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个插入/缺失多态性位点在中国广东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洪丽 王小广 +5 位作者 刘素娟 张胤鸣 欧雪玲 陈勇 陈维红 孙宏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9-304,共6页
【目的】调查Investigator DIPplex体系包含的30个插入/缺失多态性(Indel)位点在中国广东汉族人群中的群体遗传学数据,评估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采集300名广东汉族无关个体(150名男性,150名女性)外周血样,提取样本DNA,采用Inves... 【目的】调查Investigator DIPplex体系包含的30个插入/缺失多态性(Indel)位点在中国广东汉族人群中的群体遗传学数据,评估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采集300名广东汉族无关个体(150名男性,150名女性)外周血样,提取样本DNA,采用Investigator DIPplex体系对HLD77等30个Indel位点进行复合扩增,阵列毛细管电泳进行扩增产物分离,GeneMapper ID-X v1.2软件进行基因分型,使用相关统计软件计算常用法医学参数并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及位点间连锁不平衡的检验。【结果】30个Indel位点在广东汉族人群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经Bonferroni法校正后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现象。各位点平均杂合度(Ho)为0.406,平均个体识别力(DP)为0.54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20,累积个体识别率(TDP)为0.999 999 999 98。30个Indel位点的三联体累积非父排除率(CPEtri)为0.994 748,二联体累积非父排除率(CPEduo)为0.942 342。【结论】InvestigatorDIPplex试剂盒中包含的30个Indel位点在广东汉族人群中具有良好的遗传多态性,可独立用于法医实践中的个体识别,在STR存在突变等特殊亲子鉴定案件中也可作为有效的补充检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INVESTIGATOR DIPplex 插入/缺失多态性 广东汉族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傣族、汉族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金宝 史磊 +8 位作者 姚宇峰 史荔 于亮 林克勤 陶玉芬 易文 黄小琴 孙浩 褚嘉祐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7-582,共6页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是指存在于HLA-G基因第8外显子3′非翻译区(3′UTR)的一个插入/缺失多态,因其能影响HLA-GmRNA的稳定性,并进一步影响HLA-G蛋白的翻译而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采用PCR和电泳技术对云南傣族和汉族两个人群进行了HLA-G基因...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是指存在于HLA-G基因第8外显子3′非翻译区(3′UTR)的一个插入/缺失多态,因其能影响HLA-GmRNA的稳定性,并进一步影响HLA-G蛋白的翻译而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采用PCR和电泳技术对云南傣族和汉族两个人群进行了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傣族和汉族人群+14b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1.97%和40.87%,+14bp/+14b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20%和17.31%,+14bp/-14b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54%和47.11%。与国内外已报道的其他人群的数据比较表明:云南汉族群体中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的分布与其他群体相似;傣族则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特点,推测其可能受到了遗传漂变的作用,但不排除自然选择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G基因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 随机遗传漂变 自然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夏兰 陈乐林 +3 位作者 王亚华 刘钰 张忠珏 甘晓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16-61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中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清华同方、重庆维普,时间从该数据库建立至2016年10月1日。全面收集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与ACE ...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中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清华同方、重庆维普,时间从该数据库建立至2016年10月1日。全面收集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与ACE I/D基因多态性相关的研究文献,制定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应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OR)及其95%CI表示。结果:纳入63篇符合条件的研究文献,其中42篇是对亚洲人群的研究,20篇是对欧洲人群的研究,1篇是非洲人群的研究,共纳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2030例(病例组),健康正常人群14090例(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体人群、亚洲人群和欧洲人群中,D等位基因、DD基因型以及II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的差异性,D等位基因OR分别为1.42、1.47、1.34,P<0.00001、P=0.0004、P<0.0001;DD基因型OR分别为1.62、1.67、1.56,P<0.00001、P=0.0007、P<0.00001;II基因型OR分别为0.72、0.68、0.81,P=0.0003、P=0.002、P=0.10。结论:ACE D等位基因和DD基因型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关系密切。在总体人群和亚洲人群中,II基因型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一种保护性因素;而欧洲人群未发现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寿岭 张琦 +3 位作者 高润芝 李宏芬 沈志霞 程爱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 :了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 163 6名开滦矿务局职工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检测 ,并分析比较。  结果 :被检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基因... 目的 :了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 163 6名开滦矿务局职工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检测 ,并分析比较。  结果 :被检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基因型频率分布II 3 8 9%、ID 40 1%、DD 2 1 0 % ,老年人群中为43 7%、 3 8 8%、 17 5 %。DD基因型频率及D等位基因频率在高龄人群中有下降的趋势 (P <0 0 0 1) ,在不同性别间无差异 (P >0 0 5 )。  结论 :老年人群DD基因型频率降低 ,提示DD基因型可能是人群中早期死亡危险增加的一个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 人群 分布特征 聚合酶链反应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张爱元 季祥武 +3 位作者 张爱娟 黄静 伦增瑞 管立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5-335,共1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 冠心病患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1R3基因3′非翻译区5bp缺失/插入多态性与安徽汉族人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陈明卫 杨明功 +5 位作者 王佑民 王长江 徐希平 刘树琴 章秋 孙海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 研究 1型蛋白磷酸酶骨骼肌特异糖原靶向调节亚单位 (PPP1R3)基因 3′ UTR 5bpD/I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 (T2DM )及其中间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安徽省合肥地区汉族T2DM患者 16 0例 ,健康成人 10 6例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片段长度多... 目的 研究 1型蛋白磷酸酶骨骼肌特异糖原靶向调节亚单位 (PPP1R3)基因 3′ UTR 5bpD/I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 (T2DM )及其中间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安徽省合肥地区汉族T2DM患者 16 0例 ,健康成人 10 6例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基因型测定。结果 ①PPP1R3基因 3′ UTR 5bpD/I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T2DM与健康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 ;②不同基因型组间空腹血糖、血压、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体重指数、腰臀围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糖尿病组中基因型D/D的餐后 2h血糖显著低于基因型D/I、I/I(P=0 0 32 )。结论 PPP1R3基因 3′ UTR 5bpD/I多态性与安徽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PPP1R3基因 3’非翻译区 5bp缺失/插入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汉族35个插入/缺失位点的多态性与遗传结构分析
7
作者 赵聪颖 赵铭 +3 位作者 张蕴盈 许惠 郭瑜鑫 朱波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3-940,共8页
目的分型并评估35个插入/缺失多态性(DIP)位点在陕西汉族中的多态性及法医学应用效能,并探索陕西汉族的群体遗传结构。方法收集来自陕西地区汉族305名无关健康个体血样,基于课题组前期甄选并构建的包含35个DIP位点的复合扩增体系进行检... 目的分型并评估35个插入/缺失多态性(DIP)位点在陕西汉族中的多态性及法医学应用效能,并探索陕西汉族的群体遗传结构。方法收集来自陕西地区汉族305名无关健康个体血样,基于课题组前期甄选并构建的包含35个DIP位点的复合扩增体系进行检测和分型,并计算35个DIP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法医学参数。通过分子方差分析、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多维尺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遗传结构分析,进一步探索陕西汉族与29个参考群体之间的群体遗传关系。结果35个DIP位点在陕西汉族中累积的个体识别率和非父排除率值分别为0.999999999999991119和0.9991。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陕西汉族与我国不同地区的汉族群体遗传关系更近。结论35个DIP位点在陕西汉族的多态性较高,可应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也为陕西汉族的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插入/缺失多态性 陕西汉族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群体30个常染色体InDel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百茹峰 贾振军 +3 位作者 姜立喆 吕小娇 袁丽 石美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08-814,共7页
目的调查InvestigatorDIPplex试剂盒中所包含的30个插入/缺失多态性(InDel)位点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的群体遗传学数据,探讨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应用InvestigatorDIPplex试剂盒对新疆223名维吾尔族无关个体外周血样进行30个InDe... 目的调查InvestigatorDIPplex试剂盒中所包含的30个插入/缺失多态性(InDel)位点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的群体遗传学数据,探讨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应用InvestigatorDIPplex试剂盒对新疆223名维吾尔族无关个体外周血样进行30个InDel分型检测,统计分析各位点的频率数据、群体遗传学参数,并与其他地区人群已有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经Bonferroni校正,30个InDel位点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现象;基因型分布在新疆维吾尔族群体中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各位点平均杂合度(Ho)为0.4686,平均个体识别率(DP)为0.6095,累积个体识别率(TDP)为0.999 999 999 995。30个Indel位点的三联体累积非父排除率(CPEtrio)为0.995 478,二联体累积非父排除率(CPEduo)为0.972 007。维吾尔族群体与哈萨克族的遗传关系较近,与非裔美国人的遗传关系较远。结论 InvestigatorDIPplex试剂盒中包含的30个InDel位点在新疆维吾尔族群体中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态性,可作为个体识别等特殊检案有效的补充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入/缺失多态性 遗传学 群体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汉族人群TLR2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伍模鑫 肖文娟 刘泽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73-2377,共5页
目的:人类Toll样受体2(TLR2)是先天免疫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病原微生物识别受体。本研究将建立广东汉族人群TLR2基因座位的功能性多态性图谱,为下一步疾病相关性研究打下基础。方法:收集200例健康、无亲缘关系的中国广东汉族人外周血液,随... 目的:人类Toll样受体2(TLR2)是先天免疫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病原微生物识别受体。本研究将建立广东汉族人群TLR2基因座位的功能性多态性图谱,为下一步疾病相关性研究打下基础。方法:收集200例健康、无亲缘关系的中国广东汉族人外周血液,随机抽取其中24例样品,对TLR2基因的启动子区、3个外显子以及它们周围的部分内含子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找出多态性位点,对剩余176例样品分别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及PCR技术对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插入/缺失(INDEL)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型结果进行Hardy-W e inberg平衡分析、中性进化分析以及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发现5个SNPs位点,其中2个位于启动子区的SNPs是首次发现,位于编码区的3个SNPs位点均为同义突变,频率最高的SNP是rs3804099,其次要等位基因频率为26.3%;在第1外显子区发现1个长度为22bp的INDEL多态位点(-196到-174),其缺失等位基因所占的频率为31.8%。所有多态性位点均符合Hardy-W e inberg平衡。中性检验显示广东汉族人群TLR2基因符合中性进化假说。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位于调控区的-18945 C/T和-18883 C/G 2位点之间完全连锁,而位于编码区的rs3804099和rs3804100两位点之间紧密连锁。结论:本研究首次建立了汉族正常人群TLR2基因座位的功能性多态性图谱,并研究了其分布频率,发现了一些种族特异性的多态性位点,为今后开展汉族人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研究以及人群进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Toll样 单核苷酸多态性 插入/缺失多态性 广东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颖 张瑞生 +5 位作者 何帮顺 潘玉琴 徐勇飞 朱婵 渠丽丽 王书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糠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生相关。文中分析ACE基因多态性及ACE血清活性水平,探讨其与T2DM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糠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生相关。文中分析ACE基因多态性及ACE血清活性水平,探讨其与T2DM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检测206例T2DM患者和154例健康人的ACE基因Alu重复序列的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CE及血脂水平,分析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ACE活性、血脂水平及T2DM的相关性。结果ACE I/D多态性在T2DM组为DD 12.62%,ID 46.60%,II 40.78%;对照组为DD7.79%,ID 47.40%,II 44.81%。T2DM组ACE I/D的基因频率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显著性差异(P>0.05)。T2DM组ACE各基因型之间ACE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T2DM各基因型的血脂水平分析显示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显著性差异(P<0.05),仅LDL-C水平在T2DM组II基因型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2DM组各基因型之间的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E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与ACE活性显著相关,但ACE I/D多态性不是T2DM发生的危险因素,且与脂代谢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插入/缺失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基因I/D多态性与耐力素质的关联性研究:Meta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贤罡 胡扬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2-49,55,共9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综合定量评价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耐力素质的相关性。方法:以耐力运动员组和健康对照组的II/(ID+DD)OR、DD/(II+ID)OR和I/D OR值为统计量,全面检索截止至2010年1月的相关文献,制定文献... 目的:采用Meta分析综合定量评价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耐力素质的相关性。方法:以耐力运动员组和健康对照组的II/(ID+DD)OR、DD/(II+ID)OR和I/D OR值为统计量,全面检索截止至2010年1月的相关文献,制定文献筛选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数据合并、回归分析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共纳入研究23例,包含2 936例优秀耐力运动员和8 485例健康对照组。耐力运动员组和健康对照组II/(ID+DD)OR=1.29(95%CI=1.15~1.45,P<0.01),无显著异质性;I/DOR=1.17(95%CI=1.03~1.33,P<0.05),具有显著异质性但与样本量和区域无关。亚组分析欧洲人群中耐力运动员组与健康对照组II/(ID+DD)OR=1.29(95%CI=1.11~1.50,P<0.01),无显著异质性。Egger’s检验和Begg’s检验均未发现显著发表偏倚。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耐力素质相关且存在种族差异,II基因型和I等位基因是优秀耐力素质的保护因素。欧洲人群中ACE基因II型纯合子与优秀耐力素质关联显著。中国人群中虽未发现显著关联,但有待于补充研究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转化酶 基因 插入/缺失多态性 耐力素质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66个InDel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雪倩 张庆珍 +4 位作者 程鹏 董婷婷 李卫国 周喆 王升启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5-345,共11页
插入/缺失多态性(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InDel)遗传标记是一类由DNA片段的插入或者缺失形成的变异形式,在降解检材身份识别领域展现出优势。本文从dbSNP数据库中自主筛选66个InDel基因座,基于高通量测序系统建立了一套多重... 插入/缺失多态性(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InDel)遗传标记是一类由DNA片段的插入或者缺失形成的变异形式,在降解检材身份识别领域展现出优势。本文从dbSNP数据库中自主筛选66个InDel基因座,基于高通量测序系统建立了一套多重复合扩增体系(66-plex InDels)。通过评估66-plex InDels在251名中国汉族人群的群体遗传学参数,分析其法医学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经过Bonferroni法校正,66个InDel基因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00758),各基因座间处于连锁平衡状态。各基因座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8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83,平均个体识别力(DP)为0.612,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365,累计个体识别率(TDP)为0.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42818。66个InDel基因座的二联体累计非父排除概率(CPE_(duo))为0.999739,三联体累计非父排除概率(CPE_(trio))为0.999999999417。结果表明:66个InDel基因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具有良好的遗传多态性,可独立应用于法医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入/缺失多态性 中国汉族人群 个体识别 亲权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汉族群体30个常染色体InDel位点群体遗传学及法医学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百茹峰 姜立喆 +1 位作者 张中 石美森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68-1376,共9页
为了调查30个InDel位点在中国北京汉族人群中的群体遗传学数据,并评估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文章采集210名北京汉族无关健康个体外周血样,提取样本DNA,采用Investigator DIPplex体系对HLD77等30个InDel位点进行复合扩增,ABl3130XL遗传... 为了调查30个InDel位点在中国北京汉族人群中的群体遗传学数据,并评估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文章采集210名北京汉族无关健康个体外周血样,提取样本DNA,采用Investigator DIPplex体系对HLD77等30个InDel位点进行复合扩增,ABl3130XL遗传分析仪进行基因分型,计算常用法医学参数,分析群体遗传差异。经Bonferroni校正,30个InDel位点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现象,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各位点DP值为0.2690-0.6330,累积个体识别力(TDP)为0.999999999985;三联体累积非父排除率(CPEtrio)为0.98771049,二联体累积非父排除率(CPEduo)0.94579456。32例STR基因座发生突变的家系样本调查证实上述InDel位点未发现突变。结果表明,Investigator DIPplex试剂盒中包含的30个InDel位点在北京汉族群体中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态性,在STR存在突变及微量DNA检材等特殊检案中可作为有效的补充检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入缺失多态性 INVESTIGATOR DIPplex 基因多态性 法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Del和SNP标记在水稻图位克隆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4
作者 潘存红 王子斌 +5 位作者 马玉银 殷跃军 张亚芳 左示敏 陈宗祥 潘学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7-453,共7页
在水稻功能基因的图位克隆中,常需要高密度的分子标记,而目前公布的各种标记的密度还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InDel和SNP标记是新型的分子标记类型,基本可以满足精细定位目的基因的需要。InDel和SNP标记可以较容易地通过生物信息学的... 在水稻功能基因的图位克隆中,常需要高密度的分子标记,而目前公布的各种标记的密度还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InDel和SNP标记是新型的分子标记类型,基本可以满足精细定位目的基因的需要。InDel和SNP标记可以较容易地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获得,而且经济实用、特异性高、稳定性好。介绍了设计InDel和SNP标记的方法,并以一个水稻卷叶基因的研究为实例,介绍了在基因精细定位研究中利用这两种标记的方法和提高标记设计成功率的注意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入缺失长度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分子标记 生物信息学 图位克隆 水稻 卷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管直扩38重祖先信息InDels体系的构建及其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韩俊萍 赵蕾 +7 位作者 王庆国 江丽 谢何鑫 庄斌 赵丽健 李唐松 吴瑾 李彩霞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68-981,共14页
本文基于插入-缺失多态性(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InDel)遗传标记,从相关文献和dbSNP库中筛选出38个在东亚、欧洲、非洲人群中具有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的祖先来源InDel位点,同时整合Amelogenin位点和Y染色体STR(DYS439)位点,以... 本文基于插入-缺失多态性(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InDel)遗传标记,从相关文献和dbSNP库中筛选出38个在东亚、欧洲、非洲人群中具有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的祖先来源InDel位点,同时整合Amelogenin位点和Y染色体STR(DYS439)位点,以辅助未知样本的性别鉴定,采用PCR-CE技术构建了可以区分三大洲际人群的单管直接扩增复合检测体系,该体系可与微流控芯片系统相结合,1.7 h内完成DNA样本自动化扩增和电泳分型,利用公共数据库1000Genomes中16个人群1 607名个体的分型数据对筛选的38个InDel位点进行初步评估;同时对构建的38-plex InDels体系的灵敏度、准确性、直接扩增能力进行验证评估;检测5种不同人群的779份样本和215份唾液卡、血卡的直接扩增样本,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体系的推断准确性.结果表明该38-plex InDels复合检测体系分型准确,灵敏度达157 pg,能够对唾液卡和血卡直接扩增,可以区分三大洲际人群及其混合人群,能够准确推断待测样本的族群来源、估算祖先成分,且通过集成细胞裂解步骤将有望2h实现"样本进-结果出"式快速自动化InDel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物证学 插入-缺失多态性 祖先信息位点 微流控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54测序的碧桃花瓣组织转录组核苷酸变异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赢男 戴晓港 +2 位作者 马秋月 刘海琳 李淑娴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5-88,共4页
通过对碧桃花瓣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1 556 684条序列,平均读长446 bp,共计695.34 Mb数据,其中1 492 289条高质量序列经拼接后得到22 762个重叠群。以拼接后的重叠群作为参考序列,利用SNP/In Del分析软件检测碧桃花瓣组织转录组中的... 通过对碧桃花瓣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1 556 684条序列,平均读长446 bp,共计695.34 Mb数据,其中1 492 289条高质量序列经拼接后得到22 762个重叠群。以拼接后的重叠群作为参考序列,利用SNP/In Del分析软件检测碧桃花瓣组织转录组中的核苷酸变异位点,共得到9 836个SNP和1 550个In Del位点。在SNP位点中,转换占62.55%、颠换占37.45%,A/G的变异最为丰富,C/G的变异最少。在In Del位点中,有34.71%的位点为单核苷酸插入、缺失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桃 转录组测序 单核苷酸多态性 插入缺失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个InDel在河南汉族人群中的法医学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亚举 张俊涛 +4 位作者 岳俊涛 郭利红 刘海 张毅 李效阳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61-63,共3页
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多态性是指基因组中插入或缺失不同大小的 DNA 片段所形成的多态性遗传标记[1]。InDel 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二等位基因遗传标记,PCR 产物能通过现有的毛细管电泳平台进行分型检测,容易获得较短的... 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多态性是指基因组中插入或缺失不同大小的 DNA 片段所形成的多态性遗传标记[1]。InDel 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二等位基因遗传标记,PCR 产物能通过现有的毛细管电泳平台进行分型检测,容易获得较短的扩增片段,尤其适合高度降解的生物样本分型,突变率低,适合亲缘关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插入/缺失多态性 河南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重InDel快速族群推断体系的优化及验证
18
作者 王庆国 赵蕾 +5 位作者 李唐松 付旺 谢何鑫 马原 孙文平 韩俊萍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611-617,共7页
目的对构建的38重InDel快速族群推断体系进行优化,根据DNA分析方法科学工作组(Scien⁃tific Working Group on DNA Analysis Method,SWGDAM)指南进行性能验证,并对其应用于东亚、欧洲、非洲及其混合人群族群推断的准确性进行验证。方法以... 目的对构建的38重InDel快速族群推断体系进行优化,根据DNA分析方法科学工作组(Scien⁃tific Working Group on DNA Analysis Method,SWGDAM)指南进行性能验证,并对其应用于东亚、欧洲、非洲及其混合人群族群推断的准确性进行验证。方法以DNA标准品9947A为模板,通过调整引物平衡性、Mg2+终浓度、优化PCR热循环参数和扩增体积等建立最优扩增条件,比较样本的等位基因丢失、非特异性扩增以及推断样本来源是否与已知信息匹配,评价该体系的相关性能。结果本体系的最佳模板用量为0.125~2 ng DNA,InDel分型结果准确,扩增均衡性好,种属特异性好;对混有血红蛋白(≤80μmol/L)、靛蓝(≤40 mmol/L)、钙离子(≤1.0 mmol/L)以及腐殖酸(≤90 ng/μL)等抑制剂的样本具有一定耐受性;可以直接扩增检测血卡、唾液卡,且族群推断结果准确;能够区分两样本的混合DNA样本;对实际案例常见生物检材的检验结果良好。结论38重InDel快速族群推断体系分型结果准确可靠,体系性能符合SWGDAM指南要求,可以准确推断未知个体的非洲、欧洲、东亚及欧亚混合人群来源,可用于法医鉴定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族群推断 插入/缺失多态性 复合扩增 性能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Del_typer30:用于中国5个主要民族DNA鉴定的多重PCR系统
19
作者 赵书民 张素华 李成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43-348,356,共7页
目的采用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多态性遗传标记,建立一种可用于中国汉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5个主要民族法医DNA鉴定的多重PCR系统。方法采用人类基因组浏览器和dbSNP数据库筛选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的人类常染... 目的采用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多态性遗传标记,建立一种可用于中国汉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5个主要民族法医DNA鉴定的多重PCR系统。方法采用人类基因组浏览器和dbSNP数据库筛选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的人类常染色体InDel标记,采用Primer 3软件设计多重PCR引物,通过复合荧光标记系统建立多重PCR扩增体系,采用该体系对汉、回、维、蒙、藏5个民族进行多态性调查。结果成功建立了一个包含30个InDel位点和Amelogenin性别鉴定位点的复合荧光多重PCR扩增体系,命名为InDel_typer30。多态性调查显示这30个InDel位点在上述5个主要民族中均呈高度遗传多态性,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64、0.460、0.453、0.466和0.469,平均个人识别率分别为:0.595、0.585、0.586、0.589和0.595。该系统在5个民族中的累积个人识别率(CDP)均达到0.999999999996以上。结论 InDel_typer30是一种适用于中国汉、回、维、蒙、藏5个主要民族的法医DNA鉴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聚合酶链反应 插入/缺失多态性 亲权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