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改进M-H模型的转向架构架疲劳损伤分析 |
唐毓晗
王悦东
郭涛
|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基于统计损伤修正的冻结砂—黏混合土改进Duncan-Chang模型 |
滕振超
李正巍
刘佳琳
周亚东
李波
刘彦峰
池林林
张圣童
刘博
计静
|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Park-Ang三维损伤模型的参数确定和性能等级划分 |
郭进
王君杰
韩鹏
王文彪
|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4
|
基于改进的损伤本构模型中深部难动用铁矿回采累积损伤规律研究 |
李新平
洪吉松
罗忆
董千
徐家云
任贤峰
宋凯文
|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5
|
基于改进Harris函数的砂岩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
王创业
王洪麒
|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6
|
基于改进Sargin方程和过-徐模型的混凝土三维损伤模型 |
李敏
赵军
|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7
|
考虑低周疲劳损伤效应的钢筋混凝土柱Park-Ang损伤修正模型 |
朱汉波
缪长青
白六涛
邵越风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8
|
|
8
|
基于修正Park-Ang模型的RC剪力墙损伤指数研究 |
尚庆学
刘瑞康
王涛
|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0
|
|
9
|
汽车座椅后倾乘员下潜与腰椎损伤研究 |
平梦浩
梁微微
周青
唐亮
|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再生混凝土柱地震破坏Park-Ang模型试验研究 |
樊禹江
王社良
张博
杜园芳
|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11
|
考虑围压影响的盐岩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
贾善坡
罗金泽
杨建平
高敏
龚俊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12
|
噪声影响下基于改进损伤识别因子和遗传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 |
黄民水
吴玏
朱宏平
|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1
|
|
13
|
考虑应力水平和损伤的胶结充填体蠕变特性及本构模型 |
程爱平
戴顺意
舒鹏飞
付子祥
黄诗冰
叶祖洋
|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14
|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损伤模型对比分析 |
叶献国
高秀丽
王德才
|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5
|
基于剩余寿命等效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地震损伤模型 |
王东升
赵林
冯启民
|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16
|
配高强纵筋的混凝土墩柱的地震损伤模型 |
肖潇
李朝晖
刘胜波
胥奇
关富玲
|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7
|
往复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柱地震损伤模型及试验研究 |
黄志
谌湘文
蒋丽忠
周旺保
熊陆增
戚菁菁
|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18
|
含水状态下软岩蠕变试验及损伤模型研究 |
杨秀荣
姜谙男
江宗斌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33
|
|
19
|
CDM模型对P91钢在600℃短时蠕变行为模拟的改进 |
潘成飞
刘新宝
朱麟
辛甜
刘剑秋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20
|
考虑强度退化的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分析 |
李威
|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