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3篇文章
< 1 2 1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光伏逆变器控制参数辨识 被引量:3
1
作者 罗建 孙越 江丽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精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是研究大规模光伏接入下电力系统故障特性的重要工具。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光伏逆变器仿真模型与实际工作中的光伏逆变器特性相差较大的问题,方法提出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构建逆变器的辨识模型。以重庆云阳某1 MW... 精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是研究大规模光伏接入下电力系统故障特性的重要工具。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光伏逆变器仿真模型与实际工作中的光伏逆变器特性相差较大的问题,方法提出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构建逆变器的辨识模型。以重庆云阳某1 MW光伏电站为实际参照模型,首先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将逆变器的工作区间划分为3个阶段,利用数学扰动法分别对3个阶段中的待辨识参数划分灵敏度高低等级,并由此提出不同阶段不同灵敏度参数分步辨识策略;其次,分阶段采集实际光伏电站工作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各待辨识参数的初始取值范围,设计同步辨识参数实验作为参照;最后提出改进的混沌遗传粒子群优化算法(chaos genetic algorithm o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GAPSO)作为辨识算法,分步分工作阶段辨识相关参数,通过对比参数的同步辨识结果,验证所提方法的优越性,并将辨识结果代入仿真模型。结果结果表明,低灵敏度参数的同步辨识结果误差远超过可接受范围,而CGAPSO分步辨识出的相关参数误差皆在1.1%以下,精度远高于同步辨识结果。结论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构建的辨识模型输出数据与实际逆变器工作数据契合度高,可准确反映逆变器实际工作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逆变器 逆变器控制策略 参数辨识 数学扰动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KR法的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实现路径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姜若 狄建忠 +6 位作者 胡承方 胡龙军 杨亚 杨嘉麟 余松轩 马鸣晓 侯冷晨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3,共4页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为落实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以目标与关键成果(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OKR)法为理论框架,制定主要目标任务和关键结果清单,主要做法包括搭建推进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架构,建立系列医疗质量安全目...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为落实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以目标与关键成果(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OKR)法为理论框架,制定主要目标任务和关键结果清单,主要做法包括搭建推进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架构,建立系列医疗质量安全目标的量化指标,形成标准化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化平台及加强监管。OKR法可有效推动落实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管理,搭建跨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并强化过程管理,有效推动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质量安全 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 目标与关键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改进A^(*)算法与动态窗口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 被引量:1
3
作者 滕景佳 毛建中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504,共9页
针对传统A*算法在大规模复杂环境下存在搜索效率低、生成路径冗余点多且避障性能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改进A*与动态窗口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针对传统A*算法搜索效率较低的问题,引入双向搜索机制,减少搜索节点,改进评价函数,... 针对传统A*算法在大规模复杂环境下存在搜索效率低、生成路径冗余点多且避障性能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改进A*与动态窗口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针对传统A*算法搜索效率较低的问题,引入双向搜索机制,减少搜索节点,改进评价函数,提高算法的运行效率;针对冗余点多的问题,本文提出连线障碍点判断方法,并结合关键点选取策略,能够有效剔除路径上的冗余节点,优化全局路径;最后,从起始点开始,以优化后全局路径上的关键点为局部目标,分段使用动态窗口法进行路径规划,确保机器人能够实时避障,最终安全到达目标点。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融合算法在复杂动态环境环境中能够有效对移动机器人进行路径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改进A^(*)算 全局最优路径 动态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PO算法的机械臂动态路径规划
4
作者 万宇航 朱子璐 +3 位作者 钟春富 刘永奎 林廷宇 张霖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62-1473,共12页
针对非结构化环境下机械臂路径规划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建模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近端策略优化(PPO)算法的机械臂动态路径规划方法。针对由于动态环境中障碍物数量变化而导致的状态空间输入长度不固定的问题,提出... 针对非结构化环境下机械臂路径规划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建模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近端策略优化(PPO)算法的机械臂动态路径规划方法。针对由于动态环境中障碍物数量变化而导致的状态空间输入长度不固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LSTM网络的环境状态输入处理方法,并对PPO算法的网络结构进行了改进;基于人工势场法设计了奖励函数,并建立机械臂碰撞检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适应场景中障碍物数量和位置的变化,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路径规划 改进PPO算 LSTM网络 人工势场 ML-Age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双累积曲线法分析长江上游水沙关系累积变异规律
5
作者 肖怡慧 金中武 +2 位作者 张国帅 金光球 李志晶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04,115,共9页
[目的]大型水库群拦沙条件下,长江上游干流水沙关系出现累积变异,年径流量不存在显著变化而年输沙量持续减少。[方法]基于1950—2022年长江上游主要干支流年径流量、年输沙量观测值,采用改进的双累积曲线法,计算双累积曲线偏差序列并引... [目的]大型水库群拦沙条件下,长江上游干流水沙关系出现累积变异,年径流量不存在显著变化而年输沙量持续减少。[方法]基于1950—2022年长江上游主要干支流年径流量、年输沙量观测值,采用改进的双累积曲线法,计算双累积曲线偏差序列并引入尺度缩放因子,分析长江上游流域水沙累积变异规律。[结果]长江上游水沙关系分别在1985年、1998年、2002年和2013年发生突变,年均含沙量由1.20 kg/m^(3)依次下降为1.02、0.77、0.12、0.03 kg/m^(3)。结合长江上游大型水库群时空分布,分析对长江上游水沙关系存在明显调控作用的大型水库发现,长江上游发生4次水沙关系突变分别对应宝珠寺和乌江渡水库、二滩和三峡水库、向家坝水库、溪洛渡水库的蓄水运用,由此导致长江上游年均输沙量减少5.15亿t,上游流域减沙率为97.17%。[结论]改进双累积曲线法可有效量化水沙关系累积变异,识别多时间尺度突变点。长江上游水沙关系突变受水库群拦沙主导,且支流与干流水库的时空叠加效应加剧了累积变异。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水沙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泥沙 改进双累积曲线 水沙关系突变 累积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装成孔改进双针热脉冲法测定土体比热容研究
6
作者 周殷康 阎长虹 +4 位作者 张红扣 吴云 祁磊磊 袁宏光 郝凯旋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1-35,共5页
比热容是土体基本的热物理性质之一,双针热脉冲法广泛应用于土体比热容测试。引孔是双针热脉冲法土体比热测试的关键,要求单孔完全垂直且双孔之间严格共面平行。然而,由于土体存在穿透阻力,传统的限位钻孔法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进而影响... 比热容是土体基本的热物理性质之一,双针热脉冲法广泛应用于土体比热容测试。引孔是双针热脉冲法土体比热测试的关键,要求单孔完全垂直且双孔之间严格共面平行。然而,由于土体存在穿透阻力,传统的限位钻孔法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进而影响测试稳定性。本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组装成孔法,根据热脉冲法双针探头的形状尺寸,设计了相应的成型模具,并通过静压在两块土料上分别制得一对平行半圆双孔,对称拼接组装成双针热脉冲法所需共面平行垂直双圆孔。结果表明,组装成孔法相较于限位钻孔法能大幅提高双针热脉冲法在土体比热容测试中的稳定性,且组装成孔法测试结果与DSC、TPS法所测土体比热容接近,表明组装成孔改进的双针热脉冲法可更好地测定土体比热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比热 双针热脉冲 组装成孔 改进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架弹性屈曲问题基于改进傅里叶级数法的研究
7
作者 陆健炜 鲍四元 沈峰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0-597,共8页
为建立适合不同弹性边界的刚架屈曲问题的统一解法,对含弹性支撑刚架的屈曲载荷展开研究。首先基于改进傅里叶级数法建立刚架的容许位移函数表达式,然后利用最小势能原理得到屈曲的特征方程并通过求解矩阵特征值得到刚架的屈曲载荷。在... 为建立适合不同弹性边界的刚架屈曲问题的统一解法,对含弹性支撑刚架的屈曲载荷展开研究。首先基于改进傅里叶级数法建立刚架的容许位移函数表达式,然后利用最小势能原理得到屈曲的特征方程并通过求解矩阵特征值得到刚架的屈曲载荷。在支座处和梁、柱连接处设立线弹簧和旋转弹簧,通过调整弹簧的刚度值来模拟不同边界和不同连接方式。通过数值分析分别研究任意弹性边界下无侧移刚架和有侧移刚架的屈曲载荷,将屈曲载荷的结果与文献中的解析解进行对比,验证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及边界通用性,在此基础之上给出刚架的屈曲模态图。所提的改进傅里叶级数法能够为不同边界弹性约束的刚架屈曲提供有效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傅里叶级数 刚架 最小势能原理 屈曲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蜜獾算法的风光水联合生态调度
8
作者 李培群 杨林峰 +1 位作者 孔繁镍 吴智丁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396,共13页
针对在风光水联合调度中水电的灵活调度运行会影响电站下游流域生态系统平衡的问题,本文建立考虑风电、光伏不确定性和水电生态效益的风光水联合生态调度模型。通过拉丁超立方抽样及k均值方法处理风电、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结合水文学... 针对在风光水联合调度中水电的灵活调度运行会影响电站下游流域生态系统平衡的问题,本文建立考虑风电、光伏不确定性和水电生态效益的风光水联合生态调度模型。通过拉丁超立方抽样及k均值方法处理风电、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结合水文学逐月频率法和年比例流量偏差函数量化水电站流域受到的生态影响,建立流域生态模型;设计基于高斯函数种群位置更新策略的改进蜜獾算法(HBA)求解风光水联合生态调度模型;设计改进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评估选取风光水联合调度中兼顾生态-经济-发电稳定性的合理性方案。结果表明:本文中提出的模型可以很好地协调系统发电效益、生态效益和系统发电稳定性之间的竞争关系,根据改进熵权TOPSIS方法归一化相对接近度指标优选出兼顾多方效益的生态调度方案,有效协调风光水联合调度系统发电消纳与梯级水电流域的生态需求,提高了风光水联合调度系统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水联合生态调度 风光不确定性 改进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 改进蜜獾算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RT^(*)算法的焊接机器人避障路径规划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陶美良 于功志 +2 位作者 王峰 陈小龙 张巧芬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33,共8页
针对快速扩展随机树(rapid-exploration random tree^(*),RRT^(*))算法在三维避障路径规划中存在盲目性、低效率和路径不光滑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RRT^(*)算法,以提高焊接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性能。通过采用双向搜索策略,缩短搜索时间;结... 针对快速扩展随机树(rapid-exploration random tree^(*),RRT^(*))算法在三维避障路径规划中存在盲目性、低效率和路径不光滑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RRT^(*)算法,以提高焊接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性能。通过采用双向搜索策略,缩短搜索时间;结合人工势场(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APF)算法与RRT^(*)算法以提升路径平滑性并平衡局部优化与全局最优;提出一种基于角度与密度的改进APF算法策略,提高避障与路径引导效率;提出动态目标偏置策略和动态步长策略,以增强算法在障碍物密集和稀疏区域的自适应性及搜索效率;采用路径修剪策略缩短和平滑路径。最后,通过改进的RRT^(*)算法与RRT^(*)、APF-RRT^(*)、Bi-APF-RRT^(*)(bidirectional-APFRRT^(*))3种算法对比仿真实验以及真机实验,验证了改进算法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机器人 改进人工势场 双向搜索 改进RRT^(*)算 避障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代蛋氨酸法和改进体外三步法测定过瘤胃蛋氨酸生物利用率及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谭咏琪 詹腾飞 +3 位作者 姚瑞芬 郭鑫 马露 卜登攀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2,共12页
[目的]本试验分别采用硒代蛋氨酸法和改进体外三步法评估3种过瘤胃蛋氨酸(A、B、C)的生物利用率,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旨在探究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方法](1)硒代蛋氨酸法:选用33头健康泌乳奶牛,按照随机区... [目的]本试验分别采用硒代蛋氨酸法和改进体外三步法评估3种过瘤胃蛋氨酸(A、B、C)的生物利用率,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旨在探究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方法](1)硒代蛋氨酸法:选用33头健康泌乳奶牛,按照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3组,试验期共32 d,分为3个阶段,其中前7 d为预饲期(第0阶段),第8~22天为第1阶段,随后10 d为第2阶段。第0阶段奶牛仅饲喂基础饲粮,第1阶段所有奶牛均按照0.3 mg Se/kg DM补充硒酵母,第2阶段继续补充相同剂量的硒酵母,同时依据相同有效蛋氨酸的量(25 g/d),3组奶牛分别补充过瘤胃蛋氨酸A(33.3 g/d, A组)、B(29.4 g/d, B组)和C(56.82 g/d, C组)。在第22和32天采集奶样,用于硒、蛋氨酸和氮浓度的测定,以硒浓度/蛋氨酸浓度(硒浓度/氮浓度)比值的变化评估3种过瘤胃蛋氨酸的生物利用率。(2)改进体外三步法:选用3头安装瘤胃瘘管的泌乳奶牛,3种过瘤胃蛋氨酸各设置2个平行,3个重复,通过瘤胃孵育、体外模拟胃-小肠消化测定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的过瘤胃率和小肠消化率以评估其生物利用率。(3)分析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硒代蛋氨酸法结果表明,过瘤胃蛋氨酸A基于牛奶硒浓度/蛋氨酸浓度和牛奶硒浓度/氮浓度比值变化计算的生物利用率分别为:83.02%和81.42%,过瘤胃蛋氨酸B的分别为:72.94%和72.47%,过瘤胃蛋氨酸C的分别为:51.77%和50.98%。改进体外三步法结果显示,过瘤胃蛋氨酸A、B和C的生物利用率分别为86.87%、75.47%和59.56%。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且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7~0.964,P<0.01)。[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硒代蛋氨酸法和改进体外三步法均能用于3种过瘤胃蛋氨酸的生物利用率的测定,且两种方法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代蛋氨酸 改进体外三步 过瘤胃蛋氨酸 生物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IDW法的铣削机器人模态参数预测
11
作者 段玉斌 赵一阳 +2 位作者 刘金玉 曹家彬 闫维新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5,180,共8页
铣削加工工业机器人模态参数识别是分析其加工时振动现象的基础,模态参数与机器人的姿态高度相关,因此存在加工过程中其随时间改变的现象。传统的有限元法以及试验模态分析法难以快速准确地预测铣削机器人加工空间内所有姿态下的模态参... 铣削加工工业机器人模态参数识别是分析其加工时振动现象的基础,模态参数与机器人的姿态高度相关,因此存在加工过程中其随时间改变的现象。传统的有限元法以及试验模态分析法难以快速准确地预测铣削机器人加工空间内所有姿态下的模态参数,对此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距离反比加权(IDW)频响曲线预测法,实现机器人任意姿态下的频响曲线预测,并采用正交多项式曲线拟合法准确辨识机器人的模态参数。首先对铣削加工系统进行有限元模态仿真,在此基础上确定传感器布放位置;采用力锤冲击试验得到加工平面内有限位姿点的频响曲线,之后利用改进IDW法对部分位姿点的频响曲线进行预测;最后利用正交多项式曲线拟合法基于预测频响曲线实现模态参数的辨识并与实测模态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改进IDW法可有效提高频响曲线的预测精度;2)基于预测频响曲线的模态参数识别结果与基于实测频响曲线的参数识别结果接近,低阶固有频率的预测误差在8%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机器人 频响函数预测 模态参数辨识 改进距离反比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标准间相关性方法的CVT绝缘状态评估
12
作者 段平韬 李原 +2 位作者 周凯 袁豪 周浩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81,共9页
为保障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升其绝缘可靠性,基于改进标准间相关性(CRITIC)方法对CVT进行了绝缘状态评估研究。首先,对CVT进行人工加速热老化,在不同老化周期下对其进行电容量与介质损耗因数、极化-去极化电流及电压... 为保障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升其绝缘可靠性,基于改进标准间相关性(CRITIC)方法对CVT进行了绝缘状态评估研究。首先,对CVT进行人工加速热老化,在不同老化周期下对其进行电容量与介质损耗因数、极化-去极化电流及电压和电流测试。结果表明:在老化后,CVT总电容量从10.106 nF增大至10.155 nF,第三支路时间常数从62.35 s增大至82.80 s,电流电压相位差从96.3°增大至97.8°,绝缘特征量中只有一次侧视在阻抗值呈递减趋势。随后,利用余期望系数及激活熵对CRITIC法进行改进,并利用改进CRITIC法对CVT绝缘特征量赋权及评分,在赋权结果中,0.1 Hz低频介质损耗因数权重最大,为0.323 3,C1介质损耗因数权重最小,为0.091 2,使用该赋权方法解决了信息残缺的问题。最后,将CVT绝缘评分与实际工况运行时间相联系,并对其绝缘状态进行评估,当绝缘评分为0分时,对应工况运行29.88年,与工程实际相符。根据CVT绝缘评分,即可判断其内部绝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绝缘状态评估 老化特性 改进CRITIC 绝缘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RITIC-云模型法的机场鸟击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振江 王正 +3 位作者 曹玉洁 蔡姝崴 陈伟 路凯丽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选取我国东部沿海某机场周围8km范围作为调查区域,根据土地类型进行样线与样点调查法,全年记录到140种鸟类数据。通过对影响鸟击的显性条件和隐性条件分析,确定鸟类集群数量、平均体质量、飞行高度、网捕数量、飞行速度等5个指标为风险... 选取我国东部沿海某机场周围8km范围作为调查区域,根据土地类型进行样线与样点调查法,全年记录到140种鸟类数据。通过对影响鸟击的显性条件和隐性条件分析,确定鸟类集群数量、平均体质量、飞行高度、网捕数量、飞行速度等5个指标为风险评价指标,建立鸟击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各指标数据特征以区间形式制定等级划分标准。针对鸟情数据冗余与极端值情况,对传统的CRITIC法和云模型法进行改进,得到改进CRITIC-云模型法,并运用到机场鸟击风险评价中。结合鸟类指标数据与传统CRITIC-云模型法和传统CRITIC-云模型L法(传统云模型法)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改进CRITIC-云模型法避免了模型受单个等级区间的影响,能够全面性、综合性评价鸟类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更加准确,与鸟击风险评价方面适配性更高。确定风险评价等级IV级与V级的鸟类为高危鸟种,共26种,其中1种为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5种为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通过对高危鸟种活动环境进行分析,将其归纳为海洋活动鸟类、海洋与陆地活动鸟类、陆地活动鸟类,分别从鸟类性状的生活习性、繁殖特征、生物学特性等3个方面进行阐述,结合机场周边环境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击风险评价 改进CRITIC 云模型 最大隶属度 高危鸟种 防范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JC法的船闸人字门结构可靠度研究
14
作者 张仕凤 张燎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8-163,171,共7页
研究收集并计算了国内40余座典型船闸年峰上下游水位差,得出静水压力的不定性参数及变异系数。基于现行规范下的抗力统计参数,采用改进JC法,校准计算了各级船闸人字门不同构件的可靠指标,提出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中分项系数的... 研究收集并计算了国内40余座典型船闸年峰上下游水位差,得出静水压力的不定性参数及变异系数。基于现行规范下的抗力统计参数,采用改进JC法,校准计算了各级船闸人字门不同构件的可靠指标,提出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中分项系数的确定方法。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可供同类水工钢闸门结构可靠度的研究提供参考,为规范修编提供方法论指导,有助于推动规范的更新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闸人字门 可靠指标 改进JC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设计表达式 分项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MMC-STATCOM参数仿射辨识方法
15
作者 黄耀宣 程杉 +2 位作者 黄永章 徐恒山 杜鹏飞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6-187,共12页
参数辨识效果会强关联于耦合误差,同时参数的耦合误差又呈现出高复杂性特征,但传统粒子群算法难以高效利用耦合误差扩充算法搜索范围。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模块化多电平静止同步补偿器参数仿射辨识方法。首先,建立模块化多电... 参数辨识效果会强关联于耦合误差,同时参数的耦合误差又呈现出高复杂性特征,但传统粒子群算法难以高效利用耦合误差扩充算法搜索范围。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模块化多电平静止同步补偿器参数仿射辨识方法。首先,建立模块化多电平静止同步补偿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MMC-STATCOM)的数学模型,确定待辨识参数。其次,提出一种基于仿射算法的参数辨识方法,将参数辨识问题转化为参数与耦合误差联合辨识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熵权法综合考虑区间满足度和区间误差对辨识效果的影响,结合改进粒子群算法实现模块化多电平静止同步补偿器的参数与耦合误差的解耦辨识。仿真结果证明,参数和耦合误差的辨识误差分别在1.06%和2.9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同步补偿器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 改进粒子群算 仿射算 熵权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片条合成法的有限板表面裂纹张开位移研究
16
作者 吴剑烽 袁奎霖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362,共9页
对于船舶结构而言,疲劳荷载作用下应力集中区域的初始缺陷极易发展成半椭圆表面裂纹,而求解裂纹张开位移,对于研究疲劳裂纹的扩展机理十分重要.提出了一种改进片条合成法,用于计算弹性条件下有限板表面裂纹张开位移.首先利用片条合成法... 对于船舶结构而言,疲劳荷载作用下应力集中区域的初始缺陷极易发展成半椭圆表面裂纹,而求解裂纹张开位移,对于研究疲劳裂纹的扩展机理十分重要.提出了一种改进片条合成法,用于计算弹性条件下有限板表面裂纹张开位移.首先利用片条合成法得到位移的数值解,然后建立不同裂纹深长比(a/c)、相对裂纹深度(a/t)以及相对裂纹长度(c/w)的网格模型得到有限元解.对比结果表明,传统片条合成法在合理的表面裂纹形状范围内存在局限性.通过拟合参数来改进传统片条合成法,验证一维和二维一到三次应力分布下的位移结果,得到适用的表面裂纹形状范围:0.25≤a/c≤1.00,0.05≤a/t≤0.40,0.05≤c/w≤0.50.改进片条合成法可用于复杂应力分布下有限板表面裂纹张开位移的计算和残余疲劳寿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片条合成 表面裂纹 裂纹张开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改进双向A^(∗)与动态窗口法的仓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17
作者 刘震 张洪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105,134,共8页
针对传统A^(∗)算法在复杂环境下搜索效果差、路径曲折、拐角与障碍物距离过近且避障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改进双向A^(∗)与动态窗口法(Dynamic Window Approach,DWA)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首先,引入双向搜索机制与自适应启发函数... 针对传统A^(∗)算法在复杂环境下搜索效果差、路径曲折、拐角与障碍物距离过近且避障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改进双向A^(∗)与动态窗口法(Dynamic Window Approach,DWA)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首先,引入双向搜索机制与自适应启发函数,以提高算法的搜索速度;其次,应用线段相交法结合安全距离判定剔除冗余点,以确保路径更加安全、平缓;然后,在DWA中加入方位角与目标点距离判定,以增强算法的避障能力;最后,在优化后的全局路径上分段使用DWA进行实时避障。仿真结果显示,融合算法能在复杂场景下生成安全边界内的平滑路径,有效躲避障碍物,快速到达目标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改进A^(∗)算 动态窗口 实时避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RT^(*)与DWA融合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
18
作者 付丹丹 李波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97,共7页
路径规划是移动机器人的研究热点,直接关系到移动效率和准确性。针对现有研究尚未有效解决动态障碍物环境下转折点数冗余及避障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样条的改进RRT^(*)与动态窗口法(Dynamic Window Approach,DWA)融合的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是移动机器人的研究热点,直接关系到移动效率和准确性。针对现有研究尚未有效解决动态障碍物环境下转折点数冗余及避障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样条的改进RRT^(*)与动态窗口法(Dynamic Window Approach,DWA)融合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首先采用节点修剪策略来除去路径中的冗余节点;然后运用B样条曲线来优化修剪后的路径,缩短路径长度,减小转弯角,使路径更平滑;最后融合改进DWA算法,确保在全局最优的情况下实时避开未知障碍物。通过MATLAB仿真和基于ROS系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RRT^(*)与DWA融合算法规划路径成本小、运行时间短,可与障碍物保持安全距离,并在避开动态障碍物同时规划出最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改进RRT^(*) 动态窗口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卡尔曼滤波的配电系统多时钟源时间同步方法
19
作者 刘朋矩 刘希 +3 位作者 丁添 王睿秋雨 周振宇 孙中伟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1,共9页
多时钟源时间同步通过融合多个时钟源的时间同步信息,可以实现配电系统高精度时间同步,保障配电系统的稳定运行。然而,配电系统多时钟源时间同步仍面临着时钟源权重优化困难和随机因素导致同步精度下降等挑战。针对上述挑战,首先,构建... 多时钟源时间同步通过融合多个时钟源的时间同步信息,可以实现配电系统高精度时间同步,保障配电系统的稳定运行。然而,配电系统多时钟源时间同步仍面临着时钟源权重优化困难和随机因素导致同步精度下降等挑战。针对上述挑战,首先,构建了以最小化相对时间同步误差为目标的多时钟源时间同步误差模型;其次,提出基于改进卡尔曼滤波的配电系统多时钟源时间同步方法,通过动态评分层次分析法计算多时钟源权重,优化时间同步误差加权和;通过改进卡尔曼滤波减小观测噪声与过程噪声,降低相对时间同步误差;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相对时间同步误差,实现配电系统高精度时间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系统 多时钟源 时间同步 动态评分层次分析 改进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töber法合成的单分散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及其应用评述
20
作者 修石健 暴也儒 权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9-547,共9页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无机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吸附能力强、无毒、物理化学稳定性强等一系列优点,在吸附、陶瓷、催化、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Stöber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溶胶-凝...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无机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吸附能力强、无毒、物理化学稳定性强等一系列优点,在吸附、陶瓷、催化、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Stöber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溶胶-凝胶策略,常被用作生产具有高度可定制尺寸和表面性能的均匀单分散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不同尺寸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理化性质有所变化,根据不同领域的需求,对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粒径有着不同要求,因此,为满足这些需求,逐渐在Stöber法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许多改进方案,以获得尺寸范围更大、粒径更加均一、形态更多样化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本文在简要介绍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Stöber法和其改进方案,以及基于改进Stöber法合成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日用化学工业和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旨在为相关领域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二氧化硅 小粒径 改进Stöber 日用化学产品 生物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