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振动传递函数的排气系统悬挂点位置优化 被引量:16
1
作者 廖芳 高卫民 +1 位作者 顾彦 王承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6-931,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振动传递函数法的排气系统悬挂点位置优化方法.以某混合动力轿车悬挂点位置布置为例,通过有限元法建立从发动机激励到排气系统的振动传递函数数值模型,得到排气系统各点在振动频带内的总相对位移响应,由总相对位移响应最小... 提出一种基于振动传递函数法的排气系统悬挂点位置优化方法.以某混合动力轿车悬挂点位置布置为例,通过有限元法建立从发动机激励到排气系统的振动传递函数数值模型,得到排气系统各点在振动频带内的总相对位移响应,由总相对位移响应最小确定悬挂点位置的优化方案.研究表明,此方法中发动机激励、动力总成与排气系统的模态参与因子和模态振型共同确定悬挂点位置.比较优化方案与初始方案的实车验证数据可得,优化方案中排气系统和座椅导轨的振动加速度降幅超过17%,证明基于振动传递函数的排气悬挂点位置布置方法能用于悬挂点位置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系统 振动传递函数 悬挂点位置 总相对位移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体振动传递函数测试及其数据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勇斌 林丽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54,64,共6页
给出了弹体振动传递函数测试方案,并对相应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针对某典型导弹,分析了测试数据对稳定回路设计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弹体振动传递函数对垂直发射段初和30 km以上的高空影响较大,这个因素影响着弹性滤波器的参数选择;最后... 给出了弹体振动传递函数测试方案,并对相应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针对某典型导弹,分析了测试数据对稳定回路设计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弹体振动传递函数对垂直发射段初和30 km以上的高空影响较大,这个因素影响着弹性滤波器的参数选择;最后讨论了弹体振动传递函数测试试验的改进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传递函数测试 稳定回路 弹性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与振动传递函数分析的低噪声液压站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孙营辉 李志印 +1 位作者 李佳 彭文波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61,共7页
[目的]液压油站作为液压系统的动力源,是液压系统振动、噪声产生的根源。为进一步降低液压系统的振动、噪声水平,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分析与振动传递函数分析的低噪声液压油站的设计方法。[方法]建立液压油站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求解出... [目的]液压油站作为液压系统的动力源,是液压系统振动、噪声产生的根源。为进一步降低液压系统的振动、噪声水平,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分析与振动传递函数分析的低噪声液压油站的设计方法。[方法]建立液压油站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求解出油站的模态,并利用模态叠加法对油站结构及液压泵的安装位置进行优化,得到油站的最佳结构形式和液压泵最佳安装位置。基于振动传递函数分析对液压油站箱体结构进行设计,优化泵组到油站机脚的振动传递路径,进一步降低液压泵组振动噪声对液压油站的影响。[结果]油站的振动噪声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显著降低了液压油站振动、噪声指标,其中液压油站振动加速度总级降低5.7 dB,空气噪声降低2 dB,[结论]为液压系统减振降噪提供了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油站 模态分析 振动传递函数 减振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传递函数的变速器壳体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宗邦飞 褚超美 缪国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7年第4期43-46,52,共5页
针对变速器壳体的振动变形问题,运用Hyperworks仿真分析软件,对目标壳体后壳体悬置点进行振动传递函数分析;然后根据传递函数分析的加速度频响和动刚度频响的关系,研究目标壳体悬置点动刚度频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最终获得的动刚度... 针对变速器壳体的振动变形问题,运用Hyperworks仿真分析软件,对目标壳体后壳体悬置点进行振动传递函数分析;然后根据传递函数分析的加速度频响和动刚度频响的关系,研究目标壳体悬置点动刚度频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最终获得的动刚度频响曲线比传统的加速度频响曲线更加直观具体地反应了变速器壳体表面的振动变形情况,从而实现直观表达变速器壳体振动特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器壳体 振动变形 振动传递函数分析 加速度频率响应 动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饰车身振动传递函数性能试验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胡苏楠 张代胜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8年第12期18-22,55,共6页
针对某款MPV承载式车身振动传递函数的获取和处理,结合小波包分析给出VTF方法。首先,通过动态采集系统在频域范围获得加速度频率响应信号,接着通过利用DWPT小波包技术对频响信号进行滤波分层分解,并在考虑残余能量比例的情况下选取合适... 针对某款MPV承载式车身振动传递函数的获取和处理,结合小波包分析给出VTF方法。首先,通过动态采集系统在频域范围获得加速度频率响应信号,接着通过利用DWPT小波包技术对频响信号进行滤波分层分解,并在考虑残余能量比例的情况下选取合适全局阀值进行压缩,最后,结合频域信号的相干函数曲线选取优势频率,并对比其频率响应函数峰值得到振动传递函数。结果表明,该方法为研究整车NVH性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传递函数 优势频率 NVH 小波包变换 相干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传递率的地铁车辆振动传递特性研究
6
作者 巩延庆 张云富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7-181,190,共6页
[目的]为确保地铁车辆在运营时其振动水平满足设计标准,有必要以振动传递率为关键指标来评估地铁车辆隔振性能,并引入相干函数评价振动传递函数的质量。[方法]在地铁车辆的关键部位布置振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各部件的振动加速度信号。... [目的]为确保地铁车辆在运营时其振动水平满足设计标准,有必要以振动传递率为关键指标来评估地铁车辆隔振性能,并引入相干函数评价振动传递函数的质量。[方法]在地铁车辆的关键部位布置振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各部件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基于此,计算了不同传递路径下的振动传递函数及相干函数,以此来量化振动从激励点到目标点的传递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程度。此外,还对一系悬挂、二系悬挂,以及车体底架至车内地板的振动传递路径进行了分析。[结果及结论]轴箱至构架端部的平均隔振率约为60%,而构架中部至车体底架的平均隔振率达到了80%,这说明一系和二系悬挂系统均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对于特定频率范围内的振动(例如10~20 Hz,40~60 Hz),构架端部和车体底架的振动特性分别与轴箱和构架中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然而,车体底架至车内地板的振动传递关系并不显著,这是因为地板位置的振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振动传递 振动传递函数 相干函数 振动传递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冲试验的地铁环境振动响应传递函数预测方法研究
7
作者 王文斌 刘维宁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2-134,共3页
地铁运营引起的建筑物内振动,若对其不加防护,将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干扰精密仪器的正常运行,造成古建筑物的损伤;准确地预测地铁运营引起的环境振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此,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8017,50848046,5053... 地铁运营引起的建筑物内振动,若对其不加防护,将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干扰精密仪器的正常运行,造成古建筑物的损伤;准确地预测地铁运营引起的环境振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此,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8017,50848046,50538010),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有限元仿真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铁运营引起的振动传递问题,并提出基于脉冲传递函数法的地铁运营引起建筑物内振动预测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运营 地面振动 建筑物 振动模态 振动响应传递函数 振动预测 减振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越野车塑料休息踏板振动问题的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涂晴 邓磊 申一方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5,共7页
针对某越野车扬声器中度音量以上会引发驾驶员左侧脚塑料休息踏板振动发麻的问题展开了分析与优化研究。首先在踏板上布置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得到振动测试曲线,识别出主要问题频率为250Hz和320 Hz,对踏板振动传递路径进行了机理分析,分别... 针对某越野车扬声器中度音量以上会引发驾驶员左侧脚塑料休息踏板振动发麻的问题展开了分析与优化研究。首先在踏板上布置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得到振动测试曲线,识别出主要问题频率为250Hz和320 Hz,对踏板振动传递路径进行了机理分析,分别对A柱下外饰板和车身地板进行诊断排查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均不是主要振动传递路径。然后对塑料踏板进行模态测试分析,模态综合频响曲线显示塑料踏板在251.6Hz和319.1Hz存在明显的峰值,与问题频率一致,综合分析测试结果可知踏板本身结构弱、振动灵敏度大是主要原因。再建立内饰车身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分析结果与测试结果对比误差均在5%以内,同时建立扬声器到塑料踏板的振动传递函数分析工况,发现仿真与测试结果趋势一致。最后以踏板振动传递函数为目标进行拓扑优化,发现优化后的踏板振动传递灵敏度减小明显。制作样件进行实车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减小踏板振动传递函数灵敏度显著改善了踏板振动问题,该研究方法为其他同类型问题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休息踏板 振动优化 振动传递函数 模态分析 拓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筋圆柱壳体支撑结构振动传递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温华兵 左言言 +2 位作者 夏兆旺 申华 李芳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85-792,共8页
支撑结构型式和布置位置对加筋圆柱壳体内振动传递特性具有重要影响。文中设计了加筋圆柱壳体试验模型装置,内含壳体支撑结构、平台支撑结构和舱壁支撑结构,开展了加筋圆柱壳体模型的振动模态试验和传递特性试验。以振动传递函数为评价... 支撑结构型式和布置位置对加筋圆柱壳体内振动传递特性具有重要影响。文中设计了加筋圆柱壳体试验模型装置,内含壳体支撑结构、平台支撑结构和舱壁支撑结构,开展了加筋圆柱壳体模型的振动模态试验和传递特性试验。以振动传递函数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频率下支撑结构至加筋圆柱壳体表面的振动传递特性,得出振动传递特性在低频时很大程度上受到壳体结构振动模态的影响。提出等效振动传递函数概念,分析了支撑结构的型式及布置对加筋圆柱壳体传递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有助于控制动力机械设备的中低频振动传递,对加筋圆柱壳体内支撑结构的声学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圆柱壳体 支撑结构 振动传递函数 模态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邻近建筑环境振动预测及传递规律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啟乐 刘林芽 李纪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2-508,共7页
以南昌地铁1号线邻近建筑二中宿舍楼为研究对象,基于动力反应分析理论,建立隧道-大地-建筑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计算边界域施加黏弹性人工边界,研究双线双向隧道上行线和下行线不同隔振工况下,宿舍楼室内的振动响应及振动在楼层... 以南昌地铁1号线邻近建筑二中宿舍楼为研究对象,基于动力反应分析理论,建立隧道-大地-建筑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计算边界域施加黏弹性人工边界,研究双线双向隧道上行线和下行线不同隔振工况下,宿舍楼室内的振动响应及振动在楼层之间的传递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上行线和下行线隧道均采用整体道床时,室内振动超出标准;如果仅在上行线隧道采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进行隔振,室内振动降低到标准以内,但是富余量不大;当上行线和下行线隧道均采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进行隔振时,宿舍楼室内的振动大大降低,距标准规定的限值有很大的富余量。研究发现钢弹簧浮置板对6.3~15 Hz 范围内的振动有放大效应,隔振区间主要在15 Hz 以上;低频振动随着楼层的升高而增强,Z 振级在各楼层之间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双向隧道 整体道床 钢弹簧浮置板道床 1 /3 倍频程 隔振 振动传递函数 Z 振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内脉冲激励下地层振动传递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文斌 刘维宁 +2 位作者 孙宁 李克飞 聂志理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2-165,198,共5页
目前,对于地铁运营引起的振动在地层中的传递特性一直未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利用自动落锤激励装置锤击轨道减振与控制实验室10 m埋深隧道内轨道,研究了0~200 Hz频段振动加速度在地层中的传播衰减特性。试验结果表明:①隧道结构-地面振... 目前,对于地铁运营引起的振动在地层中的传递特性一直未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利用自动落锤激励装置锤击轨道减振与控制实验室10 m埋深隧道内轨道,研究了0~200 Hz频段振动加速度在地层中的传播衰减特性。试验结果表明:①隧道结构-地面振动加速度峰值衰减率达到81.25%,地层对振动有很强的衰减作用。②除了30 Hz附近频段传递函数幅值大于1,隧道结构到地面振动响应传递函数幅值普遍小于0.4。③隧道结构-地面1/3倍频程加速度级传递损失曲线呈V形分布,传递损失在30 Hz附近最小,且为负值,此频段振动加速度能量从隧道传递到地面有放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试验 自动落锤激励装置 传递损失 振动响应传递函数 相干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变速器壳体振动频率响应特性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宗邦飞 褚超美 +1 位作者 黄永辉 谭辉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4-249,共6页
针对汽车变速器壳体局部断裂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动刚度特性分析变速器壳体局部変形特性的方法,并对危险频率下的壳体结构进行改进分析。以一种前橫置变速器壳体为研究对象,运用Hyperwork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目标壳体输入轴轴承... 针对汽车变速器壳体局部断裂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动刚度特性分析变速器壳体局部変形特性的方法,并对危险频率下的壳体结构进行改进分析。以一种前橫置变速器壳体为研究对象,运用Hyperwork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目标壳体输入轴轴承孔关键点处施加激励,采用振动传递函数的方法,对振动强烈的变速器后壳体进行振动频率响应特性分析,获得变速器后壳体悬置点加速度频响曲线和动刚度频响曲线。进而对变速器后壳体结构进行改进,并对改进后结构进行软件验证分析。研究表明,动刚度频响曲线评价方法是一种能直观准确反应壳体结构与变形的关系,能够准确找到需要改进的壳体频率区间及部位的有效方法,并且改进的壳体结构可以有效改善壳体结构的振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器壳体 振动传递函数 振动特性 动刚度 结构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饰车身地板振动性能优化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华清 张相坤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7年第6期56-60,共5页
在某SUV车型工程设计阶段,运用有限元法进行内饰车身地板响应点振动传递函数分析。与参考车型振动曲线对比,发现车身地板测点峰值大幅超出。通过模态贡献量及模态分析,诊断出振动传递函数峰值大幅超出是由地板局部模态引起。为提高地板... 在某SUV车型工程设计阶段,运用有限元法进行内饰车身地板响应点振动传递函数分析。与参考车型振动曲线对比,发现车身地板测点峰值大幅超出。通过模态贡献量及模态分析,诊断出振动传递函数峰值大幅超出是由地板局部模态引起。为提高地板局部刚度,以地板振动传递函数为目标函数进行形貌优化,设计出新的地板结构以降低测点振动峰值。制造样车后,对地板振动传递函数进行实车测试,验证仿真分析结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车型工程设计阶段,基于形貌优化的振动传递函数分析可以有效应用于内饰车身地板减振结构设计中,降低后期实车抖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工程设计 内饰车身 振动传递函数 模态贡献量 形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车后排鼓音的优化改进
14
作者 廖抒华 张伟 +1 位作者 苏海亮 刘利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6年第4期210-213,共4页
首先介绍传递函数理论,提出一种基于振动传递函数的方法分析后扭力梁的振动传递特性,使其避开峰值频率来改善后排噪声问题。以某紧凑型轿车为例,通过实验测试发现其存在后排鼓音问题,利用CAE分析方法找到产生的原因,提出几种后扭力梁纵... 首先介绍传递函数理论,提出一种基于振动传递函数的方法分析后扭力梁的振动传递特性,使其避开峰值频率来改善后排噪声问题。以某紧凑型轿车为例,通过实验测试发现其存在后排鼓音问题,利用CAE分析方法找到产生的原因,提出几种后扭力梁纵臂加粗优化方案来解决该问题,通过分析后扭力梁的振动传递函数并加以实验验证,最终确实定优化方案,较好解决后排鼓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振动传递函数、后扭力梁、模态、振动传递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座椅抖动及安全带固定点强度改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晶晶 钟利萍 +3 位作者 郭鹏程 许玄 刘颖 李落星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0-55,共6页
针对某商用车座椅与车身匹配在整车道路试验中出现的座椅抖动及安全带固定点试验中强度不足的问题,首先利用台架扫频试验分析得出了座椅靠背的振动特性;其次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进行振动传递函数(VTF)分析,通过比较仿真与试验结果验证了... 针对某商用车座椅与车身匹配在整车道路试验中出现的座椅抖动及安全带固定点试验中强度不足的问题,首先利用台架扫频试验分析得出了座椅靠背的振动特性;其次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进行振动传递函数(VTF)分析,通过比较仿真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精度,并采用振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找出了引起振幅过大的传递路径为右前悬架激励→地板安装孔Z向→座椅滑轨Z向→座椅靠背X向,进一步借助传递函数分析间接地预测出最终的响应;再次采用受力路径分析方法对安全带固定点试验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安全带固定点力学性能薄弱位置为地板;最后提出了座椅地板结构加强方案,改进后的座椅振动峰值降低了67%,主观评价抖动现象消除;并且该方案在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中增强效果较明显,改进后靠背前向位移减小146 mm,未超过RC平面,试验结果满足法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特性 振动传递函数分析 安全带固定点强度 结构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切割机横梁多工况多目标动力学拓扑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宇 林毓培 +1 位作者 舒雷 董俊红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5-70,共6页
首先,以激光切割机伺服电机为振动激励源、激光头振动响应为加工精度评价参数,建立了振动系统仿真模型。接着,采用原点动刚度和振动传递函数评价方法,计算了多工况下激光头振动响应。然后,提出了一种多工况多目标动力学拓扑优化方法,在... 首先,以激光切割机伺服电机为振动激励源、激光头振动响应为加工精度评价参数,建立了振动系统仿真模型。接着,采用原点动刚度和振动传递函数评价方法,计算了多工况下激光头振动响应。然后,提出了一种多工况多目标动力学拓扑优化方法,在控制质量的前提下优化了横梁减重孔分布。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原横梁结构、横梁无减重孔和优化减重孔3种模型在多工况下的激光头振动响应获知:采用该多工况多目标动力学拓扑优化方法可合理优化横梁减重孔分布,是减小激光头振动响应、提高加工精度的一种有效措施。上述研究成果不但可为激光切割机频域动态力学性能分析提供参考,而且可为伺服电机与激光切割机结构性能匹配设计提供指导,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切割机横梁 原点动刚度 振动传递函数 拓扑优化 减重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吸振器应用于车辆悬架系统的NVH控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霏霏 孙永宽 +1 位作者 刘文杰 秦武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2-778,833,834,共9页
为了降低汽车室内噪声,提高乘坐舒适性,进行了利用动力吸振器降低车内噪声的方法研究。针对某款SUV车型在开发过程中后排噪声超出乘客接受范围的问题,经噪声测试、主观评价并结合工作振型(operational deflection shape,简称ODS)分析,... 为了降低汽车室内噪声,提高乘坐舒适性,进行了利用动力吸振器降低车内噪声的方法研究。针对某款SUV车型在开发过程中后排噪声超出乘客接受范围的问题,经噪声测试、主观评价并结合工作振型(operational deflection shape,简称ODS)分析,确定副车架在200~300 Hz频段下与车身产生了较大共振耦合。提出在副车架上增加有阻尼动力吸振器的方案,建立吸振器数学模型,通过测试吸振器固有频率以选用合适的吸振器。同时,对副车架进行振动传递函数(vibration transfer function,简称VTF)测试,以确定吸振器的安装位置,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副车架在增加吸振器优化后,能够将后排212 Hz的峰值噪声降低4 dB,在232 Hz降低6 dB,同时在200~250 Hz频带内平均降低了3 dB,能够起到良好的降噪效果。该方案为汽车振动噪声控制提供了一种工程化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噪声 悬架系统 工作振型 动力吸振器 振动传递函数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