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技术在髁突肥大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宇翔 龙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8-60,共3页
髁突肥大治疗计划的制定往往依据于对髁突的生长情况的诊断。放射性核素骨扫描作为一种相对于临床检查和传统影像学判断更为精准灵敏的技术,可为髁突肥大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指导。因此,国内外学者对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技术的原理和... 髁突肥大治疗计划的制定往往依据于对髁突的生长情况的诊断。放射性核素骨扫描作为一种相对于临床检查和传统影像学判断更为精准灵敏的技术,可为髁突肥大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指导。因此,国内外学者对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其在髁突肥大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其测量值于髁突肥大治疗计划制定中的指导意义和与临床诊断方法的优劣比较等作了大量相关的研究。下面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技术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技术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平面闪烁显像技术 单侧髁突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扫描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清斌 张继文 +2 位作者 秦岭峰 张健 辛世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9-920,923,共3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扫描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9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30例,术前行跛行距离、踝肱指数检查(ABI...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扫描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9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30例,术前行跛行距离、踝肱指数检查(ABI)、双下肢动脉放射性核素扫描,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下肢放射性核素扫描放射性计数比值明显增高者10例(33%),有所增高11例(37%),无效9例(30%)。结论双下肢动脉放射性核素扫描结果对比提示,症状改善患者肢端动脉的血流灌注速度及单位时间灌注量均有所增加。双下肢动脉放射性核素扫描可作为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一种客观检查,与血管造影及三维图片动脉CT造影(3DCTA)比较,具有经济、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干细胞 自体移植 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 放射性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修复犬颞颌关节、下颌骨的放射性核素和骨密度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许亦权 胡敏 +3 位作者 李其平 何义杰 尹大一 李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7-540,共4页
目的:通过放射性核素和骨密度检查,观察犬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后的愈合情况。方法:18只杂种犬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自体骨、冷冻同种异体骨、冷冻干燥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4周、12周、24周分别进行放射性核素检查;术后24周处死所有动物,... 目的:通过放射性核素和骨密度检查,观察犬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后的愈合情况。方法:18只杂种犬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自体骨、冷冻同种异体骨、冷冻干燥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4周、12周、24周分别进行放射性核素检查;术后24周处死所有动物,对髁突、升支中段、下颌角进行骨密度扫描,并与移植前的骨密度比较。结果:术后4周、12周、24周移植侧的RO I平均计数均高于对照侧,异体骨组术后12周的T/NT比值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自体移植骨髁突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异体冷冻干燥骨/冷冻骨移植术后24周的骨密度没有明显改变。结论:犬同种异体冷冻/冻干下颌骨移植后可以重新血管化,术后24周时骨改建已经趋缓;犬冷冻/冻干异体下颌骨移植24周后的骨密度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 下颌 髁突 放射性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缺损修复实验中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江捍平 王大平 +2 位作者 朱伟民 熊建义 阮建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7-440,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nano-HA)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重建过程中的应用,为临床运用于骨缺损修复领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在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然后用多孔纳米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nano-HA)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重建过程中的应用,为临床运用于骨缺损修复领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在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然后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进行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以普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2周,4周,8周和12周分别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监测两组人工骨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通过ROI方法定量对比两种材料植入区和正常区放射性浓集比值,nano-HA人工骨组成骨作用优于HA人工骨组,骨缺损修复能力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可望成为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修复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监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纳米 人工 缺损 放射性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及放射性核素显像监测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滨 裴国献 +3 位作者 王珂 范义湘 金丹 魏宽海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对山羊大段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在此过程中的监测效果。方法将27只中国青山羊,分为组织工程骨组、人工骨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并分别造成左侧胫骨2cm骨缺损。对组织工程骨组缺损区植入珊瑚羟基磷灰...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对山羊大段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在此过程中的监测效果。方法将27只中国青山羊,分为组织工程骨组、人工骨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并分别造成左侧胫骨2cm骨缺损。对组织工程骨组缺损区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CHAP)和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复合体,人工骨组植入CHAP,对照组则不植入任何填充物。采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于术后2、4、8周监测各组骨修复情况。结果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测定的感兴趣区(ROI)计数和T/NT比值显示: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均未见再血管化的表现及明显的成骨活动;人工骨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血管再生的数量和成骨的质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组织工程骨组上升趋势更为显著。结论组织工程骨较人工骨具有更佳的修复大动物大段骨缺损的能力,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修复过程中有比较准确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 放性显像 组织学技术 组织工程学 动物实验 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海蛟 邵振华 +1 位作者 张立 张永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9-351,共3页
目的 探索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 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对6 0例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进行全身骨显像探测及分析骨转移灶,并同时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放射免疫测定。结果 前... 目的 探索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 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对6 0例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进行全身骨显像探测及分析骨转移灶,并同时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放射免疫测定。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骨转移灶的状态根据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①减少或消失;②保持稳定状态;③出现或增多,常伴有相应的血清PSA变化。结论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直观地监测骨转移灶的变化,可协同血清PSA共同作为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放射性 显像 内分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定位的应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林玉江 杨利民 杨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8-411,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定位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选取4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将核素骨显像技术定位的新鲜压缩骨折的责任椎体数目设为骨扫描组,将首先经查体定位、X线透视筛查后,将发... 目的:比较分析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定位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选取4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将核素骨显像技术定位的新鲜压缩骨折的责任椎体数目设为骨扫描组,将首先经查体定位、X线透视筛查后,将发现的病变椎体再进行CT以及磁共振检查,最终确定新鲜压缩骨折的责任椎体数目设为标准组,将两者数据进行Kappa检验。结果:骨扫描组确定的新鲜骨折的责任椎体数目为56节,标准组中,X线定位58节椎体,CT定位54节椎体,MRI定位52节椎体,经过综合评估后,确认责任椎体为52节,两组一致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6)。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结果与综合查体定位、X线、CT以及磁共振共同诊断的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对于不能行MRI检查的患者,核素骨显像是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责任椎体的有效辅助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显像 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磁共振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陈仰珍 吴德华 吴湖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骨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未经放疗、化疗的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均分别行核素骨显像、骨X线平片、骨CT检查。核素骨显像于静脉注射99mTc-MDP3~6h后进行。结果58例鼻咽癌Ⅲ、Ⅳ... 目的探讨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骨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未经放疗、化疗的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均分别行核素骨显像、骨X线平片、骨CT检查。核素骨显像于静脉注射99mTc-MDP3~6h后进行。结果58例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中有13例最后经临床确诊为鼻咽癌骨转移。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84.6%,特异性为82.2%,假阳性率为17.7%,假阴性率15.4%。病灶主要集中于脊椎、肋骨和骨盆。骨显像与X线、CT检查对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4.6%、61.5%和69.2%,核素骨显像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平片和CT(P<0.05)。本组病例中,患者有疼痛主诉者骨显像的阳性率高;N分期晚者其阳性率也高。结论全身骨显像在诊断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有无骨转移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灵敏度高于X线平片和CT检查;骨显像阳性率的高低与疼痛主诉及N分期密切相关,在病例筛选中可作为首选检查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性显像 显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广宙 刘志翔 +2 位作者 张磊 李现军 谢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3期271-272,共2页
目的 研究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强直性脊柱炎 (AS)的诊断价值。方法 AS患者和对照组均做了全身、局部及断层骨显像 ,并测定了骶髂关节 /骶骨 (SI/S)的计数比值。结果 早期AS患者的SI/S比值 (1.5 3± 0 .11)与对照组 (1.2 1±0 ... 目的 研究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强直性脊柱炎 (AS)的诊断价值。方法 AS患者和对照组均做了全身、局部及断层骨显像 ,并测定了骶髂关节 /骶骨 (SI/S)的计数比值。结果 早期AS患者的SI/S比值 (1.5 3± 0 .11)与对照组 (1.2 1±0 .10 )、中期 (1.2 8± 0 .2 9)和晚期 (1.19± 0 .3 9)AS患者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中期和晚期AS患者的SI/S比值之间 ,以及中、晚期AS患者的SI/S比值与对照组比较 ,均无差异 (P >0 .0 5 )。 6例X线平片无异常的AS患者全身骨显像则发现腰椎及外周关节放射性异常浓聚 ;AS患者全身骨显像共发现椎骨异常浓聚灶 2 43个 ,而断层显像则检出 3 0 9个异常浓聚灶。结论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测定SI/S比值对AS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对中、晚期AS的诊断意义不大 ;骨显像发现AS骨关节部位的早期病变比X线平片更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放射性显像 MDP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观察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能力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程越 马红梅 +1 位作者 张欣 崔福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应用99mTc-MDP放射性骨显像观察复合兔骨髓基质细胞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BMSCs+nHAC)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范围为15mm×15mm的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相应方法修复:A组,BMSCs+nHAC修复;B组,nHAC修复;C组,... 目的:应用99mTc-MDP放射性骨显像观察复合兔骨髓基质细胞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BMSCs+nHAC)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范围为15mm×15mm的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相应方法修复:A组,BMSCs+nHAC修复;B组,nHAC修复;C组,空白对照组,缺损不做修复。术后4、8、12周分别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进行监测。结果:术后4周,A组核素浓聚程度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核素浓聚程度亦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8周,A组核素浓聚程度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核素浓聚程度与C组无显著差异;术后12周,3组核素浓聚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MSCs+nHAC修复下颌骨缺损与单独使用nHAC相比具有较好的成骨能力和血管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 髓基质细胞 缺损 放射性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临床骨科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强 赵建宁 施鑫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54-157,共4页
放射性核素显像广泛应用于骨骼系统的诊断和治疗 ,对转移性骨肿瘤、骨髓炎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能够早期判断移植骨是否成活 ,同时对原发性骨肿瘤和转移性骨肿瘤引起的骨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关键词 放射性 显像 应用 肿瘤 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群 梁培炎 林焕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1054-1055,共2页
目的 :探讨鼻咽癌骨转移患者骨显像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45 0例鼻咽癌患者行全身骨核素显像。结果 :45 0例鼻咽癌中发现颈淋巴结转移占 71 1% ( 32 0 45 0 ) ,骨转移占 6 3 8% ( 2 87 45 0 )。 415例低分化或未分化鳞状... 目的 :探讨鼻咽癌骨转移患者骨显像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45 0例鼻咽癌患者行全身骨核素显像。结果 :45 0例鼻咽癌中发现颈淋巴结转移占 71 1% ( 32 0 45 0 ) ,骨转移占 6 3 8% ( 2 87 45 0 )。 415例低分化或未分化鳞状细胞癌骨显像阳性率为 6 6 0 % ( 2 74 415 ) ,35例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的骨显像阳性率 37 1% ( 13 415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骨转移的部位以脊柱为多见 ,其余依次为胸部、骨盆、肢体和颅骨。结论 :鼻咽癌易发生骨转移 ,核素全身骨显像对于临床诊断分期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肿瘤 放射性显像 鼻咽癌 显像 诊断 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环境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研究农业立体污染的构思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勇 张晴雯 +1 位作者 章力建 蔡典雄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9-403,共5页
如何进行有效的监测与防治农业立体污染,已经成为研究我国食品安全与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本文从论述137Cs2、10Pbex7、Be的来源和示踪原理入手,提出了应用环境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研究农业立体污染的新构思,主要包括:查明... 如何进行有效的监测与防治农业立体污染,已经成为研究我国食品安全与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本文从论述137Cs2、10Pbex7、Be的来源和示踪原理入手,提出了应用环境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研究农业立体污染的新构思,主要包括:查明农业景观系统中污染物质的本底值,辨析污染物来源和传输路径,评价不同农艺措施和土地利用防治农业立体污染的有效性,建立基于环境核素示踪的农业立体污染分布式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立体污染 环境放射性(^137Cs、^210Pbex、^7Be) 时空格局 预测与防治 示踪技术 环境放射性 污染物质 农业 立体 构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碳纳米颗粒生物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诸颖 冉铁成 +2 位作者 李晴暖 徐晶莹 李文新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纳米材料缺少特异的检测和分析手段,因此,放射性核素标记和示踪技术在研究纳米颗粒与生命体相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介绍了放射性示踪技术在碳纳米颗粒(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纳米碳黑)与整体动物和哺乳动物细胞相互作用研究中... 纳米材料缺少特异的检测和分析手段,因此,放射性核素标记和示踪技术在研究纳米颗粒与生命体相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介绍了放射性示踪技术在碳纳米颗粒(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纳米碳黑)与整体动物和哺乳动物细胞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列举了实验得到的关于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资料,以及这些资料对于碳纳米材料在药物研制和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最后,根据碳纳米颗粒的奇异特性,分析了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相对于荧光标记技术的优越性,指出核素标记和示踪技术在纳米科技与生命科学交叉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 示踪技术 碳纳米颗粒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病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被引量:1
15
作者 庞雁 常克力 +4 位作者 庹培昱 蒋霞芬 王兆祥 朱殿清 邹永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本文利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研究56例肺癌的骨转移情况。其阳性率为62%,肺癌病人骨显像阳性发现早,常在术前及术后8个月以内,且常为多发灶。骨显像被认为是一高灵敏而非特异的检查骨转移的方法,故需仔细判断骨显像中所示阳性区域病灶。... 本文利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研究56例肺癌的骨转移情况。其阳性率为62%,肺癌病人骨显像阳性发现早,常在术前及术后8个月以内,且常为多发灶。骨显像被认为是一高灵敏而非特异的检查骨转移的方法,故需仔细判断骨显像中所示阳性区域病灶。可使其假阳性降低为零。骨显像所示骨转移尤其是“隐匿性骨转移”似应与传统骨转移灶相区分,并对其性质、预后及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使肺癌病人的骨转移得到早期、合理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 显像 转移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骨转移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表现及其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10
16
作者 肖亚景 苏敏 《放射学实践》 2000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探讨脊柱骨转移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表现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3 70例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的脊柱骨转移癌病例 ,多数有原发肿瘤的病史 ,部分可疑病例经手术病理和 /或X线平片和 /或CT和 /或MRI证实。分析其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表现... 目的 :探讨脊柱骨转移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表现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3 70例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的脊柱骨转移癌病例 ,多数有原发肿瘤的病史 ,部分可疑病例经手术病理和 /或X线平片和 /或CT和 /或MRI证实。分析其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表现。转移灶的确定 :与邻近椎体对比 ,凡骨显像表现为明显的放射性聚集或放射性缺损和 /或MRI的T1加权表现为低信号强度且T2 加权表现为高低混杂或高信号强度和 /或和 /或X线平片或CT显示骨质破坏的椎体均认为是骨转移。结果 :①脊柱骨转移癌骨显像多表现为多椎体异常放射性聚集 ,胸椎多于腰椎 ,病灶常呈圆形或类圆形 ,常合并脊柱外骨病灶 ,以胸廓、骨盆常见 ;②恶性肿瘤不同 ,病灶部位、数目及脊柱外骨病灶的位置有所不同。结论 :①骨显像表现为多个椎体异常放射性聚集可诊断为转移癌 ,在单个椎体病灶病例的随访中 ,病灶可能暂时转阴 ,随后变成冷区 ,应结合临床原发肿瘤病史及CT或MRI综合判断 ;②脊柱转移癌好发于胸椎 ,其次是腰椎 ,多个椎受累常见 ,常伴脊柱外骨转移。③不同的恶性肿瘤其脊柱转移癌好发部位、病灶数目及合并脊柱外骨转移的部位有差别 ,全面分析骨显像结果对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癌 放射性 显像 临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放射性核素测量的固相萃取片技术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郭景儒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5,共4页
用于放射性核素测量的固相萃取片技术是最近几年开发的新技术,它的原理是在聚四氟乙烯纤维制成的薄片中嵌入特效的萃取剂,在片上完成对核素的浓集、纯化及测量源的制备。它比传统的放射化学分析法更简便快速。片子有良好的动力学特性,... 用于放射性核素测量的固相萃取片技术是最近几年开发的新技术,它的原理是在聚四氟乙烯纤维制成的薄片中嵌入特效的萃取剂,在片上完成对核素的浓集、纯化及测量源的制备。它比传统的放射化学分析法更简便快速。片子有良好的动力学特性,溶液能够在较高流速(50 ml/min)下通过片子,这使得此技术更适用于大体积水样品的分析。介绍了用一个1 L水样,应用固相萃取片可以在0 5 h内完成活度测量源的制备过程。经过仔细地检验,表明这个技术可以取代传统的放化分析方法,应用于环境监测之中。这个技术的普遍应用会节省大量的分析样品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 固相萃取 技术 聚四氟乙烯纤维 化学分析法 动力学特性 制备过程 活度测量 环境监测 分析样品 萃取剂 水样品 大体积 应用 传统 浓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早期发现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18
作者 吕刚 金成壁 +4 位作者 王钢 路磊 屠冠军 粟维国 裴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97-299,共3页
骨转移瘤在临床上甚为常见,但在病变早期,X线检查的阳性率却非常低。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可大大提高骨转移瘤的诊断率,尤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关键词 显像 肿瘤 放射性 转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转移性骨瘤治疗作用的评价
19
作者 刘枫 任志刚 +1 位作者 刘淑华 刘致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8期786-786,共1页
关键词 转移性 X线片 放射性显像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显像对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志凡 《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1993年第1期11-14,共4页
本文对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骨骼和关节疾病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显像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和进展。其方法学中介绍了骨动静态显像及SPECP断层显像、并对正常和异常图像进行了分析。在临床应用上总结了六个方面。即:(1)早期诊断恶性... 本文对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骨骼和关节疾病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显像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和进展。其方法学中介绍了骨动静态显像及SPECP断层显像、并对正常和异常图像进行了分析。在临床应用上总结了六个方面。即:(1)早期诊断恶性转移性骨肿瘤。(2)原发性骨肿瘤及范围判定和疗效观察。(3)早期诊断急性骨體炎。(4)骨折和关节疾病的诊断。(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6)移植骨监测及畸形性骨髓炎的诊断。还介绍了SPECT显像在骨疾病中的应用,主要用在关节平面显像可疑者,用SPECT断层寻找病灶、如膝关节、股骨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 成像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