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振动传递率的地铁车辆振动传递特性研究
1
作者 巩延庆 张云富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7-181,190,共6页
[目的]为确保地铁车辆在运营时其振动水平满足设计标准,有必要以振动传递率为关键指标来评估地铁车辆隔振性能,并引入相干函数评价振动传递函数的质量。[方法]在地铁车辆的关键部位布置振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各部件的振动加速度信号。... [目的]为确保地铁车辆在运营时其振动水平满足设计标准,有必要以振动传递率为关键指标来评估地铁车辆隔振性能,并引入相干函数评价振动传递函数的质量。[方法]在地铁车辆的关键部位布置振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各部件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基于此,计算了不同传递路径下的振动传递函数及相干函数,以此来量化振动从激励点到目标点的传递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程度。此外,还对一系悬挂、二系悬挂,以及车体底架至车内地板的振动传递路径进行了分析。[结果及结论]轴箱至构架端部的平均隔振率约为60%,而构架中部至车体底架的平均隔振率达到了80%,这说明一系和二系悬挂系统均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对于特定频率范围内的振动(例如10~20 Hz,40~60 Hz),构架端部和车体底架的振动特性分别与轴箱和构架中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然而,车体底架至车内地板的振动传递关系并不显著,这是因为地板位置的振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振动传递 振动传递函数 相干函数 振动传递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架结构周期特性的改进设计及振动传递特性分析
2
作者 苟海朝 路国运 杨会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3,共8页
【目的】针对网架结构的三维点阵周期性结构进行动力学特性研究,探索不同周期单元结构的设计与宏观整体特性间的内在联系。【方法】运用有限元法建立网架模型并通过计算其频响特性来评价其隔振性能,依据周期结构带隙原理设计了螺旋杆网... 【目的】针对网架结构的三维点阵周期性结构进行动力学特性研究,探索不同周期单元结构的设计与宏观整体特性间的内在联系。【方法】运用有限元法建立网架模型并通过计算其频响特性来评价其隔振性能,依据周期结构带隙原理设计了螺旋杆网架和双材料网架两种网架结构模型,并对两种网架结构模型的隔振效果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两种网架结构和原始网架结构相比可以更好地有选择性地抑制高、低频振动。且文中基于网架结构周期特性中的带隙特性对网架进行隔振设计也可为该类结构健康监测与振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结构 网架结构 频响函数综合 有限元分析 振动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器发动机振动传递控制仿真与试验研究
3
作者 王双立 贺佩韬 +2 位作者 耿小明 谢溪凌 张志谊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发动机振动经两侧支承结构传递到壳体表面,形成的振动声辐射使水下航行器易被探测。针对发动机振动传递控制问题,在有限空间内设计一种新型的主被动隔振支承,以替代传统的法兰支承。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振源-隔振支承-壳体耦合系统振动模... 发动机振动经两侧支承结构传递到壳体表面,形成的振动声辐射使水下航行器易被探测。针对发动机振动传递控制问题,在有限空间内设计一种新型的主被动隔振支承,以替代传统的法兰支承。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振源-隔振支承-壳体耦合系统振动模型,分析振源振动传递特性,并结合自适应控制算法进行控制效果仿真。构建振源-隔振支承-壳体试验系统,验证主被动支承结构对振动传递的控制效果。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主被动隔振支承可使10~500 Hz频带内壳体主要线谱最大衰减26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主被动隔振支承 自适应控制 振动传递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电子设备振动传递率计算模型研究
4
作者 刘治虎 醋强一 +3 位作者 董进喜 成鑫 常向廷 裴晓辉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5,共6页
为解决机载电子设备随机振动传递率计算准确度问题,首先,通过试验验证了STEINBERG正弦振动传递率基本模型和IRVINE随机振动传递率基本模型,发现IRVINE随机振动传递率模型的准确度有改进的空间。因此,在“三段法”的基础上将随机振动4σ... 为解决机载电子设备随机振动传递率计算准确度问题,首先,通过试验验证了STEINBERG正弦振动传递率基本模型和IRVINE随机振动传递率基本模型,发现IRVINE随机振动传递率模型的准确度有改进的空间。因此,在“三段法”的基础上将随机振动4σ、5σ瞬时加速度的影响综合考虑,提出更全面的“五段法”;然后,结合机载电子设备特点,修正了模型的结构疲劳系数。结果表明,所提随机振动传递率计算模型与实测值的误差小于5%,更逼近实测值,证明所提模型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电子设备 正弦振动 随机振动 振动传递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枕捣固装置激扰下有砟轨道振动传递及衰减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智海 肖宏 +3 位作者 甘天成 闫公甫 迟义浩 石柱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1,共11页
大机非稳态捣固作业是新建铁路开通运营前的必备工序,目前尚无研究涉及三枕捣固装置激扰下有砟轨道的振动传递特性。针对此不足,选取某典型新建铁路,开展捣固作业过程中有砟轨道动力响应的现场大型原位试验,并在散体道床内部不同位置埋... 大机非稳态捣固作业是新建铁路开通运营前的必备工序,目前尚无研究涉及三枕捣固装置激扰下有砟轨道的振动传递特性。针对此不足,选取某典型新建铁路,开展捣固作业过程中有砟轨道动力响应的现场大型原位试验,并在散体道床内部不同位置埋设自制的双轴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实现道床内部振动水平演变的实时监测。采用小波分析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从时域-频域角度探究了捣固作业过程中轨枕和道床的振动传递及衰减特征,对比分析不同捣固作业次数影响下有砟轨道的吸振能力和耗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捣固作业过程中存在典型的振动逆向传递现象,会降低道床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夹持阶段轨枕的主要响应频率为68.7 Hz,约为35 Hz捣镐固定振动频率的2倍;捣固作业过程中轨枕对不同方向振动的敏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捣镐的横向振动分量会激发道床内部更加丰富的振动响应;第三次捣固作业过程中道床的振动水平较低,道砟颗粒破碎概率最小。因此建议在不改变捣固作业时间和其他捣固作业参数的条件下现场进行多次连续捣固作业时,作业次数不宜超过3次,以保证最佳捣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铁路 捣固作业 振动传递机制 振动衰减 捣固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轨道系统振动传递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刚 何远鹏 +3 位作者 韩健 罗信伟 张智鑫 何况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7-203,共7页
[目的]嵌入式轨道的阻尼较大,有较好的减振降噪性能,因此有必要对嵌入式轨道的减振降噪机理进行研究。[方法]以广州地铁14号线为例,对嵌入式轨道系统与普通扣件式轨道系统进行了静态与动态的振动测试;基于现场测试的轨道结构频响函数及... [目的]嵌入式轨道的阻尼较大,有较好的减振降噪性能,因此有必要对嵌入式轨道的减振降噪机理进行研究。[方法]以广州地铁14号线为例,对嵌入式轨道系统与普通扣件式轨道系统进行了静态与动态的振动测试;基于现场测试的轨道结构频响函数及纵向衰减率,分析嵌入式轨道系统的减振特性。[结果及结论]嵌入式轨道系统在垂向减振中存在着明显的工作频段;嵌入式轨道在绝大多数频段中的振动加速度幅值均小于普通扣件式轨道的振动加速度幅值;当振动频率为550~1200 Hz时,嵌入式轨道的高分子阻尼材料与弹性垫板的减振体系在该频段具有良好的吸振能力;嵌入式轨道与调频式钢轨阻尼器一样存在固定的调整频段,其调整频带范围在振动频率为400 Hz附近;相比于离散支承的轨道结构形式,连续支承的轨道结构形式在振动频率大于750 Hz频段的钢轨振动衰减率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嵌入式轨道系统 振动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传递率函数的水泥混凝土铺面脱空识别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吴荻非 向晖 +2 位作者 刘成龙 沈宾宾 曾孟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3-465,共13页
为提高水泥混凝土铺面脱空识别的准确性和便捷性,提出一种基于振动传递率函数的板底脱空识别方法。首先,建立了九块板全尺寸铺面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获取冲击荷载作用下铺面板的多点加速度响应;其次,在2个振动传递方向上,分别计算相邻2... 为提高水泥混凝土铺面脱空识别的准确性和便捷性,提出一种基于振动传递率函数的板底脱空识别方法。首先,建立了九块板全尺寸铺面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获取冲击荷载作用下铺面板的多点加速度响应;其次,在2个振动传递方向上,分别计算相邻2个测点间的振动传递率函数,分析特定频段内传递率函数的差异,并提出传递率损伤指标(transmissibility-damage indicator,TDI)及其矩阵表达式;最后,计算分析11种不同脱空形式、程度下TDI矩阵的差异,并分析测点布设方式、信号噪声水平对TDI矩阵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脱空判定指标能较好识别定位板角和板边局部脱空。所得TDI矩阵在板角脱空的2个传递方向均十分显著,在板边脱空的垂直脱空边方向较为显著;对于板中脱空,2个传递方向上的TDI矩阵均无法有效识别。板中脱空的分布与TDI矩阵的分布一致性较差;对于多区域脱空,其计算得到的TDI矩阵与单区域脱空类似,对于板角和板边局部脱空均能有效识别;测点布设越密,TDI矩阵的分布与脱空分布的一致性越高。然而,该识别方法对噪声水平较为敏感,噪声水平越高,识别精度越低,需要较高精度的传感器或设备予以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脱空识别 振动传递率函数 水泥混凝土铺面板 有限元分析 识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驱动的圆柱壳内振源振动传递控制
8
作者 贺佩韬 王双立 +2 位作者 耿小明 谢溪凌 张志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6-251,共6页
针对圆柱壳内振源振动通过环形支承向壳体传递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电作动器的主被动支承隔振方案,并通过振源-主被动支承-壳体耦合系统进行振动控制分析。根据Flugge壳理论,采用波传播法建立圆柱壳体振动模型,同时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 针对圆柱壳内振源振动通过环形支承向壳体传递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电作动器的主被动支承隔振方案,并通过振源-主被动支承-壳体耦合系统进行振动控制分析。根据Flugge壳理论,采用波传播法建立圆柱壳体振动模型,同时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振源及主被动支承的振动模型,最终使用子结构频响函数综合获得耦合系统振动模型。基于耦合系统模型和理想控制假设,在频域给出壳体振动可控性,并通过振源-主被动支承-壳体试验系统验证控制的有效性。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压电作动器的主被动隔振方案能显著降低壳体的宽带和线谱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控制 压电驱动 振动传递 圆柱壳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幅喷杆喷雾机振动传递特性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5
9
作者 聂振宇 李晋阳 陈云飞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4,共10页
宽幅喷杆喷雾机作业过程中,田间路面激励和拖拉机自身的振动导致喷杆发生振动,喷杆末端触地现象频发,对雾滴沉积均匀性和喷杆寿命产生很大影响。为抑制喷杆振动对喷雾质量的影响,解译喷杆振动传递特性,以幅宽为24 m的喷杆式喷雾机为载体... 宽幅喷杆喷雾机作业过程中,田间路面激励和拖拉机自身的振动导致喷杆发生振动,喷杆末端触地现象频发,对雾滴沉积均匀性和喷杆寿命产生很大影响。为抑制喷杆振动对喷雾质量的影响,解译喷杆振动传递特性,以幅宽为24 m的喷杆式喷雾机为载体,通过试验模态分析获得固定支撑方式下喷杆的约束模态信息;对被动激励源之一的支撑架进行运行模态分析获取工况工作频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支撑架的有限元模型以阐明药箱液位对支撑架模态参数的影响。最后,通过试验获得机械激励和不同工况下喷杆振动的时、频域信号,结合模态分析结果,分析了主、被动激励源对喷杆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杆的前8阶试验模态频率均低于120 Hz,模态振型以弯曲变形为主,变形主要分布在喷杆的第一段和末端;发动机的2阶惯性力频率与喷杆的第3阶试验模态频率43.562 Hz接近,支撑架前16阶运行模态的固有频率与前8阶的喷杆模态频率范围重合;机械激励下,0~150 Hz频率范围内的响应包含整个喷杆的模态特性,且在该频率范围内振动在传递过程中存在很大损失;在怠速工况下,喷杆振动主要由发动机的2阶惯性力所致,振动主频为40 Hz,支撑架模态对振动的影响忽略不计;颠簸路面工况下,喷杆振幅随着行驶速度的提升而增加,主振频率在20 Hz和120 Hz处,而平滑路面工况下振动信号几乎不受行驶速度的影响;药液负载下,激励源与药液晃动的耦合振动增加了喷杆的振动响应,且药液还增加了支撑架结构的质量和阻尼,对支撑架振动有抑制效果。研究结果可以为喷杆结构的优化设计与减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杆喷雾机 模态分析 振动传递 喷杆振动 支撑架振动 药箱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耐压壳体结构振动传递控制技术研究
10
作者 黄颜 刘文章 胡志宽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247,共6页
相对单耐压壳体,由于多耐压壳体通过舷间连接结构相互耦合,受激励耐压壳体向临近的舷间结构/舷间声介质、临近耐压壳体、轻外壳等主构件传递振动,总体上呈现多路径相互叠加的树形结构,传递路径复杂。采用数值方法,通过建立多耐压壳体有... 相对单耐压壳体,由于多耐压壳体通过舷间连接结构相互耦合,受激励耐压壳体向临近的舷间结构/舷间声介质、临近耐压壳体、轻外壳等主构件传递振动,总体上呈现多路径相互叠加的树形结构,传递路径复杂。采用数值方法,通过建立多耐压壳体有限元模型,基于多耐压壳体耦合特征,分析振动传递路径上基座、激励位置、舷间结构等相关参数对多耐压壳体声学特性影响,从传递路径上开展针对性的结构声学噪声控制技术研究。分析结果可为多体结构的工程设计和振动噪声控制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多耐压壳体 振动传递 数值计算 噪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传递特性的振动环境试验响应预测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长春 王懋礼 曾启铭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11期1-4,共4页
介绍振动传递特性的概念 ,通过低量级随机激励下的振动环境试验 ,建立复杂结构的随机激励和随机响应试验结果的快速运行模型 ,利用该模型可以快速地计算结构在高量级随机激励下的响应以达到预测结构响应的目的。通过一个实际模型的随机... 介绍振动传递特性的概念 ,通过低量级随机激励下的振动环境试验 ,建立复杂结构的随机激励和随机响应试验结果的快速运行模型 ,利用该模型可以快速地计算结构在高量级随机激励下的响应以达到预测结构响应的目的。通过一个实际模型的随机振动环境试验实例和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传递特性 随机振动 振动环境试验 响应预测 结构振动传递模型 随机激励 随机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泡聚乙烯振动传递特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卫生 于妞妞 +1 位作者 薛阳 郭丹凤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2-158,共7页
目的 研究使用常用设计变量快速获取发泡聚乙烯振动传递率-频率曲线最大峰值处频率以及振动传递率的方法,降低缓冲材料测试表征工作量。方法 首先设计等静应力实验,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仿真分析2种方法分别进行分析,明确变量,进而设... 目的 研究使用常用设计变量快速获取发泡聚乙烯振动传递率-频率曲线最大峰值处频率以及振动传递率的方法,降低缓冲材料测试表征工作量。方法 首先设计等静应力实验,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仿真分析2种方法分别进行分析,明确变量,进而设计正交实验,在此基础上使用准牛顿法+通用全局优化法进行了公式拟合。结果 等静应力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砝码重量与接触面积组合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所得峰值对应频率不变,但是峰值对应传递率会发生变化。砝码重量、砝码与缓冲材料接触面积以及缓冲材料厚度作为变量分别与频率、振动传递率拟合后的R2为0.996、0.951。结论 静应力不能单独作为振动传递率-频率曲线变化的影响因素。需要选择砝码重量、砝码与缓冲材料接触面积以及缓冲材料厚度3个因素作为振动传递率-频率曲线变化影响因素。这3个因素与峰值对应的频率以及振动传递率有较为明显的潜在规律。拟合所得公式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减少缓冲材料测试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缓冲材料 振动传递特性 振动传递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品物流运输包装件堆码振动传递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璐璐 刘美华 +2 位作者 张连文 潘道津 孟宪文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5-10,共6页
以贵妃富士苹果为测试对象,模拟了其在实际运输过程中的振动载荷,进行了运输包装单件扫频振动实验,测出了其固有频率;对10层堆码进行扫频振动传递性能实验,分别测出了底层、中间层(第6层)和顶层运输包装件的固有频率、最大响应加速度和... 以贵妃富士苹果为测试对象,模拟了其在实际运输过程中的振动载荷,进行了运输包装单件扫频振动实验,测出了其固有频率;对10层堆码进行扫频振动传递性能实验,分别测出了底层、中间层(第6层)和顶层运输包装件的固有频率、最大响应加速度和振动传递率。最后探讨了最大响应加速度、振动传递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固有频率和振动传递率峰值与堆码高度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其在模拟振动条件下的损伤规律,找出了现有包装的不足,提出了合理的包装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包装 振动传递性能 固有频率 振动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纸板振动传递特性测试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郭彦峰 朱大鹏 +2 位作者 陈西发 孙德强 张景绘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3,31,共3页
实验研究了 4种不同厚度的蜂窝纸板的振动传递特性 ,得到振动传递率曲线、峰值频率、振动传递率和阻尼比 。
关键词 蜂窝纸板 振动传递特性 测试 缓冲包装 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加肋双层圆柱壳体振动传递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金广文 章林柯 +2 位作者 缪旭弘 贾地 王雪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8-221,共4页
研究水下双层圆柱壳体振动传递特性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尤其对于水下结构噪声快速预报和外壳表面速度场实时重构。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双层加肋圆柱壳体模型水下振动试验研究了不同激励条件下内外壳体振动特性;然后建立了水下双层圆柱壳... 研究水下双层圆柱壳体振动传递特性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尤其对于水下结构噪声快速预报和外壳表面速度场实时重构。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双层加肋圆柱壳体模型水下振动试验研究了不同激励条件下内外壳体振动特性;然后建立了水下双层圆柱壳体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壳体在流固耦合条件下的振动路径及特性,找出了不同激励方向、流体耦合方式和内外壳体连接方式等典型因素下内、外壳体间振动传递规律,为速度场重构和水下噪声预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场 圆柱壳体 振动传递 流固耦合 振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锤击试验的高铁简支箱梁振动传递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小珍 宋立忠 张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0-128,共9页
以高速铁路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锤击试验,探讨了铁路混凝土简支箱梁振动传递特性。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轨道一桥梁垂向耦合系统模型,计算了轨道板、底座板和桥梁顶板在1—1000Hz之间的垂向速度导纳,与试验结... 以高速铁路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锤击试验,探讨了铁路混凝土简支箱梁振动传递特性。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轨道一桥梁垂向耦合系统模型,计算了轨道板、底座板和桥梁顶板在1—1000Hz之间的垂向速度导纳,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利用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箱梁振动传递特性,讨论了箱梁顶板厚度、增设中腹板和扣件系统刚度、阻尼等参数对箱梁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行车激励下箱梁振动传递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3倍频程中心频率20—200Hz之间,顶板速度导纳最大,翼板次之,腹板和底板的速度导纳相对较小;顶板振动在距激励点L/8(£为桥梁跨度)范围内的衰减较快,在距离激励点L/8以外的衰减缓慢;增大箱梁顶板厚度、增加箱梁中腹板以及增大扣件阻尼等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桥梁的振动和噪声;在轮轨力激励下,箱梁各板件均在中心频率40~80Hz之间振动速度较大,由此可导致该频率范围内的结构噪声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支箱梁 锤击试验 振动传递 导纳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圆柱壳振动传递及近场声辐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姚熊亮 钱德进 +2 位作者 刘庆杰 张阿漫 庞福振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26-1234,共9页
水下加筋圆柱壳体振动和声辐射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从实验和数值计算两个方面,对水下加筋双层圆柱壳的振动传递及声辐射进行了研究。实验模型表面敷设了隔声去耦材料,分为四种工况:双壳全敷设、内全敷设、外全敷设、外部... 水下加筋圆柱壳体振动和声辐射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从实验和数值计算两个方面,对水下加筋双层圆柱壳的振动传递及声辐射进行了研究。实验模型表面敷设了隔声去耦材料,分为四种工况:双壳全敷设、内全敷设、外全敷设、外部分敷设,对单频激振时内外壳体间的振动传递以及各工况下的近场声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托板在内外壳的振动传递中起着较大的作用,内外壳全部敷设隔声去耦材料对抑制振动和声辐射最有效。为了减小托板对振动及声辐射的影响,提出了复合托板结构,即在托板上添加方钢结构,并对含复合托板的圆柱壳声学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表明方钢在中高频段能有效降低壳体的振动及声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圆柱壳 振动传递及声辐射 模型实验 复合托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悬架中高频振动传递分析与橡胶衬套刚度优化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无畏 李欣冉 +1 位作者 陈晓新 王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29,共5页
利用ADAMS与NASTRAN软件建立了某微型轿车整车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ADAMS/Vibration模块建立虚拟激振台,分析悬架在路面中高频段激励下的振动响应与传递特性。从提高悬架隔振性能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底盘/悬架系统中副车架、扭转梁和... 利用ADAMS与NASTRAN软件建立了某微型轿车整车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ADAMS/Vibration模块建立虚拟激振台,分析悬架在路面中高频段激励下的振动响应与传递特性。从提高悬架隔振性能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底盘/悬架系统中副车架、扭转梁和橡胶衬套对整车振动的影响。采用ADAMS中的DOE技术对悬架系统中几个主要连接衬套的刚度进行灵敏度分析,在ADAMS/Insight中对衬套刚度进行优化,通过改变衬套刚度提高整车振动性能。仿真结果显示,地板处的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值在整个研究频率范围内由477.9 mm/s2降至454.2 mm/s2,降低了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悬架 中高频激励 振动传递特性 橡胶衬套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有模态函数振动传递率的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12
19
作者 顾建祖 郝文峰 +1 位作者 骆英 汤灿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27-32,共6页
提出了无需量测外荷载的新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将经验模态分解应用于结构损伤识别,通过求振动响应信号固有模态函数的振动传递率,构建结构损伤识别参数;通过对预置不同开胶损伤程度的玻璃幕墙试件进行动态测试,得到不同损伤程度下玻璃... 提出了无需量测外荷载的新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将经验模态分解应用于结构损伤识别,通过求振动响应信号固有模态函数的振动传递率,构建结构损伤识别参数;通过对预置不同开胶损伤程度的玻璃幕墙试件进行动态测试,得到不同损伤程度下玻璃幕墙的固有模态函数振动传递率,并根据振动传递率的差别来识别和评估玻璃幕墙开胶损伤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无需量测外荷载也能精确识别结构损伤,通过损伤参数值也能判断损伤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固有模态函数 振动传递 损伤识别 玻璃幕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激励环境下精密隔振系统的振动传递率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春良 郑文 +1 位作者 梅德庆 陈子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在分析基础干扰单独作用下被动隔振系统和主动隔振系统振动传递率的基础上,定义了基础干扰和直接干扰同时作用的复杂激励环境下隔振系统的振动传递率概念,推导了复杂激励环境下被动隔振系统和主动隔振系统振动传递率的有关计算公式。系... 在分析基础干扰单独作用下被动隔振系统和主动隔振系统振动传递率的基础上,定义了基础干扰和直接干扰同时作用的复杂激励环境下隔振系统的振动传递率概念,推导了复杂激励环境下被动隔振系统和主动隔振系统振动传递率的有关计算公式。系统研究了复杂激励环境下加速度反馈、速度反馈和位移反馈对隔振系统振动传递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振系统 复杂激励环境 动力学 振动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