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用水效率控制红线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5
1
作者 孟戈 邱元锋 沈珍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3年第5期47-50,共4页
结合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以能操作、可检查、易考核、利于水资源管理责任制落实等为原则,以工业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监督考核指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作为约束性指标,以节水措施落实情况作为支撑性指标,建立了工业用水效... 结合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以能操作、可检查、易考核、利于水资源管理责任制落实等为原则,以工业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监督考核指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作为约束性指标,以节水措施落实情况作为支撑性指标,建立了工业用水效率控制红线考核指标体系,切实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用水效率 控制红线 考核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市用水总量控制红线指标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姜黎 张亚芳 《海河水利》 2014年第5期10-11,共2页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是"三条红线"的重要指标,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数据。通过对全市各县(市)的用水总量、各行业用水量、用水效率和用水水平的现状分析,结合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预测了2015...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是"三条红线"的重要指标,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数据。通过对全市各县(市)的用水总量、各行业用水量、用水效率和用水水平的现状分析,结合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预测了2015年需水量,提出保定市2015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应在27.80亿m3以内,其中地下水开采量指标应控制在21.24亿m3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定市 水资源管理 控制红线 总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农业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凡炳文 陈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106,113,共7页
以甘肃省及地级行政区2009年农业用水量数据为基础,选取反映农业用水效率的6项指标,分析了农业用水效率现状,为确定控制红线提供依据。分析表明:全省去变异农业用水效率为0.97,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为562m3,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1;总... 以甘肃省及地级行政区2009年农业用水量数据为基础,选取反映农业用水效率的6项指标,分析了农业用水效率现状,为确定控制红线提供依据。分析表明:全省去变异农业用水效率为0.97,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为562m3,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1;总体表现为用水效率较低,地区间差异较大。运用数理统计的趋势分析方法,对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红线控制指标进行了分析预测,并考虑综合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甘肃省及地级行政区农业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结果显示:2015年全省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控制红线为492 m3,各地区间在143~691 m3,河西5市仍是全省最高的地区;全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控制红线为0.54,各地区间在0.43~0.65;农业用水效率将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用水 用水效率 控制红线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总量指标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常继青 牛最荣 王启优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2-73,76,共3页
以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依据,基于甘肃省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通过对全省及各市(州)、各行业用水现状分析,需水分析,节水潜力分析,提出了甘肃省"十二五"末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总量指标为128... 以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依据,基于甘肃省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通过对全省及各市(州)、各行业用水现状分析,需水分析,节水潜力分析,提出了甘肃省"十二五"末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总量指标为128.60亿m3,其中地表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102.10亿m3、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26.50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控制红线 总量指标 水资源利用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地下水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方案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计生 《中国水利》 2014年第9期24-26,共3页
甘肃省是我国最缺水的省份之一,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甘肃省生活、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的重要供水水源。研究紧密围绕甘肃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通过对全省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和开发利... 甘肃省是我国最缺水的省份之一,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甘肃省生活、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的重要供水水源。研究紧密围绕甘肃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通过对全省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兼顾考虑工农业供水和地下水系统水资源保护,因地制宜确定维持地下水良性循环的合理生态水位(埋深)控制目标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总量(可开采量)控制目标,形成全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红线方案,为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和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地下水 开发利用 控制红线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湖市限制纳污控制红线试点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6
作者 何贤康 吴剑峰 《浙江水利科技》 2016年第2期72-74,共3页
2011年12月平湖市被列为浙江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限制纳污控制红线)试点市。试点期间,平湖市积极探索限制纳污控制红线管理经验,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开展重要水域的生态... 2011年12月平湖市被列为浙江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限制纳污控制红线)试点市。试点期间,平湖市积极探索限制纳污控制红线管理经验,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开展重要水域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试点期末,平湖市全面完成试点建设任务,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限制纳污控制红线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纳污控制红线 试点 平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用水总量红线控制指标分解研究
7
作者 孟江丽 《陕西水利》 2015年第F06期96-97,共2页
本文按照国办发[2013]2号对新疆提出的用水总量红线控制指标要求,以新疆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基础,结合新疆近年来供用水变化情况和已经审批通过的相关规划,将新疆的总体指标进行进一步分解,分解到地、州、市行政单位,从而使新疆的用水总量... 本文按照国办发[2013]2号对新疆提出的用水总量红线控制指标要求,以新疆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基础,结合新疆近年来供用水变化情况和已经审批通过的相关规划,将新疆的总体指标进行进一步分解,分解到地、州、市行政单位,从而使新疆的用水总量指标落到河流水系、与水管工作紧密结合,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考核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总量 控制红线 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相关控制指标及应用
8
作者 宋红波 邓宇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7-39,共3页
新修编《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是指导新时期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规划中详细介绍了相关控制指标及其确定方法,包括防洪安全控制指标、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控制指标、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控制指... 新修编《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是指导新时期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规划中详细介绍了相关控制指标及其确定方法,包括防洪安全控制指标、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控制指标、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控制指标。着重论述了相关控制指标在指导流域建设与管理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为全流域防洪安全提供了保障,为长江各主要支流、湖泊的综合规划编制提供了指导,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推进了河流水功能区达标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三条控制红线 河流治理 水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水总量与效率控制的云南省水资源配置 被引量:16
9
作者 马平森 雷艳娇 +2 位作者 卯昌书 顾世祥 杨树德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3,56,共6页
为贯彻落实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体要求,分析了云南省各州(市)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以云南省目前的供水格局为基础,结合水源工程建设规划,建立基于水资源配置管理工具Mike Basin的水资源系统模拟模型,提出了云南省2020水平年、2... 为贯彻落实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体要求,分析了云南省各州(市)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以云南省目前的供水格局为基础,结合水源工程建设规划,建立基于水资源配置管理工具Mike Basin的水资源系统模拟模型,提出了云南省2020水平年、2030水平年各行业之间和各州(市)之间的水资源配置以及各水源工程之间的供水格局。到2030水平年,通过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水源工程建设和实施滇中引水工程等措施,全省河湖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基本得到保障,符合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效率控制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合理配置 用水总量 用水效率 红线控制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红线系统深化及动态维护研究--以广州增城区内控路网为例
10
作者 刘翰宁 王伯文 +1 位作者 林挺明 李德媛 《交通与港航》 2021年第6期47-53,共7页
道路红线承载道路线形、等级、宽度、坐标等信息,是规划编制和审批的依据。目前仍有部分城市、地区存在道路红线系统尚不完善、红线数据没有动态更新等问题,严重影响规划审批时效和质量。该文提出“补充-优化-动态维护”的道路红线系统... 道路红线承载道路线形、等级、宽度、坐标等信息,是规划编制和审批的依据。目前仍有部分城市、地区存在道路红线系统尚不完善、红线数据没有动态更新等问题,严重影响规划审批时效和质量。该文提出“补充-优化-动态维护”的道路红线系统优化思路,明确了道路红线系统深化路径,建立了道路红线控制标准,制定了道路红线系统动态维护机制,并结合增城区内控路网进行了补充、优化、动态维护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红线系统 红线控制标准 动态更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超用水量地区用水总量考核指标及评分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江丽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16-118,共3页
新疆作为典型的内陆干旱区,其经济社会现状用水量已超过国务院下达的用水量控制红线,通过分析新疆用水现状及未来严峻的用水形势,结合新疆特殊而复杂的政治、经济、历史情况,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要求,采取"高效利用、... 新疆作为典型的内陆干旱区,其经济社会现状用水量已超过国务院下达的用水量控制红线,通过分析新疆用水现状及未来严峻的用水形势,结合新疆特殊而复杂的政治、经济、历史情况,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要求,采取"高效利用、利于稳定、分阶段推进、远期达标"的原则,确定了一套符合新疆实情的用水总量考核指标体系和评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总量 控制红线 考核指标 评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YA 恒等式和LMDI分解法的淮安市生产用水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轩党委 沈静文 +3 位作者 胡庆芳 王银堂 刘勇 崔婷婷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0-47,共8页
分析了2008-2017年淮安市主要用水指标的变化特征,综合考虑了水资源禀赋、水资源开发利用、人口规模、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用水效率6个因素对淮安市生产用水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了用水驱动因素分解模型。并应用对数均值迪... 分析了2008-2017年淮安市主要用水指标的变化特征,综合考虑了水资源禀赋、水资源开发利用、人口规模、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用水效率6个因素对淮安市生产用水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了用水驱动因素分解模型。并应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对2008-2017年淮安市生产用水变化进行分解分析,以评价逐年和多年时间尺度上各类驱动因素对生产用水的相对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08-2017年淮安市用水总量和生产用水量总体呈下降态势,主要用水效率指标均有改善;经济水平和用水效率提升是淮安市2008-2017年生产用水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两者在逐年和多年时间尺度上对生产用水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56.49%、-127.71%和56.63%、-126.57%。研究成果对了解淮安市用水总量及主要用水效率指标的历史发展趋势,正确理解淮安市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协调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指标 驱动因素 KAYA恒等式 对数均值迪氏指数分析方法 淮安市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重分析法估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降幅
13
作者 高薇 袁帅 《东北水利水电》 2013年第2期69-70,共2页
文章采用权重法对吉林省"十二五"规划期间,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进行了估算,并提出了建议用水降幅。
关键词 权重法 控制红线 用水效率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探讨
14
作者 赵本龙 王彬 李永明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2年第B11期70-72,共3页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三条控制红线^([1]),根据保定地区水资源现状,探讨辖区内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确立。
关键词 三条控制红线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用水总量 制度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水量分配方案的重要性及相关保障措施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敏杰 《治淮》 2021年第2期14-16,共3页
一、水量分配方案内容水量分配方案是以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维系良好生态环境和节约保护水资源为目标,以流域为单元,从合理控制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协调平衡流域河道内外用水、合理调配地表水地下水,统筹协调区域间用水的角度,确... 一、水量分配方案内容水量分配方案是以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维系良好生态环境和节约保护水资源为目标,以流域为单元,从合理控制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协调平衡流域河道内外用水、合理调配地表水地下水,统筹协调区域间用水的角度,确定流域内各区域地表水的用水份额,一般不包括调入调出本流域的水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规定“应当依据流域规划和水中长期供求规划,以流域为单元制定水量分配方案”。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要“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抓紧制订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分配方案 流域规划 水中长期供求规划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控制红线 中央一号文件 协调平衡 保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红古区农业用水效率现状分析与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青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6年第10期18-20,共3页
运用数理统计的趋势分析方法,以兰州市红古区2010年农业用水量数据为基础,对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红线控制指标进行了分析预测,为确定控制红线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红古区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为759 m3,灌溉水有效... 运用数理统计的趋势分析方法,以兰州市红古区2010年农业用水量数据为基础,对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红线控制指标进行了分析预测,为确定控制红线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红古区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为759 m3,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2,总体而言,红古区灌溉条件相对较好。分析预测结果表明:红古区2015年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控制红线为723 m3,农业用水效率将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效率 控制红线 农业 红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银市农业用水效率现状分析与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于于 王启优 腾汉魁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3年第12期7-10,13,共5页
农业节水的关键是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而农业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是检验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的主要依据。以白银市各县级行政区2010年农业用水数据为基础,选取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两项指标,分析了农业用水效... 农业节水的关键是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而农业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是检验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的主要依据。以白银市各县级行政区2010年农业用水数据为基础,选取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两项指标,分析了农业用水效率现状,检验节水是否取得一定的成果,为控制红线提供依据。分析表明:白银市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总体表现为用水效率较低,地区间差异较大。运用数理统计的趋势分析方法,对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红线控制指标进行了分析预测,并考虑综合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白银市各县级行政区农业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分析预测结果显示:2015年白银市农业用水效率将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效率 控制红线 农业 白银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节水精准监测监控关键技术分析与展望
18
作者 王向阳 《治淮》 2022年第12期60-61,共2页
一、引言2011年中央1号文件、2012年国务院3号文件均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本文在全面梳理安徽省用水大户现状及信息系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 一、引言2011年中央1号文件、2012年国务院3号文件均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本文在全面梳理安徽省用水大户现状及信息系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以提高节水管理部门业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为目标,分析研究适应安徽省的节约用水精准监测监控关键技术,使得用水户监控体系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全省重点用户的用水状况,提高用水户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节约用水 精准监测 控制红线 节水管理 用水户 信息系统建设 用水大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立交规划深化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雷 甘勇华 何运彬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1年第6期231-232,共2页
随着广州市空间结构布局的调整,不同区域用地功能出现明显差异化,道路网络架构也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而逐渐转变。通过回顾广州市道路立交规划的发展历程及分析立交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立交规划深化的目标和内容,然后在规划布局、形... 随着广州市空间结构布局的调整,不同区域用地功能出现明显差异化,道路网络架构也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而逐渐转变。通过回顾广州市道路立交规划的发展历程及分析立交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立交规划深化的目标和内容,然后在规划布局、形式选择、评价指标、红线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实例说明立交规划红线控制方法,为促进集约化利用土地、深化道路红线规划控制、规范化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交规划 形式选择 评价指标 红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ing selective mining capability for longwall shearers using thermal infrared-based seam tracking 被引量:14
20
作者 Jonathon C. Ralston Andrew D. Stran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1期47-53,共7页
Longwall mining continues to remain the most efficient method for underground coal recovery. A key aspect in achieving safe and productive longwall mining is to ensure that the shearer is always correctly positioned w... Longwall mining continues to remain the most efficient method for underground coal recovery. A key aspect in achieving safe and productive longwall mining is to ensure that the shearer is always correctly positioned within the coal seam. At present, this machine positioning task is the role of longwall personnel who must simultaneously monitor the longwall coal face and the shearer's cutting drum position to infer the geological trends of the coal seam. This is a labour intensive task which has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consistency and quality of coal production. As a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presents a sensing method to automatically track geological coal seam features on the longwall face, known as marker bands, using thermal infrared imaging. These non-visible marker bands are geological features that link strongly to the horizontal trends present in layered coal seams. Tracking these line-like features allows the generation of a vertical datum that can be used to maintain the shearer in a position for optimal coal extraction. Details on the theory of thermal infrared imaging are given, as well as practical aspects associated with machine-based implementation underground. The feature detection and tracking tasks are given with real measurements to demonstrate the efficacy of the approach. The outcome is important as it represents a new selective mining capability to help address a long-standing limitation in longwall mining op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ctive mining Longwall shearer Horizon control Thermal infrared Track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