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碳排放因子法的典型500 kV变电站建设过程碳排放核算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提 吴震 +2 位作者 陈聪 陈桓 周宏扬 《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3,共8页
变电站基础设施建设过程碳排放不断放大,其碳排放计算对把握碳排放趋势、发展低碳电网具有较强参考价值。为此,针对典型500 kV变电站建设工程,根据碳排放源将其建设过程分为生产阶段、运输阶段以及施工阶段,基于生命周期评价,采用碳排... 变电站基础设施建设过程碳排放不断放大,其碳排放计算对把握碳排放趋势、发展低碳电网具有较强参考价值。为此,针对典型500 kV变电站建设工程,根据碳排放源将其建设过程分为生产阶段、运输阶段以及施工阶段,基于生命周期评价,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核算其建设过程的碳排放总量。结果表明,在建设过程中生产阶段碳排放贡献度最大,材料生产和设备生产分别占总排放量的60%和37%;运输阶段和施工阶段产生的碳排放量仅占其总排放量的3%。通过对碳排放结果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变电站的建设规模和站址地形地质对碳排放影响显著。最后,根据变电站各阶段的影响因素对变电站碳减排提出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建设 排放 排放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因子法的产业化住宅与传统住宅建设阶段碳排放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孔凡文 王晓楠 田鑫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1-84,共4页
根据碳排放因子法,在选取燃料、电力、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机械台班等为住宅建设阶段主要碳排放因子,并确定住宅建设阶段碳排放源活动数据基础上,从材料运输耗能、建筑材料使用、住宅建设耗电、耗油、耗水等方面对产业化住宅与传统住宅... 根据碳排放因子法,在选取燃料、电力、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机械台班等为住宅建设阶段主要碳排放因子,并确定住宅建设阶段碳排放源活动数据基础上,从材料运输耗能、建筑材料使用、住宅建设耗电、耗油、耗水等方面对产业化住宅与传统住宅建设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比较,结果表明,在住宅建设阶段产业化住宅比传统住宅建设碳排放量减少14.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因子法 产业化住宅 建设阶段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CC排放因子法在渔业碳排放减排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王逸清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0期165-166,182,共3页
随着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被普遍关注,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渔业的概念和相关的研究工作已得到展开。本文简要介绍了IPCC排放因子法的理论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相关学者对渔业碳排放的减排评价结果,应用IPCC... 随着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被普遍关注,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渔业的概念和相关的研究工作已得到展开。本文简要介绍了IPCC排放因子法的理论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相关学者对渔业碳排放的减排评价结果,应用IPCC排放因子方法相应的计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进行差值比例对比分析。最后对渔业碳排放减排评价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对我国减少渔业能源消耗、提高渔业的生产效率提供有利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排放因子法 渔业碳排放 减排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地铁车站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
4
作者 赵旭 孟亚娟 +3 位作者 张国柱 陶连金 任泽森 孙凯悦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7-326,共10页
能源地铁车站是一种利用地温能对地铁车站进行温度控制的新型能源地下结构。选取能源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结合建设特点对其施工过程进行分部分项划分,以排放因子法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地源热泵的盐水管系统施工的能源地铁车站物化阶段碳... 能源地铁车站是一种利用地温能对地铁车站进行温度控制的新型能源地下结构。选取能源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结合建设特点对其施工过程进行分部分项划分,以排放因子法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地源热泵的盐水管系统施工的能源地铁车站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并以北京市某地铁车站为例,计算了地铁车站加设地源热泵的盐水管系统后物化阶段的碳排放,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验证。目前尚缺乏地下结构的碳排放细化计算方法,该方法的建立不仅可以为类似工程碳排放核算工作提供理论和计算参考,还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发展需求,对推动我国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因子法 能源地铁车站 盐水管 地源热泵 物化阶段 分部分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变电工程关键电力设备与材料碳排放核算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可昀 张宁 +3 位作者 赵乐 赵成 李嘉宇 唐诚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204,共12页
在“双碳”战略目标下,核算输变电工程的碳排放水平可为电力工程的减碳工作提供重要数据参考。当前,输变电工程碳排放核算领域面临着标准缺失与研究基础薄弱的问题,亟待建立精细化方法和模型。面向输变电工程供应链上游减碳的应用场景,... 在“双碳”战略目标下,核算输变电工程的碳排放水平可为电力工程的减碳工作提供重要数据参考。当前,输变电工程碳排放核算领域面临着标准缺失与研究基础薄弱的问题,亟待建立精细化方法和模型。面向输变电工程供应链上游减碳的应用场景,首先,从研究对象和核算边界两方面界定了碳排放核算范围;其次,梳理了关键设备与材料在原材料获取与生产制造环节的碳排放活动,研究了工程前期数据受限情况下的活动量获取与转换方式,构建了输变电工程关键设备与材料的碳排放核算模型;最后,面向某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基于在初设阶段的有限数据源,核算了7种关键电力设备与材料在原材料获取与生产制造环节的碳排放。结果表明,导线、杆塔材料和变压器是输变电工程关键设备与材料的主要碳排放来源,应聚焦这3类设备在原材料与制造工艺方面的碳排放,推进电力设备与材料的降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排放 排放核算 输变电工程 排放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物流中心运营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
6
作者 胡月琪 张玉召 +1 位作者 邓璐媛 刘传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6,共8页
铁路物流中心是多式联运立体网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货运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对铁路物流中心运营阶段产生的碳排放进行计算并提出针对性减排策略,从而更好地发挥铁路绿色低碳环保优势。首先,从铁路物流中心内部货物周转的角度出发,对... 铁路物流中心是多式联运立体网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货运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对铁路物流中心运营阶段产生的碳排放进行计算并提出针对性减排策略,从而更好地发挥铁路绿色低碳环保优势。首先,从铁路物流中心内部货物周转的角度出发,对铁路物流中心主要作业内容进行梳理,划分碳排放的计算范围,得出铁路物流中心碳排放清单。在此基础上,分析铁路物流中心不同设备设施的作业方式,采用碳排放因子法对不同能源类型的作业设备进行分类后归纳计算。其次,以某二级铁路物流中心为例,定量计算其2021年运营时产生的碳排放量为15.16万t。结果表明,水平运输设备的碳排放量占运营阶段总排放量的50%以上,其次为装卸搬运设备,固定设备占比最少。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柴油与电力消耗,其中柴油占比51%,电力占比49%。最后,基于计算结果,进一步研究影响碳排放量的因素,分别讨论增加电力机车投入比例、减少电力碳排放系数与提升装卸搬运设备运行效率的减排效果。通过计算对比发现,增加电力机车的投入比例具有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是铁路物流中心早日实现低碳运营的重要手段。未来,铁路物流中心可从改善能源运用结构、优化设备工作时长等方面减少其碳排放,推动铁路物流中心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排放计算 铁路物流中心 排放因子法 运营阶段 减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城镇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俊奇 王泓洁 李惠民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3,共11页
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核算对象、核算范围、核算方法及排放因子等方面,对现有城镇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回顾。结果表明:现有研究基本明确了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公式,为开展多尺度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奠定了方法基础;现有研... 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核算对象、核算范围、核算方法及排放因子等方面,对现有城镇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回顾。结果表明:现有研究基本明确了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公式,为开展多尺度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奠定了方法基础;现有研究核算了部分雨水设施部分阶段的碳排放因子,但存在核算范围不一致、方法不统一、排放因子不透明等问题,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可比性较差,核算结果具有很大不确定性;雨水设施碳排放因子完整性较差,与形成统一规范的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体系存在一定的差距。为规范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体系,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截留式排水体制下雨水系统核算边界划分、直接碳排放精准测度和水能利用的碳抵消效应,逐步构建适用于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的综合因子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雨水系统 排放核算 碳抵消效应 排放因子法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R工艺医院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特征研究
8
作者 何俊卿 崔芳囡 +3 位作者 王曼 石磊 程荣 郑祥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膜生物反应器(MBR)在以保障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安全为重心的医院污水处理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本研究基于排放因子法,核算采用MBR为主要工艺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简称“MBR系统”)全流程碳排放,从碳排放角度探讨MBR工艺在医院污水处理中... 膜生物反应器(MBR)在以保障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安全为重心的医院污水处理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本研究基于排放因子法,核算采用MBR为主要工艺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简称“MBR系统”)全流程碳排放,从碳排放角度探讨MBR工艺在医院污水处理中的适用性,并与另一类医院污水处理主流工艺-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MBR系统总体碳排放以间接碳排放为主,占比为70.26%;在所有类别碳排放来源中,电耗、化粪池、药耗碳排放和污水处理N_(2)O碳排放是MBR系统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占比分别为62.29%、22.48%、7.98%和4.84%;化粪池碳排放占比远高于后续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直接碳排放。②MBR系统吨水碳排放强度〔(1.47±0.3)kg/m^(3))(以CO_(2)当量计)〕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系统(简称“BCO系统”)〔(1.57±0.18)kg/m^(3))〕相当,其去除单位NH_(3)-N碳排放强度〔(51.53±23.15)kg/kg)〕低于BCO系统〔(76.39±32.45)kg/kg〕。③MBR系统电耗碳排放强度高出BCO系统43.08%,但是药耗和污泥碳排放强度仅为BCO系统的75.39%和14.79%。④相比BCO系统,MBR系统消毒剂使用量和作为危险废物的污泥产量更少,减少了消毒和污泥处置带来的次生健康和环境风险。研究显示,在医院污水处理中,与应用广泛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相比,MBR工艺不仅具有明显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效益,碳排放水平也略低于BCO工艺,可以作为医院污水处理的优选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污水 排放 膜生物反应器(MBR) 生物接触氧化 排放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村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征分析——以广东某多层住宅为例
9
作者 郑煜川 黄祖坚 +1 位作者 罗皓 孙怡恒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8-63,共16页
空心村是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产物,造成大量资源能源浪费,为探究空心村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LCCE)特征,选择广东某典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开展案例研究。首先基于实际记录,通过碳排放因子法计算得出该建筑LCCE总量为107... 空心村是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产物,造成大量资源能源浪费,为探究空心村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LCCE)特征,选择广东某典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开展案例研究。首先基于实际记录,通过碳排放因子法计算得出该建筑LCCE总量为1077.95kgCO_(2)e/m^(2),隐含碳排放(ECE)和运行碳排放(OCE)分别占比63.34%和36.66%,与既有研究对比发现因为空心村建而不用或少用的特性使其ECE占比大幅高于其他住宅案例。统计表明ECE主要集中在地基与基础(24.28%)、主体结构(48.41%)和建筑装饰装修(24.2%)三部分。针对主体结构和建筑装饰部分进行优化设计,发现在理想条件下砖混结构和木质装饰的碳排放量最低,且不同装饰方案的碳排放差距最高达到6.8倍。进一步模拟表明增设光伏屋顶可减排65.01kgCO_(2)e/m^(2)。从政策和设计两个层面提出发展建议,为空心村住宅减排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空心村 建筑碳排放 隐含碳排放 运行碳排放 生命周期评价 排放因子法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CO_2排放量量化方法比较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宁 张紫禾 +4 位作者 张景奇 康磊 张海滨 陈颖 贾睿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89-1496,共8页
为探究排放因子法与监测法两类量化方法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CO_2排放源排放量量化的差异和影响因素,采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1部分:发电企业》(下称《核算报告要求》)和《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下称《IPCC... 为探究排放因子法与监测法两类量化方法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CO_2排放源排放量量化的差异和影响因素,采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1部分:发电企业》(下称《核算报告要求》)和《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下称《IPCC指南》)两种排放因子法,以及一种基于红外吸收光谱原理的排放源监测法,对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CO_2排放源排放量进行4次量化,分别得出监测法、《核算报告要求》以及《IPCC指南》下限值、缺省值和上限值5组量化值.结果表明:(1)采用监测法得出的CO_2排放源排放量量化值明显小于两种指南排放因子法量化结果;(2)采用《核算报告要求》得出的CO_2排放源排放量量化值介于《IPCC指南》缺省值和下限值的量化值之间;(3)《核算报告要求》和《IPCC指南》中的天然气排放因子值分别超出此次监测法量化值折算出的天然气排放因子值的22%、19%、23%和28%,证明存在因高估排放因子导致高估CO_2排放量的可能;(4)装置运行负荷率越高,采用排放因子法得出的量化值越趋近于监测法量化值.研究显示,在监测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宜采用监测法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CO_2排放源排放量进行量化,可避免燃料燃烧特性值和装置负荷率对排放因子法量化准确性的干扰,能更好地支撑企业和管理部门的统计量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 监测 排放因子法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燃料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永飞 张海滨 +2 位作者 刘艳武 张景奇 孟硕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当前复合燃料温室气体(GHG)排放量的计算普遍采用IPCC排放因子法,此法的运用需要依赖准确的燃料消耗计量、燃料氧化率和燃料低位热值等数据,其缺省因子是否适合有待商榷。本文通过采用实地监测手段,在获得了企业固定排放源设备的相关参... 当前复合燃料温室气体(GHG)排放量的计算普遍采用IPCC排放因子法,此法的运用需要依赖准确的燃料消耗计量、燃料氧化率和燃料低位热值等数据,其缺省因子是否适合有待商榷。本文通过采用实地监测手段,在获得了企业固定排放源设备的相关参数后,采用IPCC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时间比法、负荷法和热值分配法等几种方法对企业GHG排放量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IPCC排放因子法的计算结果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而热值分配法可以较好地对燃烧复合燃料的固定燃烧源GHG排放量进行计算。建议有条件的地区采用监测法对固定燃烧源GHG排放量进行计算,而采用热值分配法对燃烧复合燃料的固定燃烧源拓展时间段的GHG排放量进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GHG) 排放量计算实地监测 复合燃料 固定燃烧源 IPCC排放因子法 热值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的山岭隧道碳排放核算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战平 刘世昊 +3 位作者 孙引浩 成涛 张玉伟 王军保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3-951,共9页
首先,梳理山岭隧道碳排放核算研究的进展并进行探讨,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与排放因子法,结合山岭隧道特点对其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碳排放来源进行分析,着重探讨施工与运营阶段的计算边界;其次,强调碳排放... 首先,梳理山岭隧道碳排放核算研究的进展并进行探讨,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与排放因子法,结合山岭隧道特点对其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碳排放来源进行分析,着重探讨施工与运营阶段的计算边界;其次,强调碳排放核算过程中清单分析涉及到的碳排放因子与活动数据的获取方式与应用条件;然后,对核算结果的应用、不确定分析与碳排放预测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最后,指出当前山岭隧道碳排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排放核算 生命周期评价 排放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滤液处理过程碳排放核算及减碳路径探索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清雯 陈惠鑫 +2 位作者 石磊 程荣 郑祥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44-2452,共9页
随着生活垃圾处理量逐年上升,垃圾渗滤液作为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高有机负荷、高氨氮废水,处理过程能够产生大量碳排放。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排放因子法,构建了适合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碳排放的核算方法体系,以充实生活垃圾处理... 随着生活垃圾处理量逐年上升,垃圾渗滤液作为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高有机负荷、高氨氮废水,处理过程能够产生大量碳排放。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排放因子法,构建了适合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碳排放的核算方法体系,以充实生活垃圾处理领域对渗滤液处理过程碳核算的研究,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该方法体系核算了渗滤液处理过程中CH_(4)和N_(2)O的直接排放以及由药耗和电耗带来的间接CO_(2)排放。基于该体系,本研究选择了8个典型渗滤液处理工程,核算并分析了3种渗滤液(焚烧渗滤液、低龄填埋渗滤液和老龄填埋渗滤液)处理过程产生的碳排放结构特征。核算结果表明:①垃圾焚烧渗滤液和低龄填埋渗滤液的碳排放特征相似,相比老龄填埋渗滤液,碳排放强度更高;焚烧渗滤液和低龄填埋渗滤液碳排放以直接排放为主,CH_(4)和N_(2)O直接排放占比高达80%;老龄填埋渗滤液碳排放以间接排放为主,电耗造成的间接排放占比达到37%。②垃圾渗滤液处理去除单位COD、TN造成的碳排放量与市政污水相近,其中渗滤液去除单位TN产生的碳排放量略高于市政污水,因此需要提高相关处理系统的碳排放效率。③相关性分析显示,吨水碳排放量与直接排放占比、单位TN碳排放强度、进水COD浓度、进水TN浓度等均呈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垃圾渗滤液的碳排放特征与市政污水相比存在差异,CH_(4)回收、提高能效和使用新型膜材料是渗滤液处理减排的可行路径,本核算结果可为其他垃圾渗滤液处理碳核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排放核算 排放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碳排放核算法及策略分析——以铜铝行业为例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威 吴晶晶 +1 位作者 葛亚平 李其珂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共11页
有色金属行业作为行业碳排放大户,其降碳减排任务意义重大,在阐述碳排放核算的方法、步骤的基础上,结合铜、铝行业,以铜冶炼企业A和电解铝厂B为例,分别对铜、铝企业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结果表明,铜冶炼企业A每年碳排放量规模为16.2万t... 有色金属行业作为行业碳排放大户,其降碳减排任务意义重大,在阐述碳排放核算的方法、步骤的基础上,结合铜、铝行业,以铜冶炼企业A和电解铝厂B为例,分别对铜、铝企业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结果表明,铜冶炼企业A每年碳排放量规模为16.2万t,电解铝企业B年碳排放量为414.07万t,在双碳战略目标下,提出了针对铜、铝领域新能源产业升级和产能结构转移等降碳减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排放因子法 碳达峰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桥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佳星 蒋建男 +2 位作者 谢含军 周朝阳 李忠献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1,共11页
为助力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对斜拉桥的碳排放量化模型展开研究.将斜拉桥的全寿命周期划分为设计规划、建材准备、施工、运营维护以及拆除报废5个阶段,界定其碳排放边界,梳理碳排放源.采用碳排放因子法逐一建立各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 为助力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对斜拉桥的碳排放量化模型展开研究.将斜拉桥的全寿命周期划分为设计规划、建材准备、施工、运营维护以及拆除报废5个阶段,界定其碳排放边界,梳理碳排放源.采用碳排放因子法逐一建立各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并对宁波杭州湾新区杭州湾大道跨十一塘江斜拉桥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案例斜拉桥全寿命周期碳排放量为185900.41 t,主要在运营维护阶段和建材准备阶段产生.各阶段碳排放占比分别为0.04%、45.34%、0.58%、50.75%和3.29%.就综合质量碳排放量而言,案例斜拉桥建设期上部结构最大,为0.78 t(CO_(2)e)/t;附属设施次之,为0.34 t(CO_(2)e)/t;下部结构最小,为0.23 t(CO_(2)e)/t.通过不同桥型间的碳排放对比(设计规划阶段除外)可知,案例斜拉桥与其他3种桥型的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规律略有不同,占比最大的是运营维护阶段,占比最小的是施工阶段.就桥面单位面积碳排放而言,悬索桥最大,为11.22 t(CO_(2)e)/m^(2);混凝土梁桥为6.48 t(CO_(2)e)/m^(2);斜拉桥为4.96 t(CO_(2)e)/m^(2);钢混组合梁桥最小,为4.45 t(CO_(2)e)/m^(2).本文建立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可用于指导桥梁选型、运维策略,同时为后续相关标准的出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全寿命周期 排放计算 排放因子法 排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镍资源物质流动与碳排放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星宇 宗宇航 +2 位作者 张西华 阎文艺 孙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63-6572,共10页
镍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镍消费国,但镍资源在我国的贸易流动及各省碳排放分布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基于全生... 镍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镍消费国,但镍资源在我国的贸易流动及各省碳排放分布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将物质流分析法(MFA)和排放因子法(IPCC)相结合,开展了中国2010—2020年镍物质流动分析和不同省份典型镍产品碳排放核算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镍物质流从2010年的60×10^(4)t增加至2020年的124×10^(4)t,其中采矿阶段主要源于进口,冶炼阶段由进口为主转变为国内供应为主,产品制造阶段不锈钢占比最大,终端应用阶段镍产品经回收后循环利用。1t精炼镍生产阶段、镍铁生产阶段、硫酸镍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分别为CO_(2)10.19t、CO_(2)14.01t、CO_(2)28.76t;国内精炼镍、镍铁、硫酸镍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甘肃、山东、广东等地,时间上碳排放分别呈递增、波动和显著增长趋势。在能源低碳转型背景下,厘清镍资源物质流动和相关产品碳排放分布的关系,有助于完善镍资源管理机制,为实现我国镍工业低碳循环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及方法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动 排放 全生命周期 物质流分析 排放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有机肥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及碳减排措施
17
作者 石岩 李妍 +2 位作者 冯磊 吴迪 李冰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79-83,90,共6页
秸秆作为农业生产重要的副产物和有机肥源,可以加工成有机肥,合理替代化肥,是农业生产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针对秸秆有机肥的产品特征,基于国际通用方法学,采用排放因子法,科学建立了秸秆有机肥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方法... 秸秆作为农业生产重要的副产物和有机肥源,可以加工成有机肥,合理替代化肥,是农业生产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针对秸秆有机肥的产品特征,基于国际通用方法学,采用排放因子法,科学建立了秸秆有机肥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并以天津市某农业园区作为示范,核算了区域内蔬菜秸秆有机肥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并提出减排措施。结果表明:秸秆有机肥生产及资源化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有机肥好氧发酵产生的CH4和N2O的碳排放量所占比重较大,应采取改进好氧发酵装备结构、优化有机肥生产线的设备选型、提高成套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就近加工利用、采用节能型运输车辆等技术手段,有效降低秸秆有机肥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研究成果为精准掌握农业碳排放情况及评估农业减排措施的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有机肥 全生命周期 排放 碳核算 排放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火力发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栓柱 代家元 《江苏电机工程》 2014年第1期65-67,共3页
通过对火力发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3种方法的详细解析,总结了排放因子法、物料衡算法、实测法的特点,结合江苏省电力行业机组结构状况及行业统计数据,如发电量、煤耗等,最终选取排放因子法,估算了全省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及二氧化碳... 通过对火力发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3种方法的详细解析,总结了排放因子法、物料衡算法、实测法的特点,结合江苏省电力行业机组结构状况及行业统计数据,如发电量、煤耗等,最终选取排放因子法,估算了全省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及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机组 二氧化碳排放 排放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工程碳排量计算和低碳性能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19
作者 宋泰宇 邓青儿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
为助力我国桥梁工程实现低碳发展,对桥梁工程碳排量计算和低碳性能评价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桥梁工程碳排量计算研究主要包括单独桥梁的碳排量计算和不同桥梁的碳排量对比2个方面,在单独桥梁的碳排量计算方面,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桥梁碳排... 为助力我国桥梁工程实现低碳发展,对桥梁工程碳排量计算和低碳性能评价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桥梁工程碳排量计算研究主要包括单独桥梁的碳排量计算和不同桥梁的碳排量对比2个方面,在单独桥梁的碳排量计算方面,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桥梁碳排量,桥梁碳排量主要来自建材生产和运维阶段,建材生产阶段碳排量主要来自混凝土和钢材;在不同桥梁的碳排量对比方面,明确了桥梁材料、结构形式等关键参数对桥梁全寿命周期碳排量的影响。桥梁低碳性能评价体系研究主要包括低碳性能评价方法和桥梁综合评价体系2个方面,在低碳性能评价方法方面,提出了多种基于权重体系的低碳性能评级和评分方法;在桥梁综合评价体系方面,初步建立了桥梁低碳性能与经济性、可靠性等其它性能指标的联系。针对4个方面的研究不足,应开展更多桥梁排放因子数据库和桥梁建造方式对碳排量影响的研究;应采用基于大数据的低碳性能评价方法,以避免权重体系带来的主观偏差;桥梁综合评价体系应将碳排放指标、环境成本、全寿命周期成本等考虑到桥梁方案设计和教育理念中,这也应作为桥梁工程碳排放研究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低碳发展 碳排量 排放因子法 全寿命周期 低碳性能指标 综合评价体系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电炉炼钢流程碳排放特点及其源解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那洪明 高成康 +1 位作者 郭玉华 田凡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电炉炼钢流程,因其注入过多铁水在中国并未发挥减碳作用,本文称其为"中国式"电炉炼钢流程.对此,本文在建立研究边界的基础上,结合排放因子法,构建了"中国式"电炉炼钢流程的碳排放桑基图,探寻碳排放的路径.结果显示... 电炉炼钢流程,因其注入过多铁水在中国并未发挥减碳作用,本文称其为"中国式"电炉炼钢流程.对此,本文在建立研究边界的基础上,结合排放因子法,构建了"中国式"电炉炼钢流程的碳排放桑基图,探寻碳排放的路径.结果显示:采用"中国式"电炉炼钢,吨钢CO_2排放量为3.070 t.其中,电炉炼钢工序CO_2排放量最大,为1.400 t.特别地,代替废钢加入铁水导致CO_2排放1.419 t.分析发现:中国钢铁企业处于成长期,废钢指数小,废钢资源不足;废钢回收利用系统不完善;工业用电价格高.这些因素造成电炉炼钢流程采用了过多的铁水进行冶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电炉炼钢流程 CO2排放 铁水 排放因子法 废钢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