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学模式观下的数学建模 被引量:6
1
作者 褚小婧 张维忠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30,共3页
数学是关于量化模式的建构与研究,是现实真理性与模式真理性的统一.模式理论深刻影响了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强调学生应能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判断.数学模式观下的数学建模应重视... 数学是关于量化模式的建构与研究,是现实真理性与模式真理性的统一.模式理论深刻影响了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强调学生应能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判断.数学模式观下的数学建模应重视数学强抽象和弱抽象的互补,体现数学的经验性和演绎性的统一,促进数学的应用和创新相结合.数学建模是模式形成的过程,更是数学创造性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式 数学建模 数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黏性土压缩曲线的一种数学模式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颜辉 朱俊高 +1 位作者 张宗亮 刘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033-3037,3042,共6页
总结和分析了已有考虑状态相关的无黏性土压缩曲线数学模式做了。进行了不同初始密度砂土的等向压缩试验,提出了一个新的状态相关压缩曲线数学模式。该数学模式能够反映无黏性土不同初始状态等向压缩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参数物理意义明... 总结和分析了已有考虑状态相关的无黏性土压缩曲线数学模式做了。进行了不同初始密度砂土的等向压缩试验,提出了一个新的状态相关压缩曲线数学模式。该数学模式能够反映无黏性土不同初始状态等向压缩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参数物理意义明确、试验确定方法简单、方便。利用4种不同砂土的等向压缩试验数据,验证了所提出的数学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该模式可应用于一般应力、应变条件下状态相关本构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相关 无黏性土 压缩曲线 数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大尺度环流数值模拟——Ⅰ:数学模式及其性能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荣华 曾庆存 张学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16,共16页
本工作基于曾庆存的海洋环流模式设计思想和大气物理研究所海洋环流模式(IAPOGCM)基本动力框架,设计并实现了四层太平洋环流模式;同时引进稳定有效的时间积分方案和海表热通量参数化方法,对太平洋大尺度环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数值模拟. ... 本工作基于曾庆存的海洋环流模式设计思想和大气物理研究所海洋环流模式(IAPOGCM)基本动力框架,设计并实现了四层太平洋环流模式;同时引进稳定有效的时间积分方案和海表热通量参数化方法,对太平洋大尺度环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数值模拟. 本文首先导出消除“刚盖”近似、扣除海洋标准层结、保持总有效能量守恒的OGCM基本方程组;给出空间差分格式和时间积分方案,引入海表热通量计算方法;然后,在太平洋区域对所设计的四层OGCM的一些模式性能进行了分析、表明,时间积分方案采用基于“灵活性系数”技术的加速收敛方法和适应过程中流场正压斜压进一步分解算法,同时采取一些技术处理,可确保模式稳定而有效地进行长时间数值积分、有效能量分析表明,与海面起伏相联系的有效表面位能是总有效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动能同量级甚至更大些,因此在OGCM中须考虑有效表面位能与其它能量间的转换机制,这在物理上更加合理,而采用“刚盖”近似则是不合理的;同时,扣除海洋标准层结,缩小了位能与动能之间的量级差别,有利于长期数值积分的稳定进行.此外,这个模式能直接计算海面起伏和分析有效能量,使得表面流场和上层海洋热储率的模拟比已有文献的结果有明显的改进.除模式设计外,本部分只给出模式的基本性能,系统的模拟结果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大尺度 环流 模拟 数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溶解性物质解吸数学模式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许文盛 陈立 +1 位作者 刘金 江磊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47,共6页
针对河流溶解性物质侵蚀时的界面解吸过程,总结了计算可溶性物质解吸总量时最具代表性的稳态模型,包括Herry模型、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和表面络合模型,并运用以Ca2+为可溶性物质特征离子的静态试验成果,验证了上述各种模型的... 针对河流溶解性物质侵蚀时的界面解吸过程,总结了计算可溶性物质解吸总量时最具代表性的稳态模型,包括Herry模型、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和表面络合模型,并运用以Ca2+为可溶性物质特征离子的静态试验成果,验证了上述各种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比较和分析发现,由于可溶性物质在解吸和吸附时初始赋存状态的差异,这些模型都未有考虑可溶性物质解吸时的扩散过程。最后,对溶解性物质的解吸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溶解性物质解吸是扩散与离子交换综合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模型进行了改进,把可溶性物质解吸总量分成扩散总量和离子交换总量两大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物质 解吸 数学模式 比较与分析 模型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数学模式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明才 肖昌珍 +3 位作者 陈吾新 任洪志 穆善云 孙桂名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3-47,共5页
通过双重组合正交旋转回归设计试验,明确了影响黄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八月降雨量(X_2)、施磷量(X_4),施氮量(X_3)等;建立了六元二次目标函数模型;提出了适于黄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实用的25个优化综合农艺措施,... 通过双重组合正交旋转回归设计试验,明确了影响黄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八月降雨量(X_2)、施磷量(X_4),施氮量(X_3)等;建立了六元二次目标函数模型;提出了适于黄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实用的25个优化综合农艺措施,探讨了单因素、二因素的边际产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高产 栽培 数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生物监测的数学模式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德强 郁梦德 +3 位作者 林志红 陈军 卢云鹤 葛宁春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3-399,共7页
以常规标准取样法、静态挂片吸收取样法分别测定了深圳南山区范围内大气二氧化硫、硫酸盐化速率和氟化物的含量,并同步测定了植物叶片的污染物含量。利用回归方法分析了3种测定结果的相互关系,并以植物叶片污染物含量为基础建立大气环... 以常规标准取样法、静态挂片吸收取样法分别测定了深圳南山区范围内大气二氧化硫、硫酸盐化速率和氟化物的含量,并同步测定了植物叶片的污染物含量。利用回归方法分析了3种测定结果的相互关系,并以植物叶片污染物含量为基础建立大气环境质量生物监测的数学模型,其中以叶片含硫量评价大气硫酸盐化速率的模型为夏季y=0.781x-0.754,冬季y=1.88x-2.283;以叶片含氟量评价大气氟化物的模型为夏季y=0.363x-7.511,冬季y=0.175x-3.461,这些模型均有很高的可信度(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质量 二氧化硫 硫酸盐化速率 氟化物 生物监测模型 污染区域 数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风要素计算港湾沿岸输沙率的一个数学模式 被引量:8
7
作者 蔡锋 苏贤泽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01-307,共7页
本文利用风浪要素计算方法 ,依波能流守恒法则 ,建立了一个由风要素计算港湾沿岸输沙率的数学模式 :Ql=1 .90 6× 1 0 -8g-0 .97F1.0 3 u2 .94cos1.2 α0 sinα0 (m3 /s) .这模式对于缺乏测波资料的风速较小 ,水深较大 ( gd/u2 )的... 本文利用风浪要素计算方法 ,依波能流守恒法则 ,建立了一个由风要素计算港湾沿岸输沙率的数学模式 :Ql=1 .90 6× 1 0 -8g-0 .97F1.0 3 u2 .94cos1.2 α0 sinα0 (m3 /s) .这模式对于缺乏测波资料的风速较小 ,水深较大 ( gd/u2 )的海湾、湖泊等环境的沿岸输沙率求算具有实用价值 .与现有主要几种计算沿岸输沙率的数模和方法进行计算比对 ,本文模式的计算结果有较好可信性与准确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海岸 沿岸输沙 数学模式 风浪 港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油2号高产栽培数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文雁成 宋文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8-11,共4页
采用回归旋转设计,建立了双低油菜豫油2号高产栽培数学模式。频率分析表明,豫油2号亩产150公斤以上,要求播期在9月23~9月26日,每亩密度为1.56~2.23万株,尿素用量为每亩18.45~26.85公斤。三个因素对产量的作用顺序为播期>密度>... 采用回归旋转设计,建立了双低油菜豫油2号高产栽培数学模式。频率分析表明,豫油2号亩产150公斤以上,要求播期在9月23~9月26日,每亩密度为1.56~2.23万株,尿素用量为每亩18.45~26.85公斤。三个因素对产量的作用顺序为播期>密度>施氮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品种 高产 栽培 数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生菜豆豆荚和种子生长数学模式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汪炳良 董伟敏 +1 位作者 陈竹君 俞丽红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31-436,共6页
采用定期取样的方法,研究了矮生菜豆SG259和Provider的豆荚和种子的生长发育特点.结果表明:豆荚和种子长、宽、厚、鲜重、干重的生长速率随着开花后时间的延长而下降,除干重外,豆荚和种子的生长量均在达到最大值后,... 采用定期取样的方法,研究了矮生菜豆SG259和Provider的豆荚和种子的生长发育特点.结果表明:豆荚和种子长、宽、厚、鲜重、干重的生长速率随着开花后时间的延长而下降,除干重外,豆荚和种子的生长量均在达到最大值后,由于失水而下降;种子的生长落后于豆荚;种子和豆荚干重在开花后呈S型曲线生长,种子长以及豆荚和种子的宽、厚、鲜重呈抛物线生长,而豆荚长度呈现双曲线的生长特点,根据散点图配合的生长曲线方程的回归关系成立.根据本试验结果,认为矮生菜豆嫩荚适宜采收期在开花后20~25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生菜豆 菜豆 豆荚 种子 生长发育 数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函数的组织异化数学模式——织物规则组织CAD的新生成法 被引量:11
10
作者 顾平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9-11,22,共4页
鉴于三元及其变化组织图可认为是某数学函数的组织异化物 ,引进了数学函数组织异化的概念 ,列出了常见数学函数 (如直线、折线、正弦线等 )组织异化的数学模式及对应生成的组织 ,建立了织物组织与数学函数间映射关系的一种新的数学方式。
关键词 数学函数组织异化 组织CAD 织物组织 设计 数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探五行的数学模式 被引量:7
11
作者 戴永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451-453,共3页
五行有图有数,与“洛书”九数,“河图”十数相连,能阐明“五行有序”,万物化生之理;以“集合”、“矩阵”、“拓扑学”论五行生克,可归纳出数学模式。这些内容均从不同方面对五行学说进行了数图符号与文字描述的信息转换,从而达... 五行有图有数,与“洛书”九数,“河图”十数相连,能阐明“五行有序”,万物化生之理;以“集合”、“矩阵”、“拓扑学”论五行生克,可归纳出数学模式。这些内容均从不同方面对五行学说进行了数图符号与文字描述的信息转换,从而达到以数思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数学模式 以数思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稻期水稻土速效养分动态的数学模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普相 罗莲香 +1 位作者 袁彩庭 张美兴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8年第3期204-206,共3页
在长期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中,对水稻土速效氨、磷、钾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一个通用的数学模式Y=X/(a+bX+cX2)来描述这个规律.该模式经不同肥力类型水稻上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水稻土 速效养分 数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生菜豆植株生长发育的特点和数学模式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炳良 董伟敏 +1 位作者 陈竹君 胡素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46-150,共5页
试验以两个矮生菜豆品种(SG259和Provider)为材料,采用定期取样的方法研究植株定植后的生长发育特点。结果表明:单株叶数、叶面积以及根、茎,叶、果干重呈典型的Logistic生长曲线;曲线拐点出现的时间随品种... 试验以两个矮生菜豆品种(SG259和Provider)为材料,采用定期取样的方法研究植株定植后的生长发育特点。结果表明:单株叶数、叶面积以及根、茎,叶、果干重呈典型的Logistic生长曲线;曲线拐点出现的时间随品种及性状而异,植株及各器宜干重生长曲线拐点是SG259较provider迟;植株干物质的分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生长前期以茎叶生长为主,中后期则以果实生长为主。在矮生菜豆栽培上,须按各品种生长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以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生菜豆 生长发育 数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渗氮层长大动力学数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立芳 阎牧夫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9-75,共7页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离子渗氮工艺参数下,纯铁、45钢、40Cr、42CrMo及38CrMoAl钢等五种材料的离子渗氮层长大动力学,建立了长大动力学的数学模式。利用所得数学模式进行计算机仿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符合得较好,可以利用...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离子渗氮工艺参数下,纯铁、45钢、40Cr、42CrMo及38CrMoAl钢等五种材料的离子渗氮层长大动力学,建立了长大动力学的数学模式。利用所得数学模式进行计算机仿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符合得较好,可以利用所得数学模式,实现离子渗氮工艺过程的计算机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渗氮层 长大动力学 数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478栽培的数学模式和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正 王波 路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S2期85-86,共2页
玉米杂交制种高产技术是以亲本自交系的综合栽培技术为基础的。在同一试验田中分别进行数学栽培模式和叶龄栽培模式的研究,既可减少自然环境和气象因子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又可相互弥补两种方法上的缺陷。数学模型定量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玉米杂交制种高产技术是以亲本自交系的综合栽培技术为基础的。在同一试验田中分别进行数学栽培模式和叶龄栽培模式的研究,既可减少自然环境和气象因子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又可相互弥补两种方法上的缺陷。数学模型定量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自交系478种植密度为5960株/亩;尿素为40.83kg/亩;磷酸=铵为12.97kg/亩,可获得392.38kg/亩的繁殖产量。并提出了自交系478复播栽培的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制种 数学模式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早期成岩作用的数学模式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金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01-110,共10页
论述了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元素早期成岩作用数学模式的研究概况,对早期成岩的几类典型反应,即:有机质的降解(分解)反应,溶解组份的吸附(或离子交换)、矿物的溶解及溶解组份的自生矿物沉淀等作用作了阐述。重点介绍了早期成岩作用的“扩... 论述了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元素早期成岩作用数学模式的研究概况,对早期成岩的几类典型反应,即:有机质的降解(分解)反应,溶解组份的吸附(或离子交换)、矿物的溶解及溶解组份的自生矿物沉淀等作用作了阐述。重点介绍了早期成岩作用的“扩散—平流—反应”数学模式及其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元素 成岩 数学模式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集环境综合评价数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希寿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1988年第6期1-6,共6页
本文从环境系统的复杂性和环境现象的模糊观点出发,采用模糊决策法,探讨了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数学模式:分别说明了环境系统中的因素集U,约束条件V,由U×V合成的模糊矩阵R,及因素权重分配集A,从而建立了综合评价数学模式B=R⊙A。作... 本文从环境系统的复杂性和环境现象的模糊观点出发,采用模糊决策法,探讨了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数学模式:分别说明了环境系统中的因素集U,约束条件V,由U×V合成的模糊矩阵R,及因素权重分配集A,从而建立了综合评价数学模式B=R⊙A。作了主因素决定型,不均衡平均型,加权平均型等类型的计算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综合评价 权重分配 模糊矩阵 环境评价 环境系统 因素集 数学模式 约束条件 隶属函数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碳化的数学模式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118-4121,共4页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混凝土碳化的数学模式,该模式为一维线性扩散方程式,此控制方程式描述二氧化碳浓度的瞬间变异与二氧化碳在混凝土中扩散关系,结合其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能更准确地预测二氧化碳在混凝土中的传输情况,使预测混凝...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混凝土碳化的数学模式,该模式为一维线性扩散方程式,此控制方程式描述二氧化碳浓度的瞬间变异与二氧化碳在混凝土中扩散关系,结合其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能更准确地预测二氧化碳在混凝土中的传输情况,使预测混凝土碳化结果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碳化 线性 扩散 数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污染的数学模式研究及水环境功能的整治措施
19
作者 徐扣珍 张国莹 +4 位作者 董志法 王乃敦 蒋振立 黄建成 丁涤纯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36-542,共7页
对虹口港水系水污染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 ,虹口港水体已达 5级严重污染程度 .
关键词 水污染 水环境 水功能 虹口港 数学模式 污染程度 水质监测 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程快速气体渗碳渗层碳浓度分布的数学模式研究
20
作者 夏立芳 黄亲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81-87,共7页
本文建立了碳扩散系数与碳浓渡有关、适用于多程快速气体渗碳的渗层碳浓度分布数学模式.利用所得数学模式,进行计算机仿真,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关键词 气体 渗碳 渗层 碳浓度 数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