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数学教学内容分析与教材呈现内容比较——以“认识人民币”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贤明 夏玉梅 李玮玲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认识人民币”是集多种数学核心素养于一体的重要教学内容.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框架对“认识人民币”教学内容分析,并比较分析人教版、苏教版、北师版和西师版中相应内容发现:“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内容中数学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数学概... “认识人民币”是集多种数学核心素养于一体的重要教学内容.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框架对“认识人民币”教学内容分析,并比较分析人教版、苏教版、北师版和西师版中相应内容发现:“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内容中数学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抽象、数学建模、运算能力、转化思想、文化底蕴、思考自学和创新实践9个方面;4个版教材中“认识人民币”的内容呈现特点是重视情境化教学和学生经验理解、数学习题的背景单一、实践操作性强、关注文化渗透.对“认识人民币”教学应立足数学认知的培养,重视数学思想的形成,显化数学能力的发展,立足个人发展的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核心素养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呈现内容比较 认识人民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析的三大线索 被引量:1
2
作者 姜立刚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9期31-34,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析应遵循知识、思想与价值三大线索。知识线索细化为"知"与"识"两条子线索,须做到知识统合;思想线索可从具体意义与方法论意义两个层次考察,须协同方法与思想以凸显数学学科特性;价值线索则着眼于"人",须做到...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析应遵循知识、思想与价值三大线索。知识线索细化为"知"与"识"两条子线索,须做到知识统合;思想线索可从具体意义与方法论意义两个层次考察,须协同方法与思想以凸显数学学科特性;价值线索则着眼于"人",须做到发现与创造整合,直指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教学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科学论证的生物学教学内容分析——以“孟德尔分离定律”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苏洪波 关亚萌 李秋石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26,共4页
从论证的视角对生物学教学内容进行解读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必要前提.论证包含实践论证和逻辑论证两种类型,由论题、论据、论证方式组成.本文基于科学论证,从科学理论、实验事实和数理逻辑三个角度对孟德尔分离定律进行剖析,有助于学... 从论证的视角对生物学教学内容进行解读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必要前提.论证包含实践论证和逻辑论证两种类型,由论题、论据、论证方式组成.本文基于科学论证,从科学理论、实验事实和数理逻辑三个角度对孟德尔分离定律进行剖析,有助于学生梳理科学概念,发展论证能力,提升科学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论证 科学思维 遗传定律 教学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点提取——教学内容的微分析技术 被引量:18
4
作者 周越 徐继红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7-83,共7页
本文在综述知识点概念界定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知识点是课程内容体系中和教学目标直接对应的一个命题,对应于教学材料中的一个符号、事实、概念、原理或技能;进而提出知识点提取的CRESE程序,认为应从学科知识分类开始,根据课程标准限... 本文在综述知识点概念界定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知识点是课程内容体系中和教学目标直接对应的一个命题,对应于教学材料中的一个符号、事实、概念、原理或技能;进而提出知识点提取的CRESE程序,认为应从学科知识分类开始,根据课程标准限定范围,区分教学材料中的教学内容和支持性材料而萃取教学内容,再经过选择和延伸环节来提取知识点;最后,通过提出知识组块的概念和整理注意、记忆有关研究,提出微课的内容容量和长度范围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教学内容分析 知识点 命题 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理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教材分析思路 被引量:7
5
作者 姚建宗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9-59,共11页
"法理学"本科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其实并不在于"法学或者法律知识的传授",其核心与重点恰恰在于对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精神熏陶"、"法治观念启蒙"和"法律思维方式培育"。因此,秉持... "法理学"本科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其实并不在于"法学或者法律知识的传授",其核心与重点恰恰在于对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精神熏陶"、"法治观念启蒙"和"法律思维方式培育"。因此,秉持生活立场进行本课程教学可能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从具体的社会生活之中概括提炼法学的理论,用抽象的法学的理论来分析阐释具体的社会生活",这样的"生活"与"法理"彼此参悟与印证示范,将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观察社会、体悟生活,从而既明辨"生活之理",又懂得法律运用的"法律之术"(Art of Law),还能深谙"法理之学"(Jurisprudence),从而涵养出"法律的头脑",锻造出"法律思维"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学课程教学 生活场景教学 教学对象研究 教学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