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肉蛋白质摄入对运动员肌肉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分析
1
作者 王宇 马琳 李鹏 《养猪》 2025年第4期78-85,共8页
本研究通过对7名19至21岁男性青年运动员在接受猪肉蛋白质营养干预前后的身体基础指标和血清代谢指标进行组内对比分析,评估猪肉蛋白质摄入对运动员肌肉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营养干预后,运动员的体重和体脂率略有下降,虽然未... 本研究通过对7名19至21岁男性青年运动员在接受猪肉蛋白质营养干预前后的身体基础指标和血清代谢指标进行组内对比分析,评估猪肉蛋白质摄入对运动员肌肉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营养干预后,运动员的体重和体脂率略有下降,虽然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但表明猪肉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和体脂水平,支持肌肉的修复和减少脂肪积累。在血清代谢指标方面,肌酸激酶(CK)含量呈下降趋势,表示肌肉损伤有所减少;血清尿素氮(BUN)含量略有上升,反映蛋白质代谢的增加。变化虽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但表明猪肉蛋白质摄入对肌肉代谢具有潜在的积极影响。能量代谢分析显示,代谢反应指数显著增加,说明猪肉蛋白质摄入有效提升了运动员的能量代谢效率,有助于更有效地恢复运动性疲劳。总体评价指出,猪肉蛋白质作为高质量蛋白质来源,通过促进肌肉蛋白合成、优化氮平衡和提升能量代谢效率,支持了运动员的肌肉损伤修复和疲劳恢复,提升整体运动表现。研究结果为猪肉蛋白质在运动营养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建议未来研究扩大样本量和延长干预周期,以全面验证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蛋白质 运动员肌肉损伤修复 促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NBS1可变剪切体响应DNA损伤修复的功能研究
2
作者 浦霞 吕春桃 +3 位作者 张宇 徐慧妮 余迪求 孙旭东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2,共9页
DNA损伤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NBS1是参与损伤修复的重要基因,为研究NBS1与其可变剪切体NBS1-3之间的功能差异。根据NBS1和NBS1-3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以野生型拟南芥叶片RNA反转录得到的cDNA第一链为模板,克隆NBS1... DNA损伤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NBS1是参与损伤修复的重要基因,为研究NBS1与其可变剪切体NBS1-3之间的功能差异。根据NBS1和NBS1-3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以野生型拟南芥叶片RNA反转录得到的cDNA第一链为模板,克隆NBS1和NBS1-3,对2个基因序列和蛋白质三维结构进行分析。同时,创制了NBS1、NBS1-3过表达株系,获得突变体nbs1纯合株系,并检测NBS1基因在NBS1及NBS1-3过表达植株的相对表达量。为进一步阐明NBS1与可变剪接体NBS1-3之间的功能差异,用0.6 mmol/L甲基黄酸甲酯(MMS)对野生型、nbs1突变体和过表达植株进行处理,观察损伤面积。定量检测结果显示,NBS1基因在NBS1及NBS1-3过表达植株的表达量均高于野生型。根尖PI染色结果表明,0.6 mmol/L MMS处理后,nbs1突变体植株相对损伤面积最大,而NBS1-3过表达植株相对损伤面积最小,其次依次为NBS1过表达植株和野生型。因此,在DNA损伤修复方面,NBS1-3可能比NBS1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NBS1 可变剪切 DNA损伤修复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味蕾发育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3
作者 郑书豪 李梓瑕 徐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418,共8页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哺乳动物调控胚胎发育和组织稳态的重要途径。味蕾作为味觉系统的感受器,产生味觉信号,帮助机体评估食物的毒性和营养成分,对哺乳动物新陈代谢起到重要作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味蕾的发育和损伤修复过...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哺乳动物调控胚胎发育和组织稳态的重要途径。味蕾作为味觉系统的感受器,产生味觉信号,帮助机体评估食物的毒性和营养成分,对哺乳动物新陈代谢起到重要作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味蕾的发育和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并可串话其他信号通路和调控因子,共同参与味蕾和味蕾细胞的稳态维持。本文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味蕾发育和损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味蕾祖细胞和前体细胞的分化方向、与其他信号通路的协同作用以及维持味蕾的稳态,以期深入了解味蕾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分子调控机制,为味蕾损伤修复和味觉障碍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味蕾 味觉细胞 发育 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及其在DNA损伤修复调控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梁嘉豪 史远刚 康晓龙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99-1510,共12页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作为一种精细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机制,在生命的许多层面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这种修饰不仅调控了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染色质的三维空间结构,而且在DNA损伤修复这一核心生物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DNA损伤修复...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作为一种精细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机制,在生命的许多层面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这种修饰不仅调控了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染色质的三维空间结构,而且在DNA损伤修复这一核心生物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DNA损伤修复过程是细胞用来清除DNA分子内的有害错误或损伤的复杂生物学反应,它确保了基因组的完整性和功能性。该修复过程中包含了多种不同的途径,如直接修复(direct repair, DR)、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 BER)、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NER)、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MMR)以及DNA双链断裂修复(double strand break repair, DSBR)等。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 DSBs)是最为常见且对基因组稳定性影响最大的一种损伤。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组蛋白乙酰化可以通过影响与DNA损伤修复相关的酶的募集和活性来参与多种修复途径,从而从表观遗传水平动态维护基因组稳定。为了更好地理解组蛋白乙酰化在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作者对DNA损伤类型进行了分类,并整理了与之有关的组蛋白乙酰化位点,其中重点关注了组蛋白H3和H4的乙酰化位点在DNA损伤修复中所起到的调控作用,为相关细胞表型调控与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 乙酰化修饰 去乙酰化修饰 DNA损伤修复 表观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促进血管再生与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信芳 李楷凡(综述) 王业杨(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2-666,共5页
Ilizarov技术遵循张力应力法则的骨再生技术,通过缓慢牵拉活体组织来促进骨和软组织的再生。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复杂骨折、缺损、骨不连、感染、畸形和四肢慢性缺血性溃疡的治疗,并显著改变了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随着Ilizarov技术的... Ilizarov技术遵循张力应力法则的骨再生技术,通过缓慢牵拉活体组织来促进骨和软组织的再生。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复杂骨折、缺损、骨不连、感染、畸形和四肢慢性缺血性溃疡的治疗,并显著改变了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随着Ilizarov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学者研究发现骨牵引技术不仅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而且可显著促进血管生成和神经损伤修复,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明确。目前,临床上对于血管与神经损伤的治疗仍以传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但是由于神经通常无法再生或血管修复困难,使得该治疗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就Ilizarov技术在促进血管新生与神经组织修复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血管再生和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胫骨横向骨搬移 张力-应力法则 血管再生 神经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免疫代谢在骨骼肌急性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家瑞 樊帆 +1 位作者 谢佳宏 秦鸿雁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7-252,共6页
在运动训练中,骨骼肌损伤极为常见,且大多数运动损伤为骨骼肌急性损伤。巨噬细胞是骨骼肌损伤修复进程中的关键调控者,通过改变自身活化模式参与该进程中炎症、组织新生、血管重塑、细胞外基质重建等过程。此外,巨噬细胞免疫代谢影响着... 在运动训练中,骨骼肌损伤极为常见,且大多数运动损伤为骨骼肌急性损伤。巨噬细胞是骨骼肌损伤修复进程中的关键调控者,通过改变自身活化模式参与该进程中炎症、组织新生、血管重塑、细胞外基质重建等过程。此外,巨噬细胞免疫代谢影响着骨骼肌修复进程:不同活化模式的巨噬细胞执行不同的代谢程序以支持/阻碍骨骼肌修复;另一方面,骨骼肌损伤后不同代谢微环境又会塑造巨噬细胞的不同表型与功能。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巨噬细胞免疫代谢在骨骼肌急性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文献,以期为运动医学领域骨骼肌急性损伤预防和治疗提供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急性损伤/修复 巨噬细胞 免疫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相关通路的合成致死靶点研究及其在卵巢癌中的应用和前景 被引量:3
7
作者 程洪艳 栾文庆 昌晓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0-748,共9页
DNA损伤引发细胞启动一系列DNA损伤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DDR),包括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激活、细胞周期阻滞、各种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和细胞凋亡等。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是细胞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机制... DNA损伤引发细胞启动一系列DNA损伤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DDR),包括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激活、细胞周期阻滞、各种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和细胞凋亡等。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是细胞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机制,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DNA损伤修复途径主要包括:碱基切除修复(base-excision repair,BER)、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等,分别在DNA单链断裂(single-strand break,SSB)或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等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DNA损伤修复缺陷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DNA损伤修复通路的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 1/2等存在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作用,使PARP抑制剂(PARP inhibitor,PARPi)成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上市的肿瘤治疗合成致死靶药。PARPi在卵巢癌及多种实体瘤治疗中疗效良好,使DNA损伤修复及相关DDR通路的合成致死靶药研发成为热点,其他在研靶点主要包括: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protein,ATM)、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与RAD3相关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 and Rad3 related protein,ATR)、DNA依赖性蛋白质激酶催化亚单位(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eckpoint kinase1,CHK1)、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checkpoint kinase 2,CHK2)、阻止有丝分裂的蛋白质激酶WEE1等。PARPi与其他DDR靶药、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用,有可能成为克服PARPi耐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和发展前景。本文针对DNA损伤修复及相关DDR通路的关键分子和潜在肿瘤治疗靶点进行综述,阐述了DNA损伤修复相关通路的合成致死靶点研究及在卵巢癌的应用和前景,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DNA损伤应答 DNA损伤修复 PARP抑制剂 合成致死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强度可控的石斛多糖复合水凝胶在创面损伤修复中作用
8
作者 张瑞雅 王磊 +2 位作者 林心茹 周晓荣 孟润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12-612,共1页
目的皮肤损伤是常见的皮肤病变疾病,以蛋白、多糖等生物材料为基础构建的医用水凝胶,是加速皮肤损伤修复的理想材料。然而,目前市面上所售卖的皮肤损伤修复水凝胶,存在价格相对昂贵、制备工艺复杂等缺点。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利用石斛多... 目的皮肤损伤是常见的皮肤病变疾病,以蛋白、多糖等生物材料为基础构建的医用水凝胶,是加速皮肤损伤修复的理想材料。然而,目前市面上所售卖的皮肤损伤修复水凝胶,存在价格相对昂贵、制备工艺复杂等缺点。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利用石斛多糖、卵清蛋白等常见生物原材料,开发出一款具有良好机械性能、加速皮肤创面修复的医用水凝胶。方法本研究利用石斛多糖、卵清蛋白及红霉素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并在55℃条件下温浴40 min,可以形成不同机械强度的水凝胶。再借助细胞实验及全皮肤层损伤实验大鼠,评价所构建的石斛多糖复合水凝胶的促创面愈合效果。结果0.4 g卵清蛋白、0.05 g石斛多糖、0.01 g红霉素溶解于1 m L去离子水中,能有效地形成机械强度可控的水凝胶。该石斛多糖复合水凝胶显示了良好的促细胞增殖、抗炎、抗菌等效果。全皮肤层损伤SD大鼠实验结果显示,石斛多糖复合水凝胶能在14天内使创面完全愈合。结论石斛多糖复合水凝胶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且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来源广等优势,展现了较强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不仅能为皮肤损伤修复水凝胶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的策略,也拓宽了传统中药材铁皮石斛中石斛多糖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多糖 皮肤层 损伤修复 卵清蛋白 机械强度 皮肤病变 水凝胶 铁皮石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皮肤大面积损伤修复的原位打印系统工作空间分析
9
作者 朱慧轩 崔广泽 +3 位作者 李炳南 郭凯 王蔚 李松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9-537,共9页
皮肤大面积损伤修复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常用的修复方法主要为自体皮肤移植和伤口敷料治疗,但这些方法不能同时满足皮肤大面积修复和定制化治疗的需求。原位皮肤打印技术为皮肤大面积损伤修复提供了新思路,但现有的生物... 皮肤大面积损伤修复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常用的修复方法主要为自体皮肤移植和伤口敷料治疗,但这些方法不能同时满足皮肤大面积修复和定制化治疗的需求。原位皮肤打印技术为皮肤大面积损伤修复提供了新思路,但现有的生物打印设备打印范围小且打印精度低,无法实现皮肤大面积组织的随形打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由Stewart并联机器人、直线模组机构、打印头和三维扫描仪等组成的原位皮肤打印系统。其中,Stewart并联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高且累积误差小,其作为打印驱动装置可实现高精度的皮肤原位打印;Stewart并联机器人具有6个自由度,可在三维空间中实时调整打印角度,使得生物墨水能够沿皮肤曲面完整地覆盖在皮肤损伤处,有利于伤口修复。为分析所设计原位皮肤打印系统的可行性,通过数值法计算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得到了原位皮肤打印系统的工作范围,并通过打印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并联机器人可按照指定路径运行,打印头在打印过程中可稳定喷射生物墨水;原位皮肤打印系统的工作范围与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基本吻合,可满足皮肤大面积损伤修复的需求。研究结果为后续的皮肤大面积修复动物实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大面积损伤修复 原位皮肤打印技术 并联机器人 工作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脑膜对颅脑发育及损伤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
10
作者 王雷 邢剑鸣 +5 位作者 马玉博 张晓璐 张司玺 文平(综述) 孙志刚 张春阳(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184,共4页
硬脑膜是贴覆在颅骨内面且包绕大脑的一层质韧的结缔组织膜。近年来对硬脑膜的生理功能,以及其在颅脑生长发育以及损伤修复的过程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明确硬脑膜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会对许多尚不明确具体病因的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 硬脑膜是贴覆在颅骨内面且包绕大脑的一层质韧的结缔组织膜。近年来对硬脑膜的生理功能,以及其在颅脑生长发育以及损伤修复的过程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明确硬脑膜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会对许多尚不明确具体病因的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但目前对于硬脑膜的研究甚浅,许多分子机制和对目前硬脑膜在颅脑发育和损伤修复中发挥的作用还缺乏深入地探究。该文对硬脑膜发育过程及硬脑膜在颅脑发育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 颅骨 大脑 生长发育 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草苷在高糖诱导人角膜上皮细胞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支晓雯 李兵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0-364,共5页
目的探究积雪草苷(AS)对高糖诱导的人角膜上皮细胞(HCEC)损伤修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CEC;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及AS对HCEC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筛选出HCEC最佳高糖诱导浓度(150 mmol·L^(-1))及AS干预浓度(20μmol&#... 目的探究积雪草苷(AS)对高糖诱导的人角膜上皮细胞(HCEC)损伤修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CEC;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及AS对HCEC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筛选出HCEC最佳高糖诱导浓度(150 mmol·L^(-1))及AS干预浓度(20μmol·L^(-1))进行后续实验;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NC组;仅加入培养基DMEM)、高糖组(HG组;添加150 mmol·L^(-1)葡萄糖)、AS组(添加20μmol·L^(-1)的AS)、高糖+AS组(HG+AS组;添加150 mmol·L^(-1)葡萄糖及20μmol·L^(-1)的AS)。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24 h、48 h及72 h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培养24 h迁移能力;TUNEL染色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Wnt1、β-catenin、CyclinD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Wnt1、β-catenin、CyclinD1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HG组细胞培养24 h、48 h及72 h时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HG组比较,HG+AS组细胞培养24 h、48 h及72 h时增殖活性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NC组比较,HG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HG组比较,HG+AS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C组比较,HG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被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与HG组比较,HG+AS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与NC组比较,HG组细胞中Wnt1、β-catenin及CyclinD1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HG组比较,HG+AS组细胞中Wnt1、β-catenin及CyclinD1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NC组比较,HG组细胞中Wnt1、β-catenin及CyclinD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HG组比较,HG+AS组细胞中Wnt1、β-catenin及CyclinD1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AS可以缓解因高糖导致的HCEC损伤,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角膜病变 积雪草苷 WNT/Β-CATENIN通路 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激光致小鼠角膜损伤模型的构建及损伤修复观察
12
作者 周聪伶 焦路光 +5 位作者 王嘉睿 尹贻雪 聂祖康 邱梦琪 钟理 杨在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69-773,共5页
目的 构建二氧化碳(CO_(2))激光致小鼠角膜损伤模型,观察照射后小鼠角膜损伤修复过程。方法 将10只C57BL/6J小鼠的20眼分为4组,用波长10.6μm、光斑直径2 mm、功率0.94 W的CO_(2)激光照射角膜中央,各组照射剂量分别为3.0 J·cm^(-2)... 目的 构建二氧化碳(CO_(2))激光致小鼠角膜损伤模型,观察照射后小鼠角膜损伤修复过程。方法 将10只C57BL/6J小鼠的20眼分为4组,用波长10.6μm、光斑直径2 mm、功率0.94 W的CO_(2)激光照射角膜中央,各组照射剂量分别为3.0 J·cm^(-2)、4.5 J·cm^(-2)、7.5 J·cm^(-2)和10.5 J·cm^(-2),对应照射时间分别为0.10 s、0.15 s、0.25 s和0.35 s。于照射后1 d通过裂隙灯显微镜、OCT和组织病理学评估角膜损伤程度,以确定构建角膜损伤模型的最佳照射剂量。随后,构建小鼠角膜损伤模型,采用相同的方法分别于照射前及照射后0 h至6个月进行角膜损伤修复观察。结果 照射剂量为3.0 J·cm^(-2)时,角膜未观察到明显损伤。照射剂量为4.5 J·cm^(-2)时,角膜中央可见灰白色损伤区,受损区角膜上皮和内皮缺失。照射剂量为7.5 J·cm^(-2)或10.5 J·cm^(-2)时,角膜损伤区为瓷白色,角膜厚度增加,角膜边缘与虹膜粘连。故选用4.5 J·cm^(-2)照射剂量的CO_(2)激光构建角膜损伤模型。该照射剂量的激光损伤后角膜迅速肿胀增厚,损伤后1 d厚度达到峰值,之后逐渐恢复,14 d时基本恢复正常。损伤早期(0 h~3 d)角膜发生了受损上皮和内皮脱落、新生上皮和内皮迁移、炎症细胞浸润与消退等过程;损伤后期(7 d~6个月)角膜逐渐恢复并趋于正常,但部分小鼠角膜存在基质增生现象。结论 照射剂量为4.5 J·cm^(-2)的CO_(2)激光可用于构建小鼠角膜损伤模型。角膜损伤后的急性反应期主要发生在损伤后3 d内。损伤后期角膜的生理结构趋于正常,但透明度未能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激光 10.6μm激光 角膜损伤 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修复方式的2A12铝合金板孔边裂纹损伤修复件拉伸性能研究
13
作者 李宇珩 卜珩倡 +3 位作者 朱洪伟 关肖虎 高奇玉 占小红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3-142,共10页
目的研究含孔边裂纹损伤的铝合金板在典型修复方式下的性能恢复程度,并分析孔边裂纹长度对胶铆接修复效果的影响,为铝合金孔边裂纹损伤的高质量修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胶接、铆接和胶铆接3类典型抢修方式对铝合金孔边裂纹损伤开展... 目的研究含孔边裂纹损伤的铝合金板在典型修复方式下的性能恢复程度,并分析孔边裂纹长度对胶铆接修复效果的影响,为铝合金孔边裂纹损伤的高质量修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胶接、铆接和胶铆接3类典型抢修方式对铝合金孔边裂纹损伤开展修复试验,并制备含不同长度孔边裂纹的铝合金板,研究孔边裂纹长度对胶铆接修复件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采用拉伸测试评估损伤件修复后性能恢复程度。结果对含孔边裂纹的铝合金板修复而言,胶铆接修复件的强塑性明显优于胶接修复件及铆接修复件,最大断裂载荷达到6179 N,伸长率提升至3.05%。随裂纹长度增加,含孔边裂纹的铝合金胶铆接修复件性能恢复程度逐渐降低。基于力学测试结果分析,修复件失效形式主要包括胶层界面破坏、补片破坏及基板破坏。当裂纹长度大于15 mm时,修复件的失效形式由基板破坏转变为混合破坏(孔边裂纹两端基板破坏及补片破坏)。结论对于含10 mm孔边裂纹铝合金板而言,胶铆接修复件最大断裂载荷恢复至完好构件的72.23%,这表明胶铆接可以较好地实现含孔边裂纹铝合金板的修复。此外,针对铝合金板不同长度的孔边裂纹损伤,修复件在同种胶铆接修复工艺下的失效形式有所不同,故针对铝合金板不同长度的孔边裂纹损伤,需要定制和开发相应的修复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边裂纹 铆接 损伤修复 胶铆接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嘉东团队揭示ARK2N-CK2复合体参与光辐射损伤修复的机制
14
作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4-604,共1页
2024年6月6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王嘉东课题组在PNAS期刊上发表文章“The ARK2N-CK2 complex initiates transcription-coupled repair through enhancing the interaction ofCSB with lesion-stalled RNAPⅡ”(ARK2N-CK2复合体通过增... 2024年6月6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王嘉东课题组在PNAS期刊上发表文章“The ARK2N-CK2 complex initiates transcription-coupled repair through enhancing the interaction ofCSB with lesion-stalled RNAPⅡ”(ARK2N-CK2复合体通过增强CSB与被损伤阻滞的RNAPⅡ的结合启动转录偶联修复),揭示了ARK2N-CK2复合体参与光辐射损伤修复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修复 复合体 CS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的生物软组织损伤修复计算方法
15
作者 朱铭基 左迪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66-666,共1页
心血管疾病的产生与生物软组织损伤修复过程密切相关。计算方法在理解生物软组织损伤和修复的基本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损伤修复模型往往需要大量计算时间,并且不易于有限元实施。在本文中,结合梯度增强型非局部损伤模型、稳... 心血管疾病的产生与生物软组织损伤修复过程密切相关。计算方法在理解生物软组织损伤和修复的基本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损伤修复模型往往需要大量计算时间,并且不易于有限元实施。在本文中,结合梯度增强型非局部损伤模型、稳态驱动重构模型和损伤诱导生长模型,提出了一种快速的非局部损伤修复模型。在所提出的模型中,修复相关变量能够被显式表达。另外,采用自适应时间增量方法进一步减少计算时间。所提计算模型通过用户子程序UMAT与有限元软件Abaqus相结合,实现其有限元求解。算法的有效性通过多个经典算例进行了验证,最后,通过模拟动脉瘤的长期发展,阐述了模型在真实生物力学问题中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模型 心血管疾病 损伤修复 重构模型 生物软组织 生物力学 用户子程序 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Ne激光对小麦幼苗增强UV-B辐射损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31
16
作者 韩榕 王勋陵 +1 位作者 岳明 齐智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182-1187,共6页
采用 He-Ne激光 ( 5m W/ mm2 )来辐照处理经增强 UV-B( 1 0 .8k J· m- 2 · d- 1)辐射损伤的小麦幼苗 ,通过荧光光谱测定其中双链 DNA( ds DNA)的含量 ,分析研究了 He-Ne激光对小麦 DNA UV-B损伤的切除修复的影响和机制 ,以探... 采用 He-Ne激光 ( 5m W/ mm2 )来辐照处理经增强 UV-B( 1 0 .8k J· m- 2 · d- 1)辐射损伤的小麦幼苗 ,通过荧光光谱测定其中双链 DNA( ds DNA)的含量 ,分析研究了 He-Ne激光对小麦 DNA UV-B损伤的切除修复的影响和机制 ,以探明激光对 UV-B损伤的修复途径及机制 .结果表明 :He-Ne激光能明显增强 UV-B辐射处理后小麦种子的萌发力 ;小麦对 UV-B辐射损伤具有一定的切除修复能力 ,切除修复的高峰期发生在 UV-B辐射后 4~ 6 h内 ;He-Ne激光主要通过促进小麦的切除修复途径影响小麦对 UV-B损伤的修复 ,而且能增强小麦的切除修复能力 ,其促进作用在修复高峰期 ( 5h)表现尤为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UV-B HE-NE激光 DNA 损伤修复 幼苗 辐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核酸烷基化损伤修复酶ALKBH3在肿瘤进展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静燕 张琳 张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4-689,共6页
人源核酸烷基化损伤修复酶ALKBH3(alpha-ketoglutarate-dependent dioxygenase homolog 3)隶属于亚铁(Fe^(2+))和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α-KG)依赖型双加氧酶AlkB家族。尽管ALKBH3具有与该家族其他同源蛋白成员高度类似的保守... 人源核酸烷基化损伤修复酶ALKBH3(alpha-ketoglutarate-dependent dioxygenase homolog 3)隶属于亚铁(Fe^(2+))和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α-KG)依赖型双加氧酶AlkB家族。尽管ALKBH3具有与该家族其他同源蛋白成员高度类似的保守氨基酸序列和三级结构,但是ALKBH3对单链DNA或RNA上的N^(1)-甲基腺嘌呤和N^(3)-甲基胞嘧啶等烷基化损伤具有独特的识别和去除功能。它的表达异常或功能异常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有紧密联系,被认为是抗肿瘤的潜在药物靶标。对于ALKBH3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人体烷基化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分子机制,为研发靶向ALKBH3的抗肿瘤药物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核酸烷基化损伤修复 ALKBH3 DNA烷基化损伤修复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与肺癌顺铂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8
作者 唐春兰 杨和平 周向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960-964,共5页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肺癌的化疗是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其中,顺铂是有效并广泛应用的一线药物,但是由于耐药问题的存在使其疗效不尽如人意。顺铂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细胞毒药物,其主...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肺癌的化疗是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其中,顺铂是有效并广泛应用的一线药物,但是由于耐药问题的存在使其疗效不尽如人意。顺铂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细胞毒药物,其主要作用靶点是DNA,因此DNA损伤修复功能的异常是顺铂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本文主要综述了与肺癌顺铂耐药相关的DNA损伤修复异常,包括核苷酸切除修复异常、碱基错配修复异常、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异常及跨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顺铂 耐药机制 DNA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摩增强琥珀酸脱氢酶和钾-钠ATP酶活性促进兔股四头肌的损伤修复 被引量:11
19
作者 侯懿烜 郑元义 +3 位作者 张萍 刘祖丽 郜婕 唐成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012-2015,共4页
目的研究按摩对骨骼肌损伤修复关键酶琥珀酸脱氢酶(SDH)、钾-钠ATP酶(K+-Na+-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健康对照组(3只)、自然恢复组(15只)和按摩组(12只)。根据损伤造模后观察时间的不同,自然恢复组分为3个... 目的研究按摩对骨骼肌损伤修复关键酶琥珀酸脱氢酶(SDH)、钾-钠ATP酶(K+-Na+-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健康对照组(3只)、自然恢复组(15只)和按摩组(12只)。根据损伤造模后观察时间的不同,自然恢复组分为3个时相点,即自然恢复7 d组(3只)、按摩7 d对照组(自然恢复14 d,6只)和按摩14 d对照组(自然恢复21 d,6只),按摩组分为按摩7、14 d组(各6只)。重物打击法制作兔股四头肌急性损伤模型。HE、超声影像技术检测组织病理变化,酶组化法检测SDH酶、K+-Na+-ATPase活性。结果组织病理检测显示按摩对照组受损肌组织肿胀、萎缩退变,按摩治疗后修复或新生肌纤维明显增多。超声影像研究显示按摩对照组受损肌纤维纹理消失、回波呈弥漫性非均匀增强,按摩组回波呈弥漫均一性增强、边缘清晰。SDH和K+-Na+-ATPase活性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按摩7 d组(0.003 3±0.000 2)vs(0.002 2±0.000 2)和14 d组(0.003 9±0.000 2)vs(0.003 2±0.000 1)较对应的按摩对照组SDH活性明显增加(P<0.01),SDH深染的Ⅰ型肌纤维数量百分比高于对应的按摩对照组[7 d组:(38.6±2.6)%vs(25.1±1.7)%,P<0.01;14 d组:(56.2±4.5)%vs(30.3±2.1)%,P<0.01];ATPase活性分别在按摩7 d组和14 d组比对应的按摩对照组升高约47%和72%(P<0.01)。结论按摩可能通过提高受损肌组织有氧代谢相关酶类活性,促进受损肌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摩 股四头肌 琥珀酸脱氢酶 钾-钠ATP酶 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曾园山 李晓滨 +3 位作者 郭家松 陈雅云 丁英 陈玉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8-470,共3页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移植 损伤修复 督脉电针 急性脊髓损伤 主要表现 脊髓损害 治疗方法 有效方法 经济负担 生存质量 外伤性 发生率 社会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