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公共治理的公共性是否衰退 被引量:6
1
作者 潘希武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11,共6页
教育公共治理的公共性意味着多种治理力量的共同治理,意味着公共利益、公共价值与家长参与均可以得到实现。从某些方面看,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治理改革出现了公共性的提升;而从更多的方面看,它导致了公共性的衰退。
关键词 教育公共治理 公共 衰退 公共价值 公共利益 教育管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参与教育公共治理的实践困境与理性审视 被引量:5
2
作者 韩菊红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46-49,共4页
在经历了政府垄断控制阶段、市场选择管理阶段之后,我国的教育管理已然走向了公共治理阶段,公众开始成为当前教育公共治理框架下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然而公众参与教育公共治理并不具有天然的优势,在实践中遭遇到种种参与困境。我... 在经历了政府垄断控制阶段、市场选择管理阶段之后,我国的教育管理已然走向了公共治理阶段,公众开始成为当前教育公共治理框架下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然而公众参与教育公共治理并不具有天然的优势,在实践中遭遇到种种参与困境。我们有必要对公众参与教育公共治理的实践予以客观化的评价与认识,并寄希望于能够从价值追求、能力提升、组织塑造、制度设计上实现对公共参与诉求的理性审视与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教育公共治理 公民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教育行政分权:韩国教育公共治理现代化的基石 被引量:1
3
作者 孙芳 李根珍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36,共5页
20世纪90年代后,在公共治理理论和国家"权威自由主义"行政体制的共同影响下,韩国教育系统开始全面实施地方行政分权化改革。在实践中,韩国地方教育行政形成了"纵向二级机构设置、横向二元主体并行"的公共治理模式... 20世纪90年代后,在公共治理理论和国家"权威自由主义"行政体制的共同影响下,韩国教育系统开始全面实施地方行政分权化改革。在实践中,韩国地方教育行政形成了"纵向二级机构设置、横向二元主体并行"的公共治理模式。该模式以提升国家竞争力为改革目标,以经费立法为改革保障,使韩国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当前,该模式的不足之处也被显现出来,这些问题的解决成为韩国教育公共治理持续变革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教育行政 分权 教育公共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联邦政府高等教育公共治理中的科技创新策略研究——以对大学知识产权事务的介入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建伟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102,共6页
美国联邦政府高等教育公共治理中的科技创新策略是美国走向并保持强国地位的有力举措,其中对大学知识产权事务的巧妙介入堪称典型。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判例研究法发现美国联邦政府利用宪法"知识产权保护权"条款的明示性专有权力... 美国联邦政府高等教育公共治理中的科技创新策略是美国走向并保持强国地位的有力举措,其中对大学知识产权事务的巧妙介入堪称典型。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判例研究法发现美国联邦政府利用宪法"知识产权保护权"条款的明示性专有权力,可以通过引导大学知识产权走向、决定大学知识产权权限、介入大学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大学知识产权成果、规制大学知识产权行为、形成大学知识产权判例等方式来驱动大学创新创业,从而形成一种依"知识产权保护权"条款的高等教育公共治理权。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联邦政府充分而适当地行使着这种高等教育公共治理权,通过谨慎而善意地介入大学知识产权事务,起到了以"知识产权保护权"之火点燃大学创新创业之油之功效并有效达成了实现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联邦政府 大学 科技创新 高等教育公共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冲突中的教育公共治理结构调整 被引量:1
5
作者 潘希武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6,共6页
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主要价值冲突为效率与公平、个人权利与共同善之间的冲突,它们影响着教育公共治理政策的调整,决定着教育官僚制结构改进策略的走向,为此,教育公共治理需要做出结构上的改进以适应价值冲突的需求。
关键词 价值冲突 教育公共治理 结构调整 官僚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以大学经营理念及其实践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云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18,共6页
教育公共治理是制度创新的产物,教育公益的最大化需要通过教育机构来体现,大学治理是教育公共治理中的关键环节。经营大学的理念,是指大学将自身视为教育市场竞争的一个经营主体,参与竞争优质教育资源,是与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规律相适... 教育公共治理是制度创新的产物,教育公益的最大化需要通过教育机构来体现,大学治理是教育公共治理中的关键环节。经营大学的理念,是指大学将自身视为教育市场竞争的一个经营主体,参与竞争优质教育资源,是与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规律相适应的一种新的办学理念。经营大学的理念,在尊重大学作为经济法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制度设计,体现了市场在公共教育治理转换中的推动作用,将最终实现教育作为公共领域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共治理 经营大学 大学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国家教育公共治理新政——基于英国教育部教育治理重心调整的政策分析
7
作者 夏杨燕 程晋宽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3-128,共6页
英国政府在国家教育治理体系改革过程中形成了中央教育部与地方教育当局'合作伙伴关系'的教育治理模式。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型过程中,英国国家教育治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提供优质的信息与资源支持,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 英国政府在国家教育治理体系改革过程中形成了中央教育部与地方教育当局'合作伙伴关系'的教育治理模式。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型过程中,英国国家教育治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提供优质的信息与资源支持,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在具体实践中,英国政府通过为教育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与专业人员支持,确保儿童与青少年的受教育权,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强教育评价与教育标准建设来确保国家公共教育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教育公共治理 教育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范畴、结构及规范
8
作者 聂挺 聂劲松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32,共8页
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是相对于传统的教育管理体系结构而言的,本质上属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分和表征,旨在通过教育管办评分离形成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进而实现对教育公共事物的多元共治。由于学校的教育管理权处于... 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是相对于传统的教育管理体系结构而言的,本质上属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分和表征,旨在通过教育管办评分离形成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进而实现对教育公共事物的多元共治。由于学校的教育管理权处于教育管办评分离格局的中心位置,是连接政府依法管理和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枢纽,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的出现关键是要处理好管办之间的责权边界问题。而且,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中的管办评三类主体有其必然属性,并以各自职能为中心,通过相互参与、对话、谈判、协商等集体选择行动,形成多主体、多向度的三个相互嵌合的主辅责任结构,每一主辅结构同时存在领域嵌合和主体嵌合。教育外部治理和教育内部治理中的公共治理,取决于其中是否存在公共空间。而公共空间又是一种制度安排,需要加强制度支持系统和制度规范系统的设计,完善教育内外部公共治理规范的运行与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 主辅嵌合结构 教育外部治理 教育内部治理 教育治理公共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中介组织参与公共教育治理:功用、困境及路径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子彦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49,共6页
教育中介组织作为公共教育治理的主体,具有提供信息服务等功用。在实践中,教育中介组织参与公共教育治理面临重重困境:政府和社会的认知存在偏差;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度供给不足;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社会公信力低及参与能力不强等。要使... 教育中介组织作为公共教育治理的主体,具有提供信息服务等功用。在实践中,教育中介组织参与公共教育治理面临重重困境:政府和社会的认知存在偏差;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度供给不足;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社会公信力低及参与能力不强等。要使其有效参与公共教育治理,需要对其正确认知和审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制度环境;健全培育和扶持政策;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监管和评估体系,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中介组织 公共教育治理 功用 困境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治理视野中教育局长领导行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景松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19,共4页
治理理论主张公共教育治理的公共性与效益性,倡导政府实行分权,支持政府与市场和学校之间形成合作的伙伴关系。以此为研究基点,对教育局长领导行为的分析揭示出政府责任的重要性,需要寻求政府职能转变之策。
关键词 公共教育治理 教育局长 领导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治理视野中我国教育局长领导行为的实证研究
11
作者 吴景松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76-80,共5页
治理理论主张公共教育治理的公共性与效益性,倡导政府实行分权,支持政府与市场和学校之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以此为研究基点,通过教育局长领导行为的实证研究,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应该树立公共教育的公共性、公共利益性观念,切实把教育公... 治理理论主张公共教育治理的公共性与效益性,倡导政府实行分权,支持政府与市场和学校之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以此为研究基点,通过教育局长领导行为的实证研究,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应该树立公共教育的公共性、公共利益性观念,切实把教育公平落到实处;政府必须从"全能政府"转向"有限政府",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政府与学校之间的教育事权范围;政府必须承认公共教育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履行好在经费投入、政策制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安排者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教育治理 教育局长 领导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的基本教育责任:供给“公平”的教育政策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复兴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0,共6页
现代政府的基本教育职能之一是供给保障教育公平的有效率的教育政策,并作出相应的教育制度安排。长期以来,我国宏观教育政策活动存在明显的城市偏向、高等教育偏向、公办教育偏向和精英教育偏向,教育政策制定主要是以"自上而下&qu... 现代政府的基本教育职能之一是供给保障教育公平的有效率的教育政策,并作出相应的教育制度安排。长期以来,我国宏观教育政策活动存在明显的城市偏向、高等教育偏向、公办教育偏向和精英教育偏向,教育政策制定主要是以"自上而下"精英决策为主,难以全面保障教育的公益性、教育的公共参与以及教育利益分配、公共参与的公平性。政府有责任供给"公平"的教育政策,推动建立教育的公共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政策 教育制度 政府责任 教育公平 教育公共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中介组织内部生态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正瀚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7-9,48,共4页
随着国家制度性的渐趋开放以及教育公共治理空间的不断扩充,教育中介组织开始大量涌现,并作为新生力量积极参与到教育公共领域中来。为更好的承接政府转型之后的部分教育职能,教育中介组织势必要从依附于国家政策推进的状态走向内在修炼... 随着国家制度性的渐趋开放以及教育公共治理空间的不断扩充,教育中介组织开始大量涌现,并作为新生力量积极参与到教育公共领域中来。为更好的承接政府转型之后的部分教育职能,教育中介组织势必要从依附于国家政策推进的状态走向内在修炼,从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参与者与组织技术等方面重新架构组织框架,从而提升参与教育公共治理的独立性与主体性。这是教育中介组织重塑组织权威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教育中介组织内部生态优化的最佳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中介组织 教育公共治理 组织内部生态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企合作:从利益共同体到治理新格局 被引量:35
14
作者 聂劲松 万伟平 +2 位作者 聂挺 王文彬 胡筠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11,共6页
基于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需要,国家明确提出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研究显示,这是一种具有经济属性、教育属性、社会属性和产业属性,交织着各种类型共同体的校企关系体。目前,利益主导的校企关系体仍存在功能局限,比如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 基于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需要,国家明确提出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研究显示,这是一种具有经济属性、教育属性、社会属性和产业属性,交织着各种类型共同体的校企关系体。目前,利益主导的校企关系体仍存在功能局限,比如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空间不足和非利益联结的维护与引导缺失;校企利益共同体内的共同目标、身份认同和归属感难以完全匹配,利益自足和协商自治难以充分实现。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中的校企合作呈现多元主体责任和活动领域相互交集的生态结构,其中的教育组织方式应跨越传统的三大基本教育形态。完善促进校企合作的国家政策,重点是将校企合作中的权责具体化并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将校企合作内容和方式交由校企双方协商决定,赋予校企合作中非权力影响力和非利益联结的合法地位。校企合作地方政策设计应明确三个目标和内容:一是责任和义务的具体化;二是主体地位的维护;三是发展环境的优化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校企利益共同体 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 非利益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