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24个微卫星进行猪数量性状座位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左波 熊远著 +4 位作者 苏玉虹 邓昌彦 郑嵘 雷明刚 余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以 3头英系大白公猪与 7头梅山母猪杂交产生的三代资源家系用来检测猪重要经济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TL) ,2 0 0 0年下半年随机选留 140头F2代个体 ,进行屠宰测定 ,记录了包括生长、胴体组成等 43个性状 ;从已定位于家猪 3、4和 7号染色... 以 3头英系大白公猪与 7头梅山母猪杂交产生的三代资源家系用来检测猪重要经济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TL) ,2 0 0 0年下半年随机选留 140头F2代个体 ,进行屠宰测定 ,记录了包括生长、胴体组成等 43个性状 ;从已定位于家猪 3、4和 7号染色体上的遗传标记中选用 2 4个微卫星标记对所有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采用最小二乘回归区间定位法进行QTL检测 ,通过置换实验来确定显著性阈值。在所研究的 32个生长和胴体性状中 ,3条染色体总共 16个QTL达到染色体显著水平 (P <0 0 5 ) ,其中 4个达到染色体极显著性水平 (P <0 0 1) ;同时在 4号和 7号染色体上还检测到了影响器官重性状的 3个QTL ,达到了染色体显著水平 (P <0 0 5 )。在某些QTL座位 ,其有利等位基因来源于具有较低性状平均值的品种。 2QTL模型分析下 ,在 4号染色体上检测到影响板油重的 2个QTL ,并且它们的效应方向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数量性状座位定位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UV-B的QTL定位和环境互作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林文雄 江宝月 +3 位作者 贾小丽 邓家耀 吴杏春 梁康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44-648,共5页
以“Lemont”(美国)和“Dular”(印度)杂交建立的包含123个家系的水稻重组自交系(RIL)群体,构建了含有97对SSR分子标记的水稻遗传连锁图谱。以该遗传群体及其亲本为材料,分别在2005年晚季和2006年早季进行UV—B辐射增强处理,... 以“Lemont”(美国)和“Dular”(印度)杂交建立的包含123个家系的水稻重组自交系(RIL)群体,构建了含有97对SSR分子标记的水稻遗传连锁图谱。以该遗传群体及其亲本为材料,分别在2005年晚季和2006年早季进行UV—B辐射增强处理,考察了株高性状,并转换成抑制率进行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定位,共检测到2个抗UV—B辐射增强的加性QTLs,分别位于第4和第6染色体上,解释了4.72%和2.69%的遗传变异,分析还发现控制该性状QTL存在环境互作效应,分别解释了8.36%和5.42%的遗传变异,大于加性QTLs。同时检测到7对上位性互作基因,解释了0.00~6.88%的遗传变异,也存在-9环境的互作效应,解释了1.94%~23.31%的遗传变异,暗示着基因上位性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数量性状定位 重组自交系 抗UV—B 遗传连锁图谱 QTL与环境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交群体QTL定位的最大似然分析法
3
作者 徐宁迎 《浙江畜牧兽医》 2001年第2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遗传标记 基因定位 回交群体 数量性状定位 最大似然分析 似然函数 构建 显著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同胞群体QTL区间定位的通用SAS程序
4
作者 殷宗俊 张勤 《猪业科学》 2006年第2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分离群体 SAS程序 区间定位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QTL定位 通用 等位基因 方差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主效抽穗期QTL 被引量:9
5
作者 邵迪 李秋萍 +1 位作者 吴比 邢永忠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4-347,共4页
从日本晴/明恢63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中筛选到1个抽穗期分离家系BC3F2,调查该家系327个单株,发现单株抽穗期呈明显双峰分布,晚抽穗和早抽穗单株比例符合3∶1的分离比,表明抽穗期受1个主效QTLqHd-3控制.利用极端集团混合法筛选到标记RM416在... 从日本晴/明恢63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中筛选到1个抽穗期分离家系BC3F2,调查该家系327个单株,发现单株抽穗期呈明显双峰分布,晚抽穗和早抽穗单株比例符合3∶1的分离比,表明抽穗期受1个主效QTLqHd-3控制.利用极端集团混合法筛选到标记RM416在2个DNA混合池中有多态性,单因子方差分析证明了标记RM416和qHd-3连锁.在引物RM416附近20cM继续筛选多态性标记,对BC3F2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构建局部连锁图.通过QTL分析,qHd-3被定位在IDL01—RM5995,与2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3cM和1.5cM,它可以解释表型变异的62.9%.在同一区间内还检测到控制每穗颖花数微效QTLqSpp-3和分蘖数微效QTLqT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双峰分布 抽穗期 极端集团混合法 数量性状座位(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LASSO的重组近亲杂交合作小鼠基因位点定位研究
6
作者 熊思灿 胡桂开 阮周生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89-497,共9页
重组近亲杂交合作小鼠品系(CC-RIX)具有很多优点,特别是在复杂疾病的数量性状位点定位方面,具有较高功效.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考虑了仅含主基因效应的混合线性定位模型,并通过组LASSO惩罚函数法对问题进行转换,然后采用迭代加权最小... 重组近亲杂交合作小鼠品系(CC-RIX)具有很多优点,特别是在复杂疾病的数量性状位点定位方面,具有较高功效.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考虑了仅含主基因效应的混合线性定位模型,并通过组LASSO惩罚函数法对问题进行转换,然后采用迭代加权最小二乘法对转换后的问题进行求解.从而克服了设计矩阵容易奇异,计算速度慢等计算上的难题.模拟计算表明,本文所提模型和方法在CC-RIX品系的数量性状位点定位中能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数量性状位点,并具有较高的真阳性率,以及较低的假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近亲杂交合作小鼠 数量性状位点定位 组LASSO 迭代加权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化学抗虫性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房建军 韩一凡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92-99,共8页
植物产生的特异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抗虫的化学基础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与植物抗虫有关化学物质的遗传学研究的结果。同其它植物性状一样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异也是受遗传控制的 ;由于次生代谢物的产生是整个合成途径中大量酶协同... 植物产生的特异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抗虫的化学基础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与植物抗虫有关化学物质的遗传学研究的结果。同其它植物性状一样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异也是受遗传控制的 ;由于次生代谢物的产生是整个合成途径中大量酶协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大多表现为数量性状 ,受多基因控制 ;次生代谢由主代谢分支而来 ,必然受到主代谢的控制 ,其变异的幅度是有限的 ;某种化学物质只对特定的昆虫种或亚种起作用 ,表现为化学抗性的专一性 ;近几年生物技术和分子数量遗传的发展为数量性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些农作物的抗虫性状数量基因定位工作也得已开展。文中分析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长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抗虫性 数量性状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董慧 章炉军 +6 位作者 于海龙 张美彦 刘建辉 姜宁 宋春艳 尚晓冬 谭琦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72,共7页
综述了香菇(Lentinula edodes)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研究现状,对现有的连锁图所涉及的分子标记、作图群体、连锁群数量、图谱大小等进行了讨论,并对遗传连锁图谱意义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关键词 香菇 分子标记 遗传连锁图谱 数量性状定位 标记辅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类恐惧行为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军 王克华 曲亮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9-142,共4页
恐惧行为给养禽生产带来经济损失,传统选育方法很难将其淘汰。随着全基因扫描、数量性状定位(QTL)及比较基因组技术的进步,禽类恐惧行为遗传调控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禽类恐惧行为存在品种、性别上的差异,通过双向选择已经在鸡、鹌鹑及圆... 恐惧行为给养禽生产带来经济损失,传统选育方法很难将其淘汰。随着全基因扫描、数量性状定位(QTL)及比较基因组技术的进步,禽类恐惧行为遗传调控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禽类恐惧行为存在品种、性别上的差异,通过双向选择已经在鸡、鹌鹑及圆环雉上构建恐惧反应不同的品系。候选基因碱基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清素、多巴胺受体等基因与恐惧行为相关,但研究结果仍有待进一步验证。鸡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9个染色体37个位点携带恐惧相关基因。禽类恐惧行为遗传调控研究将为品种选育及改良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惧行为 遗传基础 候选基因 数量性状定位(QTL) 家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专家文库
10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5年第5期4-4,共1页
关键词 张勤 动物遗传育种 数量性状定位 荷斯坦奶牛 MOET核心群 种畜场数据管理 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蔬菜》2011·20学术论文导读
11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0-22,共3页
ISSR标记技术在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SR分子标记技术具有共显性、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本文简述了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重点对马铃薯SSR引物的开发及其在马铃... ISSR标记技术在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SR分子标记技术具有共显性、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本文简述了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重点对马铃薯SSR引物的开发及其在马铃薯品种鉴定、遗传图谱构建与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论文 ISSR标记技术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技术 导读 蔬菜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