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部PA位数字X射线摄影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沈水珍 张磊 +5 位作者 王强 周宏杰 赵徵鑫 杨勇 景丽艳 杨陆婷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5-710,共6页
分析受检者接受胸部后前位(PA位)数字X射线摄影(DR)的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K_(a,e))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合理的控制措施。选择杭州市有代表性的19家监测点医疗机构的22台DR机,利用热释光探测器测量1055例接受胸部PA位DR摄影受检者的K_(a,... 分析受检者接受胸部后前位(PA位)数字X射线摄影(DR)的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K_(a,e))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合理的控制措施。选择杭州市有代表性的19家监测点医疗机构的22台DR机,利用热释光探测器测量1055例接受胸部PA位DR摄影受检者的K_(a,e);采用秩和检验方法分析不同年龄组受检者K_(a,e)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分析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和不同厂商设备的K_(a,e)差异。结果显示,三级医院同年龄组摄影所致受检者的K_(a,e)低于其他级别医疗机构(H=93.280,P<0.05);进口DR机摄影所致受检者的K_(a,e)明显低于国产DR机(H=145.373,P<0.05);不同年龄组受检者K_(a,e)存在差异(H=68.667,P<0.05);本地胸部PA位DR摄影所致2~≤5岁、>5~≤10岁、>10~≤15岁、>15岁(成人)4个年龄组受检者诊断参考水平DRL分别为140.74μGy、148.52μGy、169.52μGy、216.89μGy,有必要建立不同年龄段受检者的DRL;杭州市胸部PA位DR摄影所致成人受检者DRL虽然已低于国家标准的推荐值,但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x射线摄影 受检者 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 诊断参考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Combo模式下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及数字乳腺体层合成平均腺体剂量的影响因素
2
作者 马俊丽 范颖 +3 位作者 王璇 郑静瑶 王志军 何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7-272,共6页
目的观察Combo模式下全视野数字乳腺摄影(FFDM)及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BT)平均腺体剂量(AG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Combo模式下FFDM及DBT的169人,记录双侧乳腺头足(CC)及内外斜(MLO)位FFDM及DBT曝光时乳腺压迫厚度、管电压、管... 目的观察Combo模式下全视野数字乳腺摄影(FFDM)及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BT)平均腺体剂量(AG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Combo模式下FFDM及DBT的169人,记录双侧乳腺头足(CC)及内外斜(MLO)位FFDM及DBT曝光时乳腺压迫厚度、管电压、管电流、AGD;比较不同乳腺压迫厚度及乳腺类型之间FFDM或DBT曝光条件及AGD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观察乳腺压迫厚度及乳腺致密程度对FFDM或DBT AGD的影响。结果 不同乳腺压迫厚度之间FFDM或DBT管电压、管电流、AGD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随压迫厚度增加,FFDM或DBT管电压、管电流及AGD均增大(P均<0.001)。不同乳腺类型之间,FFDM或DBT乳腺压迫厚度、管电压、管电流、AGD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压迫厚度分别为<50mm、50~59 mm、>59 mm时,CC或MLO位不同类型乳腺AGDFFDM及AGDDB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相同压迫厚度下,随乳腺密度增加,FFDM或DBT管电流、AGDFFDM及AGDDBT均增大(P均<0.001),而FFDM或DBT管电压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乳腺压迫厚度及乳腺密度均为FFDM或DBT AGD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01)。结论 Combo模式下乳腺压迫厚度及腺体密度均影响FFDM或DBT的AGD,前者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 乳腺x线摄影 全视野数字乳腺摄影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超声和MRI对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3
作者 李鸿恩 张丽 +3 位作者 王霞 林兴 王伟 曾益辉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23-1630,共8页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BT)、超声和MRI对乳腺非肿块强化(NME)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3年6月在本院经乳腺MRI检查发现乳腺NME病变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156例中,良性病变60例(38.4...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BT)、超声和MRI对乳腺非肿块强化(NME)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3年6月在本院经乳腺MRI检查发现乳腺NME病变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156例中,良性病变60例(38.46%),恶性病变96例(61.54%)。所有患者术前行DBT、超声和MRI检查(包括T 1WI、脂肪抑制T 2WI、DWI及动态增强序列)。参照美国放射学会(ACR)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分类标准来评估乳腺NME病变的影像学表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DBT、超声、MRI及多模态联合诊断对良、恶性乳腺NME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采用Z检验比较单项或联合检查诊断不同病理类型乳腺NME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良、恶性乳腺NME组之间患者年龄(t=4.841,P=0.000)和绝经状态(χ^(2)=7.708,P=0.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检查方法在诊断乳腺NME病变良、恶性方面的符合率:MRI(83.97%)>三者联合检查(82.69%)>DBT(74.36%)>超声(73.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32,P=0.043)。DBT、超声、MRI及三者联合检查鉴别乳腺NME病变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0.774、0.814和0.791;采用Delong检验对各种方法的AUC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Z检验结果显示,DBT、超声、MRI及联合检查对乳腺恶性肿瘤、浸润性癌、非浸润性癌、良性肿瘤及腺病的诊断符合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腺瘤、非典型增生及其它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BT和超声检查相比,MRI能较显著提高对乳腺NME病变良恶性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 超声成像 非肿块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成像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安康 邱睿 +7 位作者 王文静 段文思 武祯 李春艳 李君利 康天良 牛延涛 冯泽臣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1-967,共7页
为使女性受检者接受尽量低的剂量同时获得尽量好的图像质量,本文针对Hologic Lorad Selenia数字乳腺X射线机型进行了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成像参数优化研究。采用不同靶/滤过组合、管电压,对不同厚度和腺体百分含量的乳腺模体成像,获得不... 为使女性受检者接受尽量低的剂量同时获得尽量好的图像质量,本文针对Hologic Lorad Selenia数字乳腺X射线机型进行了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成像参数优化研究。采用不同靶/滤过组合、管电压,对不同厚度和腺体百分含量的乳腺模体成像,获得不同成像参数下图像的对比度噪声比,用于表征图像质量。采用适用于中国女性的平均腺体剂量转换因子,计算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中受检者的受照剂量,进而探究图像质量一致的情况下,受检者的受照剂量随不同成像参数的变化规律,最终对适用于中国女性的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成像参数给出建议。本文结果为中国女性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成像参数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 对比度噪声比 平均腺体剂量 品质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乳腺X线影像组学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谢玉海 马培旗 +6 位作者 王小雷 韩剑剑 马文俊 曹雪花 张宁宁 杨杨 胡东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中心数字化乳腺X线影像组学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728例经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按照7:3的比例将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413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随机拆分为训练... 目的:探讨基于多中心数字化乳腺X线影像组学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728例经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按照7:3的比例将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413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随机拆分为训练组289例(淋巴结转移阴性197例,淋巴结转移阳性92例)和验证组124例(淋巴结转移阴性85例,淋巴结转移阳性39例),将阜阳市人民医院和太和县人民医院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共计315例(淋巴结转移阴性221例,淋巴结转移阳性94例)作为外部测试组。对比分析双乳内外斜位(MLO)和头尾位(CC)图像,选取病变面积较大的数字化乳腺X线图像使用深睿医疗多模态科研平台进行图像分割及影像组学特征提取,采用特征间线性相关性分析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对组学特征进行降维并使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性能。结果:最终筛选出8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模型用于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该模型的预测效能在训练组、验证组和外部测试组分别为0.807、0.790和0.75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8%和61.4%、79.5%和69.4%、44.7%和92.8%。决策曲线证实了该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论:基于数字化乳腺X线影像组学对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具有较高效能,对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数字乳腺x线摄影 腋窝淋巴结转移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与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效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汤伟 李瑞敏 +4 位作者 高毅 王奇峰 沈茜刚 顾雅佳 彭卫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7-495,共9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的出现对乳腺癌诊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对比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方法:收集201...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的出现对乳腺癌诊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对比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且经临床或超声检查怀疑乳腺病变的22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B超、全屏数字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DBT和MRI检查。高年资影像医师双盲阅片,参照2013版BI-RADS分类标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并利用Z检验比较DBT与其他检查方法的统计学差异。结果:30例患者因图像不符合诊断要求而排除,剩余197例患者共发现205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73例,恶性病灶132例。B超、FFDM、DBT、DBT+FFDM和MRI基于BI-RADS分类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30 8、0.859 2、0.9167、0.919 8和0.935 4;两两比较结果显示,DBT的AUC高于B超和FFDM,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比B超相比,Z=7.36,P=0.006 7;与FFDM相比,Z=4.89,P=0.027 1);DBT与MRI、DBT+FFDM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MRI相比,Z=0.02,P=0.900 2;与DBT+FFDM相比,Z=0.69,P=0.404 8)。结论:DBT较B超、FFDM能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并与MRI诊断效能相当。DBT作为乳腺X摄影新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全屏数字乳腺x线摄影 MRI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 超声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出BI-RADS 3~5级微钙化病变的动态增强MR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任阿红 张晓鹏 +6 位作者 李洁 孙应实 唐磊 曹崑 欧阳涛 王天峰 陆爱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DCE-MRI对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出BI-RADS3-5级微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4例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发现BI-RADS3-5级微钙化的患者于活检前完成双乳DCE-MR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BI-RADS3~5级微钙化病变的DCE-MRI特点... 目的探讨DCE-MRI对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出BI-RADS3-5级微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4例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发现BI-RADS3-5级微钙化的患者于活检前完成双乳DCE-MR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BI-RADS3~5级微钙化病变的DCE-MRI特点。结果病理证实良性微钙化病变13例,恶性微钙化病变31例。38.46%(5/13)良性单纯微钙化病变在DCE-MRI上无强化,93.33%(14/15)恶性微钙化伴肿块或局限性致密影病变在DCE-MRI上有明显强化,良恶性微钙化病变在DCE-MRI上早期增强率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DCE-MRI对微钙化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7%和92.31%。结论良恶性微钙化病变的DCE-MRI表现有明显差异,DCE-MRI有助于微钙化病变的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数字乳腺x线摄影 微钙化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与乳腺计算机X线摄影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封任冬 李绍林 +1 位作者 啊家应 李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比较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系统与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系统在诊断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2006-01~2007-06CR检查300例和2007-07~12FFDM检查300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图像质量,统计受... 目的:比较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系统与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系统在诊断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2006-01~2007-06CR检查300例和2007-07~12FFDM检查300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图像质量,统计受检者的照射剂量,比较技术操作、图像质量控制与后处理技术、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优势。结果:CR和FFDM同时清楚显示皮肤、皮下组织、血管及腺体和导管等结构分别为45.5%(300例)和99.2%(300例);检查时间(包括图像采集及后处理时间),FFDM为5~10min/人,CR为15~20min/人;摄影条件,FFDM为26~30kV,26~60mAs,CR为30~45kV,36~100mAs;FFDM照射剂量(乳房压迫厚度5cm,有滤线栅)为0.5~2.0mGy,CR照射剂量(乳房压迫厚度5cm,有滤线栅)1.0~2.5mGy。FFDM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3%、75%、80%,与CR差异非常显著(P<0.05)。结论:FFDM的图像质量、后处理功能、工作流程能力、患者吸收剂量及FFDM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优于CR,更有利于乳腺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 数字乳腺摄影 计算机x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6例乳腺癌数字化摄影的X线征象与临床病理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孙哲 梁洪伟 徐惠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928-93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X线特点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将176患者的病灶特点,与临床资料、病理类型、腋淋巴结转移对照。结果:以单纯钙化为表现的乳腺癌多为年轻患者,50岁以下占84.4%;以钙化合并肿块者多为老年患者。导管内癌和导管内癌早... 目的:探讨乳腺癌X线特点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将176患者的病灶特点,与临床资料、病理类型、腋淋巴结转移对照。结果:以单纯钙化为表现的乳腺癌多为年轻患者,50岁以下占84.4%;以钙化合并肿块者多为老年患者。导管内癌和导管内癌早期浸润的乳腺癌X线表现多为单纯钙化。以钙化合并毛刺样肿块为表现的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腋淋巴结转移率;以单纯蠕虫样钙化、单纯毛刺样肿块及单纯非蠕虫样钙化为表现者,腋淋巴结转移率亦较高。单纯蠕虫样钙化伴腋淋巴结转移4~9枚占75.0%(6/8);钙化合并毛刺样肿块者,腋淋巴结转移4~9枚占27.8%(10/36),10枚以上占16.7%(6/36)。结论:单纯钙化多见于年轻患者,多为早期乳腺癌。蠕虫样钙化、毛刺样肿块与腋淋巴结转移阳性关系密切,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数字乳腺x线摄影 微小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降低辐射剂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静 汪登斌 +3 位作者 王媛 李惠民 王丽君 江怡菲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全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的曝光条件,找出影响图像质量和平均腺体剂量(AGD)的因素,为乳腺摄影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E全野数字乳腺X线机对fluke NA 18-220乳腺模体进行摄影,首先采用AOP模式下的标准模式曝光,压力设定为12daN,... 目的:探讨全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的曝光条件,找出影响图像质量和平均腺体剂量(AGD)的因素,为乳腺摄影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E全野数字乳腺X线机对fluke NA 18-220乳腺模体进行摄影,首先采用AOP模式下的标准模式曝光,压力设定为12daN,厚度为42mm,结果形成28kV,45mAs,Mo/Rh曝光条件,以此为参照基准,设定两组实验:以管电流为单变量,设值为8~90mAs(间隔为机器旋钮可调节的数值);以管电压为单变量,设值为22~36kV(间隔为1),曝光并记录AGD值。上述过程重复3次取平均值。2位影像学医师和1位技师分别独立进行软阅读,参照美国放射学会评分标准,对模体中钙化点、尼龙纤维、肿块灶的显示进行评分。结果:与自动曝光模式相比,手动曝光模式管电压下降3kV,管电流下降20mAs,影像质量符合诊断标准,辐射剂量有效下降。管电压的变化对AGD的影响比管电流要大。结论:以自动条件作为参照标准,在保障图像诊断质量前提下,管电压和管电流可分别有效降低,以减少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数字乳腺摄影 曝光剂量 影像质量 平均腺体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丽萍 赵晓静 +3 位作者 杨春霞 周文珍 卢铃铨 顾建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2-504,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表现。结果:72例单侧乳腺癌中单纯肿块型31例,肿块伴钙化23例,单纯钙化2例,结构扭曲10例,结构扭曲伴钙化6例。6例双侧...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表现。结果:72例单侧乳腺癌中单纯肿块型31例,肿块伴钙化23例,单纯钙化2例,结构扭曲10例,结构扭曲伴钙化6例。6例双侧乳腺癌中,1例系同时发生表现左乳单纯肿块,右乳单纯钙化,1例第一侧癌为肿块伴钙化,第二侧癌为结构扭曲,另4例第一侧癌表现单纯肿块,第二侧癌1例为结构扭曲,3例表现单纯肿块。肿块边缘见毛刺19例,分叶23例,其它间接征象有腋窝淋巴结肿大24例,乳头凹陷9例,皮肤增厚7例,血管增粗2例,主乳导管扩张2例。结论: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x摄影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炎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滕妍 曹满瑞 +2 位作者 赵弘 何健龙 邹万娇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炎性疾病的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表现,提高该病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炎性疾病的FFDM表现。结果:39例患者中,26例为慢性乳腺炎,5例为浆细胞性乳腺炎,8例为肉芽肿性... 目的:分析乳腺炎性疾病的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表现,提高该病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炎性疾病的FFDM表现。结果:39例患者中,26例为慢性乳腺炎,5例为浆细胞性乳腺炎,8例为肉芽肿性乳腺炎。X线表现为肿块影17例,局部腺体非对称性致密影20例,结构扭曲2例。伴同侧腋下淋巴结致密影7例,局部或乳晕区皮肤增厚12例,乳头凹陷7例。结论:结合临床资料并细致分析乳腺炎性疾病的FFDM表现,有助于提高该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x线摄影 乳腺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特征在新疆地区女性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湍 帅建军 +3 位作者 李莉 蔡斌 晋婉露 文智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征象,深入了解不同X线特征与乳腺癌的关系,并重点讨论钙化在乳腺癌中的意义,以期为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手术...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征象,深入了解不同X线特征与乳腺癌的关系,并重点讨论钙化在乳腺癌中的意义,以期为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于术前行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435例乳腺癌患者和239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乳腺癌患者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不同乳腺X线征象。结果不规则肿块,毛刺及浸润边缘肿块,恶性钙化,血供增加,结构扭曲,皮肤增厚凹陷,淋巴结肿大,钙化形态呈点状、杆状、分支状、簇状分布,钙化数目>20枚,钙化较小及密度不均匀是乳腺癌的主要X线特征。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乳腺病变相关X线特征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数字乳腺x线摄影 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新疆地区女性乳腺疾病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湍 帅建军 +3 位作者 李莉 蔡斌 晋婉露 文智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7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FFDM及CDFI特征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关系,为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FFDM及CDFI特征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关系,为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于术前行FFDM及CDFI检查的435例乳腺癌患者和239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FFDM、CDFI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比较三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一步分析FFDM及CDFI特征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关系。结果 FFDM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指数均高于CDFI,FFDM+CDF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指数均高于单独诊断。FFDM、CDFI、病理检查结果均一致的患者,乳腺良/恶性病变的FFDM及CDFI特征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的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呈毛刺及浸润、结构扭曲及钙化的比例均高于乳腺良性肿瘤(P〈0.05);乳腺癌患者的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呈毛刺、浸润及小分叶、回声不均匀、钙化、血流信号2-4级的比例均高于乳腺良性肿瘤(P〈0.05)。结论 FFDM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FFDM与CDFI联合检查对乳腺癌及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的诊断均优于单独诊断。乳腺病变中FFDM及CDFI特征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数字乳腺x线摄影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筛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射线摄影与普通X胶片诊断乳腺疾病时乳腺受照剂量的比较
15
作者 贺强 陈大伟 +2 位作者 刘洪阳 赵力 杨晓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45-1145,共1页
关键词 计算机处理 x射线摄影 胶片成像 诊断质量 乳腺疾病 受照剂量 图像后处理 CR成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评价乳腺癌诊断征象
16
作者 刘溢 王强 +1 位作者 谢敬霞 刘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8-250,共3页
目的评价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6例乳腺病变患者的数字化乳腺X线片征象进行分析,对各项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率(LR+)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局限性致密浸润、恶性钙化、毛... 目的评价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6例乳腺病变患者的数字化乳腺X线片征象进行分析,对各项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率(LR+)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局限性致密浸润、恶性钙化、毛刺、皮肤增厚和局限凹陷、乳头内陷和漏斗征、透亮带、彗星尾征、局部乳腺结构紊乱等征象有助于对肿物良恶性的鉴别。结论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以此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x线摄影 乳腺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体层合成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Ki-67表达水平
17
作者 顾梦瑶 陈琪 +2 位作者 刘丽 戚佳佳 李万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33,共5页
目的观察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B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IDC)Ki-67表达水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4例BIDC,根据Ki-67表达将其分为高表达组(n=224)与低表达组(n=150);根据7∶3比例划分训练集(n=271,含高表达组162例、低... 目的观察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B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IDC)Ki-67表达水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4例BIDC,根据Ki-67表达将其分为高表达组(n=224)与低表达组(n=150);根据7∶3比例划分训练集(n=271,含高表达组162例、低表达组109例)及测试集(n=103,含高表达组62例、低表达组41例)。对比组间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提取并筛选病灶影像组学特征;分别以8种分类器构建影像学模型及影像组学模型,选择其中最佳者;基于影像学特征及影像组学评分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制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BIDC Ki-67表达水平的效能。结果组间病灶最大径、边缘有无毛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之构建的多层感知机(MLP)影像学模型在训练集及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654、0.715;基于8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MLP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02、0.806,而列线图模型的AUC分别为0.802、0.806。结论基于DBT影像组学列线图能有效预测BIDC Ki-67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x射线摄影 影像组学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乳腺数字X射线图像纹理分析对乳腺BI-RADS 4类以上钙化灶定性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成龙 宋一曼 +4 位作者 于湛 岳松伟 张永高 高剑波 丁昌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乳腺数字X射线图像纹理分析对BI-RADS 4类以上钙化灶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未触及明确肿块、仅由乳腺数字X射线摄影发现钙化灶(BI-RADS 4a及以上)的患者178例。病灶均在X射线引导下手术切除,并行病理学检查,其中良... 目的:探讨基于乳腺数字X射线图像纹理分析对BI-RADS 4类以上钙化灶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未触及明确肿块、仅由乳腺数字X射线摄影发现钙化灶(BI-RADS 4a及以上)的患者178例。病灶均在X射线引导下手术切除,并行病理学检查,其中良性117例,恶性61例。以7∶3的比例将所有病例分为测试集和验证集。应用MaZda软件,采用3种特征向量降维算法(费希尔参数法、最小分类误差与最小平均相关系数法、相关信息测度法)分别筛选出10个最佳纹理特征,合并后得到第4组最佳纹理特征(MPF)。方法一,依据上述4组最佳纹理特征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和非线性判别分析(NDA)对钙化灶进行良恶性判别。方法二,比较测试集中良恶性组间最佳纹理特征(MPF组,30个)的差异,以筛选出的最佳纹理特征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并用验证集评估模型诊断效能。结果:依据第4组最佳纹理特征,NDA的误判率最低,测试集误判率为13.60%,验证集为9.4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0,4)SumOfSqs及S(3,3)Entropy为区分良恶性钙化灶的影响因素,该模型鉴别验证集良恶性钙化灶的AUC(95%CI)为0.771(0.642~0.901),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17、0.833、0.629。结论:基于乳腺数字X射线图像纹理分析的LDA/NDA或Logistic回归模型对BI-RADS 4类以上钙化灶均有较好的定性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数字x射线摄影 纹理分析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乳腺钙化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X射线摄影及MRI评估伴微钙化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残余病灶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超 刘春玲 +5 位作者 黎娇 李品雄 叶慧芬 陈明蕾 刘再毅 梁长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39-1843,共5页
目的观察乳腺X射线摄影(MG)及MRI评估伴微钙化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T)后残余病灶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伴微钙化的乳腺癌患者,均接受NAT及NAT前、后MG及乳腺MR检查,测量X线片中钙化最大径及增强MRI所示病灶强化最大... 目的观察乳腺X射线摄影(MG)及MRI评估伴微钙化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T)后残余病灶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伴微钙化的乳腺癌患者,均接受NAT及NAT前、后MG及乳腺MR检查,测量X线片中钙化最大径及增强MRI所示病灶强化最大径,评估NAT后X线片所示钙化范围变化,并记录病理所见残余肿瘤大小及完全缓解(pCR)等。观察NAT后X线片所见残余钙化范围最大径及增强MRI残余肿瘤强化灶大小与病理残余肿瘤大小的相关性,分析X线片钙化范围变化与pCR的相关性。以病理结果为标准,计算MRI评估残余肿瘤pCR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结果145例中,144例浸润性癌,1例导管原位癌;NAT后67例达pCR。NAT后X线片所示钙化范围最大径与病理残余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P=0.49),增强MRI残余肿瘤强化灶大小与病理残余肿瘤大小呈中等相关(r=0.69,P<0.01)。NAT后钙化范围52例不变、65例缩小、28例增加,其间p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P=0.44)。MRI评估残余肿瘤pCR的敏感度为93.59%(73/78),特异度为62.69%(42/67),假阳性率37.31%(25/67),假阴性6.41%(5/78)。结论NAT后X线片所示乳腺癌残余钙化最大径与病理残余肿瘤大小之间无明显相关;MRI残余病灶大小与病理残余肿瘤大小呈中度相关,且以之评估残余肿瘤达pCR与否的效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x射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新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乳房模型及其在乳腺X射线摄影剂量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文静 +4 位作者 任丽 李君利 李春艳 武祯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85-2091,共7页
乳腺是对辐射致癌最敏感的组织之一,而辐射致癌风险与受照剂量密切相关。为更准确地评估电离辐射所致乳腺受照剂量,本文建立了一个具有皮肤、皮下脂肪、乳房后侧脂肪、悬吊韧带、纤维腺体区脂肪、输乳管、小叶、输乳窦和乳头等精细结构... 乳腺是对辐射致癌最敏感的组织之一,而辐射致癌风险与受照剂量密切相关。为更准确地评估电离辐射所致乳腺受照剂量,本文建立了一个具有皮肤、皮下脂肪、乳房后侧脂肪、悬吊韧带、纤维腺体区脂肪、输乳管、小叶、输乳窦和乳头等精细结构的乳房数学模型,并将其体素化为体素模型。考虑到在乳腺X射线摄影中的应用,对乳房体素模型进行头尾位(CC位)压迫,建立压迫乳房模型,并与中国成年女性参考人体素体模(CRAF)相拼接。采用Geant4对乳腺X射线摄影进行蒙特卡罗模拟,计算了一系列平均腺体剂量转换因子。根据计算结果,采用精细乳房模型计算的平均腺体剂量转换因子低于我国现行国家标准的取值,但与美国放射学会(ACR)标准的取值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 体素体模 乳腺x射线摄影 蒙特卡罗模拟 剂量转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