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协商民主治理有效的内在逻辑与优化路径——以Y市政协云平台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詹国辉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7,共14页
协商民主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地化实践的重要一环,如何推动协商民主的数字化改革已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地方性治理实践的重要课题。面向数字化情景构建数字协商民主的分析框架,有助于从整体视角厘清全过程人民民主地方性实践的理论逻辑... 协商民主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地化实践的重要一环,如何推动协商民主的数字化改革已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地方性治理实践的重要课题。面向数字化情景构建数字协商民主的分析框架,有助于从整体视角厘清全过程人民民主地方性实践的理论逻辑,着力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阐释效度。基于此,通过对Y市政协云平台的案例分析发现:Y市以“一网一微一端”、六大在线系统、三大特色版块架构出数字政协云平台,借助这一平台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优势,扩大数字协商半径,推动深度协商;高效服务委员,促进充分表达;提供数据支撑,保障科学履职;数字热点采集,助力民主监督。这些构成了数字协商民主治理有效的内在逻辑。但在数字协商民主的地方性实践中仍面临数字素养阙如、协同机制受限、技术延伸不足、平台建设难以持续、法律制度建设不完善、公共伦理风险等多维治理实践困境,引致数字协商民主的治理限度。为此,通过重塑数字认知与意识、有序构建协同机制、夯实数字技术的保障效应、激发平台建设的新活力、健全法律制度以及重构伦理安全等多维路径,力图促成数字协商民主的有效治理,进一步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数字协商民主 数字赋能 政协云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民意形态变迁与数字协商民主 被引量:51
2
作者 汪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47,157,共7页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民意形态悄然发生了三重变迁:民意结构由原子化转化合成化;民意测量由样本民意转向总体民意;民意分析由小数据分析转向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字协商民主已成为中西制度生命力的竞争高地。基于SWOT分...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民意形态悄然发生了三重变迁:民意结构由原子化转化合成化;民意测量由样本民意转向总体民意;民意分析由小数据分析转向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字协商民主已成为中西制度生命力的竞争高地。基于SWOT分析法的SO策略、WO策略、ST策略、WT策略构成大数据背景下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发展的四元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民意形态变迁 数字协商民主 SWOT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宇宙数字协商民主的机遇、风险和逻辑进路 被引量:12
3
作者 段治文 于雯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4-154,共11页
元宇宙视阈下,数字鸿沟、数字垄断、数字殖民和数字霸权等一系列新问题向理论界昭示了协商民主与数字技术二者怎样互动融合的重要议题。数字资本主义驱动下的种种乱象,只是拨开元宇宙技术面纱的一角,未来元宇宙民主和专制的矛盾激化程... 元宇宙视阈下,数字鸿沟、数字垄断、数字殖民和数字霸权等一系列新问题向理论界昭示了协商民主与数字技术二者怎样互动融合的重要议题。数字资本主义驱动下的种种乱象,只是拨开元宇宙技术面纱的一角,未来元宇宙民主和专制的矛盾激化程度难以想象,而没有人文关怀的数字技术构建的人类文明也是虚假的文明。因此,迫切需要以科学辩证的态度认识元宇宙和数字协商民主,有效规制元宇宙数字资本主义给数字协商民主带来的风险。进一步在数字时代下,抓住数字自治、数字共享、数字治理、数字赋能的机遇,坚持数字协商民主发展的正确的价值逻辑、技术逻辑和政治逻辑,推进数字协商民主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数字协商民主 数字霸权 数字赋能 数字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协商民主的内在机理与治理路径 被引量:5
4
作者 段治文 于雯美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85,共8页
发展数字协商民主是推进中国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的必然趋向,建设数字中国也客观要求以数字化赋能协商民主。“云平台”构建多元主体互动新协商格局,“云计算”塑造规范化程序化新协商秩序,“云履职”提升参政议政新协商实效,都彰显了我... 发展数字协商民主是推进中国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的必然趋向,建设数字中国也客观要求以数字化赋能协商民主。“云平台”构建多元主体互动新协商格局,“云计算”塑造规范化程序化新协商秩序,“云履职”提升参政议政新协商实效,都彰显了我国数字协商民主的创造性实践。但数字时代的严峻复杂形势也带来了治理挑战:技术精英占据天然优势地位,背离数字协商民主理想;算法“黑箱”阻碍多元共识,加剧公众协商过程非理性化;数据泄露导致陷入数字治理困境,阻碍共商共建共享;数字平台无限扩张进而霸占数字社会的话语主导权。基于此,中国语境下发展数字协商民主从而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亟须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提供激发民主活力的数字技术保障,构建多元主体的协同性平台治理,健全数字协商民主基本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数字协商民主 数字资本主义 数字治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协商民主:制度规范与技术路径——江苏省淮安市“‘码’上议”实践探索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家刚 张翔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142,共8页
既有的数字协商民主的理论演绎往往拘泥于技术之于民主功能发挥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忽略了数字技术应该与制度设计相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数字协商民主以人为目的的价值旨归。在基层民主政治生活中,数字技术的作用发挥也必须依循既有制度... 既有的数字协商民主的理论演绎往往拘泥于技术之于民主功能发挥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忽略了数字技术应该与制度设计相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数字协商民主以人为目的的价值旨归。在基层民主政治生活中,数字技术的作用发挥也必须依循既有制度规范的空间和平台。江苏省淮安市“‘码’上议”协商议事创新实践,通过制度设计实现了数字协商民主的治理变革,体现了数字技术进步在信息获取、协商对话、民主监督和科学决策等维度对协商民主的影响。在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总体性发展设计背景下,“‘码’上议”能够通过数字技术整合和吸纳相关方利益,发现和提炼针对性的政策议题,通过对话推动公共事务实践紧张关系的疏解,充分实现共识基础上的科学决策。基于制度规范的技术路径选择,得益于地方政府的创新实践、存量制度的路径依赖、组织程序的制度嵌入以及协商民主的数字运用。数字协商民主的未来在于数字技术能够赋予权力制约和权利维护以能力,但这种能力必须遵循人类民主治理的制度逻辑而不能超越制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协商民主 数字技术 基层治理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介赋权与数字协商民主实践 被引量:34
6
作者 赵爱霞 王岩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8,共9页
在新媒介赋权趋于常态化、人工智能趋于大众化的智媒时代,数字协商民主成为调和政府与社会、专家与民众、技术与民主关系的有效路径。新媒介赋权重塑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打破了传统协商民主的科层化权力格局,催生了数字协商民主这... 在新媒介赋权趋于常态化、人工智能趋于大众化的智媒时代,数字协商民主成为调和政府与社会、专家与民众、技术与民主关系的有效路径。新媒介赋权重塑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打破了传统协商民主的科层化权力格局,催生了数字协商民主这一新兴事物。随着新媒介赋权范围不断扩展,网络空间出现信息冗余现象,算法推荐应运而生,这给数字协商民主带来了诸如“群体极化”“精英民主”“智能极化”等问题。公民、社会和政府三方主体应当协同共进,通过加强新媒介赋权的伦理建设,弥合精英政治与底层政治的鸿沟、破除算法黑箱,大力推动数字协商民主实践,促进线上与线下协商民主的双向互动,从而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赋权 算法推荐 数字协商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民主视域下人民政协协商治理机制与路径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雪松 陈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7,F0002,共9页
人民政协是加强数字民主建设和推动数字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载体,以数字技术赋能人民政协的履职工作,有益于优化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凝聚共识功能,提升人民政协的协商能力与治理水平。数字时代的民主实践与人民政协协商民... 人民政协是加强数字民主建设和推动数字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载体,以数字技术赋能人民政协的履职工作,有益于优化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凝聚共识功能,提升人民政协的协商能力与治理水平。数字时代的民主实践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契合了全覆盖的民主价值,在保障政治参与和增强协商效能方面实现功能互补,数字公共领域的场域逻辑影响着数字民主运作方式,并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提出新要求。数字时代的人民政协将民主理念与目标嵌入协商治理过程,从委员履职便捷、协商机制完善、治理制度协同等三个方面健全协商治理机制。在新时代,以数字技术赋能人民政协协商治理,需要人民政协在民意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凝聚全过程共识,形成数据与知识的双轮驱动,促进面对面协商与网络协商机制的有机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人民政协 数字协商民主 协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乡村数字协商民主的思考
8
作者 刘春黎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8期79-82,共4页
协商民主是乡村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数字技术以其独特优势,通过优化协商流程、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驱动乡村公共价值重塑为乡村治理注入新动能,实现乡村善治。但乡村数字协商民主实践过程中也因存在数字鸿沟... 协商民主是乡村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数字技术以其独特优势,通过优化协商流程、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驱动乡村公共价值重塑为乡村治理注入新动能,实现乡村善治。但乡村数字协商民主实践过程中也因存在数字鸿沟、协商主体能力不足与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困境而影响其效用发挥。鉴于此,需加强乡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主体协商能力,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助力乡村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数字协商民主 数字技术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政府建设背景下协商民主的内涵特征、价值凸显与方向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罗荣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144,共4页
协商民主过程因为数字技术的嵌入而表现出更大的开放性和覆盖力,数字协商民主实现了更为广泛的主体参与、更为丰富的议题讨论、更为平等的协商对话、更为精准的监督监管。其对于现代治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基于联结功能创新的民主动员,... 协商民主过程因为数字技术的嵌入而表现出更大的开放性和覆盖力,数字协商民主实现了更为广泛的主体参与、更为丰富的议题讨论、更为平等的协商对话、更为精准的监督监管。其对于现代治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基于联结功能创新的民主动员,基于全样本特征的共识凝练,基于权力关系改变的民主活力激发,基于机会均等趋势的公共精神强化,基于大数据功能的权力制约路径创新。虽然协商讨论数字化特征的强化有助于拓展民众的参与空间而提升民主效果,但技术与制度要充分协调而保证内部一致性,以避免部分居心叵测之人借由技术操纵而“打擦边球”或“绑架民意”,造成“伪民主”。须明确:数字协商民主的运行基础在于对组织制度规章的绝对遵从,虚拟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数字协商民主的效果取决于制度基础和制度方向,在加速技术创新之前应先提升政府行政价值;数字协商民主的起点在数字技术,但落脚点始终在协商民主,政府应避免陷入“技术迷信”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数字协商民主 政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