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尖牙后退与磨牙支抗丧失
1
作者 吕玉麟 唐成中 +2 位作者 严红英 张祥妹 翁志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1年第4期373-375,430,共4页
作者对43例(50侧)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推尖牙向远中患者进行了矫治前、后牙模的测量.结果是17侧(34%)无磨牙前移支抗丧失,尖牙平均后退4.78mm;33侧(66%)发生磨牙前移支抗丧失,平均前移1.54mm.而尖牙平均后退4.11mm。本结果表明,本文设... 作者对43例(50侧)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推尖牙向远中患者进行了矫治前、后牙模的测量.结果是17侧(34%)无磨牙前移支抗丧失,尖牙平均后退4.78mm;33侧(66%)发生磨牙前移支抗丧失,平均前移1.54mm.而尖牙平均后退4.11mm。本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矫正器是确实可行的.同时还讨论了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牙后退 磨牙前移 支抗丧失 活动矫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和两步法关闭间隙对不同支抗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罗晶 王智伟 +1 位作者 惠娜娜 金钫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9-234,共6页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错患者在间隙关闭过程中分别使用一步法或两步法对上颌支抗的影响。方法:选择安氏Ⅰ类中度拥挤,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侧貌较突的女性成人患者125人,按支抗及关闭方式分为4组,分别使用强支抗和中度支抗、一步和两步滑...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错患者在间隙关闭过程中分别使用一步法或两步法对上颌支抗的影响。方法:选择安氏Ⅰ类中度拥挤,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侧貌较突的女性成人患者125人,按支抗及关闭方式分为4组,分别使用强支抗和中度支抗、一步和两步滑动法关闭间隙,对其治疗前后X线投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无论是强支抗还是中度支抗,两步法与一步法支抗丧失量无统计学差异。使用强支抗组磨牙近移量少,支抗丧失少(P<0.05)。结论:使用一步法或两步法关闭拔牙间隙,上颌第一磨牙前移量无显著差异。强支抗引起的磨牙近移量少于中度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抗丧失 一步法间隙关闭 两步法间隙关闭 拔牙矫治 上颌第一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第三磨牙对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珊 王林 +2 位作者 赵春洋 严斌 张卫兵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607-610,共4页
目的探讨萌出中的上颌第三磨牙是否会使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方法选择18~24岁正畸患者18例,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且随机拔除一侧上颌第三磨牙,两侧其余治疗条件保持一致。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是否存在... 目的探讨萌出中的上颌第三磨牙是否会使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方法选择18~24岁正畸患者18例,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且随机拔除一侧上颌第三磨牙,两侧其余治疗条件保持一致。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拔除上颌第三磨牙的一侧,其上颌第一磨牙在治疗3个月后未发生明显的近中移动;2)未拔除上颌第三磨牙的一侧,其上颌第一磨牙在治疗3个月后的近中移动量为1mm;3)治疗3个月后,未拔除上颌第三磨牙侧的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大于拔除第三磨牙侧的第一磨牙的近中移动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正畸治疗的初始阶段,若上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不足,其萌出会对其近中的上颌第一磨牙产生影响,导致其近中移动而丧失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磨牙 第一磨牙 近中移动 支抗丧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治疗失败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查玮 李崴 +2 位作者 何玉林 赵云富 姜晓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967-1968,共2页
目的:总结正畸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30例经各类口腔医疗机构正畸治疗结束、中断或正在治疗的失败病例的原始资料及就诊时采集的资料,根据其特点及失败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0例治疗失败患者中,Ⅱ类错最多,共17例,占57%,其中深... 目的:总结正畸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30例经各类口腔医疗机构正畸治疗结束、中断或正在治疗的失败病例的原始资料及就诊时采集的资料,根据其特点及失败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0例治疗失败患者中,Ⅱ类错最多,共17例,占57%,其中深覆患者最严重。原因主要为支抗丧失、活动矫治器制作与应用不规范及诊疗计划的失误。结论:正畸治疗失败原因多种多样,以支抗丧失为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矫正 治疗失败 支抗丧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