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质能量传输视角下高中地理教科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祃宦驿 邵志豪 《地理教学》 2022年第11期12-15,共4页
物质能量传输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模块,但在以往的教科书编写和教师教学过程中该视角一直以“隐性”的形式存在。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增添了对该方面的描述,这表明在地理教学中需要增强对该视角的关注。文章论述了物质能量传... 物质能量传输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模块,但在以往的教科书编写和教师教学过程中该视角一直以“隐性”的形式存在。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增添了对该方面的描述,这表明在地理教学中需要增强对该视角的关注。文章论述了物质能量传输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从地球运动对物质能量传输的基础性作用、各圈层中的物质能量传输、物质能量传输是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基础三个角度对人教版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从这三个角度提出三点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能量传输视角 教科书分析 高中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结构分析的教科书通用评价框架建构 被引量:17
2
作者 侯前伟 张增田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46,共10页
在教科书评价研究中,评价框架的逻辑周延性是重要的挑战。单纯从功能或者结构的视角来建立评价框架都存在着各自的问题,而将两者紧密关联的功能—结构视角则有助于连接评价主客体、提高评价的稳定性和实践性。在一个教科书设计研究的二... 在教科书评价研究中,评价框架的逻辑周延性是重要的挑战。单纯从功能或者结构的视角来建立评价框架都存在着各自的问题,而将两者紧密关联的功能—结构视角则有助于连接评价主客体、提高评价的稳定性和实践性。在一个教科书设计研究的二维框架基础上,根据教科书设计的核心问题和编制历程,建立了新的包含教科书"课程内容规划—教学支持—文本呈现"三层面的"功能—结构"分析的教科书通用评价框架(CIR-FS)。整个框架是从功能分析关联到结构性的"要素"与"连结"分析,从而形成对教科书功能和结构的紧密性表达。CIR-FS框架在与国内外几种代表性同类框架的比较中,展现出了更优的稳定性和开放性,为进一步发展教科书评价标准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结构分析 教科书评价 教科书分析 通用理论模型 CIR-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外华人华侨对全球中文推广的参与--东南亚诸国华语汉语教科书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大冢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1,共7页
海外华人华侨对教育的参与,除了经济与技术支援之外,还有不少人致力于发展各自的教育,包括设置各级各类学校,以此来努力保持他们自己宗教的、文化的、语言方面的认同感。探索华语或汉语教育在亚洲是怎样开展的,并通过华语和汉语的教育,... 海外华人华侨对教育的参与,除了经济与技术支援之外,还有不少人致力于发展各自的教育,包括设置各级各类学校,以此来努力保持他们自己宗教的、文化的、语言方面的认同感。探索华语或汉语教育在亚洲是怎样开展的,并通过华语和汉语的教育,到底想从表面上呈现什么形象、从潜在方面传达什么启示。为此,先概括东南亚各国的华语和汉语教育不断变化的情况,然后,作为深入考察华语和汉语教育含意的方法之一,尝试分析了亚洲各国使用的具有代表性和典型的华语及汉语教科书。分析的基本目的为,通过分析是否能够衡量该教科书与"中国"或"居住国"之间的距离;在分析内容上分以人物、地点和叙述内容三个方面维度。各国教科书分为"海外参与型"和"自主编纂型"两大类,并认为此两个类型是决定该教科书与"中华世界"之间距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 华侨 东南亚 汉语教学 教科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科书叙事分析: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攀峰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8,共8页
叙事分析是一种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方法论基础的文本分析方法。普洛普的直线式叙事分析、列维·斯特劳斯的二元对立叙事分析、格雷马斯的叙事语法分析是三种经典的叙事分析理论。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能指和所指、对象语言与元语言... 叙事分析是一种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方法论基础的文本分析方法。普洛普的直线式叙事分析、列维·斯特劳斯的二元对立叙事分析、格雷马斯的叙事语法分析是三种经典的叙事分析理论。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能指和所指、对象语言与元语言这三组概念体现了叙事分析二元对立的逻辑框架。叙事分析应用于教科书研究,有助于分析教科书中的叙事文本。教科书叙事分析是一种深层结构分析,是一种语言学系统分析,也是一种符号学分析。运用格雷马斯的叙事语法理论,对语文课文《祝福》的叙事角色、叙事程序和叙事意义进行全面探讨,能够揭示出隐藏在文本之中的深层结构和重要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叙事分析 深层结构分析 语言学系统分析 符号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ISM法确定系列教科书的教学序列——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系列教科书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原玉娟 徐章韬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5-59,共5页
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分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系列5册教科书,给出教科书的教学序列安排,为教师选择合理的教学顺序提供参考建议.在进行教材研究时,注意研究方法的创新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ISM法 教科书分析 教学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科书评价标准建构:功能、路径与展望 被引量:8
6
作者 侯前伟 张增田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1-68,共8页
在教科书评价研究领域中,评价标准建构可视为衔接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的“中层理论”研究,可以实现“归置协调”和“吸纳整合”功能,存在着演绎和归纳两条路径。演绎路径下的国内外几种代表性评价标准方案,可作为学科通用理论模型,其发... 在教科书评价研究领域中,评价标准建构可视为衔接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的“中层理论”研究,可以实现“归置协调”和“吸纳整合”功能,存在着演绎和归纳两条路径。演绎路径下的国内外几种代表性评价标准方案,可作为学科通用理论模型,其发展显示出对系统性、实践性和基础理论适切性的不断寻求。归纳路径下的几种代表性评价标准方案,主要适用于特定学科,其发展显示出基于课程标准的分科精细化,以及对反映课程标准“关键转变”的聚焦。我国未来的教科书评价标准研究,可以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尝试两种路径的汇聚,建构起更加稳定、承载力更强的系统框架,并整合相关新领域的进展以充实局部指标,从而创新评价标准,助力课程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评价 教科书分析 评价标准建构 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科逻辑的鲁教版“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方向”教学探讨
7
作者 贾峰清 李亚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2,共4页
笔者在教研活动中发现,当前“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的教学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教学出现雷同现象。这种“新... 笔者在教研活动中发现,当前“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的教学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教学出现雷同现象。这种“新课程标准老案例”的现象在教学中时有出现。本文以鲁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鲁尔区”为例,从学科逻辑的视角出发,运用文本对比的方法,明确“鲁尔区”所对应新老课程标准的差异,以及两课程标准对应不同版次、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差异;并为“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这一课程标准的教学提出建议,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课标对比分析 教科书对比分析 教学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