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本“之内”到主体与情境“之间”:教科书话语研究转向表征及范式再构
1
作者 颜玉如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1,共9页
传统的教科书研究以内容分析为主,或被框定于常规的文本之内。教科书话语研究则将视域拓展至主体与情境之间,为探析教科书内在的言说意蕴提供了新的可能。这一重要且富有成效的研究范式尝试将话语分析法应用到教科书研究中,实现了从线... 传统的教科书研究以内容分析为主,或被框定于常规的文本之内。教科书话语研究则将视域拓展至主体与情境之间,为探析教科书内在的言说意蕴提供了新的可能。这一重要且富有成效的研究范式尝试将话语分析法应用到教科书研究中,实现了从线性时间轴的梳理到对文本产生过程的关注,由对堆砌的语词进行分析转向解释结构性互嵌的意识观念,并就主体无条件接纳价值基准转变至对个体行动者意义再建构的诠释。基于我国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探讨并再厘定教科书话语分析的理论架构与方法路径,是要将文本内部知识与更为广泛的社会互动相连接,构建系统性解读教科书的多维话语分析框架。从文本内容形成、意义解译阐释与实践行径导向三个向度,对教科书话语研究普遍嵌套并适用的分析框架进行再构,以此为教科书研究开辟更为多样的方法视角与分析路径,实现从教科书内容分析到话语研究的范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话语 话语研究方法论 文本 主体 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科书话语体系构建的价值、问题与路径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攀峰 邓文卓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49,共8页
构建中国教科书话语体系是应对课程教材改革全球化挑战的需要,是推进新时代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当前教科书话语体系的构建还存在如下问题:教材一体化建设中教科书话语体系的整体规划有待加强... 构建中国教科书话语体系是应对课程教材改革全球化挑战的需要,是推进新时代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当前教科书话语体系的构建还存在如下问题:教材一体化建设中教科书话语体系的整体规划有待加强,教材治理现代化建设中教科书话语体系面临转化困境,课程教材改革中教科书话语权尚须提升。新时代我国教科书话语体系构建的实现路径为: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教科书话语体系的系统构建;促进教科书话语体系的有机转化,形成话语优势;提升话语能力,全方位增强教科书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话语体系 话语 政策话语 学术话语 学科教材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科书话语之纬 被引量:3
3
作者 任海宾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4-129,共6页
我们以前对教科书话语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它们是什么? 怎么样? 而很少追问话语为什么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样? 其实教科书话语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思想, 更有使用者无法发现、体验到的社会控制和意义。本文不仅研究教科书话语存在的形式... 我们以前对教科书话语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它们是什么? 怎么样? 而很少追问话语为什么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样? 其实教科书话语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思想, 更有使用者无法发现、体验到的社会控制和意义。本文不仅研究教科书话语存在的形式及体现意义, 更关注教科书话语形成的过程、机制和话语背后的道德和价值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教科书话语 话语 社会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科书学术话语体系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攀峰 朱东阳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41,共9页
教科书学术话语体系体现着研究者对教科书问题的理论自觉,承载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是获取教材建设话语权和发挥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科书研究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经历了教科书解读话语的形成、教科书研究话... 教科书学术话语体系体现着研究者对教科书问题的理论自觉,承载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是获取教材建设话语权和发挥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科书研究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经历了教科书解读话语的形成、教科书研究话语的深化、教科书学的话语建构等阶段,在话语主体、话语主题、话语传播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特征。当代教科书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应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打造特色鲜明的教科书研究共同体,形成世界眼光和中国风格兼具的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教科书学术话语体系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学术话语体系 话语主体 话语主题 话语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科书的诠释:三重逻辑、现实困境与纾解之道 被引量:7
5
作者 林小鸽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2-48,共7页
教科书价值发挥的大小、使用效果的优劣依赖教科书主体的不断理解、解释、表达与创造,这一过程本质上是对教科书的诠释。教科书的诠释遵循三重逻辑:知识逻辑是教科书诠释的基础与依托、价值逻辑是教科书诠释的立场与导向、教学逻辑是教... 教科书价值发挥的大小、使用效果的优劣依赖教科书主体的不断理解、解释、表达与创造,这一过程本质上是对教科书的诠释。教科书的诠释遵循三重逻辑:知识逻辑是教科书诠释的基础与依托、价值逻辑是教科书诠释的立场与导向、教学逻辑是教科书诠释的进路与旨归。当前,教科书诠释存在一定的误区:“文本复原”和“无限扩展”式的诠释、“低级红、高级黑”式的诠释、“娱乐至死”“上纲上线”式的诠释。纾解教科书诠释的困境,要从忠实和创生取向转向相互调试,实现对教科书诠释的价值引领;从教师理解走向主体对话,促进教科书诠释主体间的视域融合;从文本解读走向话语分析,构建规范的教科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诠释 理解 教科书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