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磷酰胺及塞替派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光宇 袁素波 +1 位作者 马华智 廖明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 了解细胞周期调控系统各正、负调节因子在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了经环磷酰胺(CP)和塞替派 (TEPA)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发生恶性转化的BEAS CP和BEAS TE细胞中P5 3... 目的 了解细胞周期调控系统各正、负调节因子在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了经环磷酰胺(CP)和塞替派 (TEPA)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发生恶性转化的BEAS CP和BEAS TE细胞中P5 3、P16、P15、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D1和RB蛋白的表达。结果 BEAS 2B细胞中表达阳性的P16、P15及RB蛋白 ,在BEAS CP和BEAS TE细胞中表达缺失 ;BEAS 2B细胞中检测呈阴性的P5 3蛋白 ,在BEAS CP和BEAS TE细胞中呈阳性 ;cyclinD1蛋白在 3株细胞中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转化细胞中P16、P15及RB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影响了细胞周期中P16 (P15 ) /cyclinD1 CDK4 /pRB调控途径的自稳平衡。两转化细胞P5 3蛋白的阳性表达提示转化细胞P5 3蛋白的功能已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塞替派 肿瘤诱导 P53 细胞周期 蛋白表达 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替派、环磷酰胺诱发的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的致瘤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喆 袁素波 +3 位作者 廖明阳 陈光宇 袁本利 余寿忠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 观察塞替派 (TE)及环磷酰胺 (CP)能否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成瘤。方法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为对照 ,以TE诱发转化细胞 (BEAS TE)的琼脂糖克隆扩增细胞(BEAS STE)及CP诱发转化细胞 (BEAS CP)的琼脂糖... 目的 观察塞替派 (TE)及环磷酰胺 (CP)能否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成瘤。方法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为对照 ,以TE诱发转化细胞 (BEAS TE)的琼脂糖克隆扩增细胞(BEAS STE)及CP诱发转化细胞 (BEAS CP)的琼脂糖克隆扩增细胞 (BEAS SCP)为靶细胞接种于 3~ 4周龄裸鼠 ,每组接种 6只 ,♂♀各半。结果 接种后2 6周 ,对照组无一长出肿瘤 ,BEAS STE组有 5只长出肿瘤 ,BEAS SCP组有 1只长出肿瘤 ,其中BEAS STE组有 3只裸鼠的肿瘤直径在 1cm以上。经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肿瘤为低分化癌肉瘤组织。结论 TE、CP诱发恶性转化的人支气管上皮转化细胞均具有裸鼠致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替派 环磷酰胺 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 致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及塞替派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的p16^(INK4a)及p15^(INK4b)基因突变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光宇 袁素波 +1 位作者 马华智 廖明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 了解环磷酰胺 (CP)和塞替哌 (TEPA)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的恶性转化株内BEAS CP和BEAS TE细胞p16和p15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及DNA序列... 目的 了解环磷酰胺 (CP)和塞替哌 (TEPA)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的恶性转化株内BEAS CP和BEAS TE细胞p16和p15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结果 BEAS CP细胞p15基因的外显子 1和外显子 2都出现了异常带型。BEAS TE细胞p16基因的外显子 1及外显子 2a出现了异常带型和迁移率滞后现象 ;p15基因外显子 1的 2条单链带之间出现异常条带。DNA序列分析发现BEAS CP细胞的p15基因外显子 1的 182位有C的插入 ,2 0 6位有G的插入 ;外显子 2的第 30 8位密码子有C→T(TCC→TTC)转换 (Ser→Phe) ,第 32 7位密码子有T→A(AAT→AAA)颠换 (Asn→Lys)。BEAS TE细胞的p16基因外显子 2a的第 12 5位密码子有G→A(CGC→CAC)转换 (Arg→His)。结论 p15基因在CP诱导BEAS 2B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TEPA诱导BEAS 2B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可能涉及了p16基因的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塞替派 上皮细胞 P15基因 p16基因 基因突变 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抗肿瘤药 肿瘤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融合基因RELCH-RET驱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及机制的初步探究
4
作者 周小刚 郝翔麟 +4 位作者 夏吉影 皇甫志敏 付万垒 吕杨帆 郭乔楠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44-1453,共10页
目的探讨新融合基因RELCH-RET驱动正常人支气管上皮(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本研究基于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目的探讨新融合基因RELCH-RET驱动正常人支气管上皮(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本研究基于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回顾性临床数据(n=469),筛选出RELCH-RET融合基因作为研究靶点。为进一步验证其功能及机制,构建3组细胞模型:阴性对照组(HBE VC,转染空载慢病毒)、RET对照组(HBE RET,转染Flag-RET过表达慢病毒)及实验组(HBE RELCH-RET,转染Flag-RELCH-RET过表达慢病毒);MTS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分析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利用15只4周龄雌性肥胖型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NOD/SCID)小鼠(SPF级),体质量(15.1±0.4)g,随机分为3组(n=5),通过皮下移植瘤实验评估体内成瘤能力;Western blot检测RET酪氨酸激酶(Y905)自磷酸化水平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关键蛋白ERK1/2、EGFR(Y845)和STAT3(Y705)的磷酸化水平;采用化学交联法结合Western blot分析RELCH-RET的二聚化及多聚化状态,并通过解交联实验验证其可逆性。结果在NSCLC患者中筛选出3例阳性RELCH-RET融合基因患者;与HBE VC及HBE RET组相比,HBE RELCH-RET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1),且获得迁移及侵袭能力(P<0.01),而对照组未表现出迁移及侵袭能力;小鼠异种移植瘤实验可见HBE RELCH-RET组形成明显肿瘤结节(P<0.001),而对照组无肿瘤生长;Western blot结果提示,RELCH-RE T可诱导RET酪氨酸残基(Y905)发生磷酸化自激活,并显著上调ERK1/2、EGFR(Y845)及STAT3(Y70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化学交联-Western blot分析证实RELCHRET在HBE细胞中形成分子量约为170 kDa的二聚体,经解交联处理后可恢复至单体状态。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RELCH-RET通过以不依赖配体方式二聚化或多聚化介导RET磷酸化自激活,进而激活下游典型RET信号通路,最终驱动正常HBE细胞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CH-RET 融合基因 恶性转化 支气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致癌物二羟环氧苯并[α]芘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尹张雅 李聪亚 竹俊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07-3223,共17页
苯并[α]芘(benzo[α]pyrene, B[α]P)是一种常见的环境致癌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气等,其在体内经过一系列代谢反应,最终生成活性代谢物二羟环氧苯并[α]芘(B[α]PDE)从而发挥... 苯并[α]芘(benzo[α]pyrene, B[α]P)是一种常见的环境致癌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气等,其在体内经过一系列代谢反应,最终生成活性代谢物二羟环氧苯并[α]芘(B[α]PDE)从而发挥强致癌作用。B[α]PDE与DNA碱基共价结合形成B[α]PDE-DNA加合物,引起DNA碱基突变,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最终形成肿瘤。B[α]PDE亦可通过激活相关信号转导通路调控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或沉默,干扰DNA修复功能,导致细胞代谢及细胞周期紊乱从而诱导肺癌的发生发展。B[α]PDE也可以通过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mi RNA、多聚ADP核糖甘油水解酶、代谢重编程、lnc RNA等表观遗传变异来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深入研究B[α]PDE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可以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研发靶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指导污染环境及烟雾环境暴露下肺癌的防治措施,也为禁烟控烟的健康中国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α]PDE 支气管上皮细胞 恶性转化 肺癌 表观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 被引量:5
6
作者 袁素波 廖明阳 +1 位作者 叶常青 王治乔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1-446,共6页
研究环磷酰胺 (CP)对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致癌转化效应 .实验利用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 2B)为靶细胞模型 ,研究CP诱导的BEAS 2B细胞 (BEAS CP)的恶性转化 ,并伴随研究了BEAS CP转化细胞的增殖动力学 ,细胞周期和非贴壁依赖性生... 研究环磷酰胺 (CP)对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致癌转化效应 .实验利用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 2B)为靶细胞模型 ,研究CP诱导的BEAS 2B细胞 (BEAS CP)的恶性转化 ,并伴随研究了BEAS CP转化细胞的增殖动力学 ,细胞周期和非贴壁依赖性生长等转化表型特征 .结果显示 ,经传代和软琼脂培养基筛选 ,BEAS CP细胞已具有较为稳定的转化表型和细胞生物学特性 ,可能是具有裸小鼠致瘤性的恶性转化细胞 .结果表明CP对B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上皮细胞 支气管 转化 恶性 细胞增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及塞替派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4
7
作者 袁素波 王治乔 +2 位作者 叶常青 袁本利 廖明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1-345,共5页
为了解抗癌化疗药环磷酰胺 (CP)及塞替派(TE)诱导的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 ,采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的细胞模型由对照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 2 B) ,受环磷酰胺 (BEAS- CP)和塞替派(BEAS- ... 为了解抗癌化疗药环磷酰胺 (CP)及塞替派(TE)诱导的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 ,采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的细胞模型由对照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 2 B) ,受环磷酰胺 (BEAS- CP)和塞替派(BEAS- TE)诱导的恶性转化细胞组成 .发现经 CP和 TE暴露的细胞可出现细胞死亡 ,凋亡和转化 ,它们具有各自的超微结构特征 .说明逃逸细胞死亡 ,凋亡的支气管上皮基细胞呈增生性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超微结构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0γ射线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高福 蔡建明 +6 位作者 崔建国 黄定德 李百龙 杨平 闵锐 倪瑾 孙顶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35-439,共5页
目的:建立γ射线辐射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方法: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经总剂量22 Gy ^(60)Coγ射线分3次照射后进行传代培养,应用平板克隆实验、血清抗性实验、细胞软琼脂集落实验检测该细胞系恶性程度;裸鼠皮下... 目的:建立γ射线辐射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方法: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经总剂量22 Gy ^(60)Coγ射线分3次照射后进行传代培养,应用平板克隆实验、血清抗性实验、细胞软琼脂集落实验检测该细胞系恶性程度;裸鼠皮下种植辐射细胞检测其成瘤能力,成瘤组织H-E染色及免疫组化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1)平板克隆实验表明照射细胞培养至35代后其增殖能力明显增加(P<0.05或P<0.01),血清抗性实验显示照射组细胞在第45代后克隆形成增加(P<0.01),而在照射后50代细胞软琼脂集落的形成能力明显增加(P<0.01),显示BEAS-2B细胞经辐射后出现了恶性转化。(2)皮下种植22 Gy 50代细胞的8只裸鼠50 d后1只成瘤,种植22 Gy 60代辐射细胞的8只裸鼠中有4只成瘤;成瘤组织病理检测及免疫组化证实为上皮细胞癌。结论:成功地建立了^(60)Coγ射线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恶性转化 支气管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烟草悬凝物诱导正常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慢性恶性转化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诚 吴庆琛 +4 位作者 李强 朱茂祥 杨陟华 潘秀颉 谢俊豪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用低剂量烟草悬凝物模拟吸烟环境诱导正常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慢性恶性转化,构建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方法:通过MTT法及细胞亚急性毒性存活能力检测实验确定慢性诱导物的剂量,以不同剂量的烟草悬凝物对细胞进行单次或多次染毒... 目的:用低剂量烟草悬凝物模拟吸烟环境诱导正常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慢性恶性转化,构建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方法:通过MTT法及细胞亚急性毒性存活能力检测实验确定慢性诱导物的剂量,以不同剂量的烟草悬凝物对细胞进行单次或多次染毒,以不染毒细胞为对照。用血清抗性实验和锚着独立生长实验鉴定细胞恶性转化的倾向和恶性特征,比较各组抗血清促分化的能力和集落形成率。结果:以体积分数为0.5、1、2μl/ml的烟草悬凝物对细胞进行单次和多次染毒,各相应剂量组多次染毒和单次染毒与对照组相比,传至第25代细胞,其抗血清促分化的能力均差异明显(P〈0.05);传至第38代,成功建立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细胞复层生长,无接触性抑制,染色体异常,转化细胞的锚着独立生长实验克隆形成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次染毒组的恶性转化趋势比单次染毒组强,而且剂量反应关系呈现良好的直线相关(r=0.969,y=42x)。结论:用0.5~2μl/ml烟草悬凝物诱导的正常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可作为模拟吸烟环境下细胞慢性恶性转化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悬凝物 致癌性试验 支气管上皮细胞 慢性恶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或塞替派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形态计量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素波 王治乔 +2 位作者 叶常青 廖明阳 曹珍山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6-351,共6页
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 B)分别受环磷酰胺 (BEAS- CP) ,塞替派 (BEAS- TE)暴露并发生转化的细胞为模型 ,对转化细胞进行形态计量学研究 ,期望寻找人类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形态计量指标 .结果表明 :BEAS- 2 B经两种药物处理... 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 B)分别受环磷酰胺 (BEAS- CP) ,塞替派 (BEAS- TE)暴露并发生转化的细胞为模型 ,对转化细胞进行形态计量学研究 ,期望寻找人类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形态计量指标 .结果表明 :BEAS- 2 B经两种药物处理后可生成转化型和非转化型细胞集落 .转化细胞的形态计量参数中 ,细胞和细胞核面积 ,最大直径 ,最小直径 ,等效直径 ,形状因子的数值按 BEAS- 2 B,BEAS- CP,BEAS- TE的组序递升 .表达细胞形态为异形的指标 :细胞和细胞核异形指数 ,核浆比则沿BEAS- 2 B,BEAS- CP,BEAS- TE的顺序递减 .结果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塞替派 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守冬 肖伟 +2 位作者 朱茂祥 杨陟华 薛玉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9,共7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对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致癌性和转化涉及的相关机制。方法用75nmo·lL-1凝血酶持续刺激人类乳头状瘤-18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70d,观察不同代龄细胞的血清抗性、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 目的探讨凝血酶对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致癌性和转化涉及的相关机制。方法用75nmo·lL-1凝血酶持续刺激人类乳头状瘤-18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70d,观察不同代龄细胞的血清抗性、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凝血酶受体-蛋白酶活化受体(PAR1),c-myc和p21^(cip1)基因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C-MYC和P21^(cip1)蛋白表达变化,鉴定细胞的恶性转化表型。结果经传代培养,凝血酶处理的第10代BEP2D细胞血清抗性增强,接种效率提高,第20代细胞呈非贴壁依赖性生长,软琼脂克隆形成率升高达(0.461±0.009)%。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第22代细胞处于S期比例为55.63%。凝血酶转化第25代、第27代细胞PAR1基因、c-myc基因及C-MYC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相反,p21^(cip1)基因和P21^(cip1)蛋白表达减弱。凝血酶处理的第20代细胞已具有较为稳定的转化表型和细胞生物学特性,可能是具有裸小鼠致瘤型的恶性转化细胞。每升2×104抗凝血酶单位水蛭素能够拮抗凝血酶对BEP2D细胞的恶性转化作用。结论凝血酶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具有恶性转化作用,c-myc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活化与p21^(cip1)失活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 蛋白酶活化受体-1 支气管上皮细胞 恶性转化 基因表达 基因 C-MYC 基因 p21^eipl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凋亡敏感性及bcl-2的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晗笑 童彤 +2 位作者 吕永杰 郭素萍 程书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揭示细胞凋亡敏感性在人癌细胞体外恶性转化动态过程中的变化。方法:用已获部分恶 性的SV40T转染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M为材料,通过凋亡TDT原位标记、染色体FISH、RNA及蛋白检测等技 术,研究同一株细胞恶性转... 目的:揭示细胞凋亡敏感性在人癌细胞体外恶性转化动态过程中的变化。方法:用已获部分恶 性的SV40T转染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M为材料,通过凋亡TDT原位标记、染色体FISH、RNA及蛋白检测等技 术,研究同一株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凋亡及bcl-2、P53基因的变化。结果:恶性转化的M后代细胞较未转化的 M前代细胞对顺铂诱发细胞凋亡现象不敏感;bcl-2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在M后代细胞明显高于M前代细胞,而 且在皿细胞恶性转化进程中呈积累现象;P53蛋白在M前、后代细胞均表达。结论:bcl-2过表达使细胞对凋亡 敏感性下降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起重要作用;P53蛋白的灭活不是此SV40T转染细胞恶性转化进程 中bcl-2表达积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转化 支气管上皮细胞 BCL-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替派诱发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成瘤细胞的染色体畸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喆 袁素波 +1 位作者 郭巧珍 廖明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 旨在了解转化细胞在成瘤过程中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方法 运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研究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恶性转化后的裸小鼠接种成瘤细胞 (BEAS TT)的染色体畸变。结果 瘤细胞在传代早期基本以近二倍体细胞为主 ,随... 目的 旨在了解转化细胞在成瘤过程中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方法 运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研究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恶性转化后的裸小鼠接种成瘤细胞 (BEAS TT)的染色体畸变。结果 瘤细胞在传代早期基本以近二倍体细胞为主 ,随着细胞代龄的增加 ,各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趋势不同 ,其中BEAS TTa逐渐形成以多倍体细胞为主的细胞群 ,而BEAS TTb ,BEAS TTc则以近二倍体细胞为主份额细胞。核型分析表明 3个瘤细胞系的核型与BEAS TE不同 ,在其基础上有新的染色体 (14号染色体 )丢失和标记染色体 (M4 )的增加。结论 细胞染色体数目不稳定 ,14号染色体的丢失和M4染色体的增加 ,可能与B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替派 恶性转化 染色体畸变 支气管上皮细胞 肿瘤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替派诱发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成瘤细胞的基因突变
14
作者 周喆 袁素波 廖明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2-465,共4页
目的 旨在了解转化细胞在成瘤过程中的p15 ,p16 ,p5 3和K ras基因编码序列突变情况。方法 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和DNA测序技术。结果 转化各阶段细胞p15和K ras基因编码序列为野生型。在转化进程中 ,各转化细胞均携... 目的 旨在了解转化细胞在成瘤过程中的p15 ,p16 ,p5 3和K ras基因编码序列突变情况。方法 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和DNA测序技术。结果 转化各阶段细胞p15和K ras基因编码序列为野生型。在转化进程中 ,各转化细胞均携带与细胞永生化有关的p5 3第 4 7密码子CCG→TCG(脯氨酸→丝氨酸 )转换 ,在此基础上无新的错义突变发生。p16基因在BEAS 2B细胞和BEAS STE细胞中均为野生型 ,在BEAS TTb细胞中第 4密码子发生TCG→TAG(丝氨酸→终止密码子 )碱基转换 ,结果为无义突变 ,第 19,5 2密码子分别发生GAG→AAG (谷氨酸→赖氨酸 )转换 ,GCG→ACG(丙氨酸→苏氨酸 )转换的错义突变。BEAS TTc细胞中第 19密码子发生GAG→AAG(谷氨酸→赖氨酸 )转换的错义突变 ,而没有可检测的BEAS TTa细胞的mRNA存在。结论 p16基因的突变或表达缺失与恶性转化细胞的成瘤过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替派 上皮细胞 支气管 基因 P15 基因 p16 基因 p53 基因 K-RAS 细胞转化 肿瘤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C1在TGF-β1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岳喜磊 成莹 +3 位作者 许继德 钟长江 杨春涛 汪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2-498,共7页
目的:探究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以16HBE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免疫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16HBE细胞EMT过程中TRPC1 mRNA和蛋白... 目的:探究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以16HBE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免疫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16HBE细胞EMT过程中TRP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TRPC1阻断剂和siRNA干扰对16HBE细胞EMT的影响。结果:(1)TGF-β1刺激后细胞形态明显改变,E-钙黏蛋白表达减少(P<0.01),而α-SMA蛋白表达增加(P<0.05)。(2)TRPC1广泛存在于16HBE细胞,且TGF-β1刺激后TRP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3)与TGF-β1组相比,阻断剂和TGF-β1共同作用组或siRNA和TGF-β1共同作用组细胞形态改变受抑制,E-钙黏蛋白和α-SMA蛋白表达受抑制(P<0.05)。结论:TGF-β1诱导16HBE细胞发生EMT,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16HBE细胞TRPC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支气管上皮细胞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2与卷烟烟气致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姚虎胜 易克 +1 位作者 杨陟华 朱茂祥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8期111-113,共3页
以卷烟烟气总粒相物(TPM)为材料,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为靶细胞,通过调节专管酰胺酶-2(TG2)的表达及活性研究TG2基因在卷烟烟气致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TG2在恶性转化的支气管上皮细胞中表达下调,并且TG2的表达及活... 以卷烟烟气总粒相物(TPM)为材料,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为靶细胞,通过调节专管酰胺酶-2(TG2)的表达及活性研究TG2基因在卷烟烟气致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TG2在恶性转化的支气管上皮细胞中表达下调,并且TG2的表达及活性的改变对细胞的凋亡、增殖、周期等产生影响。这说明,TG2可能通过调控细胞的凋亡、增殖、周期等影响卷烟烟气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烟气 支气管上皮细胞 恶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转化和染色体不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桂芝 熊玮 +1 位作者 刘长庭 刘东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388-1392,共5页
目的为探讨化学致癌的机制,揭示恶性转化与染色体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考察甲醛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转化和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甲醛作为诱导剂,以液体染毒后测定BEAS-2B细胞的LC50,以低剂量(20%LC50)对细胞进行诱导,观察... 目的为探讨化学致癌的机制,揭示恶性转化与染色体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考察甲醛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转化和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甲醛作为诱导剂,以液体染毒后测定BEAS-2B细胞的LC50,以低剂量(20%LC50)对细胞进行诱导,观察细胞生长特性改变并筛选诱导克隆。然后用细胞遗传学方法(G带染色法)考察诱导细胞染色体畸变的情况。结果甲醛作用后细胞生长速度加快,且呈现无限增殖趋势。在后期(15代)具有很强的锚着独立性生长能力,表明诱导细胞已发生慢性转化。诱导细胞核型由2倍体转化为近2倍体、非整倍体和多倍体等核型同时存在,染色体稳定性降低,呈现丢失、内复制、易位、断裂、双/三着丝粒,并伴有大量非稳定性畸变。结论甲醛可使BE-AS-2B细胞发生转化,并影响细胞染色体的稳定性,使其发生畸变并向恶性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支气管上皮细胞 转化 染色体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通过赖氨酰氧化酶调控低氧诱导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夏晓东 彭燕平 +1 位作者 雷丹 陈伟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47-2254,共8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否通过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参与低氧诱导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以及低氧+β-氨基丙腈(β-aminopr...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否通过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参与低氧诱导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以及低氧+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β-APN)组。体外培养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分为常氧组、TGF-β1组、TGF-β1+SB431542(TGF-β1受体拮抗剂)组、低氧组、低氧+SB431542组以及低氧+β-APN组。比色法测定并计算胶原蛋白交联,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TGF-β1、LOX、E-钙黏蛋白(E-cadherin)以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蛋白表达。结果:在大鼠动物模型中,低氧组支气管上皮细胞TGF-β1、LOX、vimentin蛋白表达以及胶原交联均明显高于常氧组,但E-cadherin蛋白表达则明显弱于常氧组,低氧对vimentin、E-cadherin蛋白表达以及胶原交联的影响均能被β-APN所逆转。离体细胞实验显示,常氧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为铺路石状形态,TGF-β1组和低氧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形态逐渐向梭形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而β-APN能逆转大鼠支气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TGF-β1能诱导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LOX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并被SB431542所阻断。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离体培养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TGF-β1、LOX和vimentin表达及胶原交联明显升高,SB431542能明显下调TGF-β1或低氧诱导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LOX和vimentin的表达及胶原交联;TGF-β1组和低氧组离体培养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E-cadherin表达减弱,SB431542能逆转TGF-β1或低氧培养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E-cadherin的表达。结论:TGF-β1介导LOX表达,促进低氧诱导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支气管上皮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赖氨酰氧化酶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2.5长期暴露诱导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行为的影响
19
作者 陆润泽 崔健 +1 位作者 张程程 李晓波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6-525,共10页
为探讨PM_(2.5)诱导人支气管上皮(HBE)细胞发生的慢性损害作用,用0,100,500μg/mL的PM2.5分别处理HBE细胞多代后,经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发现暴露组的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强.进而选择细胞活性差异最大的一组观察PM2.5长期暴露... 为探讨PM_(2.5)诱导人支气管上皮(HBE)细胞发生的慢性损害作用,用0,100,500μg/mL的PM2.5分别处理HBE细胞多代后,经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发现暴露组的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强.进而选择细胞活性差异最大的一组观察PM2.5长期暴露对HBE细胞形态、功能和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分子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暴露组细胞发生形态变化,周期较对照组表现为G1期阻滞,但凋亡率未出现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细胞的克隆数目和迁移能力存在浓度依赖性的增加;暴露组细胞中上皮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下调,而间质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上调.此外,将长期暴露的HBE细胞(P35)经裸鼠尾静脉注射入体内21d后,高剂量暴露注射组的小鼠肺组织出现肺泡炎症,但未观察到肿瘤细胞定植.采用动物全身动态暴露系统对小鼠进行21d的PM2.5吸入染毒后,应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和苏木精-伊红(HE)组织染色技术观察到小鼠肺部出现PM2.5颗粒沉积和炎症改变,且部分肺组织中存在纤维增生与黏液栓阻塞.综上可知,PM2.5暴露可诱导正常HBE细胞发生功能改变,使其具备一定的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支气管上皮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的斯钙素-1在上皮间充质转化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家艳 孟亚奇 +1 位作者 贾嫚 姚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98-1203,共6页
目的:明确斯钙素-1(stanniocalcin-1,STC1)对支气管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以及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对支气管上皮细胞STC1表达调控的效应,探讨STC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 目的:明确斯钙素-1(stanniocalcin-1,STC1)对支气管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以及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对支气管上皮细胞STC1表达调控的效应,探讨STC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EMT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处理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72 h诱导EMT模型:外源加入STC1重组蛋白(rh STC1),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表达。采用CSE刺激16HBE细胞24 h: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TC1 m RNA和蛋白表达差异,外源加入NF-κB抑制剂JSH23,Western blot检测STC1表达差异。结果:TGF-β可诱导16HBE细胞由典型的多边铺路石样变为长梭形,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下降,间质细胞标志物α-SMA表达增加,rh STC1可逆转上述改变。CSE可刺激16HBE细胞STC1表达增高,且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外源加入NF-κB抑制剂JSH23可抑制上述效应。结论:STC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形成过程中,是抑制气道EMT的保护性因素。CSE局部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通过NF-κB信号导致STC1反应性增加可能是其主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钙素-1 支气管上皮细胞 上皮间充质转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