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断层滑动数据古应力反演的影响因素及其误差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林逸 张长厚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88-1498,共11页
古构造应力场是构造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且断层滑动数据奇应力反演已经成为古构造应力场恢复研究中比较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断层滑动数据古应力反演方法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有关反演结果的解释仍存歧... 古构造应力场是构造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且断层滑动数据奇应力反演已经成为古构造应力场恢复研究中比较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断层滑动数据古应力反演方法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有关反演结果的解释仍存歧义,反演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其误差范围等并未得到深入研究与定量分析。本文总结指出,影响断层滑动数据古应力反演结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变形体制、剪切破裂面类型、断层面的形态以及地质体内薄弱面的存在等。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新生断层和先存薄弱面滑动数据的古应力反演综合误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指出,在可以大致厘定变形体制或误差在允许范同内的前提下,将断层滑动数据反演结果解释为应力状态是合理可行的。各种因素导致的反演误差定量分析表明,同一期构造应力场形成的破裂面滑动数据的古应力方位反演误差最大不超过35°。换言之,存没有证据表明存在不同期次的应力作用情况下,主应力方位变化小于35°的应力状态,可以划归同一期应力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滑动数据 古应力反演 误差分析分 期配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断层滑动数据反演的燕山中西段晚中生代古构造应力场:对华北克拉通破坏峰期应力状态的启示 被引量:6
2
作者 高健翁 林逸 +3 位作者 张长厚 丁照月 侯丽玉 黄滢竹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9-936,共18页
在燕山中西段晚中生代岩体中的116个观测点中共采集到2 321组断层和破裂面滑动数据,利用Tensor软件进行古构造应力状态反演。将反演结果与区域构造变形及构造演化过程研究结果相结合,发现研究区在侏罗纪末-白垩纪初以来存在5期可识别的... 在燕山中西段晚中生代岩体中的116个观测点中共采集到2 321组断层和破裂面滑动数据,利用Tensor软件进行古构造应力状态反演。将反演结果与区域构造变形及构造演化过程研究结果相结合,发现研究区在侏罗纪末-白垩纪初以来存在5期可识别的构造应力场:(1)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近N-S向挤压应力场(D1,148~127 Ma);(2)早白垩世NW-SE向挤压应力场(D2,143~127 Ma);(3)垂向挤压主导的多向水平伸展应力场(D3,120~110 Ma);(4)NE-SW向挤压(D4);(5)E-W向挤压的应力场(D5)。D1和D2可能分别与蒙古-鄂霍茨克洋消减关闭作用的远程构造效应,以及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下的俯冲作用有关,且这两大构造系统在该时期可能同时作用于燕山地区。D3期应力场可能反映源自壳下深部地幔活动引起的垂向挤压动力作用。D4、D5期应力场相对较弱,其动力学背景尚待今后研究进一步分析。本区古构造应力场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克拉通破坏峰期期间,主要的伸展作用并不完全符合西太平洋板块后撤主导的被动伸展裂谷模型,而是表现为深部地幔活动引起的垂向挤压作用主导的水平方向多向伸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滑动数据 古构造应力场 晚中生代 华北克拉通破坏 燕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动Copula函数的新疆干旱内陆河流水文气象要素变异关系诊断 被引量:11
3
作者 何兵 高凡 +1 位作者 唐小雨 覃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5-161,共7页
选取乌伦古河流域源流区出山口二台水文站1959—2015年长系列实测月径流量和同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累积距平法、R/S分析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在对水文、气象要素序列演变规律分析的基础上,运用Pe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径流与降水、... 选取乌伦古河流域源流区出山口二台水文站1959—2015年长系列实测月径流量和同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累积距平法、R/S分析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在对水文、气象要素序列演变规律分析的基础上,运用Pe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径流与降水、气温的相关性,将Copula函数与数据滑动窗口技术相结合分析了径流与气象要素(降水、气温)的内在关系及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乌伦古河源流区年径流量以0.026亿m3/10a的微速率波动减少,减少趋势不显著(Uα/2=-1.96<U=-0.15<0),未来呈增加趋势(Hurst指数H=0.36<0.5);同时段年降水量以7.52mm/10a的微弱增长速率波动增加,且在1990年后,波动较为频繁,未来呈持续增加趋势(Hurst指数H=0.63>0.5),增加趋势显著(U=2.57>Uα/2=1.96);(2)年降水量是影响乌伦古河源流区径流量的最主要因子;(3)将年降水作为气象因子与径流量构成联合序列,进行基于滑动Copula函数对乌伦古河流域源流区长系列径流—降水联合序列进行了变异特征分析与变异点诊断,表明:其径流—降水关系变异点位是1979年,且由第一阶段(1959—1979年)的Clayton-Copula函数分布变异到第二阶段(1980—2015年)的Gauss-Copula函数分布。研究结果与实际相符,造成该研究区径流序列变异的原因主要归结为第一阶段(1959—1979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的显著减小趋势,以及1980年以后由于人类活动强度加大,二台水文站以上干支流先后修建了库容总量约3 000万m3的水库,对流域降水产汇流及河道上下游径流间的自然相关关系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诊断 COPULA函数 数据滑动 乌伦古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U的多数据流相关系数并行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勇 王皓 +1 位作者 程春田 郭禾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32-1235,共4页
为了满足多数据流处理的实时性需求,提出一种跨PCIE总线的四层滑动窗口模型和基于图形处理器的多数据流并行处理框架模型,在此框架模型下可以并行维护数量巨大的滑动实时多数据流统计信息,同时采用精确方法并行计算多数据流间任意两条... 为了满足多数据流处理的实时性需求,提出一种跨PCIE总线的四层滑动窗口模型和基于图形处理器的多数据流并行处理框架模型,在此框架模型下可以并行维护数量巨大的滑动实时多数据流统计信息,同时采用精确方法并行计算多数据流间任意两条的相关系数。通过对比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只使用CPU的计算处理方法,验证了新方法的实时计算性能具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 滑动数据流相关系数 图形处理器 数据流并行计算模型 空间复杂度降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流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与分类 被引量:4
5
作者 谭啸风 宣婷婷 张沛超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0-1112,1141,共4页
为了配合非侵入式系统对于负荷的监测、识别和分类,提高识别功能的可靠性和准确度,提出了新的典型负荷投切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改进滑动双边窗法对于暂态过程的起始和终点确定,运用相关函数法和暂态能量算法。对比运用暂态能量法确定... 为了配合非侵入式系统对于负荷的监测、识别和分类,提高识别功能的可靠性和准确度,提出了新的典型负荷投切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改进滑动双边窗法对于暂态过程的起始和终点确定,运用相关函数法和暂态能量算法。对比运用暂态能量法确定最具区分度的计算结束点,引入基于信息融合理论的判定结果作为判据,确定数据融合误差率阈值进行判定。应用相关函数法进行校验。算例中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该系统对于区分不同负荷投切事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侵入式检测 暂态能量算法 相关函数法算法 滑动数据双边窗 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发效率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吕碧君 胡凯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116,151,共14页
基础研究是当今科技竞争的前沿,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测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发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提高研发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DEA-Tobit和PP-SFA两种互补性方法研... 基础研究是当今科技竞争的前沿,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测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发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提高研发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DEA-Tobit和PP-SFA两种互补性方法研究发现: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发效率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依托高校的实验室研发效率显著高于依托科研院所的实验室;1990~2007年全国实验室研发效率波动幅度较大,2008~2018年较为平稳且稳中有降;人员流动性强、实验室竞争程度高显著提高研发效率,但学术开放程度、资金管理水平低则抑制研发效率。为了提高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效率,要进一步增强科研人员流动性、完善优胜劣汰机制,改革学术开放机制、构建以研究人员为核心的研发资源配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发效率 滑动窗口数据包络分析法 投影寻踪-随机前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沟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关系变异诊断 被引量:6
7
作者 覃姗 岳春芳 +1 位作者 何兵 李艺珍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2期50-56,共7页
为了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金沟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选取内陆干旱区金沟河流域八家户水文站1964-2016年实测年径流资料和同步实测气象(气温、降水)资料,在采用累积距平法、R/S分析法、M-K趋势检验法分析水文气象要素序列演... 为了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金沟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选取内陆干旱区金沟河流域八家户水文站1964-2016年实测年径流资料和同步实测气象(气温、降水)资料,在采用累积距平法、R/S分析法、M-K趋势检验法分析水文气象要素序列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径流与气温、降水间的相关性,将偏相关系数法与数据滑动窗口技术相结合,分析径流与气象要素(气温、降水)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异特征,最后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对变异点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金沟河流域1964-2016年年径流量以极其微弱的趋势波动增加,增加趋势不显著(0 <U=1. 0 <Uα/2=1. 96),并且未来一段时间内年径流量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H=0. 68>0. 5);同时段气温具有极显著的增加趋势(U=4. 33> Uα/2=2. 56> 0),未来气温将呈现出明显的持续增加趋势(H=0. 78> 0. 5);同时段降水具有显著的增加趋势(U=2. 13> Uα/2=1. 96> 0),未来降水将持续增加(H=0. 54> 0. 5);相关性分析表明,气温是影响金沟河流域径流的主要气象因子;滑动偏相关系数法分析表明,径流-气温联合序列变异点为1985年,采用双累积曲线法进行验证,结果与其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诊断 水文气象要素 偏相关系数 数据滑动 金沟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模式常规采样GOOSE跳闸变压器保护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继瑞 刘立功 +3 位作者 李旭 邓茂军 张营伟 李宝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8-103,共6页
为解决智能变电站复杂数字采样回路环节引起的采样数据异常,提出一种新模式的常规采样GOOSE跳闸变压器保护设计方法。利用NPI插件实现模拟量双AD直接采样的新采样回路并兼容GOOSE信息传输,同时配合基于滑动数据窗的双AD实时采样数据互... 为解决智能变电站复杂数字采样回路环节引起的采样数据异常,提出一种新模式的常规采样GOOSE跳闸变压器保护设计方法。利用NPI插件实现模拟量双AD直接采样的新采样回路并兼容GOOSE信息传输,同时配合基于滑动数据窗的双AD实时采样数据互校验判据,用于监测采样数据的有效性。另外,针对特高压变压器涌流特性,提出了一种分相差流谐波或闭锁、非间断点开放的综合励磁涌流识别判据。仿真结果表明,综合励磁涌流识别判据可以应用于新模式的变压器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智能变电站 滑动数据 常规采样 励磁涌流 双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机电波理论的电网扰动在线定位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燕跃豪 毕天姝 杨奇逊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83,共7页
扰动位置的及时获得对于进行电网安全稳定控制具有重要价值。根据扰动后发电机频率在稳态时的短周期波动特性以及机电波到达后的单调特性,提出了基于滑动数据窗的机电波到达时间在线辨识方法,能够在线快速建立待检时间向量。针对电网的... 扰动位置的及时获得对于进行电网安全稳定控制具有重要价值。根据扰动后发电机频率在稳态时的短周期波动特性以及机电波到达后的单调特性,提出了基于滑动数据窗的机电波到达时间在线辨识方法,能够在线快速建立待检时间向量。针对电网的框架结构模型对应的无向赋权图,采用全局最短路径搜索的Floyd算法构建了由不同故障点机电波在整个电网中传播时间组成的参考时间矩阵。最终借助最小距离分类器原理实现扰动位置的辨识。仿真结果验证了本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定位 机电波 滑动数据 FLOYD算法 最小距离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电源频率的无噪声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立平 郭延芬 陈晓梅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6-519,共4页
常规的测量电源系统工作频率的方法易受噪声和谐波的影响。该文介绍一种用来测量电源系统工作频率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采用滑动数据窗算法 ,能对电源频率附近 4 0Hz范围内频率信号进行正确地无噪声检测 ,并易于用现... 常规的测量电源系统工作频率的方法易受噪声和谐波的影响。该文介绍一种用来测量电源系统工作频率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采用滑动数据窗算法 ,能对电源频率附近 4 0Hz范围内频率信号进行正确地无噪声检测 ,并易于用现有技术实现。文中详细介绍了该测量系统的设计、算法以及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信号处理 频率测量 基频响应 滑动数据窗算法 电源 无噪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在线桥梁模态参数自动识别 被引量:15
11
作者 梁鹏 贺敏 +2 位作者 张阳 叶春生 李琳国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4,201,共10页
为系统实现桥梁实时在线模态参数自动识别,从数据分析和系统搭建两方面解决桥梁模态参数自动识别问题。首先,引入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means,简称FCM)算法,通过设定最大聚类数目,得到不同聚类数目下的累积邻接矩阵,并引入图切... 为系统实现桥梁实时在线模态参数自动识别,从数据分析和系统搭建两方面解决桥梁模态参数自动识别问题。首先,引入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means,简称FCM)算法,通过设定最大聚类数目,得到不同聚类数目下的累积邻接矩阵,并引入图切分算法,自动确定最佳聚类数目,实现稳定图自动识别;其次,提出集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一体化的模态参数自动识别系统框架,通过建立数据解析过程,保证实时在线模态识别的数据获取,并提出动态可变滑动数据窗,保证在线自动识别的实时性;最后,将提出的算法和系统框架运用于拱桥模型来验证所提方法和系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在默认参数下就可以自动获得最佳聚类数目,实现稳定图自动识别;提出的自动识别系统框架和动态可变滑动数据窗能够实现模态参数自动识别,并保证识别的实时性;提出的桥梁模态参数自动识别方法和自动识别系统能够用于桥梁结构实时在线模态参数的自动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识别 稳定图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实时在线自动识别 模态识别系统 动态可变滑动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交流牵引系统准实时小波降噪应用研究
12
作者 赵君 刘卫国 谭博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00-2006,共7页
电流传感器信号是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重要参数,也是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提出一种基于滑动数据窗的准实时小波降噪算法,应用于永磁同步牵引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当系统电流传感器信号受到污染时,该降噪算法能... 电流传感器信号是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重要参数,也是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提出一种基于滑动数据窗的准实时小波降噪算法,应用于永磁同步牵引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当系统电流传感器信号受到污染时,该降噪算法能有效去除传感器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高系统稳定性,并满足实时性要求。在永磁同步交流牵引控制系统中,利用DSP处理器构建准实时降噪子模块,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控制系统在传感器信号污染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准实时降噪 滑动数据 永磁同步牵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效水厚度梯度的玉米叶片氮素反演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希 陈桂芬 +1 位作者 曹丽英 马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913-2918,共6页
针对玉米生产中叶片氮素快速、无损检测的实际需求,使用叶级高光谱数据(400~2500 nm),依据等效水厚度梯度划分叶片样本,建立了梯度连续的叶片氮素反演模型,初步探索了含水量因素对叶片反射率特性及反演模型精度的影响。首先获取叶级高... 针对玉米生产中叶片氮素快速、无损检测的实际需求,使用叶级高光谱数据(400~2500 nm),依据等效水厚度梯度划分叶片样本,建立了梯度连续的叶片氮素反演模型,初步探索了含水量因素对叶片反射率特性及反演模型精度的影响。首先获取叶级高光谱数据,再根据等效水厚度数值大小对样本进行排序及滑动划分,建立了子集集合。父集除原光谱数据之外还采用了三大类:(1)基线矫正类、(2)散射校正类和(3)平滑处理类光谱变换方法,而子集未使用任何光谱变换方法。建立全波段的PLSR反演模型,对比模型精度,初步定量评价了等效水厚度因素对建模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四组数据中有三组父集反演精度低于最优子集的反演精度,另外一组持平(2018大田低氮:(父)R^(2)_(CV)=0.48<(子)R^(2)_(CV)=0.57,(父)RPD_(CV)=1.38<(子)RPD_(CV)=1.52;2018大田高氮:(父)R^(2)_(CV)=0.48<(子)R^(2)_(CV)=0.7,(父)RPD_(CV)=1.39<(子)RPD_(CV)=1.8;2019大田高氮:(父)R^(2)_(CV)=0.59<(子)R^(2)_(CV)=0.68,(父)RPD_(CV)=1.57<(子)RPD_(CV)=1.77);(2)四组数据的最优子集反演精度都达到甚至超过了定性模型水平,而父集只有两组;(3)制作反演数据集时在样本筛选问题上需要考虑等效水厚度因素,以避免过于宽泛的样本选择而导致整体反演精度的损失。综上,等效水厚度因素对玉米叶片氮素建模精度存在显著影响,不可忽视。在考虑该因素后,使用叶级高光谱数据对玉米叶片氮素进行快速无损检测的技术方法会更加可信、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氮浓度 等效水厚度 高光谱 光谱变换技术 PLSR 数据滑动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oeffding Tree的电能质量在线扰动分类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建光 张沛超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4-89,共6页
为满足电能质量扰动事件的在线分类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Hoeffding Tree的电能质量扰动在线分类方法。对电能质量在线扰动分类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用小波变换和离散傅里叶变换相结合的判别方法检测电能质量扰动,该算法采用自适... 为满足电能质量扰动事件的在线分类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Hoeffding Tree的电能质量扰动在线分类方法。对电能质量在线扰动分类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用小波变换和离散傅里叶变换相结合的判别方法检测电能质量扰动,该算法采用自适应滑动数据窗算法,能够根据扰动持续时间提取完整的扰动事件。以小波信号能量以及基波有效值构成特征向量,利用Hoeffding Tree算法构建增量式分类训练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准确度和效率均满足电能质量扰动事件在线检测和分类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扰动 小波变换 自适应滑动数据 数据挖掘 Hoeffding TREE 噪声 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定网格小波神经网络的不规则波中船舶横摇运动在线预报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柏刚 邹早建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3-705,共13页
船舶横摇运动预报对于船舶安全与作业非常重要。本文应用固定网格小波神经网络在线预报不规则波中的船舶横摇运动。该固定网格小波神经网络由离散的小波激活函数组成,其结构和参数可以基于滑动数据窗在线调整;在每一个滑动数据窗,误差... 船舶横摇运动预报对于船舶安全与作业非常重要。本文应用固定网格小波神经网络在线预报不规则波中的船舶横摇运动。该固定网格小波神经网络由离散的小波激活函数组成,其结构和参数可以基于滑动数据窗在线调整;在每一个滑动数据窗,误差下降比判据被用来从小波函数库中选择重要的小波函数项来构建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直到该模型可以较好地表达所研究的非线性系统,获得的模型一般比较简洁。预报结果表明,仅仅几个小波函数项就可以很好地捕捉到不规则波中船舶横摇运动的非线性动力学内在特性,这不仅展示了小波函数很强的非线性表达能力,也证实了所采用的建模方法对于预报船舶在不规则波中的横摇运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横摇运动 不规则波 在线预报 固定网格小波神经网络 滑动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of 2009 L'Aquila earthquake derived from InSAR and GPS data 被引量:3
16
作者 WANG Yong-zhe ZHU Jian-jun +2 位作者 OU Zi-qiang LI Zhi-wei XING Xue-m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244-251,共8页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Mw6.3 L'Aquila (Central Italy) earthquake occurred in 2009,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an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 data were used to deriv...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Mw6.3 L'Aquila (Central Italy) earthquake occurred in 2009,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an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 data were used to derive the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quake fault. Firstly, based on the homogeneous elastic half-space model, the fault geometric parameters were solved by the genetic algorithm. The best fitting model shows that the fault is a 13.7 km×14.1 km rectangular fault, in 139.3° strike direction and 50.2° southwest-dipping. Secondly, fixing the optimal fault geometric parameters, the fault plane was extended and discretized into 16× 16 patches, each with a size of 1 kmx 1 krn, and the non-uniform slip distribution of the fault was inverted by the steepest descent method with an appropriate smoothing ratio based on the layered crustal structure model. The preferred solution shows that the fault is mainly a normal fault with slight right-lateral strike slip, the maximum slip of 1.01 m is located in the depth of 8.28 km, the average rake is -100.9°, and the total geodetic moment is about 3.34× 1018 N.m (Mw 6.28). The results are much closer than previous studie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eismological estimation. These demonstrate that the coseismic fault slip distribution of the L'Aauila earthauake inverted by the crustal model considering layered characters is reli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quila earthquake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lip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of wear model and life prediction of drum of hot rolling coiler
17
作者 章健 彭艳 +1 位作者 刘宏民 刘云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1808-1812,共5页
For the drum of hot rolling coiler is prone to be easily destroyed, the type of MMU-5G abrasion tester was applied to revealing the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 The morphology observation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 For the drum of hot rolling coiler is prone to be easily destroyed, the type of MMU-5G abrasion tester was applied to revealing the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 The morphology observation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demonstrates the wear mechanism of the drum, and the test data of the influence coefficient of the normal pressure, relative sliding speed and surface lubrication conditions acted on the linear rate of the wear could be obtained by the regression method. A calculation model, which considers the factor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drum, coiling tension and coiling strip specifications, was established by the combination method to predict the wear life of the drum. Then the practical production data was applied into this model and the analysis result was in good accordance with that of actual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M wear mechanism combination method wear model wear li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burden of near vision loss in China:An analysis based on GBD 2021 data
18
作者 LIU Yu ZHU Liping +4 位作者 LIN Yanhui WANG Yanbing XIONG Kun LI Xuhong YAN Wenguang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6期1030-1041,共12页
Objective:Near vision loss(NVL)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visual impairment worldwide,exerting a profound impact on individual quality of life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burden ... Objective:Near vision loss(NVL)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visual impairment worldwide,exerting a profound impact on individual quality of life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burden of NVL in China by sex and age groups from 1990 to 2021 and to project trends over the next 15 years.Methods:Using data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21 database,we conducted descriptive analyses of NVL prevalence in China,calculated age-standardized prevalence rates(ASPR)and age-standardized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rates(ASDR)to compare burden differences between sexes and age groups,and applied an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model to predict NVL trends for the next 15 years.The model selection was based on best-fit criteria to ensure reliable projections.Results:From 1990 to 2021,China’s ASPR of NVL rose from 10096.24/100000 to 15624.54/100000,and ASDR increased from 101.75/100000 to 158.75/100000.In 2021,ASPR(16551.70/100000)and ASDR(167.69/100000)were higher among females than males(14686.21/100000 and 149.76/100000,respectively).China ranked highest globally in both NVL cases and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with female burden significantly exceeding male burden.Projections indicated this trend and sex gap will persist until 2036.Compared with 1990,the prevalence cases and DALYs increased by 239.20%and 238.82%,respectively in 2021,with the highest burden among females and the 55−59 age group.The ARIMA model predicted continued increases in prevalence and DALYs by 2036,with females maintaining a higher burden than males.Conclusion:This study reveals a marked increase in the NVL burden in China and predicts continued growth in the coming years.Public health policies should prioritize NVL prevention and control,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women and middle-aged populations to mitigate long-term societal and health impa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near vision loss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database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 gender differen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