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0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辽市典型农田区土壤放射性核素含量评估
1
作者 黄美容 梁泰然 +2 位作者 李雪 蒙古夫 王德鑫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农田土壤中的铀(^(238)U)、钍(^(232)Th)、镭(^(226)Ra)、钾(^(40)K)、铯(^(137)Cs)等放射性物质如果长期积累在土壤中,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为了测量内蒙古通辽市部分农田放射性核素含量情况,评估土壤放射性水平,利用YH3324型四... 农田土壤中的铀(^(238)U)、钍(^(232)Th)、镭(^(226)Ra)、钾(^(40)K)、铯(^(137)Cs)等放射性物质如果长期积累在土壤中,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为了测量内蒙古通辽市部分农田放射性核素含量情况,评估土壤放射性水平,利用YH3324型四路低本底α、β测量仪和超低本底高纯锗γ探测器测量分析了30份土壤样品中的放射性。通辽市农田区土壤样品中^(238)U、^(232)Th、^(226)Ra、^(40)K、^(137)Cs的γ比活度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2.24±5.64) Bq/kg、(24.62±2.02) Bq/kg、(17.68±1.31) Bq/kg、(677.68±43.60) Bq/kg、(2.35±0.15) Bq/kg,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为(316.77±3.20)Bq/kg、(935.67±3.20) Bq/kg;γ外照射年有效剂量为62.91μSv。镭当量活度浓度平均值为105.07Bq/kg。分析结果表明,采样点测量结果处于正常本底水平,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未造成辐射剂量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表层土壤 放射性核素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杰 王雪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机制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近年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HFpEF的早期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导致诊断存在一定困难。随着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的进步以及对HFpEF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研究取得的新进展...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机制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近年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HFpEF的早期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导致诊断存在一定困难。随着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的进步以及对HFpEF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研究取得的新进展,为HFpEF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主要对近年放射性核素显像在HFpEF中的研究进行综述,重点关注该技术在HFpEF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放射性核素显像 心肌灌注显像 交感神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放射性核素识别算法
3
作者 朱岳武 梁杰 +3 位作者 董喆 刘尔聃 李林珊 姜麟泉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4,101,共4页
为实现对低计数、多种类的复杂放射性核素的准确识别,引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搭建针对低计数、多种类放射性核素识别模型。利用蒙特卡罗仿真创建由^(241)Am、^(133)Ba、^(57)Co、^(60)Co、^(137)Cs、^(152... 为实现对低计数、多种类的复杂放射性核素的准确识别,引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搭建针对低计数、多种类放射性核素识别模型。利用蒙特卡罗仿真创建由^(241)Am、^(133)Ba、^(57)Co、^(60)Co、^(137)Cs、^(152)Eu以及40K组成的单源、两源以及三源共63种不同种类放射性核素能谱数据库。利用仿真训练集和仿真验证集样本完成CNN训练及超参数优化,利用测试集样本验证模型性能。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低计数、多种类放射性核素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蒙特卡罗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州地区混凝土放射性核素限量分析
4
作者 谢正奋 汤永学 +1 位作者 徐达林 钟福东 《广东建材》 2025年第1期25-28,共4页
选取梅州地区20组混凝土样品测试放射性核素限量水平,结果显示内照射指数(I_(Ra))范围是:0.13~0.70,外照射指数(I_(r))范围是:0.21~1.13,其中内照射指数(I_(Ra))符合≤1.0,但外照射指数(I_(r))有2组>1.0。混凝土放射性核素限量水平... 选取梅州地区20组混凝土样品测试放射性核素限量水平,结果显示内照射指数(I_(Ra))范围是:0.13~0.70,外照射指数(I_(r))范围是:0.21~1.13,其中内照射指数(I_(Ra))符合≤1.0,但外照射指数(I_(r))有2组>1.0。混凝土放射性核素限量水平超出使用范围,可以通过改变生产配方或更换原料来源得到控制,本试验采用放射性核素限量相对较低的砂和石替代30%或50%放射性核素限量较高的砂和石,按照同配合比重新配置后的混凝土,放射性核素限量均符合内照射指数(I_(Ra))≤1.0和外照射指数(I_(r))≤1.0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建筑环境 放射性核素限量 配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环境中放射性核素研究进展
5
作者 曹端旭 宋可茹 任桥桥 《广东建材》 2025年第1期161-165,共5页
放射性核素中的^(238)U、^(232)Th、^(226)Ra和^(40)K具有很强的毒性,能够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和其他途径传播,对人类健康构成长期辐射危害。这些物质即使经过粉碎、高温、烧结等方式处理后仍表现出较高的放射性。现阶段迫切需要寻找切... 放射性核素中的^(238)U、^(232)Th、^(226)Ra和^(40)K具有很强的毒性,能够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和其他途径传播,对人类健康构成长期辐射危害。这些物质即使经过粉碎、高温、烧结等方式处理后仍表现出较高的放射性。现阶段迫切需要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放射性问题。本综述通过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对降低环境中放射性核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就其原理和主要优劣势作简要介绍和评述,展望未来降低放射性的发展趋势,以期为降低放射性方面相关工作提供有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物理法 化学法 生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生态运移与辐射剂量评价研究现状及趋势
6
作者 刘森林 吴仁杰 +1 位作者 张欣钰 李金凤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89-2007,共19页
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输运和转移(简称运移)长期以来受到辐射环境保护领域的特别关注。本文将系统梳理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运移机制和模型及参数、人类和非人类生物剂量评价方法,以及在核设施发生事故情况下放射性核素非平衡... 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输运和转移(简称运移)长期以来受到辐射环境保护领域的特别关注。本文将系统梳理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运移机制和模型及参数、人类和非人类生物剂量评价方法,以及在核设施发生事故情况下放射性核素非平衡态运移模型及参数等相关研究现状,并从计算模型、评价方法和参数等多维度探讨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运移行为,重点针对放射性核素海洋运移、非人类物种剂量评价、短期事故排放的动态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并提出建议,为核与辐射应急响应、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运移 剂量评价 非平衡态运移模型 ^(14)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岛以东放射性核素进入中国海关键途径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宇轩 赵昌 +1 位作者 杨德周 许灵静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08-2021,共14页
准确刻画放射性核素在海洋中的扩散及输运过程是监测及预防的关键。利用北太平洋区域高分辨率海洋动力模式,结合被动示踪实验,模拟了福岛排放入海的放射性核素在5 a左右时间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放射性核素在排海后主要随黑潮延伸体向... 准确刻画放射性核素在海洋中的扩散及输运过程是监测及预防的关键。利用北太平洋区域高分辨率海洋动力模式,结合被动示踪实验,模拟了福岛排放入海的放射性核素在5 a左右时间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放射性核素在排海后主要随黑潮延伸体向东移动,但仍有部分放射性核素由于西南向回流、涡旋活动及模态水潜沉过程,向西南方向抵达中国海外缘。在中国近海与外海的物质交换通道中,放射性核素主要通过中国台湾以东最早进入中国东海,后经过吕宋海峡入侵南海,进而通过陆架环流输送到黄海与渤海中。研究结果系统地给出了放射性核素由北太平洋进入中国海的三维途径及动力机制,并表明高浓度的放射性核素在5 a时间内并未影响中国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海洋数值模式 动力机制 大洋-近海物质交换 时间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主要天然与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吸附与迁移研究
8
作者 张翊邦 杜金秋 +3 位作者 林武辉 刘晨 路波 姚子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45-2057,共13页
为科学评估近海环境的辐射风险,有必要深化对放射性核素在近海环境中的吸附和迁移行为的研究与认识。本文在分析渤海北部沉积物中主要天然和人工放射性核素含量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解析其关键影响因素,并通过固液分配系数分析量化放射... 为科学评估近海环境的辐射风险,有必要深化对放射性核素在近海环境中的吸附和迁移行为的研究与认识。本文在分析渤海北部沉积物中主要天然和人工放射性核素含量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解析其关键影响因素,并通过固液分配系数分析量化放射性核素在中国近海不同海域的迁移扩散能力,进而初步评估近海辐射风险。结果表明:1)在物理/化学吸附作用的影响下,沉积物细颗粒含量和有机碳(TOC)含量均与放射性核素含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不同放射性核素在中国近海的迁移扩散能力不同(迁移扩散能力大小顺序为^(40)K>^(137)Cs>^(226)Ra>^(232)Th),同一核素在不同海域的迁移扩散能力也存在差异(对于^(226)Ra,海域的扩散能力由强到弱顺序为渤海>黄海>南海>东海,对于^(137)Cs,该顺序为渤海>南海>黄海);3)中国近海鱼类的辐射风险整体较低(总风险系数<1),但渤海底栖鱼类相对较高的^(226)Ra辐射风险仍需警惕(风险系数为其他近海海域鱼类的2~4倍);4)采用实测数据评估所得的辐射风险系数往往高于依据ERICA内置参数模拟评估的结果(^(226)Ra的评估结果相差1~6倍)。综上可见,近海环境复杂多变,放射性核素的迁移扩散能力与辐射风险评估尚存在不确定性,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近海 吸附 迁移扩散 辐射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KA蒙卡程序模拟放射性核素^(68)Ge生产的产额研究
9
作者 王哲 安世忠 +6 位作者 赵云龙 王飞 官国英 陆潞 魏素敏 冀鲁豫 边天剑 《同位素》 CAS 2024年第6期549-554,共6页
为了开展Ge-Ga发生器技术研究,需要开展^(68)Ge生产小试实验。本研究基于FLUKA蒙卡程序模拟了医用放射性核素68Ga的母体核素^(68)Ge的生产,计算了14、30、70 MeV质子束分别在100、200、500μA束流强度下照射富集69Ga的镓金属靶1、12、2... 为了开展Ge-Ga发生器技术研究,需要开展^(68)Ge生产小试实验。本研究基于FLUKA蒙卡程序模拟了医用放射性核素68Ga的母体核素^(68)Ge的生产,计算了14、30、70 MeV质子束分别在100、200、500μA束流强度下照射富集69Ga的镓金属靶1、12、24 h后^(68)Ge的EOB(end of bombardment)产额,并对产额的变化以及靶上放射性核素活度进行分析。30 MeV/500μA质子束打靶24 h后^(68)Ge核素的EOB产额为3.13×10^(10) Bq,与70 MeV/500μA质子束的4.54×10^(10) Bq相当,但是靶上放射性杂质核素较少,30 MeV质子回旋加速器投入产出效益高。通过研究确定^(68)Ge核素生产的质子能量选择为30 MeV,可为^(68)Ge的生产小试实验及批量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KA 放射性核素 ^(68)Ge 产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品中放射性核素检验及污染暴露水平 被引量:3
10
作者 傅骏青 高牡丹 +3 位作者 范丽 程月红 杨振东 胡明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65-173,共9页
核污染水对海洋的污染会随着食物链蔓延,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大且影响深远,监测食品中放射性污染情况对保障公众健康、维护食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制定了主要放射性核素的检验标准和限量标准,基本形成食品放射性... 核污染水对海洋的污染会随着食物链蔓延,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大且影响深远,监测食品中放射性污染情况对保障公众健康、维护食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制定了主要放射性核素的检验标准和限量标准,基本形成食品放射性监测体系。近5年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各地区食品中放射性污染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核设施、核能发电厂、矿山等重点区域周边食品的放射性污染状况均未对人群造成负担,暂未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本文总结了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种类、来源与危害,分析食品中放射性核素污染的国内外现行标准限量及检验方法,综述了我国食品中放射性污染现状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放射性核素、制定完善标准体系提供技术支撑,为核辐射的应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食品污染 暴露水平 食品安全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洋放射性核素时空演化体系的海洋核安全评估技术
11
作者 林武辉 杜金秋 +5 位作者 拓飞 曹少飞 张翊邦 祁第 陈立奇 余克服 《核安全》 2024年第3期37-44,共8页
本文指出全面构建海洋中放射性核素本底基线的时空演化体系是海洋核安全评估的基石,提出本底基线法、活度限值法和剂量限值法三种海洋核安全评估技术,并应用于福岛核事故后污染最严重的核心海区——港口区,定量剖析港口区的海洋核污染... 本文指出全面构建海洋中放射性核素本底基线的时空演化体系是海洋核安全评估的基石,提出本底基线法、活度限值法和剂量限值法三种海洋核安全评估技术,并应用于福岛核事故后污染最严重的核心海区——港口区,定量剖析港口区的海洋核污染历史与现状,有利于评估过去12年以来日本福岛核电站修复进程中相关修复措施的有效性。之后,本文在利用海洋数字孪生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上述三种海洋核安全评估技术对应提出从寻找人类核活动历史的可靠“档案馆”、健全海洋放射性核素的基准/标准限值和探索长期低剂量生物辐射效应与风险三个角度展望未来海洋核安全评估技术需求与发展方向,以期为国内外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核安全评估与管理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安全 放射性核素 福岛事故 国家安全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生产过程中放射性核素的迁移和辐射影响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燕 赵奎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58,共6页
通过对安徽某企业氧化锆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原料、产品及周边环境气溶胶中放射性核素含量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了氧化锆生产过程中放射性核素的迁移途径以及对周边环境的辐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原料中的放射性核素在生产过程中主要迁移... 通过对安徽某企业氧化锆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原料、产品及周边环境气溶胶中放射性核素含量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了氧化锆生产过程中放射性核素的迁移途径以及对周边环境的辐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原料中的放射性核素在生产过程中主要迁移至硅粉中,迁移至其他产品中的放射性核素份额较小;对周围公众的主要影响途径为吸入含放射性核素粉尘产生的内照射,所占份额约为99%。该研究结果为此类伴生放射性矿企业的辐射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辐射监管部门的监管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放射性核素含量 迁移 内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法模拟YAP:Ce闪烁体测量α放射性核素
13
作者 熊超杰 刘联伟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3-1068,共6页
使用MC程序包构建YAP:Ce闪烁体探测器的几何结构,模拟α放射性核素与YAP:Ce闪烁体材料发生相互作用产生闪烁光子进入光电倍增管的物理过程。计算放射性核素衰变产生的α粒子与闪烁体材料相互作用产生闪烁光子的物理过程以及闪烁光子在... 使用MC程序包构建YAP:Ce闪烁体探测器的几何结构,模拟α放射性核素与YAP:Ce闪烁体材料发生相互作用产生闪烁光子进入光电倍增管的物理过程。计算放射性核素衰变产生的α粒子与闪烁体材料相互作用产生闪烁光子的物理过程以及闪烁光子在闪烁晶体中吸收、反射等光学过程,统计进入光电倍增管的光子数,累计得到模拟计算的谱图。通过实测^(241)Am和^(239)Pu的能谱图对比结果表明,模拟程序计算结果准确可靠,可为闪烁体探测器测量α放射性核素的相关实验和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模拟计算 YAP:Ce闪烁体 α放射性核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监测结果的秩相关系数统计检验
14
作者 张峰 王瑞俊 +4 位作者 宋沁楠 杜柯 卢凯特 马旭媛 李鹏翔 《辐射防护通讯》 2024年第5期46-48,共3页
借助统计学的方法对辐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是检验数据合理性的一种有效质量保证手段。在广东南部随机选取了A地区开展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调查,并借助秩相关系数法对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土壤... 借助统计学的方法对辐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是检验数据合理性的一种有效质量保证手段。在广东南部随机选取了A地区开展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调查,并借助秩相关系数法对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属于正常环境水平。由于^(238)U与^(226)Ra、^(210)Po同属于铀系,在天然土壤中处于平衡状态,秩相关系数法结果表明^(226)Ra、^(210)Po监测结果随238U的监测结果变化趋势具有显著意义,与理论预期相符,进一步验证了监测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监测 秩相关系数 天然放射性核素 统计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运移及其对人类和非人类物种的影响
15
作者 刘森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01-I0002,共2页
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输运和转移(简称运移),长期以来受到辐射环境保护领域的特别关注。大气层核武器实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进入全球大气、陆地和海洋环境。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输运... 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输运和转移(简称运移),长期以来受到辐射环境保护领域的特别关注。大气层核武器实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进入全球大气、陆地和海洋环境。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输运、转移和积累通过食物链传递,对全球生态平衡及人类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福岛第一电站事故 放射性物质 海洋环境 全球大气 非人类物种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空间内放射性核素的扩散迁移规律研究
16
作者 吴宇航 徐守龙 +1 位作者 赵芳 邹树梁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0-96,共7页
为了研究封闭空间内放射性核素扩散迁移的规律,在OpenFOAM(开源的场运算处理软件)中对船用反应堆的舱室进行CFD(计算流体力学)建模,并通过Buoyant Simple foam(BSF)求解器和对Scalar transport foam(STF)求解器进行自定义对模型进行仿... 为了研究封闭空间内放射性核素扩散迁移的规律,在OpenFOAM(开源的场运算处理软件)中对船用反应堆的舱室进行CFD(计算流体力学)建模,并通过Buoyant Simple foam(BSF)求解器和对Scalar transport foam(STF)求解器进行自定义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在第19秒时放射性核素开始往员工舱室进行扩散,第82秒开始往操作舱室进行扩散,但此时放射性核素的扩散迁移还是主要在热对流的作用下进行,在这之后放射性核素逐渐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沉降充满舱室。研究表明,封闭空间内的放射性核素主要在热对流的作用下扩散至人员聚集处,离反应堆舱室越远扩散速度会越慢,然后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沉降,充满整个舱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空间 放射性核素迁移 事故应急 OPENFO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福岛核泄漏典型人工放射性核素在北太平洋柔鱼渔场的分布 被引量:10
17
作者 唐峰华 王锦龙 +2 位作者 刘丹彤 何利军 杜金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66-2071,共6页
为了解福岛核事故泄漏放射性核素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情况,于2011年8—11月在北太平洋公海渔场采集柔鱼样品,带回实验室利用超低本底HPGeγ谱仪进行分析。监测到福岛核事故释放并扩散至北太平洋公海海域的放射性核素有110Ag、134Cs和137Cs... 为了解福岛核事故泄漏放射性核素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情况,于2011年8—11月在北太平洋公海渔场采集柔鱼样品,带回实验室利用超低本底HPGeγ谱仪进行分析。监测到福岛核事故释放并扩散至北太平洋公海海域的放射性核素有110Ag、134Cs和137Cs,其中110Ag在3种核素中含量百分比最高,在90%以上,134Cs只占0~1.5%,137Cs也只为0.2~1.3%。在所有站位中,110Ag、137Cs、134Cs 3种核素均在同一站位(155.08°E、42.17°N)含量达最高,分别为101.31、32.63、32.63 Bq·kg-1。另外,对比了靠近日本西侧的日本海海域样品,检测到的110Ag核素含量为1.50 Bq·kg-1、137Cs核素含量为0.05 Bq·kg-1,但未检测出超出本底的134Cs,总体放射性核素含量比日本以东的公海海域明显要低,暗示这次日本核泄漏对西部海域海洋生物的影响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岛事故 人工放射性核素 柔鱼 北太平洋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铀尾矿库中放射性核素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3
18
作者 杨巍 杨亚新 +2 位作者 曹龙生 张叶 郑勇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55-159,共5页
铀尾矿是铀矿水冶工艺的产物,通常存放于铀尾矿库中。铀尾矿库的放射性核素不仅有如氡及其子体以气态方式扩散进入环境,而且还能随着铀尾矿水在土壤中进行横向和纵向渗透迁移,从而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等产生严重的放射性污染。通过... 铀尾矿是铀矿水冶工艺的产物,通常存放于铀尾矿库中。铀尾矿库的放射性核素不仅有如氡及其子体以气态方式扩散进入环境,而且还能随着铀尾矿水在土壤中进行横向和纵向渗透迁移,从而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等产生严重的放射性污染。通过对尾矿库、尾矿坝下游不同深度,不同距离的土壤中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40K等)比活度(HPGeγ谱仪测量)的探讨,分析铀尾矿库对环境的放射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 尾矿坝 放射性核素 比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铁矿与某些放射性核素的反应路径模拟 被引量:9
19
作者 康明亮 陈繁荣 +2 位作者 杨永强 吴世军 窦顺梅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0-166,共7页
黄铁矿是地质介质中普遍且稳定存在的矿物,由于S22-的还原性强于Fe2+,可望作为强还原剂将高价核素还原为低价态,但黄铁矿的有氧氧化会产生酸,这对放射性核素的迁移阻滞不利。本工作使用PHREEQC软件,以中国甘肃北山五一井地下水为实例,... 黄铁矿是地质介质中普遍且稳定存在的矿物,由于S22-的还原性强于Fe2+,可望作为强还原剂将高价核素还原为低价态,但黄铁矿的有氧氧化会产生酸,这对放射性核素的迁移阻滞不利。本工作使用PHREEQC软件,以中国甘肃北山五一井地下水为实例,模拟了黄铁矿还原U、Se、Tc等的反应路径。结果表明,在无氧的地下处置库氛围中,黄铁矿的存在能有效地还原高价态的U、Se、Tc,将其浓度降低至极低水平而阻滞其迁移,且反应后的溶液pH值有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价放射性核素 黄铁矿 反应路径 地球化学模拟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修复犬颞颌关节、下颌骨的放射性核素和骨密度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许亦权 胡敏 +3 位作者 李其平 何义杰 尹大一 李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7-540,共4页
目的:通过放射性核素和骨密度检查,观察犬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后的愈合情况。方法:18只杂种犬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自体骨、冷冻同种异体骨、冷冻干燥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4周、12周、24周分别进行放射性核素检查;术后24周处死所有动物,... 目的:通过放射性核素和骨密度检查,观察犬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后的愈合情况。方法:18只杂种犬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自体骨、冷冻同种异体骨、冷冻干燥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4周、12周、24周分别进行放射性核素检查;术后24周处死所有动物,对髁突、升支中段、下颌角进行骨密度扫描,并与移植前的骨密度比较。结果:术后4周、12周、24周移植侧的RO I平均计数均高于对照侧,异体骨组术后12周的T/NT比值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自体移植骨髁突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异体冷冻干燥骨/冷冻骨移植术后24周的骨密度没有明显改变。结论:犬同种异体冷冻/冻干下颌骨移植后可以重新血管化,术后24周时骨改建已经趋缓;犬冷冻/冻干异体下颌骨移植24周后的骨密度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骨 下颌骨 髁突 放射性核素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