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M-H模型的转向架构架疲劳损伤分析
1
作者 唐毓晗 王悦东 郭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9-1290,共12页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焊接构架的疲劳失效大多由多级复杂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损伤累积引起。在多级加载下,疲劳损伤的累积过程呈现出明显的载荷顺序效应和载荷相互作用效应,使疲劳损伤分析和疲劳寿命预测复杂化。疲劳损伤分析常用的Palmgren-Mi...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焊接构架的疲劳失效大多由多级复杂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损伤累积引起。在多级加载下,疲劳损伤的累积过程呈现出明显的载荷顺序效应和载荷相互作用效应,使疲劳损伤分析和疲劳寿命预测复杂化。疲劳损伤分析常用的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模型无法描述多级加载下损伤的非线性行为,基于非线性累积损伤准则的Manson-Halford模型因未考虑载荷相互作用效应而造成了多级加载疲劳寿命预测的不准确性。为解决传统的Manson-Halford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损伤分析的不准确性,通过将生态学中有机物的分解类比于材料在多级加载下力学性能的退化的方式,提出改进的Manson-Halford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并对其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以某动力车转向架构架为研究对象,根据UIC615-4标准施加多级载荷,应用等效结构应力和确定概率的主S-N曲线计算构架损伤值,并基于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模型、传统的Manson-Halford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和改进的Manson-Halford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对比分析构架多级载荷下的累积损伤。研究结果表明:3种模型分析所得构架的累积损伤值均小于1,构架疲劳强度满足要求。改进的Manson-Halford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提高了多级加载疲劳损伤分析和疲劳寿命预测的准确性,并且相比于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模型的损伤分析更加保守,相比于传统的Manson-Halford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没有损失较多的设计安全裕量,因此能够应用于多级加载下结构的疲劳损伤分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等关键结构的疲劳损伤分析与服役寿命预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架构架 疲劳损伤 变幅载荷 改进Manson-Halford模型 等效结构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计损伤修正的冻结砂—黏混合土改进Duncan-Chang模型
2
作者 滕振超 李正巍 +7 位作者 刘佳琳 周亚东 李波 刘彦峰 池林林 张圣童 刘博 计静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4,I0008,共10页
为描述冻结砂—黏混合土的偏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不同含砂量冻结砂—黏混合土的冻土三轴压缩试验。基于改进的Duncan-Chang模型(D-C模型),引入统计损伤理论,拟合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分别建立以Mises强度准则和应变发展为微元强度变量的统... 为描述冻结砂—黏混合土的偏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不同含砂量冻结砂—黏混合土的冻土三轴压缩试验。基于改进的Duncan-Chang模型(D-C模型),引入统计损伤理论,拟合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分别建立以Mises强度准则和应变发展为微元强度变量的统计损伤修正模型,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冻结砂—黏混合土偏应力峰值随含砂量的增加而增加,偏应力—应变曲线由应变硬化型逐渐过渡到应变软化型的临界含砂量为50%。当含砂量介于20%~60%时,基于统计损伤理论的修正改进D-C模型能有效拟合应变硬化型曲线和具有轻微应变软化现象的偏应力—应变曲线。当含砂量为90%时,基于应变发展的统计损伤修正模型的偏应力峰值与试验结果相差3%,具有较强适用性。该结果为不同微元强度变量的统计损伤修正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砂—黏混合土 三轴压缩试验 改进Duncan-Chang模型 统计损伤理论 应变软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k-Ang三维损伤模型的参数确定和性能等级划分 被引量:2
3
作者 郭进 王君杰 +1 位作者 韩鹏 王文彪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32-1338,共7页
针对Park-Ang三维损伤模型的参数取值和性能等级划分研究不足,基于试验数据,通过2轮遍历搜索,确定了参数取值;并参照已有的性能等级划分,确定了适用于Park-Ang三维损伤模型的性能等级划分标准。用一组一维试验验证了参数取值和性能等级... 针对Park-Ang三维损伤模型的参数取值和性能等级划分研究不足,基于试验数据,通过2轮遍历搜索,确定了参数取值;并参照已有的性能等级划分,确定了适用于Park-Ang三维损伤模型的性能等级划分标准。用一组一维试验验证了参数取值和性能等级划分对于不同加载路径的适用性;用另一组试验验证了它们对于空间受力构件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所确定的参数和性能等级划分标准与已有的Park-Ang三维损伤模型表达式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损伤指标,这一指标能够较好地评价不同一维加载模式或空间受力构件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ang三维损伤模型 参数确定 性能等级 遍历搜索 加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损伤本构模型中深部难动用铁矿回采累积损伤规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新平 洪吉松 +4 位作者 罗忆 董千 徐家云 任贤峰 宋凯文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20-129,共10页
随着难动用矿产资源爆破回采的不断进行,爆炸荷载的多次重复作用会引起采空区矿柱和围岩的累积损伤。基于爆炸荷载作用会导致岩石性质劣化的特点,结合岩石爆破中的高应变率效应和岩石损伤理论,建立改进的损伤本构模型。采用Fortran语言... 随着难动用矿产资源爆破回采的不断进行,爆炸荷载的多次重复作用会引起采空区矿柱和围岩的累积损伤。基于爆炸荷载作用会导致岩石性质劣化的特点,结合岩石爆破中的高应变率效应和岩石损伤理论,建立改进的损伤本构模型。采用Fortran语言嵌入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建立模型通过与已有理论和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本构模型以及程序的适用性。最后以程潮铁矿西区保安矿柱爆破回采工程为背景,得到中深部采空区中多次爆破作用下中远区和爆破近区岩体累积损伤的规律,分析得出了较佳的回采顺序,并探讨了动静力组合作用诱发围岩累积损伤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力学 采矿工程 难动用铁矿 改进的损伤本构模型 动静力组合作用 累积损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Harris函数的砂岩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创业 王洪麒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1-93,104,共4页
岩石损伤量在岩石损伤的过程中是个动态变化量,通过改进Harris函数,建立了在三维应力作用下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并通过砂岩的三轴试验确定了模型参数,定性分析了围压、临界损伤值、峰值应变三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改进的Harris... 岩石损伤量在岩石损伤的过程中是个动态变化量,通过改进Harris函数,建立了在三维应力作用下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并通过砂岩的三轴试验确定了模型参数,定性分析了围压、临界损伤值、峰值应变三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改进的Harris函数所建立的砂岩损伤本构模型曲线与实测曲线拟合较好,有良好的适用性;2同一种岩石在不同围压下,临界损伤值不是固定值,它从侧面反映出岩石自身的力学性能与岩石所处的三维应力状态有关;3围压增大,临界损伤值也相应地增大,证明围压对岩石的破坏有抑制作用。分析结果对研究三维应力状态下岩石的损伤破坏机理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损伤 本构模型 改进Harris函数 临界损伤 围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argin方程和过-徐模型的混凝土三维损伤模型
6
作者 李敏 赵军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4-118,共5页
利用混凝土已有本构关系建立混凝土三维损伤模型.针对基于Ottosen本构关系建立的损伤模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基于改进Sargin方程和过-徐模型建立混凝土三维损伤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改进的Sargin方程作为混凝土三维应力状态的等效单轴方... 利用混凝土已有本构关系建立混凝土三维损伤模型.针对基于Ottosen本构关系建立的损伤模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基于改进Sargin方程和过-徐模型建立混凝土三维损伤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改进的Sargin方程作为混凝土三维应力状态的等效单轴方程,基于等效单轴方程的割线弹性模量的下降率定义损伤指标,对典型比例加载情形全过程进行损伤计算.与Mazars、Ottosen损伤模型进行对比,该模型更符合试验结果,更能够描述不同加载比例下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改进Sargin方程 过-徐模型 三维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低周疲劳损伤效应的钢筋混凝土柱Park-Ang损伤修正模型 被引量:8
7
作者 朱汉波 缪长青 +1 位作者 白六涛 邵越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80,共10页
针对现有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模型存在指标上下界不收敛、疲劳效应考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低周疲劳效应的Park-Ang损伤修正模型.按照非线性叠加规律,调整模型最大变形和滞回耗能效应的组合形式.考虑低周疲劳效应的影响,通过遗传... 针对现有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模型存在指标上下界不收敛、疲劳效应考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低周疲劳效应的Park-Ang损伤修正模型.按照非线性叠加规律,调整模型最大变形和滞回耗能效应的组合形式.考虑低周疲劳效应的影响,通过遗传算法确定滞回耗能损伤的最优函数.以钢筋混凝土柱为研究对象,采用该修正模型进行了损伤评估,并与6种经典的损伤模型的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修正的Park-Ang模型适用于单调加载、变幅循环加载和等幅循环加载等各种加载路径的损伤评估,并且在构件失效状态的损伤计算误差小于10%,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钢筋混凝土构件在任意加载路径下的损伤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park-ang损伤修正模型 低周疲劳损伤效应 基于遗传算法的符号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Park-Ang模型的RC剪力墙损伤指数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尚庆学 刘瑞康 王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8-154,共7页
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关键流程之一,要求构件性能点与构件损伤相关联。然而现有文献中对于构件损伤性能点的定义各有不同,且由于试验数据量过少,缺少基于试验数据的验证。为了促进建筑抗震性能评估的有效开展,本文从... 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关键流程之一,要求构件性能点与构件损伤相关联。然而现有文献中对于构件损伤性能点的定义各有不同,且由于试验数据量过少,缺少基于试验数据的验证。为了促进建筑抗震性能评估的有效开展,本文从国内现有文献中搜集了160个RC剪力墙构件拟静力试验数据,建立了RC剪力墙构件试验数据库,对构件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构件破坏现象划分了5个损伤状态。研究了高宽比、配箍特征值和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等设计参数的影响。根据试验数据,修正了Park-Ang损伤指标,可以同时考虑构件循环加载中的变形和耗能,可用于判定RC剪力墙构件损伤状态。标定了对应于不同损伤状态的损伤指数区间,研究结果可用于基于构件的抗震性能评估及易损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剪力墙 试验数据库 park-ang模型 损伤指数 抗震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座椅后倾乘员下潜与腰椎损伤研究
9
作者 平梦浩 梁微微 +1 位作者 周青 唐亮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9-687,共9页
使用改进的Hybrid Ⅲ 5th假人对影响下潜的约束系统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提出6种防止智能驾驶汽车乘员在后倾座椅工况下发生下潜的保护方案.通过碰撞车速为48 km/h的正面碰撞有限元分析和台车碰撞试验验证所提方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后... 使用改进的Hybrid Ⅲ 5th假人对影响下潜的约束系统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提出6种防止智能驾驶汽车乘员在后倾座椅工况下发生下潜的保护方案.通过碰撞车速为48 km/h的正面碰撞有限元分析和台车碰撞试验验证所提方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后倾工况在增加乘员下潜风险的同时,增大了乘员头部、颈部和腰椎的伤害风险.所有防下潜方案均导致腰椎轴向力增加,提示防下潜措施会增加腰椎损伤风险,表明防下潜与腰椎损伤之间存在矛盾关系.肩带限力器与安全带单向锁止器的组合、髋部气囊、卷收器预紧器与锁扣预紧器的组合,可以消除乘员在后倾工况中的下潜现象,保护腰椎,乘员头部、颈部、胸部和腿部的伤害指标均符合FMVSS 208的限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碰撞 后倾工况 防下潜 腰椎损伤 改进的假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柱地震破坏Park-Ang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樊禹江 王社良 +1 位作者 张博 杜园芳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6-740,805,共5页
通过对不同配比的6根再生混凝土(RAC)柱进行低周反复试验,结合适用于普通混凝土柱的修正Park-Ang双参数损伤模型及实际结构各震害破损度Dc,确定了各RAC柱的循环荷载系数β的计算值。通过分析可得:再生骨料取代率及混杂纤维掺量对系数β... 通过对不同配比的6根再生混凝土(RAC)柱进行低周反复试验,结合适用于普通混凝土柱的修正Park-Ang双参数损伤模型及实际结构各震害破损度Dc,确定了各RAC柱的循环荷载系数β的计算值。通过分析可得:再生骨料取代率及混杂纤维掺量对系数β均有明显的影响,需将二者同时作为计算系数β的重要因素。考虑配筋率对于系数β的影响,利用Matlab对以再生骨料取代率R、混杂纤维掺量Hf、配筋率ρa为基础的多变量线性方程进行拟合,确定了循环荷载系数β的计算公式:a fβ=0.0689ρ+0.02138 R+0.05614H,从而对修正Park-Ang模型作出了进一步修正,使其更适用于RAC柱的损伤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柱 低周反复试验 修正park-ang双参数损伤模型 破损度Dc 循环荷载系数β 混杂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围压影响的盐岩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贾善坡 罗金泽 +2 位作者 杨建平 高敏 龚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49-1556,1565,共9页
深入研究盐岩受力变形、破坏机制及力学模型,对于保证油气地下储库的安全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盐岩在多组围压下的三轴试验为基础,由热力学定律出发,将损伤引入到改进的摩尔-库仑(Mohr-Coulomb)准则中,提出了与围压相关的损伤... 深入研究盐岩受力变形、破坏机制及力学模型,对于保证油气地下储库的安全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盐岩在多组围压下的三轴试验为基础,由热力学定律出发,将损伤引入到改进的摩尔-库仑(Mohr-Coulomb)准则中,提出了与围压相关的损伤准则和塑性硬化函数,建立了一种能够描述盐岩力学特性的弹塑性损伤模型,该模型能够反映盐岩的塑性与损伤耦合、应变硬化-软化和围压影响。将研究成果与ABAQUS软件相结合,通过二次开发,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模拟盐岩室内三轴压缩试验表明,数值模拟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所建立的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盐岩在不同围压状态下的力学损伤发展、应变硬化-软化以及脆-塑性转换的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 围压 力学模型 损伤准则 改进摩尔-库仑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影响下基于改进损伤识别因子和遗传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21
12
作者 黄民水 吴玏 朱宏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68-174,共7页
提出一种考虑噪声影响基于改进损伤识别因子和遗传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介绍结构损伤识别的参数化思想,并提出一种考虑不同模态信息和权重系数的损伤识别因子。在选择算子、交叉算子、变异算子以及自适应交叉和变异等方面对遗传算... 提出一种考虑噪声影响基于改进损伤识别因子和遗传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介绍结构损伤识别的参数化思想,并提出一种考虑不同模态信息和权重系数的损伤识别因子。在选择算子、交叉算子、变异算子以及自适应交叉和变异等方面对遗传算法进行改进,并在无噪声情况下,对一简支梁和连续梁进行了损伤识别,识别效果非常好,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分别考虑随机噪声和高斯白噪声对简支梁进行损伤识别,发现该方法在噪声水平不很高情况下,识别效果很好。最后,在一钢框架基准有限元模型基础上,考虑四种损伤工况进行损伤识别,识别结果较好,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应用于结构的损伤识别和健康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损伤识别 改进损伤识别因子 遗传算法 随机噪声 高斯白噪声 基准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应力水平和损伤的胶结充填体蠕变特性及本构模型 被引量:9
13
作者 程爱平 戴顺意 +3 位作者 舒鹏飞 付子祥 黄诗冰 叶祖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9-449,共11页
充填采矿法中胶结充填体处于长期荷载环境,其蠕变特性会对矿山安全开采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制作胶结充填体的标准圆柱体试样,采用WDW-100 kN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加载系统和DS2系列全信息声发射监测系统,进行了单轴压缩、分级蠕... 充填采矿法中胶结充填体处于长期荷载环境,其蠕变特性会对矿山安全开采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制作胶结充填体的标准圆柱体试样,采用WDW-100 kN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加载系统和DS2系列全信息声发射监测系统,进行了单轴压缩、分级蠕变和声发射监测试验,获取了胶结充填体蠕变变形及振铃计数、能量和振幅等声发射特征参数。根据试验结果,探讨了不同应力水平下胶结充填体蠕变变形特征和声发射特征;对比单轴压缩试验,从宏细观角度揭示了胶结充填体蠕变破坏特征;考虑应力水平和损伤的影响,引入损伤变量、新的二次黏性元件和开关元件,构建了能表征不同应力水平下胶结充填体蠕变变形规律的改进Burgers模型,并通过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应力水平下,胶结充填体的蠕变3阶段变形特征差异显著,据此将荷载应力大小分为减速、等速和加速3类应力水平;②不同应力水平下,胶结充填体声发射特征与各阶段蠕变变形特征变化规律较一致:减速蠕变阶段内,声发射事件较活跃;稳定蠕变阶段内,声发射活动较少;加速蠕变阶段内,声发射事件最活跃;③对比单轴压缩破坏,胶结充填体蠕变破坏程度较为平缓,主裂纹沿扩展方向发生明显偏转,完整性较好,以结构性失稳破坏为主;④构建的改进Burgers蠕变模型能与各应力水平试验数据均有较高吻合度,较好的表征了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胶结充填体蠕变变形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充填体 蠕变 声发射 损伤 改进Burger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损伤模型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献国 高秀丽 王德才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23,共5页
随着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损伤模型在建立性态目标量化准则方面受到重视。本文对6根不同轴压比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进行低周反复试验,计算了各构件分别采用基于刚度的破损指标和基于位移及耗能的破损指标,并与试验现象进行了对比... 随着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损伤模型在建立性态目标量化准则方面受到重视。本文对6根不同轴压比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进行低周反复试验,计算了各构件分别采用基于刚度的破损指标和基于位移及耗能的破损指标,并与试验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位移及耗能的改进Park-Ang模型能较好的反映框架柱各破坏阶段的损伤程度,而基于刚度变化模型能较好的反映框架柱不同位移幅值下的损伤程度,但对后期破坏定义太笼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柱 损伤指数 轴压比 park-ang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剩余寿命等效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地震损伤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东升 赵林 冯启民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9-95,共7页
基于剩余寿命等效的概念,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构件地震损伤改进模型。其基本思想是认为以某损伤参数(如刚度、位移延性、能量等)建构的损伤指数与疲劳损伤指数(如纵筋累积疲劳损伤),在损伤指数D=1.0条件下都可以表示构件失效。这样在某时... 基于剩余寿命等效的概念,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构件地震损伤改进模型。其基本思想是认为以某损伤参数(如刚度、位移延性、能量等)建构的损伤指数与疲劳损伤指数(如纵筋累积疲劳损伤),在损伤指数D=1.0条件下都可以表示构件失效。这样在某时刻以不同损伤指数表达的构件剩余寿命(1.0-Di)与损伤指数增量ΔDi之比,都等于使构件完全失效时对应的继续循环加载周数。利用这种等效关系定义了新的损伤指数,可以在构件的反应参量和破坏机理之间建立起联系。作为实际应用给出了一种基于截面刚度退化的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寿命等效 钢筋混凝土构件 地震损伤改进模型 刚度 位移延性 能量 反复荷载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高强纵筋的混凝土墩柱的地震损伤模型
16
作者 肖潇 李朝晖 +2 位作者 刘胜波 胥奇 关富玲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692-698,共7页
本文在引入表征高强钢筋数量的预应力度的基础上考虑最大变形和累积能量耗损的非线性组合,提出了适应于配有高强纵筋的混凝土墩柱的地震损伤模型。为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了配有不同数量的高强纵筋混凝土墩柱的... 本文在引入表征高强钢筋数量的预应力度的基础上考虑最大变形和累积能量耗损的非线性组合,提出了适应于配有高强纵筋的混凝土墩柱的地震损伤模型。为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了配有不同数量的高强纵筋混凝土墩柱的滞回曲线、裂缝发展过程以及破坏情况,通过与Hindi和Sexsmith建议的混凝土墩柱的破坏等级相对照,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将所提的损伤模型与现有的几种典型的混凝土墩柱的损伤模型作比较分析表明,所提的地震损伤模型比其它的地震损伤模型更能准确地表达配有高强纵筋的混凝土墩柱的损伤特征,与实际更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纵筋 混凝土墩柱 改进的地震损伤模型 损伤指数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柱地震损伤模型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志 谌湘文 +3 位作者 蒋丽忠 周旺保 熊陆增 戚菁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57-163,206,共8页
为了解巨型组合结构体系中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柱的地震损伤情况,通过对4根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得出了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破坏形态和构件损伤特征。在试验分析基础上,对经典的Park-Ang损伤模型进行... 为了解巨型组合结构体系中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柱的地震损伤情况,通过对4根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得出了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破坏形态和构件损伤特征。在试验分析基础上,对经典的Park-Ang损伤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适用于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的损伤指数和耗能因子计算公式;并根据试验现象和各阶段特征,选取了经典的Park-Ang损伤模型、基于能量的损伤模型和改进的Park-Ang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Park-Ang模型能较好的判断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的损伤程度,且通过损伤值可将构件损伤划分为是否可修、不可修但未破坏和不可修且将破坏三个阶段,并以损伤值0.4作为划分试件是否可修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 park-ang模型 试验研究 地震损伤模型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状态下软岩蠕变试验及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33
18
作者 杨秀荣 姜谙男 江宗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67-174,共8页
为考虑时效劣化和含水弱化对岩石蠕变参数的劣化效应,提出了蠕变损伤模型,即对西原模型进行参数修正与完善,开展了不同含水状态的软岩三轴蠕变试验。首先,对不同含水率的岩石蠕变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揭示了含水状态对岩石蠕变过程... 为考虑时效劣化和含水弱化对岩石蠕变参数的劣化效应,提出了蠕变损伤模型,即对西原模型进行参数修正与完善,开展了不同含水状态的软岩三轴蠕变试验。首先,对不同含水率的岩石蠕变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揭示了含水状态对岩石蠕变过程影响规律的机理。其次,为了能够较好地描述岩石蠕变过程,引入时效劣化效应和含水弱化效应,并通过试验数据拟合了损伤变量和蠕变参数。最后,将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岩石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初始蠕变值和稳态蠕变值有所增大。通过FLAC^(3D)验证了该模型的数值计算值与试验值具有很好的吻合性,提出的岩石时效蠕变损伤模型将为岩石流变特性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试验 损伤 改进西原模型 时效劣化 FLAC3D KELVIN模型 软岩 黏滞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M模型对P91钢在600℃短时蠕变行为模拟的改进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成飞 刘新宝 +2 位作者 朱麟 辛甜 刘剑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4,共6页
在600℃等温条件下通过对P91钢进行不同应力的蠕变持久试验,已获得其完整蠕变曲线。在分析给定条件下蠕变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耦合位错损伤项,提出了改进的连续介质蠕变损伤力学模型。此外,相关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改进模型预测结果与已有... 在600℃等温条件下通过对P91钢进行不同应力的蠕变持久试验,已获得其完整蠕变曲线。在分析给定条件下蠕变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耦合位错损伤项,提出了改进的连续介质蠕变损伤力学模型。此外,相关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改进模型预测结果与已有蠕变数据吻合较好,从而为进一步预测P91钢在600℃不同应力条件下的蠕变行为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91钢 蠕变行为 位错损伤 改进CD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强度退化的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威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3-727,共5页
工程结构在服役过程中,累积损伤和强度退化同时发生,并相互影响。传统的累积损伤模型大多忽略了强度退化对损伤累积的影响。为建立考虑强度退化的Corten-Dolan累积损伤模型,通过分析强度退化模型推导出强度退化系数,将Corten-Dolan模型... 工程结构在服役过程中,累积损伤和强度退化同时发生,并相互影响。传统的累积损伤模型大多忽略了强度退化对损伤累积的影响。为建立考虑强度退化的Corten-Dolan累积损伤模型,通过分析强度退化模型推导出强度退化系数,将Corten-Dolan模型中的指数参数d定义为与强度退化系数有关的指数函数。通过试验数据和与文献结果对比验证了改进Corten-Dolan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改进的Corten-Dolan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疲劳寿命,预测精度比传统Corten-Dolan模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累积损伤 强度退化 改进Corten-Dolan模型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