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对影像表现为不典型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许洪芬 林青 +4 位作者 苏晓慧 崔春晓 费洁 李丽丽 马锦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7-272,共6页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DBT)对乳腺影像表现为不典型纤维腺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以数字乳腺摄影(DM)及超声检查(US)图像为基准,影像表现不典型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边缘成角或...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DBT)对乳腺影像表现为不典型纤维腺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以数字乳腺摄影(DM)及超声检查(US)图像为基准,影像表现不典型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边缘成角或毛刺状、高密度、纵横比>1、后方回声衰减、伴有可疑恶性钙化、局灶性不对称致密、结构扭曲以及单一检查结果为假阴性的545例患者共688个病灶;术前均进行乳腺DBT、DM和US检查。参照第5版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对肿块型病变进行评估,进行BI-RADS分类和乳腺致密度分类。比较DBT、DM及US对乳腺影像表现为不典型纤维腺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DBT、DM及US对乳腺影像表现为不典型纤维腺瘤的检出率分别为69.5%(478/688)、43.8%(301/688)、99.4%(684/688),3种检查方法两两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BT、DM及US对乳腺影像表现为不典型纤维腺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0.8%(418/688)、23.3%(160/688)、91.1%(627/688),DBT及US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DM,3种检查方法两两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DBT对乳腺影像表现为不典型纤维腺瘤的检出及诊断准确性具有明显优势,较DM更能清楚地显示病灶边缘,使BI-RADS分类更趋向于良性;但检出及诊断准确性较US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纤维腺瘤 超声检查 乳房 乳房X 线摄影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超声和MRI对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2
作者 李鸿恩 张丽 +3 位作者 王霞 林兴 王伟 曾益辉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23-1630,共8页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BT)、超声和MRI对乳腺非肿块强化(NME)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3年6月在本院经乳腺MRI检查发现乳腺NME病变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156例中,良性病变60例(38.4...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BT)、超声和MRI对乳腺非肿块强化(NME)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3年6月在本院经乳腺MRI检查发现乳腺NME病变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156例中,良性病变60例(38.46%),恶性病变96例(61.54%)。所有患者术前行DBT、超声和MRI检查(包括T 1WI、脂肪抑制T 2WI、DWI及动态增强序列)。参照美国放射学会(ACR)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分类标准来评估乳腺NME病变的影像学表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DBT、超声、MRI及多模态联合诊断对良、恶性乳腺NME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采用Z检验比较单项或联合检查诊断不同病理类型乳腺NME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良、恶性乳腺NME组之间患者年龄(t=4.841,P=0.000)和绝经状态(χ^(2)=7.708,P=0.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检查方法在诊断乳腺NME病变良、恶性方面的符合率:MRI(83.97%)>三者联合检查(82.69%)>DBT(74.36%)>超声(73.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32,P=0.043)。DBT、超声、MRI及三者联合检查鉴别乳腺NME病变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0.774、0.814和0.791;采用Delong检验对各种方法的AUC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Z检验结果显示,DBT、超声、MRI及联合检查对乳腺恶性肿瘤、浸润性癌、非浸润性癌、良性肿瘤及腺病的诊断符合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腺瘤、非典型增生及其它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BT和超声检查相比,MRI能较显著提高对乳腺NME病变良恶性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 超声成像 非肿块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及病理学特征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梁生 马文娟 +3 位作者 张宇 李艳博 王嘉慧 路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11-615,共5页
目的:研究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影像特征及病理学特征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breastconserving surgery,BCS)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BCS成功保留乳房... 目的:研究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影像特征及病理学特征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breastconserving surgery,BCS)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BCS成功保留乳房422例和术中改行乳房全切术(mastectomy)211例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收集两组病例的术前DBT影像及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BCS手术结果相关的特征,随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20)、结构扭曲(P<0.001)、乳腺构成类型(极致密型,P=0.001)和分子分型(Her2过表达型,P=0.001)在保留乳房组及乳房全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构扭曲(P<0.001)、乳腺构成类型(极致密型,P=0.003)和分子分型(Her2过表达型,P<0.001)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构成类型、结构扭曲以及分子分型与BCS结果具有一定相关性,乳腺构成类型为极致密型、病变表现有结构扭曲以及分子分型为Her2过表达型的患者提示更大的改行乳房全切术可能性,可作为术前评估乳腺癌BCS结果的有效指标,从而制定准确的手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保乳手术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 影像特征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与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效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汤伟 李瑞敏 +4 位作者 高毅 王奇峰 沈茜刚 顾雅佳 彭卫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7-495,共9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的出现对乳腺癌诊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对比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方法:收集201...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的出现对乳腺癌诊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对比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且经临床或超声检查怀疑乳腺病变的22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B超、全屏数字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DBT和MRI检查。高年资影像医师双盲阅片,参照2013版BI-RADS分类标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并利用Z检验比较DBT与其他检查方法的统计学差异。结果:30例患者因图像不符合诊断要求而排除,剩余197例患者共发现205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73例,恶性病灶132例。B超、FFDM、DBT、DBT+FFDM和MRI基于BI-RADS分类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30 8、0.859 2、0.9167、0.919 8和0.935 4;两两比较结果显示,DBT的AUC高于B超和FFDM,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比B超相比,Z=7.36,P=0.006 7;与FFDM相比,Z=4.89,P=0.027 1);DBT与MRI、DBT+FFDM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MRI相比,Z=0.02,P=0.900 2;与DBT+FFDM相比,Z=0.69,P=0.404 8)。结论:DBT较B超、FFDM能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并与MRI诊断效能相当。DBT作为乳腺X摄影新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全屏数字乳腺X线摄影 MRI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 超声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三维断层摄影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效能对比 被引量:12
5
作者 蔡思清 颜建湘 +2 位作者 蔡冬鹭 黄美铃 颜丽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75-1081,共7页
目的:研究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对于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 DS)分类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来福建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就... 目的:研究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对于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 DS)分类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来福建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832例,入选病人全部双体位拍摄并进行COMBO模式检查[包括DBT和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 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分别对COMBO及FFDM检查进行BI-RA DS分类,并比较COMBO模式和FFDM检查模式在同一患者图像中腺体含量的判断、肿块特征的显示以及间接征象的显示;对832例进行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判断两种检查方法是否存在差异,同时对有病理结果的79例患者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结果:本组乳腺疾病患者中,多量腺体者(包括c类及d类)占87.6%,少量腺体者(包括a类及b类)占11.7%。判断腺体含量时,COMBO模式可以观察到更细致的腺体分布状况;秩和检验结果显示:COMBO模式及FFDM检查模式对乳腺BI-RADS分类诊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MBO整体分类级别高于FFDM;诊断效能的比较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FFDM ROC曲线下面积是0.805,COMBO模式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COMBO模式最佳截点值的敏感度为82.9%,高于FFDM的敏感度(60%),二者的特异度相同,均为93.2%。结论:DBT在乳腺X线检查进行BI-RA DS分类时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技术 数字乳腺摄影 COMBO模式 BI-RADS分类 乳腺疾病 诊断 敏感性 特异性 腺体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诊断乳腺结构扭曲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柏玉涵 杨健 +3 位作者 蒋玮丽 龙斌 董进 张东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以结构扭曲征象为主要表现的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12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经DBT检出乳腺结构扭曲的69例患者的DBT、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及超声资料,以病理结果...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以结构扭曲征象为主要表现的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12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经DBT检出乳腺结构扭曲的69例患者的DBT、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及超声资料,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乳腺良、恶性结构扭曲征象特点(形态学、中心密度、有无局灶性致密)进行比较。结果49例(71.01%)为恶性病变,20例(28.99%)为良性病变。对于DBT检出的69例病灶,FFDM发现其中31例,FFDM检出的良、恶性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5,P=0.283);超声发现其中48例,超声检出的良、恶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7,P<0.01)。48例(97.96%)恶性结构扭曲在DBT中显示为不对称形态,良、恶性病灶形态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02,P<0.01),44例(89.80%)恶性结构扭曲表现为病灶中心高密度,良、恶性病灶中心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79,P<0.01)。局灶性不对称更常见于恶性结构扭曲,单纯结构扭曲相对倾向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1,P<0.05)。形态对称、中心透亮和单纯结构扭曲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0%、76.19%和35.85%。不对称形态、中心高密度和局灶性不对称致密相关的恶性结构扭曲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91.67%和93.75%。结论DBT显示的三维特征对于良、恶性结构扭曲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超声能检出的结构扭曲病灶更倾向于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房X线摄影 超声检查 乳房 结构扭曲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PIRE算法的数字乳腺断层合成X线成像结合重建二维及三维图像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7
作者 朱宏 柴维敏 +1 位作者 严福华 孙琨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EMPIRE算法的数字乳腺断层合成X线成像(DBT)结合重建二维(s2D)及重建三维(s3D)图像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经超声诊断为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为4类及以上、拟行手术或穿刺活检的... 目的:探讨基于EMPIRE算法的数字乳腺断层合成X线成像(DBT)结合重建二维(s2D)及重建三维(s3D)图像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经超声诊断为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为4类及以上、拟行手术或穿刺活检的12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全屏数字乳腺X线成像(FFDM)和DBT检查,通过DBT图像后处理获得s2D、s3D图像。分别对FFDM、DBT结合s2D、DBT结合s3D、DBT结合FFDM图像进行分析,记录腺体的平均辐射剂量,对病灶的可见性进行分级,同时对病灶进行BI-RADS分类;对穿刺及手术标本进行病理分析,获得病变的组织类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四种不同组合图像的平均腺体辐射剂量,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四种组合图像的可见性评级,以病理学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四种组合图像的诊断效能。结果:4例为穿刺病理证实,122例为手术病理证实。良性病灶61例,恶性病灶65例。FFDM、DBT-FFDM、DBT-s2D、DBT-s3D图像的单个体位平均腺体辐射剂量分别为(1.72±0.48)、(4.81±1.12)、(3.28±0.79)和(3.28±0.79)mGy,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DBT-FFDM(116/126)、DBT-s2D(116/126)及DBT-s3D(117/126)较单独FFDM(98/126)显著提高病灶的可见性,其中DBT-s3D对病灶的可见性最高(93%)。FFDM、DBT-FFDM、DBT-s2D及DBT-s3D对乳腺良恶性病灶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9,0.804,0.832,0.864。结论:基于EMPIRE迭代算法的DBT结合重建二维及三维图像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乳腺病灶的可见性,并提高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 数字乳腺断层成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被引量:6
8
作者 马乐 林晓佳 +3 位作者 曾辉 郭绮晴 蔡裕兴 陈卫国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2-746,共5页
目的:比较数字化断层融合(DBT)及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的异同。方法:回顾性搜集DBT引导乳腺病灶定位患者55例,FFDM引导定位患者65例。两种成像方式引导分别计算病灶中心三维坐标,通过乳腺定位针对病灶定位。当定位... 目的:比较数字化断层融合(DBT)及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的异同。方法:回顾性搜集DBT引导乳腺病灶定位患者55例,FFDM引导定位患者65例。两种成像方式引导分别计算病灶中心三维坐标,通过乳腺定位针对病灶定位。当定位针针尖与病灶中心距离≤2 cm时认为定位满意。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种方式定位满意率、定位时间、病灶穿刺时间及患者所接受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DBT引导病灶定位满意率55/58,高于FFDM满意率67/73;定位时间对比上DBT要低于FFDM(609.14 s vs 760.25 s,P<0.05);DBT病灶穿刺时间294.09 s,低于FFDM 482.58 s(P<0.05);患者DBT引导比FFDM接受更少辐射剂量(9.13 vs 13.67 mGy,P<0.05)。两种成像方式对恶性病灶定位满意率均高于良性病灶(DBT:26/27 vs 29/31;FFDM:26/27 vs 41/46)。而恶性病灶定位时间、穿刺时间则低于良性病灶。结论:相比于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DBT能提供准确病灶深度信息,病灶定位满意率更高、定位时间及辐射剂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定位标记 数字断层融合 体层摄影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与数字断层摄影检查致密乳腺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安琪 李晶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1-254,共4页
2009年美国康涅狄格州通过的致密乳腺告知法案,引发对于致密乳腺的关注。目前全球仍无统一的标准或指南来指导如何选择适合致密乳腺的辅助检查。超声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技术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对二者在致密乳腺检查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致密乳腺 超声检查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数字化乳腺断层摄影评估乳腺导管原位癌大小的准确性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颖 芦春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49-1352,共4页
目的比较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与数字化乳腺断层摄影(DBT)评估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大小的准确率。方法分析30例病理确诊为乳腺DCIS的女性患者,由2名放射科医师在FFDM、DBT图像上测量病灶的大小,并与病理结果作对比。采用Pearson相关... 目的比较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与数字化乳腺断层摄影(DBT)评估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大小的准确率。方法分析30例病理确诊为乳腺DCIS的女性患者,由2名放射科医师在FFDM、DBT图像上测量病灶的大小,并与病理结果作对比。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医师1和医师2的FFDM测量结果与病理结果呈正相关性(r=0.857、0.818,P均<0.01),医师1和医师2的DBT测量结果与病理结果呈正相关(r=0.924、0.885,P均<0.01);2名医师采用FFDM和DBT测量结果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47、0.908。结论FFDM、DBT均能较好评估乳腺DCIS大小,且与FFDM相比,DBT能更准确评估病灶的大小。2名医师对于病灶大小评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于存在钙化的DCIS,FFDM、DBT对于病灶的测量均小于病理测量结果,故临床手术可能需要切除更大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乳腺 数字乳腺摄影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数字乳腺断层摄影曝光条件的体模显像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耿耿 秦广生 +3 位作者 廖昕 文婵娟 徐维敏 陈卫国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12期813-817,共5页
目的比较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不同摄影条件下对乳腺体模病灶的检出率。方法对ACR-156体模及MPW-01体模进行DBT,使用有机玻璃板组合模拟5个不同厚度,首先采用自动曝光控制模式(AEC)进行曝光,然后保持相同管电压值,管电流设为AEC曝光时... 目的比较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不同摄影条件下对乳腺体模病灶的检出率。方法对ACR-156体模及MPW-01体模进行DBT,使用有机玻璃板组合模拟5个不同厚度,首先采用自动曝光控制模式(AEC)进行曝光,然后保持相同管电压值,管电流设为AEC曝光时的80%、60%、40%和20%。比较不同厚度、不同曝光条件下辐射剂量及病灶检出率。结果随管电流下降,平均腺体剂量和皮肤吸收剂量及总体病灶检出率下降(P均<0.01);相同厚度下,管电流降低20%时,肿块样病灶及钙化样病灶检出率下降平缓甚至无明显变化,纤维样病灶检出率下降较明显,管电流降低>20%时,各病灶检出率均随管电流下降而下降;厚度增加对肿块样病灶检出率有一定影响。结论乳腺筛查中适当降低管电流可有效减低辐射剂量而不影响病灶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 辐射剂量 体模 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数字乳腺断层摄影与DCE-MRI对乳腺肿物诊断效能的比较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智慧 卢国雄 +3 位作者 颜卓恒 毛家骥 曹明慧 胡辉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3-610,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对比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不同腺体中乳腺肿物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同时行FFDM、DBT及MRI检查的乳腺病变患者的56个病灶,依据FFDM将乳腺分为非... 【目的】本文旨在对比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不同腺体中乳腺肿物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同时行FFDM、DBT及MRI检查的乳腺病变患者的56个病灶,依据FFDM将乳腺分为非致密型与致密型,分别依据FFDM、DBT及MRI对乳腺病变进行BI-RADS分级,4a级及以下定义为良性,4b级及以上定义为恶性。所有病人均行手术或活检获取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比FFDM、DBT与MRI在不同腺体类型中对乳腺肿物的诊断效能。【结果】在全部乳腺腺体中,MRI诊断(kappa=0.66)与病理诊断一致性高于DBT(kappa=0.44),而FFDM诊断与病理无显著一致性(kappa=0.14),在非致密型乳腺中,MRI诊断(kappa=0.88)与病理诊断一致性高于DBT(kappa=0.51),而FFDM诊断与病理无显著一致性(kappa=0.18)。在致密型乳腺中,MRI诊断(kappa=0.54)与病理诊断一致性高于DBT(kappa=0.37),而FFDM诊断与病理诊断无显著一致性(kappa=0.10)。在全部乳腺腺体中,MRI、DBT与FFDM对乳腺肿物的诊断效能逐渐减低(AUC=0.83、0.73、0.58)。具体表现为MRI、DBT与FFDM诊断乳腺肿物的特异度依次升高(77%、82%、86%),灵敏度依次降低(88%、65%、29%)。在非致密型乳腺中,MRI、DBT与FFDM对乳腺肿物的诊断效能逐渐减低(AUC=0.97、0.84、0.66)。具体表现为,MRI诊断乳腺肿物的灵敏度(94%)高于DBT(69%)高于FFDM(31%)。在致密型乳腺中,MRI、DBT与FFDM对乳腺肿物的诊断效能逐渐减低(AUC=0.77、0.69、0.55)。具体表现为,MRI、DBT与FFDM诊断乳腺肿物的特异度依次升高(71%、76%、82%),灵敏度依次降低(83%、61%、28%)。【结论】无论在致密型还是非致密型乳腺中,FFDM的诊断效能均最低。在非致密型乳腺中,MRI的诊断效能高于DBT。在致密型乳腺中,DBT诊断特异度高于MRI,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摄影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乳腺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数字断层融合摄影和数字X线摄影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45
13
作者 徐阿巧 翁小波 +3 位作者 郑静 李芝清 王小玲 张盛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7-672,共6页
目的比较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数字断层融合摄影(DBT)和数字X线摄影(DM)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就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 目的比较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数字断层融合摄影(DBT)和数字X线摄影(DM)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就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DCE-MRI、DBT和DM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评价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采用Z检验对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DCE-MRI、DBT、DM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评估早期乳腺癌病灶大小的准确率。结果DCE-MRI、DBT、DM基于BI-RADS分类诊断早期乳腺癌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0、0.832、0.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2,P=0.001)。DCE-MRI、DBT、DM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92.3%、70.8%、52.5%;特异度分别为65.0%、85.0%、79.3%;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1%、70.8%、50.8%,其中,DCE-MRI(χ^2=15.330,P=0.0001)和DBT(χ^2=5.450,P=0.020)的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DM。DM、DBT、DCE-MRI测量值与病理测量结果均呈显著正相关(r=0.781,r=0.847,r=0.946,P值均<0.01)。结论DCE-MRI和DBT在早期乳腺癌的检出和诊断准确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较DM能显著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未普及乳腺磁共振检查的广大基层医疗单位可采用DBT提高乳腺癌早期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磁共振成像 数字乳腺X线摄影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成像OSSF-ATpV重建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杰星 黄斯伟 +1 位作者 蔡江泽 徐圆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33-1038,共6页
针对FISTA算法梯度下降步骤中利普希茨常数计算复杂、迭代步长不稳定以及全变分正则化容易导致低对比度结构被过度平滑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成像OSSF-ATpV重建算法。实验构造了惩罚加权最小二乘法自适应全变分正则化模型,... 针对FISTA算法梯度下降步骤中利普希茨常数计算复杂、迭代步长不稳定以及全变分正则化容易导致低对比度结构被过度平滑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成像OSSF-ATpV重建算法。实验构造了惩罚加权最小二乘法自适应全变分正则化模型,用有序子集联合代数重建技术(OS-SART)代替FISTA算法中的梯度下降算法求解最小二乘法问题,并利用OS-SART计算的预处理矩阵引入ATpV的加权近端梯度问题抑制噪声和伪影。实验结果证明,本方法可以重建出伪影和噪声水平低、并保留结构边缘的优质乳腺断层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成像 自适应全变分 快速迭代收缩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术前评估乳腺癌肿块大小的效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汤伟 杨孟 +4 位作者 高毅 王奇峰 沈茜刚 顾雅佳 彭卫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13-818,共6页
背景与目的: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的大规模使用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但对于致密型乳腺患者,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减低。本研究旨在对比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 背景与目的: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的大规模使用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但对于致密型乳腺患者,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减低。本研究旨在对比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术前评估乳腺癌肿块大小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的13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FFDM、DB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选取每种检查均可测量最大径的肿块纳入本研究。由3名高年资放射诊断科医师分别测量可见肿块最大径,利用方差分析比较DBT、超声、FFDM及MRI与术后大体标本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种检查与大体标本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并应用配对t检验评价DBT术前评估肿块大小的能力。结果:136例患者共发现140枚肿块,排除26例患者选择先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最后纳入研究的为114枚肿块。DBT及MRI测得肿瘤最大径与病理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FDM和超声与病理测量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FFDM相比:t=3.30,P=0.013 4;与超声相比:t=2.58,P=0.021 5)。DBT(r=0.81)、MRI测量值(r=0.84)与病理测量值的相关性显著高于超声(r=0.68)和FFDM组(r=0.69)。结论:DBT术前评估乳腺癌肿块大小的能力显著优于超声和FFDM,与MRI相似;DBT作为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在乳腺癌术前分期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 数字乳腺摄影 磁共振成像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 超声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对致密型乳腺内结构扭曲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6
作者 徐姝 于韬 罗娅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致密型乳腺内结构扭曲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BT及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检查发现乳腺结构扭曲,并经病理证实的59例患者,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FFDM及FFDM+DBT图像...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致密型乳腺内结构扭曲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BT及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检查发现乳腺结构扭曲,并经病理证实的59例患者,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FFDM及FFDM+DBT图像对乳腺结构扭曲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对于致密型乳腺,FFDM+DBT对乳腺结构扭曲病变的总体检出率(100.0%)高于FFDM(84.7%),FFDM+DBT及FFDM诊断乳腺结构扭曲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9.7%(35/39)比66.7%(26/39)、55.0%(11/20)比45.0%(9/20)、78.0%(46/59)比59.3%(35/59),FFDM+DBT较FFDM的诊断敏感度及准确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4.76,P<0.05)。两种检查的诊断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P>0.05)。FFDM+DBT诊断结构扭曲的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5%(35/44)、73.3%(11/15),高于FFDM诊断的70.3%(26/37)、40.9%(9/22)。结论 FFDM+DBT比FFDM对致密型乳腺结构扭曲病变的总体检出率有显著提高,且对病灶显示更加清晰,诊断准确率提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疾病 乳房X线摄影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与MRI对致密型乳腺中乳腺癌的诊断性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敬文波 肖兰 +1 位作者 汪湍 刘艳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79-884,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DBT)及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致密乳腺中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以致密型乳腺女性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486例纳入研究者DBT及3.0T MRI图像的影像学特征,对比分析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 目的:对比分析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DBT)及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致密乳腺中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以致密型乳腺女性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486例纳入研究者DBT及3.0T MRI图像的影像学特征,对比分析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486例致密型乳腺中,DBT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90.7%、89.1%、94.0%、82.1%。MRI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87.4%、93.0%、92.7%、93.5%。DBT、MRI的AUC值分别为0.894、0.919。MRI对致密乳腺的诊断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高于D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两者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在各年龄层的诊断敏感度均较DBT高,但差异主要体现在41~50岁年龄区间,MRI较DBT敏感度提升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病灶≤2 cm的乳腺癌病灶诊断中,MRI较DBT敏感度提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DBT在致密性乳腺中有着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符合率,正逐步成为临床可疑阳性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总体诊断效能与MRI相当,但差异主要体现在病灶≤2 cm或者41~50岁年龄组的致密乳腺中,建议该部分致密乳腺的高风险妇女,在DBT检查阴性时仍行MRI补充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致密型乳腺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技术中大、小角度曝光的辐射剂量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沈茜刚 彭卫军 +5 位作者 顾雅佳 鲍文宪 郑晓静 吴坚 姜婷婷 肖勤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94-500,共7页
背景与目的:数字乳腺断层摄影技术(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是近几年推出的一项用于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技术,可较好地显示乳腺病灶,对乳腺病变的检出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人们多集中于大或小角度曝光的辐射剂量研究,而有... 背景与目的:数字乳腺断层摄影技术(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是近几年推出的一项用于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技术,可较好地显示乳腺病灶,对乳腺病变的检出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人们多集中于大或小角度曝光的辐射剂量研究,而有关大、小角度曝光辐射剂量有何差异的研究报道较少。对DBT中采用大、小角度曝光的辐射剂量进行分析和比较,以了解DBT检查时运用不同曝光角度在辐射剂量方面的差异。方法:2016年7月—2016年9月,收集临床可触及乳腺肿块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患者共209例,100例入组DBT-HR模式行常规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和DBT的大角度摄影、109例入组DBT-ST模式行常规FFDM和DBT的小角度摄影。分别比较两种曝光角度的辐射剂量差异,并对不同乳腺腺体类型、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摄影体位的辐射剂量差异进行比较。结果:DBT检查时采用HR模式的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 gland dose,AGD)均值2.76 mGy较ST模式的AGD均值1.37 mGy高出5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T检查下对不同乳腺腺体类型比较时,HR模式的AG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模式的AG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模式进行组间比较时,HR模式b、c、d三种腺体类型的AGD值分别增加了50.16%、51.20%和45.19%,并可见c型腺体的AGD增幅最大,d型腺体的AGD增幅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比较时,两种模式的AG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模式的AGD值进行组间比较时,HR模式5组年龄段的AGD值分别增加了52.17%、50.53%、45.56%、51.54%和49.04%,并可见≤40岁年龄段患者的AGD值增幅最大,51~60岁年龄段患者的AGD值增幅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头尾(cranio-caudal,CC)位和内外侧斜(medial-lateral oblique,MLO)位不同压迫厚度的断层辐射剂量比较时,两种模式的AGD差异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模式的AGD值进行组间比较时,HR模式5组不同压迫厚度的AGD值在CC位分别增加了37.07%、47.94%、53.09%、50.06%和49.79%;在MLO位分别增加了35.15%、46.24%、53.26%、49.14%和48.04%;且2种体位均显示压迫厚度40~49 mm组的AGD值增幅最大,压迫厚度≤29 mm组的AGD值增幅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T检查时采用大或小角度曝光的辐射剂量是有差异的,且不同乳腺腺体类型、不同年龄阶段患者、不同摄影体位的辐射剂量均有差异,但仍在规定的辐射剂量值范围内,所以DBT检查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技术,临床可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技术 乳腺X线摄影 辐射剂量 腺体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融合断层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9
作者 谭欢 曾勇明 朱明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334-2337,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融合断层(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59例来院做乳腺X线检查的患者,分别采用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和DBT摄影,并独立诊断,以病理诊...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融合断层(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59例来院做乳腺X线检查的患者,分别采用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和DBT摄影,并独立诊断,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FFDM、FFDM结合DBT诊断乳腺癌的能力。结果 759例患者中,正常和良性病变555例,恶性病变204例。FFDM与FFDM结合DBT检查诊断乳腺疾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94,P<0.000 1),两者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082,P<0.000 1)。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FFDM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67.6%,特异度96.2%,Youden指数0.638,阳性预测值86.8%,阴性预测值89%;FFDM结合DBT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80.9%,特异度97.1%,Youden指数0.78,阳性预测值91.2%,阴性预测值93.3%。FFDM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99,FFDM结合DBT诊断乳腺癌的AUC值为0.969。FFDM结合DBT和FFDM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126,P<0.001)。DBT的辐射剂量高于FFD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位:Z=-27.005,P<0.000 1;MLO位:Z=-27.514,P<0.000 1)。结论 FFDM结合DBT诊断乳腺癌的能力高于FFDM,然而辐射剂量也高于FFDM,所以DBT不适于乳腺普查,更适用于对可疑病灶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 数字乳腺摄影 乳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成像中平均腺体剂量与乳腺密度、压迫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杨蕾 宋俊峰 +1 位作者 李静 周纯武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成像(DBT)中平均腺体剂量(AGD)与乳腺密度、压迫厚度的关系。方法:搜集在DBT Combo模式[即DBT和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分别在同一乳腺、在同一压迫厚度下进行摄影]下行双侧乳腺摄影的女性患者271例。...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成像(DBT)中平均腺体剂量(AGD)与乳腺密度、压迫厚度的关系。方法:搜集在DBT Combo模式[即DBT和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分别在同一乳腺、在同一压迫厚度下进行摄影]下行双侧乳腺摄影的女性患者271例。分析共542幅DBT和542幅FFDM的单侧乳腺头尾位图像。结果:(1)压迫厚度与AGD_(DBT)呈正向较强相关(r=0.920,P<0.001),乳腺密度与AGD_(DBT)呈正向较弱相关(r=0.263,P<0.001)。压迫厚度和乳腺密度分别是AGD_(DBT)的独立影响因素(B_(压迫厚度)=0.046,B_(乳腺密度)=0.084,P<0.001)。压迫厚度对AGD_(DBT)的影响较乳腺密度大(压迫厚度、乳腺密度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940、0.143)。(2)压迫厚度与△AGD(AGD_(DBT)减去AGD_(FFDM))呈负向较弱相关(r=-0.287,P<0.001),乳腺密度与△AGD呈负向中等相关(r=-0.616,P<0.001);乳腺密度和压迫厚度分别是△AGD的独立影响因素(B_(压迫厚度)=-0.012,B_(乳腺密度)=-0.219,P<0.001);乳腺密度对△AGD的影响较压迫厚度大(压迫厚度、乳腺密度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580、-0.366)。(3)在乳腺密度>75%且压迫厚度为56~75mm和76~95mm时,AGD_(DBT)均值低于AGD_(FFD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密度为25%~50%且压迫厚度为76~95mm时,AGD_(DBT)均值与AGD_(FFDM)相仿(P>0.05)。在乳腺密度为51%~75%且压迫厚度为56~75mm时,AGD_(DBT)均值与AGD_(FFDM)相仿(P>0.05)。在其他乳腺密度和压迫厚度分层中(压迫厚度均≤95mm),AGD_(DBT)均值高于AGD_(FFD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D_(DBT)与乳腺密度、压迫厚度呈正相关,压迫厚度对AGD_(DBT)的影响更大。△AGD与乳腺密度、压迫厚度呈负相关;乳腺密度对△AGD的影响更大。在乳腺密度>75%且压迫厚度为56~95mm时,AGD_(DBT)均值低于AGD_(FFDM);在其他乳腺密度及压迫厚度分层(压迫厚度均≤95mm)中,AGD_(DBT)均值高于或等于AGD_(FF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成像 放射摄影 乳腺 平均腺体剂量 乳腺密度 压迫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