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钢筋混凝土梁开裂特征量化研究
1
作者 田野 陈徐东 +3 位作者 陈璋 吴文文 王宁宁 季韬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2,共6页
为研究配箍率对钢筋混凝土梁开裂特征的影响,依据我国规范设计了不同配箍率的钢筋混凝土梁,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监测了钢筋混凝土梁试件在四点弯曲试验全过程,重现了不同级别荷载作用下试件的裂缝宽度及变形大小,并将试验结果与我国规... 为研究配箍率对钢筋混凝土梁开裂特征的影响,依据我国规范设计了不同配箍率的钢筋混凝土梁,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监测了钢筋混凝土梁试件在四点弯曲试验全过程,重现了不同级别荷载作用下试件的裂缝宽度及变形大小,并将试验结果与我国规范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能对全尺寸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及变形进行准确监测,钢筋混凝土梁在带裂缝工作阶段的裂缝宽度、间距均大于我国规范计算值,规范计算的裂缝宽度及间距均趋于保守,但我国规范可以对钢筋混凝土梁在带裂缝工作阶段的变形可以进行较好的预测。钢筋混凝土梁剪跨段裂缝分布及宽度受配箍率影响较大,纯弯段裂缝及宽度基本分布均匀,符合我国规范中裂缝计算公式的建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开裂特征 变形分析 配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UHPC-NC界面特征识别及粘结性能研究
2
作者 张江江 孙文 +3 位作者 鲜雪蕾 李瑞泽 展淑敏 王甲泽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9,共9页
为更加准确分析超高性能混凝土-普通混凝土(UHPC-NC)界面特征对粘结强度的影响,本文基于数字图像技术实现对基底表面三维特征信息的定量化表征,研究了不同基底表面粗糙度与粗骨料面积对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底表面粗糙度和... 为更加准确分析超高性能混凝土-普通混凝土(UHPC-NC)界面特征对粘结强度的影响,本文基于数字图像技术实现对基底表面三维特征信息的定量化表征,研究了不同基底表面粗糙度与粗骨料面积对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底表面粗糙度和粗骨料面积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获得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_(a)和标准偏差S_(td)与粗骨料面积S_(c)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和0.855,基底表面粗糙度随着粗骨料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基底表面进行高压水射流处理界面组试件的失效荷载相较于光滑界面组试件提升了143.0%~240.0%,同时高压水射流处理界面组试件可以获得53.4%~89.6%整体试件的失效荷载;NC基底表面特征是影响界面粘结强度的关键性因素,基底表面粗糙度特征参数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_(a)、标准偏差S_(td)和粗骨料面积S_(c)与界面粘结强度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5、0.927和0.959,界面粘结强度随着基底表面粗糙度和粗骨料面积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C-NC 数字图像技术 特征识别 定量化表征 粘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膨胀土三维裂隙扩展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红日 杨济铭 +4 位作者 徐永福 肖杰 韩仲 汪磊 林宇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9-323,共15页
为探究膨胀土三维裂隙动态扩展特性及机制,搭建恒温恒湿环境箱,通过双目相机实时采集4、8、16mm厚度下矩形和圆形膨胀土裂隙图像,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重建裂隙三维形态,量化裂隙扩展机制和发育特性。结果表明:三维裂隙动态拓展特... 为探究膨胀土三维裂隙动态扩展特性及机制,搭建恒温恒湿环境箱,通过双目相机实时采集4、8、16mm厚度下矩形和圆形膨胀土裂隙图像,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重建裂隙三维形态,量化裂隙扩展机制和发育特性。结果表明:三维裂隙动态拓展特征方面,土体开裂时存在时空各异的收缩中心,收缩中心的数量随着试样厚度的增加而减少,收缩中心数量越多,裂隙网络形态越复杂;收缩中心运动形式呈纵向沉降,沉降量与裂隙土块含水率相关;裂隙土块周围颗粒运动矢量呈碗状朝收缩中心运动。各收缩中心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土体收缩时产生剪切应力,部分裂隙发育方向发生偏转,导致裂隙网络衔接呈多样性。膨胀土开裂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裂隙土块的翘曲,裂隙土块翘曲形成及运动机制如下:裂隙土块发育形成后,土块整体呈现“外干内湿”湿度差,随之产生的剖面基质吸力差引起了垂直方向收缩变形梯度,进而产生驱动裂隙土块上凹的曲卷力矩并朝着收缩中心聚拢,促使土块翘曲形成。该试验和分析结果可以为膨胀土裂隙发育规律认知、分析和预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裂隙三维动态拓展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干燥翘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Clifford混沌系统下的激光数字图像分块加密方法
4
作者 王晓惠 刘彦甲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3,共6页
针对激光数字图像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频繁遭受攻击,导致敏感信息泄露的严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Clifford混沌系统的激光数字图像分块加密方法。首先利用参数优化后的Clifford混沌系统对激光数字图像进行分块置乱,通过打乱图像像素... 针对激光数字图像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频繁遭受攻击,导致敏感信息泄露的严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Clifford混沌系统的激光数字图像分块加密方法。首先利用参数优化后的Clifford混沌系统对激光数字图像进行分块置乱,通过打乱图像像素的排列顺序,有效增加了图像信息的复杂性和抗攻击能力。其次,采用Logistic混沌映射算法对置乱后的图像子块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每个子块内的信息得到充分的混淆和扩散。最后,通过双随机相位编码技术对加密后的子块进行重组和二次加密,进一步提升了图像的整体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护激光数字图像信息方面表现出色,加密后的图像信息安全性高,能够有效抵御各种攻击手段。同时,该方法的加密效果良好,加密过程高效且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fford混沌系统 激光数字图像 图像分块加密 LOGISTIC映射 双随机相位编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表征木竹材干缩湿胀的适用条件 被引量:1
5
作者 詹天翼 范一鼎 +3 位作者 朱健祎 刘昊源 彭辉 吕建雄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7,共8页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是表征木竹材干缩湿胀的有效手段。传统DIC分析需对木竹材表面施加人工散斑点,近年来也有报道利用管胞、木纤维等天然孔隙作为自然散斑点进行DIC分析,但自然散斑与人工散斑表征木竹材干缩湿胀是否具有差异尚无定论...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是表征木竹材干缩湿胀的有效手段。传统DIC分析需对木竹材表面施加人工散斑点,近年来也有报道利用管胞、木纤维等天然孔隙作为自然散斑点进行DIC分析,但自然散斑与人工散斑表征木竹材干缩湿胀是否具有差异尚无定论,采用自然散斑对不同树种的干缩湿胀进行表征时的适用条件也尚不明确。因此,以人工林杨木、杉木和毛竹为研究对象,对比了2种散斑方式(自然散斑、人工散斑)DIC与实测法对干缩湿胀变形的表征差异,讨论了采用自然散斑进行干缩湿胀表征时的适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分解吸、吸着过程中,2种散斑方式对木竹材干缩、湿胀变形的表征存在差异,且该差异与树种、纹理方向、相对位置等因素有关。相较于人工散斑,自然散斑与实测结果无显著差异,即自然散斑更适合表征木竹材的干缩湿胀变形。管胞、木纤维、竹薄壁细胞以及维管束均可作为自然散斑点表征干缩湿胀变形。根据作为自然散斑点的细胞类型,调整DIC相应的像素点尺寸和步长:像素点尺寸需调整至该类型细胞(腔)尺寸的1/10~1/5;步长需调整至确保子集移动距离与该类型细胞(腔)尺寸相近。研究结果为准确利用DIC表征木竹材干缩湿胀变形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缩湿胀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 自然散斑 人工散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比色技术快速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伟力 丘文广 +3 位作者 梁森涛 郑煜 吴志健 叶元坚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5,共5页
按照GB/T 18883-2002附录A的要求采集室内空气,采集的气体样品用0.05 g·L^(-1)酚试剂溶液吸收,将所得显色溶液倒入8个比色皿,并排放置于自制数字图像比色装置的木箱中。摄影灯被固定在木箱小孔上方,为比色测试提供面光源,色温为5 5... 按照GB/T 18883-2002附录A的要求采集室内空气,采集的气体样品用0.05 g·L^(-1)酚试剂溶液吸收,将所得显色溶液倒入8个比色皿,并排放置于自制数字图像比色装置的木箱中。摄影灯被固定在木箱小孔上方,为比色测试提供面光源,色温为5 500 K、光照度为3 000 lx。智能手机被倒立固定在木箱外部,摄像头与比色皿距离23 cm,通过小孔对木箱内的显色溶液进行拍摄。采用Adobe Photoshop CS6图像处理软件处理智能手机拍摄的图片,通过提取“G(绿色)”通道G值来定量检测甲醛。结果显示:甲醛的质量浓度在0.10~0.60 mg·L^(-1)内和G值的对数转换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4 mg·L^(-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8)为2.0%;用不同智能手机拍摄,所得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7 0,说明方法的普适性较好;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101%~103%;方法用于两个实际测试场景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分析,所得测定值和GB/T 18883-2002酚试剂分光光度法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比色技术 智能手机 甲醛 室内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激光光斑位置检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夏青 王桂霞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8-212,共5页
激光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光斑位置检测与确定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激光技术的应用性能。但是,现有光斑位置检测方法由于应用手段的缺陷,存在着检测时间过长、检测精度较低等问题,故提出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激光光斑位置检测研... 激光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光斑位置检测与确定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激光技术的应用性能。但是,现有光斑位置检测方法由于应用手段的缺陷,存在着检测时间过长、检测精度较低等问题,故提出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激光光斑位置检测研究。使用图像采集设备(相机或者摄像机)获取激光光斑图像,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处理激光光斑图像,以此为基础,采用二维Otsu算法分割激光光斑图像,应用Canny算子提取光斑边缘,通过最小二乘圆拟合方法拟合处理光斑边缘,即可计算出激光光斑中心位置,从而实现了激光光斑位置的精准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应用提出方法获得的光斑位置检测时间最小值为0.1 s,光斑位置检测误差最小值为0.2%,充分证实了提出方法应用性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斑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位置检测 检测精准度测试 中心位置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的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韩宜康 王俊逸 +1 位作者 张睿哲 井国庆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4,共9页
随着混凝土轨枕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混凝土的生产带来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地聚物作为一种新型低碳材料,能在节能减碳的同时消耗矿渣和粉煤灰等固废。目前,针对地聚物应用于铁路轨枕的相关研究,如混合使用水泥与粉煤灰、矿渣的地聚物... 随着混凝土轨枕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混凝土的生产带来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地聚物作为一种新型低碳材料,能在节能减碳的同时消耗矿渣和粉煤灰等固废。目前,针对地聚物应用于铁路轨枕的相关研究,如混合使用水泥与粉煤灰、矿渣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及其裂缝扩展特性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本文设计2种配合比的地聚物混凝土并制造成轨枕,使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技术,在轨下截面的三点弯曲实验下分析2种配合比下轨枕挠度、裂缝扩展特性及裂缝宽度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种配合比地聚物混凝土轨枕的抗弯承载力均高于普通混凝土轨枕。相比于普通混凝土轨枕,地聚物混凝土轨枕在较低的静荷载作用下挠度较大,但随着荷载的增加轨枕挠度的增长速度较慢,刚度损失较小,弹性阶段延续的荷载区间更长,这种特征在配合比为Geo50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上更为显著。2种配合比的轨枕微裂纹萌生的荷载相近,分别为130 kN和120 kN。在较低荷载下2种轨枕裂缝扩展相差不大,在较高荷载下配合比为Geo100的地聚物轨枕的裂缝发展加快,裂缝宽度值和增长速度都大于Geo50。配合比为Geo100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主要表现为受弯正截面破坏,配合比为Geo50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主要表现为受剪斜拉破坏。掺入部分水泥代替矿渣和粉煤灰的地聚物能使所制成轨枕在较高的荷载下保持更高刚度和更缓慢的裂缝扩展速度,该方案有助于推动地聚物应用于混凝土轨枕,促进铁路双碳战略贯彻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 地聚物 地聚物混凝土轨枕 裂缝 三点抗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C技术冻融后钢筋混凝土梁损伤识别
9
作者 邓文彬 杨丽 孙常康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53,共6页
为研究在冻融环境下的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在钢筋混凝土梁损伤识别中的应用,通过将经历一定冻融循环次数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静力弯曲试验,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实时监测梁体表面的位移和试验梁弯曲试验时极限破坏时变形,分析了冻融循环对... 为研究在冻融环境下的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在钢筋混凝土梁损伤识别中的应用,通过将经历一定冻融循环次数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静力弯曲试验,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实时监测梁体表面的位移和试验梁弯曲试验时极限破坏时变形,分析了冻融循环对钢筋混凝土梁静载作用下裂缝全过程发展规律、极限荷载、荷载-挠度曲线和全位置挠度曲线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损伤识别方法能够有效地监测钢筋混凝土梁在冻融环境下的损伤演化过程,同时能够提供梁全位置变形监测,实现损伤区域的准确定位,评估冻融损伤对结构性能的影响,为结构安全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还能够实时监测试件的变形情况,发现潜在的损伤问题,并提前预警,为混凝土结构的健康评估和维护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冻融循环 损伤识别 全过程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蔬菜叶面积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62
10
作者 杨劲峰 陈清 +2 位作者 韩晓日 李晓林 H.P.Liebig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5-158,共4页
采用平台扫描仪获取叶片的数字图像 ,建立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测定蔬菜叶面积的方法。同时与目前较常用的交叉网格法、CID仪器法、复印称重法和生产上常用的直尺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图像处理方法和上述传统的叶面积测定方法的... 采用平台扫描仪获取叶片的数字图像 ,建立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测定蔬菜叶面积的方法。同时与目前较常用的交叉网格法、CID仪器法、复印称重法和生产上常用的直尺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图像处理方法和上述传统的叶面积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适用于叶面积的测量工作 ;和其它方法相比具有准确、快速、适用范围广、容易普及等优点 ,适用于科研和生产推广使用。试验还得出采用直尺法时 ,油菜和空心菜的叶面积的校正系数分别为 0 .792和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蔬菜 叶面积测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C技术的混凝土剪切力学性能研究
11
作者 王溧浤 孙新建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1,共6页
采用剪切液压伺服机,通过混凝土在不同应变率下(10^(-5)/s、10^(-4)/s、10^(-3)/s、10^(-2)/s)的直剪试验,研究混凝土的剪切力学性能和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存在明显的应变率效应,随着应变率的提高,混凝土表现出更高... 采用剪切液压伺服机,通过混凝土在不同应变率下(10^(-5)/s、10^(-4)/s、10^(-3)/s、10^(-2)/s)的直剪试验,研究混凝土的剪切力学性能和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存在明显的应变率效应,随着应变率的提高,混凝土表现出更高的抗剪强度.结合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获取了混凝土受剪的裂缝发展全过程,揭示了混凝土在剪切过程中的骨料滑移现象,为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科学应用及新型混凝土材料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抗剪强度 应变率 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 骨料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测量技术在土工三轴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邵龙潭 孙益振 +1 位作者 王助贫 刘永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4,共6页
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土工三轴试验土样变形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非接触变形测量手段。可消除传统三轴系统的变形测量误差,可测量土样任意部分的局部变形、剪切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定量分析橡皮膜嵌入的影响,还可实时跟踪并纪录土... 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土工三轴试验土样变形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非接触变形测量手段。可消除传统三轴系统的变形测量误差,可测量土样任意部分的局部变形、剪切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定量分析橡皮膜嵌入的影响,还可实时跟踪并纪录土样变形过程。文中讨论了图像测量结果与传统测量结果的差别,指出对于标准的小三轴试样可以取中间40 mm左右的试样段进行变形测量以排除端部效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分析 三轴试验 变形测量 试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数字图像技术评价和测量沥青路表面构造深度 被引量:87
13
作者 王端宜 李维杰 张肖宁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2-45,共4页
通过研究肉眼分辨物体表面不平度的特性和数字图像技术 ,开发了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评价和测量沥青路表面构造深度的方法 .该方法采用普通数码相机纪录道路表面构造特征 ,由图像的像素值分析得出路表面构造深度测量结果 .与常规方法的比较... 通过研究肉眼分辨物体表面不平度的特性和数字图像技术 ,开发了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评价和测量沥青路表面构造深度的方法 .该方法采用普通数码相机纪录道路表面构造特征 ,由图像的像素值分析得出路表面构造深度测量结果 .与常规方法的比较表明 ,该方法精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构造深度 数字图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冰现场监测的数字图像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季顺迎 王安良 +2 位作者 王宇新 李海 岳前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9-87,共9页
在渤海冰区油气开发中,海冰给平台结构、油气运输和施工作业带来很大影响。油气作业区海冰参数精确、连续、实时的现场监测对分析油气开发的可靠性、检验海冰数值模式、校正海冰卫星遥感数据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渤海油气作业区的海冰运... 在渤海冰区油气开发中,海冰给平台结构、油气运输和施工作业带来很大影响。油气作业区海冰参数精确、连续、实时的现场监测对分析油气开发的可靠性、检验海冰数值模式、校正海冰卫星遥感数据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渤海油气作业区的海冰运动和分布特性,通过数字图像技术对海冰的厚度、运动速度和密集度三个参数的提取进行了算法开发和软件研制。在2009-2010年采用该海冰数字图像监测软件对渤海辽东湾JZ20-2油气作业区的海冰参数进行了全冰期的连续监测,获得了翔实可靠的海冰厚度、密集度和冰速等海冰监测资料。现场监测应用表明,该海冰数字图像监测软件具有操作性强、精确度高、可靠性好的优点。该监测技术进一步完善后可广泛应用于渤海油气作业区的海冰现场监测,成为海冰业务化现场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现场监测 数字图像技术 冰厚 海冰密集度 冰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技术在节理岩体裂纹扩展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5
15
作者 赵程 鲍冲 +2 位作者 松田浩 赵春风 田加深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4-951,共8页
含倾斜裂纹的岩石在单轴压缩下,会发生翼裂纹扩展并逐步损伤破坏。对含预制裂纹的类岩石脆性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采用两台高分辨率相机连续捕捉图像,经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处理,得到了试件的全局应变场演化过程图,试验结果表明:... 含倾斜裂纹的岩石在单轴压缩下,会发生翼裂纹扩展并逐步损伤破坏。对含预制裂纹的类岩石脆性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采用两台高分辨率相机连续捕捉图像,经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处理,得到了试件的全局应变场演化过程图,试验结果表明:当荷载达到一定阶段,裂纹端部观察到了明显的微破裂区,其形状为绕裂纹尖端逆时针转动82°的椭圆;荷载增大到最大荷载的85.6%时,微破裂聚集成核,端部开始形成宏观翼裂纹,裂纹的扩展过程就是高应变区不断蔓延的过程,也是微破裂不断发育、成核的过程;次生微破裂区以及反翼微破裂区发育缓慢,且形成过程中也受到了拉伸应力作用,翼裂纹是试件的主要破坏模式。最后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比较了裂纹尖端周围应力和应变的变化规律,给出了采用应变方法分析裂纹起裂扩展的理论依据,并且验证了DIC系统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裂纹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单轴压缩 扩展 应变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技术在夏玉米氮素营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6
作者 张立周 王殿武 +3 位作者 张玉铭 程一松 李红军 胡春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40-1344,共5页
基于6个不同水平的氮肥田间试验,采用数码相机获取夏玉米6叶期和10叶期的冠层图像,分析了不同供氮水平下夏玉米冠层图像色彩参数指标与施氮量、叶片SPAD值、植株硝酸盐浓度、植株全氮含量、0~90cm土壤硝态氮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基于6个不同水平的氮肥田间试验,采用数码相机获取夏玉米6叶期和10叶期的冠层图像,分析了不同供氮水平下夏玉米冠层图像色彩参数指标与施氮量、叶片SPAD值、植株硝酸盐浓度、植株全氮含量、0~90cm土壤硝态氮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6叶期,玉米冠层数字图像色彩参数指标B/(R+G+B)、G/B、R/B、B/L均与施氮量、叶片SPAD值、植株硝酸盐浓度、植株全氮含量、0~90cm土壤硝态氮含量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其中B/(R+G+B)与各营养参数的相关关系最好,其次是B/L。因此,运用数字图像技术进行玉米的氮素营养诊断是可行的。夏玉米6叶期冠层图像色彩参数指标与上述营养参数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10叶期,可作为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进行氮素营养诊断的关键时期,而蓝光标准化值[B/(R+G+B)]是进行夏玉米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冠层图像色彩参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冠层图像 色彩参数 数字图像技术 氮素营养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的岩石非均匀性表征技术在流固耦合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朱万成 康玉梅 +2 位作者 杨天鸿 李占海 刘继山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87-2091,共5页
岩石的非均匀性对于其破裂及渗流过程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表征岩石非均匀性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把该技术实施到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程序RFPA中,来模拟非均匀岩石在外载荷和渗流耦合作用下发生破裂的整个过程。结果... 岩石的非均匀性对于其破裂及渗流过程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表征岩石非均匀性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把该技术实施到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程序RFPA中,来模拟非均匀岩石在外载荷和渗流耦合作用下发生破裂的整个过程。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图像的技术是表征岩石细观非均匀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为研究非均匀性对于岩石破裂过程及渗流特性的影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非均匀性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迭代混合的数字图像隐藏技术 被引量:85
18
作者 张贵仓 王让定 章毓晋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9-574,共6页
提出了数字图像的单幅迭代混合和多幅迭代混合思想 .利用图像的迭代混合可以将一幅图像隐藏于另一幅图像之中 ,多幅迭代混合可将一幅图像通过一组图像隐藏起来 ,迭代混合参数还可以作为隐藏图像的密钥 ,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隐藏... 提出了数字图像的单幅迭代混合和多幅迭代混合思想 .利用图像的迭代混合可以将一幅图像隐藏于另一幅图像之中 ,多幅迭代混合可将一幅图像通过一组图像隐藏起来 ,迭代混合参数还可以作为隐藏图像的密钥 ,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隐藏图像的健壮性 ,图像迭代混合思想还可以应用到数字水印的研究与应用中 .实验分析显示 ,该方法简单易行 ,并且算法具有一定程度的鲁棒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隐藏技术 迭代混合 数字水印 图像处理 信息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脆性岩石破坏试验研究 被引量:46
19
作者 马永尚 陈卫忠 +2 位作者 杨典森 杨建平 龚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利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3D-DIC)观测系统研究单轴压缩状态下带中心圆孔花岗岩岩板的破坏全过程,得到了含孔洞岩石破坏过程中观测面的三维全场位移和应变,不仅能够直观地反映岩石表面裂隙的产生、扩展及相互连通的演化过程,亦能够确... 利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3D-DIC)观测系统研究单轴压缩状态下带中心圆孔花岗岩岩板的破坏全过程,得到了含孔洞岩石破坏过程中观测面的三维全场位移和应变,不仅能够直观地反映岩石表面裂隙的产生、扩展及相互连通的演化过程,亦能够确定裂纹的位置、形态以及扩展方向等具体信息,还能重现加载过程中试样表面的压缩(平行荷载方向)、剥离(垂直荷载方向)、膨胀及剥落(垂直试样表面方向)。结果表明:3D-DIC技术在岩土力学试验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岩石材料破坏过程中应变场的演化能较好地反映其内部裂纹的产生和扩展规律。根据全场应变云图可以判断岩石裂纹扩展演化的情况;裂纹的演化具有强烈的非线性特征,在试样接近破坏时形成的"X"型对称变形局部化带,最终只形成一条宏观破坏带,荷载方向、岩石结构及其内部的非均匀性都会对最终宏观破裂带的位置产生影响;利用3D-DIC观测系统进行岩石变形破坏机制的研究是有效的,可为岩土介质宏细观变形破坏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带孔岩板 非接触 全场应变测量 裂纹扩展 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玉米种子轮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20
作者 周红 刘光蓉 管庶安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0-92,共3页
玉米种子的外形轮廓是影响玉米种子等级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介绍了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灰度变换、图像增强、基于直方图的阈值分割、轮廓提取与跟踪)对玉米种子轮廓进行提取的过程和效果,为玉米种子其它指标的分析作了前期准备工作。
关键词 数字图像 处理技术 玉米种子 轮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