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收敛粒子群算法的重载铁路列车运行调整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建华 李乐 孟学雷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07-313,共7页
针对施工天窗对重载铁路行车安全限速和行车安全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基于收敛粒子群算法的重载铁路列车运行调整方法。首先,在分析列车追踪间隔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推导出不同编组类型重载列车之间的追踪间隔计算公式,实现了重载列车追... 针对施工天窗对重载铁路行车安全限速和行车安全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基于收敛粒子群算法的重载铁路列车运行调整方法。首先,在分析列车追踪间隔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推导出不同编组类型重载列车之间的追踪间隔计算公式,实现了重载列车追踪间隔计算。然后,考虑施工天窗后的限速要求,以重载列车总晚点时间为优化目标,以列车区间最少运行时分、追踪间隔时分、列车停站时分、天窗时间段内禁止行车、天窗后安全限速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施工条件下重载铁路列车运行调整模型,刻画了考虑安全限速的重载列车运行调整问题。通过优化列车到站、离站以及通过车站时刻,实现重载列车运行调整。进而,针对模型特点,在经典粒子群算法中引入收敛因子,设计了收敛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朔黄铁路运输生产数据为基础,对建立的重载铁路运行调整模型进行实例化处理,验证了模型和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求解重载铁路运行调整问题,设计的收敛粒子群算法比经典粒子群算法在计算效率上提升了5.45%,而求解精度保持不变。该方法可压缩重载列车追踪间隔,提高重载铁路运输效率,保证行车安全,提高基于安全限速的列车运行调整效率,为施工条件下重载铁路列车运行调整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重载列车 列车运行调整 收敛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时天窗下重载铁路列车运行调整两阶段优化研究
2
作者 白治翔 冯琳 +1 位作者 李博 周进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140,共10页
临时天窗的开始时间、地点及持续时间具有不确定性,短时间制定科学合理的列车运行调整方案难度较大,为降低重载铁路开设临时天窗造成的不良影响,开展临时天窗下重载铁路列车运行调整两阶段优化研究。定义多个优化参数,基于两阶段法,构... 临时天窗的开始时间、地点及持续时间具有不确定性,短时间制定科学合理的列车运行调整方案难度较大,为降低重载铁路开设临时天窗造成的不良影响,开展临时天窗下重载铁路列车运行调整两阶段优化研究。定义多个优化参数,基于两阶段法,构建自主两阶段优化模型。第一阶段自主列车合并模型M1,通过定义天窗影响度,量化天窗影响,自主决策列车合并。第二阶段临时天窗及列车运行同步调整模型M2,接收第一阶段传递的列车信息,基于实时调整后的天窗,调整列车到发时刻。以某重载铁路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求解算法的适用性,并基于编程软件编写程序,自动绘制调整后的列车运行图,从而为重载铁路调度指挥人员及施工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列车运行调整 临时天窗 两阶段优化 收敛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提升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的压电执行器磁滞特性建模
3
作者 王建成 李强亚 +2 位作者 刘涛 谭永红 阎帅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92-1697,共6页
针对用于精密运动定位的压电执行器具有磁滞效应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梯度提升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GB-LSSVR)的建模方法.首先,通过引入磁滞算子构造拓展的输入空间,将磁滞的多值映射转换为一对一映射.然后,建立基于GB-LSSVR的磁滞... 针对用于精密运动定位的压电执行器具有磁滞效应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梯度提升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GB-LSSVR)的建模方法.首先,通过引入磁滞算子构造拓展的输入空间,将磁滞的多值映射转换为一对一映射.然后,建立基于GB-LSSVR的磁滞模型,设计可保证收敛粒子群算法(GCPSO)对GB-LSSVR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将所提出方法用于实际预测一个压电执行器的位移.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经典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LSSVR)和截断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T-LSSVR)算法,能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执行器 磁滞效应 磁滞算子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可保证收敛粒子群算法 梯度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梯度蜂窝吸波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贺榆波 杨青真 +2 位作者 施永强 高翔 王旭飞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22-430,共9页
为了提高蜂窝结构的吸波特性,设计了一种带蒙皮和金属底板的双层梯度蜂窝吸波结构,并利用Hashin-Shtrikman (HS)模型获得其等效电磁参数。在此基础上,以反射率低于-10dB的带宽最大为优化目标,利用保收敛粒子群优化算法(Guarantee Conver... 为了提高蜂窝结构的吸波特性,设计了一种带蒙皮和金属底板的双层梯度蜂窝吸波结构,并利用Hashin-Shtrikman (HS)模型获得其等效电磁参数。在此基础上,以反射率低于-10dB的带宽最大为优化目标,利用保收敛粒子群优化算法(Guarantee Convergenc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GCPSO)对四种不同排序方案的双层梯度蜂窝吸波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入射电磁波的角度和极化方式以及吸波材料的选择、排序和厚度对双层梯度蜂窝结构的吸波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入射角度下Transverse Magnetic (TM)极化时的吸波特性明显优于Transverse Electric (TE)极化,在入射角为60°时最为明显;对比四种方案优化结果显示,Case 1方案由于选用损耗角较小的吸波材料充当透波层,分布于蒙皮下面,而选用损耗角较大的吸波材料作吸收层,并置于吸波结构底层,因而具有最大的优化目标函数,吸波效果最佳,且蜂窝高度仅为具有相同吸波效果的Case 3方案的49.44%。因此,选择Case 1方案作为本文最终优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设计 双层蜂窝结构 吸波材料 反射率 优化设计 阻抗匹配 收敛粒子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