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条件下线索提示有效性对数字距离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潘运 白学军 沈德立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7-172,共6页
采用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实验范式,考察了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不同注意条件下线索提示有效性对数字加工距离效应的影响,材料为小数(1~4)和大数(6~9)的阿拉伯数字,以判断数字是否比5大为任务,结果发现:①内源性注意条件下,当线索提示有... 采用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实验范式,考察了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不同注意条件下线索提示有效性对数字加工距离效应的影响,材料为小数(1~4)和大数(6~9)的阿拉伯数字,以判断数字是否比5大为任务,结果发现:①内源性注意条件下,当线索提示有效性为80%时,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大、小数都出现了距离效应;当线索提示有效性为50%时,注意条件下,大、小数都出现了距离效应,但非注意条件下,只有小数出现了距离效应,大数的距离效应明显减弱或消失;②外源性注意条件下,无论线索提示有效性为80%还是50%,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大、小数均出现了距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注意 外源性注意 线索提示有效性 数字加工 数字距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期弱视患儿数字距离效应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萍 夏天 +3 位作者 孙先桃 卢跃兵 王惠 孙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究学龄期弱视患儿的数字距离效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学龄期弱视患儿为观察组,其中31例患者为7岁组(6~8岁),29例患者为9岁组(9~10岁),38例患者为12岁组(11~13岁)。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9... 目的:探究学龄期弱视患儿的数字距离效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学龄期弱视患儿为观察组,其中31例患者为7岁组(6~8岁),29例患者为9岁组(9~10岁),38例患者为12岁组(11~13岁)。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98例健康学龄期儿童为对照组,将其分为7岁组(n=29)、9岁组(n=32)和12岁组(n=37)。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不同年龄组对不同数字的反应时、反应时差值,比较不同弱视儿童对不同数字的反应时。结果:数字≥5时观察组7岁组儿童对数字的反应时均长于对照组7岁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7岁组儿童对数字1、2、3、4的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岁组患儿对数字1、2、8、9的反应时均长于对照组9岁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9岁组儿童对数字3、4、5、6、7的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12岁组儿童对数字1~9的反应时均长于对照组12岁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7岁组、9岁组和12岁组的反应时差值均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8例患者中轻度弱视患儿对数字的反应时短于中度和重度患儿,中度患儿短于重度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期弱视患儿对不同数字(尤其是≥5的数字)的反应时较正常儿童均较长,较正常儿童的数字加工能力发展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期 数字距离效应 反应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选择性注意对注意缺损多动障碍儿童数字距离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潘运 罗叶双 +1 位作者 王馨 赵守盈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8,共8页
采用Posner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线索实验范式,材料为1~9的阿拉伯数字(不包括5),以判断目标数字是否大于5为任务,考察视觉选择性注意中的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对注意缺陷型多动障碍儿童(ADHD)数字加工距离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内源性... 采用Posner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线索实验范式,材料为1~9的阿拉伯数字(不包括5),以判断目标数字是否大于5为任务,考察视觉选择性注意中的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对注意缺陷型多动障碍儿童(ADHD)数字加工距离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条件下,正常儿童在数字判断加工任务中的反应时短于ADHD儿童;(2)内源性有效线索提示条件下,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均表现出显著的数字距离效应;而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ADHD儿童的大小数字距离效应均不明显,正常儿童仍然表现出显著的数字距离效应;(3)外源性有效线索提示条件下,ADHD儿童的小数字距离效应显著,但大数字距离效应不明显,正常儿童则表现出显著的大小数字距离效应;而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只有正常儿童表现出显著的数字距离效应,ADHD儿童的数字距离效应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注意 外源性注意 数字加工 数字距离效应 AD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空间注意定向对中小学生数字加工距离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潘运 白学军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3年第5期582-588,共7页
采用Posner的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定向实验范式,材料为小数(1~4)和大数(6-9)的阿拉伯数字,以判断数字是否大于5为任务,考察视觉空间注意定向对中小学生数字加工距离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内源性线索和外源性线索条件下,... 采用Posner的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定向实验范式,材料为小数(1~4)和大数(6-9)的阿拉伯数字,以判断数字是否大于5为任务,考察视觉空间注意定向对中小学生数字加工距离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内源性线索和外源性线索条件下,中小学生在数字加工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数字距离效应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大;(2)内源性和外源性有效线索提示条件下,各年级学生均表现出显著的数字距离效应;(3)内源性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均能够表现出显著的数字距离效应,但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字距离效应不明显;外源性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大小数字距离效应不显著,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小数字距离效应显著,但大数字距离效应不显著,中学生表现出明显的数字距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注意 外源性注意 数字距离效应 数字加工 中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注意与外源性注意对数字加工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超 买晓琴 傅小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77,共11页
分别采用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实验范式,材料为小数(1~4)和大数(6~9)的中文与阿拉伯数字,任务为判断数字是否大于5,考察在注意与非注意条件下不同大小数字加工的距离效应和符号效应.结果发现:⑴在内源性线索和外源性线索的注意条件... 分别采用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实验范式,材料为小数(1~4)和大数(6~9)的中文与阿拉伯数字,任务为判断数字是否大于5,考察在注意与非注意条件下不同大小数字加工的距离效应和符号效应.结果发现:⑴在内源性线索和外源性线索的注意条件下,大小数都出现了距离效应;但在非注意条件下,内源性线索时的大小数都出现了距离效应,而外源性线索时只有小数出现了距离效应,大数的距离效应明显减弱或消失.⑵在内源性线索和外源性线索的注意条件下,大小数都没有出现符号效应;但在非注意条件下,大数没有出现符号效应,而小数出现了符号效应(阿拉伯数字的绩效比中文数字差),并且内源性线索时的符号效应强度小于外源性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 内源性注意 外源性注意 数字加工 数字距离效应 数字符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注意条件下大数与小数的加工差异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超 傅小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7-314,共8页
考察在注意 (注视点 )与非注意 (非注视点 )条件下数字加工的距离效应和符号效应。采用小数 (1~ 4 )和大数 (6~ 9)的中文与阿拉伯数字为材料 ,以判断数字是否大于 5为任务。实验结果表明 :⑴在注意条件下 ,大小数都出现了距离效应 ;... 考察在注意 (注视点 )与非注意 (非注视点 )条件下数字加工的距离效应和符号效应。采用小数 (1~ 4 )和大数 (6~ 9)的中文与阿拉伯数字为材料 ,以判断数字是否大于 5为任务。实验结果表明 :⑴在注意条件下 ,大小数都出现了距离效应 ;而在非注意条件下 ,只有小数出现距离效应 ;⑵在注意条件下 ,大小数都没有出现符号效应 ;而在非注意条件下 ,只有小数出现符号效应 ,中文数字绩效显著好于阿拉伯数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 数字加工 数字距离效应 数字符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