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性同位素制备与放射性药物的研究历程及展望
1
作者 唐显 梁积新 +2 位作者 樊彩云 陈宝军 罗志福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27-1940,共14页
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性药物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建院75年来,在放射性同位素制备与放射性药物研发领域的发展历程及核心成果。在放射性同位素制备方面,重点梳理了反应堆... 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性药物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建院75年来,在放射性同位素制备与放射性药物研发领域的发展历程及核心成果。在放射性同位素制备方面,重点梳理了反应堆生产同位素(如^(99)Mo、^(131)I、^(125)I、^(60)Co、^(177)Lu)与加速器生产同位素(如^(18)F、^(123)I、^(64)Cu、^(89)Zr、^(225)Ac)的技术突破,以及^(99)Mo-^(99)Tc^(m)发生器等关键装置的研发进展,展现了原子能院在放射性同位素制备体系构建中的系统性贡献。在放射性药物研发领域,详细阐述了诊断用药物(含^(99)Tc^(m)系列药物及配套药盒、^(18)F标记药物、^(131)I诊断制剂等)、治疗用药物(包括^(131)I治疗剂、^(153)Sm-EDMTP、^(32)P制剂、^(177)Lu靶向药物等)、硼中子俘获治疗药物、近距离治疗器械及放射免疫分析药盒等的研究成果,凸显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创新。最后,展望了原子能院在放射性同位素制备与放射性药物研发领域的发展前景,着重指出其将持续推动技术突破与产业转化,为我国放射性同位素技术的发展发挥更为深远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放射性同位素技术 核素制备 放射性药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同位素氢标记血根碱全合成研究
2
作者 王林 刘梦婷 +3 位作者 董朕 王新昊 程辟 曾建国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3期34-43,共10页
在饲用禁抗背景下,以血根碱为主要活性成分开发的国家二类新兽药博落回提取物作为抗生素替代品逐渐投入到养殖生产中,也同时面临长期使用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基于此,我们首次开展了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血根碱的全合成。以[^(3)H]... 在饲用禁抗背景下,以血根碱为主要活性成分开发的国家二类新兽药博落回提取物作为抗生素替代品逐渐投入到养殖生产中,也同时面临长期使用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基于此,我们首次开展了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血根碱的全合成。以[^(3)H]碘甲烷为放射性同位素源,通过甲基化、氧化脱氢和还原酸化等反应制备得到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血根碱,其结构经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仪分析确认,反应总化学收率和放化收率36%和82%。经高效液体相色谱和ARC流式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表明,标记物的化学纯度和放化纯度均大于97%,比活度为4 mCi/mg,十二个月内质量稳定。该标记物可作为放射性示踪剂,用于血根碱的代谢、残留和消除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禁抗 博落回提取物 血根碱 全合成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轨卫星液体推进剂的4种放射性测量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达道安 张天平 《控制工程(北京)》 1996年第5期27-31,共5页
本文给出了4种可用于在轨卫星液体推进剂测量的放射性技术及原理,并简要讨论了有关问题。
关键词 液体推进剂 测量 放射性技术 在轨卫星 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放射性微球技术测定兔骨和肌肉组织中血流量 被引量:3
4
作者 康庆林 张春才 +1 位作者 高堂成 孔令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 :应用放射性微球技术定量检测实验兔不同骨骼和肌肉组织的血流量。 方法 :以蟾蜍红细胞经 99m Tc标记后制成放射性微球 (1× 1 0 6 / m l) ,将微球注入 1 0只新西兰兔体内 ,检测并计算其四肢长骨干、肱二头肌和股四头肌以及肱... 目的 :应用放射性微球技术定量检测实验兔不同骨骼和肌肉组织的血流量。 方法 :以蟾蜍红细胞经 99m Tc标记后制成放射性微球 (1× 1 0 6 / m l) ,将微球注入 1 0只新西兰兔体内 ,检测并计算其四肢长骨干、肱二头肌和股四头肌以及肱骨不同部位组织的血流量。 结果 :以四肢长骨干血流量最大 ,股骨血流量为 (8.94± 0 .4 5 ) m l/ (min· 1 0 0 g) ;肱骨干骺端血流量为(7.73± 0 .6 8) m l/ (min· 1 0 0 g) ,明显高于骨干和骨骺部 (P<0 .0 1 )。肱二头肌血流量为 (1 4 .5 4± 0 .4 5 ) ml/ (min· 1 0 0 g) ,明显高于股四头肌 (P<0 .0 1 )。 结论 :应用放射性微球技术测量动物骨和肌肉组织血流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微球技术 测定 肌肉组织 血流量 骨骼组织 生物学固定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生物微球技术在犬牙髓血流量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包广洁 乐进秋 陈智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8年第1期7-10,共4页
本研究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技术以99mTC标记赡蜍红细胞生物微球为示踪剂测量了犬正常牙髓组织的血流量。结果表明:切牙、尖牙、第一磨牙牙髓血流量的均值分别为0.66,0.54和0.60(m1/ming),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牙髓血流量上颌稍高... 本研究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技术以99mTC标记赡蜍红细胞生物微球为示踪剂测量了犬正常牙髓组织的血流量。结果表明:切牙、尖牙、第一磨牙牙髓血流量的均值分别为0.66,0.54和0.60(m1/ming),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牙髓血流量上颌稍高于下颌,这种差异只在切牙具有显著性意义。本研究证实99mTc标记的赡蜍红细胞生物微球可用于牙髓血流量的放射性微球技术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微球技术 生物微球 牙髓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技术研究油水井间高渗透层 被引量:23
6
作者 赵永强 王秀鹏 +3 位作者 史田 于秋玉 韩红霞 程同军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2期77-78,共2页
研究油水井间的高渗透带及大孔道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现场常用的普通示踪剂只能定性监测井间高渗透带或大孔道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技术主要是在水井中注入一种氚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 ,通过不同部位油井放射性示踪剂产出计算及峰值... 研究油水井间的高渗透带及大孔道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现场常用的普通示踪剂只能定性监测井间高渗透带或大孔道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技术主要是在水井中注入一种氚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 ,通过不同部位油井放射性示踪剂产出计算及峰值特征分析 ,利用解释软件处理推导出多种地层参数 ,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油水井之间存在的高渗透层及大孔道参数 ,为下步注采调整方案及封堵大孔道控水稳油等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该技术在 2个断块开展了现场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技术 油水井间高渗透层 氚水 响应曲线 渗透率 油田注水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微球技术检测激素性骨组织血流量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邹锦慧 李景田 +4 位作者 吉燕翔 周小璜 张慧明 李伯灵 林拓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1-443,共3页
目的:应用放射性微球技术检测激素性兔骨组织血流量。方法:20只成年兔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给予地塞米松注射8周,采用放射性微球技术测量两组兔骨组织血流量。结果:对照组骨组织血流量,在长骨干、皮质骨和骨髓中,以肱骨血流量最... 目的:应用放射性微球技术检测激素性兔骨组织血流量。方法:20只成年兔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给予地塞米松注射8周,采用放射性微球技术测量两组兔骨组织血流量。结果:对照组骨组织血流量,在长骨干、皮质骨和骨髓中,以肱骨血流量最高;在不规则骨中,以颈椎血流量最高。激素组骨组织血流量较对照组低,降低幅度最明显的为长骨骨髓、椎骨和股骨颈。结论:长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兔骨组织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微球技术 血流量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重复测井技术在评价和优选浅层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国徽 王国勇 +1 位作者 吴玉滨 黄志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6-21,共6页
放射性重复测井是目前唯一能在套管内取得老井资料的技术。通过它可以优选气层和判断气层的水淹及泄压情况。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 ,大大提高了老井气层复产的成功率。
关键词 放射性重复测井技术 评价 优选 浅层气 应用 辽河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检测端粒酶活性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萌 王荣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0,共3页
人端粒酶(telomerase)与人类的衰老与肿瘤发生密切联系;其主要组成成分之一——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是端粒酶的限速亚单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与研究意义。检测端粒酶活性,尤其是hTERT活性,不仅有助于临床诊断肿瘤,而且对于... 人端粒酶(telomerase)与人类的衰老与肿瘤发生密切联系;其主要组成成分之一——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是端粒酶的限速亚单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与研究意义。检测端粒酶活性,尤其是hTERT活性,不仅有助于临床诊断肿瘤,而且对于进一步开展端粒酶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检测端粒酶活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端粒酶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示踪技术在兽药代谢及残留消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洪鹏 潘源虎 +4 位作者 黄玲利 谢书宇 匡楠楠 李梅 袁宗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34-1243,共10页
研究兽药的代谢和残留消除对于指导临床安全用药,保证动物和人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放射性示踪技术在兽药的代谢和残留消除中药物及代谢物定性、定量分析具有准确、可信度高等特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近年来放射性示踪技术在兽药... 研究兽药的代谢和残留消除对于指导临床安全用药,保证动物和人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放射性示踪技术在兽药的代谢和残留消除中药物及代谢物定性、定量分析具有准确、可信度高等特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近年来放射性示踪技术在兽药代谢、残留消除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概括了放射性示踪技术在研究兽药药动学、代谢以及物料平衡规律的优势,总结了放射性示踪技术在兽药残留靶组织及标示残留物确定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及重要意义,旨在为我国未来放射性示踪技术在兽药安全性评估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示踪技术 兽药 代谢 残留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技术在髁突肥大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宇翔 龙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8-60,共3页
髁突肥大治疗计划的制定往往依据于对髁突的生长情况的诊断。放射性核素骨扫描作为一种相对于临床检查和传统影像学判断更为精准灵敏的技术,可为髁突肥大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指导。因此,国内外学者对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技术的原理和... 髁突肥大治疗计划的制定往往依据于对髁突的生长情况的诊断。放射性核素骨扫描作为一种相对于临床检查和传统影像学判断更为精准灵敏的技术,可为髁突肥大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指导。因此,国内外学者对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其在髁突肥大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其测量值于髁突肥大治疗计划制定中的指导意义和与临床诊断方法的优劣比较等作了大量相关的研究。下面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技术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技术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平面闪烁显像技术 单侧髁突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位和RNT技术的铜锌合金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麟 詹普杰 +3 位作者 刘文明 刘雪东 张志臣 Martin Dienwiebel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7-584,共8页
采用基于原位全息显微技术和放射性核素技术的摩擦磨损试验装置,在润滑条件下对Cu Zn36/100Cr6配对摩擦体系中Cu Zn36的磨损行为进行了研究.利用装置中的全息显微镜对Cu Zn36磨痕表面微观形貌和粗糙度进行原位分析,利用放射性核素磨损... 采用基于原位全息显微技术和放射性核素技术的摩擦磨损试验装置,在润滑条件下对Cu Zn36/100Cr6配对摩擦体系中Cu Zn36的磨损行为进行了研究.利用装置中的全息显微镜对Cu Zn36磨痕表面微观形貌和粗糙度进行原位分析,利用放射性核素磨损量测量系统精确测量Cu Zn36的实时磨损量;利用扫描电镜对Cu Zn36及100Cr6钢球磨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对Cu Zn36磨痕表层的元素化合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法向载荷为1.9~3.0 MPa范围内时,Cu Zn36表现出良好耐磨性,原因是Cu Zn36在试验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高硬度和自润滑性的Zn O强化层,主要磨损方式为疲劳磨损.在较差磨合试验过程中,磨痕表面耐磨层一直处于"形成-破坏-再形成-再破坏"的动态过程,主要磨损方式为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合金 原位全息显微技术 放射性核素技术 摩擦磨损 耐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位和RNT技术的摩擦试验机及其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麟 张志臣 +1 位作者 詹普杰 Martin Dienwiebel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73-2879,共7页
针对目前传统摩擦磨损试验机的不足之处,开发了一种基于原位和RNT技术的摩擦磨损试验机。在合理设计和选取试验机工作系统及主要部件的基础上,采用原位全息显微技术和放射性核素技术,实现了对摩擦过程中材料磨痕表面微观形貌的在线原位... 针对目前传统摩擦磨损试验机的不足之处,开发了一种基于原位和RNT技术的摩擦磨损试验机。在合理设计和选取试验机工作系统及主要部件的基础上,采用原位全息显微技术和放射性核素技术,实现了对摩擦过程中材料磨痕表面微观形貌的在线原位观察和磨损量的实时精确测量。利用试验机对CuZ n20/100Cr6进行摩擦磨损性能实验,并对试验后试样进行了X射线电子能谱分析(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磨痕表面形成耐磨层和晶粒细化是CuZ n20具有良好耐磨性的主要原因;试验机的实验结果精确,能为深入研究材料摩擦学行为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试验机 原位全息显微技术 放射性核素技术 铜锌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肿瘤核素示踪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荣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共1页
关键词 核素示踪技术 活体肿瘤 放射性示踪技术 医学检测方法 医学理论 体外测量 微量物质 分子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辐射安全管理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6
15
作者 盛路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1-213,共3页
随着核技术在科研中的广泛应用,在高校中接触核辐射的科研人员及学生人数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对高校师生的辐射安全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作为高校的辐射安全防护问题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该文就高校的辐射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辐... 随着核技术在科研中的广泛应用,在高校中接触核辐射的科研人员及学生人数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对高校师生的辐射安全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作为高校的辐射安全防护问题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该文就高校的辐射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辐射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防护 安全管理 放射性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吸收磷素营养的代谢及分布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晋 强继业 +3 位作者 杨林楠 杨建平 张光勇 许丽仙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应用3 2 P示踪研究玉米的磷素代谢及分布 ,结果表明 :3 2 P经玉米吸收后 ,代谢各成分所占百分数为 :RNA—3 2 P最多为 6 1.2 6 % ,DNA—3 2 P为 2 3.0 8% ,脂类—3 2 P为 1.32 % ,有机—3 2 P为 13.0 4 % ,无机—3 2 P最小为 1.30 %。... 应用3 2 P示踪研究玉米的磷素代谢及分布 ,结果表明 :3 2 P经玉米吸收后 ,代谢各成分所占百分数为 :RNA—3 2 P最多为 6 1.2 6 % ,DNA—3 2 P为 2 3.0 8% ,脂类—3 2 P为 1.32 % ,有机—3 2 P为 13.0 4 % ,无机—3 2 P最小为 1.30 %。整株吸收率与时间成显著正相关。说明磷素在玉米植株体内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磷素 代谢 分布 放射性示踪技术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磺胺草醚在模拟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行为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开美玲 郭江峰 +1 位作者 金仁耀 徐步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6-489,共4页
采用模拟水生生态系统方法,运用放射性示踪技术研究了14C-氟磺胺草醚在模拟金鱼藻-麦穗鱼-底泥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分配、消长等行为特征,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穴1雪水体中氟磺胺草醚由于沉降、底泥吸附、鱼体摄取及... 采用模拟水生生态系统方法,运用放射性示踪技术研究了14C-氟磺胺草醚在模拟金鱼藻-麦穗鱼-底泥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分配、消长等行为特征,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穴1雪水体中氟磺胺草醚由于沉降、底泥吸附、鱼体摄取及金鱼藻的吸附、吸收而使其在水体中的含量迅速下降并趋于稳定,其消失动态符合单项指数衰减规律,Cw=0.12221e-2.96823t+0.04778;穴2雪底泥对氟磺胺草醚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引入药剂3d内吸附量迅速上升至最高点(0.362mg·kg-1)后下降,5d内就达到吸附动态平衡;穴3雪金鱼藻和麦穗鱼中氟磺胺草醚含量在处理后1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169、1.233mg·kg-1),然后逐渐下降至近稳定,其消失动态(1 ̄25d)同样符合单项指数衰减规律,分别为:Ch=2.76517e-0.28031t+1.03765、Cf=0.76765e-0.11218t+0.45303;穴4雪金鱼藻和麦穗鱼均对氟磺胺草醚有明显的生物富集现象,其浓集系数CF值均在1d内达到最大(分别为59.21、23.20),然后缓慢下降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氟磺胺草醚 水生生态系统 消失 生物富集 放射性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突变体的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任学良 李国柱 +1 位作者 程文林 刘庆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0-103,99,共5页
采用综合指标法 ,以灰色系统理论为评估模型 ,在分苗期、花荚期、灌浆期 3个生育期对绿豆突变体及对照的抗旱性进行了研究 ,发现了一个抗旱表现良好的突变体 (Al) ,该突变体 3个时期的抗旱性都超过CK1 ,苗期和灌浆期的抗旱性还超过CK2 ... 采用综合指标法 ,以灰色系统理论为评估模型 ,在分苗期、花荚期、灌浆期 3个生育期对绿豆突变体及对照的抗旱性进行了研究 ,发现了一个抗旱表现良好的突变体 (Al) ,该突变体 3个时期的抗旱性都超过CK1 ,苗期和灌浆期的抗旱性还超过CK2 ;同时还发现不同时期的抗旱强弱次序不同 ,因此 ,不能以一个时期的抗旱性代替整个生育期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突变体 抗旱性 综合指标法 灰色系统理论 放射性核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对硫素的田间吸收利用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照林 张晓海 +2 位作者 王平华 许龙 左红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应用35S放射性核素标记技术,研究了烤烟对硫素的田间利用规律。结果表明:(1)烤烟在红壤上对硫酸钾肥中的硫素利用率为13 61%~37 3%.硫素利用率随施硫量的提高而降低。(2)烤烟从施入的肥料中吸收的硫占烟株全硫量的42%~59%,不同SO42-... 应用35S放射性核素标记技术,研究了烤烟对硫素的田间利用规律。结果表明:(1)烤烟在红壤上对硫酸钾肥中的硫素利用率为13 61%~37 3%.硫素利用率随施硫量的提高而降低。(2)烤烟从施入的肥料中吸收的硫占烟株全硫量的42%~59%,不同SO42-施用量处理烟株从肥料之外(空气、降水、土壤)吸收的硫量占烟株全硫量的41%~58%.施硫对提高烟株利用土壤中的硫素具有"激发效应"。(3)烟株吸硫总量随施硫量的提高而增加;施硫水平2~10kg/千株烟,烟叶含硫量均(S%)<0 7%.(4)红壤中全硫呈均匀分布,烤烟施肥进入土壤中的SO42-离子有向中下层淋溶迁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硫素 吸收规律 利用规律 放射性核素标记技术 施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布泊盐湖晶间卤水运动特征及其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焦鹏程 刘成林 +2 位作者 王弭力 陈永志 王新民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5-260,共6页
根据地下水运动的一般规律 ,阐述了罗布泊盐湖钙芒硝储卤层及富钾卤水的特性 ,并讨论了该卤水层的变化特性。在罗布泊干盐湖区采用14 C测年技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和化学示踪技术 ,研究晶间卤水循环速率、卤水渗流方向及渗透流速与... 根据地下水运动的一般规律 ,阐述了罗布泊盐湖钙芒硝储卤层及富钾卤水的特性 ,并讨论了该卤水层的变化特性。在罗布泊干盐湖区采用14 C测年技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和化学示踪技术 ,研究晶间卤水循环速率、卤水渗流方向及渗透流速与实际流速 ,揭示罗布泊盐湖晶间卤水处于缓慢的流动及交替状态。探讨了新构造活动、古气候变化、地层静压力作用、深部地层水及大气降水补给作用等因素对罗布泊盐湖晶间卤水运动的控制和影响 ,提出了晶间卤水的运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泊盐湖 地下水运动 钙芒硝储卤层 富钾卤水 动力学分析 ^14C测年技术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技术 化学示踪技术 大气降水 晶间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