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立高校教师法律地位的再定义:教师法修订的核心 被引量:11
1
作者 秦涛 仇叶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32,共7页
明晰公立高校教师的法律地位,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监督高校教师、配置高校教师权利义务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构建我国高等教育法律体系的重要一环。当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将公立中小学教师定性为“国家公职人员”,但却未明确公立高... 明晰公立高校教师的法律地位,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监督高校教师、配置高校教师权利义务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构建我国高等教育法律体系的重要一环。当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将公立中小学教师定性为“国家公职人员”,但却未明确公立高校教师的法律地位。通过考察公立高校教师法律地位的域外理论变迁及国内学说演变,发现高校教师兼具公权与私权双重性质,即一方面需要接受国家的管理,代表国家履行教育职能,另一方面还承担着学术创新的重要职能。为此,我国可借鉴美国公立高校教师的“公务雇员”属性,来定义公立高校教师法律地位,并借此对公立高校教师的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等进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法修订 教师法律地位 行政权力 学术权力 公务雇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性视野中中小学教师法律地位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曲振国 《政法论丛》 2006年第4期33-36,共4页
公共性是研究中小学教师法律地位的一个基本视角。在公共性视野中,中小学教师法律地位应该定位为国家公务员,这不仅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保障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从教育的公共性出发,把中小学教师的法律地位定位为国家公务员在... 公共性是研究中小学教师法律地位的一个基本视角。在公共性视野中,中小学教师法律地位应该定位为国家公务员,这不仅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保障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从教育的公共性出发,把中小学教师的法律地位定位为国家公务员在现阶段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处理好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国家公务员 中小学教师 教师法律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教师法律地位的变化看《教师法》的修订 被引量:3
3
作者 申素平 郝盼盼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2,共4页
教育部于2021年底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从教师法律地位的变化来看《教师法》的修订,主要是考察教师在法律上的人格及其相应权利义务责任的调整,有助于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更好地了... 教育部于2021年底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从教师法律地位的变化来看《教师法》的修订,主要是考察教师在法律上的人格及其相应权利义务责任的调整,有助于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权责义务。《教师法》此次修订强化了各级各类教师的专业人员地位,明确公办中小学教师是国家公职人员。在此定位基础上赋予教师更大的专业自主权,提升对教师工资收入的保障;明确公办中小学教师的双重义务,强化师德失范法律责任,突出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法》修订 教师法律地位 教师工资 教育惩戒 专业人员 国家公职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办中小学教师法律地位的三重解释及其体系效应
4
作者 张海鹏 张新民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50,共9页
从法教义学视角分析,新时代的公办中小学教师兼具专业人员、公职人员及特殊劳动者三重身份,但并非国家工作人员或公务员,也未被纳入监察对象。基于此,应形成专业性、劳动性及公职性三重权利义务体系,《教师法》发挥教师专业身份一般法... 从法教义学视角分析,新时代的公办中小学教师兼具专业人员、公职人员及特殊劳动者三重身份,但并非国家工作人员或公务员,也未被纳入监察对象。基于此,应形成专业性、劳动性及公职性三重权利义务体系,《教师法》发挥教师专业身份一般法、劳动和公职身份特别法双重功能。同时,构建校内申诉全覆盖,校外由行政申诉与诉讼、劳动仲裁和民事诉讼、教育仲裁分别解决行政、劳动及学术纠纷的权益救济体系。此外,应坚持当前教师管理体制,通过完善相关立法、强化法律适用、落实合同机制促进教师治理。如此才能维持法秩序的融贯统一和公私权益平衡,既契合教师身份契约化国际趋势,也符合事业单位法人化改革方向,是我国公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办中小学 教师法律地位 公职人员 法教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的法理探源与法律重构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0-164,共5页
教师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我国教育立法的局限性与以效率为导向的基础教育政策导致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教师法》对于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专业人员"的法律地位和以此为基点设计的教师资格制度、职务... 教师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我国教育立法的局限性与以效率为导向的基础教育政策导致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教师法》对于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专业人员"的法律地位和以此为基点设计的教师资格制度、职务制度、聘任制度,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当前义务教育教师非均衡发展的态势。惟有将义务教育教师定位为国家公务员,确立政府与教师的行政法律关系,各级政府所作的教师均衡配置的行政行为才有法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师法律地位 教师均衡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