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6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903个县域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合光 齐心 陈珏颖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共13页
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抓手。基于2011—2022年全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中903个县(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数... 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抓手。基于2011—2022年全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中903个县(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县域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金融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和政府规模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人力资本水平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在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中起到正向的中介作用,劳动力流动在数字经济影响城乡融合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通过用城乡收入差距单一指标替换城乡融合综合指标、将外商投资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两个变量加入控制变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以同省份其他县域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值作为工具变量并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内生性检验,证明所得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和可靠性。基于以上结论,应从加强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分配城乡收益等方面发挥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推动作用。同时,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着力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进而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使数字经济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数字化技术削弱户籍制度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加强对城乡居民的数字技能培训,发挥劳动力流动在数字经济影响城乡融合过程中的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 劳动力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及低碳转型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斯琴 田雪岐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4,41,共8页
为了探究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培育及城市低碳转型的现实路径、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在对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与低碳转型互促机制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宽带中国”试点城市这一准自然实验,以低... 为了探究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培育及城市低碳转型的现实路径、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在对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与低碳转型互促机制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宽带中国”试点城市这一准自然实验,以低碳转型程度为被解释变量,以数字经济的代理变量“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核心解释变量,把能源效率、产业结构、消费低碳转型水平作为表征新质生产力的中介变量,利用2011—2022年黄河流域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推进黄河流域城市低碳转型;2)数字经济的低碳转型效应在黄河流域具有城市等级与城市规模异质性,在中心城市其效应更显著,在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效应依次递增;3)新质生产力对数字经济低碳转型效应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供给侧能源效率的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其显著助力黄河流域城市低碳转型的两条具体路径。提出了全面推动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着力点、多措并举持续推进黄河流域低碳转型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 低碳转型 现实路径 双重差分模型 实证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现实挑战及优化路径
3
作者 刘学侠 徐文哲 温啸宇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4,共11页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各行各业都迎来了新的变革机遇。农村产业体系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体系,也应把握数字时代新机遇,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产业现代化具有全链路深度覆盖的特征。从作用机理看,数字经济依托...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各行各业都迎来了新的变革机遇。农村产业体系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体系,也应把握数字时代新机遇,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产业现代化具有全链路深度覆盖的特征。从作用机理看,数字经济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生物技术等新兴数字技术,对技术研发、品种繁育、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农业产业链全过程赋能,促进农业生产的优质化、品牌化、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绿色化,进而助力乡村产业现代化进程。这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够促进农业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增强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从发展模式看,我国当前的农业经营主体占比最大的仍然是小农户,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是农村产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得益于数字经济广覆盖、高效率、非竞争性等特性,通过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服务,可以帮助小农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通过数字技术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强化和补充,即“延链”“强链”“补链”,可以帮助小农户将生产活动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提高农户综合收益;通过改善供产销之间的衔接效率,实现订单形势变化与生产组织方式的高度匹配,可以帮助小农户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通过土地流转的数字化管理,可以帮助小农户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进而提升发展质量;通过数据分析预测作物病虫害发生,可以帮助小农户进行科学农业生产决策,指导精准灌溉施肥,减少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产业现代化 农业产业链 土地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审计驱动乡村全面振兴——兼论数字经济的调节作用
4
作者 裴育 姚圣 陈怡雯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4,共7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进入新阶段,国家审计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理应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文章以2011—2022年280个市级行政区为研究样本,构建指标体系测度样本地区的国家审计与乡村全面振兴水平,通过实...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进入新阶段,国家审计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理应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文章以2011—2022年280个市级行政区为研究样本,构建指标体系测度样本地区的国家审计与乡村全面振兴水平,通过实证检验国家审计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国家审计能显著驱动乡村全面振兴,数字经济能够强化国家审计对乡村全面振兴的驱动效能,并且在东部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和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国家审计驱动效果更为显著。文章从实证角度有力验证了国家审计在三农领域的显著作用,也为如何进一步推进国家审计工作的提质增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乡村全面振兴 数字经济 熵权法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如何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5
作者 杨洁 丁洁 刘运材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20,共18页
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探究数字经济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治理作用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水... 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探究数字经济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治理作用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说明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利于试点区企业新质生产力形成。机制分析表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能够通过劳动者创新效率提升、融资约束缓解和产业结构优化等三条路径对企业新质生产力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设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在技术密集型企业、外部数字化水平较高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质生产力 劳动力创新 融资约束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龙象之争”:中印服务外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徐毅 张敏 《大连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3-102,共10页
基于文章对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印两国服务外包竞争力进行量化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国家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支点倚重不同,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服务外包产业构筑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从个体指标来看,可数字化交易的服务贸易、信... 基于文章对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印两国服务外包竞争力进行量化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国家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支点倚重不同,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服务外包产业构筑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从个体指标来看,可数字化交易的服务贸易、信息通信技术(ICT)服务出口是影响中印两国服务外包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但其对中国的加成效果更明显;从一级指标来看,数字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与数字创新研发对中国服务外包的影响效果均优于印度。不难发现,将数字经济引入影响指标体系后,数字经济对中国服务外包的影响权重和关联度均高于印度,特别是数字产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走出“中国式服务外包”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服务外包3.0时代 服务外包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省际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系统GMM模型的检验
7
作者 张捷 赵乡阳 +1 位作者 庞庆华 张陈俊 《资源与产业》 2025年第1期11-21,共11页
为了探究数字经济与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取2012—2022年全国31个省份(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台湾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计算各省份的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省际... 为了探究数字经济与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取2012—2022年全国31个省份(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台湾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计算各省份的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系统GMM模型研究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经济对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财政集中度和市场化水平对提高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有一定作用,而制造业发展水平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提高。2)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采用解释变量再度量、缩尾处理、剔除直辖市、缩短样本年限等4种方法分别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核心解释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和相关系数正负性均没有变化,数字经济促进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结论存在稳健性。3)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影响效果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的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存在更为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4)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三大产业的结构水平变化对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第一、第二产业结构升级对数字经济促进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起到中介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保障产业结构安全稳定,采取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专业性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数字经济创新研发投入,采取综合性措施提档升级。研究结论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高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 系统GMM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 SBM-DE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关联视角下数字经济提升造纸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研究
8
作者 李君梅 巨岩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1期113-116,121,共5页
造纸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代表,面临着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严峻挑战。数字经济蓬勃兴起为造纸企业绿色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基于产业关联理论,分析了数字经济与造纸企业绿色创新的内在关联,揭示了数字经济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赋能技术... 造纸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代表,面临着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严峻挑战。数字经济蓬勃兴起为造纸企业绿色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基于产业关联理论,分析了数字经济与造纸企业绿色创新的内在关联,揭示了数字经济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赋能技术创新、促进业态创新等方式,提升造纸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从数字化绿色制造、数字化绿色管理、数字化绿色服务三个维度,构建了产业关联视角下数字经济提升造纸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实现路径,以期为造纸行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造纸企业 绿色创新 产业关联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驱动清远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研究
9
作者 伍燕青 《山西农经》 2025年第1期185-188,共4页
深入分析清远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数字经济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从创新驱动和产业融合两个方面阐述了数字经济驱动清远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提出了清远市县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具体包括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数... 深入分析清远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数字经济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从创新驱动和产业融合两个方面阐述了数字经济驱动清远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提出了清远市县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具体包括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清远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行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分析
10
作者 朱飞 《广东经济》 2025年第2期13-15,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数字化浪潮的不断推进,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的核心技术和特点,探讨了它如何重塑各行业的经济模式,并提出了行业经济在数字化转型和升级中应遵循的主要路径。由此得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数字化浪潮的不断推进,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的核心技术和特点,探讨了它如何重塑各行业的经济模式,并提出了行业经济在数字化转型和升级中应遵循的主要路径。由此得出,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的演变,以及政策环境的支持是推动行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行业转型 经济升级 技术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城市产业集聚——来自“宽带中国”试点的证据
11
作者 汪增洋 唐军泽 《大连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0-81,共12页
以数字经济建设赋能城市产业集聚,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3年我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建设对城市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 以数字经济建设赋能城市产业集聚,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3年我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建设对城市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城市的产业集聚水平,该结果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异质性分析以及其他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人力资本、增强创新能力等方式是数字经济提高城市产业集聚水平的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非资源型城市的表现更为显著,对于行政等级不同以及沿海与内陆城市并无显著差异。因此文章提出加强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与产业融合以及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等政策建议来说明“宽带中国”建设如何促进城市产业集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集聚 “宽带中国”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服装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路径的探索
12
作者 唐君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5年第1期82-84,共3页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服装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提升工作效率上,更在于为企业带来深远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数字经济背景下服装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当前服装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服装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提升工作效率上,更在于为企业带来深远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数字经济背景下服装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当前服装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服装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路径,以期能更好地实现数字经济下服装企业财务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服装企业 财务信息化 现代化管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自中国城市的证据
13
作者 汪良军 夏梦柯 林子瀚 《上海管理科学》 2025年第1期73-79,共7页
使用2011—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且存在着数字基础设施和城镇化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在异质性分析... 使用2011—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且存在着数字基础设施和城镇化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在异质性分析中,通过对区域差异和数字经济发展程度差异的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更大。机制分析说明,数字经济会通过创业活跃度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上分析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创业活跃度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要素配置和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14
作者 刘慧悦 李奇 《新经济》 2025年第2期88-104,共17页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绿色发展已成为各国各地区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以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要素流动理论,借助SBM-GML模型,对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纵、横双向测算比较并进行要素错配程度测算。在...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绿色发展已成为各国各地区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以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要素流动理论,借助SBM-GML模型,对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纵、横双向测算比较并进行要素错配程度测算。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研究创新要素投入以及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效率变化指数较为出色,但技术变化指数相对落后。同时,珠三角城市群逐渐由劳动力资源错配向资本资源错配转化。而创新要素以及数字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要素流动进而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合珠三角产业结构与资源配置特征,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人才引进与劳动力市场化配置等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流动 珠三角城市群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M-DID方法的地方数字经济政策实施成效评估
15
作者 李亚菲 何文芊 +3 位作者 刘晓宇 裴雷 陈烨 彭星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5,共13页
[目的/意义]数字经济政策已成为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实证分析我国地方数字经济政策的实施成效,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方法/过程]本文利用2010—2021年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检... [目的/意义]数字经济政策已成为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实证分析我国地方数字经济政策的实施成效,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方法/过程]本文利用2010—2021年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检验了地方数字经济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结论]地方数字经济政策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其促进作用存在两年时滞;人口规模较大或行政等级较高的城市数字经济政策实施成效更显著;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超过了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政策 政策评估 双重差分法 倾向得分匹配 地区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与机制路径——基于“技术-经济”分析框架的视角
16
作者 刘航 徐翔 孙宝文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共1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数字经济为关键抓手加快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我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数字经济为关键抓手加快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研究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关系的最新文献进行综述,归纳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再从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的角度,构建数字经济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技术-经济”分析框架。基于这一框架,本文从技术维度、要素维度与产业维度归纳数字经济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实现路径,提出构建数字经济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体系的基本思路,为政府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质生产力 机制路径 政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非认知技能溢价与性别工资差距
17
作者 王杰 张世伟 张君凯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56,共19页
数字经济发展重塑了劳动力技能的需求结构,同时对传统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基于工作任务模型,引入认知技能与非认知技能不可分割假定,构建了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同时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不同类型技能... 数字经济发展重塑了劳动力技能的需求结构,同时对传统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基于工作任务模型,引入认知技能与非认知技能不可分割假定,构建了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同时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不同类型技能回报率的影响,并考察其如何影响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工资差距。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导致非常规工作任务部门就业的增加与非认知技能工资回报率的提升,从而相对非认知技能水平更高的劳动者获得更高的工资回报,这一作用主要通过促进非常规工作任务职业选择概率提高与社会资本投资增加来实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但由于非认知技能回报率的性别差异,导致常规工作任务职业内性别工资差距的不断扩大。因此,政府部门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应注重劳动者非认知技能的开发和培养,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力技能需求结构的重塑,促进工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非认知技能 性别工资差距 一般均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的三元协调研究
18
作者 阮连杰 李媛 任保平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4,共7页
为探究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发展状态及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推进提供借鉴,从理论上探讨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三元耦合协调机理并构建理论框... 为探究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发展状态及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推进提供借鉴,从理论上探讨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三元耦合协调机理并构建理论框架,以黄河流域77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以2012—2020年为研究期实证检验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及生态保护耦合协调水平,并利用全局莫兰指数与Dagum基尼系数法深入探究其耦合协调的时空联系。结果表明:1)2012—2020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指数、绿色技术创新指数与生态保护指数均呈现稳步增大趋势。其中生态保护指数在2012—2019年呈现出小幅度的波动性稳定态势,但在研究期末即2020年大幅提升。2)黄河流域的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的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稳步上升。通过空间演变格局分析可知,在研究期内各市均已摆脱严重失调等级,协调等级的市也在研究期内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其中西安、郑州与济南三市跻身初级协调等级。3)从耦合协调的时空联系来看,一方面黄河流域各市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聚集效应,另一方面耦合协调度的总体Dagum基尼系数呈波动下降趋势,流域总体差异在逐步缩小,但下游地区与中上游地区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差异在逐渐扩大。根据差异贡献率可知,耦合协调的发展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发展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技术创新 耦合协调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绿色创新不平衡——基于非对称要素流动视角
19
作者 方文君 邓峰 茹慧超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9,共18页
绿色创新有助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然而,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绿色创新所受影响呈现复杂两面性: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引导要素流动形成数字鸿沟,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和创新能力的差异,加剧绿色创新不平衡;另一方面,... 绿色创新有助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然而,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绿色创新所受影响呈现复杂两面性: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引导要素流动形成数字鸿沟,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和创新能力的差异,加剧绿色创新不平衡;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借助数字技术的开源特性形成技术扩散效应,缩小创新能力差距,缓解绿色创新不平衡。面向区域协调发展目标,从区域间、省域内两个方面,基于2011—2022年我国26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和京津沪渝)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区域绿色创新不平衡的影响与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扩大我国区域间和省域内绿色创新差距,加剧绿色创新不平衡。从传导机制看,数字经济主要通过促进人力资本和研发资本由欠发达的低梯度地区向发达的高梯度地区逆梯度流动,导致绿色创新不平衡。从区域间影响看,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地区,整体而言,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均发挥促进作用,但其在南方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其在南北方中心城市呈现截然相反的影响(在南方中心城市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在北方中心城市表现为不显著抑制作用),在南北方外围城市均呈现抑制作用,但在北方外围城市的影响更强。从省域内影响看,数字经济在西部地区会显著加剧省域内绿色创新不平衡,在中部和北方地区有加剧倾向但不显著,在东部和南方地区有缓解倾向但不显著。从数字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看,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具有“绿色创新潜力滞后—绿色创新融合释放”的非线性动态特征,只有数字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其对绿色创新的促进效应才能得到充分释放。这种差异化影响可能是导致我国绿色创新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促进绿色创新均衡发展,一要优化数字经济空间布局,防止数字资源过度集中;二要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平衡数字经济下的创新资源配置;三要结合数字经济发展阶段,促进绿色创新融合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创新不平衡 人力资本流动 研发资本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质量影响研究
20
作者 彭勃 张红岩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3期35-43,共9页
本文基于工资溢价理论,采用CGSS调查问卷数据,结合1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全面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质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它在提升工资收入、加强社会保... 本文基于工资溢价理论,采用CGSS调查问卷数据,结合1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全面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质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它在提升工资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以及增强就业稳定性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正面效应。然而,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工作时长增加。通过分位数回归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质量的促进作用呈现出一种“倒U型”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受教育年限较低的劳动力,拥有较高受教育年限的劳动力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其就业质量获得了更大的提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降低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工作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就业质量 青年劳动力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