5×10-6mol/L时,斑马鱼的畸胎率达100%。5×10-6mol/L DEAB的致畸作用能够被1×10-9mol/L外源性视黄酸所拮抗。整体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视黄酸缺乏会导致斑马鱼胚胎心脏房室分化异常,表现为vmhc表达细胞的范围增大,amhc表达细胞的范围缩小。结论通过外源性DEAB处理能有效地建立视黄酸缺乏的斑马鱼模型,DEAB影响胚胎发育存在剂量依赖性。视黄酸在斑马鱼心脏前后轴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心脏发育早期视黄酸缺乏会抑制心房的发育而支持心室的发育,出现房室分化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缺乏 斑马鱼 心脏发育 整体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鱼(Cyprinuscarpio)外异蛋白A受体Edar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定位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丽 王阳阳 +5 位作者 程安达 张保勇 马龙 王书 刘永新 孙效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9-107,共9页
外异蛋白A受体(Ectodysplasin-A receptor,Edar)基因最早是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其在皮肤附属物的发育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利用Genfishing差异筛选技术对建鲤和镜鲤的皮肤转录表达产物进行筛选,得到Edar基因的部分片段。通过克隆镜... 外异蛋白A受体(Ectodysplasin-A receptor,Edar)基因最早是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其在皮肤附属物的发育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利用Genfishing差异筛选技术对建鲤和镜鲤的皮肤转录表达产物进行筛选,得到Edar基因的部分片段。通过克隆镜鲤mRNA全长发现,镜鲤该基因全长CDS为1 389 bp,编码一个含有46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包含一个信号肽位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结合位点序列、跨膜区和死亡结构域。序列比对结果表明,镜鲤Edar蛋白与斑马鱼相似度最高,达88.31%,而与其亲缘关系较远的爪蟾,鸡,人类,小鼠相似度较低,分别是64.88%,63.79%,64.36%,63.50%。对5'-UTR和3'-UTR区进行分析表明,镜鲤与斑马鱼、青鳉5'-UTR的相似度只有23.78%,24.73%,而与非洲爪蟾、鸡、人和老鼠的相似度更低,仅为11.73%、18%、6.50%、10.04%;3'-UTR与青鳉的相似度为35.49%,与非洲爪蟾、人和小鼠的相似度分别为9.42%、8.05%、9.37%。整体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建鲤和镜鲤鳞片发生时在鳞片着生的皮肤基质中特异表达,而在非鳞片发生区域表达较弱或者不表达,到所有鳞片发育形成后,该基因的表达消失,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鲤鱼鳞片的起始发育而不是后期的鳞片模式维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异蛋白A受体 RACE 整体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同系物Djp53在涡虫胚基早期发育阶段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其在再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素格 杨武 +1 位作者 周鲁明 赵博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1-567,共7页
为了探索东亚三角涡虫Djp53基因在涡虫组织中的表达和功能,利用整体原位杂交、RT-PCR技术,检测了涡虫Djp53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特点,结果表明,Djp53基因在再生1、3、5天的胚基中具有较强的阳性信号,且3天的表达量最高;而在再生7、10... 为了探索东亚三角涡虫Djp53基因在涡虫组织中的表达和功能,利用整体原位杂交、RT-PCR技术,检测了涡虫Djp53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特点,结果表明,Djp53基因在再生1、3、5天的胚基中具有较强的阳性信号,且3天的表达量最高;而在再生7、10天和成虫的实质组织中表达较弱.RNA干扰后的RT-PCR检测显示,Djp53表达量显著下降,涡虫不能正常再生或出现眼点缺陷.由此推断,东亚三角涡虫Djp53基因在早期胚基发育阶段,通过调节多功能干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分化影响早期胚基的形成,是涡虫早期胚基发育必不可少的一个基因,并且在涡虫成体和再生后期对多功能干细胞的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三角涡虫 Djp53基因 整体原位杂交技术 RT-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2ap1在不同性别鸡胚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宇 俸艳萍 +4 位作者 龚萍 黄潘 李世军 彭秀丽 龚炎长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36-940,共5页
为研究通过抑制消减杂交筛选出的cdk2ap1基因在鸡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设计cdk2ap1引物并通过RT-PCR扩增cdk2ap1基因片段,构建cdk2ap1/pGEM-T重组质粒。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模板,使用Sp6和T7RNA聚合酶合成地高辛(dig)标记的正、反义RNA... 为研究通过抑制消减杂交筛选出的cdk2ap1基因在鸡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设计cdk2ap1引物并通过RT-PCR扩增cdk2ap1基因片段,构建cdk2ap1/pGEM-T重组质粒。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模板,使用Sp6和T7RNA聚合酶合成地高辛(dig)标记的正、反义RNA探针,借助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cdk2ap1在雌雄鸡胚中的表达。结果表明cdk2ap1基因在4.0d两性胚胎的脑间质、菱脑、听囊、脊神经管、前肢等部位均有表达,且在雄性鸡胚中的表达量高于雌性;在雄性鸡胚的生殖脊、后肢部位中该基因有表达但在雌性胚胎对应部位却基本没有表达。鉴于该基因在雌雄鸡胚中的差异表达,推测cdk2ap1基因在鸡胚性别分化及性腺发育过程中起一定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2ap1 基因克隆 整体原位杂交 鸡胚 性腺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ERβ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在胚胎发育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子峰 樊少华 +5 位作者 陆军 吴冬梅 单群 胡斌 李飞 郑元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7-351,共5页
为探讨ERβ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首先设计ERβ引物并扩增ERβ基因片段,构建ERβ/pGEM-3Z重组质粒进行克隆,分别用EcoRⅠ和HindⅢ进行酶切得到线性化DNA片段,以Sp6和T7聚合酶合成地高辛标记的(dig)正、反义RNA探针。然后通过胚胎... 为探讨ERβ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首先设计ERβ引物并扩增ERβ基因片段,构建ERβ/pGEM-3Z重组质粒进行克隆,分别用EcoRⅠ和HindⅢ进行酶切得到线性化DNA片段,以Sp6和T7聚合酶合成地高辛标记的(dig)正、反义RNA探针。然后通过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技术分析ERβ在小鼠胚胎中的表达。运用该探针检测到ERβ基因在10.5dpc胚胎的脑、脊神经管、生殖脊、心包、肢芽及颌弓部位表达,在13.5dpc胚胎的端脑、中脑、延髓、脊髓、肢芽中表达。推测ERβ基因可能在小鼠胚胎性别分化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可能在小鼠胚胎神经管的早期区域化过程中起作用并在3个原始脑泡进一步分化及脊髓的分化过程中起作用;可能在小鼠胚胎肢芽中的骨与软骨的形成与分化中起调控作用;可能在小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起作用,可能在小鼠胚胎颌弓的表面分化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Β 基因克隆 整体原位杂交 小鼠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胃质子泵(H^+/K^+ ATPase)与消化机能发生的关系
15
作者 迟良 徐世宏 +7 位作者 肖志忠 马道远 林帆 赵春彦 肖永双 武宁宁 刘清华 李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6-212,644,共7页
胃质子泵(H+/K+ATPase)是胃酸分泌的关键酶。本试验采用RACE和PCR方法从大菱鲆的胃组织中提取RNA克隆得到了H+/K+ATPaseα亚基cDNA全长序列。结果表明:大菱鲆H+/K+ATPaseα亚基序列全长3467 bp,开放阅读框为2964 bp,编码988个氨基酸。与... 胃质子泵(H+/K+ATPase)是胃酸分泌的关键酶。本试验采用RACE和PCR方法从大菱鲆的胃组织中提取RNA克隆得到了H+/K+ATPaseα亚基cDNA全长序列。结果表明:大菱鲆H+/K+ATPaseα亚基序列全长3467 bp,开放阅读框为2964 bp,编码988个氨基酸。与GenBank上其它物种比对发现,大菱鲆H+/K+ATPaseα亚基与斑鳜同源性最高,为89%。进化树分析发现,H+/K+ATPase在进化上具有物种特异性。经RT-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大菱鲆H+/K+ATPase在胚胎孵化后22d开始表达,晚于大菱鲆胃腺出现的时间(16 d),说明大菱鲆胃腺的发育完成并不代表胃功能的完善。另外,大菱鲆H+/K+ATPase除了在胃中大量表达之外,在食道中的表达量也很高。结合组织学观察,作者认为,大菱鲆H+/K+ATPase在食道中大量表达是因为在发育上食道是胃的前体,因此保留了分泌H+/K+ATPase的能力。同时通过整体原位杂交试验表明:大菱鲆H+/K+ATPase会首先在食道的末端和胃的贲门处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海水鱼类的消化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荧光定量 质子泵 整体原位杂交 消化机能 海水鱼类 亚基 食道 进化树 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蚤状溞(Daphnia pulex)doublesex1基因的表达研究
16
作者 童巧琼 林重远 +4 位作者 朱晓静 周伟 徐善良 王丹丽 赵云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3,共7页
为了探索doublesex1(dsx1)基因是否在蚤状溞的生殖转换过程中发挥作用,利用蚤状溞滤食摄食的特点将体外合成的dsx1双链RNA(ds RNA)通过浸泡得方法分别摄入不同生殖状态的溞体中,实现dsx1基因的表达沉默。随后采用荧光定量PCR(q PCR)以... 为了探索doublesex1(dsx1)基因是否在蚤状溞的生殖转换过程中发挥作用,利用蚤状溞滤食摄食的特点将体外合成的dsx1双链RNA(ds RNA)通过浸泡得方法分别摄入不同生殖状态的溞体中,实现dsx1基因的表达沉默。随后采用荧光定量PCR(q PCR)以及整体原位杂交分别检测不同生殖状态下蚤状溞在RNAi前后体内dsx1的表达水平变化,进而研究dsx1在蚤状溞生殖转换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雄性溞、两性溞、孤雌溞在RNAi后均出现了dsx1 m RNA表达水平的显著下调,且下调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在孤雌溞中下调68%,在三种生殖状态中最为显著,其次是雄性溞(56%)和两性溞(20%)。同时发现,干扰前能够在溞的第一触角、第一胸肢和复眼上检测到明显的信号位点,而在RNAi后,仅在溞体的第一触角上发现少量dsx1基因表达位点,且第一胸肢及复眼上未检测到相关信号。结合未干扰前dsx1在不同生殖状态溞的表达定量以及定位结果,我们推测dsx1可能在蚤状溞的生殖转化基因调控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并且在维持雄性蚤状溞性别特征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状溞 doublesex1 RNA干扰 qPCR 整体原位杂交 生殖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rnf141基因结构与表达分析
17
作者 李亚 王伦安 +3 位作者 王玉明 杨平 潘克俭 黄明孔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67-970,共4页
目的:探讨斑马鱼rnf141基因在物种间进化以及在斑马鱼胚胎发育和成体中表达分布特点。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斑马鱼rnf141基因结构特征;运用胚胎整体原位杂交和多组织RT-PCR技术分别检测斑马鱼胚胎发育不同阶段和成体各组织rnf14... 目的:探讨斑马鱼rnf141基因在物种间进化以及在斑马鱼胚胎发育和成体中表达分布特点。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斑马鱼rnf141基因结构特征;运用胚胎整体原位杂交和多组织RT-PCR技术分别检测斑马鱼胚胎发育不同阶段和成体各组织rnf14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斑马鱼RNF141蛋白与人类和小鼠同源蛋白(ZNF230、Znf230)分别具有79.8%、78.5%的同源性,其中C3HC4型锌指结构域及其保守的半胱氨酸和组氨酸残基组成与人类(或小鼠)的同源性分别为84.8%、100%;而且,斑马鱼RNF141蛋白与人类ZNF230蛋白在C3HC4型锌指区域具有完全相同的二级结构。杂交结果显示,rnf141基因在斑马鱼胚胎中广泛表达,尤以端脑、小脑和后脑表达丰度为高。RT-PCR结果表明,rnf141基因在受检的成体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睾丸组织中表达丰度较高。结论:斑马鱼rnf141基因为脊椎动物保守基因,并可能在胚胎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rnf141基因 整体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14基因在文昌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时空表达及免疫活性初步研究
18
作者 蒋圣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7-131,共5页
探讨文昌鱼trp14(thioredoxin-related protein of 14kD)基因在文昌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时空表达模式及其免疫活性。利用整体原位杂交技术研究trp14基因在文昌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时空表达模式;通过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trp14基因在低温胁迫... 探讨文昌鱼trp14(thioredoxin-related protein of 14kD)基因在文昌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时空表达模式及其免疫活性。利用整体原位杂交技术研究trp14基因在文昌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时空表达模式;通过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trp14基因在低温胁迫和免疫药物刺激下的mRNA表达变化。trp14基因在文昌鱼2d幼虫的原始消化道表达,呈现时空特异的表达模式;低温可以增强trp14基因的表达,而免疫刺激药物LPS和LTA则降低trp14基因的表达量。文昌鱼trp14基因在胁迫条件下表达量发生变化,暗示其可能参与氧化压力变化引起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鱼 trp14基因 整体原位杂交 胁迫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钙黏附蛋白18b基因抑制对斑马鱼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贡月波 蒋缪 +2 位作者 胡晶莹 王跃祥 宋后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97-903,共7页
原钙黏附蛋白18b(Protocadherin18b,Pcdh18b)属于钙黏附蛋白家族成员.为了研究pcdh18b基因抑制对斑马鱼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针对pcdh18b的翻译起始位点设计一个吗啡啉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其表达,在斑马鱼受精卵一到二细胞期注射并且... 原钙黏附蛋白18b(Protocadherin18b,Pcdh18b)属于钙黏附蛋白家族成员.为了研究pcdh18b基因抑制对斑马鱼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针对pcdh18b的翻译起始位点设计一个吗啡啉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其表达,在斑马鱼受精卵一到二细胞期注射并且验证其有效性.注射后用原位杂交和吖啶橙染色检测神经系统的表型和标志基因的表达.pcdh18b下调使神经前体细胞的标志基因neurog1、神经元标志基因elavl3和神经胶质细胞标志基因gfap的表达均出现下调,中后脑边界的标志基因pax2a和wnt1表达减弱并出现神经管分叉现象,同时与后脑分节相关的基因krox20表达减少.吖啶橙染色显示pcdh18b下调后斑马鱼中脑、后脑及中后脑边界细胞凋亡增多.这些结果表明pcdh18b抑制导致了斑马鱼神经系统发育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钙黏附蛋白18b 斑马鱼 神经系统发育 整体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新基因WDR70的克隆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单宏爽 郭丽丽 +1 位作者 慈宏亮 李亦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1-15,共5页
运用基于基因组数据库的特定基因同源新基因的克隆策略得到一个人类新基因WDR70 ,该基因编码一个包含 12个WD4 0结构域的蛋白。WDR70的cDNA序列长 2 2 6 6bp ,预测编码蛋白含 6 30个氨基酸 ,理论分子量为 70× 10 3 u ,染色体定位为... 运用基于基因组数据库的特定基因同源新基因的克隆策略得到一个人类新基因WDR70 ,该基因编码一个包含 12个WD4 0结构域的蛋白。WDR70的cDNA序列长 2 2 6 6bp ,预测编码蛋白含 6 30个氨基酸 ,理论分子量为 70× 10 3 u ,染色体定位为 17p13.1。以小鼠胚胎为模型进行整体原位杂交 ,结果显示WDR70基因在 8.5d小鼠胚胎中没有表达 ,而在 9.5d和 10 .5d的小鼠胚胎的脑部有特异表达。由此推断该基因对胚胎期脑部的发育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分析 WD40结构域 生物信息学 整体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