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何补偿型Bernoulli Equation的控制阀调节特性设计方法
1
作者 李忠 王渭 +2 位作者 明友 陈凤官 耿圣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9,共10页
高性能多级射流控制阀是舷侧排气系统的核心控制装置,其性能直接影响舰船的红外隐身性能。针对现有控制类阀门难以满足系统高精度调控、快速响应的难题,首先,在借鉴传统控制阀调节特性设计的基础上,建立典型工况下射流控制阀多目标集成... 高性能多级射流控制阀是舷侧排气系统的核心控制装置,其性能直接影响舰船的红外隐身性能。针对现有控制类阀门难以满足系统高精度调控、快速响应的难题,首先,在借鉴传统控制阀调节特性设计的基础上,建立典型工况下射流控制阀多目标集成化函数;其次,采用无限逼近原则对现有流量系数公式进行几何形状修正补偿,提出一种基于Bernoulli Equation的多级射流控制阀调节特性计算模型;最后,通过理论设计、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控制阀调节特性,并依据数据修正计算模型、迭代优化结构参数进而分析调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实现射流控制阀等百分比和线性2种调节特性的高效准确设计,2种调节特性的设计值和试验值的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流量系数最大相对误差不超10%,满足工业标准要求。设计的方法具有准确性和适用性,可减少工程盲目试凑和试验反复迭代改进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控制 几何补偿 伯努利方程 调节特性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速域飞翼布局后缘射流滚转控制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邵帅 郭正 +3 位作者 贾高伟 阴鹏 侯中喜 张来平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115,共15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宽速域(Ma为0.145~0.7)内飞翼布局采用后缘环量控制射流进行滚转控制开展系统研究,并与传统舵面控制构型进行对比。研究关注电磁隐身特性、滚转控制特性和相关流动机理,以及射流引气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随马赫数的...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宽速域(Ma为0.145~0.7)内飞翼布局采用后缘环量控制射流进行滚转控制开展系统研究,并与传统舵面控制构型进行对比。研究关注电磁隐身特性、滚转控制特性和相关流动机理,以及射流引气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随马赫数的增大,射流对边界层流动的夹带和阻滞效应减弱,滚转控制能力显著下降;但射流控制大幅提高了典型角域的电磁隐身特性,并且引气量少,推力损失小,控制效率因子(单位附加阻力系数产生的控制力矩系数)高。综合来看,后缘环量控制射流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飞翼布局滚转控制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缘环量控制射流 飞翼布局 宽速域 滚转控制 电磁隐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对称喷管喉道面积射流控制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额日其太 李喜喜 王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1-365,共5页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轴对称喷管,研究了喉道注气对喷管流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注气流量、注气角度、喷管扩张角等对喷管流动和内特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喉道注气可以显著减小喷管流量,改变喷管有效喉道面积;喉道注气使...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轴对称喷管,研究了喉道注气对喷管流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注气流量、注气角度、喷管扩张角等对喷管流动和内特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喉道注气可以显著减小喷管流量,改变喷管有效喉道面积;喉道注气使喷管实际膨胀比增大,产生过膨胀损失,使推力性能降低;注气流量比较大时,喉道注气可以形成开放的回流区,使喷管实际的膨胀比减小,提高了喷管的推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管 喉道面积 射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质量自耦合射流控制喷流矢量实验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堃元 李念 +1 位作者 董玥 卢振球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4-225,236,共3页
以压电陶瓷振为激振源的自耦合射流激发器,在发射孔产生一系列平均质量流率为零的涡环,对垂直布置的主流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使主流实现矢量偏转。研究了自耦合射流激发器自身机理和自耦合射流使主流实现矢量偏转的实验,在实验条件下,... 以压电陶瓷振为激振源的自耦合射流激发器,在发射孔产生一系列平均质量流率为零的涡环,对垂直布置的主流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使主流实现矢量偏转。研究了自耦合射流激发器自身机理和自耦合射流使主流实现矢量偏转的实验,在实验条件下,自耦合射流使20m s流速的主流产生了最大17°的矢量偏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耦合射流 自激发 零质量射流 射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射流控制的二元混压式进气道起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方传波 夏智勋 +1 位作者 胡建新 游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0-284,共5页
以N-S时均化方程为控制方程,采用SSTk-ω湍流模型对主动射流控制下的典型二元混压式超声速进气道二维定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验证了利用主动射流控制改善进气道起动特性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射流流量、速度、总温对进气道起动特... 以N-S时均化方程为控制方程,采用SSTk-ω湍流模型对主动射流控制下的典型二元混压式超声速进气道二维定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验证了利用主动射流控制改善进气道起动特性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射流流量、速度、总温对进气道起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现射流冲量大小是利用主动射流实现进气道迟滞回路内再起动的关键因素,当射流冲量大于某一阈值后,进气道即能实现再起动。研究还发现,采用主动射流控制技术后,进气道基本能消除迟滞回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混压式进气道 起动特性 主动射流控制 迟滞回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射流激励器射流矢量控制的物理因素 被引量:8
6
作者 夏智勋 罗振兵 邓学蓥(推荐)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11-823,共13页
对不同出口构型合成射流激励器进行射流矢量控制进行了数值研究,并对决定合成射流激励器射流矢量控制的物理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低压区位置和面积及其压强梯度、合成射流动量分量、合成射流对主流的卷吸率是直接控制主射流矢量力和矢... 对不同出口构型合成射流激励器进行射流矢量控制进行了数值研究,并对决定合成射流激励器射流矢量控制的物理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低压区位置和面积及其压强梯度、合成射流动量分量、合成射流对主流的卷吸率是直接控制主射流矢量力和矢量角的物理因素.合成射流的3个特征参数直接影响和控制低压区的面积及其压强梯度,合成射流激励器出口台阶和出口斜喷角都对低压区位置、面积和合成射流对主流的卷吸率有影响和调节作用,合成射流激励器出口斜喷角还直接控制合成射流动量分量.基于对合成射流激励器射流矢量控制物理因素的分析,确定了控制物理因素的源变量,建立了由控制能力函数和调节功能函数组成的合成射流矢量控制初步模型,初步模型能够对源变量引起的合成射流激励器射流矢量控制效率不同作出解释,并进一步指出了进行射流矢量控制的最佳激励器是充分利用调节功能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合成射流 射流控制 物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控制柴油机预混合压缩着火相位和排放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隆武强 张强 +3 位作者 田江平 孟相宇 田华 王一聪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25,共5页
为有效控制柴油机预混合压燃着火相位,提出了射流控制压燃(jet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JCCI)方法。将一台186F柴油机改装成JCCI发动机,并进行了燃烧相位控制和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CA10和CA50在较大的范围内与点火定时呈... 为有效控制柴油机预混合压燃着火相位,提出了射流控制压燃(jet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JCCI)方法。将一台186F柴油机改装成JCCI发动机,并进行了燃烧相位控制和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CA10和CA50在较大的范围内与点火定时呈线性关系,说明在JCCI发动机中可实现对预混合燃烧相位的直接控制;在试验工况下JCCI发动机的NOx排放比原机降低较多,最大降幅超过90%;碳烟排放在低负荷与原机接近,中高负荷降低了92%;CO和THC排放比原机增加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点火室 预混合 射流控制压缩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燃气射流控制的可调进气道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冯喜平 林志远 +1 位作者 郑亚 单建胜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1-645,共5页
针对固定几何形状冲压发动机超音速进气道在高马赫数状态下工作时品质降低问题,提出从补燃室或燃气发生器引入燃气喷入外压缩面和喉道,实现对进气道外压缩波系和有效喉道面积进行调节的方案。采用数值方法计算了不同马赫数工况下,喷射... 针对固定几何形状冲压发动机超音速进气道在高马赫数状态下工作时品质降低问题,提出从补燃室或燃气发生器引入燃气喷入外压缩面和喉道,实现对进气道外压缩波系和有效喉道面积进行调节的方案。采用数值方法计算了不同马赫数工况下,喷射条件变化时进气道的性能参数。根据流场数值计算结果,采用B样条理论建立了燃气射流控制可调进气道数学模型,利用此数学模型可确定进气道外部斜激波位置以及总压恢复系数随工作马赫数和射流喷射条件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射流入射角度和射流流量增大,射流调节能力呈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进气道 燃气射流控制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射流控制柴油基燃料预混合气压缩着火相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隆武强 礼博 +4 位作者 李达 田江平 田华 臧广辉 戴宏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15-1822,共8页
为了实现对柴油机预混合压缩着火相位的主动控制,提出柴油射流控制柴油基燃料压缩着火方案,并在1台改造的单缸自然吸气186FA柴油机上进行可行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50%负荷试验条件下,柴油射流可以有效控制预混合气的着火相位;随... 为了实现对柴油机预混合压缩着火相位的主动控制,提出柴油射流控制柴油基燃料压缩着火方案,并在1台改造的单缸自然吸气186FA柴油机上进行可行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50%负荷试验条件下,柴油射流可以有效控制预混合气的着火相位;随着柴油射流正时的推迟,10%和50%累积放热对应曲轴转角CA10和CA50均呈线性规律变化,氮氧化物排放明显降低,碳烟排放几乎为零;随着预喷正时的推迟,放热率呈现由单峰较慢放热至双峰放热至最后的单峰快速放热的变化规律,且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排放逐渐降低;在单峰快速放热情况下,压力升高率最大;增加柴油射流量,燃烧过程减缓,且会扩大柴油的扩散燃烧比例,导致碳烟排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混合 着火相位 双直喷 射流控制压缩着火 柴油基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冲发动机射流控制可调进气道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喜平 林志远 +1 位作者 郑亚 李进贤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6-400,共5页
针对固定几何形状固冲发动机超音速进气道在超额定状态下工作时品质降低问题,提出从补燃室引入燃气喷入外压缩面和喉道实现对进气道外压缩波系和有效喉道面积进行调节的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摸索了实现调节的燃气喷射规律,验证了方案... 针对固定几何形状固冲发动机超音速进气道在超额定状态下工作时品质降低问题,提出从补燃室引入燃气喷入外压缩面和喉道实现对进气道外压缩波系和有效喉道面积进行调节的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摸索了实现调节的燃气喷射规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研究表明,采用射流控制方案可实现固冲发动机进气道调节,通过调节可使外压缩波系保持封口,进气道工作在额定状态,均化了入口流场;喉部射流注入可有效减小主流的流通面积,提高内收缩比,并减小了喉道出口下壁面附面层厚度,进气道出口总压恢复提高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冲发动机 可调进气道 射流控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作用射流控制导弹的自动驾驶仪H_∞设计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友年 贾晓洪 +1 位作者 王海波 刘忠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71-1773,共3页
空气舵与反作用射流复合控制的导弹,由于侧向喷流与外流场的相互作用,其空气动力学特性比传统空气舵控制要复杂的多,一般难以建立较为准确的数学模型,因此要求其自动驾驶仪具有更好的鲁棒性。用H∞控制理论,对具有这种复合控制的自动驾... 空气舵与反作用射流复合控制的导弹,由于侧向喷流与外流场的相互作用,其空气动力学特性比传统空气舵控制要复杂的多,一般难以建立较为准确的数学模型,因此要求其自动驾驶仪具有更好的鲁棒性。用H∞控制理论,对具有这种复合控制的自动驾驶仪进行了设计,通过权函数的合理选择,可以控制空气舵和反作用射流发动机的混合工作方式,同时具有满意的鲁棒稳定性能。仿真结果表明,H∞控制理论用于这类导弹的自动驾驶仪设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作用射流控制 复合控制 自动驾驶仪 H∞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作用射流控制技术在空空导弹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琛 张俊宝 张蓬蓬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8-71,共4页
新型作战目标和作战环境的发展对空空导弹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未来空空导弹的特点出发,简述了反作用射流控制技术对空空导弹的作用,并从总体设计角度出发提出了空空导弹对反作用射流控制技术的几点要求和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为未来空空... 新型作战目标和作战环境的发展对空空导弹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未来空空导弹的特点出发,简述了反作用射流控制技术对空空导弹的作用,并从总体设计角度出发提出了空空导弹对反作用射流控制技术的几点要求和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为未来空空导弹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空导弹 制导精度 反作用射流控制技术 全空域趋零脱靶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对置圆盘有机肥侧抛射流形态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宏新 杜春利 +1 位作者 尹林伟 张光甫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8-177,共10页
为进一步提高倾斜对置圆盘侧抛式有机肥抛撒装置在抛射均匀性与抛射距离等方面的性能,采用抛离角、散射角和有效抛距等参数定性定量描述了射流形态,通过理论分析建立的数学模型,得到圆盘转速、圆盘倾角与刮肥板的形状等因素可影响射流形... 为进一步提高倾斜对置圆盘侧抛式有机肥抛撒装置在抛射均匀性与抛射距离等方面的性能,采用抛离角、散射角和有效抛距等参数定性定量描述了射流形态,通过理论分析建立的数学模型,得到圆盘转速、圆盘倾角与刮肥板的形状等因素可影响射流形态,通过仿真试验分析抛撒装置的结构参数与射流参数之间的关系,结合仿真结果创新设计宽底外延倾斜四边形刮肥板、抛离角控制挡板等零部件,通过样机试验检验射流的抛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抛离角控制挡板高为140 mm,上导流板导出角为40°时,可将射流的抛离角控制在最佳抛离角30°左右,宽底外延倾斜四边形刮肥板可将散射角降低至25°,获得窄幅射流减小射流的迎风面,得到11.6 m的有效抛距,宽底外延倾斜四边形刮肥板与抛离角控制挡板共同作用下可形成无导向阻碍的柔性筒腔,行走抛射覆盖均匀。通过部件设计与结构参数优化有效控制了抛撒装置的射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侧抛 离散元法 射流形态 射流控制 倾斜对置圆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式姿态控制发动机相邻控制力相互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玉芳 杨树兴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5期551-553,共3页
文中采用二维 N—S方程结合两方程湍流模型对不同人口条件时的喷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控制方程采用二阶精度的有限体积法进行空间离散,时间离散采用高斯—赛德尔隐式迭代格式。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由于射流卷吸效应的存在,... 文中采用二维 N—S方程结合两方程湍流模型对不同人口条件时的喷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控制方程采用二阶精度的有限体积法进行空间离散,时间离散采用高斯—赛德尔隐式迭代格式。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由于射流卷吸效应的存在,两股喷流均会向两喷口连线的垂直线方向发生偏转且在某一位置发生交会,且弹体实际受到的飞行姿态控制力将小于两股控制力的简单相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态控制发动机 射流控制元件 横向控制 N—S 方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压比对射流控制矢量喷管性能影响研究
15
作者 张泽远 郭颜红 +1 位作者 额日其太 吴盟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6-128,共3页
文中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落压比对射流控制矢量喷管流动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喷管矢量角随落压比变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落压比增大,矢量角减小;注气口下游分离区内的压力降低,上下壁面的压差减小,矢量角减小;喷管工作状态从... 文中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落压比对射流控制矢量喷管流动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喷管矢量角随落压比变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落压比增大,矢量角减小;注气口下游分离区内的压力降低,上下壁面的压差减小,矢量角减小;喷管工作状态从过膨胀状态向欠膨胀状态转变,压差产生的推力越来越大,喷管的矢量角和气流偏转角相差越来越大,矢量角越来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控制 矢量喷管 落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温度对高温气体射流控制压缩着火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祝佩 田华 +3 位作者 孟相宇 崔靖晨 田江平 隆武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29-1735,共7页
为了解决柴油预混合压燃着火相位的控制难题,采用高温气体射流控制压缩着火(jet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JCCI)的方法,其通过射流喷入一定量的高温气体来触发缸内处于着火临界状态的预混合气自燃,从而实现着火相位的有效控制... 为了解决柴油预混合压燃着火相位的控制难题,采用高温气体射流控制压缩着火(jet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JCCI)的方法,其通过射流喷入一定量的高温气体来触发缸内处于着火临界状态的预混合气自燃,从而实现着火相位的有效控制。采用三维CFD耦合简化化学反应机理的方法,研究高温气体JCCI方式的着火和燃烧过程,分析射流温度分别为700,800,900和1 000K时对其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上止点附近射流喷入高温气体能触发缸内预混合气多点自燃;随着射流温度提高,高温反应始点前移,放热峰值升高;CA50前移,燃烧持续期缩短;此外,NOx排放逐渐增加,CO排放逐渐减少,soot排放量几乎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预混合 射流控制压缩着火 高温气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合成双射流的飞行器无舵面三轴姿态控制飞行试验 被引量:18
17
作者 赵志杰 罗振兵 +3 位作者 刘杰夫 邓雄 彭文强 李石清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0-1228,共9页
将自主可控的合成双射流激励器集成于常规布局飞行器中,进行了三轴无舵面控制飞行试验,验证了分布式合成双射流对飞行器巡航时的无舵面姿态调控能力.对合成双射流激励器进行改进,设计了分布式三轴姿态控制合成双射流激励器,滚转环量控... 将自主可控的合成双射流激励器集成于常规布局飞行器中,进行了三轴无舵面控制飞行试验,验证了分布式合成双射流对飞行器巡航时的无舵面姿态调控能力.对合成双射流激励器进行改进,设计了分布式三轴姿态控制合成双射流激励器,滚转环量控制激励器分别安装于两侧机翼翼尖处后缘,射流出口靠近压力面;偏航反向合成双射流控制激励器分别安装于靠近两侧机翼翼尖20%弦长处,上、下沿展向均匀布置;俯仰环量控制激励器安装于V尾下的平尾后缘,射流出口靠近压力面.针对巡航速度为30 m/s的飞行器,进行了三轴姿态控制飞行试验,结果表明:分布式合成双射流实现了飞行器巡航时的三轴无舵面姿态操控;横航向控制存在耦合,滚转环量控制激励器实现了飞行器的双向滚转操控,能产生的最大滚转角速度达16.87°/s,偏航反向合成双射流控制激励器实现了飞行器的双向偏航操控,能产生的最大偏航角速度达9.09°/s;俯仰环量控制激励器实现了飞行器的纵向控制,能产生的最大俯仰角速度达7.68°/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合成双射流 环量控制 反向合成双射流控制 三轴姿态操控 飞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射流控制对直升机着舰飞行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光印 徐国华 +1 位作者 史勇杰 苏大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8-79,共12页
为改善直升机舰面起降过程中起降安全性,基于单向耦合策略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直升机/舰船动态界面(dynamic interface)研究的数值模拟方法,针对不同主动射流方案对侧风状态下直升机着舰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先,采用分离涡模拟(DES)... 为改善直升机舰面起降过程中起降安全性,基于单向耦合策略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直升机/舰船动态界面(dynamic interface)研究的数值模拟方法,针对不同主动射流方案对侧风状态下直升机着舰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先,采用分离涡模拟(DES)方法获得不同射流方案下的艉流场数据,随后,将艉流场数据通过单向耦合的方式与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耦合,得到直升机在着舰过程受到的气动载荷与操纵量变化。从非定常载荷水平与操纵特性的角度,分析不同主动射流方案对舰船艉流场的非定常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射流装置安装在机库迎风侧水平边缘及垂直边缘均可以有效抑制直升机着舰过程中的非定常载荷水平。其中,垂直边缘射流方案能够实现舰艉流非定常特征与空间特征的解耦,保持直升机操纵余量不会降低;水平边缘射流方案则会增大艉流场侧洗分量,降低脚蹬操纵余量。而随着射流速度增加,垂直边缘射流方案控制效果会不断降低;水平边缘射流方案控制效果会先增高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直升机 射流控制 舰艉流 非定常载荷水平 操纵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射流控制压燃放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礼博 崔靖晨 +3 位作者 肖鸽 张恒 田华 隆武强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8-365,共8页
针对双直喷型柴油射流控制压燃模式的放热过程,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耦合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对该模式高温放热过程中存在的独立两阶段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射流压缩自燃阶段受到柴油射流压缩自燃的主导,同时周围的部分预混合气也参... 针对双直喷型柴油射流控制压燃模式的放热过程,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耦合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对该模式高温放热过程中存在的独立两阶段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射流压缩自燃阶段受到柴油射流压缩自燃的主导,同时周围的部分预混合气也参与燃烧.随着缸内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达到预混合气的自燃条件,在压缩上止点后6°CA附近,独立区域内预混合气出现多点自燃,标志进入预混合气燃烧阶段.预混合气燃烧阶段内氮氧化物产生较少,总碳氢排放主要分布在狭缝等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控制压燃 预混合 双直喷 两阶段高温放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分支井射流驱动引导工具控制阀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柴鹏 何先君 白海龙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3,46,共6页
针对现有水平分支井射流驱动导入工具中的压力感应式喷嘴开启后无法闭合的现状,引入两块相互吸引的磁铁作为闭合控制阀的辅助动力来源,设计了一种结构稳定、控制简单的具有"常压闭合、中压开启、高压闭合"功能的射流控制阀。... 针对现有水平分支井射流驱动导入工具中的压力感应式喷嘴开启后无法闭合的现状,引入两块相互吸引的磁铁作为闭合控制阀的辅助动力来源,设计了一种结构稳定、控制简单的具有"常压闭合、中压开启、高压闭合"功能的射流控制阀。对设计的控制阀进行了受力分析,建立了力平衡方程,确定了主要设计参数。对控制阀腔内流体及阀芯进行了流固耦合仿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最大应力远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对样机的开启、闭合压力进行了测试,开启压力的测试值与设计值之间的误差为5%,闭合压力的测试值与设计值之间的误差为7%。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阀满足设计要求及强度要求。该设计对于水平分支井二次重入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分支井 射流驱动 引导工具 射流控制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