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学如何成为教育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庆昌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5,204,共10页
如果教学是天然的教育行为,“教学如何成为教育”这一问题就不能成立,反过来说,这一问题的成立就意味着教学并非天然的教育行为。要让教学成为教育,教师必须满足以下期待:一是能深刻体会教育之于人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确认自... 如果教学是天然的教育行为,“教学如何成为教育”这一问题就不能成立,反过来说,这一问题的成立就意味着教学并非天然的教育行为。要让教学成为教育,教师必须满足以下期待:一是能深刻体会教育之于人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确认自己“教育价值实现者”的身份;二是能自觉实现课程教学的全面育人功能;三是能接受和践行教育精神性原则和教育技术性规则。从学理上讲,“教学成为教育”的逻辑内涵可以作如下的表达:知识的掌握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可能性是“教学成为教育”的客观前提,教师对自身“教育价值实现者”的身份确认是“教学成为教育”的主观前提,教师对教育精神性原则和教育技术性规则的接受和践行是“教学成为教育”的中介变量,成为教育的教学也就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性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教育 教育教学 教育行为 教育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性体育教学概念辨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天庆 崔学梅 李小唐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5-427,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对教育性体育教学的内涵进行探讨与分析。认为:对教育性体育教学概念的界定不能运用描述性定义或规定性定义的方式,只可能采用纲领性定义的方式。体育教学的最佳纲领性定义即教育性体育教学,教育性体育教学...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对教育性体育教学的内涵进行探讨与分析。认为:对教育性体育教学概念的界定不能运用描述性定义或规定性定义的方式,只可能采用纲领性定义的方式。体育教学的最佳纲领性定义即教育性体育教学,教育性体育教学包涵着两层涵义:一是"通过教育学习运动";二是"通过运动进行教育"。它既有认知方面的特征与要求,又具有伦理方面的特征与要求,并对本文观点进行了合理性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体育教学 认知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离与回归: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的现实观照 被引量:8
3
作者 朱宁波 赵月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24,共4页
赫尔巴特自19世纪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以来,其蕴含的深刻思想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教育在长期的传承和实践"教育性教学"理论过程中,由于对"教育性教学"理解的偏差、学科之间的隔断与知... 赫尔巴特自19世纪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以来,其蕴含的深刻思想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教育在长期的传承和实践"教育性教学"理论过程中,由于对"教育性教学"理解的偏差、学科之间的隔断与知识逻辑的断裂以及教学活动与方式的被动和盲目,造成我国教育与"教育性教学"相疏离。要使我国教育回归教育性,必须厘清"教育性教学"这一概念的深刻内涵;整合学科联系、加强知识逻辑的内在统合,将一些有效的活动方式与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巴特 教育教学 现实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性教学”理论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学术观照与实践指导 被引量:7
4
作者 唐东阳 龚晨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76,共8页
体育课程思政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强国战略和体育强国战略的现实需要。然而,部分体育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是思政类专业课程的任务,与体育课程关系不大。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发现,赫尔巴特“... 体育课程思政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强国战略和体育强国战略的现实需要。然而,部分体育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是思政类专业课程的任务,与体育课程关系不大。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发现,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与体育课程思政的要求有着高度的逻辑关联性,都主张将教育和教学相结合,要求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以兴趣为导向。“教育性教学”理论可以为体育课程思政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在实践中,要求在体育课程思政中将育人理念贯穿于体育教学全过程;在体育教学目标上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要加大隐性课程的开发力度,将隐性的教育要素融入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技能的训练中;要确立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思政的主体地位;要将培养学生高雅的体育兴趣爱好与体育课程思政融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教学 体育课程思政 体育教学 赫尔巴特“教育教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好”教学:教学伦理概念辨析——基于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的视角 被引量:11
5
作者 潘小春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4,共5页
教学伦理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应有之义,但尚存在概念不清晰的问题,因此,应对概念进行厘清。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是易与之混淆的概念之一。同时,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一度被误认为与"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伦理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应有之义,但尚存在概念不清晰的问题,因此,应对概念进行厘清。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是易与之混淆的概念之一。同时,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一度被误认为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相悖。事实上,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育性教学"思想侧重于强调教学具有道德目的,而教学伦理强调教学本身的合伦理性;前者侧重从教师的角度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与道德发展,后者从师生互动的角度关注教学中师生的共同发展;前者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并非完全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后者更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建立教学中师生平等、自由和人道的新型师生关系。此外,二者都重视教学的隐性德育功能,这与重知识、技能传授的传统教学观不同;"教育性教学"是"教学伦理"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教学伦理 教育教学 教学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性教学与自由开放的教育场域 被引量:3
6
作者 马莹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4-98,共5页
教学之教育性的缺失,是当今教学存在的重要问题。教育民间概念的演变可以揭示教学与教育的疏离,回顾教学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教学与教育疏离的根源:现代社会及教育管理对效率与眼前利益的过度追求,造成了教育场域压抑与封闭的现状。要使... 教学之教育性的缺失,是当今教学存在的重要问题。教育民间概念的演变可以揭示教学与教育的疏离,回顾教学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教学与教育疏离的根源:现代社会及教育管理对效率与眼前利益的过度追求,造成了教育场域压抑与封闭的现状。要使教学回归教育性,致力于对理想人与理想社会的追求,就必须致力于使整个教育场域成为一个追求共同愿景的共同体,使其走向自由与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教学 教育场域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质教育与教学的教育性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富才 《当代教育科学》 1999年第Z1期34-35,共2页
素质教育以发展人的素质为目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为宗旨。教学作为培养人的教育活动,其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培养道德品质或增强体质等某一方面,而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 素质教育以发展人的素质为目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为宗旨。教学作为培养人的教育活动,其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培养道德品质或增强体质等某一方面,而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学的教育性与素质教育具有内在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教育 素质教 教学规律 教师 课外活动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方法 科学知识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心理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性语言教学的新方法:概念型教学法
8
作者 卢婷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9-121,共3页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技术化教学的弊端日益凸显。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涌现反映出教学中“教育性”的缺失。“教育性教学”给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视角。作为一个进行“概念重构”的教育学理论体系[1],它强调...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技术化教学的弊端日益凸显。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涌现反映出教学中“教育性”的缺失。“教育性教学”给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视角。作为一个进行“概念重构”的教育学理论体系[1],它强调教学是“知识性”和“教育性”统一的过程,对语言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概念型教学法是语言教学中的最新流派,该方法聚焦概念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其教学特点正好切合教育性语言教学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知识 教育教学 语言教学 概念型教学 教育教学改革 概念重构 青少年心理健康 训练思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申教学的教育性:教学如何促成个体完整成人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铁芳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9年第4期74-86,共13页
古典教学始终以个体究竟何以成人为根本旨趣,而现代教学则不再倾心于个体通过教学究竟达成何种目的,只是关注如何在现代性给定的圈隅之中更有效地获取知识技能,不关心这种知识技能究竟用之何方,也即不寄予个体以运用知识技能的价值涵养... 古典教学始终以个体究竟何以成人为根本旨趣,而现代教学则不再倾心于个体通过教学究竟达成何种目的,只是关注如何在现代性给定的圈隅之中更有效地获取知识技能,不关心这种知识技能究竟用之何方,也即不寄予个体以运用知识技能的价值涵养。今日教学改革必须回答一个基本问题:教学究竟要不要关涉个体完整成人?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到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都是把教学建立在教育论的基础上,教学论的本意正是作为实现个体成人的路径与方法。重申教学的教育性,意在引导教学超越知识授受,而敞开个体成人的整体性视域。真正的教学向着个体成人之道敞开,也即以教学召唤着个体成人。好的教学总是能把个体引向自我成人的原初性视域,在此视域中让个体自觉那率性之道,从而让此率性之道一点点带出个体完整成人,教学之技术也就成了修道之道术。教育性教学就是要成全个体生命于当下,也即让教学本身成为有效地打开个体生命、丰盈个体生命、提升个体生命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教学 生命 完整成人 技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小学教育学教程》教学的思想教育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世孚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8-50,36,共4页
浅谈《小学教育学教程》教学的思想教育性北京东城师范学校王世孚18世纪末期,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学中的教育性问题。他说:“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 浅谈《小学教育学教程》教学的思想教育性北京东城师范学校王世孚18世纪末期,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学中的教育性问题。他说:“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他的这一观点向我们提出了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程》 小学教育学教程 思想教育 教学教育 教学内容 师范生 中等师范学校 培养学生 教学活动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与期盼:关于教学伦理学研究对象的理性思考与深层追问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明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54-58,共5页
囿于诸种认知偏差以及判断不当,当前人们对教学伦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尚存偏差。实际上,教学伦理学既非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也非单纯研究教师在教学时应遵循哪些伦理道德规范,而是研究什么样的教学是好教学以及如何... 囿于诸种认知偏差以及判断不当,当前人们对教学伦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尚存偏差。实际上,教学伦理学既非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也非单纯研究教师在教学时应遵循哪些伦理道德规范,而是研究什么样的教学是好教学以及如何达致好教学。教学存在好坏之分,教学伦理学研究的问题不在于"应该"而在于"由好而应该",建构教学伦理学研究对象,应注意克服伦理学之"规范"情结,在"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应该",即由"好"才到"应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伦理学 研究对象 教学教育性 教师教学规范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寓思想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12
作者 徐少兰 《当代教育科学》 1998年第1期16-17,共2页
寓思想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徐少兰“寓思想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命题。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似乎社会科学学科较容易实践这个命题,而自然科学学科,特别是数学学科就不那么容易实践了。一些... 寓思想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徐少兰“寓思想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命题。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似乎社会科学学科较容易实践这个命题,而自然科学学科,特别是数学学科就不那么容易实践了。一些人认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思想教育 非智力因素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科学 教学教育 数学思想 教学活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数学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的内生机制、实现路径与教学方法 被引量:56
13
作者 陈理宣 董玉梅 李学丽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86,95,共8页
课程思政是指知识教学中本质地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课程思政的内生机制表现为教学过程的四个环节中四个主体及其客体相互作用的生成过程,本质上是教育性教学的价值引领。以知识点为经、以知识价值为纬的知识导论是实现"课程&qu... 课程思政是指知识教学中本质地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课程思政的内生机制表现为教学过程的四个环节中四个主体及其客体相互作用的生成过程,本质上是教育性教学的价值引领。以知识点为经、以知识价值为纬的知识导论是实现"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的路径,"反思与交流""创新与实践""体验与直观"形成的"观念认同""情感认同""行为习惯"是课程思政实现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内生机制 教育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的教育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桂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52-54,共3页
出于对"德育"实施的关注,分析概括了"课程的教育价值"问题的发生、"教育价值"的含义以及现代课程可能具有的教育价值,并着重揭示了我国课程价值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课程 德育 教育价值 教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之启示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晓静 朱小蔓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2-96,共5页
随着欧洲近代学校分科课程的出现,学校道德教育究竟怎样进行成为学校教育中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问题。赫尔巴特强调道德是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主张通过各门课程知识的教学来进行道德教育,其教育性教学和教学性教育的思想对今天... 随着欧洲近代学校分科课程的出现,学校道德教育究竟怎样进行成为学校教育中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问题。赫尔巴特强调道德是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主张通过各门课程知识的教学来进行道德教育,其教育性教学和教学性教育的思想对今天我国的道德教育以及课程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巴特 教育教学 教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发展及其对研究生教学与科研的要求 被引量:7
16
作者 廖湘阳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4-47,共4页
研究生教学与科研应当适应学科发展,与学科体系动态发展相适应,并在其一体化发展中寻找新的生长点;适应学科内在完美性的发展,贯彻教学的教育性,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把握学科发展的社会性,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社会参与;
关键词 教学与科研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学科发展 教学教育 教学过程 发展观 可持续 自然科 学科体系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解读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岩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7期156-159,共4页
作为"教育科学之父",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十分丰富。道德教育目标指向"五道念"的形成,综合运用管理、教育性教学、训育三大手段,以交织的公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私人教育网络为道德教育途径,道德性格培养需要知... 作为"教育科学之父",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十分丰富。道德教育目标指向"五道念"的形成,综合运用管理、教育性教学、训育三大手段,以交织的公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私人教育网络为道德教育途径,道德性格培养需要知识、能力、品格集于一身的教育者等是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的精要。注重心灵陶冶、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尊重学生个性与培养多方面兴趣相融合、显性道德教育与隐性道德教育相结合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精要对于当代道德教育仍有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巴特 道德教育 管理 教育教学 训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与伦理学 被引量:14
18
作者 周采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1,共9页
赫尔巴特主张以伦理学来说明其教育的目的。本文主要以《赫尔巴特文集》为依据,试图进一步探讨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与伦理学思想,包括其研究教育的基本方法,教育学的伦理学基础以及教育性教学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并思考其在当代的意义。
关键词 教育思想史 赫尔巴特 教育 伦理学 教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想性的本质蕴涵及其价值实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9-54,共6页
提升课程的思想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课程育人功能的根本要求。课程的思想性是指课程在育人目标、内容结构等方面的发展属性,是课程内在的思想内涵、价值体系、文化内容等方面体现出来的价值属性,是课程对学生价值观念、必备... 提升课程的思想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课程育人功能的根本要求。课程的思想性是指课程在育人目标、内容结构等方面的发展属性,是课程内在的思想内涵、价值体系、文化内容等方面体现出来的价值属性,是课程对学生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发展的育人特征。课程的思想性是由课程价值观、课程知识观和学习活动观所决定的。课程思想性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意义性的课程知识、历史文化性的课程知识、价值道德性的课程知识。增强课程的思想性,必须坚持育人导向、坚持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育人,挖掘课程的价值内蕴、文化内涵,细化课程思想性的表现性目标,深度研究教材,创设真实情境的实践学习,以正确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引导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想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 课程育人 教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手段思想及现代启益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友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4-176,共3页
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赫尔巴特提出道德教育的三大手段——管理、教育性教学、训育,三种手段特点鲜明,既各自独立又相互配合,可以协同一致服务于道德性格培养之目的。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手段思想体现出的注重心灵陶冶、道德教... 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赫尔巴特提出道德教育的三大手段——管理、教育性教学、训育,三种手段特点鲜明,既各自独立又相互配合,可以协同一致服务于道德性格培养之目的。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手段思想体现出的注重心灵陶冶、道德教育应与学科知识教育相结合、显性手段应与隐性手段相结合的内在品质对于现今道德教育颇具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巴特 道德教育手段 管理 教育教学 训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