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及直流变压器控制模式切换的直流配电网优化运行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念成 范炳昕 +2 位作者 廖建权 周亦尧 王强钢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6-186,共11页
直流变压器(DCT)是实现多电压等级直流配电网互联的关键设备,其控制策略对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电能质量至关重要。文中提出了一种计及DCT控制模式切换的直流配电网优化运行策略。首先,介绍了DCT的拓扑及控制方式,推导了不同控制模式下的DC... 直流变压器(DCT)是实现多电压等级直流配电网互联的关键设备,其控制策略对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电能质量至关重要。文中提出了一种计及DCT控制模式切换的直流配电网优化运行策略。首先,介绍了DCT的拓扑及控制方式,推导了不同控制模式下的DCT端口电压电流传递矩阵;在此基础上,结合网络约束方程,建立含DCT的直流配电网简化模型,分析了DCT不同控制模式对网络运行的影响。然后,将不同控制模式下DCT端口传递矩阵嵌入潮流计算方程,建立以系统损耗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电网安全运行及储能约束的多电压等级直流配电网优化运行策略并给出求解流程。最后,利用修改的IEEE直流配电网算例,验证了所提优化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变压器 直流配电网 优化运行 控制模式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配电网分层分布控制模式切换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波 邱晓燕 +2 位作者 韩轩 谢兼达 任立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74,共7页
大量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给配电网的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配电网的被动控制已经不能满足对配电网能量双向流动的实时控制,发展研究主动配电网分层分布控制能实现对可再生间歇式能源的有效消纳及控制。文中将主动配电网(ADN)划分成3层... 大量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给配电网的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配电网的被动控制已经不能满足对配电网能量双向流动的实时控制,发展研究主动配电网分层分布控制能实现对可再生间歇式能源的有效消纳及控制。文中将主动配电网(ADN)划分成3层控制结构,根据全局优化及馈线控制误差(feeder control error,FCE)提出定交换功率控制、区域协同控制、区域自治控制3种模式及它们之间进行主动切换的条件、方法。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一个简单的ADN配电系统模型进行仿真,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这3种模式之间切换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馈线控制误差 分层分布控制 区域控制 控制模式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机功率控制模式切换引发轴系振动异常的机理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段岩峰 于达仁 +2 位作者 崔颖 刘金福 田芳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9-271,305,共4页
汽轮机高压调节阀在进行功率控制模式(单阀-顺序阀状态之间)切换时,可能引起高压转子-轴承系统振动异常增大的问题,且较为普遍。通过对实际机组异常过程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压调节阀门切换时阀位晃动与振动异常存在相关性,进而通... 汽轮机高压调节阀在进行功率控制模式(单阀-顺序阀状态之间)切换时,可能引起高压转子-轴承系统振动异常增大的问题,且较为普遍。通过对实际机组异常过程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压调节阀门切换时阀位晃动与振动异常存在相关性,进而通过机理分析和数值模拟,判断异常原因在于阀位晃动引起径向汽流力突变冲击。在实际机组上开展验证实验,通过优化阀门流量特性减小调节过程阀位晃动,消除了这一异常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单阀控制 顺序阀控制 控制模式切换 轴系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端智能软开关运行控制模式切换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汪辉 曹毅 +4 位作者 罗宁 高华 张彦 张裕 程浩忠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111,共8页
多馈线故障下,提出三端智能软开关(soft open point,SOP)运行控制模式切换技术。首先,结合三端SOP控制模式的内外环结构,提出了一种改进控制逻辑的控制模式切换策略;然后,为实现多馈线故障下SOP各工作模式间平稳过渡,提出了适用于多馈... 多馈线故障下,提出三端智能软开关(soft open point,SOP)运行控制模式切换技术。首先,结合三端SOP控制模式的内外环结构,提出了一种改进控制逻辑的控制模式切换策略;然后,为实现多馈线故障下SOP各工作模式间平稳过渡,提出了适用于多馈线故障下三端SOP的控制模式切换流程;接着,通过采用相角预同步策略,保证了失电馈线并网时相角的平滑性;最后,搭建了含三端SOP的配电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运行控制模式切换技术能减少直流侧最大电压波动,各端口电压和相角能够平稳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软开关 控制模式切换 多馈线故障 相角预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逆变侧控制模式切换对后续换相失败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海杉 杨洪耕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2-196,共5页
交流系统故障造成的交流电压降低、直流电流升高和电压过零点偏移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的主要原因,但无法解释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故障恢复过程中出现的后续换相失败现象。对此,从逆变侧故障恢复过程中控制模式切换的角度入手,考... 交流系统故障造成的交流电压降低、直流电流升高和电压过零点偏移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的主要原因,但无法解释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故障恢复过程中出现的后续换相失败现象。对此,从逆变侧故障恢复过程中控制模式切换的角度入手,考虑了控制模式变化情况对后续换相失败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抑制后续换相失败的变关断角控制策略,用逆变侧定电流控制和定关断角控制输出的差值去修正定关断角控制的整定值,让逆变侧定关断角控制跟踪定电流控制,实现了控制模式提前平稳切换。在PSCAD/EMTDC中运用CIGRE标准测试模型实现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后续换相失败 控制模式切换 变关断角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技术在控制模式切换中的应用
6
作者 郭辉 李钟慎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484-486,共3页
工业过程控制中存在着各种控制模式,在各种控制模式之间的切换会使系统产生饱和现象,影响系统的性能。通过在具有控制模式切换的系统中引入条件技术的可行性参考输入的概念,设计抗饱和控制器,减小由于模式切换过程产生的对被控对象产生... 工业过程控制中存在着各种控制模式,在各种控制模式之间的切换会使系统产生饱和现象,影响系统的性能。通过在具有控制模式切换的系统中引入条件技术的可行性参考输入的概念,设计抗饱和控制器,减小由于模式切换过程产生的对被控对象产生的阶跃影响。通过仿真证明了所设计的抗饱和控制器缩短了系统输出的调节时间,削弱了由于模式切换对被控对象带来的阶跃影响,使整个控制系统具有明显的抗饱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技术 抗饱和 控制模式切换 参考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矩-转速模式切换的电机控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罗玉涛 许晓通 许轲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5,40,共9页
转矩-转速模式在线切换过程中的过大电流变化率易对电机及控制器造成损害,为降低切换过程的电流冲击,提高转速同步的快速性和稳定性,以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为控制对象,提出了一种在电机模式切换过程... 转矩-转速模式在线切换过程中的过大电流变化率易对电机及控制器造成损害,为降低切换过程的电流冲击,提高转速同步的快速性和稳定性,以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为控制对象,提出了一种在电机模式切换过程中加入过渡过程使切换点后移的转速调节方法。过渡过程中仍采用转矩模式控制,基于对负载转矩的观测设计过渡过程的目标转矩,使电机模式切换点前后系统的转矩和转速保持一致,从而将系统状态平稳过渡到目标状态。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减少电机模式切换过程中的电流冲击,提高转速响应的快速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模式切换 转速控制 转矩观测 电流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C-HVDC输电系统模式切换控制策略 被引量:21
8
作者 任敬国 赵建国 +3 位作者 于大洋 李可军 牛林 梁永亮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73,111,共6页
分析了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VSC-HVDC)输电系统在定直流电压控制端交流电网故障下的模式切换控制策略,提出了基于滞环和本地直流电压检测的模式切换控制,并给出了该控制的实现方法。推导了正常运行时VSC-HVDC输电系统直流功率与... 分析了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VSC-HVDC)输电系统在定直流电压控制端交流电网故障下的模式切换控制策略,提出了基于滞环和本地直流电压检测的模式切换控制,并给出了该控制的实现方法。推导了正常运行时VSC-HVDC输电系统直流功率与两侧换流器直流电压的关系式,给出了定有功功率控制端的直流电压正常工作范围的计算方法,提出了模式切换控制策略中直流电压阈值和故障穿越期间直流电压参考值的确定方法。最后,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在不同故障类型和不同运行方式下VSC-HVDC输电系统模式切换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直流电压阈值和参考值的确定方法能够为模式切换控制策略的指令值整定与配合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电压源换流器 矢量控制 模式切换控制 滞环 直流电压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V多领域物理建模与模式切换控制仿真 被引量:7
9
作者 杜波 秦大同 段志辉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68-1674,共7页
为了加快某新型混动力汽车控制系统开发、降低成本,利用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的多领域物理系统建模工具SimPowerSystems和SimDrivelines建立其动力驱动系统及传动系统的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纯电动至发动机驱动、发动机驱动... 为了加快某新型混动力汽车控制系统开发、降低成本,利用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的多领域物理系统建模工具SimPowerSystems和SimDrivelines建立其动力驱动系统及传动系统的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纯电动至发动机驱动、发动机驱动至联合驱动典型模式切换过程的控制策略,并对这两种模式切换过程控制策略的性能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式切换控制策略可以保证模式切换过程动力传递的平稳性,所建立的混合动力汽车多领域物理系统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混合动力汽车建模与控制仿真提供一条快捷而有效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物理建模 模式切换控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程式电动汽车多模式切换控制策略与性能仿真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桂秋 王凯 李一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94-100,共7页
为了改善增程式电动汽车各项性能,依据某款电动汽车性能要求,对整车动力系统进行了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在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Advisor对蓄电池、发电机等模型进行了优化与改进,对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建模,分别计算出... 为了改善增程式电动汽车各项性能,依据某款电动汽车性能要求,对整车动力系统进行了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在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Advisor对蓄电池、发电机等模型进行了优化与改进,对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建模,分别计算出发动机的高效与最优工作区域,建立了动力切换控制逻辑关系,在CYC_1015循环工况下对整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均得到显著改善,最高车速大于140 km/h,燃油机节油率达到37%,电动机峰值扭矩170 N·m,工作效率为82.8%,比优化前提高3%;发动机峰值扭矩80 N·m,工作效率为19.4%,比优化前提高29%;HC、CO、NOx排放量与优化前相比分别减少了75%、69.3%、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式电动车 动力匹配 系统建模 模式切换控制 性能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驾驶意图的P2.5-PHPS纯电与发动机切换协调控制
11
作者 罗勇 李莉莎 +2 位作者 韦永恒 李豪 孙强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5-885,共11页
为保证P2.5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PHPS)由纯电驱动模式向发动机驱动模式切换过程的平稳性,对该模式切换过程中双动力源和双离合器(DCT)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开展研究,并搭建系统模型对控制效果进行仿真分析。将P2.5-PHPS纯电至发动机驱动模式... 为保证P2.5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PHPS)由纯电驱动模式向发动机驱动模式切换过程的平稳性,对该模式切换过程中双动力源和双离合器(DCT)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开展研究,并搭建系统模型对控制效果进行仿真分析。将P2.5-PHPS纯电至发动机驱动模式切换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建立系统多阶段模式切换过程动力学模型。利用P2.5驱动电机扭矩响应快速的优势,补偿发动机和离合器扭矩响应滞后引起的波动,结合驾驶员操作意图,制定模式切换过程各阶段的发动机、电机及离合器动态协调控制策略。搭建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纯电至发动机模式切换过程中,整车最大纵向冲击度不超过5 m/s^(3),离合器滑磨功控制在3 kJ内,满足平顺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电式混合动力(PHPS)汽车 P2.5构型混动系统 双离合变速器(DCT) 动态协调控制 模式切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与模式切换控制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明 胡博 +1 位作者 葛帅帅 王欢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6-704,共9页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存在能量管理、模式切换控制等问题。该文分析了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实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全局优化能量管理策略和基于智能控制的能...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存在能量管理、模式切换控制等问题。该文分析了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实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全局优化能量管理策略和基于智能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能量管理策略实用性和控制效果之间的矛盾,是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分析了电机转矩补偿、离合器控制、电机与离合器协调控制等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实时精确估计发动机、电机和离合器转矩实际值是难点之一,综合考虑系统参数时变、非线性、响应延迟等特性是模式切换控制的研究方向。结合相关智能控制算法,深度耦合能量管理与模式切换控制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能量管理策略 模式切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机器人车辆的多模式切换控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俊 陈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15-1222,共8页
为实现不同驾驶工况下精确的车速与轨迹跟踪,提出了一种驾驶机器人车辆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通过分析驾驶机器人操纵自动挡车辆踏板与转向盘的运动,建立了驾驶机器人加速与制动机械腿和转向机械手的运动学模型和车辆纵横向动力学模型。... 为实现不同驾驶工况下精确的车速与轨迹跟踪,提出了一种驾驶机器人车辆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通过分析驾驶机器人操纵自动挡车辆踏板与转向盘的运动,建立了驾驶机器人加速与制动机械腿和转向机械手的运动学模型和车辆纵横向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加速/制动机械腿切换控制器、模糊PID/模糊PID+Bang-Bang车速切换控制器和模糊PID/模糊PID+Bang-Bang转向切换控制器。加速/制动机械腿切换控制器以目标车辆加速度为切换规则,协调控制加速和制动机械腿,车速切换控制器以车速误差作为Bang-Bang控制器的模式决策准则和模糊PID控制器的输入,转向切换控制器以轨迹跟踪侧向误差作为Bang-Bang控制器的模式决策输入,并以当前与下一个控制时刻横摆角速度之差作为模糊PID控制器的输入。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驾驶机器人 车速跟踪 轨迹跟踪 模式切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转子侧变换器控制切换模式差异的双馈风电场多机表征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素梅 王泽彭 毕天姝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30-139,共10页
受风速、机端电压跌落分布等影响,双馈风电场内机组故障行为特性各异,如何建立保留机群故障特征的风电场等值模型得到广泛关注。然而,仅依靠Crowbar状态表征双馈风电场内机群故障特征的差异性,会出现在轻微故障情况下风电场等值模型精... 受风速、机端电压跌落分布等影响,双馈风电场内机组故障行为特性各异,如何建立保留机群故障特征的风电场等值模型得到广泛关注。然而,仅依靠Crowbar状态表征双馈风电场内机群故障特征的差异性,会出现在轻微故障情况下风电场等值模型精度低的问题。为此,文中通过分析电网故障下场内机组转子侧变换器不同控制模式切换、Crowbar状态切换特性,探明了主导机群控制保护序贯切换模式差异的关键因素。推导了转子侧变换器控制切换模式与机端电压跌落分布、风速分布之间的关联规律,以识别机群转子侧变换器控制模式切换的差异性,从而提出了机群分类方法,以建立风电场多机等值模型。最终,对比分析了不同电网故障场景下所提等值模型、基于有功响应的等值模型、基于Crowbar状态的等值模型和单机等值模型与详细模型相比所提供短路电流幅值误差结果,验证了故障全过程中所提等值模型能更为准确地刻画整个风电场的短路电流幅值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场 控制切换模式 多机表征 等值模型 短路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复合式电磁悬挂模型参考多模式切换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虎 张进秋 +2 位作者 张建 黄大山 韩朝帅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8,共10页
传统馈能悬挂难以平衡减振和馈能之间的矛盾关系,针对该问题提出由电磁作动器和磁流变减振器组成的并联复合式电磁悬挂结构方案。为提高并联复合式电磁悬挂对不同路况的适应能力,考虑其具备不同工作模式的特点,设计了模型参考多模式切... 传统馈能悬挂难以平衡减振和馈能之间的矛盾关系,针对该问题提出由电磁作动器和磁流变减振器组成的并联复合式电磁悬挂结构方案。为提高并联复合式电磁悬挂对不同路况的适应能力,考虑其具备不同工作模式的特点,设计了模型参考多模式切换控制器,并以提高乘坐舒适性为目标确定了切换指标、阈值及相应的控制参数。针对切换指令的离散特性和悬挂系统状态变化的连续特性,基于Stateflow软件设计了多模式切换控制系统,并确定了相应的切换规则和切换流程。对模型参考多模式切换控制器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参考多模式切换控制器可有效地实现并联复合式电磁悬挂各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提高了并联复合式电磁悬挂对不同路况和驾驶需求的适应性,有效平衡了减振及馈能之间的矛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复合式电磁悬挂 模型参考 模式切换控制 磁流变减振器 电磁作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介质飞行器出入水装置静液驱动二次调节系统设计和分析
16
作者 刘念 王飞 孙德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1,共7页
为了研究跨介质飞行器出入水过渡过程,研制一套静液驱动出入水装置。针对跨介质飞行器出入水装置中多台液压马达高动态高速同步控制要求,以及高速运行中闭环转速控制与零转矩控制平稳切换等需求,分析比较马达一次侧调节和二次侧调节的... 为了研究跨介质飞行器出入水过渡过程,研制一套静液驱动出入水装置。针对跨介质飞行器出入水装置中多台液压马达高动态高速同步控制要求,以及高速运行中闭环转速控制与零转矩控制平稳切换等需求,分析比较马达一次侧调节和二次侧调节的控制特性,采用高动态、高性能的二次调节静液驱动方案,提出马达闭环转速控制与零转矩控制平稳切换的控制策略以及多台液压马达共轴同步控制算法,设计跨介质飞行器出入水装置二次调节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并对整个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出入水装置采用多台液压马达共轴同步驱动,能使跨介质飞行器模型以20 m/s的速度实现匀速出入水和自由出入水;马达二次调节液压和控制系统设计合理,满足跨介质飞行器出入水装置试验工况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介质飞行器 出入水装置 液压马达 二次调节控制 控制模式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汽车路径跟踪混合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蔡英凤 李健 +4 位作者 孙晓强 陈龙 江浩斌 何友国 陈小波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9-298,共10页
针对传统单一控制算法无法有效协调智能汽车不同转向工况下横向控制性能要求的问题,根据智能汽车在高速和低速转向工况下呈现出的系统特性差异,设计了一种基于PID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的智能汽车路径跟踪混合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在低速... 针对传统单一控制算法无法有效协调智能汽车不同转向工况下横向控制性能要求的问题,根据智能汽车在高速和低速转向工况下呈现出的系统特性差异,设计了一种基于PID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的智能汽车路径跟踪混合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在低速模式下采用PID控制,在高速模式下则采用模型预测控制,通过车辆速度确定路径跟踪控制模式,进而设计带稳定监督的控制模式切换机制,实现了横向控制系统的平滑切换。基于Carsim和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所设计的智能汽车路径跟踪混合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实车试验。仿真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混合控制策略能够保证智能汽车不同速度下的路径跟踪性能,具有较好的跟踪精度、实时性和车辆行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路径跟踪 车辆状态识别 控制模式切换机制 横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型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与故障特征 被引量:24
18
作者 徐政 胡永瑞 傅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21-2729,共9页
为适应并联型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更灵活、更精准的电压、电流控制要求,对其控制保护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并联型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和一种直流线路短路故障下不依赖直流断路器的故障清除策略,并研究了交流系统短路故... 为适应并联型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更灵活、更精准的电压、电流控制要求,对其控制保护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并联型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和一种直流线路短路故障下不依赖直流断路器的故障清除策略,并研究了交流系统短路故障时多端直流系统与2端直流输电系统的不同特征。对一个并联型4端双极直流输电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行、有效,控制模式切换不会引起系统明显扰动,且在直流线路短路故障时可摆脱对直流断路器的依赖。相比2端系统,多端系统逆变站交流侧短路故障对系统的冲击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直流输电 控制策略 控制模式切换 直流线路短路故障 换相失败 PS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特性 被引量:16
19
作者 贾俊川 李卫国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65,共3页
基于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工作原理,研究了PWM整流器的四象限运行的工作状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PWM整流器网侧呈现受控电流源、且电流和功率因数均可控的特性,这使得整流器可以灵活地在各种工作状态间切换。针对PWM整流器网侧功率因数... 基于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工作原理,研究了PWM整流器的四象限运行的工作状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PWM整流器网侧呈现受控电流源、且电流和功率因数均可控的特性,这使得整流器可以灵活地在各种工作状态间切换。针对PWM整流器网侧功率因数控制的要求,指出PWM整流器需工作在升压状态,且推导出其保持正常运行时直流电压与交流输入电源电压的比值应大于一个临界升压系数。提出了基于空间矢量算法的PWM整流器阶段电流控制策略:升压系数较大时采用单位功率因数控制模式,升压系数较小时则切换至滞后功率因数控制模式。设计并搭建了基于DSP数字化的三相电压源型PWM整流器的物理平台,实验波形验证了PWM整流器自身运行特性与其工作在临界升压系数时电流控制策略的切换控制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M整流器 功率因数 空间矢量 临界升压系数 控制模式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确定延迟的并联式气电混合动力系统模式切换控制
20
作者 傅圣来 陈俐 陈自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5年第9期1225-1236,共12页
并联式气电混合动力系统排放少、动力性好,在低碳船舶上的应用前景广阔.但是,受多个执行延迟不确定的影响,混合动力模式切换过程中传动轴系易发生转速异常波动甚至剧烈冲击.提出级联内模控制(IMC)思路,设计显式包含名义延迟信息的滤波器... 并联式气电混合动力系统排放少、动力性好,在低碳船舶上的应用前景广阔.但是,受多个执行延迟不确定的影响,混合动力模式切换过程中传动轴系易发生转速异常波动甚至剧烈冲击.提出级联内模控制(IMC)思路,设计显式包含名义延迟信息的滤波器,提高转速跟踪性能,消除延迟的影响.首先建立动力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然后根据切换过程以离合器为分界的传动机理,设计级联IMC,包括抗饱和补偿器、两级跟踪控制器和两级抗干扰控制器,推导满足不确定延迟上界的鲁棒稳定性条件.仿真与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级联IMC对不确定延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显著降低模式切换过程轴系冲击度,实现平稳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电混合动力系统 模式切换控制 不确定延迟 级联内模控制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