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空气间隙放电过程的试验观测技术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维江 谷山强 +6 位作者 谢施君 孙豹 贺恒鑫 陈家宏 何俊佳 钱冠军 向念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21,13-21,共9页
长空气间隙放电物理过程的试验观测研究是揭示长间隙放电机制和建立放电分析模型的基础。在高速光学观测技术、放电电流测量技术、空间瞬态电场测量技术和同步观测技术4方面开展了研究。通过分析高速摄影仪的成像原理,设计了针对不同放... 长空气间隙放电物理过程的试验观测研究是揭示长间隙放电机制和建立放电分析模型的基础。在高速光学观测技术、放电电流测量技术、空间瞬态电场测量技术和同步观测技术4方面开展了研究。通过分析高速摄影仪的成像原理,设计了针对不同放电阶段先导通道光学特性的观测方法;通过合理设计电极结构,研制全数字式光电隔离采集系统,实现了对高电位放电通道电流的全数字式测量;基于Pockels效应,研制出测量幅值上限达800 kV/m的集成光波导瞬态电场仪;基于高速摄影仪曝光时钟信号,提出了各测量设备的数据同步方案。该研究为准确地获取长空气间隙放电关键物理参数,揭示长空气间隙放电发展的物理过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空气间隙放电 放电物理过程 高速光学观测 放电通道电流 空间瞬态电场 同步观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激光器射频至微波放电激发的某些规律
2
作者 周引穗 高爱华 +3 位作者 郑新亮 李恩玲 胡晓云 陆治国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28-631,共4页
本文研究了射频至微波激发的 Xe和 He-Ne原子激光器及 CO2 分子激光器 ,结合各具体激光器的实验结果对其放电物理进行了讨论 ,提出获得高效率的关键是有效控制放电空间的电子能量 。
关键词 射频至微波激励 气体激光器 放电物理 等离子体 类法拉第暗区 多极放电 放电空间 电子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自放电异常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炜娜 郑见杰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37-1938,1967,共3页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分析(ICP)、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能量散射光谱(EDS)等方法对解剖后的电池零部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批号为10 Ah-2009的电池自放电的主要原因为物理自放电;物理自放电的主要原因为电池零部件内金属杂质的溶出;通...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分析(ICP)、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能量散射光谱(EDS)等方法对解剖后的电池零部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批号为10 Ah-2009的电池自放电的主要原因为物理自放电;物理自放电的主要原因为电池零部件内金属杂质的溶出;通过采取预化成的方式可以减少金属杂质的溶出现象,减小自放电,减少电池内部微短路的发生,进而提高搁置及循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放电 注液方式 预充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致裂煤岩增透技术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林柏泉 张祥良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21,共10页
高效增透是解决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等)开采及降低瓦斯灾害事故发生概率的关键,以物理放电为基础的等离子体具有能量密度大、破坏性强、温度高、重复性可靠、致裂范围可控等特征,受到业界高度关注。从电破碎和液电效应... 高效增透是解决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等)开采及降低瓦斯灾害事故发生概率的关键,以物理放电为基础的等离子体具有能量密度大、破坏性强、温度高、重复性可靠、致裂范围可控等特征,受到业界高度关注。从电破碎和液电效应2种等离子体作用方式出发,系统地回顾了等离子体致裂增透煤岩技术的研究进展;从致裂原理、对煤岩体微观孔隙和宏观裂隙结构的作用效果等多个角度,对比分析了电破碎和液电效应的不同;研究了等离子体对原位条件下煤体渗透率的影响规律;总结出电破碎和液电效应2种作用方式在致裂煤岩领域的应用现状,指明了当前等离子体在非常规天然气开采领域中的瓶颈问题,并提出等离子体与其他增透措施进行联合使用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煤岩 致裂增透 储层改造 瓦斯抽采 物理放电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