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联合化疗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清华 鄢希 +26 位作者 任莉 李潞 邱萌 杨玉琼 罗德云 黄雯霞 刘鲁明 陈震 孟志强 王雅杰 傅强 徐阳 杨林军 李明众 李恩孝 李毅 姚煜 张祥福 刘星 卢辉山 张茂宏 王秀问 于学军 秦凤展 郑荣生 陈余清 毕明宏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目的 观察并比较国产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rmhTNF)加化疗药物和单纯化疗治疗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 2 0 0例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 15 0例 ,对... 目的 观察并比较国产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rmhTNF)加化疗药物和单纯化疗治疗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 2 0 0例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 15 0例 ,对照组 5 0例。对照组仅给予化疗 ,而试验组在化疗的同时 ,分别在第 1~ 7天 ,第 11~ 17天肌肉注射rmhTNF 4× 10 6U /m2 ,两组均以 2 1天为一周期 ,连用两个周期。试验结束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有 5例 ,对照组有 3例患者因为依从性原因出组 ,其余患者可供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试验组有效率为 46.90 % ( 68/ 14 5 ) ,对照组为 17.0 2 % ( 8/ 47)(P =0 .0 0 1)。试验组治疗后KPS评分为 86.0 2± 9.74,对照组为 80 .14± 9.10 (P =0 .0 2 5 )。试验组和对照组Ⅲ +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与rmhTNF有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轻度发热、感冒样症状、注射局部疼痛、注射局部红肿硬结 ,均不需作特殊处理 ,治疗结束后均能自行消失。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见有严重肝肾功能、心电图异常 ,以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rmhTNF联合化疗药物治疗人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化疗 ,rmhTNF能明显提高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试验 联合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改构体X调控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蛋白表达诱导人鼻咽癌CNE1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俊 唐安洲 +3 位作者 梁钢 王立升 谢貌 张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36-1140,共5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改构体X体外诱导人鼻咽癌CNE1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改构体X处理CNE1细胞48h,透射电镜观察CNE1细胞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blot检测改构体X对CNE1细胞内Caspase-3,-8,-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苦参碱改构体X作用CNE1... 目的研究苦参碱改构体X体外诱导人鼻咽癌CNE1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改构体X处理CNE1细胞48h,透射电镜观察CNE1细胞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blot检测改构体X对CNE1细胞内Caspase-3,-8,-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苦参碱改构体X作用CNE1 48 h后,细胞出现皱缩,核内异染色质明显增多,核周隙增大,凋亡小体形成等细胞凋亡特征形态,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细胞凋亡程度更加明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除低剂量改构体X对Caspase-8无上调作用外,其他剂量组可上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8,-9的表达(P<0.01),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苦参碱改构体X可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Caspase-3,-8,-9的表达诱导CNE1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改构体X 鼻咽癌 CNE1细胞 凋亡 调控 免疫印迹 Caspase-3、-8、-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对肺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封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肖鑫武 李倩 +1 位作者 宋勇 孙文逵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36-839,共4页
目的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严重危害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目前对其尚无理想治疗方法。文中回顾性分析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human mutant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rhu-TNF)治疗肺腺癌所... 目的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严重危害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目前对其尚无理想治疗方法。文中回顾性分析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human mutant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rhu-TNF)治疗肺腺癌所致MPE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确诊的肺腺癌所致恶性胸膜腔积液患者70例,常规胸腔积液引流后,根据3~4万单位/kg分别以200万单位和300万单位剂量行胸腔内注射rhu-TNF,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00万单位和300万单患者有效率分别为75.68%和87.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注药前使用地塞米松的患者不良反应比不使用者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但地塞米松的使用对rhu-TNF的疗效无影响(P=0.486)。结论 rhu-TNF是治疗肺腺癌所致MPE的高效、安全药物。地塞米松可减轻患者不良反应且不影响rhu-TNF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恶性胸膜腔积液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胡文娟 黄巨恩 +1 位作者 李校堃 肖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odified aFGF,MaFGF)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MaF-GF1组(8μg.kg-1)和MaFGF2组(16μg.kg-1),每组8只。以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模型... 目的探讨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odified aFGF,MaFGF)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MaF-GF1组(8μg.kg-1)和MaFGF2组(16μg.kg-1),每组8只。以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模型,通过光、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MaFGF能明显减轻肾组织水肿、间质浸润以及肾小管扩张与破坏,电镜下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细胞器(微绒毛、线粒体、溶酶体等)损伤较轻或基本正常。结论MaFGF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急性肾功能衰竭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胸腔内灌注治疗肺癌性胸腔积液 被引量:7
5
作者 魏东 苏晓妹 +2 位作者 刘焕义 张涛 彭晶晶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74-474,共1页
关键词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肺癌性胸腔积液 胸腔内灌注治疗 最大耐受剂量 综合治疗 晚期肺癌 结果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治疗47例恶性胸腹腔积液 被引量:22
6
作者 杨亚菁 袁志军 +2 位作者 罗以 林劲冠 吴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96-396,398,共2页
关键词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恶性胸腹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改构肿瘤坏死因子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永梅 王梅 +1 位作者 王薇 王雅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7-639,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改构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mut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rmhTNF)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至2008年上海长海医院肿瘤科54例大至中量恶性腹腔积水患者,在尽量排尽腹腔积... 目的:观察重组改构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mut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rmhTNF)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至2008年上海长海医院肿瘤科54例大至中量恶性腹腔积水患者,在尽量排尽腹腔积液后用rmhTNF联合顺铂注入腹腔进行治疗,观察疗效;观察病例年龄、性别、癌症类别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54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中,明显疗效23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4%。生活质量提高并完成化疗者32例,2例因病期较晚死亡。在单因素分析中,rmhTNF联合顺铂治疗对不同年龄、性别等病例的疗效无明显差异,而肿瘤组织类型、KPS评分和腹水积液量对治疗效果影响明显。结论:rmhTNF联合顺铂腹腔注入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疗效可靠,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全身静脉化疗的恶性腹腔积液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腔积液 重组改构肿瘤坏死因子(rmhTNF) 顺铂 腹腔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晚期肺癌癌性胸腔积液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魏东 汤礼军 +2 位作者 张伶 谭燕 高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2-475,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mut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rmhTNF)治疗晚期肺癌癌性胸腔积液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应用rmhTNF治疗晚期肺癌癌性胸腔积液19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 目的:分析影响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mut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rmhTNF)治疗晚期肺癌癌性胸腔积液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应用rmhTNF治疗晚期肺癌癌性胸腔积液19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病理类别、胸水部位、胸水量、肿瘤远处转移、KPS评分、治疗药物剂量(小剂量rmhTNF500万IU组、大剂量rmhTNF1500万IU组)、全身化疗等因素对肺癌癌性胸水疗效的影响,对有意义的因素进一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98名患者中CR53例,PR95例,总有效率为74.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胸水部位、胸水量、KPS评分、治疗药物剂量、辅助化疗等对肺癌胸水的疗效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药物剂量、KPS评分、胸水量与疗效有关。结论:治疗药物剂量、KPS评分、胸水量是rmhTNF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独立的影响因素。大剂量rmhTNF1500万IU、KPS评分>60,胸水量少的患者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改构人TNF逆转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DDP的耐药性及其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魏素菊 刘海英 +1 位作者 史健 韩文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mut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rmh-TNF)体外逆转人卵巢癌多药耐药细胞株SKOV3/DDP的耐顺铂(cisplatin,又称DDP)效应及其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多药耐药... 目的:探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mut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rmh-TNF)体外逆转人卵巢癌多药耐药细胞株SKOV3/DDP的耐顺铂(cisplatin,又称DDP)效应及其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多药耐药细胞株SKOV3/DDP,以MTT法检测rmh-TNF对此耐药株的细胞毒作用,确定其对此细胞株的无毒剂量;同法测定无毒剂量rmh-TNF干预后SKOV3/DDP对顺铂耐药性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rmh-TNF干预不同时间段SKOV3/DDP细胞株中GST-π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分析rmh-TNF处理SKOV3/DDP细胞前后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1)50~122.34U/ml rmh-TNF对SKOV3/DDP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细胞存活率均(90%),因此选用100U/ml作为逆转剂量(无毒剂量);(2)单用DDP24、48、72h的IC50为(23.29±0.43)、(8.97±0.69)、(6.43±0.79)μg/ml,联合100U/ml rmh-TNF和DDP用药使SKOV3/DDP的IC50分别降至(19.50±0.50)、(4.34±0.43)、(2.44±0.02)μg/ml,逆转倍数分别为1.19、2.06、2.64倍;(3)100U/ml rmh-TNF干预0、24、48、72h后SKOV3/DDP细胞内GST-π蛋白的表达随作用时间延长降低,MDR1基因的表达随作用时间延长降低。结论:rmh-TNF对SKOV3/DDP有逆转耐药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GST-π蛋白及MDR1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卵巢癌 多药耐药 逆转 GST-Π MD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紫杉醇诱导体外大鼠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雅玲 黄巨恩 +5 位作者 梁菁 唐艳妮 阮丽 韦海滔 李东生 张成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究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aFGF)对紫杉醇(Taxol)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新生SD大鼠培养原代肝细胞,将原代肝细胞种于96孔培养板:培养7d后加入各种不同浓度的紫杉醇,作用24h,采用四唑盐... 目的:探究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aFGF)对紫杉醇(Taxol)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新生SD大鼠培养原代肝细胞,将原代肝细胞种于96孔培养板:培养7d后加入各种不同浓度的紫杉醇,作用24h,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抑制率;建立紫杉醇损伤肝细胞的模型,与此同时加入系列质量浓度的MaFGF,观察MaFGF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紫杉醇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呈质量浓度依赖型;在质量浓度为3.25×10^-3~8.20×10^-3mg/L范围内,MaFGF降低了紫杉醇对肝细胞的抑制率,增高了肝细胞的活性;Taxol组与对照组比较,各生化和酶学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axol+MaFGF(3.25×10-3~8.20×10-3mg/L)组和Taxol组比较,各生化和酶学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axol+MaFGF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一氧化氮(NO)、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水平降低.结论:MaFGF对紫杉醇损伤的肝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肝细胞 紫杉醇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联合TC方案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米丽丽 王伟 +3 位作者 王瑞 高峰 张泽峰 郭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051-3053,共3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化疗联合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给予化疗,试验组在化疗的同时在第1~7天,第11~17天肌肉注射rmhTNF 4×106U/m^2,21 d为1个周...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化疗联合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给予化疗,试验组在化疗的同时在第1~7天,第11~17天肌肉注射rmhTNF 4×106U/m^2,21 d为1个周期,连用4个周期。随访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及1、2、3和5年生存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KPS评分为(83.2±7.5)分,对照组为(79.8±8.9)分(P=0.028)。试验组和对照组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中位DFS分别为39.9个月和33.1个月(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8.3%、85.0%、64.7%、42.5%和100%、78.3%、46.1%、23.9%;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44.0个月和37.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术后化疗联合rmhTNF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化疗,可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联合化疗 无病生存率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丹素致体外培养肝细胞的损伤及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雅玲 黄巨恩 刘华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6-790,共5页
目的研究白花丹素(plumbagin)对肝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aFGF)是否对白花丹素引起的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肝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①72 h后加入一系列浓度的白花丹素,实验组在白花丹素作用2... 目的研究白花丹素(plumbagin)对肝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aFGF)是否对白花丹素引起的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肝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①72 h后加入一系列浓度的白花丹素,实验组在白花丹素作用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MaF-GF,再培养24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②以白花丹素建立损伤模型,并在加药后24 h加入一定量的MaFGF,观察MaFGF对白花丹素诱导的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③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对细胞进行连续的观察并照相,记录对照组、致伤组、细胞生长因子组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①成功建立白花丹素致肝细胞损伤的模型:白花丹素能明显抑制肝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与白花丹素的浓度相关。②白花丹素+不同浓度的MaFGF对肝细胞的抑制率随MaFGF浓度的增大而减小;IC50随着MaFGF浓度的增大而明显增高,并呈现比较明显的剂量-效应特点。③白花丹素组与对照组比较,各生化和酶学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白花丹素+MaFGF组与白花丹素组比较,SOD活性升高、NO、MDA、LDH、GPT、GOT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白花丹素+MaFGF组与对照组比较,各生化和酶学指标活性或含量均未回落至正常水平,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白花丹素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MaFGF对白花丹素损伤的原代培养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素 肝细胞 损伤 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保护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通道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宗林 戴天阳 +2 位作者 詹福生 曾晓荣 杨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99-404,共6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膜片钳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肿瘤细胞膜离子通道研究中的应用,肿瘤细胞膜离子通道已逐渐成为肿瘤基础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钾通道(K+通道)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抑制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 背景与目的随着膜片钳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肿瘤细胞膜离子通道研究中的应用,肿瘤细胞膜离子通道已逐渐成为肿瘤基础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钾通道(K+通道)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抑制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促进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为研究对象,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应用rmhTNF前后细胞膜K+电流特性变化,分析rmhTNF对细胞膜K+电流的影响;用MTT法检测rmhTN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rmhTNF作用后细胞周期分配及凋亡率。结果经rmhTNF作用48h后肺癌细胞膜上跨膜K+电流幅值明显降低(P<0.01),且与rmhTNF存在剂量依赖关系。MTT实验显示rmhTNF抑制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随rmhTNF浓度的增加,抑制率由14.56%增至38.68%。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配发生变化,G1期由53.02%增至72.93%(P<0.01),且细胞凋亡率由2.08%增至8.68%(P<0.01)。结论rmhTNF可抑制肺癌细胞膜K+通道的表达。rmhTNF通过使A-549细胞周期受阻于G1期,激发细胞凋亡而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在rmhTNF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的作用中细胞膜K+通道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钾离子通道 全细胞膜片钳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增殖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改构人TNF-α联合顺铂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伟 栗超越 张建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04-906,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mhTNF-α)联合顺铂(CDDP)对人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人胶质瘤U-251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加药);T组:加入rmhTNF-α(20μg/L);C组:加入CDDP(2mg/L);T+C组:加入rmhTNF-α(20μg/L)及CDDP(2mg/L)... 目的:观察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mhTNF-α)联合顺铂(CDDP)对人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人胶质瘤U-251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加药);T组:加入rmhTNF-α(20μg/L);C组:加入CDDP(2mg/L);T+C组:加入rmhTNF-α(20μg/L)及CDDP(2mg/L)。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PCNA、Bcl-2、P170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T组、C组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T+C组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T组PCNA-LI、Bcl-2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T+C组PCNA-LI、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T组及T+C组P170蛋白表达低于C组(P<0.05)。结论:rmhTNF-α能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生长,其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活性有关,且rmhTNF-α与CDDP联用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U251细胞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顺铂 联合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黄酮改构化合物F11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尹姝心 艾国平 +2 位作者 常青 杨伟 粟永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5-317,共3页
目的研究异黄酮改构化合物F11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DNALadder、DAPI细胞核染色检测F11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PARP、p53的表达。结果异黄酮改构化合物F11可诱导... 目的研究异黄酮改构化合物F11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DNALadder、DAPI细胞核染色检测F11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PARP、p53的表达。结果异黄酮改构化合物F11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发生凋亡,增加Caspase-3和PARP蛋白的表达(P<0.01),抑制p53蛋白的表达(P<0.05,P<0.01)。结论异黄酮改构化合物F11诱导MCF-7发生凋亡,可能是通过诱导Caspase-3和PARP蛋白表达的增加,抑制p53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黄酮改构化合物F11 MCF-7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肿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傅强 王梅 +1 位作者 徐飏 王雅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9-140,共2页
关键词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联合化疗 治疗 晚期 肿瘤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大豆染色体改构复合体基因SNP5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春宝 尹光 +2 位作者 赵洪锟 刘晓东 董英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1-95,100,共6页
根据大豆耐盐基因表达芯片上提供的表达量下调的EST序列信息,借助了电子克隆方法,根据获得的假定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从栽培大豆克隆了染色体改构复合体SNP5类同源基因。其片段长度为812bp,编码240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重量为27.4kD... 根据大豆耐盐基因表达芯片上提供的表达量下调的EST序列信息,借助了电子克隆方法,根据获得的假定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从栽培大豆克隆了染色体改构复合体SNP5类同源基因。其片段长度为812bp,编码240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重量为27.4kD,等电点pI为5.37。NCBI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其属于SNF5超家族,因此我们将其命名为Gm-SNP5(GenBank登录号:HM068595)。Southern杂交表明,GmSNF5基因在栽培大豆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拷贝。氨基酸序列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GmSNF5与其同科的豌豆PsSNF5有较高的同源性,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92%。由于其部分EST序列在大豆耐盐芯片中表达量下调,因此推测此基因在功能上与栽培大豆的耐盐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 染色质改构复合体 SNP5基因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恶性肿瘤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恩孝 李明众 +7 位作者 南克俊 周小娟 肖菊香 赵新汉 孙红 何静 李毅 姚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mut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rmhTNF)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2例患者随机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化疗的同时,rmhTNF 400万u/m2,肌注,第1~7天和第11~17... 目的:观察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mut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rmhTNF)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2例患者随机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化疗的同时,rmhTNF 400万u/m2,肌注,第1~7天和第11~17天;对照组仅给联合化疗;两组均每21天重复,连用二个周期。结果:①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1.11%和2.78%,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及其差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rmhTNF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一过性轻度注射局部疼痛63.0%、骨骼肌痛38.9%、发热24.1%、感冒样症状22.0%和局部红肿硬结13.0%。结论:受病例数等因素影响rmhTNF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头颈癌、胃肠道癌、肾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不优于单纯化疗。rmhTNF联合化疗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为进一步扩大病例临床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治疗 恶性肿瘤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鑫莉 梁晓华 +1 位作者 黄若凡 初钊辉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507-507,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TNF 联合化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Ⅲ期临床试验 难治 蛋白质工程 基因工程 T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异黄酮改构化合物对人离体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增殖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诚 常青 +1 位作者 张丽龙 艾国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553-1556,共4页
目的观察4种异黄酮改构化合物(F8、F11、ZF3和ZF7)对人离体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二次筛网过滤法原代培养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MTT法检测并比较4种化合物对人离体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 目的观察4种异黄酮改构化合物(F8、F11、ZF3和ZF7)对人离体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二次筛网过滤法原代培养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MTT法检测并比较4种化合物对人离体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培养原代人离体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并稳定传代。4种异黄酮化合物作用于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24h后,低剂量(25μmol/L)F8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0.05),中高剂量(50、100μmol/L)F11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5);作用48h后,中剂量(50μmol/L)F11和ZF3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5),高剂量(100μmol/L)化合物均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5);作用72h后,除低剂量(25μmol/L)F8、ZF3和ZF7未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外(P>0.05),各化合物在不同剂量下均抑制细胞增殖效应(P<0.05);该生物学效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4种异黄酮化合物在一定剂量下作用一段时间后可抑制人离体子宫内膜腺上皮增殖。F11抑制细胞增殖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黄酮改构化合物 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