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6
篇文章
<
1
2
…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4期11-14,共4页
在当代的中国,甚至在当代的世界,教师的问题越来越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师
教师主体论
个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2
作者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7期15-18,共4页
四、中国当代社会与教师的主体性 毫无疑义,鸦片战争之后,特别是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之后,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的普及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中.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民能够获得接受学校教...
四、中国当代社会与教师的主体性 毫无疑义,鸦片战争之后,特别是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之后,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的普及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中.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民能够获得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和在西方教育的影响下教育内容的根本变革上,而并非表现在教师主体性地位的逐渐加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师
教师主体论
教师
主体
性
个案
中国当代
学校教育
鸦片战争
科举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3
作者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5期10-12,共3页
二、学校教育的“元模式”与教师的主体性 我所说的学校教育的“元模式”指的是在学校教育最初形成时的那种最简单的结构形式。在那时,我们现在所说的学校教育已经形成.但还没有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还没有因为社会的普遍重视而使其...
二、学校教育的“元模式”与教师的主体性 我所说的学校教育的“元模式”指的是在学校教育最初形成时的那种最简单的结构形式。在那时,我们现在所说的学校教育已经形成.但还没有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还没有因为社会的普遍重视而使其与各种不同的社会事业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师
教师主体论
学校教育
个案
社会事业
普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4
作者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9期11-15,共5页
六、21世纪是教育观念大变革的世纪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年,我们曾有过一个21世纪的大讨论,几乎各个行业的专家都有一个对于21世纪的展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我当时的看法则是:21世纪是教育革命的世纪。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师
教师主体论
个案
教育观念
教育革命
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5
作者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6期9-13,共5页
在人类最初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其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是有其主体性的。也就是说,对于教育,教师的主体性是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是体现教育本质的因素。但是,随着人类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提高,教育...
在人类最初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其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是有其主体性的。也就是说,对于教育,教师的主体性是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是体现教育本质的因素。但是,随着人类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提高,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却逐渐丧失了,教师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主体性也逐渐丧失了。这在理论上似乎是极难理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师
教师主体论
教育实践
个案
教育活动
社会生活
教育本质
教育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6
作者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8期10-13,共4页
五、这段路已经走完 从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到现在,仅仅依照学校教育发展的状况,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师
教师主体论
个案
学校教育发展
科举制度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主体性需求及涵养路径
7
作者
林冰冰
张玉峰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34-37,共4页
在“投入—产出”的数据逻辑下,教师在教育实践场域的主体性不同程度地被隐没。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学科教师在立足学科基础之上开展“主动跨界”的实践,明晰当前教育改革对教师主体性的现实...
在“投入—产出”的数据逻辑下,教师在教育实践场域的主体性不同程度地被隐没。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学科教师在立足学科基础之上开展“主动跨界”的实践,明晰当前教育改革对教师主体性的现实需求,并进一步从教育实践场域的构筑、大概念和学习进阶的工具支持、促进观念和行为“同频共振”的实践反思三个维度,构建有效促进教师主体性发展的路径,以实现让教师强化关注自身主体性发展和落实教育教学改革意志的双向促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主体
性
跨学科主题学习
教师
主体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智时代教师主体性的异化与超越
8
作者
王丹
张琪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113,共7页
提升教师创新发展水平是数智时代教育的核心问题。文章基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综合使用理论分析与逻辑推演方法,从科技加速、社会变迁加速和生活步调加速三重维度解构教师主体性异化的生成机理,从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层面深入剖析教...
提升教师创新发展水平是数智时代教育的核心问题。文章基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综合使用理论分析与逻辑推演方法,从科技加速、社会变迁加速和生活步调加速三重维度解构教师主体性异化的生成机理,从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层面深入剖析教师主体性异化生成的底层逻辑,探索教师主体性发展的超越与复归。研究表明:科技加速导致教师主体创造性缺失;社会加速导致教师主体情感缺失;生活步调加速导致教师主体自主性缺失。教师主体性异化的深层根源在于本体层面对超脱肉身体验的狂热探究及内在焦虑、认识层面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及价值层面坚持资本规训。据此提出三条超越路径:一是促进教师在寻求真我中探寻情理共鸣;二是推动教师在不受掌控中回归教育的本质;三是引领教师在开放共鸣中成就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
教师
主体
性
主体
异化
超越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小学数字化教研中教师主体性的生态化重构
9
作者
林吉
张岩
胡双双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22-25,共4页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研的主体性困境日益凸显。当前,亟须突破行政指令带来的被动执行、技术应用的能力断层、传统教研习惯造成的角色分裂与不合理评价等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研的现实困境。依托生态视域下的教师能...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研的主体性困境日益凸显。当前,亟须突破行政指令带来的被动执行、技术应用的能力断层、传统教研习惯造成的角色分裂与不合理评价等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研的现实困境。依托生态视域下的教师能动性理论,将教师能动性喻为“生态树”,从经验之根、愿景之翼、土壤之力三重维度剖析教师能动性的延伸脉络。要让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研实现应有之义,需要通过重构教研文化生态、打破结构性梗阻、给予精准赋能技术支持等策略,推动教师主体性回归,为基础教育教研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教研
中小学教研
教师
主体
性
教研生态
教师
能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素养导向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主体性:必要性、本质与确证路径
被引量:
6
10
作者
李小红
陈滕心
+1 位作者
王克志
刘亚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2,共7页
核心素养作为信息时代教学改革的目标方向,是对教育旨在培养的人的整体描绘。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在教育政策的引领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活动,...
核心素养作为信息时代教学改革的目标方向,是对教育旨在培养的人的整体描绘。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在教育政策的引领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活动,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从本质规定性来看,教师主体性表征为主体意识的自觉性、主体行为的能动性和师生主体关系的主体间性。在当前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以学科与跨学科大观念统整教学内容、以深度学习为导向变革教学方式、以教学评一致性为原则创新教学评价、以学习为中心转变教学研究范式等路径确证自身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养导向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培育
教师
主体
性
主体
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存在主义视域下教师主体性的反思与复归
被引量:
3
11
作者
赵超琳
史仁民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1,共4页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教师身为教育活动中鲜活的“人”的存在,主体性理应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根本属性。在审视当下教师主体性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中,其中最突出的是教师身为“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迷失,主要表现在教师主体性的定位模...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教师身为教育活动中鲜活的“人”的存在,主体性理应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根本属性。在审视当下教师主体性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中,其中最突出的是教师身为“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迷失,主要表现在教师主体性的定位模糊、教师主体性的被迫让渡以及教师主体性的发展受限。以传统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中国社会制度及教研的二元分离为立足点检视其内在的成因,试图以存在主义的视角,为教师主体性的复归觅得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教师
主体
性
教师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智能背景下对教师“主体性”的反思
被引量:
3
12
作者
张鸿儒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5,共6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协同”教学活动成为可能,智能机器辅助下的教学也被称为“双师课堂”。但是,机器人真的能成为教师吗?这既是一个技术哲学问题,也是一个教学哲学问题。已有研究对机器人教师角色的阐释和分析走入了结...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协同”教学活动成为可能,智能机器辅助下的教学也被称为“双师课堂”。但是,机器人真的能成为教师吗?这既是一个技术哲学问题,也是一个教学哲学问题。已有研究对机器人教师角色的阐释和分析走入了结构功能主义的穷巷,隐藏着对“教师主体性”和“教学不确定性”的忽视。在教学认识论中,学生是教学认识的主体,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与教师都不仅仅是抽象的角色,还是“具体的人”。教学活动也不能被简化为结构功能主义范式下简单的因果反应,而应是复杂多样的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角色
教师
主体
性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赋能下高校外语教师主体性遮蔽与重构路径
13
作者
丛蕊
黄忠廉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8-187,共10页
数字赋能教学促进教育高质发展,却导致教师自我意识退化、忽视人文关怀与情感互动。当下迫切需要审慎权衡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唤醒教师内在的主体性,以恢复教育的人文本质与情感温度。笔者基于数字技术赋能外语教学的内在原理,采用半结...
数字赋能教学促进教育高质发展,却导致教师自我意识退化、忽视人文关怀与情感互动。当下迫切需要审慎权衡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唤醒教师内在的主体性,以恢复教育的人文本质与情感温度。笔者基于数字技术赋能外语教学的内在原理,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形式收集15名高校外语教师数据,利用NVivo 12三级编码技术进行主题分析,旨在深入探究数字技术如何影响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对技术辅助教学的看法以及技术如何影响教师的主体性,并在深描基础上提出重构路径,以助其角色认同与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外语
教师
主体
性
遮蔽
重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现象学阐释
14
作者
刘誉
戴子涵
尚俊杰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5,共11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作为教育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和评估者,教师的理解与体验具有关键影响。通过现象学方法深入探究53名一线教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体验与认知,发现教师对GAI的使用动机受到社会文化...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作为教育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和评估者,教师的理解与体验具有关键影响。通过现象学方法深入探究53名一线教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体验与认知,发现教师对GAI的使用动机受到社会文化及人际互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主体性在与GAI互动中被重塑;使用体验面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同时也要警惕外包专业责任的风险;核心期望在于精准辅助教学。结果启示我们,教师需要在人机关系中发挥主体性,专业权威群体需要作为“桥梁者”帮助教师对新技术“祛魅”,并采取辐射式策略推进教师使用GAI;技术发展层面应形成双向循环和交互的技术开发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师
主体
性
现象学分析
教师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论的辨正与刍议
被引量:
11
15
作者
郑福胜
赵永春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0-33,共4页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学术界提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论的命题。这个理论观点意义重大,但有缺欠,所以,引起学术界的持续讨论。"学生主体论""教师主体论""双主体论&qu...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学术界提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论的命题。这个理论观点意义重大,但有缺欠,所以,引起学术界的持续讨论。"学生主体论""教师主体论""双主体论"等观点发生激烈的碰撞和争鸣。这个讨论带来了对传统的"教师中心论"教育思想观念的挑战,对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有新的阐释,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主体
教师
主导”
双
主体论
良性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论教师主体
被引量:
10
16
作者
宋兵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7-22,共6页
确立教师主体地位和重视教师主体作用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观是一个历史演变的概念 ,教师主体素质观代表了教师观的发展方向。树立教师主体素质观 ,必须重新对“教育”和“教学”在“生活”与“创造”的语境中作出解释。建立...
确立教师主体地位和重视教师主体作用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观是一个历史演变的概念 ,教师主体素质观代表了教师观的发展方向。树立教师主体素质观 ,必须重新对“教育”和“教学”在“生活”与“创造”的语境中作出解释。建立师生主体交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主体
地位
教师
主体
作用
师生
主体
交往关系
创造性教学
教师
观
教师
主体
素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学相长别论——教师主体、教师成长与教师学
被引量:
8
17
作者
罗益民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35-140,共6页
在教学的系统过程中,涉及到的双方是教师和学生。二者孰重孰轻,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研究者对学生一方的关心,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势;而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却似乎是有些漠不关心的倾向。事实上,教师...
在教学的系统过程中,涉及到的双方是教师和学生。二者孰重孰轻,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研究者对学生一方的关心,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势;而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却似乎是有些漠不关心的倾向。事实上,教师的角色也是至关重要的。由此,也应该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相长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获得益处。不妨对这个传统而且家常的成语做另外一番理解:教学,指的是教师自己的教和他自己不断成长和充实的过程中的学习和提高。二者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激励,相互提高的。由于上述重学生而轻教师的不良倾向,在此应特别呼吁,开展和加强教师学的理论和实践模式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相长
别论
教师
主体
教师
成长
教师
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主体、内容与方法
被引量:
9
18
作者
张将星
王占军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93,共4页
美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主体设计中,系主任、学生与同行评价在绩效评价信息来源中所占的重要程度不一;对教师绩效评价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在指标体系中受重视的程度显著不同,且偏重量化工具。虽然美国大学教师绩效评价已经有一定的...
美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主体设计中,系主任、学生与同行评价在绩效评价信息来源中所占的重要程度不一;对教师绩效评价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在指标体系中受重视的程度显著不同,且偏重量化工具。虽然美国大学教师绩效评价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但是仍面临包括绩效界定不清、绩效维度设定缺乏实证研究支持、绩效评价目的不明确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国进行教师绩效评价需要思考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教师
绩效评价
教师
绩效评价
主体
教师
绩效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议教师主体评价下的课程评价方法与策略
被引量:
2
19
作者
钱正明
李永宁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132-133,共2页
课程评价在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不恰当的评价方法和不准确的思路会阻碍着其作用的发挥。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应建立教师的主体评价地位。评价者应在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两种方法论的基础上,在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去理解...
课程评价在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不恰当的评价方法和不准确的思路会阻碍着其作用的发挥。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应建立教师的主体评价地位。评价者应在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两种方法论的基础上,在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去理解和体验教师的教学活动,帮助教师反思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主体
课程评价
方法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我统整:教师主体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
10
20
作者
梁燕玲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6-69,共4页
教师的主体性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因。教师发展中面临着自我迷失的现实困境,它体现为教师的信仰迷失、角色迷失和发展迷失。以人学理论为依据、建立在埃里克森人格心理学基础上的自我统整理论是教师主体性发展的精神关注和最佳路...
教师的主体性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因。教师发展中面临着自我迷失的现实困境,它体现为教师的信仰迷失、角色迷失和发展迷失。以人学理论为依据、建立在埃里克森人格心理学基础上的自我统整理论是教师主体性发展的精神关注和最佳路径。通过自我统整合自我教育,可以构建教师个体的教育哲学,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育教师教育智慧,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实现生命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主体
性
自我统整
教师
专业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富仁
机构
广东汕头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4期11-14,共4页
文摘
在当代的中国,甚至在当代的世界,教师的问题越来越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师
教师主体论
个案
分类号
G6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2
作者
王富仁
机构
广东汕头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7期15-18,共4页
文摘
四、中国当代社会与教师的主体性 毫无疑义,鸦片战争之后,特别是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之后,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的普及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中.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民能够获得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和在西方教育的影响下教育内容的根本变革上,而并非表现在教师主体性地位的逐渐加强上。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师
教师主体论
教师
主体
性
个案
中国当代
学校教育
鸦片战争
科举制度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40-097.1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3
作者
王富仁
机构
广东汕头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5期10-12,共3页
文摘
二、学校教育的“元模式”与教师的主体性 我所说的学校教育的“元模式”指的是在学校教育最初形成时的那种最简单的结构形式。在那时,我们现在所说的学校教育已经形成.但还没有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还没有因为社会的普遍重视而使其与各种不同的社会事业联系起来,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师
教师主体论
学校教育
个案
社会事业
普遍
分类号
G6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4
作者
王富仁
机构
广东省汕头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9期11-15,共5页
文摘
六、21世纪是教育观念大变革的世纪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年,我们曾有过一个21世纪的大讨论,几乎各个行业的专家都有一个对于21世纪的展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我当时的看法则是:21世纪是教育革命的世纪。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师
教师主体论
个案
教育观念
教育革命
变革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40-097.1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5
作者
王富仁
机构
广东汕头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6期9-13,共5页
文摘
在人类最初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其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是有其主体性的。也就是说,对于教育,教师的主体性是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是体现教育本质的因素。但是,随着人类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提高,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却逐渐丧失了,教师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主体性也逐渐丧失了。这在理论上似乎是极难理解的,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师
教师主体论
教育实践
个案
教育活动
社会生活
教育本质
教育事业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40-097.1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6
作者
王富仁
机构
广东省汕头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8期10-13,共4页
文摘
五、这段路已经走完 从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到现在,仅仅依照学校教育发展的状况,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师
教师主体论
个案
学校教育发展
科举制度
历史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40-097.1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主体性需求及涵养路径
7
作者
林冰冰
张玉峰
机构
福建教育学院理科研修部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出处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34-37,共4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大概念统摄下的中学物理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EHA220536)的研究成果。
文摘
在“投入—产出”的数据逻辑下,教师在教育实践场域的主体性不同程度地被隐没。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学科教师在立足学科基础之上开展“主动跨界”的实践,明晰当前教育改革对教师主体性的现实需求,并进一步从教育实践场域的构筑、大概念和学习进阶的工具支持、促进观念和行为“同频共振”的实践反思三个维度,构建有效促进教师主体性发展的路径,以实现让教师强化关注自身主体性发展和落实教育教学改革意志的双向促进的效果。
关键词
教师
主体
性
跨学科主题学习
教师
主体
需求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智时代教师主体性的异化与超越
8
作者
王丹
张琪
机构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113,共7页
基金
2024年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数智时代教师主体性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4CXQ074)
2023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数字化时代的大学治理研究”(项目编号:sk20230037)。
文摘
提升教师创新发展水平是数智时代教育的核心问题。文章基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综合使用理论分析与逻辑推演方法,从科技加速、社会变迁加速和生活步调加速三重维度解构教师主体性异化的生成机理,从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层面深入剖析教师主体性异化生成的底层逻辑,探索教师主体性发展的超越与复归。研究表明:科技加速导致教师主体创造性缺失;社会加速导致教师主体情感缺失;生活步调加速导致教师主体自主性缺失。教师主体性异化的深层根源在于本体层面对超脱肉身体验的狂热探究及内在焦虑、认识层面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及价值层面坚持资本规训。据此提出三条超越路径:一是促进教师在寻求真我中探寻情理共鸣;二是推动教师在不受掌控中回归教育的本质;三是引领教师在开放共鸣中成就自我。
关键词
数智时代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
教师
主体
性
主体
异化
超越路径
Keywords
Digital Intelligence Era
Critical Theory of Social Acceleration
Teacher Subjectivity
Subject Alienation
Paths Beyond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小学数字化教研中教师主体性的生态化重构
9
作者
林吉
张岩
胡双双
机构
青海省海西州教育局
海亮教育技术研究院
出处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22-25,共4页
文摘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研的主体性困境日益凸显。当前,亟须突破行政指令带来的被动执行、技术应用的能力断层、传统教研习惯造成的角色分裂与不合理评价等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研的现实困境。依托生态视域下的教师能动性理论,将教师能动性喻为“生态树”,从经验之根、愿景之翼、土壤之力三重维度剖析教师能动性的延伸脉络。要让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研实现应有之义,需要通过重构教研文化生态、打破结构性梗阻、给予精准赋能技术支持等策略,推动教师主体性回归,为基础教育教研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
数字化教研
中小学教研
教师
主体
性
教研生态
教师
能动性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素养导向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主体性:必要性、本质与确证路径
被引量:
6
10
作者
李小红
陈滕心
王克志
刘亚萍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2,共7页
文摘
核心素养作为信息时代教学改革的目标方向,是对教育旨在培养的人的整体描绘。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在教育政策的引领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活动,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从本质规定性来看,教师主体性表征为主体意识的自觉性、主体行为的能动性和师生主体关系的主体间性。在当前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以学科与跨学科大观念统整教学内容、以深度学习为导向变革教学方式、以教学评一致性为原则创新教学评价、以学习为中心转变教学研究范式等路径确证自身主体性。
关键词
素养导向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培育
教师
主体
性
主体
间性
Keywords
competency-oriented educational reform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competency
teacher's subjectivity
inter-subjectivity
分类号
G451.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存在主义视域下教师主体性的反思与复归
被引量:
3
11
作者
赵超琳
史仁民
机构
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1,共4页
基金
2022年教育部重点课题“以文化人:大学红色文化育人体系研究”(DIA220371)的研究成果。
文摘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教师身为教育活动中鲜活的“人”的存在,主体性理应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根本属性。在审视当下教师主体性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中,其中最突出的是教师身为“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迷失,主要表现在教师主体性的定位模糊、教师主体性的被迫让渡以及教师主体性的发展受限。以传统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中国社会制度及教研的二元分离为立足点检视其内在的成因,试图以存在主义的视角,为教师主体性的复归觅得新道路。
关键词
存在主义
教师
主体
性
教师
发展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智能背景下对教师“主体性”的反思
被引量:
3
12
作者
张鸿儒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出处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5,共6页
基金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特色的教研传统及其现代化转型”(2024-ZZJH-061)的研究成果。
文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协同”教学活动成为可能,智能机器辅助下的教学也被称为“双师课堂”。但是,机器人真的能成为教师吗?这既是一个技术哲学问题,也是一个教学哲学问题。已有研究对机器人教师角色的阐释和分析走入了结构功能主义的穷巷,隐藏着对“教师主体性”和“教学不确定性”的忽视。在教学认识论中,学生是教学认识的主体,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与教师都不仅仅是抽象的角色,还是“具体的人”。教学活动也不能被简化为结构功能主义范式下简单的因果反应,而应是复杂多样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
教师
角色
教师
主体
性
人工智能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赋能下高校外语教师主体性遮蔽与重构路径
13
作者
丛蕊
黄忠廉
机构
东莞城市学院语言文化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
出处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8-187,共10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与社会科学外语学科专项“民办高校英语教师数字素养现状调查与提升路径研究”(23WZXC01-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数字赋能教学促进教育高质发展,却导致教师自我意识退化、忽视人文关怀与情感互动。当下迫切需要审慎权衡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唤醒教师内在的主体性,以恢复教育的人文本质与情感温度。笔者基于数字技术赋能外语教学的内在原理,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形式收集15名高校外语教师数据,利用NVivo 12三级编码技术进行主题分析,旨在深入探究数字技术如何影响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对技术辅助教学的看法以及技术如何影响教师的主体性,并在深描基础上提出重构路径,以助其角色认同与专业发展。
关键词
数字赋能
外语
教师
主体
性
遮蔽
重构路径
Keywords
digital empowerm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subjectivity
concealment
reconstruction path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现象学阐释
14
作者
刘誉
戴子涵
尚俊杰
机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5,共11页
基金
北京社科基金2023重点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3JYA004)、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北京市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准备状况与应用案例研究”(项目编号:BCGA241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作为教育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和评估者,教师的理解与体验具有关键影响。通过现象学方法深入探究53名一线教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体验与认知,发现教师对GAI的使用动机受到社会文化及人际互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主体性在与GAI互动中被重塑;使用体验面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同时也要警惕外包专业责任的风险;核心期望在于精准辅助教学。结果启示我们,教师需要在人机关系中发挥主体性,专业权威群体需要作为“桥梁者”帮助教师对新技术“祛魅”,并采取辐射式策略推进教师使用GAI;技术发展层面应形成双向循环和交互的技术开发链条。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师
主体
性
现象学分析
教师
发展
Keywords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acher subjectivity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teacher development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论的辨正与刍议
被引量:
11
15
作者
郑福胜
赵永春
机构
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0-33,共4页
文摘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学术界提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论的命题。这个理论观点意义重大,但有缺欠,所以,引起学术界的持续讨论。"学生主体论""教师主体论""双主体论"等观点发生激烈的碰撞和争鸣。这个讨论带来了对传统的"教师中心论"教育思想观念的挑战,对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有新的阐释,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
“学生
主体
教师
主导”
双
主体论
良性互动
Keywords
"students oriented and teacher leading"
on double subjects
positive interaction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论教师主体
被引量:
10
16
作者
宋兵波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7-22,共6页
文摘
确立教师主体地位和重视教师主体作用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观是一个历史演变的概念 ,教师主体素质观代表了教师观的发展方向。树立教师主体素质观 ,必须重新对“教育”和“教学”在“生活”与“创造”的语境中作出解释。建立师生主体交往关系。
关键词
教师
主体
地位
教师
主体
作用
师生
主体
交往关系
创造性教学
教师
观
教师
主体
素质观
Keywords
teachers as the subject
education
teaching
status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学相长别论——教师主体、教师成长与教师学
被引量:
8
17
作者
罗益民
机构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35-140,共6页
文摘
在教学的系统过程中,涉及到的双方是教师和学生。二者孰重孰轻,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研究者对学生一方的关心,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势;而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却似乎是有些漠不关心的倾向。事实上,教师的角色也是至关重要的。由此,也应该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相长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获得益处。不妨对这个传统而且家常的成语做另外一番理解:教学,指的是教师自己的教和他自己不断成长和充实的过程中的学习和提高。二者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激励,相互提高的。由于上述重学生而轻教师的不良倾向,在此应特别呼吁,开展和加强教师学的理论和实践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
教学相长
别论
教师
主体
教师
成长
教师
学
Keywords
reinterpretation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lationship
teachers as the subject
the growth of teachers
teacherology
分类号
H195.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主体、内容与方法
被引量:
9
18
作者
张将星
王占军
机构
暨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93,共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高校绩效评价研究"(项目编号:AIA090007)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美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主体设计中,系主任、学生与同行评价在绩效评价信息来源中所占的重要程度不一;对教师绩效评价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在指标体系中受重视的程度显著不同,且偏重量化工具。虽然美国大学教师绩效评价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但是仍面临包括绩效界定不清、绩效维度设定缺乏实证研究支持、绩效评价目的不明确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国进行教师绩效评价需要思考的内容。
关键词
美国
教师
绩效评价
教师
绩效评价
主体
教师
绩效评价方法
分类号
G647.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议教师主体评价下的课程评价方法与策略
被引量:
2
19
作者
钱正明
李永宁
机构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传播系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处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132-133,共2页
文摘
课程评价在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不恰当的评价方法和不准确的思路会阻碍着其作用的发挥。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应建立教师的主体评价地位。评价者应在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两种方法论的基础上,在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去理解和体验教师的教学活动,帮助教师反思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教师
主体
课程评价
方法
策略
分类号
C642.3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我统整:教师主体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
10
20
作者
梁燕玲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6-69,共4页
文摘
教师的主体性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因。教师发展中面临着自我迷失的现实困境,它体现为教师的信仰迷失、角色迷失和发展迷失。以人学理论为依据、建立在埃里克森人格心理学基础上的自我统整理论是教师主体性发展的精神关注和最佳路径。通过自我统整合自我教育,可以构建教师个体的教育哲学,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育教师教育智慧,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实现生命的升华。
关键词
教师
主体
性
自我统整
教师
专业化发展
分类号
G6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主体性需求及涵养路径
林冰冰
张玉峰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数智时代教师主体性的异化与超越
王丹
张琪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中小学数字化教研中教师主体性的生态化重构
林吉
张岩
胡双双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素养导向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主体性:必要性、本质与确证路径
李小红
陈滕心
王克志
刘亚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存在主义视域下教师主体性的反思与复归
赵超琳
史仁民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人工智能背景下对教师“主体性”的反思
张鸿儒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数字赋能下高校外语教师主体性遮蔽与重构路径
丛蕊
黄忠廉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现象学阐释
刘誉
戴子涵
尚俊杰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关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论的辨正与刍议
郑福胜
赵永春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简论教师主体
宋兵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教学相长别论——教师主体、教师成长与教师学
罗益民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美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主体、内容与方法
张将星
王占军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浅议教师主体评价下的课程评价方法与策略
钱正明
李永宁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自我统整:教师主体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梁燕玲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6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