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基础设施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居民消费水平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涌 高旋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7,共14页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底座,能够改进消费结构,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助推器。本文利用2013—2022年近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数字基础设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先,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提高经济高质量...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底座,能够改进消费结构,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助推器。本文利用2013—2022年近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数字基础设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先,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能通过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多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地区经济、人口密度、市场化程度以及对外开放水平等异质性上;最后,数字基础设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建议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实现数字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双轮驱动效应,重视各地区差异性,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居民消费水平 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树全 王真慧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48,共5页
本文基于我国2011-202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促进作用显著。根据异质性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国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本文基于我国2011-202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促进作用显著。根据异质性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国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抑制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显著,而数字基础设施应用的影响并不显著。数字基础设施能通过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强城镇化水平和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三条路径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数字基础设施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镇化 电子商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劳动雇佣决策——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3
作者 林寿富 谢艳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62,共17页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也为实现稳定就业目标注入了新的活力。以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也为实现稳定就业目标注入了新的活力。以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劳动雇佣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而且该促进效应体现在融资约束高、信息透明度低、非通信行业、垄断性行业及技术密集度低的企业。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企业劳动雇佣规模的核心机制在于流动性约束缓解效应,具体表现为WW指数降低、现金持有量减少、投资-现金敏感度降低、应付账款增多及股利分配率提高。与此同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效应和要素互补效应影响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地为第一批实施“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时,企业劳动雇佣规模扩大效果最为显著。此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扩大企业对本科及以上学历和技术岗位员工的劳动雇佣规模、提高普通职工的薪酬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本文研究为理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实现稳就业与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劳动雇佣决策 宽带中国 流动性约束 稳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4
作者 范合君 支一涵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28,F0003,共12页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对农民收入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阿里研究院发布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的子指数,利用2018—2020年中国986个县级单位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对农民收入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阿里研究院发布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的子指数,利用2018—2020年中国986个县级单位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农民增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非革命老区、非返乡创业试点地区、非农业强县的农民增收效应更明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推动农村电商创业集聚和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促进共同富裕。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赋能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农民增收 电商创业集聚 农村发展活力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翅膀”——数字基础设施如何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5
作者 周利平 辛婷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534,共9页
【目的】探讨数字基础设施是否以及如何促进高质量农业发展,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政策冲击,通过构造多维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评估... 【目的】探讨数字基础设施是否以及如何促进高质量农业发展,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政策冲击,通过构造多维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使用“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表征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显著促进毗邻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基础设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通过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投入来实现。【结论】各地应明确重点,因地制宜地推进乡村数字建设,以此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农业高质量发展 宽带中国 双重差分法 因果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是否有利于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基于国家层面数据的实证检验
6
作者 胡颖 李维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并对持续优化国际贸易出口结构具有深层次影响。基于2011-2021年全球92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 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并对持续优化国际贸易出口结构具有深层次影响。基于2011-2021年全球92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多种方式的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且这一效应在出口技术复杂度较高的分位点有所下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会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三个作用渠道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对不同国家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呈现异质性特征,在中、低收入国家、高制度质量以及高金融发展程度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基于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降低贸易成本、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出口技术复杂度,促进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并针对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制定差异化政策以最大化其经济潜力,加速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出口技术复杂度 贸易成本 技术创新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能否促进数字农业科技创新?
7
作者 赵锦春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116,共14页
构建理论框架阐明数字基础设施对数字农业科技创新的影响机理,界定数字农业科技创新指标,结合数字经济核心专利数据检验假说。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促进了数字农业科技创新。增加农业创新资金投入,建设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吸引数字科技... 构建理论框架阐明数字基础设施对数字农业科技创新的影响机理,界定数字农业科技创新指标,结合数字经济核心专利数据检验假说。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促进了数字农业科技创新。增加农业创新资金投入,建设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吸引数字科技服务机构是数字基础设施促进数字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机制。数字基础设施对农业数据采集与生产辅助类数字农业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位于粮食主产区县域内,提升居民受教育程度、推动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均在该进程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应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农业科技应用场景,提高数字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率,构建县域数字农业包容性创新生态,有效发挥数字设备使用对数字农业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乡村政策 数字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机制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8
作者 梁威 韩一飞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89,共11页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正在深刻重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本文基于2014~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了数字基础设施指数,评估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可...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正在深刻重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本文基于2014~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了数字基础设施指数,评估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东部地区、制造业和大规模企业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受益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增强创新投入及产出以及改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3条路径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此外,公众环境关注度的提升进一步强化了数字基础设施的正向效应。本文揭示了数字基础设施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多维机制,为企业把握数字经济机遇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可持续发展绩效 经济绩效 环境绩效 上市公司 融资约束 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公众环境关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9
作者 石林 吕鹏 郭泓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92,共8页
数字基础设施是助推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升,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论文对数字基础设施与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关系、机制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其影响路径为倒“U”型;(2)机制分析表... 数字基础设施是助推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升,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论文对数字基础设施与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关系、机制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其影响路径为倒“U”型;(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来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效率,而就业活跃度的机制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3)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一线、二线、三线城市以及建设有高铁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更显著,而是否建设有国家高新区并不能产生异质性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应探索数字基础设施的长效带动机制,推进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注重区域发展差异化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绿色创新效率 产业结构升级 就业活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否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基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10
作者 张志新 李国乾 宋玉苗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83,共16页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绿色发展赋予了新动能,明晰数字基础设施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SBM-GML模型分别测算了数字基...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绿色发展赋予了新动能,明晰数字基础设施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SBM-GML模型分别测算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GTFP水平,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多维度实证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对农业GTFP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提高农业GTFP;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绿色技术效率进而提高农业GTFP,还可以通过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带动城乡市场对接间接提高农业GTFP;进一步地将农村人力资本设定为门槛变量,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GTFP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趋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GTFP的提升效应在“胡焕庸线”东南侧、市场化水平高、环境规制力度强的地区更加明显。鉴于此,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驱动农业绿色发展;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深化城乡市场对接;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强化人才支撑作用;聚焦区域差异特性,因地制宜制定配套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农业绿色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对接 农村人力资本 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李慧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28-132,共5页
本文选取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固定效应模型,验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影响,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二者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式消费现代化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且在经过稳... 本文选取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固定效应模型,验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影响,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二者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式消费现代化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且在经过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结论并未改变。通过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调整促进中国式消费现代化。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在高科技水平地区和劳动技能水平偏高组更明显。研究结论为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国式消费现代化提供了基本依据和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结构升级 就业结构调整 中国式消费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陈云桥 廖颖颖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显著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长期效应;... 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显著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长期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金融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通过扩大非农就业规模与提高农民创业活跃度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门槛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农民增收 非农就业规模 农民创业活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梦涵 张卫国 兰秀娟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106,共6页
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是新时代的重要机遇和战略选择。文章基于2008—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显著... 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是新时代的重要机遇和战略选择。文章基于2008—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且该影响效应在东部地区、政府效率较高、经济发达,以及非资源型城市中更为显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通过激发区域创新活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创新要素流动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城市经济韧性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韧性 区域创新活力 城乡收入差距 创新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明秀 张可云 高志刚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8,共14页
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选取2003—2022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数字技术... 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选取2003—2022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且该结论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及其他稳健性检验中均得到支持;机制分析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推动创新人才集聚和数字金融发展提升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东部地区、大型城市及城镇化水平较高城市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应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功能;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效能,优化资本配置效率,强化城市创新资金保障;健全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人才高效流动,增强城市创新协同效应;创新数字金融服务,优化创新企业融资环境,提升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效率;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技术创新水平 “宽带中国”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对城市碳排放的时空动态效应——基于“宽带中国”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亚美 余兴厚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6,共17页
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大势之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也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对碳排放的内在影响机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系统分析“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效果是否具有动态持... 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大势之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也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对碳排放的内在影响机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系统分析“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效果是否具有动态持续性和空间溢出效应,这对于进一步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探索低碳绿色发展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将数字基础设施和碳排放纳入同一框架,从理论层面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对碳排放的内在影响机制和时空动态效应,创新性地将双重差分的思想纳入空间矩阵的构建中,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9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基础设施影响碳排放的内在机制及时空动态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一结论在通过了工具变量法、三重差分法、PSM-DID等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既能直接影响碳排放,又能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渠道促进碳减排。时空动态效应分析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时滞性,碳减排效果在政策实施后第二年才会发挥,但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趋势;并且,“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地理相近和经济相似地区的碳排放存在着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在西部地区不显著,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更明显,并且中部地区的效果大于东部地区。因此,文章建议继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推广;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各城市不同发展特征,实施动态化、差异化策略;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畅通数字基础设施促进碳减排的中间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宽带中国”战略 碳排放 时空动态效应 影响机制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创新——基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的实证 被引量:2
16
作者 裴尔洁 张治栋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97,共6页
文章选取2007—2020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引领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质”与“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带来的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显著提升了... 文章选取2007—2020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引领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质”与“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带来的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的“质”与“量”,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基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促进人才要素、资本要素和数据要素的区际流动来驱动城市创新“质”与“量”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东部地区城市创新质量和数量,而不利于西部地区城市创新质量和数量提升,在中部地区作用不显著;且在互联网发展水平较高和产业结构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质量和数量表现为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宽带中国”战略 城市创新 创新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增值税横向分配——基于数字生产和消费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吉富星 李绪恒 付敏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81,共19页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税收税源背离现象在增值税生产地原则下产生的问题进一步放大。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税收分配的分析框架内,采用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增值税税收横向分配的内在机制和效应。实证结果发现:第一,...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税收税源背离现象在增值税生产地原则下产生的问题进一步放大。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税收分配的分析框架内,采用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增值税税收横向分配的内在机制和效应。实证结果发现:第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数字创新和数字消费两种途径影响地区增值税相对税收,数字创新对增值税横向分配的影响为正,数字消费对其的影响为负。第二,总效应的测算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增值税相对收入的总影响为负,即其提升数字创新带来的人均增值税收入的增加小于提升数字消费带来的税收损失,这使得地方政府很难依靠投资基建的传统方式实现数字经济下的横向税收增长。第三,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增值税相对收入的影响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市场化程度较低、人口流出地区的负面影响更大。第四,调节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率较低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数字创新,并较少增加数字消费,提升该地区的增值税相对收入,而在城市化较高地区则更多促进了数字消费,降低了增值税相对收入,进而缓解了税收横向分配的不平等。考虑到我国总体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65%且仍在不断提升,当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很难缓解数字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税收分配失衡。因此,现有增值税体系不利于部分地方扩大数字基建,有必要建立同数字经济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减缓数字经济带来的税收分配失衡,采取相应激励举措支持地方政府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和发展数字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 数字基础设施 增值税横向分配 城市化 数字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赋能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与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婧 吴传清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7,共11页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能够充分挖掘并释放数据价值,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再平衡提供了新方向。研究发现,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该影响在空间维度具有集聚特征,在...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能够充分挖掘并释放数据价值,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再平衡提供了新方向。研究发现,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该影响在空间维度具有集聚特征,在时间维度具有路径依赖性,在时空双维度具有“溢出效应”引致的“示范效应”。长期来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反馈效应”。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内以及“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区,数字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的赋能效应更强。数字基础设施主要通过市场一体化、产业升级和区域创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应充分发挥数字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立足区域比较优势,统筹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加强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区域“数字鸿沟”;推动区域间数字资源均衡配置,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鼓励区域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推进,依托数字基础设施进行治理模式创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区域协调发展 市场一体化 产业升级 区域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信息传递与资本空间配置 被引量:1
19
作者 殷赏 陈强远 孙久文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104,共17页
资源要素的畅通流动和高效配置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和关键。基于2008—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总部—分支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对跨地区资本流动... 资源要素的畅通流动和高效配置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和关键。基于2008—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总部—分支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对跨地区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只有当母公司所在城市和异地子公司所在城市都成为“宽带中国”战略试点城市后,才会促进资本跨地区流动,这一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在宏观层面,数字基础设施通过促进信息传递,能够破除空间障碍和制度性壁垒,有利于企业异地投资。在微观层面,数字基础设施降低了企业内部沟通成本和市场沟通成本。内部沟通成本的降低有利于资本流动,市场沟通成本的降低更有利于跨地区的要素类资本流动,但对市场类资本流动有弱化作用。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无形资产占比较低和数字化转型水平较高的企业,在促进资本流动方面发挥着更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异地投资 信息传递 资本空间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珺慧 张莉 《农业展望》 2025年第2期3-11,共9页
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赋能农村发展的“基座”,是链起“数字中国”与“乡村振兴”的关键。本研究从3个维度选取12个指标构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31个省份(未包括港... 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赋能农村发展的“基座”,是链起“数字中国”与“乡村振兴”的关键。本研究从3个维度选取12个指标构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31个省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行评估;运用泰尔指数、莫兰指数法探析区域差异性、差异来源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但整体水平不高,呈现出“东高、中次、西低”的空间格局;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空间集聚性较强。基于此,建议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和投入支持,不断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支撑和应用,强化数据赋能作用;多措并举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注重地方特色化,将数字基础设施转化为乡村产业优势和新增长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数字基础设施 评价指标 泰尔指数 莫兰指数 区域差异 数字素养 数字鸿沟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