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党类型学研究的三种基本范式转换——从群众型政党、全方位型政党到卡特尔型政党 被引量:9
1
作者 岑树海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3-59,共7页
政党组织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条件的变迁,政党组织形态会发生相应改变,这意味着政党的适应性而非衰落。从20世纪50年代群众型政党到60年代全方位型政党,再到90年代卡特尔型政党,构成了政党类型学的... 政党组织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条件的变迁,政党组织形态会发生相应改变,这意味着政党的适应性而非衰落。从20世纪50年代群众型政党到60年代全方位型政党,再到90年代卡特尔型政党,构成了政党类型学的三种基本范式,并对政党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尝试从政治发展角度对这三种研究范式进行简单梳理,以加深对政党组织变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发展 政党类型学 群众型政党 全方位型政党 卡特尔型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政党类型学研究:历史主义与整合主义的新发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高奇琦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58,共6页
西方政党类型学研究的传统路径是组织学和功能主义。组织学路径沿袭了启蒙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而功能主义路径的实质则是结构主义。西方政党类型学的新发展主要在历史主义和整合主义的路径上展开。历史主义分类发展出一个清晰和简洁的... 西方政党类型学研究的传统路径是组织学和功能主义。组织学路径沿袭了启蒙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而功能主义路径的实质则是结构主义。西方政党类型学的新发展主要在历史主义和整合主义的路径上展开。历史主义分类发展出一个清晰和简洁的分阶段政党演进过程,但这一模式由于其欧洲中心论倾向和线性逻辑特征而受到批评。整合主义路径力图克服欧洲中心论的缺陷,但却陷入了过于描述现实而远离理论抽象的困境。整体而言,组织学和功能主义路径偏重普遍性和概括性解释,而历史主义和整合主义则更多强调个体性和特殊性。西方政党类型学研究对提高中国共产党党建科学化水平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类型学 历史主义 整合主义 西方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党类型学视域中的使命型政党:体制框架、产生逻辑与中国实践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大朋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83,共10页
政党类型的形成和发展与特定政治体制框架紧密相关,反映了政党在国家与社会互动中具体位置的变化。西方政党类型学的相关范式由于受到特定政治框架的影响,具有内在的局限性,对于复杂现实的解释力相对有限。尤其是在"政党—国家&qu... 政党类型的形成和发展与特定政治体制框架紧密相关,反映了政党在国家与社会互动中具体位置的变化。西方政党类型学的相关范式由于受到特定政治框架的影响,具有内在的局限性,对于复杂现实的解释力相对有限。尤其是在"政党—国家"体制的框架中,政党在国家与社会互动中的位置有了根本性变化,政党由此具备了新的组织特征和类型化特点。作为一种特殊类型,使命型政党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是政党政治发展内在规律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典型的使命型政党,既具备使命型政党一般性的组织特征和运行逻辑,又在中国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自身特色,具备了相应的特殊性。也正是这些特殊性让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始终保持着党的生机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类型学 使命型政党 组织特征 中国语境 特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政党组织嬗变的类型学分析——基于精英政党的视角 被引量:5
4
作者 岑树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8-145,共8页
以政党类型学来分析,清末民初的政党组织属于一种早期的精英政党类型,是议会宗派和政党组织的雏形,与传统中国的朋党有着本质性的区别。由于社会基础薄弱、缺乏制度化阶段的培育以及军事政权实施镇压政党政策,这种早期的精英政党还没实... 以政党类型学来分析,清末民初的政党组织属于一种早期的精英政党类型,是议会宗派和政党组织的雏形,与传统中国的朋党有着本质性的区别。由于社会基础薄弱、缺乏制度化阶段的培育以及军事政权实施镇压政党政策,这种早期的精英政党还没实现向群众性政党的转型就已经走向消亡。民初政治精英们所人为设计构建的两党制始终处于筹备阶段,没有完整实施过,建国政党所创建的党国体制成为之后中国政党发展的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组织嬗变 政党类型学 精英政党 清末民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