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1篇文章
< 1 2 2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探本”:钱锺书的诗品伦理学——“批本随园诗话”现代版 被引量:3
1
作者 夏中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99,共16页
欲证明钱锺书不仅是现代学界最擅品鉴文学趣味的杰出专家,且是能从古籍读出批评史视野暨美学睿智的大理论家,范例之一,便是系统爬梳钱氏从《谈艺录》到《管锥编》,针对清代迄今300余年流传甚广甚久的《随园诗话》,围绕“探本”今释,所... 欲证明钱锺书不仅是现代学界最擅品鉴文学趣味的杰出专家,且是能从古籍读出批评史视野暨美学睿智的大理论家,范例之一,便是系统爬梳钱氏从《谈艺录》到《管锥编》,针对清代迄今300余年流传甚广甚久的《随园诗话》,围绕“探本”今释,所提炼出的一套既具国粹特色,又闪烁着现代思辨光泽的“诗品伦理学”。“诗品伦理学”含三个定律:一是“诗论尺度”须诉诸“町畦”,即在有限语境中说有效的话;二是“诗例笺释”须讲究读“全篇”,切忌“摘句”;三是袁枚在“诗论尺度”“诗例笺释”有悖“探本”或“探而未本”,病根是在袁枚“心乱”,做不到“心不待境静而静”,屡屡借诗话渔利,其借诗话渔利之手法主要有“权门保驾”“闺秀站队”“追星红利”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本 袁枚 《随园诗话》 钱锺书 诗品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结砂土的静力触探模型试验及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加瑞 赵栋 +1 位作者 雷华阳 杨岗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2-732,共11页
在砂土中掺入水泥制备人工胶结砂土,通过自行研制的静力触探模型试验装置,研究了砂土颗粒间的胶结对静力触探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锥尖阻力q_(c)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q_(c)值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胶结砂土的黏聚力增加引起的;根据... 在砂土中掺入水泥制备人工胶结砂土,通过自行研制的静力触探模型试验装置,研究了砂土颗粒间的胶结对静力触探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锥尖阻力q_(c)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q_(c)值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胶结砂土的黏聚力增加引起的;根据q_(c)值估算胶结砂土的强度参数时,如果不考虑结构性的影响,将会高估胶结砂土的内摩擦角;初始剪切模量与锥尖阻力的比值G_(max)/q_(c)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可以根据G_(max)/q_(c)的大小定性评价砂土的结构性强弱。通过离散元模拟分析了颗粒间的胶结强度对q_(c)的影响机理。模拟结果表明:贯入会导致探杆附近颗粒间的胶结发生破坏,颗粒间的胶结强度越大,颗粒发生移动所需要的力越大,锥尖周围颗粒的接触力越大,因此q_(c)值随着胶结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以为胶结砂土中静力触探测试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砂土 静力触 锥尖阻力 离散元模拟 胶结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探地雷达的苏打盐碱地土壤分层信息获取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向明 富美玲 +5 位作者 陆海鹏 王明明 张于 马亮乾 彭伟 冉恩华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7,共9页
东北松嫩平原西部地区苏打盐碱地面积巨大并且改良难度大,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快速了解土体中的土壤层次信息对于评价、改良与利用盐渍化土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位于吉林西部松嫩平原的典型苏打盐碱地为研究对象,利用... 东北松嫩平原西部地区苏打盐碱地面积巨大并且改良难度大,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快速了解土体中的土壤层次信息对于评价、改良与利用盐渍化土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位于吉林西部松嫩平原的典型苏打盐碱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探地雷达对不同盐碱程度的盐碱土进行野外探测,分别基于雷达图像波形图和Hilbert谱瞬时属性确定土壤分层时域位置,并采用扩展后的Dobson介电常数模型估算各层介电常数,从而获得土壤分层厚度信息,最后将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与实地挖掘剖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盐分含量对探地雷达信号的影响十分明显,大于7 ns时,电磁波幅值已很小。苏打盐碱土介电常数仍主要由实部决定,但介电常数虚部不能被忽略;2)基于雷达图像波形图和基于Hilbert谱瞬时属性两种方法均可较为准确地识别耕层(Ap)时域位置,但由于电磁波能量的衰减,基于波形图像的方法无法识别耕层以下层次,而基于Hilbert谱瞬时相位方法除个别过渡层外,可准确识别60 cm内绝大多数土壤层次;3)除个别过渡层外,基于Hilbert谱瞬时相位方法获得的土层厚度绝对误差基本在5 cm以内,相对误差在15%以内,基本能满足盐碱地野外探测需求。Hilbert谱瞬时相位对盐碱地探地雷达信号具有明显增强作用,有助于客观识别土壤分层时域位置,该研究可为快速、无损获取盐渍化土壤层次信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雷达 土壤分层 土壤介电常数 希尔伯特变换 苏打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探地雷达与深度学习的隧道衬砌健康评价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广伟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26,149,共6页
隧道在其服役期内,受多种因素影响,隧道壁后会产生空洞、不密实等多种结构病害,影响服役性能,探地雷达(GPR)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隧道质量检测领域,但由于雷达数据的解译工作较为复杂,数据量大,检测效率有待提高。近年来,深度学习因... 隧道在其服役期内,受多种因素影响,隧道壁后会产生空洞、不密实等多种结构病害,影响服役性能,探地雷达(GPR)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隧道质量检测领域,但由于雷达数据的解译工作较为复杂,数据量大,检测效率有待提高。近年来,深度学习因其出色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而备受瞩目,提供了多种高效、可靠的病害分类模型。本文基于GPR图像,提出了一种多级病害分类方法用于评估隧道衬砌健康状况。首先,获取雷达图像数据,并进行人工解译,创建样本数据库,用于模型的输入和输出,以训练和测试深度学习模型;然后,针对数据库的小样本特点,利用Vision Transformer网络和改进后的Compact Convolutional Transformer对数据进行分类。结果显示,Vision Transformer算法可以实现基于雷达影像的隧道衬砌健康评价,相较于其他版本,具有更好的结果及较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雷达 神经网络 Vision Transformer 隧道衬砌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聚煤作用控气和煤层气勘探潜力——以旬宜探区石炭系太原组为例
5
作者 王良军 王勇 +5 位作者 章新文 金芸芸 朱颜 张高源 李晖 李旺举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在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探区石炭系太原组成煤环境基础上,结合古地貌分析和沉积相研究,明确了太原组聚煤特征。利用工业分析、扫描电镜、等温吸附等实验分析手段,并且结合测井建模评价的方法,明确了煤层的煤岩和煤质、储集物性、含... 在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探区石炭系太原组成煤环境基础上,结合古地貌分析和沉积相研究,明确了太原组聚煤特征。利用工业分析、扫描电镜、等温吸附等实验分析手段,并且结合测井建模评价的方法,明确了煤层的煤岩和煤质、储集物性、含气性等特征,剖析总结了深层煤层气富集控气要素和成藏特征,从而指出了下一步有利区带。结合煤层气勘探实践,明确了深层煤层气具备良好的勘探前景。研究表明:①旬宜探区石炭系太原组煤层发育受潮坪泥炭坪、潟湖泥炭坪2种成煤环境影响。受成煤环境和沉积古地貌影响,煤层分布具有“西薄东厚”的聚煤特征。②煤岩类型以亮煤—半亮煤为主,煤体结构以原生—碎裂结构为主,发育植物胞腔孔、黄铁矿与黏土矿物晶间孔、割理裂隙等储集空间类型。③煤层含气量介于15.8~25.6 m^(3)/t,含气性中等—较好。煤层气富集受控于成煤环境、构造演化、保存条件等因素。④西北斜坡区具有断层不发育、地层常压、地层水动力弱,煤层埋深大的特点,是深层常压煤层气勘探有利区;东南断坡区具有断层较发育、地层低压、地层水动力较强,煤层埋深中等的特点,是中深层低压煤层气勘探有利区。位于东南断坡区的PZ1井煤层压裂测试获低产气流,展示了鄂尔多斯盆缘复杂构造带深层煤层气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旬宜 煤层气 聚煤特征 成藏特征 有利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力触探试验和变维联合后验分布的土层剖面高效优化识别方法
6
作者 曹子君 胡超 +4 位作者 王亚飞 苗聪 刘涛 洪义 郑硕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6-354,共9页
基于静力触探试验数据的土体力学分类方法(如土体分类指数I_(c))应用广泛。然而,基于土体分类指数划分土层依赖于工程经验,主观不确定性较大,土体力学分层与基于钻孔取样的物性分层未必一致。在贝叶斯学习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I_(c)数... 基于静力触探试验数据的土体力学分类方法(如土体分类指数I_(c))应用广泛。然而,基于土体分类指数划分土层依赖于工程经验,主观不确定性较大,土体力学分层与基于钻孔取样的物性分层未必一致。在贝叶斯学习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I_(c)数据和土层力学剖面参数联合概率分布的高效优化识别方法。所提方法基于全高斯概率模型推导土体分类指数(I_(c))数据的似然函数,利用模拟退火算法搜索土层剖面参数联合后验分布的最大值,通过比较不同土层数目对应的联合后验分布最大值识别土层数目和土层厚度(边界)。最后,通过杭州某地铁区间CPT数据和模拟数据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结合土层识别结果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分层原理和特点。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基于I_(c)数据识别土体力学分层的计算效率显著提高,适用于不同深度CPT数据分析,计算流程较简便,便于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试验 土体力学分层 贝叶斯方法 空间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庆探区震旦系—寒武系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与实践
7
作者 宫宝 陈欣 +4 位作者 张迪 马威奇 马新海 隋立伟 杨春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四川盆地大庆探区震旦系—寒武系发育多套含气层系,但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分布不明。通过分析各层系生、储、盖等成藏主控因素,应用地质分析和地球物理一体化综合评价技术,对重点层系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震旦系灯影组... 四川盆地大庆探区震旦系—寒武系发育多套含气层系,但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分布不明。通过分析各层系生、储、盖等成藏主控因素,应用地质分析和地球物理一体化综合评价技术,对重点层系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发育2个长期继承性局部构造高带,通源断裂叠加有效储层控制油气富集,部署的HS5井获百万方天然气;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发育次级台缘带,高能丘滩体经过桐湾期岩溶作用改造,形成优质富气储层;寒武系沧浪铺组、龙王庙组、洗象池组沉积时处于古地貌高部位,发育溶蚀孔洞型高能颗粒滩体,含气性好,部署GT1井进行立体揭示。研究成果确定了大庆探区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地质资源量超万亿方,为下一步提交规模效益探明储量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庆 震旦系—寒武系 深层天然气 明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月环境下静力触探试验数值仿真研究
8
作者 赵学亮 刘子雄 +3 位作者 李宇 陈正瀚 杨建中 徐赵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6-434,共9页
采用三维离散元法(DEM),对地面/月面环境下的静力触探试验(CPT)贯入机理及力学行为进行数值仿真研究。DEM仿真采用考虑范德华力迟滞效应的月壤颗粒接触模型,以更好地反映月面环境下具有黏聚力特征的月壤中的CPT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由于... 采用三维离散元法(DEM),对地面/月面环境下的静力触探试验(CPT)贯入机理及力学行为进行数值仿真研究。DEM仿真采用考虑范德华力迟滞效应的月壤颗粒接触模型,以更好地反映月面环境下具有黏聚力特征的月壤中的CPT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由于月壤存在黏聚力和所处的低重力环境,其力学行为与地面环境下砂土有较大差别。在贯入过程中,探头附近浅表的月壤颗粒产生了更大的竖向位移,发生位移的颗粒数目更多,颗粒的速度场和模型力链分布也发生了变化。现有研究中重力加速度大于1.0g时得到的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月面重力加速度小于1.0g的情况,针对这2种情况应分别采用不同的线性关系式来描述稳定归一化锥尖阻力与重力加速度倒数之间的关系。与地面环境下的CPT试验相比,月面环境下的CPT试验贯入过程需要提供更大的归一化反力,且探头周围土体变形范围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月环境 静力触试验 数值分析 贯入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眼冲探PDC钻头设计与钻进仿真研究
9
作者 徐小峰 吴艳 +2 位作者 宋巍 况雨春 廖利梅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2,共7页
冲探钻头是老井重入作业中疏通井眼的关键钻具。为解决老井裸眼冲探过程频繁侧钻出新井眼以至井眼丢失等问题,研制了一种裸眼冲探PDC钻头。该钻头采用凸内锥形冠形、四刀翼双排混合布齿与深流道设计,基于PDC钻头布齿结构力平衡优化模型... 冲探钻头是老井重入作业中疏通井眼的关键钻具。为解决老井裸眼冲探过程频繁侧钻出新井眼以至井眼丢失等问题,研制了一种裸眼冲探PDC钻头。该钻头采用凸内锥形冠形、四刀翼双排混合布齿与深流道设计,基于PDC钻头布齿结构力平衡优化模型分析了钻头钻进过程中受到的力和扭矩,并对设计的冲探PDC钻头进行了不平衡力分析,建立了钻柱-钻头-岩石全耦合动力学模型,对冲探钻头与传统钻头的钻进轨迹进行了仿真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裸眼冲探PDC钻头受到的不平衡力占比在6.29%以内,钻头的稳定性能未因凸内锥冠形而削弱。在有、无弯角螺杆的2种情况下,冲探PDC钻头的导向性能均优于传统钻头,找眼能力强,工作安全可靠,满足老井重入作业需求。研究结果可为储气库老井重入作业提供一种可行的钻头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眼冲 PDC钻头 老井重入 导向钻具 钻进轨迹 钻头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体单桥静力触探曲线MCP-DD预测方法研究
10
作者 高睿 胡修任 +2 位作者 王泽良 李畅 吴月秀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5,共10页
工程中常采用静力触探获得地层信息,但因触探孔位相对稀疏,场地中存在大量未知区域,影响了设计和施工对地层信息的准确判断。提出一种岩土体单桥静力触探曲线的MCP-DD预测方法:①通过邻域半径搜索算法筛选相关数据点;②基于B样条基函数... 工程中常采用静力触探获得地层信息,但因触探孔位相对稀疏,场地中存在大量未知区域,影响了设计和施工对地层信息的准确判断。提出一种岩土体单桥静力触探曲线的MCP-DD预测方法:①通过邻域半径搜索算法筛选相关数据点;②基于B样条基函数的改良MCP算法计算相关数据的趋势估计函数;③通过空间相关函数对趋势估计函数进行DD加权,得到综合预测模型。运用该方法预测某工程场地的单桥静力触探曲线,结果表明:相比于线性插值法,MCP-DD预测方法有更高的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减小26.8%~55.8%,均方根误差RMSE减小25.2%~54.9%。此外,预测半径R0的最佳取值范围为25.0~37.8 m,平均相关数据点个数越多,平均相对距离越小,模型预测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桥静力触 趋势估计函数 空间相关性 MCP-DD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空湿度传感器太阳辐射误差理论修正与实验验证
11
作者 张加宏 沙秩生 +2 位作者 王立 刘清惓 李敏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2-1189,共8页
为了修正太阳辐射对探空湿度测量的影响,首先分析研究了太阳辐射引起湿度测量误差的机理,然后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进行仿真模拟,并设计与构建了硬件电路和实验验证平台。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结果表... 为了修正太阳辐射对探空湿度测量的影响,首先分析研究了太阳辐射引起湿度测量误差的机理,然后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进行仿真模拟,并设计与构建了硬件电路和实验验证平台。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太阳辐射强度以及太阳高度角等三个因素对湿敏电阻的升温量产生正相关影响,升温量可达5℃,引起的湿度测量相对误差约20%。实验测试发现太阳辐射导致湿度测量出现偏干误差,且温度升温量越大、湿度测量的太阳辐射偏干误差越显著,这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表明CFD理论模拟可以用于探空湿度测量太阳辐射误差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 计算流体动力学 空湿度传感器 误差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雄探1井寒武系油源特征与超深层勘探潜力
12
作者 苏劲 王晓梅 +11 位作者 张成栋 杨宪彰 李谨 杨煜鹏 张海祖 方玙 杨春龙 房忱琛 王亚龙 魏彩云 翁娜 张水昌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7-361,共15页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已发现的超深层(深度大于8000 m)油气主要赋存于北部坳陷F5走滑断裂以东的下古生界储层,而该断裂西侧寒武系超深层的油气来源和勘探潜力尚不明确。通过岩相和分子标志物分析,揭示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纽芬兰统至少存在硫...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已发现的超深层(深度大于8000 m)油气主要赋存于北部坳陷F5走滑断裂以东的下古生界储层,而该断裂西侧寒武系超深层的油气来源和勘探潜力尚不明确。通过岩相和分子标志物分析,揭示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纽芬兰统至少存在硫化斜坡、深水陆棚和局限海湾3种不同沉积环境的“等时异相”烃源岩。2024年在塔北西端的雄探1井寒武系发现高产凝析油气,原油中检出完整的芳基类异戊二烯烷烃生物标志物,但未检测到三芳甲藻甾烷,这与轮探1、旗探1井为代表的纽芬兰统硫化斜坡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十分一致,表明雄探1井寒武系油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纽芬兰统烃源岩。雄探1井寒武系原油还呈现出C29甾烷优势,并且富含长链三环萜烷(最高达C39),这些生物标志物能够成为有效区分硅质泥岩和碳酸盐岩等不同岩相的油气源指标。结合逆冲和走滑断裂输导系统的成藏分析,认为F5走滑断裂以西具备接受满西生烃中心寒武系纽芬兰统烃源岩有效供烃的可能,这预示着除了盆地东部寒武系超深层台缘带相控型油气藏外,该走滑断裂以西有望成为寒武系超深层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新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系 1井 超深层 分子化石 芳基类异戊二烯烃 三芳甾烷 烃源岩 走滑断裂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往返平漂式探空资料对长江中下游数值预报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张鑫 王秋萍 +3 位作者 马旭林 张旭鹏 成巍 夏元彩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5-256,共12页
对于新型观测系统的建立,准确客观地评估其性能对系统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新一代往返平漂式探空系统(Round-trip Drifting Sounding System,RDSS)创新性地突破了传统探空观测模式,通过一次释放实现“上升—平漂—下降”三... 对于新型观测系统的建立,准确客观地评估其性能对系统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新一代往返平漂式探空系统(Round-trip Drifting Sounding System,RDSS)创新性地突破了传统探空观测模式,通过一次释放实现“上升—平漂—下降”三段式观测,拓展了现有探空观测的能力和范围。本文利用基于伴随模式的预报敏感性方法(Forecast Sensitivity to Observations,FSO),研究了长江中下游目标区数值预报质量对新型探空观测资料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试验时段内同化常规观测资料均能够不同程度地减小预报误差,提高预报质量,其中风场和温度观测的贡献最为显著。新型探空试验资料对长江中下游目标区预报具有显著正贡献,71.4%时次的预报误差有了进一步的减小。经向风和湿度观测对预报质量的改善最为明显。新型探空风场观测对预报误差的贡献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预报误差减小的大值区主要分布在试验站本站及其附近区域;整层新型探空风场、温度、湿度观测对预报质量的正贡献比较显著,仅对流层中低层的纬向风观测对预报质量呈现弱的负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预报 资料同化 预报敏感性 往返平漂式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导航探空上升-下降段探空资料在华南区域数值模式同化应用试验
14
作者 张诚忠 黄燕燕 +1 位作者 梁家豪 徐黄飞 《热带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5,共10页
为了解华南区域北斗导航往返探空资料的性能及其对华南区域模式预报的影响,以一个月北斗导航探空资料,分别与L波段观测资料和欧洲中心分析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北斗导航资料与L波段上升段资料之间的速度均方根误差<1 m·s^(... 为了解华南区域北斗导航往返探空资料的性能及其对华南区域模式预报的影响,以一个月北斗导航探空资料,分别与L波段观测资料和欧洲中心分析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北斗导航资料与L波段上升段资料之间的速度均方根误差<1 m·s^(-1),温度均方根误差<1°,相对湿度的均方根误差<10%。北斗导航探空资料与欧洲分析场标准差在对流层内U、V分量<2 m·s^(-1);温度比分析场偏低~1°;湿度在大气层中除了在400~200 hPa附近偏干5%外,其余偏湿5%~15%。对流层以上的各要素标准差均大于对流层。分别对一次空气影响过程、台风登陆过程进行同化对比试验发现,同化北斗导航探空资料试验与同化L波段资料试验的各级别降水TS互有高低,前者试验24 h台风路径预报有32%的提高,反映出与同化L波段单一的上升资料试验相比,北斗导航的往、返探空资料的同化对短期的降水预报、台风路径预报有着中性至正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导航 同化试验 个例研究 华南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地雷达三维时间域双参数全波形反演
15
作者 冯德山 方正扬 +7 位作者 李冰超 陈程 李电波 陶啸 蔡立琼 邰晓勇 刘硕 王珣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94-2910,共17页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作为电磁无损探测的新兴技术,在浅部工程勘探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二维GPR存在数据采集效率低、覆盖不全及缺乏三维空间信息等不足,三维GPR能够有效克服这些问题.随着三维GPR的普及,对高精度三...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作为电磁无损探测的新兴技术,在浅部工程勘探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二维GPR存在数据采集效率低、覆盖不全及缺乏三维空间信息等不足,三维GPR能够有效克服这些问题.随着三维GPR的普及,对高精度三维数据处理的需求也愈发迫切.三维GPR数据的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能够精细描绘地下构造与异常体,是重构复杂地质结构及预测异常体特性的重要工具.鉴于此,深入开展三维GPR的FWI研究至关重要.然而,三维频率域FWI面临求解超大型方程组的挑战,计算难度大.本文通过引入参数归一化、随机源策略和全变差(Total Variation,TV)正则化方法,有效解决了三维反演目标函数的强非线性、反演效率低下及反演伪像问题,首次实现了时间域地表GPR数据的三维双参数(介电常数和电导率)FWI.两个模型合成数据的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复杂地下结构进行三维成像,其中随机源策略显著缩短了计算时间,TV正则化则提升了三维反演成像的精度.此外,介电常数与电导率的双参数三维反演相互验证,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约束,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探测对象属性,为地质解译提供更明确的推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雷达 时间域 三维全波形反演 双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瓦斯抽采和探水作业智能管理系统标准研究制定
16
作者 孙继平 龚大立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共7页
煤矿瓦斯抽采和探水作业分别是煤矿瓦斯和水害防治的主要措施。当前煤矿瓦斯抽采和探水钻孔作业存在不按设计施工、无有效监督手段、钻孔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煤矿瓦斯抽采和探水作业智能管理系统采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钻... 煤矿瓦斯抽采和探水作业分别是煤矿瓦斯和水害防治的主要措施。当前煤矿瓦斯抽采和探水钻孔作业存在不按设计施工、无有效监督手段、钻孔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煤矿瓦斯抽采和探水作业智能管理系统采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钻孔深度,减少了瓦斯和水害事故发生。①根据煤矿瓦斯抽采和探水作业业务需求,提出目标识别准确率应不低于95%,目标召回率应不低于95%。②根据煤矿瓦斯抽采业务流程,提出煤矿瓦斯抽采智能管理系统应具有瓦斯地质建模、抽采钻孔设计、抽采施工计划、抽采钻孔作业、抽采钻孔验收、抽采钻孔台账、抽采管路管理、抽采参数监测、矿井环境监测、抽采达标评判、绝对瓦斯涌出量预测等显示、查询、存储、报警等功能。根据煤矿瓦斯抽采作业需求,提出煤矿瓦斯抽采智能管理系统应具有基于抽采方法的抽采钻孔辅助设计、抽采施工计划下发、现场设备接收抽采钻孔作业、自动计算抽采钻孔深度、瓦斯抽采钻孔验收等功能;提出工作面抽采设计说明书、安全技术措施、原始记录班报表、抽采钻孔竣工验收表、抽采钻孔作业完整视频、每杆钻机视频等资料文档保存期限应≥2a。③根据煤矿探放水业务流程,提出煤矿探水作业智能管理系统应具有“三专”管理、物探管理、钻探设计、钻探计划、钻探作业、钻探验收、钻探分析、钻探台账等显示、查询、存储、报警等功能。根据煤矿探放水作业需求,提出系统应具有基于物探异常区域范围的钻孔辅助设计、钻探计划下发、现场设备接收钻探作业、自动计算钻孔深度、单孔验收及钻探工程验收、系统大数据应用分析等功能;提出系统应具有专职探放水作业人员作业期间的出入井记录、人员定位轨迹查询等功能;提出系统应具有作业现场甲烷传感器实时监测值显示等功能;提出物探设计文档、钻探设计文档、安全技术措施、停止掘进通知单、探水通知单、原始记录班报表、钻探工程验收表、安全确认移交表、允许掘进通知单、钻探工程总结、月/季/年度探水统计表、钻探作业完整视频、单孔作业视频、每杆钻进视频等资料文档保存期限应≥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灾害防治 瓦斯抽采 水作业 智能管理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的早期书写与精神探源
17
作者 赵敏俐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9,165,共16页
早期书写的独立呈现标志着中华民族从野蛮进入了文明。它从最早的图画和符号到文字的生成,中间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记录了中华民族早期的观念、思想、宗教、审美、文化等等,它是中华民族早期精神文明最重要的物质载体,承载着悠久的历史... 早期书写的独立呈现标志着中华民族从野蛮进入了文明。它从最早的图画和符号到文字的生成,中间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记录了中华民族早期的观念、思想、宗教、审美、文化等等,它是中华民族早期精神文明最重要的物质载体,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神话思维与文化记忆,是早期书写不同于后世书写的重要方式,并展现出鲜明的文学特征。近百年的考古发掘,极大地提升了早期书写的文化价值。将丰富的考古学成果与早期书写相互参照,突破传统的理论局限和学科壁垒,建立一个以早期书写为基础的新的人文交叉学科,必将为当下和未来的中华文明探源提供强大的学术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早期书写 精神 当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探地雷达单道信号的碎石道床病害智能识别
18
作者 井国庆 卜俊杰 彭湛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0-178,共9页
基于探地雷达的铁路碎石道床病害检测技术是指导铁路基础设施养护维修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该技术主要通过人工解读雷达图像的方式给出病害区域,自动化水平较低。提出一种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对铁路碎石道床病害智能识别的方法。该方法对雷... 基于探地雷达的铁路碎石道床病害检测技术是指导铁路基础设施养护维修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该技术主要通过人工解读雷达图像的方式给出病害区域,自动化水平较低。提出一种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对铁路碎石道床病害智能识别的方法。该方法对雷达单道信号进行多特征提取,并进行特征敏感性分析,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训练,可实现对正常道床、含水异常和翻浆冒泥的准确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测试集上的病害识别准确率达到95.89%,在相邻铁路线上的准确率为90.19%。此研究显著提高了病害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对铁路道床维护和安全运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道床 地雷达 特征值 神经网络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对流天气中探空数据质量对预报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黄梅艳 韦丽英 邓汝伊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5期145-147,共3页
采用百色探空站2015—2017年探空资料,从中筛选出10份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异常跳变的记录,统计了异常记录发生时的空间环境要素和降水特征,并结合雷达、红外云团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跳变现象多数出现在大气潮湿、近饱和的状态下,具有... 采用百色探空站2015—2017年探空资料,从中筛选出10份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异常跳变的记录,统计了异常记录发生时的空间环境要素和降水特征,并结合雷达、红外云团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跳变现象多数出现在大气潮湿、近饱和的状态下,具有充足的不稳定能量储备,有利于发生对流天气;且多数跳变发生在0、-10、-20℃等特征层附近,与降水物发生相态变化密切相关;跳变现象与对流系统或对流单体密不可分,多发生在系统或单体本体或附近区域,跳变剧烈程度取决于对流系统的发展程度。此外,探空气球相对于对流系统或单体的位置和走向也会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空记录 异常跳变 人为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绕射理论的探地雷达介质参数最小二乘建模方法研究
20
作者 张江杰 韩坤 +2 位作者 韩素波 王铁领 许宏桥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77-2785,共9页
探地雷达是利用高频电磁波脉冲信号来探测浅表地下构造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其传统数据解读是建立在单偏移距自激自收数据的基础上,因此所得到的信号剖面仅是地下构造的时间域映射而不能展示准确的结构与位置.本文旨在利用探地雷达数据... 探地雷达是利用高频电磁波脉冲信号来探测浅表地下构造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其传统数据解读是建立在单偏移距自激自收数据的基础上,因此所得到的信号剖面仅是地下构造的时间域映射而不能展示准确的结构与位置.本文旨在利用探地雷达数据对地层介质进行准确地速度建模,以便于后续的偏移成像和地下构造识别.由于利用单偏移距数据的连续反射信号提取速度会存在多解性问题,本文首先基于绕射理论研究了提取介质等效速度的方法,然后根据绕射点空间离散和电磁波的传播特征设计了最小二乘拟合层状介质参数反演方法,并利用逆时偏移验证了参数建模的准确性,最后通过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的成像效果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雷达 绕射波速度谱 最小二乘拟合 层速度反演 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