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视域下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意旨、困境与突破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志勇 何赵颖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0,共7页
教育、科技、人才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必须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新质劳动者,实现人才自主培养和科技自立自强。高等教育视域下推进教育科技... 教育、科技、人才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必须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新质劳动者,实现人才自主培养和科技自立自强。高等教育视域下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尚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主要表现: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高校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滞后;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力;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够。该文建议从五个方面进行突破,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提升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驱动高校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构建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良好政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科技人才 体制机制 人才培养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重要论述的三维探赜 被引量:9
2
作者 陈超凡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时代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时代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重要论述。从理论意旨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以教育强国建设赋能现代化建设之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以科技强国建设赋能现代化建设之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以人才强国建设赋能现代化建设之本。从实践要求看,准确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内在一致、相互支撑的逻辑关系,注重增强一体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发挥改革的整体效应和最大效能。从思想方法看,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自信自立的精神特质、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问题导向的实践方略、系统观念的思维方法和胸怀天下的开放格局,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新征程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供重要思想方法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强国 科技强国 人才强国 体制机制 一体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三重逻辑
3
作者 张玉倩 李天群 苏晨晨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88,共7页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基于深刻政策背景、现实需求、历史经验的多维考量。教育科技...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基于深刻政策背景、现实需求、历史经验的多维考量。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逻辑在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增强核心竞争力有效应对全球挑战,新发展格局下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视域下推动成果转化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在于:教育作为基础支撑,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智力支持;科技作为核心驱动,研用创新技术助力产业升级;人才作为重要保障,通过创新知识促成成果转化;通过内在联系和协同效应,以良性循环推动生产力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逻辑在于:加强顶层设计,确保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目标协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间平衡发展提升整体效率;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水平实现系统效能;推动产学融合,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构建竞争优势;强化人才培养,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引领建设人才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新质生产力 教育体制改革 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推进体育新质生产力发展:逻辑、障碍、路径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瑞林 金礼杰 王志文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7,共12页
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是培育体育新质生产力的先导性变量。以多维度统筹的视角,通过规律把握和障碍分析,系统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推进体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认为,遵循体育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提... 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是培育体育新质生产力的先导性变量。以多维度统筹的视角,通过规律把握和障碍分析,系统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推进体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认为,遵循体育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新型生产关系构建上的要求,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带来的先进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转型升级,有力赋能体育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但在实践中,体育高等教育体系滞后于培育新质劳动者的现实需要,体育科技创新难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创新型体育人才活力激发不足。对此,围绕管理一体协同、政策一体设计、资源一体配置、载体一体贯通的战略思路,提出深化体育高等教育体系综合改革、体育科技体制改革、体育人才工作机制改革的实施策略,以提升国家体育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新质生产力 教育 科技 人才 体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主线、突破与关键 被引量:4
5
作者 孙锐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4-14,共1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为总领,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接续部署,推动“三位一体”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为健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和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定向铺路。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为总领,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接续部署,推动“三位一体”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为健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和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定向铺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呈现出鲜明核心脉络和推进主线。当前,我国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尚未得到充分激发,人才发展区域不平衡不充分、阻碍人才培养开发和创新创造的体制机制问题仍然存在,人才制度对应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还存在需要改革破题和优化完善之处。推动人才事业兴旺发展,亟需建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国家人才发展治理体系。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路线遵循上要对标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需求、构建国际人才制度优势的发展要求和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工作要求;在关键点位上要强化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核心布局、突出下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协同联动并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 一体改革 方向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统筹教育科技人才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理论特质和实践要求
6
作者 许先春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8,共10页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问题单列专章,作出系统谋划,深化和拓展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布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进行战略部署,并统...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问题单列专章,作出系统谋划,深化和拓展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布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进行战略部署,并统一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统筹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和深邃思考。深入学习领会、研究阐释好习近平关于统筹教育科技人才重要论述,有利于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才 中国式现代化 政治自觉 深邃思考 思想自觉 战略部署 创新体制机制 核心要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教育强国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价值指向、主要任务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志勇 袁语聪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18,共6页
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体制机制改革尤为关键,通过制度的创新优化应对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沉疴,最终指向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提升教育效能和激发教育活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在于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积极推... 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体制机制改革尤为关键,通过制度的创新优化应对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沉疴,最终指向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提升教育效能和激发教育活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在于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统筹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以及加快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在推进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发展型与治理型改革、过程性与终结性改革、单项与整体改革、内部与跨部门改革等几个层面的辩证关系,以确保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有序开展和预期效果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教育公平 办学体制改革 教育评价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的体制机制创新——基于“结构-功能-行动”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鹏 李莹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0,共9页
一个好的教育评价体系能够把准教育发展的方向,为教育强国提供发展动力。以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及其AGIL社会行动结构模型为框架,分析认为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体制机制创新的整体结构应当包括坚持党对教育工作评价领... 一个好的教育评价体系能够把准教育发展的方向,为教育强国提供发展动力。以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及其AGIL社会行动结构模型为框架,分析认为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体制机制创新的整体结构应当包括坚持党对教育工作评价领导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在评价过程中,党委和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评价的适应功能、目标实现功能、整合功能和潜在模式维持功能。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的体制机制创新应从把握正确方向、厘清科学性质、整合数据资源、回归本体功能等方面形成合力,营造引领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良好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委和政府 教育工作评价 体制机制创新 结构-功能-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体制机制改革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鲁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6,共9页
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彰显新发展理念。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一种政策理念,在本质特征上体现为类型定位与特色发展;在功能定位上表现为对经济社会需求与人才成长规律的双重适应;在价值认知层面则意味着人民满意与社会... 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彰显新发展理念。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一种政策理念,在本质特征上体现为类型定位与特色发展;在功能定位上表现为对经济社会需求与人才成长规律的双重适应;在价值认知层面则意味着人民满意与社会认同。体制机制改革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规范引导、协调管理与形塑激励等作用。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与体制机制障碍:一是育人与评价机制中的路径依赖弱化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二是多元办学主体的结构性矛盾与目标冲突制约了人才结构的适配性;三是资源配置与社会保障中的制度性歧视引发了职业教育的认同危机。因此,通过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完善多样化人才的选拔培养与评价机制;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机制,增强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办学的活力与韧性;建立机会均等的制度保障机制,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现实困境 体制机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体制机制改革进路 被引量:2
10
作者 龙语兮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5,共9页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方向上澄清发展内涵并在路径上扫清制度性障碍。基于理论、政策、实践三重视角的价值旨归,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定性体现为:为了所有儿童的包...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方向上澄清发展内涵并在路径上扫清制度性障碍。基于理论、政策、实践三重视角的价值旨归,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定性体现为:为了所有儿童的包容性内涵、托底所有儿童的普惠性内涵、发展所有儿童的支持性内涵、契合社会要求的适应性内涵和维持优教生态的可持续性内涵。但在实然层面,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距离高质量尚有差距,并主要受到办园体制、投入机制、管理机制的制约。为此,要深化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秉持“儿童本位、公益定位”的改革立场和“因地制宜、分域渐进”的改革原则,落实“政府主导、公办主体”的办园体制和“省市统筹、县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优化“多元主体、多级政府”的投入机制和“标准先行、评估保障”的工作机制,以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 高质量发展 体制机制改革 教育改革 教育公平 普惠性学前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前教育体制机制的主要问题与改革思路 被引量:28
11
作者 虞永平 刘颖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11,共9页
改革学前教育在办园、投入和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是破解当前学前教育现实困境,实现学前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须以满足需要为重点,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以公平普惠为追求,解决结构失当的问题;以持续发展为导向,解决机制缺失... 改革学前教育在办园、投入和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是破解当前学前教育现实困境,实现学前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须以满足需要为重点,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以公平普惠为追求,解决结构失当的问题;以持续发展为导向,解决机制缺失的问题;以儿童发展为核心,解决质量不高的问题。当前推进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本着价值引领、问题导向、实践探索、协同创新和专业取向的基本原则,将重点放在准确定位学前教育、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学前教育评价体系等关键环节上,在改革体制机制的同时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体制 学前教育机制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机制与体制研究——基于美国、日本、新加坡协同教育组织的比较 被引量:27
12
作者 赵澜波 赵刚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38,共19页
协同教育机制的创新必须伴随协同教育体制的改革。协同教育组织作为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机构,在倡导"儿童立场"、促使三方在儿童教育目标上达成共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美日家长教... 协同教育机制的创新必须伴随协同教育体制的改革。协同教育组织作为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机构,在倡导"儿童立场"、促使三方在儿童教育目标上达成共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美日家长教师协会和新加坡的社区与家长辅助学校咨询理事会这些协同教育组织的组织愿景、运行机制以及发挥的作用发现:美国协同教育组织的建立和运行促成了协同教育体制的形成,而日本和新加坡都是先有协同教育体制的整体设计,后有协同教育组织运行机制的完善。我国协同教育组织的发展也应该有教育体制的顶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机制 协同体制 协同教育组织 美国 日本 新加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育政行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30
13
作者 许士群 黄志纯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3-65,共3页
校企之间建立深度融合的长效合作机制是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开展不尽如人意,推进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创新实践政行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为... 校企之间建立深度融合的长效合作机制是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开展不尽如人意,推进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创新实践政行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为解决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政行校企合作 体制机制 创新 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昆欣 王方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6-98,共3页
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十余年来,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学界对于体制、机制存在着概念界定不清、建设内容不明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体制与机制概念的辨析、现行高职院校办学体制和机制的归类分析,揭示了存在的问题,进... 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十余年来,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学界对于体制、机制存在着概念界定不清、建设内容不明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体制与机制概念的辨析、现行高职院校办学体制和机制的归类分析,揭示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对策与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办学体制机制 内部机制 外部机制 交叉融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大学建立研究生教育三级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问题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吴宁萍 马孟珂 钱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6-69,共4页
综合性大学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日益增长及培养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学校必须进行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研究生教育管理学校一学院 (系)一学科三级管理体制是可行的、有效的,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保障研究生教育三级管理体... 综合性大学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日益增长及培养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学校必须进行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研究生教育管理学校一学院 (系)一学科三级管理体制是可行的、有效的,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保障研究生教育三级管理体制有效运行的机制,主要有队伍建设机制、组织制度与约束机制、目标引导与考核机制、激励与控制机制、信息传输与处理机制、质量监督与评估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 研究生教育 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灵活性评价的内在逻辑——基于协同论的视角 被引量:6
16
作者 栾永斌 盖馥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97,共6页
评价职业教育发展活力是引导职业教育与社会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承载着职业教育发展活力的源泉与因素,也是判定职业教育发展活力的重要载体。办学主体、发展模式、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分别呈现了职业教育发展活力的... 评价职业教育发展活力是引导职业教育与社会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承载着职业教育发展活力的源泉与因素,也是判定职业教育发展活力的重要载体。办学主体、发展模式、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分别呈现了职业教育发展活力的主体、形态和保障,可以切实反映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灵活性的问题。从办学主体的多元性、发展模式的适配性、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的完善性三个维度展开分析,省域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灵活性由"投入主体多元性"等九个相关因素组成,可以用二十四项具体指标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论 职业教育 体制机制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育社会适应性的体制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崔清源 但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6-41,共6页
高职院校社会适应性的体制、机制上,存在体制僵化,缺乏活力;体制传统,缺乏个性;体制随意,缺乏稳定性、效率不高;动力机制缺乏;政府推动不力以及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观念、原有体制的影响以及形式化、单向性制度的... 高职院校社会适应性的体制、机制上,存在体制僵化,缺乏活力;体制传统,缺乏个性;体制随意,缺乏稳定性、效率不高;动力机制缺乏;政府推动不力以及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观念、原有体制的影响以及形式化、单向性制度的制约。为此,应构建高职教育的新体制,强化政府的干预性,注重高职院校自我系统的开放性,充分凸显行业、企业的"双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社会适应性 体制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应然之策——关于《职业教育法》修订的跨界思考 被引量:58
18
作者 姜大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5-9,共5页
跨界的职业教育,必须以跨界的理性思维为基础。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探索以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和趋势,《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涉及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未来的方向,涉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体制与机制... 跨界的职业教育,必须以跨界的理性思维为基础。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探索以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和趋势,《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涉及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未来的方向,涉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体制与机制问题,需要在教育机构的跨界——建立教育性企业制度、教育证书的跨界——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教育管理的跨界——建立国家职业教育总局这3个方面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体制机制 职业教育 跨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新思路 被引量:68
19
作者 刘洪宇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3,共4页
文章以中国高等职业高专教育网公示的申报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方案陈述提纲为研究对象①,通过对陈述提纲文本进行数字化处理,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上从校企合作组织构架、管理体制... 文章以中国高等职业高专教育网公示的申报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方案陈述提纲为研究对象①,通过对陈述提纲文本进行数字化处理,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上从校企合作组织构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合作主体行为模式、合作动机、资源配置方式、解决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等方面都迈出了新步伐的研究结论。对数据分析可以直接观察到的问题也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骨干院校 体制机制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完善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安增龙 姜法竹 荀长春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8-40,共3页
改革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完善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安增龙姜法竹荀长春根据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教育是一种人力投资。通过接受教育,劳动者自身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可以得到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职业发展和竞争能力增强。视教育对人力资... 改革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完善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安增龙姜法竹荀长春根据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教育是一种人力投资。通过接受教育,劳动者自身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可以得到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职业发展和竞争能力增强。视教育对人力资本改善程度的不同,世界各国把教育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成本 分担与补偿 改革高等教育 体制完善 教育经费 校办产业 经费预算 教育部门 补偿机制 培养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