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区排水暗管外包料淤堵特征及其阻盐效应
1
作者 覃帅 郭宸耀 +4 位作者 伍靖伟 杨皓瑜 姚宸智 李航 吴哲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5-1411,共7页
探究暗管外包料的淤堵特征及其对排水性能的影响,对于提升排水排盐效率、保障工程的长期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新疆盐碱地典型排水暗管为研究对象,对运行了1、5、6年的暗管外包料进行取样测试,分析了暗管周围土体、外包料内淤堵物... 探究暗管外包料的淤堵特征及其对排水性能的影响,对于提升排水排盐效率、保障工程的长期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新疆盐碱地典型排水暗管为研究对象,对运行了1、5、6年的暗管外包料进行取样测试,分析了暗管周围土体、外包料内淤堵物质、管内沉积物质的矿物类型及含量,淤堵物质的形貌特征及淤堵对外包料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包料存在内部孔隙被淤堵以及在土壤交界面处形成滤饼两种形式淤堵,淤堵物质主要为石英砂和方解石且为粉粒及黏粒,4个取样点渗透系数分别下降了41.74%、93.55%、91.45%、1.61%。分析发现外包料存在以SiO2为主要物质的物理淤堵,以及以CaCO3为主要成分的化学淤堵;淤堵后外包料表面形成了一层反滤层,以砂粒与粉粒为主,黏粒含量比土壤中更少;淤堵对土壤不均匀系数、排水饱和指数较为敏感,在不均匀系数小于15、饱和指数大于0.5的取样点淤堵更为严重。本研究可为旱区排水暗管的淤堵防控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盐碱化 暗管排水 外包料 淤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水暗管间距对滨海盐土淋洗脱盐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8
2
作者 张金龙 张清 +2 位作者 王振宇 王鹏山 戴继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89,共5页
为合理设计盐碱土灌排改良工程,提高盐碱土改良效果,该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排水暗管间距对滨海盐土淋洗脱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漫灌淋洗期间,吸水管间距埋设越小,小区暗管系统稳定排水流量越大,淋洗初期的排水矿化度也越大,排水排... 为合理设计盐碱土灌排改良工程,提高盐碱土改良效果,该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排水暗管间距对滨海盐土淋洗脱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漫灌淋洗期间,吸水管间距埋设越小,小区暗管系统稳定排水流量越大,淋洗初期的排水矿化度也越大,排水排盐效率越高;相同淋洗用水量下,3m间距小区田间各点土壤脱盐比较均一,6、9m间距小区田间各点土壤脱盐效率相差较大,3次淋洗后3个小区田间各点0~1m深土体土壤脱盐率分别在70.93%~73.40%、64.68%~77.47%、56.54%~78.78%;利用暗管工程技术参数估算方法预测了淋洗改良后田间各点土壤含盐量,不同间距吸水管上方0~1m深土体土壤含盐量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异较大,其他各点差异较小,预测误差率在±10%左右。排水暗管间距对田面各点土壤脱盐效果影响很大,盐碱土灌排改良应合理设计暗管间距和采取有效的淋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洗 土壤 脱盐 排水暗管 间距 滨海盐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外包料用于排水暗管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丁昆仑 余玲 瞿兴业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8-62,共5页
用于排水暗管的外包料主要有无机、有机和合成材料等多种类型.对暗管合成外包料进行试验的目的是,比较不同合成外包料的透水防沙效果,并建立选用外包料的准则等.试验装置主要采用了一维及二维渗透试验装置.通过对2种土壤、6种合成... 用于排水暗管的外包料主要有无机、有机和合成材料等多种类型.对暗管合成外包料进行试验的目的是,比较不同合成外包料的透水防沙效果,并建立选用外包料的准则等.试验装置主要采用了一维及二维渗透试验装置.通过对2种土壤、6种合成外包料所构成的13种组合方案的一维渗透试验,比较了各种外包料的透水防沙性能,并采用二维渗流试验模型,进行了较短期和长期的观测验证,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经过试验研究.初步得出了外包料的选择准则为:(1)满足稳定性要求,即O90/d85≤2~4;(2)满足透水性要求,即O99/d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外包料 排水暗管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排水暗管间距对土壤盐分淋洗的影响 被引量:38
4
作者 王振华 衡通 +3 位作者 李文昊 张金珠 杨彬林 姜昱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53-261,共9页
在滴灌淋洗条件下设计暗管排水试验,研究暗管不同埋设间距(15、20、25 m)对土壤剖面盐分分布及脱盐淋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淋洗期间,0~70 cm土层含盐量显著降低,与CK相比,试验地不同地段土壤平均含盐量减少10 g/kg以上。从暗管... 在滴灌淋洗条件下设计暗管排水试验,研究暗管不同埋设间距(15、20、25 m)对土壤剖面盐分分布及脱盐淋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淋洗期间,0~70 cm土层含盐量显著降低,与CK相比,试验地不同地段土壤平均含盐量减少10 g/kg以上。从暗管上方至相邻暗管中点位置处不同剖面土壤平均脱盐率逐渐减小,15、20、25 m间距小区在0~100 cm埋深土壤中点位置处最大脱盐率分别为84.01%、77.75%、73.98%,土壤整体脱盐率介于51.82%~60.43%之间。吸水管埋管间距越小,小区暗管排水阶段排水流量越大,排水矿化度、电导率也越大,但成本会略高。15 m间距相比20、25 m间距小区每公顷多投入的成本和平均脱盐率差值分别为8 430、12 570元和4.78%、8.61%;15 m间距暗管处理在水平距离暗管0、5、7.5 m处土壤脱盐率最大值分别为86.47%、85.15%、84.01%,且排水期间排水流量、矿化度、电导率最大,分别为2 m^3/h、189.15 g/L和35.9 mS/cm;土壤盐分淋洗效果优于20、25 m间距小区,淋洗相同盐分含量土壤所需灌水量也低于20、25 m间距;2次灌水后0~70 cm土层盐分整体已降至10 g/kg以下,作物生长条件大为改善,适宜作为指导新疆盐渍土改良滴管条件下暗管间距布设参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滴灌 暗管排水 脱盐率 淋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drus-2D滨海盐碱地控盐排水暗管布设参数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琛 刘璐瑶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4-80,86,共8页
为研究滨海吹填土地区控盐排水暗管布设对当地水盐运移的影响,以天津滨海新区为研究区选定典型试验区域建立现场试验,运用试验数据建立并验证了Hydrus-2D数学模型,土壤含水率RMSE范围为0.0042~0.0062 cm^(3)/cm^(3),R2为0.9167~0.9773,... 为研究滨海吹填土地区控盐排水暗管布设对当地水盐运移的影响,以天津滨海新区为研究区选定典型试验区域建立现场试验,运用试验数据建立并验证了Hydrus-2D数学模型,土壤含水率RMSE范围为0.0042~0.0062 cm^(3)/cm^(3),R2为0.9167~0.9773,NSE为0.7606~0.7931;土壤含盐量RMSE范围为0.7178~1.1694 g/kg,R^(2)为0.9732~0.9861,NSE为0.7140~0.9240,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准确模拟淋洗和暗管排水协同作用下的土壤水盐运移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当将3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降低至0.3%,暗管布设深度固定时,总有一个暗管布设间距,其对应的耗水量为最大值,当布设间距增大或者减小时耗水量也随之减小;也总有一个暗管布设间距,其对应的0~500 cm土层脱盐率为最大值,当间距增大或者减小时脱盐率也随之降低。暗管布设宽度固定时,耗水量随暗管布设深度增加而减少,暗管布设宽度逐渐增加时耗水量受布设深度影响逐渐减小;排盐率随布设深度增加而增加。考虑淋洗耗水量与脱盐率提出了综合性暗管布设参数选取指标α,并运用指标确定了20种暗管布设深度与宽度组合中的最优组合参数为深度为120 cm、间距200 cm。研究成果可为海滨吹填土地区控盐排水暗管技术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暗管 布设参数 海滨盐碱地 水盐运移 Hydrus-2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排水暗管埋深及管径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衡通 王振华 +2 位作者 李文昊 张金珠 杨彬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为探索高效节水的暗管排盐技术,通过田间灌溉排水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排水暗管不同管径(50、90 mm)、和不同埋深(0.6、1.0、1.4 m)对土层含盐量分布及脱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次灌水后各土层脱盐效果差别较大。0~60 cm土层脱盐程... 为探索高效节水的暗管排盐技术,通过田间灌溉排水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排水暗管不同管径(50、90 mm)、和不同埋深(0.6、1.0、1.4 m)对土层含盐量分布及脱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次灌水后各土层脱盐效果差别较大。0~60 cm土层脱盐程度较高,土壤含盐量已降至12 g kg^(-1)以下中度盐化水平,100 cm以下土层脱盐效果不明显;暗管0.6 m埋深脱盐效果优于1.0、1.4 m埋深,总体盐分减少14.34 g kg^(-1),相比未铺设暗管对照减少了13.32 g kg^(-1)。增加暗管埋深至1.4m对暗管降盐效果无显著影响;暗管管径对各土层盐分的影响相对更加显著,90 mm管径相较50 mm管径暗管脱盐效果明显,50、90 mm管径暗管不同埋深0~1.4 m土层脱盐率分别在20.69%~30.20%和34.59%~57.04%之间。暗管埋深0.6 m、管径90 mm时,两次灌水后0~60 cm土层已降至轻度盐化水平(3~6 g kg^(-1)),暗管排水排盐效率较高,为北疆盐渍土的暗管排水最优埋深与管径布设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暗管排水 盐碱土 设计参数 脱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排水暗管系统施工方法和装备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7
作者 郭大方 陈坤 +3 位作者 胡小安 耿冠杰 赵士猛 崔宝辉 《农业工程》 2020年第11期58-65,共8页
农田排水具有防涝、控水和排盐等多重功能,其中暗管排水是当今最有效的大面积农田排水解决方案。暗管系统的施工从完全人工安装、人工结合机械安装,发展到全机械化安装,实现了基于激光/卫星定位系统的坡降和高程(埋深)控制,作业质量和... 农田排水具有防涝、控水和排盐等多重功能,其中暗管排水是当今最有效的大面积农田排水解决方案。暗管系统的施工从完全人工安装、人工结合机械安装,发展到全机械化安装,实现了基于激光/卫星定位系统的坡降和高程(埋深)控制,作业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然而,暗管排水技术专业性强,施工装备复杂,系统实施难度大、一次性投资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结合生产实际选用最宜技术和装备,进一步完善施工规范,积极探索和开发新工法、新材料和新装备,提高施工装备作业能力、效率和质量,依靠技术创新不断降低工程造价和投资风险,提高技术可接受性。此外,还需加强技术培训与国际合作,广泛汲取国际先进经验和教训,将我国暗管排水技术应用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大规模提升我国盐渍和涝渍化土地质量,逆转或恢复日益恶化的盐碱土地生态环境,确保农林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排水 暗管排水 农业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回归水再利用的农田排水暗管外包滤料选型试验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杰 王红雨 +2 位作者 王亚 马明泽 马俊毅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25,共8页
农田暗管排水循环利用是缓解灌溉水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具备净化水质作用的暗管外包滤料是保障回归水质量的关键。选取宁夏银北灌区暗管排水工程现场基土,配以3种吸附性材料和当地通用的1种无纺土工布,设计了仅敷裹土工布和铺设土工布... 农田暗管排水循环利用是缓解灌溉水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具备净化水质作用的暗管外包滤料是保障回归水质量的关键。选取宁夏银北灌区暗管排水工程现场基土,配以3种吸附性材料和当地通用的1种无纺土工布,设计了仅敷裹土工布和铺设土工布+单一吸附性材料的初设方案,利用课题组研发的土柱渗透试验装置进行筛选试验并根据初试结果,进一步设计出土工布+混合吸附性滤料的改进方案。试验中分别测试了外包滤料不同铺设型式下的流量衰减过程、渗透系数变化规律、盐分去除率及吸附量达到饱和的持续时间。结果表明,在排水性能方面,铺设土工布+10 cm厚吸附性滤料的方式优于仅敷裹土工布方式;铺设土工布+混合吸附性材料的方式优于土工布+单一吸附性材料的敷设方式。在净化水质方面,经水洗处理的秸秆与炉渣混掺铺设,去除水中盐分效果明显,吸附量达到饱和历时长,能够同时满足滤土排水和净化水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管排水 吸附性材料 外包滤料 净化水质 吸附量 回归水 吸附饱和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丘陵山区农田暗管排水研究现状和进展
9
作者 修维宁 赵俊雯 李招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2期56-58,共3页
西南丘陵山区降雨量充沛,农田明沟排水存在占地多、易垮塌、不宜机等问题,通过暗管排水对提高该区域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暗管排水系统相关文献的分析,系统总结了暗管排水功能特点、系统材料、布局设计等方面... 西南丘陵山区降雨量充沛,农田明沟排水存在占地多、易垮塌、不宜机等问题,通过暗管排水对提高该区域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暗管排水系统相关文献的分析,系统总结了暗管排水功能特点、系统材料、布局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从实际应用出发,分析了暗管排水技术在西南丘陵山区应用和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管排水 系统材料 布局设计 地表水 暗管安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管排水与高效节水农田灌溉技术的协同作用及推广策略
10
作者 洪万礼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0期128-130,共3页
暗管排水技术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盐碱地治理和农田生态优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暗管排水能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和排除土壤盐渍,提高土壤的种植适宜性,高效节水灌溉则有助于实现精准水分供给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本研究结合两项技术的协同应... 暗管排水技术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盐碱地治理和农田生态优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暗管排水能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和排除土壤盐渍,提高土壤的种植适宜性,高效节水灌溉则有助于实现精准水分供给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本研究结合两项技术的协同应用,有效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并提升了农作物产量。同时,针对应用现状和推广难点提出区域化示范建设和优化推广路径,助力盐碱地资源化开发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管排水技术 高效节水灌溉 盐碱地治理 农田生态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管排水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向日葵产量品质与盐碱土改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彦晶 章二子 +3 位作者 姚宇阗 陈超 常婷婷 金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0,共8页
为揭示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协同改良盐碱土的效果,明确滨海农区向日葵生产适宜暗管埋设间距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研究设计10 m(S1)、15 m(S2)和20 m(S3)3种不同暗管间距和100%有机肥(100%OF)、75%有机肥+25%无机肥(75%OF)、50%有机肥+... 为揭示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协同改良盐碱土的效果,明确滨海农区向日葵生产适宜暗管埋设间距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研究设计10 m(S1)、15 m(S2)和20 m(S3)3种不同暗管间距和100%有机肥(100%OF)、75%有机肥+25%无机肥(75%OF)、50%有机肥+50%无机肥(50%OF)、25%有机肥+75%无机肥(25%OF)、100%无机肥(0%OF)和不施肥(CK)6种施肥处理,观测向日葵产量、品质、氮素利用和土壤速效养分、有机质、全盐含量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暗管间距下,25%OF施肥处理增产效应最为明显,而相同施肥处理下,S2间距向日葵产量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处理以S2条件下25%OF施肥处理向日葵产量最高,达到3.82 t/hm^(2);有机肥施用比例提升有利于增加向日葵籽粒粗脂肪、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施肥处理明显增加了向日葵植株氮素吸收量,S1、S2和S3间距下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18.1%~47.2%、8.6%~40.5%和8.8%~34.5%;向日葵氮素利用效率随有机肥比例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S2-25%OF和S1-25%OF处理处于较高水平,分别达到44.2%和43.9%;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有机肥施用比例呈正相关,S1-S3间距下有机肥处理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CK平均高22.0%、2.4%和26.4%。暗管间距越小、有机肥施用比例越高,耕层土壤盐分消减率越高,S1间距下100%OF处理盐分消减率达42.6%。综合产量、品质、氮肥利用效率等因素,推荐以15 m暗管间距下25%有机肥施用比例作为盐碱地向日葵生产的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向日葵 暗管排水 有机肥 土壤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管排水条件下棉田土壤水盐运移和作物生长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阳 董建华 +4 位作者 刘义 曾文治 敖畅 黄介生 李磐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3-1507,共15页
为探究暗管排水对抑制克孜勒苏河下游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进程和作物生长的效果,本研究于2023—2024年在新疆伽师县开展了暗管排水条件下的土壤水盐运移和作物生长试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埋深1.2、1.4、1.6、1.8 m和间距40、30、20 m设... 为探究暗管排水对抑制克孜勒苏河下游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进程和作物生长的效果,本研究于2023—2024年在新疆伽师县开展了暗管排水条件下的土壤水盐运移和作物生长试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埋深1.2、1.4、1.6、1.8 m和间距40、30、20 m设计了12个正交试验处理。利用观测数据对SWAP模型的土壤水盐运移模块和作物生长模块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对12个暗管布置参数处理试验区域的土壤水盐分布特征、作物叶面积指数(LAI)和地上干物质累积量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SWAP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不同暗管处理下水盐运移动态,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盐浓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RRMSE(相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6.67%和23.99%;模型对于表层0~60cm土层水分和盐分的动态变化模拟精度较高,各处理平均RRMSE分别为14.46%和22.28%,深层60~100cm土层模拟精度较低,平均RRMSE分别为18.71%和29.04%;模型对于棉花LAI和地上干物质累积量的模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及较高的模拟精度;暗管埋深和暗管间距对0~100 cm土层土壤脱盐率有显著的影响(P<0.01),且脱盐率与暗管埋深呈正相关关系,与暗管间距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SWAP模型可以较好地对不同暗管布置参数下膜下滴灌的土壤水盐运移和棉花生长过程进行模拟,克孜勒苏河下游灌区较优的暗管布置参数为埋深1.8m、间距2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管排水 膜下滴灌 SWAP模型 水盐运移 棉花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灌淋洗暗管排水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分析
13
作者 董建华 杨阳 +4 位作者 李磐 敖畅 曾文治 刘义 黄介生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2-1492,共11页
为探讨灌排协调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并提出适宜的暗管工程布局,本研究于2024年在新疆伽师县示范区通过春灌淋洗结合暗管布设(4种埋深:1.2、1.4、1.6 m和1.8 m;3种间距:20、30 m和40 m)分析排水排盐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分布规律及土壤... 为探讨灌排协调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并提出适宜的暗管工程布局,本研究于2024年在新疆伽师县示范区通过春灌淋洗结合暗管布设(4种埋深:1.2、1.4、1.6 m和1.8 m;3种间距:20、30 m和40 m)分析排水排盐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分布规律及土壤脱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春灌淋洗期间各小区暗管排水量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矿化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暗管间距与暗管排水排盐量呈负相关关系。同时,排水矿化度与暗管埋深呈正相关,与暗管间距呈负相关。春灌前0~40 cm深度平均土壤含水率为0.30 cm^(3)·cm^(-3),160 cm以下土壤含水率接近饱和,为0.44 cm^(3)·cm^(-3)。春灌淋洗结束后,0~40 cm平均含盐量变化范围为4.33~12.12 g·kg^(-1),40~200 cm平均含盐量变化范围为2.51~8.49 g·kg^(-1),说明土壤剖面含水率整体呈现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上升的趋势,土壤剖面含盐量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少。春灌后1.2、1.4、1.6 m和1.8 m暗管埋深的平均脱盐率分别为29.06%、31.97%、34.45%和36.20%,20、30 m和40 m暗管间距的平均脱盐率分别为36.46%、33.13%和29.17%,说明土壤脱盐率随着暗管埋深增大而增大,随暗管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综合考虑淋洗后土壤脱盐率和暗管布设成本等因素,研究推荐在该地区以及类似地区布设1.8 m埋深、30 m间距暗管较为合适。研究表明,春灌淋洗结合暗管技术可有效降低土壤含盐量,从而有效治理土壤盐碱化问题,推动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灌 暗管排水排盐 水盐运移 脱盐率 灌排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土壤分布特征及暗管排水响应模拟
14
作者 董志玲 贾壮壮 +1 位作者 陶园 梁豪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期72-76,共5页
盐碱地中障碍土层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排水工程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这对其治理提出了很大挑战。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寺堡为研究区域,实地取样调查了不同点位的复杂土壤分布特征,基于HYDRUS二维模型分析了不同黏土层位置对于暗管排水流... 盐碱地中障碍土层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排水工程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这对其治理提出了很大挑战。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寺堡为研究区域,实地取样调查了不同点位的复杂土壤分布特征,基于HYDRUS二维模型分析了不同黏土层位置对于暗管排水流量的影响作用,并提出复杂土壤条件下的排水建议。结果表明,土壤存在弱透水层且无其他治理措施时,土壤盐分普遍偏高,弱透水层的位置不具有固定位置和特征,总体来说,弱透水层厚度以10~20 cm偏多。当黏土层位于暗管层时,10 cm黏土层就会导致暗管排水量减少20%,暗管上部10 cm位置处的黏土层对于暗管排水效果影响最大,较常规地下排水量减少22%;当黏土层位置超过2倍暗管埋深时,对于暗管排水量的影响较小。根据不同弱透水层的位置,合理设置排水排盐方式对盐碱地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土壤 土壤质地 黏土层 暗管排水 排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农田排灌中的暗管排水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钱晓辉 刘淼 邹林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7-88,共2页
叙述了暗管排水技术的特点及暗管的组成,并对其结构和清洗方法做了简要的说明。暗管式排水在荷兰、德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南方低湿地区推广,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农田排灌 暗管排水技术 特点 排水暗管系统 组成 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RAINMOD-S模型的滨海盐碱地农田暗管排水模拟 被引量:29
16
作者 张展羽 张月珍 +2 位作者 张洁 马海燕 朱文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2-788,共7页
在分析农田暗管排水饱和-非饱和土壤水、盐运移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DRAINMOD-S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参数输入要求进行了详细描述,利用典型滨海盐碱地区实测土壤、气象、作物等资料,用DRAINMOD模型对不同排水暗管布置方案的地下水埋深进行了... 在分析农田暗管排水饱和-非饱和土壤水、盐运移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DRAINMOD-S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参数输入要求进行了详细描述,利用典型滨海盐碱地区实测土壤、气象、作物等资料,用DRAINMOD模型对不同排水暗管布置方案的地下水埋深进行了长序列模拟,在模拟率定参数的基础上,用DRAINMOD-S模型对0~80 cm土壤层剖面含盐量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水文模拟性能,地下水位及土壤含盐量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精度较高;可用于预测盐碱地地下水埋深、土壤层剖面中盐分含量,是改良盐碱地农田暗管排水工程设计和水管理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DRAINMOD-S模型 暗管排水 土壤盐分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浅层暗管排水降低土壤盐分提高棉花产量 被引量:53
17
作者 刘玉国 杨海昌 +2 位作者 王开勇 逯涛 张凤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84-90,共7页
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制约着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为达到土壤脱盐的效果,增加作物产量,该文针对膜下滴灌棉田,采用完全随机试验方案,在装有暗管的中度和轻度盐渍化土壤上种植棉花,分析暗管降盐技术对轻度和中度盐渍化农田土壤盐分... 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制约着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为达到土壤脱盐的效果,增加作物产量,该文针对膜下滴灌棉田,采用完全随机试验方案,在装有暗管的中度和轻度盐渍化土壤上种植棉花,分析暗管降盐技术对轻度和中度盐渍化农田土壤盐分变化规律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和中度盐渍化农田土壤盐分剖面特征均由表聚型向脱盐型变化,中度盐渍化土壤0~20 cm土层盐分下降最快,其他土层盐分含量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轻度和中度土壤最高脱盐率分别为50.96%和90.89%,中度盐渍化土壤盐分可降低至轻度水平;暗管排水的电导率变化范围为7.53~11.16 dS/m,pH值变化范围7.08~8.20;轻度和中度盐渍化棉田增产幅度分别为25.3%和55%。研究表明与滴灌配套的浅层暗管排水降盐技术可有效治理盐碱土壤,提高作物产量,该研究可为盐渍化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排水 土壤含水率 浅层暗管排水 盐渍化农田 土壤盐分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灌淋洗暗管排水协同改良滨海盐土水盐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5
18
作者 张金龙 刘明 +2 位作者 钱红 张清 王振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103,共6页
为揭示暗管排水下漫灌淋洗土壤水盐运移规律,改进灌排工程技术,提高灌排改良效果,该文应用Vedernikov入渗方程和Van der Molen淋洗脱盐方程,对滨海盐土灌排改良过程土壤水分入渗、淋洗水量分配、盐分时空变化特征等进行了模拟研究。结... 为揭示暗管排水下漫灌淋洗土壤水盐运移规律,改进灌排工程技术,提高灌排改良效果,该文应用Vedernikov入渗方程和Van der Molen淋洗脱盐方程,对滨海盐土灌排改良过程土壤水分入渗、淋洗水量分配、盐分时空变化特征等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间距分别为3、6、9 m的暗管排水控制区域(0~1.5、0~3、0~4.5 m)田面漫灌稳定入渗强度分别在3.14~4.26、1.19~3.68和0.58~3.55 cm/d之间,排水暗管间距越大的田面土壤入渗强度空间变化也越大。暗管排水下田面漫灌入渗强度的空间变化导致淋洗水量空间分配不均,距暗管越近的区域分配的淋洗水量越多,也导致了土壤淋洗脱盐空间差异明显。漫灌淋洗20 d,间距9 m的暗管排水控制区域(0~4.5 m)仅靠近暗管0~0.6 m宽的区段0~6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下降到3.00 g/kg以下,该区段(达到改良目标)仅占暗管排水控制区域面积的13.3%;漫灌淋洗40 d,仅靠近暗管0~1.6 m宽的区段0~6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下降到3.00 g/kg以下,该区段(达到改良目标)仅占暗管排水控制区域面积的35.5%;为了使暗管排水控制区域0~6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都下降到3.00 g/kg以下,需要漫灌淋洗100 d。完全一致地漫灌淋洗整个区域将导致暗管附近区域土壤过度淋洗,浪费水资源;而距暗管较远区域土壤淋洗不充分,降低淋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管排水 盐分 土壤 滨海盐土 漫灌 淋洗 水盐运移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管排水和有机肥施用下滨海设施土壤氮素行为特征 被引量:26
19
作者 侯毛毛 陈竞楠 +3 位作者 杨祁 林志远 金秋 钟凤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9-266,共8页
为揭示暗管排水和微生物有机肥施用下滨海设施土壤氮素的归趋和转化机制,设计了暗管排水结合有机肥处理(S-OF)、暗管排水结合无机肥处理(S-IF)和无暗管排水的无机肥处理(CK),以葡萄和油菜间作栽培为模型系统,观测土壤总氮含量在垂直剖... 为揭示暗管排水和微生物有机肥施用下滨海设施土壤氮素的归趋和转化机制,设计了暗管排水结合有机肥处理(S-OF)、暗管排水结合无机肥处理(S-IF)和无暗管排水的无机肥处理(CK),以葡萄和油菜间作栽培为模型系统,观测土壤总氮含量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耕层土壤矿质态氮含量和有机态氮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暗管排水和微生物有机肥共同驱动下,土壤容重有所降低,孔隙度升高;暗管排水促使耕层土壤总氮向深层土壤迁移,相比S-IF,S-OF处理耕层土壤总氮的降低幅度较小;滨海设施土壤耕层的总氮80%以上以有机态形式存在,矿质态氮所占比例很小,S-OF处理有利于试验后期土壤矿质态氮含量的提升;耕层土壤矿质态氮含量与土壤有机质、总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暗管排水和微生物有机肥施用有利于改善滨海设施土壤结构,提高耕层土壤有机质和总有机碳含量,促进土壤有机态氮向矿质态氮的转化,本研究结果可为滨海设施土壤改良和水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土壤 氮素 暗管排水 微生物有机肥 归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管排水排盐改良盐碱地机理与农田生态系统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73
20
作者 于淑会 刘金铜 +2 位作者 李志祥 刘慧涛 谭莉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64-1672,共9页
暗管排水排盐技术是通过控制地下水位与高效利用降水或灌溉水资源改变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从而影响土壤盐分分布规律和土壤特性,达到改良盐碱地的效果。本文在对暗管排水排盐技术自身发展及其应用的关键条件总结概述的基础上,对其改良盐... 暗管排水排盐技术是通过控制地下水位与高效利用降水或灌溉水资源改变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从而影响土壤盐分分布规律和土壤特性,达到改良盐碱地的效果。本文在对暗管排水排盐技术自身发展及其应用的关键条件总结概述的基础上,对其改良盐碱地机理与农田生态系统响应两方面的科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暗管排水排盐技术改良盐碱地机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暗管埋设对"四水"转化规律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地下水埋深控制或灌溉制度变化、控制性排水和定水位排水条件下的土壤水盐运移规律、暗管埋设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模型模拟等方面。农田生态系统对暗管埋设排水的响应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养分为主的土壤特性响应、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生理生态适应性、农田生态系统土地与种植结构和服务功能的改变等方面。本文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关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管排水排盐 盐碱地改良 水盐运移 农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