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特征分析的访问控制混合模型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星高 郑荣锋 +1 位作者 周安民 刘亮 《信息安全研究》 2021年第1期4-14,共11页
针对网络空间中缺乏可靠来源的访问控制列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IP特征分析的访问控制混合模型.模型共分为2层:1)通过分析大量基于流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速度特征,利用统计学与值域压缩方法,挖掘恶意IP的流之间和良性IP的流之间的关联... 针对网络空间中缺乏可靠来源的访问控制列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IP特征分析的访问控制混合模型.模型共分为2层:1)通过分析大量基于流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速度特征,利用统计学与值域压缩方法,挖掘恶意IP的流之间和良性IP的流之间的关联信息差异,形成基于IP特征的特征空间;2)采用1)中提取的特征,结合无监督学习和有监督学习,形成访问控制混合模型,然后通过访问控制混合模型,生成访问控制列表.提出的方法在UNSW-15公开数据集、CICIDS2017公开数据集以及作者实验室人工收集的数据集上进行了测试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的精确率为100%,采用该方法获得的可用于访问控制列表的IP数目要多于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IP的特征 访问控制混合模型 混合模型 访问控制列表 值域压缩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混合处理水质监测废液的效能及机理
2
作者 杨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084-4088,共5页
监测COD、NH3-N产生的废液量大、剧毒,因此对于控制混合工艺采用以废治废的思路。本文针对原液特性及工艺需求选择控制点,监测COD废液(总银478mg/L,总铬207.5mg/L,总汞411.6mg/L)与NH3-N废液(总汞464.7mg/L)在控制点(废液体积比1.1... 监测COD、NH3-N产生的废液量大、剧毒,因此对于控制混合工艺采用以废治废的思路。本文针对原液特性及工艺需求选择控制点,监测COD废液(总银478mg/L,总铬207.5mg/L,总汞411.6mg/L)与NH3-N废液(总汞464.7mg/L)在控制点(废液体积比1.16、1.2)进行反应,固液分离后,滤液中汞含量降至10.07mg/L、10.12 mg/L,汞去除率为97.7%;银含量降至0.07mg/L,银去除率99.97%,大大减轻后续处理负担。汞和银被富集于污泥,废液体积比为0.3~1.25,固液分离后溶液Ag含量低于0.5mg/L;去除汞的较佳范围为:废液体积比1.11~1.25倍,汞去除率达到96%以上。控制混合法处理1L监测COD废液,同时还可减少约0.86L的监测NH3-N废液,使废液本身含有的I-、Cl-等成为沉淀剂。相比常规工艺,该方法加药量大幅减少,运行费用低,重金属盐纯度较高,污泥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废液 控制混合 以废治废 测COD 测NH3-N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桥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的混合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君瑞 赵东琦 +1 位作者 陈剑飞 秦豪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半桥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具有体积小、开关器件少、开关器件耐压高等优势,已逐渐应用于直流充电模块后级为动力电池充电。针对传统变频调制(PFM)策略与移相调制(PSM)策略无法实现宽输出电压范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宽增益范围的移相... 半桥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具有体积小、开关器件少、开关器件耐压高等优势,已逐渐应用于直流充电模块后级为动力电池充电。针对传统变频调制(PFM)策略与移相调制(PSM)策略无法实现宽输出电压范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宽增益范围的移相-变频(PSM-PFM)混合控制策略。通过搭建一台功率为600 W、输出电压为20~60 V的实验样机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相比单一调制策略具有更宽的增益,进而可实现宽输出电压范围,能够为动力电池提供稳定、宽范围且可调的充电电压,并实现开关管零电压开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C谐振变换器 变频调制 移相调制 混合控制 零电压开关 宽输出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柔性互联的港口综合能源系统能量流开闭环混合控制策略
4
作者 辜勇 汤浩 +2 位作者 葛平旭 唐道贵 董明望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为解决港口能源成本高、碳排放量大的问题,基于“源-网-荷-储”一体的综合能源系统,提出一种包含氢-电能量流的开闭环混合控制策略。以经济性最优为目标,针对港口的能荷不平衡性,引入柔性互联设备和氢-电储能系统实现空间、时间尺度的... 为解决港口能源成本高、碳排放量大的问题,基于“源-网-荷-储”一体的综合能源系统,提出一种包含氢-电能量流的开闭环混合控制策略。以经济性最优为目标,针对港口的能荷不平衡性,引入柔性互联设备和氢-电储能系统实现空间、时间尺度的能量平衡调度,并通过氢-电能量流转化提高港口清洁能源的利用率。考虑电储能、柔性互联、电网潮流、氢能设备等约束,构建综合能源系统能量流开闭环混合控制模型。采用二阶锥松弛方法对电网潮流进行非线性约束转换,使用商业求解器CPLEX对控制模型进行求解。以宁波舟山港某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K-means++算法对港区能源潜力进行场景聚类,对所提出的能量流开闭环混合控制策略在典型的源荷场景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在4个典型场景下平均降低12.04%的运营成本,减少5.15%的CO_(2)排放,以及提高14.28%的清洁能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港口 综合能源系统 能量流混合控制 二阶锥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级联H桥的混合潮流控制器及控制策略研究
5
作者 杨用春 杜翔宇 +3 位作者 李旭东 杨鹏 董增波 马源媛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52,共9页
随着高比例新能源替代传统火电机组大规模接入电网,潮流动态控制能力大幅降低,区域电网输电通道潮流分布不均匀情况加剧,部分输电通道和断面潮流过重、N-1过负荷情况突出,电网中输电断面瓶颈和线路输电能力闲置的情况并存,严重影响了电... 随着高比例新能源替代传统火电机组大规模接入电网,潮流动态控制能力大幅降低,区域电网输电通道潮流分布不均匀情况加剧,部分输电通道和断面潮流过重、N-1过负荷情况突出,电网中输电断面瓶颈和线路输电能力闲置的情况并存,严重影响了电网整体输供电能力发挥和安全可靠性水平。论文针对新能源潮流外送通道受阻的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H桥的混合潮流控制器(HPFC),结合了无源的移相变压器(PST)和有源的级联H桥型换流器的优点,通过对线路阻抗幅值和相角大范围柔性化连续调节,可以实现对潮流的精准快速的控制;其次理论分析了PST的潮流调控方法和级联H桥的工作原理确定了HPFC的工作方式和运行范围,再次针对HPFC中有源和无源部分调节区域、调节速度之间的差异提出一种协同控制策略,最后基于220 kV电网双回线路应用场景,在PSCAD/EMTDC环境中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级联H桥的混合潮流控制器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潮流控制 移相变压器 级联H桥 潮流控制 分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控制双向L-LLC谐振变换器同步整流策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俊霖 董纪清 +2 位作者 孟昭鑫 李祖源 张永祥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5,共9页
分布式新能源储能应用中,混合控制是拓宽L-LLC谐振变换器宽范围电压增益的有效手段,而多管并联同步整流技术是减小开关器件通态损耗、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径。本文分析混合控制中不同工作模式下变换器工作模态,得出整流侧电流总处于断续状... 分布式新能源储能应用中,混合控制是拓宽L-LLC谐振变换器宽范围电压增益的有效手段,而多管并联同步整流技术是减小开关器件通态损耗、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径。本文分析混合控制中不同工作模式下变换器工作模态,得出整流侧电流总处于断续状态,且不同控制方式下同步整流驱动时序与逆变侧开关时序配合需求不同,进而提出一种逆变侧开关时序与外部检测整流侧电流相结合的同步整流控制策略。相较于其他控制策略,所提方法无需复杂的外部检测电路,控制方法简单且不易受杂散参数影响,适用于宽范围、大电流应用场合下的双向变换器。最后,搭建了一台高压侧280~430 V、低压侧36~54 V、正向传输功率2.5 kW、反向传输功率2 kW的实验样机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同步整流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DC-DC变换器 宽范围 大电流 混合控制 同步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备跟网-构网二象性的并网VSC自适应混合控制及其暂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肖晃庆 何宏亮 +2 位作者 杨苹 张利东 刘腾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115,共8页
电压源型换流器(VSC)的跟网型控制和构网型控制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此提出一种具备跟网-构网二象性的并网VSC自适应混合控制。该控制将跟网型控制与构网型控制柔性结合在一起,并在同步控制环和电压控制环中引入自适应系数,可以... 电压源型换流器(VSC)的跟网型控制和构网型控制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此提出一种具备跟网-构网二象性的并网VSC自适应混合控制。该控制将跟网型控制与构网型控制柔性结合在一起,并在同步控制环和电压控制环中引入自适应系数,可以通过改变自适应系数的大小来调整跟网型控制和构网型控制在控制环节中的比重,从而使换流器能够适应不同的运行工况。研究结果表明,交流故障下通过改变同步控制环的自适应系数,增大同步控制环中锁相环所占比重,能够减小换流器输出的有功功率参考值,增大惯性与阻尼,从而提升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而改变电压外环的自适应系数,增大电压外环中跟网型控制所占比重,能够提高换流器并网点电压,从而提升系统的暂态稳定性;采用所提控制策略后,换流器在不同短路比下的有功功率阶跃工况和不同程度的电网电压暂降工况下都能保持稳定运行。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VSC并网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自适应混合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型换流器 混合控制 暂态稳定性 构网型控制 跟网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混合直接潮流控制器
8
作者 张友军 马超 +2 位作者 胡传雷 姚崇 冯奕欣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6-176,共11页
针对电网输电,提出一种新型混合直接潮流控制器(HDPC),该控制器由三相电压合成型360°直接潮流控制器(DPFC)和Sen变压器(ST)输出级联组成。通过将潮流控制器输出端的补偿电压串联接入原电网,能够独立调节电网节点电压的幅值和相位,... 针对电网输电,提出一种新型混合直接潮流控制器(HDPC),该控制器由三相电压合成型360°直接潮流控制器(DPFC)和Sen变压器(ST)输出级联组成。通过将潮流控制器输出端的补偿电压串联接入原电网,能够独立调节电网节点电压的幅值和相位,从而控制电力传输系统中的有功和无功潮流。传统的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价格昂贵,故障率高,运行维护成本高。虽然Sen变压器容量大、成本低,但其响应速度慢且调节方式是离散的点控制。故相较于UPFC和ST,HDPC输出补偿电压相位可在360°范围内调节,且具有不含直流储能元件、成本低、调节范围广、效率高、损耗小等优点。详细分析电路原理,给出一种幅值和相位的双闭环控制策略以及一种新型的ST选取最优离散点的控制方式,并研制原理样机,给出实验结果,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直接潮流控制 三相电压合成型360°直接潮流控制 Sen变压器 潮流控制 电压补偿 统一潮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工况下喷水推进船舶混合控制技术研究
9
作者 赵威 贾凌翰 +2 位作者 宿磊磊 牟军敏 郭蕴华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0,共6页
针对某型喷水推进船舶,提出一种多模式混合切换控制策略,能够实现2种模式的自动切换,提升船舶航行控制的工况自适应性。这项工作需要集成航向保持和路径跟踪2种操作模式,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运动控制要求。本文建立基于监督开关控制(SSC... 针对某型喷水推进船舶,提出一种多模式混合切换控制策略,能够实现2种模式的自动切换,提升船舶航行控制的工况自适应性。这项工作需要集成航向保持和路径跟踪2种操作模式,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运动控制要求。本文建立基于监督开关控制(SSC)的混合控制框架,分别实现了航向保持PID控制器和路径跟踪滑模控制器,通过监督切换逻辑实现2种控制模式的平稳切换。根据实际航行的目标航迹,结合实船参数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混合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切换控制 航向保持 路径跟踪 PID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峰值电流与突发模式混合控制移相全桥变换器
10
作者 吴斌 何圣仲 +2 位作者 代东雷 陈宇航 徐英雷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7,共8页
针对移相全桥变换器因谐振电感体积和占空比损失的限制,传统控制方法难以在宽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的问题,采用1种基于峰值电流与突发模式的混合控制方法。通过调整突发占空比稳定输出电压到参考值,改变移相角保证原边有足够大的电流实... 针对移相全桥变换器因谐振电感体积和占空比损失的限制,传统控制方法难以在宽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的问题,采用1种基于峰值电流与突发模式的混合控制方法。通过调整突发占空比稳定输出电压到参考值,改变移相角保证原边有足够大的电流实现滞后桥臂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对所采用的控制方式搭建仿真平台,并研制1台240 W样机,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移相全桥变换器混合控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相全桥变换器 轻载软开关 混合控制 突发模式 峰值电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椭圆轨道的航天器混合最优姿态控制
11
作者 曹家璐 郎啸宇 +1 位作者 刘向东 陈振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9-587,共9页
航天器在姿态控制过程中,纯磁控在提供控制力矩时存在欠驱动和控制能力有限的问题.本文提出在使用磁力矩器之外合理地加入脉冲推力器,即混合使用连续和离散控制力矩完成航天器的姿态控制任务.基于这种力矩施加方式,设计一种面向椭圆轨... 航天器在姿态控制过程中,纯磁控在提供控制力矩时存在欠驱动和控制能力有限的问题.本文提出在使用磁力矩器之外合理地加入脉冲推力器,即混合使用连续和离散控制力矩完成航天器的姿态控制任务.基于这种力矩施加方式,设计一种面向椭圆轨道航天器的混合线性二次型(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姿态控制方法.通过研究椭圆轨道上磁控能力随着椭圆轨道偏心率的变化趋势,找出椭圆轨道上纯磁控制能力最低的时刻,并在此时施加合适的脉冲,使得系统需要的控制增益通过离散脉冲的加入得到一定的补偿.仿真结果表明,面向椭圆轨道航天器的混合线性二次型控制方法在姿态控制效果上具有良好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混合控制 椭圆轨道 磁力矩器 脉冲推力器 航天器姿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机械臂双边遥操作力反馈-位置反馈混合控制研究
12
作者 刘妮 张永林 吴梦宇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2-138,172,共8页
针对水下遥操作系统中存在机械臂关节摩擦及水下洋流干扰的问题,研究在力反馈与位置反馈混合控制的结构下,优化主从机械臂的双边控制算法。利用具有误差补偿的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对力反馈误差进行调节,实现主端机械臂对从端交互力的跟... 针对水下遥操作系统中存在机械臂关节摩擦及水下洋流干扰的问题,研究在力反馈与位置反馈混合控制的结构下,优化主从机械臂的双边控制算法。利用具有误差补偿的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对力反馈误差进行调节,实现主端机械臂对从端交互力的跟踪;利用模糊自适应滑模控制系统对切换增益进行调节,估计外部干扰上界,并设计鲁棒项抑制估计误差,实现从端机械臂对主端位置的跟踪。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优化后系统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对比仿真实验,验证了优化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机械臂 遥操作 力-位置混合控制 灰色预测模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主减速器周期撑杆混合振动控制的机电耦合特性及工作机理研究
13
作者 岳慧裕 陆洋 +3 位作者 党崇 李程磊 马锦超 冯剑波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2-1731,共10页
直升机主减速器中的齿轮在啮合过程中产生的谐波振动是直升机舱内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设计具有隔振性能的齿轮箱撑杆抑制振动向机体传递,可达到舱内降噪的目的。压电叠堆与金属材料周期排列组成压电叠堆周期撑杆(piezoelectric stack ac... 直升机主减速器中的齿轮在啮合过程中产生的谐波振动是直升机舱内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设计具有隔振性能的齿轮箱撑杆抑制振动向机体传递,可达到舱内降噪的目的。压电叠堆与金属材料周期排列组成压电叠堆周期撑杆(piezoelectric stack actuators periodic strut,PSAPS),其在特定频带范围内具有“机械滤波”特性,为被动控制;调节PSAPS中压电叠堆的驱动电压,使压电叠堆呈现出变刚度特性,为主动控制。为研究PSAPS的主动与被动混合振动控制方式间的耦合关系,针对压电叠堆中弹性波的传播与周期结构的机械滤波特性,设计了满足直升机齿轮啮合噪声抑制需求的PSAPS方案,并建立了其传递矩阵形式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从频域的角度将PSAPS两端的力与速度、驱动电压与电流、杆件几何参数与材料参数耦合起来,得到在压电叠堆最大驱动电压、电流的限制下,主、被动混合振动控制的最优力传递率;并分析了PSAPS中的橡胶阻尼损耗因子、激振力幅值、周期数对主动控制所需驱动电压与电流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振动与噪声 周期结构 混合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上下文感知的图结构混合访问控制模型
14
作者 陈函 袁凌云 +2 位作者 张黔会 戴晖 保昊辰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90-1499,共10页
针对现有访问控制模型在高负载情况下性能不足、缺乏对上下文信息的综合考虑等问题,提出一种支持上下文感知的图结构访问控制模型G-RABAC(graph-based role and attribute-based access control)。首先,G-RABAC结合RBAC(role-based acce... 针对现有访问控制模型在高负载情况下性能不足、缺乏对上下文信息的综合考虑等问题,提出一种支持上下文感知的图结构访问控制模型G-RABAC(graph-based role and attribute-based access control)。首先,G-RABAC结合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与ABAC(attribute-based access control)模型,将基于ABAC的访问控制策略可视化为授权图,定义角色间的关系为特殊的主体属性,实现了属性和上下文信息的高效管理。其次,构建了基于G-RABAC的访问控制框架,并设计了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控制决策算法和风险感知算法,实现了支持多维上下文感知的访问控制。在此基础上,集成区块链和G-RABAC模型,设计了用户身份合法性验证合约,结合Web3.0技术有效监控和处理用户访问行为,提升了访问控制的安全性和透明性。实验结果表明,G-RABAC模型的访问控制效率显著提升,与所选基线方案相比,访问控制时间开销基本维持在230 ms以内,且能够在多用户并发场景中支持安全且细粒度的访问控制,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访问控制 图模型 上下文感知 区块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WACC混合阻尼并网鲁棒控制策略
15
作者 何国锋 薛园超 +1 位作者 王鸿玉 李睿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4-1081,共8页
加权平均电流控制可以将控制系统降阶,但易使并网电流发生谐振。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的强鲁棒性混合阻尼控制策略。首先,分析电网阻抗变化对系统阻尼系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带补偿环节的加权平均电流控制混合阻尼控制策略,... 加权平均电流控制可以将控制系统降阶,但易使并网电流发生谐振。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的强鲁棒性混合阻尼控制策略。首先,分析电网阻抗变化对系统阻尼系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带补偿环节的加权平均电流控制混合阻尼控制策略,保证系统的阻尼不受电网阻抗变化的影响;其次,利用加权平均电流控制的降阶特性,为系统引入一阶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对系统扰动进行补偿,抑制电网阻抗变化对控制系统带宽的影响,进一步增加系统的鲁棒性;最后,通过仿真和试验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电流 谐振 混合阻尼控制策略 线性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潮流控制器对纵联保护影响分析
16
作者 范登博 郝治国 +2 位作者 高旭 张千玮 王晓斐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52,共9页
混合潮流控制器(hybrid power flow controller,HPFC)结合无源移相变压器(phase shifting transformer,PST)以及有源的级联H桥型换流器(cascaded H-bridge converter,CHB)的优势,实现对线路潮流的大范围柔性连续调节,可以有效解决电网... 混合潮流控制器(hybrid power flow controller,HPFC)结合无源移相变压器(phase shifting transformer,PST)以及有源的级联H桥型换流器(cascaded H-bridge converter,CHB)的优势,实现对线路潮流的大范围柔性连续调节,可以有效解决电网潮流分布不均以及新能源外送通道受阻等问题。为解决串入系统运行的HPFC影响原始线路配置的纵联保护的问题。从HPFC的拓扑出发,推导得到了其稳态及三序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HPFC的接入对纵联差动保护以及工频变化量方向保护动作的影响,并仿真分析了纵联保护在含HPFC线路的适应性。研究发现,HPFC接入对纵联差动保护影响较大,而对方向元件测量影响较小,在实际工程中宜使用线路侧互感器构造纵联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相变压器 级联H桥 混合潮流控制 纵联差动保护 工频变化量方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混合型潮流控制器控制模式的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潮流优化研究
17
作者 孙文涛 蔡晖 +3 位作者 祁万春 关辰皓 韩杏宁 吴熙 《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7-505,共9页
为了解决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中新能源不确定性所导致的N-1故障线路过载问题,提出一种计及新能源不确定性并应用混合型潮流控制器(hybrid power flow controller,HPFC)控制模式的电网潮流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适应于多线路控制的HPFC... 为了解决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中新能源不确定性所导致的N-1故障线路过载问题,提出一种计及新能源不确定性并应用混合型潮流控制器(hybrid power flow controller,HPFC)控制模式的电网潮流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适应于多线路控制的HPFC稳态计算模型,并给出了在不同控制模式下的HPFC运行约束条件。其次,以电网有功网损和线路负载率指标为目标函数,考虑N-1安全约束和HPFC运行约束,建立应用HPFC控制模式的电网潮流优化模型。然后,通过模糊C均值聚类获取反映新能源出力、负荷不确定性的场景集合,并采用多目标多元宇宙优化算法(multi-objective multi-verse optimization,MOMVO)求解所提优化模型。最后,将所提潮流优化方法应用于江苏南通某地区电网。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提高电网的经济性与静态安全性,且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混合型潮流控制 潮流优化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多目标多元宇宙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同步控制的构网型变流器不对称故障下暂态稳定分析
18
作者 王龙悦 胡鹏飞 +2 位作者 于彦雪 杨锐良 张哲玮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9,共10页
构网型变流器具有良好的主动支撑特性和弱电网适应能力,已成为目前关注的热点。然而,构网型控制(GFMC)在电网故障下的暂态稳定性能是制约其运行的关键问题,现有成果主要关注对称故障下GFMC策略的暂态同步稳定问题,对于不对称交流故障下... 构网型变流器具有良好的主动支撑特性和弱电网适应能力,已成为目前关注的热点。然而,构网型控制(GFMC)在电网故障下的暂态稳定性能是制约其运行的关键问题,现有成果主要关注对称故障下GFMC策略的暂态同步稳定问题,对于不对称交流故障下的暂态同步稳定特性鲜有深入研究。针对最新的混合同步型构网控制方法,首先,结合正负序解耦模块与混合同步控制结构,使混合同步控制能够应用于不对称故障。其次,建立了不对称故障下系统的详细动态模型,基于此模型,定性分析了正负序电流对暂态稳定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基于相图模型定量解析正负序电流与暂态失稳边界的数学关系。最后,基于电磁暂态数值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不对称故障下暂态同步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故障 暂态稳定性 构网型变流器 混合同步控制 相平面法 电流稳定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力位混合控制算法的仿真控制策略模型研究
19
作者 曹宏利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7期100-103,107,共5页
力位混合控制技术是实现高精度与高稳定性操作的重要手段。该文针对机器人在接触作业中存在的刚性碰撞、控制不稳定等问题,通过建立基于阻抗控制和刚度调节机制的仿真模型,构建了位置与力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框架。引入虚拟环境参数与控制... 力位混合控制技术是实现高精度与高稳定性操作的重要手段。该文针对机器人在接触作业中存在的刚性碰撞、控制不稳定等问题,通过建立基于阻抗控制和刚度调节机制的仿真模型,构建了位置与力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框架。引入虚拟环境参数与控制误差反馈机制,可以有效提升系统对环境不确定性和扰动的鲁棒性。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了多组仿真试验,验证所提出控制策略在典型操作任务中的跟踪精度与动态响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位置跟踪误差的均方根值为0.46 mm,接触力稳态误差小于5%,力控制响应时间小于0.5 s,均优于常规固定参数控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力位混合控制 阻抗控制 仿真模型 柔顺控制 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力位混合控制对比研究
20
作者 郝亮亮 刘小娟 +1 位作者 简阔 李彦龙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09,共4页
为了改善应用于高精度磨床的冗余并联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对2-UPR/2-RPU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展开其冗余驱动力位混合控制策略的对比研究。首先,基于虚功原理并根据几何特性构建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仿... 为了改善应用于高精度磨床的冗余并联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对2-UPR/2-RPU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展开其冗余驱动力位混合控制策略的对比研究。首先,基于虚功原理并根据几何特性构建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其次,在分析传统力位混合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驱动力协调方法控制下的力位混合控制策略;最后,基于Simulink在并联机器人的两种力位混合控制策略下进行跟踪曲线误差和驱动力偏差实例仿真对比分析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控制策略的跟踪误差相同,基于驱动力协调方法的力位混合控制策略对并联机器人具有协调位控关节驱动力的作用,其驱动力分配更均衡,可实现2-UPR/2-RPU并联机器人的快速响应和高精度控制,有效降低了曲面打磨的跟踪曲线误差,为并联机器人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冗余驱动 动力学 力位混合控制策略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