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滴数字PCR和Super-ARMS检测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浆循环肿瘤D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曹喆 王静 +11 位作者 秦娜 李琨 吕嘉林 王敬慧 杨新杰 李曦 张卉 张权 龙洪清 舒诚荣 马丽 张树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4-90,共7页
背景与目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在选择靶向药物时需以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突变类型作为依据,然而晚期肺腺癌肿瘤组织取材较难,有专家共识指出外周血可替代肿瘤组织作为检测标本。本文旨在探讨... 背景与目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在选择靶向药物时需以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突变类型作为依据,然而晚期肺腺癌肿瘤组织取材较难,有专家共识指出外周血可替代肿瘤组织作为检测标本。本文旨在探讨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法(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dPCR)和超级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uper-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super-ARMS)这两种方法检测晚期肺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血浆循环肿瘤脱氧核糖核酸(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中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9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初治晚期肺腺癌共119例纳入研究,比较ddPCR和Super-ARMS技术检测血浆ctDNA EGFR基因突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部分EGFR基因经典突变阳性患者接受一线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EGFR-TKI)口服治疗,将患者按检测结果分亚组,组1为ddPCR及Super-ARMS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均为阳性,21例。组2为ddPCR及Super-ARMS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均为阴性,16例。组3为ddPCR检测结果为阳性而Super-ARMS检测结果为阴性,5例。组4为ddPCR检测结果为阴性而Super-ARMS检测结果阳性,因组4患者个数为0,不纳入统计。以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及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评估近期疗效,并用生存分析比较组间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以评估远期疗效。结果 119例晚期肺腺癌组织样本中,共检测到58例(48.7%)EGFR基因突变。ddPCR技术检测与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结果的符合率为82.4%(Kappa=0.647, P<0.001),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90.2%。而Super-ARMS检测与组织检测的符合度为71.4%,灵敏度仅为58.6%,特异度为83.6%。组3的ORR与DCR值低于组1、2,但组间ORR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三组患者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1, P=0.329)。结论 ddPCR作为一种高敏感度及特异度的液体基因检测方法,可以作为检测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浆ctDNA EGFR基因突变的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血浆基因检测结果同样可作为EGFR-TKIs药物对患者的疗效预测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循环肿瘤脱氧核糖核酸 突变扩增系统 Super-突变扩增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PCR技术在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郭宏伟 赵绪永 +3 位作者 李华玮 张震 马辉 郑鸣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2-106,共5页
数字PCR技术是一种能够进行绝对定量的核酸检测技术,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相比,该技术敏感性更高、定量不依赖于标准曲线、对反应抑制物的耐受能力也更高。目前,该技术在转基因检测、物种鉴定、疾病诊断、病原微生物鉴定和精确定量分... 数字PCR技术是一种能够进行绝对定量的核酸检测技术,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相比,该技术敏感性更高、定量不依赖于标准曲线、对反应抑制物的耐受能力也更高。目前,该技术在转基因检测、物种鉴定、疾病诊断、病原微生物鉴定和精确定量分析等领域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对数字PCR的发展历史、原理、优缺点及在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提高动物疫病诊断能力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聚合酶链反应 绝对定量 动物疫病诊断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HER2基因扩增检测(数字PCR法)在抗HER2治疗中的应用共识 被引量:3
3
作者 卢仁泉 柳光宇 +11 位作者 杨文涛 郭林 关明 邵志敏 徐大志 倪明 唐峰 王朝夫 娄加陶 孙奋勇 邢金良 潘跃银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0-96,共7页
乳腺癌患者中20%~3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该类型乳腺癌具有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等特点。抗HER2靶向药物能有效地降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延长生存期,改... 乳腺癌患者中20%~3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该类型乳腺癌具有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等特点。抗HER2靶向药物能有效地降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1],HER2状态是乳腺癌重要的预后评估指标和抗HER2治疗选择的主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基因扩增 数字聚合酶链反应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数字PCR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阮敏 张丽丽 +4 位作者 李野墨 李岱阳 袁志阳 郑仲征 曾庆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47-1656,共10页
目的: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建立用于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的新型d PCR体系,探讨其在BCR-ABL^(p190/210/230)检测中的分析性能和临床适用性。方法:开发检测BCR-ABL^(p190/210/230)的新型d PCR体系,比较其与q PCR的灵敏度差异,及在慢性粒... 目的: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建立用于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的新型d PCR体系,探讨其在BCR-ABL^(p190/210/230)检测中的分析性能和临床适用性。方法:开发检测BCR-ABL^(p190/210/230)的新型d PCR体系,比较其与q PCR的灵敏度差异,及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减药或停药期间药物副作用改善的差异。结果:在176份样本中,q PCR和d PCR在检测BCR-ABL的灵敏度方面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82.39%),d PCR的阳性率约为q PCR的5倍(20.45%vs 3.98%)。随访期间,减药或停药的初始d PCR阴性患者较减药或停药前血常规(25%vs 10%)、肾/肝/胃(25%vs20%)及心脏功能(10%vs 0)均有明显改善。结论:d PCR检测体系可应用于BCR-ABL^(p190/210/230)检测,较q PCR一致性佳,阳性检出率高,基于d PCR指导的停药或减少剂量在改善药物副作用上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 数字聚合酶链反应 分子监测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球和微柱阵列芯片的乳滴数字PCR定量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程祖乐 王琨 +3 位作者 毛红菊 夏文薇 金庆辉 赵建龙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7年第5期16-18,共3页
BEAMing是一种基于磁珠表面核酸扩增的乳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然而后续检测目标磁珠比较困难。通过修饰链霉亲和素的聚苯乙烯微球捕获BEAMing实验中生物素修饰的目标磁珠并利用微柱阵列芯片拦截微球,可以达到... BEAMing是一种基于磁珠表面核酸扩增的乳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然而后续检测目标磁珠比较困难。通过修饰链霉亲和素的聚苯乙烯微球捕获BEAMing实验中生物素修饰的目标磁珠并利用微柱阵列芯片拦截微球,可以达到统计磁珠的目的。微柱阵列芯片采用基于尺寸差异的拦截原理。该芯片组装简单成本低,降低了BEAMing技术的磁珠统计难度。利用该方法对不同浓度的特定DNA序列做了检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阵列芯片 乳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 微球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888和miR-891a的双重微滴式数字PCR检测在精液鉴定中的应用
6
作者 魏孙祥 陈惠香 +6 位作者 胡胜 赵一霞 石慧霞 王哲 李文 季安全 孙启凡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719-725,共7页
目的 利用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建立可同时检测miR-888和miR-891a的体系,并评估其在精液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设计不同荧光修饰的报告基团的水解探针实现对miR-888和miR-891a的双重ddPCR检测,对5种体液... 目的 利用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建立可同时检测miR-888和miR-891a的体系,并评估其在精液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设计不同荧光修饰的报告基团的水解探针实现对miR-888和miR-891a的双重ddPCR检测,对5种体液(外周血、月经血、精液、唾液、阴道分泌液)共75份样本进行检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估miR-888和miR-891a区分精液的能力并获得鉴别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该体系双重检测与单独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灵敏度可达到0.1 ng总RNA,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经双重ddPCR检测,精液中miR-888和miR-891a的表达量均高于其他体液。经ROC曲线分析,miR-888的AUC为0.976,最佳截断值为2.250 copies/μL,判别正确率为97.33%;miR-891a的AUC为1.000,最佳截断值为1.100copies/μL,判别正确率为100%。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双重ddPCR检测miR-888和miR-891a的方法,体系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用于精液鉴定,miR-888和miR-891a均具有较高的精液鉴别能力,且miR-891a的判别正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反应 微小核糖核酸 精液 miR-888 miR-89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永卓 王晶 +4 位作者 傅博强 黄翔 董莲华 牛春艳 杨佳怡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3-398,共6页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应对突发病毒疫情事件,加快病毒检测并提高检测准确性变得非常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规定了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作为...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应对突发病毒疫情事件,加快病毒检测并提高检测准确性变得非常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规定了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作为确诊病例的方法,检测结果是对潜伏期人群、疑似病例人群和隔离期人群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SARS-CoV-2)进行确诊的重要依据。对实时荧光RT-PCR检测、数字PCR检测及基因测序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后续监控和生物安全测量(生物计量)标准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反应 数字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