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中山区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杰 张艳 +3 位作者 贾汉奎 许长山 边智 袁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52-1954,共3页
利用常规天气图、区域自动气象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09年8月17~18日发生在泰安境内的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南退过程中西北边缘的588线附近;700、850hPa"人"字形切变线造成... 利用常规天气图、区域自动气象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09年8月17~18日发生在泰安境内的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南退过程中西北边缘的588线附近;700、850hPa"人"字形切变线造成了水汽辐合是强降水形成的关键;此次区域性大暴雨发生在θse850>330K的热带海洋气团中,稳定度指标并不关键;地面倒槽长时间维持是强降水产生的条件;特殊的山地对此次强降水起到了重要作用;数值预报出现偏差导致了由于过分依赖数值预报而出现暴雨漏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暴雨 ΘSE K指数 云团特征 地形作用 数值预报产品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末与深秋2次局地暴雪成因对比分析
2
作者 张杰 贾汉奎 +3 位作者 陈善炳 李振清 孙丽娜 王兆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8期235-237,共3页
利用常规天气图、气候资料、数值预报等资料对2011年发生在泰安市的冬末与深秋2次局地暴雪的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局地暴雪均发生在前期气候异常、大气环流发生调整后而造成的前期降雨、后期降雪的环流背景下。高空暖湿气流... 利用常规天气图、气候资料、数值预报等资料对2011年发生在泰安市的冬末与深秋2次局地暴雪的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局地暴雪均发生在前期气候异常、大气环流发生调整后而造成的前期降雨、后期降雪的环流背景下。高空暖湿气流与低空冷空气结合维持时间较长,导致了降水持续时间较长、过程降水量加大。500 hPa与700 hPa西南气流为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地面倒槽为降水提供了强而持久的上升运动。冬末暴雪漏报的原因主要是数值预报对形势场预报出现偏差及对降水的漏报导致了依赖于数值预报的暴雪漏报,深秋数值产品降水预报量级及落区与实况基本吻合,降雪时间比预计的偏早,造成了暴雪漏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气候背景 环流形势 数值预报产品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海平面气压梯度下大风成因分析
3
作者 张莹 丘文先 +2 位作者 姚海涛 赵燕华 尹君 《农业灾害研究》 2013年第9期40-44,共5页
2013年4月29日大风天气过程,海平面气压梯度弱,预报有一定难度,若漏报将产生严重影响,甚至造成农业损失。因此,对这次弱气压梯度下大风成因进行总结与分析,对大风预报和农业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冷锋过后的偏北大... 2013年4月29日大风天气过程,海平面气压梯度弱,预报有一定难度,若漏报将产生严重影响,甚至造成农业损失。因此,对这次弱气压梯度下大风成因进行总结与分析,对大风预报和农业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冷锋过后的偏北大风过程,但地面冷高压前沿气压梯度小,因此这次大风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不是海平面气压梯度,而是由变压风、冷平流、动量下传、前期显著回暖等引起。另外,T639、EC细网格和GFS数值预报模式的10 m风场产品对这次过程的平均风向风力预报较好,江苏WRF模式的10 m风场预报部分站点平均风力偏大,但对阵风的预报指示意义很好。检验结果表明,江苏WRF 10 m风场对阵风6级以上的大风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气压梯度 大风 成因 数值预报产品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汛期首场暴雨漏报原因分析
4
作者 肖杰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第1期173-174,共2页
2011年焦作汛期首场区域性暴雨漏报,导致极大经济损失。本文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主要原因西风槽东移,副高略有南退,700hpa切变线明显南压将雨带南压至焦作。700hpa和850hpa分别一支西南急流,向我市输送大量水汽,利于暴雨产生。(2)通过... 2011年焦作汛期首场区域性暴雨漏报,导致极大经济损失。本文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主要原因西风槽东移,副高略有南退,700hpa切变线明显南压将雨带南压至焦作。700hpa和850hpa分别一支西南急流,向我市输送大量水汽,利于暴雨产生。(2)通过对数值预报产品检验,得出ECMWF虽对500hpa环流形势预报较为准确,但对700hpa的风场预报并不是很好。(3)T639的在这次预报中有参考价值。(4)前期的高温高湿为暴雨产生提供较大能量。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的散度场配置,增强大气抽气作用,导致暴雨区上空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从而有利降水加强,为暴雨产生提供动力条件。垂直速度场上焦作处于强上升运动区中。(5)雷达回波上“列车效应”使降水持续时间长,有利于焦作出现区域性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数值预报产品检验 列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