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数字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柴油瞬态喷雾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志军 朱志勇 黄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72-1275,共4页
分析了数字粒子图像测速(DPIV)技术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一套柴油喷雾激光测量试验系统,运用DPIV技术对柴油喷雾结构进行了可视化测量,并测量了柴油的瞬态喷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燃油喷雾速度随着喷雾时间的推延逐步降低,在喷雾后期喷雾速... 分析了数字粒子图像测速(DPIV)技术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一套柴油喷雾激光测量试验系统,运用DPIV技术对柴油喷雾结构进行了可视化测量,并测量了柴油的瞬态喷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燃油喷雾速度随着喷雾时间的推延逐步降低,在喷雾后期喷雾速度降低尤为迅速;柴油瞬态喷雾具有典型的“树枝”状拟序结构;油粒速度沿轴线方向增加,外围油粒速度远小于核心油粒;喷雾与周边空气发生了“卷吸”作用,在喷雾内部形成了复杂的涡旋运动,涡度沿喷雾轴线方向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喷射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 柴油瞬态喷射 喷雾可视化 油粒速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中相关分析算法的改进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龙华 唐洪武 严忠民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2,共3页
通过限制相关分析的搜索范围 ,改进相关分析的搜索路径 ,可减少计算工作量 ,并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关键词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 相关分析算法 搜索范围 搜索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技术中目标分割算法的实现
3
作者 王春娴 李会山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41-43,共3页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DPIVdigitalparticleimagevelocimetry)关键技术在于提取流场中粒子的运动信息,涉及连续两幅图像中粒子群的对应(互相关性)等图像处理问题.本研究提出改进的互相关算法,将数字成像系统的连续两幅图像中的目标搜寻区域...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DPIVdigitalparticleimagevelocimetry)关键技术在于提取流场中粒子的运动信息,涉及连续两幅图像中粒子群的对应(互相关性)等图像处理问题.本研究提出改进的互相关算法,将数字成像系统的连续两幅图像中的目标搜寻区域进行自动分割,将其划分为互不交叠,各自具有一致属性的区域图,然后依次将第一幅的判读小区在第二幅的大搜索小区中移动,搜索与第一幅判读小区最匹配的粒子图像.此方法完全适用粒子速度在1.2~3.5m/s范围的粒子流速度测量,运算速度和精度均满足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 相关算法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的激光熔覆粉末粒子运动行为分析
4
作者 王春娴 李会山 王风忠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0-302,319,共4页
为研究送粉参量(送粉量和送粉气流量)变化对激光熔覆过程同轴载气粉末粒子运动行为的影响,建立了数字粒子图像测速试验装置,开发了图像处理软件,得到了不同送粉参量精确的速度场云图以及z轴方向(垂直方向)浓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送... 为研究送粉参量(送粉量和送粉气流量)变化对激光熔覆过程同轴载气粉末粒子运动行为的影响,建立了数字粒子图像测速试验装置,开发了图像处理软件,得到了不同送粉参量精确的速度场云图以及z轴方向(垂直方向)浓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送粉量一定的情况下,随送粉气流量的增加,粉末粒子的初始速度呈线性增大,并使z轴方向速度的增加值加大,而对粉末流浓度影响较小。在气流量一定的情况下,送粉量与粒子速度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比例关系,超出送粉量0.33g/s~0.83g/s范围,其影响将减弱。由于粉嘴结构的原因,沿出粉方向存在粉末发散汇聚再发散的变化。汇聚的实现与气体流量关系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溶覆 图像处理 粉末粒子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点排列对图像校正的影响及重复校正 被引量:6
5
作者 赖国俊 申功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14-1219,共6页
针对在DSPIV(Digital Stereo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的图像几何校正中,校正板上控制点的排列方式对图像校正误差所产生的影响,在使用双调和样条函数构建校正映射函数的条件下,分别使用了11列×21行、21列×21行、11列... 针对在DSPIV(Digital Stereo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的图像几何校正中,校正板上控制点的排列方式对图像校正误差所产生的影响,在使用双调和样条函数构建校正映射函数的条件下,分别使用了11列×21行、21列×21行、11列×41行、21列×41行和16列×31行5种控制点等列距、等行距排列的校正板来进行图像校正,计算了这5种控制点排列方式对应的校正准度和校正精度.另外,为进一步减小图像校正误差,还提出了对经过校正所得的图像进行重复图像校正.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控制点数目的增加,校正准度和校正精度会相应提高;经过重复图像校正的校正准度和校正精度优于一次校正的结果,但需要耗费更多的图像处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DSPIV) 双调和样条函数 控制点排列方式 重复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IV技术在絮凝池流场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龙华 唐洪武 +1 位作者 严忠民 吴玮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1,共4页
利用数字粒子图像测速(DPIV)技术对往复隔板絮凝池中的复杂流场进行测量,分析池内水流特性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絮凝池廊道头部流场对絮凝效果有很大影响.为改善絮凝池的流场,可增大池内的有效空间.
关键词 絮凝池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 流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鲁塞尔氧化沟反应器三维流场体视PIV测量 被引量:4
7
作者 许丹宇 张代钧 +2 位作者 陈钊 杨胜发 张天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7-391,538,共5页
采用体视PIV(Stereoscopic PIV)技术对卡鲁塞尔氧化沟模型直道、弯道及曝气叶轮段等处三维全场流速进行测量,克服了传统接触式点测量方法无法获取全场流动同步信息的缺陷,分析了不同位置处的流动结构,并对纵、横、垂三向流速沿程分布特... 采用体视PIV(Stereoscopic PIV)技术对卡鲁塞尔氧化沟模型直道、弯道及曝气叶轮段等处三维全场流速进行测量,克服了传统接触式点测量方法无法获取全场流动同步信息的缺陷,分析了不同位置处的流动结构,并对纵、横、垂三向流速沿程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纵、垂两向的流动分布是决定沟内水力特性的主要因素;横、垂两向的流动是决定污泥沉积位置的主要因素;外沟靠近曝气叶轮直道段的流速分布上大下小,使低速区底部易发生污泥沉积;外沟远离曝气叶轮直道段流速分布上小下大,利于防止泥水分离;弯道段受横比降和横向环流的影响使内侧容易形成低速区或停滞区而发生污泥沉积;倒伞型叶轮使其附近流场在垂向呈螺旋形分布,利于气、液、固三相的均匀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沟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 水力特性 流速分布 三维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管带套管的横向射流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海玲 陈听宽 +1 位作者 罗毓珊 宫武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86-889,911,共5页
针对核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中注水用带热套管的T型接管热冲击问题 ,利用数字粒子图像测速 (DPIV)技术 ,测量了支管带套管的横向射流主流管内的流场 ,以及套管与支管间的环腔内的流场 ,考察了射流与主流流速比R为 0 .5~ 4 0时的速度和涡... 针对核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中注水用带热套管的T型接管热冲击问题 ,利用数字粒子图像测速 (DPIV)技术 ,测量了支管带套管的横向射流主流管内的流场 ,以及套管与支管间的环腔内的流场 ,考察了射流与主流流速比R为 0 .5~ 4 0时的速度和涡量分布特性 ,分析了主流管内的复杂涡系及套管环腔内的流动特性 .结果表明 ,在出射孔附近的套管环腔侧后部存在“环腔泄流” ,这有利于减弱射流对下游壁面的影响 ;射流近区的强涡主要来源于射流及环腔泄流剪切层 ,而它很快就破碎和耗散 ,发展为尾流远区的反向涡对 ;套管环腔内的流动与R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管 套管 流动特性 实验研究 横向射流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 涡系结构 核反应堆 冷却剂系统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IV的河工模型试验流速数据处理与分析
9
作者 王鹏涛 李彬 +1 位作者 于国辉 孙东坡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3-76,共4页
利用水流运动的基本规律,对DPIV测量结果中的错误信息进行了判别和剔除;以MATLAB为工具,采用流体运动的连续性方程、Kriging方法等对剔除错误信息后的有效数据进行离散数据点的网格插值,可得到全流场以及各个量测断面的流速分布;利用计... 利用水流运动的基本规律,对DPIV测量结果中的错误信息进行了判别和剔除;以MATLAB为工具,采用流体运动的连续性方程、Kriging方法等对剔除错误信息后的有效数据进行离散数据点的网格插值,可得到全流场以及各个量测断面的流速分布;利用计算水力学理论,进一步探讨了流线、等流速线、涡度和涡线等流场特征参数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 MATLAB 流速矢量 KRIGING插值 河工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IV对圆柱绕流的研究及运动参考坐标系的转换
10
作者 李静 姜曼松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91,共3页
采用以氢气泡为示踪粒子的数字粒子图像测速技术(digitalparticleimagevelocimetry,DPIV)对三种不同雷诺数下的圆柱绕流进行了研究。一般DPIV拍摄时相机固定,可得出一种速度场分布。笔者采用静止坐标,用简单的方法可以达到相机随流场移... 采用以氢气泡为示踪粒子的数字粒子图像测速技术(digitalparticleimagevelocimetry,DPIV)对三种不同雷诺数下的圆柱绕流进行了研究。一般DPIV拍摄时相机固定,可得出一种速度场分布。笔者采用静止坐标,用简单的方法可以达到相机随流场移动的效果,DPIV处理结果可以看到一些更深入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圆柱绕流 运动坐标 参考坐标系 氢气泡 DP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醚喷雾瞬态速度场的DPIV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光明 张煜盛 张辉亚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共5页
采用数字粒子图像测速技术(DPIV)对二甲醚(DME)瞬态喷雾的速度场进行了测量,获得了DME瞬态喷雾的内部微细结构、速度矢与涡量分布等信息,并探讨了启喷压力、喷孔直径、环境压力等参数对喷雾速度场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任一喷雾断... 采用数字粒子图像测速技术(DPIV)对二甲醚(DME)瞬态喷雾的速度场进行了测量,获得了DME瞬态喷雾的内部微细结构、速度矢与涡量分布等信息,并探讨了启喷压力、喷孔直径、环境压力等参数对喷雾速度场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任一喷雾断面的轴向速度以轴心处为最大,向外沿径向逐渐减小,基本呈对称分布;喷雾轴心速度随喷雾贯穿距离的增大而不断减小,且喷孔直径越小、环境压力越大,其轴向速度衰减率越大,而启喷压力对轴向速度衰减率影响不大;启喷压力、喷孔直径、环境压力对喷雾发展的稳定性、液滴尺寸和速度矢的空间分布均匀性,以及喷雾发展的形态等均具较大影响。数据分析发现,DME喷雾断面的速度分布具有自模性,并据此提出了DME喷雾速度的无因次分布数学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二甲醚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 喷雾速度场 无因次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IV的卷烟燃烧区速度场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彬 宁敏 +2 位作者 徐迎波 周顺 李权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8期282-284,共3页
以超细碳酸氢钠粉末作为示踪粒子,并使用基于互相关算法的DPIV系统对不同抽吸容量下卷烟燃烧区的速度场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随着抽吸容量的增大,卷烟燃烧区速度场变活跃;与未点燃卷烟相比,点燃卷烟燃烧产生的烟气对燃烧区速度场有较... 以超细碳酸氢钠粉末作为示踪粒子,并使用基于互相关算法的DPIV系统对不同抽吸容量下卷烟燃烧区的速度场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随着抽吸容量的增大,卷烟燃烧区速度场变活跃;与未点燃卷烟相比,点燃卷烟燃烧产生的烟气对燃烧区速度场有较大影响,烟气的热浮力明显改变了卷烟在抽吸时速度场的变化趋势;随着抽吸容量的增大,卷烟燃烧区内烟气对速度场的影响相对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燃烧 抽吸容量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 速度场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绕水翼空化流动速度分布的DPIV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向宾 刘淑艳 +2 位作者 王国玉 张博 张敏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6-281,共6页
利用数字式粒子图像测速(DPIV)系统,对绕Hydronautics水翼流场的时均速度分布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随着空化数的降低,空化结构的发展决定了整个流场的速度分布;低速高脉动区域的范围基本上对应于空化区域;空化区域核心处的最低速度分... 利用数字式粒子图像测速(DPIV)系统,对绕Hydronautics水翼流场的时均速度分布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随着空化数的降低,空化结构的发展决定了整个流场的速度分布;低速高脉动区域的范围基本上对应于空化区域;空化区域核心处的最低速度分布变得更为均匀,并在向下游移动的过程中影响范围逐渐变小;水翼后部主流区速度分布经历了一个均匀—震荡—逐渐均匀的发展过程;在超空化阶段,水翼吸力面前缘相对应的空化区域与主流区有相近的速度分布,而其它空化区域仍为低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Hydronautics超空化水翼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 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喷流DPIV瞬时速度场实验测量 被引量:15
14
作者 代钦 魏润杰 +1 位作者 黄湛 申功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66-669,共4页
介绍了采用数字式互相关粒子图像测速系统 (DPIV)在测量超音速喷流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给出了设计马赫数Ma =1 .5的小型拉瓦尔喷管在不同总压和反压比条件下 ,喷流速度场、流线、涡量分布等定量信息 .实验结果显示出流场中激波前后流体速... 介绍了采用数字式互相关粒子图像测速系统 (DPIV)在测量超音速喷流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给出了设计马赫数Ma =1 .5的小型拉瓦尔喷管在不同总压和反压比条件下 ,喷流速度场、流线、涡量分布等定量信息 .实验结果显示出流场中激波前后流体速度 ,涡量分布的明显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射流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 瞬时速度场 实验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绕圆头回转体通气超空化流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段磊 王国玉 付细能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483,共9页
为了解绕圆头回转体通气超空化的流场特性,采用数字式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和高速全流场显示技术,观测了绕圆头回转体通气超空化的空泡形态发展变化过程和尾迹流场。研究结果表明:在通气超空化空泡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空泡区域内前部流... 为了解绕圆头回转体通气超空化的流场特性,采用数字式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和高速全流场显示技术,观测了绕圆头回转体通气超空化的空泡形态发展变化过程和尾迹流场。研究结果表明:在通气超空化空泡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空泡区域内前部流场比较平稳,为稳定的透明气相区;空泡尾流区域出现气相和水气两相混合区且存在显著的旋涡结构,此旋涡结构与主流相互作用产生大尺度的脱落空泡团,最终形成超空化尾迹。与不通气相比,通气超空泡化产生的脱落空泡团对回转体尾流区域流场影响较大,使尾迹区低速区域的范围明显增大,且低速区域内各个剖面上的速度明显减小;上下涡量带随着空泡区域的延伸而向后拉长,作用范围亦逐渐扩大,涡量聚集区由最初的涡量带转化为多个分散的涡量团,并逐渐向下游耗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通气超空化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系统 空泡脱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IV系统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魏润杰 申功炘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8-92,共5页
笔者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研究所多年从事系统的PIV测试技术研究,经过科研攻关成功研制出目前国内第一套完善的实时数字式粒子图像测速(DigitalParticleImageVelocimetry)系统,实现了速度场和涡量场的实时测量,而且已经成功地应... 笔者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研究所多年从事系统的PIV测试技术研究,经过科研攻关成功研制出目前国内第一套完善的实时数字式粒子图像测速(DigitalParticleImageVelocimetry)系统,实现了速度场和涡量场的实时测量,而且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各项流体力学的实验测量中,其中包括:1.5M超声速喷流实验、三角翼前缘涡破裂复杂流场测量实验、大型工程水洞流场校测、绕摆动圆柱卡门涡测量实验以及锥阀管道模型和漩涡分离器内部流场测量实验等[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数字粒子图像测速 DPIV系统 流体力学实验测量 速度场测量 超声速喷流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发展圆管湍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冯宾春 崔桂香 +1 位作者 张兆顺 M.Ayraunt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6-167,共12页
采用粒子数字图像测速(digital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DPIV)和定量流动显示技术(quantitative flow visualization,QFV)对充分发展的圆管湍流进行了... 采用粒子数字图像测速(digital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DPIV)和定量流动显示技术(quantitative flow visualization,QFV)对充分发展的圆管湍流进行了研究.测量结果和直接数值模拟(directnumerical simulation,DNS)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作者开发的 DPIV技术取得了满意的精度.在此基础上对圆管湍流的动力学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上抛和下扫在湍流生成中的贡献以及流动显示结构内的脉动速度分布,测量结果显示在圆管湍流的近壁区存在横向强脉冲现象和流动显示所能观察到的结构为上抛占主导地位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数字图像测速技术 直接数值模拟 上抛 定量流动显示 圆管湍流 强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蜻蜓翼三维流动结构的演变 被引量:4
18
作者 赖国俊 申功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1-716,共6页
为了与蜻蜓前后翼流动干扰的流动结构作比较,首先研究了悬停飞行状态下单个蜻蜓翼周围的三维流动结构,利用一套机电拍动翼运动模拟机构模拟了一个蜻蜓翼的拍动,使用数字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DSPIV,Digital Stereo Particle Image Veloc... 为了与蜻蜓前后翼流动干扰的流动结构作比较,首先研究了悬停飞行状态下单个蜻蜓翼周围的三维流动结构,利用一套机电拍动翼运动模拟机构模拟了一个蜻蜓翼的拍动,使用数字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DSPIV,Digital Stereo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和多切面锁相技术分别测量了两个下拍拍动相位时刻(t=0.25T,0.375T)和两个上拍拍动相位时刻(t=0.75T,0.875T)蜻蜓翼周围的瞬时空间三维流场,运用局部涡识别准则中的λci准则来识别和显示了流场中的三维涡结构,还展示了蜻蜓翼各个展向测量截面中的|ωz|等值线、蜻蜓翼前缘涡的涡核线相对于蜻蜓翼上翼面的空间位置以及前缘涡在各个展向测量截面中的截面环量等.实验结果揭示了蜻蜓翼周围的三维流动结构在蜻蜓翼拍动时的演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测量 数字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蜻蜓 悬停飞行 流动结构 流动分离 前缘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道湍流近壁结构的DPIV观测实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湛 申功炘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6-245,共10页
采用DPIV系统(由两台CCD相机组成)对槽道湍流进行速度场时间历程的观测实验,通过对大量测量结果的综合分析,取得了槽道湍流近壁结构的空间结构及其时间演化过程特征的结果,可以揭示上扫下掠、湍流瞬时速度型等现象与大尺度涡演化的物理... 采用DPIV系统(由两台CCD相机组成)对槽道湍流进行速度场时间历程的观测实验,通过对大量测量结果的综合分析,取得了槽道湍流近壁结构的空间结构及其时间演化过程特征的结果,可以揭示上扫下掠、湍流瞬时速度型等现象与大尺度涡演化的物理关系,解释若干湍流大尺度结构的特征机理,还表明DPIV系统提供了一种定量观测湍流的时空结构特征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道湍流 近壁结构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 触发 下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血流动力学体外实验研究
20
作者 颜文涛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3年第4期383-390,共8页
基于CTA数据建立患者特异性的主动脉模型,采用改造后ViVitro脉动台的数字粒子图像测速(DPIV)试验方法,研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前和术后的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性能和流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临床数据一致,验证了... 基于CTA数据建立患者特异性的主动脉模型,采用改造后ViVitro脉动台的数字粒子图像测速(DPIV)试验方法,研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前和术后的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性能和流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临床数据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从术前和术后有效开口面积(0.33 cm~2和1.78 cm~2)、平均跨瓣压差(58 mmHg和9 mmHg,1 mmHg=133.32 Pa)、返流百分比(52%和8%)、峰值流速(4.60 m/s和1.81 m/s)和流场分布(偏心射流和均匀射流)对比研究来看,TAVR术后的即刻有效性良好。从黏性切应力和雷诺切应力的角度,术前和术后患者特异性模型发生溶血和血栓问题的风险可能性低。该研究提供了一套可靠的用于主动脉流场的DPIV测试方法,从血流动力学性能和流场特征的角度为TAVR术式即刻和长期有效性提供生物力学依据,在临床诊断、术式治疗和远期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硅胶模型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 血流动力学 流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