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3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材料用于废水中放射性核素吸附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焦芮 周涛 +3 位作者 孙寒雪 李吉焱 朱照琪 李安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66,共13页
针对传统吸附剂对放射性元素的去除,存在吸附时间较长以及吸附效果不理想等不足之处;新型多孔吸附材料如共价有机框架(COF)、金属有机框架(MOF)和共轭微孔聚合物(CMP)等,由于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快速的电荷载流... 针对传统吸附剂对放射性元素的去除,存在吸附时间较长以及吸附效果不理想等不足之处;新型多孔吸附材料如共价有机框架(COF)、金属有机框架(MOF)和共轭微孔聚合物(CMP)等,由于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快速的电荷载流子迁移率和可调的功能性,对于放射性核素的分离有着更高的分离效率。本文针对多种新型多孔吸附材料COF、MOF和超高交联聚合物(HCP)等对放射性元素的去除,通过总结新型多孔吸附材料用于放射性核素吸附分离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新型多孔吸附材料的设计制备、放射性元素去除性能以及放射性元素去除机理;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提出目前新型多孔吸附材料用于放射性核素吸附分离存在的问题,如难以处理粉末状的新型多孔吸附材料,以及在极端化学条件下容易出现结构不稳定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例如将研究从纯粹的基础研究扩展到更实用的方面和大力开发有效的合成方法,以获得高产率且无副产物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放射性核素 量子筛分 动态扩散 高效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自动浓集技术进展
2
作者 陈逸飞 王瑞俊 保莉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8-373,共6页
低活度浓度放射性样品直接测量难以满足精确度要求,需通过浓集处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传统的手动浓集方法步骤繁杂,耗时且劳动强度大,限制了核素分析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在样品处理领域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本文综述了环境样品... 低活度浓度放射性样品直接测量难以满足精确度要求,需通过浓集处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传统的手动浓集方法步骤繁杂,耗时且劳动强度大,限制了核素分析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在样品处理领域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本文综述了环境样品和低放射性废液中放射性核素的浓集方法,主要介绍了蒸发法、共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等样品处理方法,并对其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详细分析了核素自动浓集技术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自动化 预处理 分离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中放射性核素电迁移实验的多重耦合数学模型
3
作者 李小杰 谭凯旋 +4 位作者 刘龙成 李咏梅 李春光 邹智 柳琪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7-275,共9页
花岗岩是高放射性废物处置库的首选介质屏障,获取花岗岩中核素迁移参数是处置库安全评价的基础。本工作旨在以电迁移实验获取的完整花岗岩中核素迁移的数据为基础,并以此建立动力学吸附-对流-弥散的多重耦合数学模型。以拉普拉斯变换求... 花岗岩是高放射性废物处置库的首选介质屏障,获取花岗岩中核素迁移参数是处置库安全评价的基础。本工作旨在以电迁移实验获取的完整花岗岩中核素迁移的数据为基础,并以此建立动力学吸附-对流-弥散的多重耦合数学模型。以拉普拉斯变换求解得到核素在完整花岗岩多孔隙介质当中标准化浓度的解析解,并应用MATLAB中的最小二乘法汇编数据拟合程序,模型的敏感性分析表明,本模型相比其他模型更具普适性,不论是中强吸附核素还是弱吸附核素,都能更好地解释核素离子在完整花岗岩岩芯中的迁移机理。应用该模型分析I−和Sr^(2+)的电迁移实验数据,得到I−在无电场条件下的D_(m)^(e)值为(2.25±0.35)×10^(−14) m^(2)/s,Sr^(2+)在无电场条件下的D_(m)^(e)值为(4.80±0.31)×10^(−13) m^(2)/s。此外,该模型还可以估算一级吸附速率系数β,进而解释核素离子在完整花岗岩中的吸附阻滞机制。同时,通过分析突破曲线的斜率和弯曲度,能够深入理解非线性吸附的迁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吸附-对流-弥散模型 非线性吸附 阻滞 数学模型 放射性核素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辽市典型农田区土壤放射性核素含量评估
4
作者 黄美容 梁泰然 +2 位作者 李雪 蒙古夫 王德鑫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农田土壤中的铀(^(238)U)、钍(^(232)Th)、镭(^(226)Ra)、钾(^(40)K)、铯(^(137)Cs)等放射性物质如果长期积累在土壤中,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为了测量内蒙古通辽市部分农田放射性核素含量情况,评估土壤放射性水平,利用YH3324型四... 农田土壤中的铀(^(238)U)、钍(^(232)Th)、镭(^(226)Ra)、钾(^(40)K)、铯(^(137)Cs)等放射性物质如果长期积累在土壤中,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为了测量内蒙古通辽市部分农田放射性核素含量情况,评估土壤放射性水平,利用YH3324型四路低本底α、β测量仪和超低本底高纯锗γ探测器测量分析了30份土壤样品中的放射性。通辽市农田区土壤样品中^(238)U、^(232)Th、^(226)Ra、^(40)K、^(137)Cs的γ比活度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2.24±5.64) Bq/kg、(24.62±2.02) Bq/kg、(17.68±1.31) Bq/kg、(677.68±43.60) Bq/kg、(2.35±0.15) Bq/kg,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为(316.77±3.20)Bq/kg、(935.67±3.20) Bq/kg;γ外照射年有效剂量为62.91μSv。镭当量活度浓度平均值为105.07Bq/kg。分析结果表明,采样点测量结果处于正常本底水平,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未造成辐射剂量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表层土壤 放射性核素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杰 王雪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机制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近年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HFpEF的早期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导致诊断存在一定困难。随着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的进步以及对HFpEF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研究取得的新进展...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机制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近年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HFpEF的早期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导致诊断存在一定困难。随着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的进步以及对HFpEF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研究取得的新进展,为HFpEF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主要对近年放射性核素显像在HFpEF中的研究进行综述,重点关注该技术在HFpEF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放射性核素显像 心肌灌注显像 交感神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中国15年研发进程及最新政策支持
6
作者 刘丹 李修齐 +3 位作者 刘书鹏 吴晓霏 余孟洋 王洪允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7-854,共8页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adionuclide drug conjugates,RDC)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成果。其凭借在肿瘤治疗和诊断中的精准靶向能力、高诊断灵敏度以及显著的治疗效果,已成为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诊疗一体化药物。本文系统回顾2009—2024年间我国...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adionuclide drug conjugates,RDC)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成果。其凭借在肿瘤治疗和诊断中的精准靶向能力、高诊断灵敏度以及显著的治疗效果,已成为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诊疗一体化药物。本文系统回顾2009—2024年间我国在RDC领域的研发进展,从RDC药物概述、结构和分类、中国临床研究趋势和临床试验进展、国家政策支持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以促进RDC药物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 多肽偶联 抗体偶联 靶向治疗 临床研发现状 中国在研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放射性核素识别算法
7
作者 朱岳武 梁杰 +3 位作者 董喆 刘尔聃 李林珊 姜麟泉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4,101,共4页
为实现对低计数、多种类的复杂放射性核素的准确识别,引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搭建针对低计数、多种类放射性核素识别模型。利用蒙特卡罗仿真创建由^(241)Am、^(133)Ba、^(57)Co、^(60)Co、^(137)Cs、^(152... 为实现对低计数、多种类的复杂放射性核素的准确识别,引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搭建针对低计数、多种类放射性核素识别模型。利用蒙特卡罗仿真创建由^(241)Am、^(133)Ba、^(57)Co、^(60)Co、^(137)Cs、^(152)Eu以及40K组成的单源、两源以及三源共63种不同种类放射性核素能谱数据库。利用仿真训练集和仿真验证集样本完成CNN训练及超参数优化,利用测试集样本验证模型性能。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低计数、多种类放射性核素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蒙特卡罗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生态运移与辐射剂量评价研究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森林 吴仁杰 +1 位作者 张欣钰 李金凤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89-2007,共19页
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输运和转移(简称运移)长期以来受到辐射环境保护领域的特别关注。本文将系统梳理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运移机制和模型及参数、人类和非人类生物剂量评价方法,以及在核设施发生事故情况下放射性核素非平衡... 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输运和转移(简称运移)长期以来受到辐射环境保护领域的特别关注。本文将系统梳理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运移机制和模型及参数、人类和非人类生物剂量评价方法,以及在核设施发生事故情况下放射性核素非平衡态运移模型及参数等相关研究现状,并从计算模型、评价方法和参数等多维度探讨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运移行为,重点针对放射性核素海洋运移、非人类物种剂量评价、短期事故排放的动态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并提出建议,为核与辐射应急响应、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运移 剂量评价 非平衡态运移模型 ^(14)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3
9
作者 兰晓莉 宋祥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共4页
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为实现精准诊断与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与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提供了个体化方案,既带来巨大机遇,也在开发新靶点、研发新型放射性药物、辐射剂量学与安全性评估等方面带来挑战。本文就放射性核素诊疗... 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为实现精准诊断与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与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提供了个体化方案,既带来巨大机遇,也在开发新靶点、研发新型放射性药物、辐射剂量学与安全性评估等方面带来挑战。本文就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断性放射性核素的应用及展望
10
作者 丁佳欣 冉卓灵 +9 位作者 张瑜娴 张冉 喻琳 杨丽萍 宁远庆 高旭 安明惠 谢晶 柴栋 宫建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09-1614,共6页
核医学在许多病症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诊断的核医学,具备准确快速、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优势。目前,已有多种放射性核素在疾病的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氟-18(18 F)、锆-89(8... 核医学在许多病症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诊断的核医学,具备准确快速、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优势。目前,已有多种放射性核素在疾病的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氟-18(18 F)、锆-89(89 Zr)、镓-68(68 Ga)、锝-99m(99m Tc)、碘-131(131 I)、碘-123(123 I)和碳-11(11 C)诊断性放射性核素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行综述,为疾病的诊断和分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核素诊断 诊疗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主要天然与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吸附与迁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翊邦 杜金秋 +3 位作者 林武辉 刘晨 路波 姚子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45-2057,共13页
为科学评估近海环境的辐射风险,有必要深化对放射性核素在近海环境中的吸附和迁移行为的研究与认识。本文在分析渤海北部沉积物中主要天然和人工放射性核素含量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解析其关键影响因素,并通过固液分配系数分析量化放射... 为科学评估近海环境的辐射风险,有必要深化对放射性核素在近海环境中的吸附和迁移行为的研究与认识。本文在分析渤海北部沉积物中主要天然和人工放射性核素含量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解析其关键影响因素,并通过固液分配系数分析量化放射性核素在中国近海不同海域的迁移扩散能力,进而初步评估近海辐射风险。结果表明:1)在物理/化学吸附作用的影响下,沉积物细颗粒含量和有机碳(TOC)含量均与放射性核素含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不同放射性核素在中国近海的迁移扩散能力不同(迁移扩散能力大小顺序为^(40)K>^(137)Cs>^(226)Ra>^(232)Th),同一核素在不同海域的迁移扩散能力也存在差异(对于^(226)Ra,海域的扩散能力由强到弱顺序为渤海>黄海>南海>东海,对于^(137)Cs,该顺序为渤海>南海>黄海);3)中国近海鱼类的辐射风险整体较低(总风险系数<1),但渤海底栖鱼类相对较高的^(226)Ra辐射风险仍需警惕(风险系数为其他近海海域鱼类的2~4倍);4)采用实测数据评估所得的辐射风险系数往往高于依据ERICA内置参数模拟评估的结果(^(226)Ra的评估结果相差1~6倍)。综上可见,近海环境复杂多变,放射性核素的迁移扩散能力与辐射风险评估尚存在不确定性,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近海 吸附 迁移扩散 辐射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岛以东放射性核素进入中国海关键途径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宇轩 赵昌 +1 位作者 杨德周 许灵静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08-2021,共14页
准确刻画放射性核素在海洋中的扩散及输运过程是监测及预防的关键。利用北太平洋区域高分辨率海洋动力模式,结合被动示踪实验,模拟了福岛排放入海的放射性核素在5 a左右时间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放射性核素在排海后主要随黑潮延伸体向... 准确刻画放射性核素在海洋中的扩散及输运过程是监测及预防的关键。利用北太平洋区域高分辨率海洋动力模式,结合被动示踪实验,模拟了福岛排放入海的放射性核素在5 a左右时间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放射性核素在排海后主要随黑潮延伸体向东移动,但仍有部分放射性核素由于西南向回流、涡旋活动及模态水潜沉过程,向西南方向抵达中国海外缘。在中国近海与外海的物质交换通道中,放射性核素主要通过中国台湾以东最早进入中国东海,后经过吕宋海峡入侵南海,进而通过陆架环流输送到黄海与渤海中。研究结果系统地给出了放射性核素由北太平洋进入中国海的三维途径及动力机制,并表明高浓度的放射性核素在5 a时间内并未影响中国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海洋数值模式 动力机制 大洋-近海物质交换 时间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祥铭 吕小迎 兰晓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利用放射性药物紧密结合分子影像与靶向核素治疗的优势,核医学逐步实现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疾病,有力促进了诊疗一体化的发展。本文就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废渣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释放特性
14
作者 周廷艺 林发利 +2 位作者 韩志伟 吴攀 何守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415,共12页
赤泥和锰渣等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放射性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分析了贵州典型的赤泥和锰渣样中^(238)U、^(232)Th、^(226)Ra和^(40)K这4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利用静态浸泡实验研究了其释放特性,并对浸出液的... 赤泥和锰渣等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放射性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分析了贵州典型的赤泥和锰渣样中^(238)U、^(232)Th、^(226)Ra和^(40)K这4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利用静态浸泡实验研究了其释放特性,并对浸出液的释放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产生的赤泥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较老化赤泥高,电解锰渣中天然核素含量低于锰矿渣。废渣浸出液中核素比活度依次是^(40)K>^(226)Ra>^(238)U>^(232)Th,但固液分配系数(K_(d))显示废渣天然核素的释放能力为^(226)Ra>^(40)K>^(238)U>^(232)Th,^(226)Ra易被水浸泡或淋滤释放进入水体产生环境风险。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饮用水水质准则和美国环境保护局(United Stat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 EPA)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放射性核素风险评价结果显示,^(232)Th水浸释放的环境风险较小;随着浸泡时间增加,锰渣中^(238)U在90 d时均超过了WHO(10 Bq·L^(-1))和US EPA(11.1 Bq·L^(-1))限值,赤泥中仅老化赤泥在90 d时超出WHO限值。废渣浸泡7 d内^(226)Ra均已超出WHO(1.0 Bq·L^(-1))和US EPA(2.22 Bq·L^(-1))的限值,^(226)Ra释放风险随着浸泡时间增加导致不断增高,第90天时新鲜赤泥分别超出31.09倍和14.00倍。^(226)Ra释放产生的高风险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应是废渣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释放风险管控的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渣 天然放射性核素 静态浸泡 固液分配系数 放射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相关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临床评价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玉琦 洪伟 +2 位作者 王飞 张春丽 王荣福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89-1597,共9页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以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高表达为特征。针对PSMA靶点的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s)是当今PCa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在PCa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新型PSMA相关RDCs进入临...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以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高表达为特征。针对PSMA靶点的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s)是当今PCa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在PCa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新型PSMA相关RDCs进入临床研究。鉴于放射性药物的特殊性,在进行临床综合评价时,必须考虑电离辐射的影响。该文综述近10年来PSMA相关RDCs的临床研究,并重点介绍PSMA相关RDCs临床研究中药品综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临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促排剂的机制和现状
16
作者 寇冰燕 郭玉凤 +1 位作者 党旭红 刘晓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60-2970,共11页
核事故爆发后,人体可以通过吸入、食入以及完整的皮肤或伤口受到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目前,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促排疗法,除了已经投入临床使用的碘化钾(KI)、普鲁士蓝(PB)、碳酸氢钠以及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等放射性核... 核事故爆发后,人体可以通过吸入、食入以及完整的皮肤或伤口受到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目前,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促排疗法,除了已经投入临床使用的碘化钾(KI)、普鲁士蓝(PB)、碳酸氢钠以及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等放射性核素促排剂外,还有正在研究中的放射性核素促排剂,如富勒烯、羟基吡啶酮、儿茶酚胺等。近年来,生物材料进入核素促排的领域,极大提高了促排效率,其中,脂质体和纳米载体的运送形式使传统的促排剂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此,本文从已经进入临床使用的和具有发展前景的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促排剂两方面来分析和讨论促排剂的促排机制和研究现状,明确其在促排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分析放射性内污染促排剂的发展趋势,并展望促排剂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放射性核素促排剂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内污染 促排剂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杨丽萍 郑雨璇 +7 位作者 冉卓灵 胡锐 梁雨薇 孙悦 卢畅 李慧杰 李旭晗 宫建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98-1602,共5页
放射治疗对健康细胞的杀伤作用,促成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的产生,有效减少对周边正常细胞的损伤。目前,α、β放射性核素是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众多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放射治疗不仅具有局部抗肿瘤效果,还通过触发机体免疫反应发挥全... 放射治疗对健康细胞的杀伤作用,促成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的产生,有效减少对周边正常细胞的损伤。目前,α、β放射性核素是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众多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放射治疗不仅具有局部抗肿瘤效果,还通过触发机体免疫反应发挥全身抗肿瘤作用。该文详细描述了常用放射性核素的特性和临床应用,探讨辐射触发机体免疫反应的机制以及放射治疗、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与免疫疗法联合使用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 免疫反应 α 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放射性核素的应用及展望
18
作者 刘红竹 杨丽萍 +8 位作者 郑雨璇 卢畅 张冉 梁雨薇 高旭 张镇江 安明惠 谢晶 宫建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03-1609,共7页
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它通过载体或介入技术将药物精准地传递至病灶,并发射出特定的射线能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健康细胞的破坏,从而实现治疗目标。治疗性放射性核素的类型、放射能量、物理半衰期、制备方法、... 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它通过载体或介入技术将药物精准地传递至病灶,并发射出特定的射线能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健康细胞的破坏,从而实现治疗目标。治疗性放射性核素的类型、放射能量、物理半衰期、制备方法、毒性等因素决定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该文综述治疗性放射性核素的特点和临床应用现状,以期为靶向治疗用放射性核素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放射性核素 α射线药物 β射线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柳 侯备 +3 位作者 朱亚男 高燕 梁应凤 郭姗姗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4-561,共8页
通过构建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科学评估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患者护理质量。本文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立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 通过构建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科学评估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患者护理质量。本文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立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循证护理实践方法的指导下,整合文献检索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构建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池,经过两轮专家函询确定指标内容。本研究纳入20名函询专家,两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5和0.95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28和0.550(P<0.05)。汇总两轮专家函询后修订结果,删除3项指标,修改7项指标,增加9项指标,最终构建的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58项,所有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均>4.00分,变异系数均<0.33,各项指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本研究构建的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核素治疗病人的护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为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工作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治疗病房 护理质量 三维质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生产过程中放射性核素的迁移和辐射影响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燕 赵奎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58,共6页
通过对安徽某企业氧化锆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原料、产品及周边环境气溶胶中放射性核素含量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了氧化锆生产过程中放射性核素的迁移途径以及对周边环境的辐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原料中的放射性核素在生产过程中主要迁移... 通过对安徽某企业氧化锆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原料、产品及周边环境气溶胶中放射性核素含量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了氧化锆生产过程中放射性核素的迁移途径以及对周边环境的辐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原料中的放射性核素在生产过程中主要迁移至硅粉中,迁移至其他产品中的放射性核素份额较小;对周围公众的主要影响途径为吸入含放射性核素粉尘产生的内照射,所占份额约为99%。该研究结果为此类伴生放射性矿企业的辐射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辐射监管部门的监管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放射性核素含量 迁移 内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