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数字椅旁全瓷修复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晶婷 朱智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S1期244-247,共4页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数字椅旁全瓷修复系统(CERECCAD/CAM)作为一种快捷美观的修复方式,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本文就数字椅旁全瓷修复系统的发展现状、配套材料以及临床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 数字椅旁全瓷修复系统 全瓷材料 牙科修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马红梅 李斯文 +1 位作者 李施施 王艳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3-887,共5页
目的探索数字化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系统的临床应用,设计并制作嵌体/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对其临床修复效果进行评价及分析。方法采用Cerec AC系统结合IPS e.max CAD系列瓷块制作嵌体84个,高嵌体65个,共修复108例患者的149颗患牙... 目的探索数字化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系统的临床应用,设计并制作嵌体/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对其临床修复效果进行评价及分析。方法采用Cerec AC系统结合IPS e.max CAD系列瓷块制作嵌体84个,高嵌体65个,共修复108例患者的149颗患牙,树脂水门汀粘结完成。修复后6个月由2位医师按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协会评价标准(USPHS)对修复体检查并进行疗效评价,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α=0.05)。结果各指标中A级、B级病例数在即刻和6个月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以上的修复体各项指标均达到A级,在解剖形态、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颜色匹配、固位、牙龈健康、继发龋等方面表现良好。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系统结合可切削玻璃陶瓷修复牙体严重缺损可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数字化椅旁即刻全瓷修复技术是牙体大面积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即刻全瓷修复系统 牙体大面积缺损 嵌体/高嵌体 可切削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椅旁快速美学瓷系统修复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丽娟 于飞 陈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8期51-52,共2页
目的总结椅旁快速美学瓷系统(CEREC)全瓷髓腔固位冠的操作过程和护理经验。方法对220例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患者,根据CEREC特点,进行模型制取、3D制作设计、试戴粘接及修复后护理。结果 220例患者利用CEREC完成修复,操作过程顺利,患者无... 目的总结椅旁快速美学瓷系统(CEREC)全瓷髓腔固位冠的操作过程和护理经验。方法对220例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患者,根据CEREC特点,进行模型制取、3D制作设计、试戴粘接及修复后护理。结果 220例患者利用CEREC完成修复,操作过程顺利,患者无不适感。修复后6个月,采用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94.1%修复体达到USPHS A类标准。结论护理人员娴熟的操作,准确的设计与医生的默契配合,有助于提高临床效率,保证修复体的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缺损 快速美学瓷系统 全冠修复 髓腔固位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扫描联合椅旁切削技术在后牙微创粘接性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邱冰妍 于皓 +2 位作者 江磊 林泓磊 陈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0-254,共5页
目的:评价数字化扫描联合椅旁切削技术在后牙微创粘接性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42名患者58颗大面积缺损的磨牙(39颗)和前磨牙(19颗),采用数字化扫描联合椅旁切削技术制玻璃陶瓷修复体并粘接完成,采用改良USPHS评价标准,记录修复完... 目的:评价数字化扫描联合椅旁切削技术在后牙微创粘接性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42名患者58颗大面积缺损的磨牙(39颗)和前磨牙(19颗),采用数字化扫描联合椅旁切削技术制玻璃陶瓷修复体并粘接完成,采用改良USPHS评价标准,记录修复完成即刻和修复完成1年后各项指标,并比较分析。结果:修复完成即刻牙龈健康A级38颗(65.52%),B级3颗(34.48%),修复完成1年后,牙龈健康达A级55颗(94.87%),B级(5.13%)3颗,即刻与1年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化扫描联合椅旁切削技术在后牙的微创粘接性修复中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扫描 切削 微创 粘接性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树脂间隙保持器在儿童乳牙早失中的应用:一项包含修复-保持一体化设计的可行性研究
5
作者 谢菲 李思成 +3 位作者 霍方毅 姜凯 韩晶 闵艺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95-799,共5页
目的:探讨椅旁数字化流程及三维(three-dimensional,3D)打印技术制作树脂间隙保持器(含修复-保持一体化设计)治疗儿童乳牙早失的临床可行性研究与初步效果。方法:选取12例5~8岁单颗乳磨牙早失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椅旁数字化流程[口内... 目的:探讨椅旁数字化流程及三维(three-dimensional,3D)打印技术制作树脂间隙保持器(含修复-保持一体化设计)治疗儿童乳牙早失的临床可行性研究与初步效果。方法:选取12例5~8岁单颗乳磨牙早失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椅旁数字化流程[口内扫描、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3D打印、后处理]制作间隙保持器,当日完成试戴、调牙合与粘接。记录椅旁操作时间、患儿舒适度、保持器密合度及家长满意度。6个月后随访,评估保持器固位、完整性以及间隙维持效果。结果:12例患儿均成功当日完成佩戴树脂间隙保持器(简单型8例,修复-保持一体化型4例)。平均椅旁操作时间(扫描至粘接完成)为(53.6±3.9)min。患儿舒适度高,家长满意度达100%。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保持器总体成功率为91.7%(11/12),间隙维持有效,一体化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椅旁数字化流程及3D打印技术制作树脂间隙保持器治疗儿童乳牙早失具有高效、精准、舒适、美观的优点,临床可行性高。修复-保持一体化设计能有效处理基牙缺损病例,简化治疗程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保持器 3D打印 数字 修复-保持一体化 乳牙早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EC 3D/inLab MC XL系统5种扫描方法构建数字化模型精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吴树洪 王璐 +2 位作者 萧智利 谭发兵 刘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比较CEREC3D/inLab MC XL系统5种扫描方法构建数字化模型的精度,探寻最佳的扫描方法。方法用一个标准的种植基台作为扫描对象,分别用inEos顶端拍摄、旋转拍摄、顶端和旋转联合拍摄、inLab MC XL激光扫描、CEREC蓝光拍摄5种扫描方法... 目的比较CEREC3D/inLab MC XL系统5种扫描方法构建数字化模型的精度,探寻最佳的扫描方法。方法用一个标准的种植基台作为扫描对象,分别用inEos顶端拍摄、旋转拍摄、顶端和旋转联合拍摄、inLab MC XL激光扫描、CEREC蓝光拍摄5种扫描方法构建数字化模型。测量种植基台及各数字化模型的上表面直径,颈缘直径及上表面至颈缘的距离,测量结果用SAS9.2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肉眼观察5种扫描方法构建的数字化模型存在明显差异,inEos旋转拍摄构建的数字化模型细节反映最清楚,各线、角清晰;inEos顶端拍摄和CEREC蓝光拍摄构建的数字化模型轴面的细节不够清楚,倒凹部分被忽略,有一定的失真,边缘反映不够清楚。SNK-q检验显示采用inEos旋转拍摄和inLab MC XL激光扫描2种扫描方法构建的数字化模型与实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种扫描方法构建的数字化模型与实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REC3D/inLab MC XL系统的5种扫描方法中,inEos旋转拍摄和inLab MC XL激光扫描2种扫描方法可以构建较准确的数字化模型,inEos顶端拍摄、inEos顶端和旋转联合拍摄以及CEREC蓝光拍摄略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陶瓷的修复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数字化模型 扫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