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边界高频振荡失稳机理的一点注记 被引量:10
1
作者 谢志南 廖振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2-306,328,共5页
进一步完善了人工边界高频振荡失稳机理的解释.解析证明了对于一维波动模型的离散模型,当人工波速大于1.5倍的离散空间步距与时间步距的比值时,则在某一高频段内,其稳态波动解在人工边界上反射系数的模大于1的命题.在此基础上对失稳的... 进一步完善了人工边界高频振荡失稳机理的解释.解析证明了对于一维波动模型的离散模型,当人工波速大于1.5倍的离散空间步距与时间步距的比值时,则在某一高频段内,其稳态波动解在人工边界上反射系数的模大于1的命题.在此基础上对失稳的高频段作了进一步的讨论,揭示了高频振荡失稳发生于对波动数值模拟无意义的高频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边界 高频振荡失稳 波动方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C控制引起的电压振荡失稳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顾伟 蒋平 唐国庆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9-23,共5页
在发生电压崩溃的单机-动态负荷系统中,采用传统SVC控制器(静止无功补偿器)提高其电压稳定性。研究表明SVC控制可以延迟系统鞍结分岔点,大大提高系统电压稳定性。但新状态变量的引入改变了系统特性,使得系统在发生鞍结分岔之前,先经历一... 在发生电压崩溃的单机-动态负荷系统中,采用传统SVC控制器(静止无功补偿器)提高其电压稳定性。研究表明SVC控制可以延迟系统鞍结分岔点,大大提高系统电压稳定性。但新状态变量的引入改变了系统特性,使得系统在发生鞍结分岔之前,先经历一个Hopf分岔。时域仿真表明,此Hopf分岔诱导系统发生振荡型电压失稳,系统的负荷极限由Hopf分岔参数决定。因此,在使用FACTS控制器提高系统电压稳定性时,要详细考虑其对系统中各种分岔的影响,综合优化控制器的设计和安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崩溃 振荡型电压 鞍结分岔 HOPF分岔 分岔控制 SVC 负荷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电压振荡型失稳边界分析与算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戴博 张建华 刘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44-49,共6页
提出了全参数空间下的最近动态电压振荡型失稳边界的计算方法。在每次迭代中,采用逐步增长负荷的迭代方式找到振荡型失稳边界,求取失稳边界的超平面法向量。将该法向量作为新的负荷增长方式寻找下一步失稳边界,最终找到系统发生电压振... 提出了全参数空间下的最近动态电压振荡型失稳边界的计算方法。在每次迭代中,采用逐步增长负荷的迭代方式找到振荡型失稳边界,求取失稳边界的超平面法向量。将该法向量作为新的负荷增长方式寻找下一步失稳边界,最终找到系统发生电压振荡型失稳的最近边界及其对应的最危险负荷增长方向。相对于摄动方法而言,该方法将各种因素对于电压稳定域的影响考虑在内,且不需要求取控制参数的海森矩阵,具有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选取系统有功负荷作为控制参数,研究了负荷的不同增长方式对系统振荡失稳边界的影响,并根据超平面的法向量求解出系统发生振荡型失稳的最近边界以及所对应的最危险的负荷增长方向。提出2类电压稳定指标,所提指标有助于综合评估系统动态电压稳定裕度。采用3节点和IEEE14节点仿真系统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边界 HOPF分岔 负荷增长方式 动态电力系统 电压定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耦联系统失稳振荡的动态分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邱宇 邱勇 邱家俊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5-240,共6页
应用机电分析动力学的理论建立了交流电机组的机电耦联振动方程组。运用微分动力学系统理论深入分析了交流电机的机电耦联失稳振荡问题。对于该系统出现的高余维分岔问题,通过中心流形定理、多参数稳定性理论和归一化方法得到了原系统的... 应用机电分析动力学的理论建立了交流电机组的机电耦联振动方程组。运用微分动力学系统理论深入分析了交流电机的机电耦联失稳振荡问题。对于该系统出现的高余维分岔问题,通过中心流形定理、多参数稳定性理论和归一化方法得到了原系统的Normal Form形式,并详细讨论了系统的分岔情况以及分岔解的稳定性,并进行了详细的数值计算分析,很好地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取得了交流电机失稳振荡更深入一步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耦联系统 振荡 交流电机 分岔 中心流形 摄动参数 多参数定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的最优分岔控制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顾伟 蒋平 唐国庆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9-33,共5页
结合小扰动参数稳定域的概念,建议把小扰动稳定控制描述为"保证系统不可控分岔参数μ≥μref,在系统小扰动参数稳定域内寻找最优的可控参数组合以保证系统的控制代价最小"这一最优分岔控制问题;建立了最优鞍结分岔控制和最优H... 结合小扰动参数稳定域的概念,建议把小扰动稳定控制描述为"保证系统不可控分岔参数μ≥μref,在系统小扰动参数稳定域内寻找最优的可控参数组合以保证系统的控制代价最小"这一最优分岔控制问题;建立了最优鞍结分岔控制和最优Hopf分岔控制的数学模型,考虑了各种不等式约束,从数学上严格保证了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最优控制。在New England 39节点系统中研究了一个小扰动最优鞍结分岔控制算例,实现了以励磁参考电压为控制变量的最优分岔控制策略;提出了初值预测和控制变量选择方案,实现了大系统中的最优Hopf分岔控制策略。优化控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解决小扰动稳定控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分岔控制 小扰动参数定域 单调 振荡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电力系统大扰动稳定性的最优分岔控制策略 被引量:3
6
作者 顾伟 蒋平 唐国庆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17,共6页
仿真研究了大扰动参数稳定域ΩLDSR和小扰动参数稳定域ΩSSSR的关系,提出了几个合理的假设,据此假设提出了通过收缩相应故障后小扰动参数稳定域ΩSSSR来近似等效大扰动参数稳定域ΩLDSR的方法。结合上述收缩ΩSSSR的方法,提出了基于最... 仿真研究了大扰动参数稳定域ΩLDSR和小扰动参数稳定域ΩSSSR的关系,提出了几个合理的假设,据此假设提出了通过收缩相应故障后小扰动参数稳定域ΩSSSR来近似等效大扰动参数稳定域ΩLDSR的方法。结合上述收缩ΩSSSR的方法,提出了基于最优分岔控制策略的电力系统大扰动稳定控制方案。对WSCC 3机9节点系统采用最优Hopf分岔控制策略,通过3个控制步实现了对发电机励磁增益的优化控制,保证了系统大扰动稳定性;对New England 39节点系统采用最优鞍结分岔控制策略,以发电机励磁参考电压为优化变量进行大扰动稳定控制,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分岔控制 小扰动参数定域 单调 振荡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单元间交互作用对直流微电网稳定性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郑凯元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7963-7979,共17页
该文探究了动态单元交互作用如何影响直流微电网的稳定性,构建了由所研究目标动态单元构成的子系统和由微网剩余动态单元构成的子系统组成的闭环互联模型。针对子系统间的动态交互作用,通过模式分析的方法发现动态交互作用对稳定性作用... 该文探究了动态单元交互作用如何影响直流微电网的稳定性,构建了由所研究目标动态单元构成的子系统和由微网剩余动态单元构成的子系统组成的闭环互联模型。针对子系统间的动态交互作用,通过模式分析的方法发现动态交互作用对稳定性作用的程度受到子系统开环动态特性的影响。当两个子系统开环振荡模式接近时,动态交互作用对系统阻尼的影响急剧增加,使得微网闭环振荡模式阻尼迅速降低。文章从模式条件的角度,揭示动态交互作用影响系统稳定性的机理,并提供量化评估的指标,以检验交互作用造成微网失稳的风险。最后,通过含换流器接口动态负荷与直流母线电压控制单元的微网算例验证该文分析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网 动态交互 直流换流器 动态负荷 振荡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C抑制含电池储能直流配电系统振荡的阻尼控制及参数计算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年光 罗华伟 +3 位作者 王立娜 吴昌龙 骆洛 李云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20-3030,共11页
双向DC-DC变换器运行于Buck模式所产生的负阻尼效应是诱导直流配电系统发生振荡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VSC与双向DC-DC变换器所构成的直流配电系统振荡失稳问题,基于构建的状态空间理论分析模型,研究了稳态运行点、主电路参数以及控... 双向DC-DC变换器运行于Buck模式所产生的负阻尼效应是诱导直流配电系统发生振荡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VSC与双向DC-DC变换器所构成的直流配电系统振荡失稳问题,基于构建的状态空间理论分析模型,研究了稳态运行点、主电路参数以及控制系统参数对直流配电系统失稳特性的影响,揭示了振荡失稳发生的本质机理。其次,通过实时调整注入直流配电系统的瞬时有功功率,提出了在VSC电流内环反馈直流电流的有源阻尼控制策略。再次,以低频段阻抗幅值无交点、中频段幅值交点的相位差限制在180°范围内为约束条件,对有源阻尼控制器参数的选择范围进行了解析计算,分析了影响参数选择的主要因素。最后,以稳定性最严重的工况为例,在参数解析计算范围内,选择了矩形方框的4个点参数进行电磁暂态仿真验证,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系统 DC-DC变换器 振荡失稳 阻尼控制 参数计算 电池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受端支撑的高压直流故障恢复优化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栗然 卢佳丽 +5 位作者 赵峰 吴涛 冯翠香 贾深禹 李泽 刘英培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共9页
弱受端支撑的高压直流发生双极直流短路故障后,在恢复过程中会出现电压、电流及功率振荡甚至失稳现象,威胁系统稳定运行。首先分析了高压直流输电等值系统在全压和降压运行方式下的最大输送极限,指出受端弱同步支撑的高压直流在降压运... 弱受端支撑的高压直流发生双极直流短路故障后,在恢复过程中会出现电压、电流及功率振荡甚至失稳现象,威胁系统稳定运行。首先分析了高压直流输电等值系统在全压和降压运行方式下的最大输送极限,指出受端弱同步支撑的高压直流在降压运行状态下可能突破运行极限,这是导致直流故障恢复振荡的主要原因。基于实时数字仿真软件RTDS分析整流侧最小触发角、定电流控制参数、低压限流控制参数、降压重启动幅值以及受端电网强度对改善系统恢复振荡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最小触发角、定电流控制、低压限流控制和降压再启动电压定值等环节参数,可以减缓直流功率恢复速率,有助于提升直流故障恢复过程中弱受端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失稳 最大功率曲线 直流控制器 降压重启动整定值 短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耦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邱家俊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53-460,共8页
简要介绍了机电系统及机电耦联动力学包含的主要领域.介绍了机电耦合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对以电机为核心组成的机电耦联系统中的非线性振动及非线性动力学3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对今后研... 简要介绍了机电系统及机电耦联动力学包含的主要领域.介绍了机电耦合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对以电机为核心组成的机电耦联系统中的非线性振动及非线性动力学3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对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耦联 参数共振 多重共振 振荡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的阻抗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苗虹 朱兴隆 张硕文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18期58-62,共5页
采用阻抗方法对逆变器控制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微电网系统的等效小信号阻抗模型,并将其分割成两个独立子系统,得到电网的输出导纳以及并网逆变器的输出导纳。再结合阻抗法的稳定性判据,比较逆变器输出导纳与电网导纳的相位差,分析出... 采用阻抗方法对逆变器控制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微电网系统的等效小信号阻抗模型,并将其分割成两个独立子系统,得到电网的输出导纳以及并网逆变器的输出导纳。再结合阻抗法的稳定性判据,比较逆变器输出导纳与电网导纳的相位差,分析出不同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稳定性,并通过导纳伯德图求出系统的失稳振荡频率。结果表明,在所研究分析的控制策略中,单环逆变器侧电流控制的稳定性最好,稳定裕度最高;而双环电容电流控制策略的稳定性最差,并网电流谐波失真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策略 并网逆变器 定性分析 输出导纳 阻抗模型 相位差比较 振荡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网电流谐波微分的有源阻尼策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树德 李旺 +2 位作者 徐佳 张新闻 熊连松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6305-6317,共13页
采用有源阻尼抑制弱电网下并网变流器系统失稳振荡的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已有的直接以公共耦合点(PCC)电压为反馈量的有源阻尼方法可有效抑制系统的失稳振荡,但会削弱系统对电网背景谐波电压扰动的抑制能力,进而影响到并网电流质... 采用有源阻尼抑制弱电网下并网变流器系统失稳振荡的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已有的直接以公共耦合点(PCC)电压为反馈量的有源阻尼方法可有效抑制系统的失稳振荡,但会削弱系统对电网背景谐波电压扰动的抑制能力,进而影响到并网电流质量。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并网电流谐波微分的有源阻尼策略,通过微分运算将系统失稳振荡引发的谐振电流转换成PCC处的谐振电压,避免了将电网背景谐波电压扰动引入到并网电流参考值,可兼顾弱电网下并网变流器系统稳定控制和高质量并网电流两方面需要。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文中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并网变流器 振荡 有源阻尼 并网电流谐波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