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常亮 赵显嵩 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进展与宝贵经验,指出有组织科研将引发高校科技创新的深刻变革。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治理结构的网络化育成,是推动和实现高校有组织科研治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以治理创新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科技创新 高校有组织科研 新型举国体制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四重要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海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2,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蕴。从强国建设的战略要义、系统互动的协同要义、倍增发展的质量要义和全球引领的竞争要义四个维度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是对强国建设规律的深入洞察和科...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蕴。从强国建设的战略要义、系统互动的协同要义、倍增发展的质量要义和全球引领的竞争要义四个维度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是对强国建设规律的深入洞察和科学总结,是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的生动实践,是对高质量发展内驱动力的深刻把握,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全球竞争新态势的有力应对。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新征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三大体系要同频共振、同心聚力、同向而行,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汇聚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和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 教育强国 科技强国 人才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区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模式与策略——基于三大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视角
3
作者 李璐 高书国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5,共13页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紧密结合,是激发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动力源效能和发挥“三位一体”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功能的关键。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构建“跨区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网络”(CHANEST...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紧密结合,是激发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动力源效能和发挥“三位一体”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功能的关键。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构建“跨区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网络”(CHANEST)模型,揭示三大城市群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的领航优势与跨区域协同的互补特性,提出构建“优质引领示范区”“创新驱动试验区”“筑巢引凤磁力区”“数智赋能先行区”四区建设图景,为跨区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促进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方案。建议通过设立国家级工作专班、建立跨区域多部门协作委员会、健全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完善宏观统筹体系,优化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战略性校际合作、科研激励评价等微观运行机制,协同发挥“看得见的手”的多维统筹和“看不见的手”的激活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 区域协同发展 CHANEST模型 高等教育布局优化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空格局与演化--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的分析
4
作者 张学敏 迪丽呼玛尔·艾孜孜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84,共12页
人才资本作为人力资本的高级形式,是推动经济进步的内生动力,具有更为显著的时效性、稀缺性和异质性特征。采用C-D生产函数优化构建人才贡献率模型,测算我国31个省(区、市)2000—2020年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考虑空间效应的基础... 人才资本作为人力资本的高级形式,是推动经济进步的内生动力,具有更为显著的时效性、稀缺性和异质性特征。采用C-D生产函数优化构建人才贡献率模型,测算我国31个省(区、市)2000—2020年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考虑空间效应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人才贡献率进行时空演化和收敛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出较小的波动及阶段性下降趋势,整体效率偏低且值域范围仅在0.09和0.28之间;空间上呈现出东部均值(0.478)>中部均值(0.238)>西部均值(0.158)的梯形分布格局,而增长率却是“中部>东部>西部”的反常态局势。传统β收敛模型和空间β收敛模型均显示全国收敛态势明显,且这种空间效应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国家应施行地区间差异管理政策,以强带弱地加强省际人才互动,提质增效地优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进而加速提升我国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协助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形成东中西部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空间联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资本 人才贡献率 空间收敛性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意蕴、机制与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裴哲 张新宁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3,共8页
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是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将以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生产要素升级与生产方式变革,从而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 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是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将以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生产要素升级与生产方式变革,从而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在实践中,教育、科技、人才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良性循环链由“教育第一”的先导机制、“创新驱动”的引领机制、“价值共融”的转化机制、“互促反哺”的联动机制共同构成。目前,教育、科技、人才领域还存在诸多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只有不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优化新质人才供给,重塑国家创新生态,破除科技成果转化瓶颈,才能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以新型生产关系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 良性循环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周伟 邓小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8,共8页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本体逻辑是人力资源高质量供给,价值逻辑是科技和产业双向赋能,方法逻辑是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在高素质创新型技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职业教育治理理念...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本体逻辑是人力资源高质量供给,价值逻辑是科技和产业双向赋能,方法逻辑是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在高素质创新型技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职业教育治理理念、制度以及发展路径上面临现实困境。从实践路径看,深化人才机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是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它们分别培育了人力资源赋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筑牢了科技与产业双向赋能的新基石、夯实了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新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院校 高质量发展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内在逻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
7
作者 李立国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1,共9页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连接点,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需要立足中国国情,遵循...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连接点,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需要立足中国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成为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心、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建立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支撑的有效机制。优化“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科结构与区域布局,加快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使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分新型研究型大学早日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博士生教育 科技创新 “双一流”建设高校 新型研究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现状及路径
8
作者 韩晓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4期181-183,共3页
锚定农业强国目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从战略协同角度出发,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整合资源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该... 锚定农业强国目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从战略协同角度出发,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整合资源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该文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协同效应出发,分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成效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以教育为先导汇聚各方资源,以科技为动力振兴乡村产业,以人才为支撑助力乡村振兴,协同配合,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乡村全面振兴 协同效应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背景下高教人才培养改革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立国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0,共8页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对世界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与高等教育内在关系的规律性把握,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使命与要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逻辑从内涵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从高教自身看待质量转向从科技人才战略和...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对世界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与高等教育内在关系的规律性把握,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使命与要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逻辑从内涵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从高教自身看待质量转向从科技人才战略和经济社会需求认识高等教育培养质量,加快人才培养改革,服务和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改革路径是实现人才培养层次结构的上移,提高研究生培养规模与质量;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与优势学科建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构建与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高等教育布局结构 研究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优化研究——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视角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开俊 朱星谕 黄炳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3-97,共15页
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核心主题。本研究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为视角,通过考察我国经济强省和教育大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结特点和经验,以期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 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核心主题。本研究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为视角,通过考察我国经济强省和教育大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结特点和经验,以期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经验。研究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主要瓶颈是过度指标考核及学术导向,导致校企联合培养质量打折扣;行业企业参与联合培养成本高、供需错位,导致动力性不强;专业学位点及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滞后,难以跟上生产实践需要;多元主体协同松散,治理机制不健全,导致难以支撑“有组织育人”。分类发展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亟待服务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优化政校院企多元主体协同新机制,以教育为主体深化分类培养改革,以科技为支撑促进科教深度融合,以人才为支点强化人才能力导向,以产业为依托深化区域产教融合,以制度为保障优化多元主体组织架构,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支撑作用,打造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需求导向 协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研究生教育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建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共9页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关系中,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与作用。处于现代教育体系最高阶段的研究生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居于十分关键的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关键性、重要性主要在于所具有的教育功能、研究功能...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关系中,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与作用。处于现代教育体系最高阶段的研究生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居于十分关键的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关键性、重要性主要在于所具有的教育功能、研究功能和人才功能。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数量规模已经超过众多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类型多样化是近年来发展的重要特征。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带来了诸如“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研究生教育应更加凸显其研究性的本质,着力提升导师队伍的研究水平和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研究生教育 研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视角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与基本路径 被引量:34
12
作者 史少杰 郭静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世界强国崛起的历史规律,是我国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事业改革创新,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与人才培养、产业变革和科技进步...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世界强国崛起的历史规律,是我国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事业改革创新,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与人才培养、产业变革和科技进步同频共振。为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部署,职业教育要立足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核心任务,遵循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逻辑,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匹配度;深化科教融汇,增强服务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探索赋能路径,塑造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新优势;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夯实高质量教育体系基础;深化职普融通,优化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职业教育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科教融汇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国际经验研究:基于国际教育枢纽建设的视角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一渌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如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是当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际教育枢纽因能够统筹发展学生枢纽、高技能人才枢纽以及知识和创新枢纽而被广泛接受。从国际教... “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如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是当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际教育枢纽因能够统筹发展学生枢纽、高技能人才枢纽以及知识和创新枢纽而被广泛接受。从国际教育枢纽理论出发,以卡塔尔、新加坡以及日本为案例,探索三者在建设国际教育枢纽过程中“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的经验。研究发现:从目标上,尽管从学生枢纽到高技能人才枢纽,再到知识和创新枢纽不存在线性关系,但是高技能人才枢纽以及知识和创新枢纽往往以学生枢纽为基础;在战略上,三种枢纽往往需要不同的总体规划、实施项目以及支持政策;在政策部门上,三种枢纽建设既需要总体负责机构,又需要不同部门的协作;在参与者方面,本土和国外的不同参与者之间的互联、互动以及合作往往会产生附加价值。借鉴国际教育枢纽建设经验,我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应该:将一体化推进的横向目标和分阶段发展的纵向目标相结合;采用总体规划、项目设计、支持政策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建立交叉立体的组织领导结构;培育境内外的互联、互动以及合作的伙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 国际教育枢纽 学生枢纽 高技能人才枢纽 知识和创新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视角下高职院校科技伦理教育现代化:价值、困境及实现 被引量:4
14
作者 杜剑涛 唐雯谦 贺文杰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32-38,共7页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视角为审视我国高职院校科技伦理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和路向提供了新方向。开展科技伦理教育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知行合一的重要表现;也是高职院校促进多种文化融合创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内...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视角为审视我国高职院校科技伦理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和路向提供了新方向。开展科技伦理教育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知行合一的重要表现;也是高职院校促进多种文化融合创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内在要求;还是高职院校与科技协同创新,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要。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科技伦理教育面临着教育地位边缘化,受制于功利主义的市场导向;教育底蕴薄弱化,难以体现科技伦理教育价值;教育方式浅表化,难以具现科技伦理教学效果;教育内容碎片化,难以反映科技发展前沿动态等问题。为了推动科教融汇,高职院校要提高科技伦理教育战略地位,增设相关政策和保障机制;涵育科技伦理教育底蕴,营造尊重伦理价值的氛围;丰富科技伦理教学方案,健全政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新科技伦理教育内容,打造特色引领的综合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科技伦理教育 科教融汇 高职院校 职业教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源流与瞻望——基于国家五年规划(计划)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裴哲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25,共13页
根据对国家五年规划(计划)的文本考察,教育、科技、人才始终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主题和主线。随着党和国家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及教育、科技、人才间交互关系的增强,三者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先后经历了弱交互、明显联动、整体... 根据对国家五年规划(计划)的文本考察,教育、科技、人才始终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主题和主线。随着党和国家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及教育、科技、人才间交互关系的增强,三者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先后经历了弱交互、明显联动、整体推进阶段,最终在新时代走向集成发展。这种变迁有着深刻的社会结构动因,而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子系统,存在且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大系统,并诉诸教育先行的触发机制、价值共创的转化机制、创新引领的动力机制、双向互动的赋能机制,完成系统间的能量传输。为了增强教育、科技、人才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能力,需要通过发挥党的领导优势来强化政治引领,通过扫除协同障碍来实现结构关系优化,通过改革创新来调试实践机制,通过激发三者的倍增效应来实现作用效果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五年规划(计划)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助推共同富裕的立论基础、价值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建兵 秦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98,共8页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以夯实基础、把住关键、固守根本的功能属性,成为新征程上驱动知识和创新的“三驾马车”,是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最重要因素。“...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以夯实基础、把住关键、固守根本的功能属性,成为新征程上驱动知识和创新的“三驾马车”,是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最重要因素。“教育、科技、人才”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从中能够提炼和归纳出立论基础、价值逻辑与实现路径三个层面的分析结构,形成以解决生活温饱、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建成小康、迎来幸福安康为主干的价值逻辑框架。新征程上高质量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基础性工程和战略性支撑,理清关系、统筹推进、保障供给,持续深化改革并厚植浓厚文化氛围,定能有所作为,也必将有更大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教育、科技、人才 基础性工程 战略性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视角下西部高等教育布局优化分析
17
作者 李立国 田浩然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4,共12页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背景下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既不是西部自身教育、科技、人才如何“内循环”的问题,更不是西部如何赶超东部的问题,实质上是通过优化西部高等教育布局助推全局意义上的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促进全局创新发展的问...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背景下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既不是西部自身教育、科技、人才如何“内循环”的问题,更不是西部如何赶超东部的问题,实质上是通过优化西部高等教育布局助推全局意义上的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促进全局创新发展的问题。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视角审视西部高等教育振兴事业,可以破除将西部高等教育天然置于“被动受援”地位而形成的认知性锁定。西部高等教育需要通过优化布局,建立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相互支撑并带动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机制,提升对经济社会和创新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根据少子化、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先升后降等的人口形势变化,合理调节布局规模,建立适应人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格局,将西部的人口压力及生育潜力转化为人才红利;面向产业升级、科技进步和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高校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类型和层次等布局结构,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配机制,为西部人才自主培养及续留创造条件,为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更强动能。西部内部不同地区需要在考虑自身资源禀赋、办学条件及能力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完善区域高等教育系统,构建与大国国情、战略全局和区域特色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发展体系,不断加大优质资源供给力度,差异化地实现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 西部高等教育 区域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6
18
作者 曾令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6-14,共9页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教育、科技、人才基于历史和现实需求在职业教育中实现功能协同,使职业院校从技能传授场所转变为综合性平台,助力职业教育融入国家战略,培养多元化高端人才。教育、科技、人才一体...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教育、科技、人才基于历史和现实需求在职业教育中实现功能协同,使职业院校从技能传授场所转变为综合性平台,助力职业教育融入国家战略,培养多元化高端人才。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表现在工业革命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不同阶段教育、科技、人才协同作用,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手段随时代变化;政策逻辑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思路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促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完善教育体系、加速科技转化、优化人才培养;现实逻辑即职业教育生态是应用型科技与技术技能人才的“孵化器”,人才生态是科技创新与职教改革的“驱动力”,科技生态是教学变革与人才培养的“催化剂”。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路是:构建多元融通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教发展模式;在职业教育中传递科学技术,再生产科学技术,转化科技成果;培养前沿产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提升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适配性,促进学习者的生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19
作者 周海涛 朱元嘉 《北京社会科学》 2025年第8期105-114,共10页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素,其一体化协同发展是提升国家创新效能的关键举措。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须从三者的内在关系入手,理解教育、科技、人才的底层逻辑与联结机制,把握三者之间融合共生、...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素,其一体化协同发展是提升国家创新效能的关键举措。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须从三者的内在关系入手,理解教育、科技、人才的底层逻辑与联结机制,把握三者之间融合共生、协同共促的动态演进规律。具体而言,要探索全周期培养机制、加强全维度跨学科建设、推进全要素产学研融合,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塑造人才优势,为科技创新注入动能;要联动科研院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动成果转化,深化科教融汇,在强化联动交融中促进高端人才涌现;要改进人才引育工作、畅通人才使用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方式,优化人才生态,实现科研育人与教育综合改革的双向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教育改革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态视角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内在逻辑、运行机理与实现路径
20
作者 崔靖晨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5年第8期23-32,共10页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一体化布局的核心,知识的流动与交互是知识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的关键。借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对知识创新生态培育路径的积极探索,中国形...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一体化布局的核心,知识的流动与交互是知识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的关键。借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对知识创新生态培育路径的积极探索,中国形成了以知识互动为核心的内外部协同知识生态网络。在知识生态视角下,一体化布局面临知识供需关系不平衡、主体协同机制不健全、治理体系建构不完善等问题。为实现教育、科技、人才的有机统一,亟须完善供应链管理体系,优化知识主体生态位;健全知识生态协同机制,构筑明确的分工协作体系;提升一体化治理能力,打造全方位治理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态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知识流动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