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促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孙博文 杨霄斐 苏鑫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99,共21页
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数字经济政策是否在促进数字化的同时实现了地区绿色化协同转型?这是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在分别构建中国省级层面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数字经济政策是否在促进数字化的同时实现了地区绿色化协同转型?这是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在分别构建中国省级层面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中国2012—2020年30个省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指数,并对其变动特征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进一步,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简称“大数据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对数字经济政策是否实现了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进行实证检验,并对其内在机制及异质性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发现:各省份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均逐年提升,但总体水平不高,且地区差距明显;各省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但整体水平有待提升,仅有北京、广东、上海、江苏等四省市耦合协调度高于0.7,达中度协调及以上水平,另有22个省份耦合协调度不足0.5,未达协调水平。基准回归显示,大数据试验区的设立显著地促进了数字化发展、绿色化发展以及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机制检验表明:(1)大数据试验区通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条渠道促进了省级数字化发展,通过绿色创新促进了绿色化发展。(2)数字化与绿色化存在循环互促机制,体现了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底层逻辑,具体地,“数字化赋能绿色化”是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绿色创新和绿色生产,以及数字创新能力促进绿色创新的积极作用实现的;“绿色化牵引数字化”则是通过绿色创新对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的需求牵引效应实现。(3)大数据试验区强化了绿色发展的数字化效应;但未强化数字发展的绿色化效应,原因在于,大数据试验区提高了绿色创新能力,进而刺激对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的需求,增强绿色发展对数字化发展的牵引效果;但由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未能推动生产绿色化转型,导致大数据试验区未能强化数字发展对绿色发展的赋能效应。(4)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知识吸收能力更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更高的地区,大数据试验区建设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数字化 绿色化 耦合协调度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基础设施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2
作者 熊林波 陈闻君 苏来曼·斯拉木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110,共10页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改进的耦合协调模型,评估2011—2019年我国269座城市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以下简称数绿协同发展),据此构建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改进的耦合协调模型,评估2011—2019年我国269座城市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以下简称数绿协同发展),据此构建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识别网络基础设施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显著促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该结论在多维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下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高、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水平高的城市中,其因果效应成立;机制分析显示,网络基础设施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和创业水平,间接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据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多措并举赋能网络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效应,畅通网络基础设施传导路径以倍增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政策效应,因地制宜推进网络基础设施以充分释放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赋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基础设施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 双重机器学习 宽带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欣 马海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73,共14页
基于中国2013—2022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考察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字化绿色化耦合协调度均有待提高,且呈现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 基于中国2013—2022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考察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字化绿色化耦合协调度均有待提高,且呈现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的态势,区域内差异仍持续扩大。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升级、政府治理优化、城镇化率、经济开放程度等因素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区域之间数字化绿色化的耦合协调度。为进一步提高全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逐步缩小区域之间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差异,应该从技术嵌入、资源嵌入、制度嵌入三个方面构建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机制,从而推进数字化绿色化的同步升级和深度协同,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绿色化 协同发展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时空格局及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旭辉 陈梦伟 朱启贵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121,共12页
加快农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是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亦是中国对数字中国战略和“双碳”承诺的践行。在测度2012—2021年中国农业数字化和农业绿色化发展指数的基础上,研判中国农业数字... 加快农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是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亦是中国对数字中国战略和“双碳”承诺的践行。在测度2012—2021年中国农业数字化和农业绿色化发展指数的基础上,研判中国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同关系与相对发展现状,并剖析农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过程中的空间不平衡问题及其收敛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样本考察期内,全国及三大粮食功能区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调发展度均稳步提升,各地区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整体向协调发展靠拢,但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最大;第二,全国相对发展类型始终处于数字化发展滞后型,但其相对发展度波动上升,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的不同步状况不断改善;第三,全国及三大粮食功能区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且省份间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空间互动效应对β收敛趋势存在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把握农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效能和水平以及探寻出农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推进策略提供实证支持具有重要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数字化 农业绿色化 农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 三大粮食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宇 梁栋 张硕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8,共14页
当前中国正处于数字化与绿色化两大战略历史交汇点,探索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企业层面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指标,以2007—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双化协同对企... 当前中国正处于数字化与绿色化两大战略历史交汇点,探索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企业层面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指标,以2007—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双化协同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数字化或绿色化单一转型,双化协同能够更高效地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分析发现,双化协同会综合单一转型优势,同时产生资源协同效应和创新协同效应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拓展企业知识宽度和提升企业创新质量,进而有效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内部特征方面,双化协同对国有、大规模以及重污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在外部环境方面,双化协同对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更易在处于市场竞争程度更大、环境规制强度更高,以及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程度更低的企业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应加强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优化,确保数字化与绿色化两大战略的有效实施和深度融合;企业要认清双化协同的积极效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要深入了解其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特征,以最大化双化协同的经济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绿色化 协同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进
6
作者 李慧云 刘倩颖 +1 位作者 罗峥汉 郑鸿锐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28,共15页
在绿色低碳发展与数字中国建设并重的背景下,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简称:双化协同)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以2015-202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依据“制度-行动-效能”的逻辑,构建数字化、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评价结果,运用耦合... 在绿色低碳发展与数字中国建设并重的背景下,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简称:双化协同)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以2015-202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依据“制度-行动-效能”的逻辑,构建数字化、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评价结果,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双化协同水平,分析其特征事实与时空演进规律。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逐年上升,制度维度的协同最优,效能维度次之,行动维度最差;数字化、绿色化水平都领先的企业双化协同水平比单方面领先的企业更高;大规模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高于小规模企业;国有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高于非国有企业。第二,各行业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逐年波动上升;高科技行业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高于非高科技行业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高于非重污染行业。第三,各省份企业双化协同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集聚,其中高-高集聚区以东部省份为主,低-低集聚区以西部与东北地区省份为主;五大国家级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内企业双化协同水平最高且差异最小,成渝城市群内企业双化协同水平最低且差异最大。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上市公司双化协同水平的演变规律,也为测度企业双化协同水平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绿色化 协同转型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制度主义理论 耦合协调度模型 时空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彭政钦 王定祥 万妍辰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47,共16页
以马克思产业资本循环理论为分析框架,解构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逻辑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与CRITIC权重法、耦合协调模型、Dagum... 以马克思产业资本循环理论为分析框架,解构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逻辑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与CRITIC权重法、耦合协调模型、Dagum基尼系数、收敛模型、空间核密度估计、空间马尔可夫链等方法,对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化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逐步提升,工业数字化发展总体水平低于工业绿色化,但增速明显高于工业绿色化;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呈逐年递增趋势,从初期的“濒临失调”演变为末期的“初级协调”,并形成“东部—中部—西部”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的区域总体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除中部地区外,全国及其他地区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存在σ收敛,全国和三大经济区域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在无条件限制下具有相似的发展路径,考虑空间条件后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并出现极化现象,时间因素的加入对空间相关性和极化现象的影响较小,且越与高水平区域邻接,向上转移概率越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要持续提升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水平,构建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跨区域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统计监测体系等政策建议,为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数字化 工业绿色化 协同发展 层次分析法 CRITIC权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制
8
作者 徐阳 冉启英 杨平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3-97,共15页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数字化与绿色化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其协同演进是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和重要支撑。为厘清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的内...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数字化与绿色化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其协同演进是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和重要支撑。为厘清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的内在关联并探究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制,利用2012—2023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从“数字化赋能、绿色化牵引”的双视角衡量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同水平。同时,围绕新质生产力核心维度,从新型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设计评价体系。研究发现:双化协同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呈促进效应,这一关系在检验过测量偏误、数据异常值、遗漏变量、互为因果等问题后依旧成立。即双化协同主要通过催生具备技术嵌入性与生态主体性的新型劳动者,推动劳动工具实现智能增效与低碳减排功能统合,并促使劳动对象由资源消耗转为价值创造等方面,最终实现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且双化协同经由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突破与要素优化配置三重传导路径构建起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系统性驱动机制。其中,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呈现异质性特征,提升市场化程度能够增强双化协同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而政府过度干预会抑制这一正面影响。因此,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与绿色工程的协同发展体系,有效驱动产业智能化转型与智能清洁技术的深度应用,同时依托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并借助政府破除制度性壁垒、强化市场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等举措,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绿色化 双化协同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逻辑与进路 被引量:6
9
作者 金珺 陈泰伦 +2 位作者 赵苑婷 尹西明 陈劲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共11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善为核心路径,需要发挥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赋能作用。然而,现有文献未能解答何以提升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效能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问题。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和场景驱动创新的理论基... 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善为核心路径,需要发挥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赋能作用。然而,现有文献未能解答何以提升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效能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问题。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和场景驱动创新的理论基础出发,引入“社会—技术—环境”的体制视角,阐释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实现高效协同进而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态逻辑和过程逻辑。研究发现,产业“双转型”需要以“双转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依托,围绕“双转型”场景开展“双转型”产业创新,促进数字绿色模式、品类、赛道与业态的涌现。从过程来看,产业“双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开始于产业创新范式“双转型”,经过场景驱动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整合重构,最后以“社会—技术—环境”体制的转型直接作用于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共演发展。结合中国汽车产业“双转型”的典型案例,进一步为产业“双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理论洞见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场景驱动创新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社会—技术—环境”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研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社会分工协作网络视角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超 胡宗光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4,共11页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社会分工协作网络视角,探究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双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的内在机理和产生动因。研究发现:(1)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双化协同转型存在产业链联动效应,有助于推动中心企业双化协同转型;制度环...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社会分工协作网络视角,探究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双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的内在机理和产生动因。研究发现:(1)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双化协同转型存在产业链联动效应,有助于推动中心企业双化协同转型;制度环境的同构压力越强,企业双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越明显。(2)上下游企业的双化协同转型主要影响中心企业的数字化与绿色化耦合水平;当中心企业同时处于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优势时,与上下游企业双化协同转型的联动效应越明显。(3)基于产业链联动效应行为特征视角,中心企业在绩效因素影响下,通过被动模仿行为提升双化协同转型水平。(4)根据异质性分析,企业双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主要由下游客户端决定;当中心企业为非链主企业时,产业链联动效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 产业链 企业转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 社会分工协作网络 同构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
11
作者 董燚君 田若 崔争艳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1期93-95,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数字化和绿色化是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二者协同共生、互融互促,能够产生“1+1> 2”的整体效应。立足农业领域,农业数字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数字化和绿色化是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二者协同共生、互融互促,能够产生“1+1> 2”的整体效应。立足农业领域,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该文立足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基础,分析了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现状,提出强化对农户的教育引领、推进农业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完善融合创新激励机制等优化路径,旨在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数字化 农业绿色化 协同发展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理论阐释与未来路径
12
作者 陈星星 田贻萱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6-104,共9页
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是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目标和重要着力点,其协同发展和深度融合为经济增长“换道超车”提供了持续动能。本文系统分析了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概念机理,创造性地将二者转型发展区分为数字产业本身的绿色化转型,传统... 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是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目标和重要着力点,其协同发展和深度融合为经济增长“换道超车”提供了持续动能。本文系统分析了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概念机理,创造性地将二者转型发展区分为数字产业本身的绿色化转型,传统产业中新能源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传统能源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和一般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4类,并基于协同演化理论阐释数字化与绿色化通过技术、制度与市场多维互动,从“相互关联”到“深度协同”的动态过程,丰富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理论内涵。研究发现,数字化绿色化以制造业、建筑业、信息通信业、交通运输业和能源行业为重点领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建筑降碳增效,加快信息通信行业和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数智双碳”产业生态初步形成。中国数字化绿色化发展以数字技术应用突破推动重点领域低碳转型,但也面临协同机制路径不清晰,制度保障不完备,协同程度不平衡,各类要素支撑能力不充分等挑战。推进“双化协同”应优化重点产业资源配置,规范低碳标准和数据使用制度,促进全社会数字化转型深化发展,形成全领域新质生产力聚合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绿色化 协同转型 数字基础设施 能源政策 数字技术 协同演化理论 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影响
13
作者 张伟民 王金良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58-163,共6页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人力资本-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框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影...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人力资本-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框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影响效应及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显著促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初级与高级人力资本促进效应显著,中级人力资本存在技能供需错配阻滞;非长江经济带转型红利更突出,长江经济带要素禀赋替代效应弱化了人力资本的边际贡献。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研发投入强度与研发人员配置效率是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驱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重要中介机制。据此,应构建梯次化人力资本培育体系,实施区域差异化发展策略,优化研发要素配置,激活技术融合创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差异化区域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对出口企业绿色低碳创新的影响
14
作者 王智新 张永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56,共10页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是落实“双碳”目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有力举措,还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是落实“双碳”目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有力举措,还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该研究以2011—2022年中国沪深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对出口企业绿色低碳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显著促进出口企业绿色低碳创新,此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处理后依旧成立。②这种促进效应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即对于大规模企业、国有企业、高双化协同转型水平的企业来说,促进效应更加明显。③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依次在要素、技术、组织、生态、领域5个维度影响出口企业绿色低碳创新。④中心企业双化协同转型显著促进上游出口企业绿色低碳创新,而抑制下游出口企业绿色低碳创新;上游出口企业双化协同转型显著促进中心企业绿色低碳创新。上述研究结论对高质量发展格局下推动出口企业绿色低碳创新,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完善高水平开放体制机制等提供重要启示和行动指南,同时也进一步从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视角为健全出口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现全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创新等提供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绿色低碳创新 供应链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数字化、人机协同与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 被引量:9
15
作者 唐更华 叶冠锋 皮亚彬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07,共14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如何将数据要素与传统工业有效融合以实现工业绿色转型,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2010—2020年全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工业数字化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及机制,并从人机协同视角探讨两者之间...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如何将数据要素与传统工业有效融合以实现工业绿色转型,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2010—2020年全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工业数字化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及机制,并从人机协同视角探讨两者之间的非线性效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工业数字化能有效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并且通过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渠道,间接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同时,考察人机协同度对工业数字化与工业绿色化转型的关系所发挥的门槛效应,可以发现人机协同度越高,工业数字化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作用越强。这个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工业领域“数字化—人机协同—绿色转型”三元互联“黑箱”,为相关部门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工业数字化 工业效率 人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提出加快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及应用
16
《农机科技推广》 2024年第9期1-1,共1页
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组织编制了《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实施指南》明确,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现代农业双化协同政策部署,增强宣传推广力度,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 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组织编制了《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实施指南》明确,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现代农业双化协同政策部署,增强宣传推广力度,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要在建立健全农业绿色产品研发大数据体系基础上,构建基于数字技术的绿色种养模式,搭建数字化农业绿色供应链等应用,实现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绿色化转型。《实施指南》提出,加快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发展改革委 行业协会 现代农业 数字化农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 实施指南 绿色化 绿色供应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水平对电商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群 朱嘉懿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188,共13页
供应端不确定性的不断增加和需求模式的持续演变给电商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发展为两业协同意愿和效率的提升带来机遇。基于31个省份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在构建电商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模型基础上,实证... 供应端不确定性的不断增加和需求模式的持续演变给电商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发展为两业协同意愿和效率的提升带来机遇。基于31个省份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在构建电商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模型基础上,实证分析数字化水平对电商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直接促进电商业和物流业的协同,还可以通过提高电商业和物流业各自的发展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实现电商业与物流业更高有序度的协同;西部地区数字化水平的提高对电商业与物流业协同的改善程度比东部和中部地区高,主要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的技术边际效用递减,中部地区的能力、文化和资源受限,以及西部地区较大的发展潜力等。促进电商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应推进社会数字化水平提升、夯实数字化发展基础、多维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地选择策略,政府在资源上应适当向西部地区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水平 电商业 物流业 协同发展 区域差异 营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嵌入与产业链协同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行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9,169,共10页
数字化转型关乎专精特新企业长远和高质量发展,是锻强专精特新企业生存力、竞争力和接续力的关键一招。当前,我国制造业处在“由大到强”的攻坚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处于从概念普及向规模化推广的关键阶段。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 数字化转型关乎专精特新企业长远和高质量发展,是锻强专精特新企业生存力、竞争力和接续力的关键一招。当前,我国制造业处在“由大到强”的攻坚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处于从概念普及向规模化推广的关键阶段。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专精特新企业不仅能提升运营效率、拓展市场空间、增强产业链韧性,还能在转型中实现技术嵌入与产业链协同的战略价值,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进入新一轮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精特新企业 数字化转型 产业链协同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数字化发展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基于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19
作者 曹燚 王凯 丁宁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42-146,共5页
本文基于2007-2023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探究供应链数字化发展对企业韧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发展能够提高企业韧性;机制分析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发展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信息透明度并提高协同创新... 本文基于2007-2023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探究供应链数字化发展对企业韧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发展能够提高企业韧性;机制分析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发展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信息透明度并提高协同创新水平来增强企业韧性;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更高、进行多元化经营以及供应链效率更高的情况下,供应链数字化发展对企业韧性的影响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数字化发展 企业韧性 融资约束 信息透明度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绿色发展的减污降碳协同作用及机制:以黄河流域为例
20
作者 徐孝民 李伟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9,共15页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煤化工基地,其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治理压力,亟需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碳排放构建减...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煤化工基地,其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治理压力,亟需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碳排放构建减污降碳协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复合系统协同模型评估黄河流域减污降碳协同现状,运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产业绿色发展对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并出现两极分化;(2)产业绿色发展可显著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水平;(3)数字化水平、科技投入可以增强产业绿色发展对减污降碳协同的正向作用,但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4)产业绿色发展对减污降碳协同的促进作用在中游城市、资源型城市、政策支持城市及环境治理压力较大的城市更为突出。本文研究结果为从产业发展角度提高减污降碳协同、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绿色发展 减污降碳协同 黄河流域 数字化水平 科技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