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描写翻译研究及其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鹏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6-99,共4页
描写翻译研究是翻译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具有四个显著的特征:对方法论的重视、强调上下文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以目标文本为取向以及语料库特点。描写翻译研究主要是后蟾式研究,它以译文为出发点,建立原文和译文间某个特征的比较。WordS... 描写翻译研究是翻译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具有四个显著的特征:对方法论的重视、强调上下文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以目标文本为取向以及语料库特点。描写翻译研究主要是后蟾式研究,它以译文为出发点,建立原文和译文间某个特征的比较。WordSmith软件是进行此种比较的有力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描写翻译研究 WordSmith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描写翻译研究下《名贤集》的英译研究
2
作者 张雨昕 任晓霏 《海外英语》 2020年第23期188-190,共3页
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学界掀起了典籍翻译的热潮,旨在更好地传播我国的文化。《名贤集》作为蒙学典籍的代表,其英译研究还较为缺乏。通过借鉴James S.Holmes描写翻译研究的理论,以郭著章先生的《名贤集》译本为语料,从文言实词英译... 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学界掀起了典籍翻译的热潮,旨在更好地传播我国的文化。《名贤集》作为蒙学典籍的代表,其英译研究还较为缺乏。通过借鉴James S.Holmes描写翻译研究的理论,以郭著章先生的《名贤集》译本为语料,从文言实词英译、文化典故英译策略、译文的深意显化这三个方面对郭著章先生的译本进行赏析与偏误分析,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蒙学典籍的英译价值和教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贤集》 描写翻译研究 蒙学典籍 翻译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惯习、伦理:描写翻译研究范式回顾与前瞻
3
作者 宋义国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21年第2期51-56,共6页
文章通过梳理描写翻译研究的源起与发展脉络指出:规范到惯习弥补了系统结构的局限,彰显了个体自主意识与翻译的主观维度,整合了规定、描写、解释的既定范式,重新界定了描写翻译研究本体的内涵,丰富了实证研究方法;追求差异的伦理诉求不... 文章通过梳理描写翻译研究的源起与发展脉络指出:规范到惯习弥补了系统结构的局限,彰显了个体自主意识与翻译的主观维度,整合了规定、描写、解释的既定范式,重新界定了描写翻译研究本体的内涵,丰富了实证研究方法;追求差异的伦理诉求不仅消解了求同的规定制约,同时揭示了翻译对世界的建构本性,突破了描写研究价值无涉的偏见。因此,将规范、惯习、伦理为主要标签的三种途径整合融通,发挥各自理论优势,才能推动描写翻译研究持续焕发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 惯习 伦理 描写翻译研究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描写翻译研究的源与流
4
作者 于云飞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22年第2期54-59,共6页
描写翻译研究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流派。本文回溯了描写翻译研究的历史,考察了描写翻译研究的思想渊源,归纳了描写翻译研究的描写模式,回应了针对描写翻译研究的批评,展望了描写翻译研究的趋势,以期更好地理解描写翻译研究学派。
关键词 描写翻译研究 思想渊源 描写模式 批评与回应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描写翻译中的功能导向研究——评介霍姆斯的《翻译研究的名与实》 被引量:1
5
作者 丁娜 《钦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84-86,共3页
1972年,詹姆斯.霍姆斯(James S.Holmes)发表了一篇名为《翻译研究的名与实》的论文,它标志着翻译研究派的诞生。霍姆斯在文章中首次提出一个关于翻译学科的宏观结构框架,描写翻译研究是其框架中的一个分支,而功能导向研究又是这一分支... 1972年,詹姆斯.霍姆斯(James S.Holmes)发表了一篇名为《翻译研究的名与实》的论文,它标志着翻译研究派的诞生。霍姆斯在文章中首次提出一个关于翻译学科的宏观结构框架,描写翻译研究是其框架中的一个分支,而功能导向研究又是这一分支的研究方向之一。霍姆斯的功能导向研究对翻译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学科结构框架 描写翻译研究 功能导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描写研究与翻译学建设 被引量:8
6
作者 方开瑞 《山东外语教学》 2001年第2期23-26,共4页
作为翻译学的一个分支,翻译描写研究试图把实际存在的翻译作品置于译入语/文化系统,对之从不同角度进行跨学科的描写分析,得出结论并检验规定性的翻译理论的可靠性.翻译描写研究的方法论对于翻译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翻译学的一个分支,翻译描写研究试图把实际存在的翻译作品置于译入语/文化系统,对之从不同角度进行跨学科的描写分析,得出结论并检验规定性的翻译理论的可靠性.翻译描写研究的方法论对于翻译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中国的翻译研究建设也有着诸多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描写研究 译入语 译入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描写性翻译研究对象的确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剑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105,共10页
作为翻译现象的文本并无先验之本质,而是被“认定之翻译”,是在具体环境中被呈现为或被看待为翻译的文本。对于某文本而言,其副文本中的身份标识能够反映制造者对其身份归属的呈现,其元文本中的身份标识能够反映阅读使用者对其身份归属... 作为翻译现象的文本并无先验之本质,而是被“认定之翻译”,是在具体环境中被呈现为或被看待为翻译的文本。对于某文本而言,其副文本中的身份标识能够反映制造者对其身份归属的呈现,其元文本中的身份标识能够反映阅读使用者对其身份归属的看待,二者共同反映出具体历史环境中与该文本直接相关的人对其身份归属的“认定”。以副文本和元文本中的身份标识为线索判断历史上的某文本是否属于翻译现象,有助于排除对翻译本质的先验性预设,在确立研究对象环节做到明确、客观、稳定、开放,有利于历史描写性翻译研究的科学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描写翻译研究 研究对象 认定之翻译 副文本 元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wn两种中译本的描写性翻译研究
8
作者 刘曙丹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1期142-144,共3页
规范性翻译研究往往会受到研究者自身所处历史时期的审美期望的干扰,不能给予译文全面历时性描述。该文运用描写性翻译研究方法论对Dawn的两种译本—陈寿庚先生译本和唐建清先生译本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描述。该研究力图阐明以下要点... 规范性翻译研究往往会受到研究者自身所处历史时期的审美期望的干扰,不能给予译文全面历时性描述。该文运用描写性翻译研究方法论对Dawn的两种译本—陈寿庚先生译本和唐建清先生译本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描述。该研究力图阐明以下要点:一、陈译本偏向异化,贴近源语;唐译本偏向归化,贴近目的语。二、中国文化实力的变化对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翻译规范与倾向有影响。三、翻译评价应重视描写性翻译研究,并结合规范性翻译研究,对译文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写翻译研究 翻译风格 误读 归化 异化 黎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语料库翻译研究的新进展——《实证翻译研究:方法和理论传统再创新》介评
9
作者 侯奕茜 刘玉梅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6-160,共5页
0引言1993年,英国人Mona Baker发表《语料库语言学和翻译研究:启示和应用》一文,标志着语料库翻译学(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以下简称CBTS)的诞生,也引发了国内外翻译语料库的创立和应用方面的研究。CBTS主要源自两个相关研... 0引言1993年,英国人Mona Baker发表《语料库语言学和翻译研究:启示和应用》一文,标志着语料库翻译学(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以下简称CBTS)的诞生,也引发了国内外翻译语料库的创立和应用方面的研究。CBTS主要源自两个相关研究领域---语料库语言学和描写翻译研究,它是一种“综合的、丰富的、独立的”研究范式(Laviosa,2002:5)。简言之,CBTS是以语言学和翻译理论为指导,以翻译本体为研究对象,以概率和统计为手段,对翻译现象进行描写和解释,探索翻译现象的本质的一门学科,它从一开始就很重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同步开展(王克非等,2008)。2015年出版的《语料库翻译学的新趋向》旨在介绍国际语料库翻译学的最新趋向,着重探讨了语料库设计与创建、数据分析技术等问题,但实证研究方法有待挖掘、语种语类有待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翻译 语料库翻译研究 翻译现象 描写翻译研究 语料库语言学 翻译本体 实证研究方法 数据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威廉·莱尔译《祝福》研究
10
作者 宇靓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9期114-115,118,共3页
《祝福》收录于鲁迅小说集《彷徨》,已被译成多种版本传播海外。威廉·莱尔是美国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之一,英译鲁迅多部作品,对海内外鲁迅小说的翻译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采用描写性翻译研究代表学者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对莱尔... 《祝福》收录于鲁迅小说集《彷徨》,已被译成多种版本传播海外。威廉·莱尔是美国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之一,英译鲁迅多部作品,对海内外鲁迅小说的翻译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采用描写性翻译研究代表学者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对莱尔《祝福》的翻译从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三个维度进行全面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莱尔在对《祝福》进行翻译时整体侧重于源语规范,在表达方式上稍偏重目标语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写翻译研究 翻译规范 《祝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11
作者 周领顺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153-157,共5页
—、引言安德鲁·切斯特曼(Chesterman,1998:201)曾指出翻译研究的三大走向:一是翻译研究从聚焦文本走向探索译者及其翻译策略,二是从翻译规范性翻译研究走向描写性翻译研究的导向变革,三是从哲学概念的分析走向验证式研究的方法论... —、引言安德鲁·切斯特曼(Chesterman,1998:201)曾指出翻译研究的三大走向:一是翻译研究从聚焦文本走向探索译者及其翻译策略,二是从翻译规范性翻译研究走向描写性翻译研究的导向变革,三是从哲学概念的分析走向验证式研究的方法论层面变革。这三大变革孕育了语料库翻译学,它作为描写性翻译研究的分支,借助语料库大数据技术优势,基于客观的翻译事实或现象,研究所调取的翻译语料,对其进行数据分析、解释、归纳和总结,进而论证或反证相关的翻译规律或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翻译 翻译规律 安德鲁·切斯特曼 规范性翻译 翻译事实 大数据技术 描写翻译研究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规范理论对译者选择的诠释
12
作者 徐明明 《海外英语》 2021年第23期114-115,117,共3页
社会性是描写翻译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实现翻译规范和译者选择有机统一的媒介。图里创立的翻译规范理论考查的是规范制约下的翻译行为,通过规范的奖惩机制、译者的成长过程和规范兼具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将规范和译者的关系和盘托出... 社会性是描写翻译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实现翻译规范和译者选择有机统一的媒介。图里创立的翻译规范理论考查的是规范制约下的翻译行为,通过规范的奖惩机制、译者的成长过程和规范兼具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将规范和译者的关系和盘托出。因此,在考查具体的翻译行为时,应当将翻译规范和译者选择两者结合起来,这才是翻译规范理论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写翻译研究 社会性 翻译规范 译者选择 翻译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梦”英译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差异——基于网络语料的考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贺文照 李德凤 何元建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118,共9页
"中国梦"这一概念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如何英译这一概念也引起了学术界和翻译界的极大兴趣,不少学者就此问题展开研究,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究竟应该译为Chinese Dream还是China Dream仍没有定论。其中主要原因是,现有研... "中国梦"这一概念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如何英译这一概念也引起了学术界和翻译界的极大兴趣,不少学者就此问题展开研究,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究竟应该译为Chinese Dream还是China Dream仍没有定论。其中主要原因是,现有研究多从原文内涵传达、中国文化价值观阐释等角度谈中国梦的英译抉择理据,但是,对英语目的语中已有的先例缺乏关注,也因此结论往往难以服人。本文通过提取"中国梦"英语对应表达方式的历时和共时网络语料,重点考察"中国梦"两个对应英文表达Chinese dream和China dream在国外英文网络媒体上使用的历时演变概貌,以及它们在国内外英文媒体上使用的共时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本研究对中国梦英译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英译 网络语料 历时演变 共时差异 描写翻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友诗》的晚清民初之旅——文化之“诱”与“反诱”
14
作者 于德英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6-114,共9页
译本研究旨在探究翻译与社会文化的互动,重建某一历史时期两种语言文化的碰撞和交织。本文采用描写翻译研究的范式,以美国诗人朗费罗的“A Psalm of Life”在同治时期的《长友诗》汉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该译诗晚清民初的学术接受史... 译本研究旨在探究翻译与社会文化的互动,重建某一历史时期两种语言文化的碰撞和交织。本文采用描写翻译研究的范式,以美国诗人朗费罗的“A Psalm of Life”在同治时期的《长友诗》汉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该译诗晚清民初的学术接受史,定位1864年威妥玛译诗底本、董恂改译本的偏移,阐发威妥玛1873年译诗定本的文化意图,重构晚清中西文化接触之初西洋人和国人借助翻译图谋文化上的“诱”与“反诱”,从而引发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对译者身份和翻译意图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初 描写翻译研究范式 《长友诗》译本 文化之“诱”与“反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