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FORM-3D的齿轮冷挤压模具铣削工艺研究
1
作者 吴玉文 赵亮 +1 位作者 高冬冬 王帅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19,共5页
汽车差速器齿轮冷挤压成形技术的关键是冷挤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齿轮冷挤压模具设计已得到较为广泛的研究,但制造方面较少被提及。针对冷挤压模具制造现状,提出一种高速铣削加工方案。为解决模具铣削中材料硬度高、刀具磨损和让刀量大... 汽车差速器齿轮冷挤压成形技术的关键是冷挤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齿轮冷挤压模具设计已得到较为广泛的研究,但制造方面较少被提及。针对冷挤压模具制造现状,提出一种高速铣削加工方案。为解决模具铣削中材料硬度高、刀具磨损和让刀量大等问题,基于DEFORM-3D仿真软件,设计单因素仿真试验进行对比分析,合理分配加工余量,并优选出切削力较小、刀具磨损程度低的切削用量。该方法为研究冷挤压类模具加工工艺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冷挤压模具 铣削 切削用量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磨损正交试验的温挤压模具优化设计 被引量:28
2
作者 孙宪萍 刘强强 +1 位作者 杨兵 王雷刚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76,92,共5页
以汽车转向螺杆的杯-杆件温热挤压凹模为例,通过对温挤压成形工序的分析,得到影响温挤压凹模磨损寿命的4个主要因素,即凹模入口处圆角大小、模具初始硬度、模具初始温度、摩擦因子。设计四因素四水平标准正交实验表,通过Deform-3D数值... 以汽车转向螺杆的杯-杆件温热挤压凹模为例,通过对温挤压成形工序的分析,得到影响温挤压凹模磨损寿命的4个主要因素,即凹模入口处圆角大小、模具初始硬度、模具初始温度、摩擦因子。设计四因素四水平标准正交实验表,通过Deform-3D数值模拟软件,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进行温挤压凹模型腔磨损正交试验。以凹模磨损量最小为目标获得凹模模具的最优四因素组合,并得出在温挤压内孔工序中模具初始硬度对凹模磨损影响最大,对实际生产中模具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有一定指导作用。在最优参数组合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凹模在温挤内孔中稳定阶段的磨损量,并预测出模具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模具 磨损 正交试验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遗传算法的铝型材挤压模具优化设计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汉武 张志萍 +2 位作者 王秀海 顾迎新 崔建忠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6-88,共3页
型材挤压模具寿命的高低 ,与模具的结构形状及几何尺寸有很大关系 .通过用BP神经网络建立型材挤压模具的数学模型 ,用弹性有限元法计算模具内部各点的等效应力值并作为BP神经网络训练的导师信号 ,再结合遗传算法优化模具结构 ,建立了铝... 型材挤压模具寿命的高低 ,与模具的结构形状及几何尺寸有很大关系 .通过用BP神经网络建立型材挤压模具的数学模型 ,用弹性有限元法计算模具内部各点的等效应力值并作为BP神经网络训练的导师信号 ,再结合遗传算法优化模具结构 ,建立了铝型材挤压模具的力能参数实时计算系统和几何参数优化设计系统 .研究表明 :采用本方法设计的方管铝型材挤压模具 ,其危险点处的等效应力降低了 39.1 % ,且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减小 ,模具结构趋于合理 ,提高了模具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挤压模具 优化设计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挤压模具的早期失效探讨及对策 被引量:12
4
作者 庞祖高 苏广才 +1 位作者 夏薇 黄尚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5-28,共4页
针对温挤压模具在高温高压下产生早期失效的现象,探讨和剖析了模具早期失效产生的因素,从模具设计、模具材料、模具冷却和模具润滑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挤压模具 早期失效 模具材料 模具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铝型材挤压模具优化设计 被引量:10
5
作者 邹琳 夏巨谌 胡国安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2-46,共5页
采用三层BP神经网络建立挤压模具的数学模型,利用三维刚塑性有限元模拟获得神经网络的样本信号,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利用神经网络函数逼近功能,以U形铝型材在挤压工作带出口处具有最均衡的轴向挤压速度为目标,最终对U形铝型材挤压... 采用三层BP神经网络建立挤压模具的数学模型,利用三维刚塑性有限元模拟获得神经网络的样本信号,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利用神经网络函数逼近功能,以U形铝型材在挤压工作带出口处具有最均衡的轴向挤压速度为目标,最终对U形铝型材挤压模具合理模孔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表明优化结果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设计 有限元 BP神经网络 铝型材 挤压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挤压模具型腔形状优化设计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宪萍 王雷刚 +2 位作者 黄瑶 安晓超 李士战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3-515,共3页
以磨损为目标建立优化数学模型,采用B样条函数插值描述模具型腔轮廓形状,基于有限元和修正的Archard磨损模型计算结果训练BP神经网络,建立模具型腔控制点与目标函数之间的映射关系,计算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值,优化模具型腔.研究结果显示:... 以磨损为目标建立优化数学模型,采用B样条函数插值描述模具型腔轮廓形状,基于有限元和修正的Archard磨损模型计算结果训练BP神经网络,建立模具型腔控制点与目标函数之间的映射关系,计算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值,优化模具型腔.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本方法得到的模具型腔形状,与锥形模相比,沿其表面最大磨损深度降低了63.9%,磨损深度分布均匀,说明此设计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模具型腔 优化设计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perXtrude的矩形铝型材挤压模具结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倪正顺 谢要花 +1 位作者 何畅 黄庄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4-157,160,共5页
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的HyperXtrude软件,以矩形铝型材为例,对三组不同分流桥结构的铝型材模具在稳定挤压过程中的应力场、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六字分流桥结构时,应力分布最均匀,流速均衡性最好。最... 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的HyperXtrude软件,以矩形铝型材为例,对三组不同分流桥结构的铝型材模具在稳定挤压过程中的应力场、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六字分流桥结构时,应力分布最均匀,流速均衡性最好。最后对得出的最优方案的下模工作带进行了调整,能保证产品质量更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桥结构 挤压模具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型材挤压模具导流孔结构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林高用 周佳 +3 位作者 张永宁 陈兴科 蒋杰 王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5-231,共7页
基于MATLAB平台,将BP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铝型材挤压模具的导流孔形状优化设计。由正交实验法安排模拟实验组合,采用SuperForge软件对进行型材挤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以挤压时金属流出模口平面的z向质点流速的... 基于MATLAB平台,将BP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铝型材挤压模具的导流孔形状优化设计。由正交实验法安排模拟实验组合,采用SuperForge软件对进行型材挤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以挤压时金属流出模口平面的z向质点流速的均方差作为模型目标值;将模拟结果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对进行网络训练并建立网络知识源;通过遗传算法求得模型的全局优化解;最后通过有限体积法数值模拟技术验证并比较优化所得导流孔形状与经验法确定的导流孔形状对金属流动均匀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导流孔形状能使金属流出模口的速度分布更均匀,表明对挤压模具导流孔形状的优化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挤压模具 导流孔 有限体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铝合金型材挤压模具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倪正顺 黄庄泉 +2 位作者 谢要花 高亚云 邹立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5-137,共3页
挤压模具对铝合金型材产品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针对外形和长宽比大的矩形型材模具难以设计的问题,对某型材挤压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了模具的温度、应力和变形情况。根据模拟结果,对模具设计进行了改进,优化了工作带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关键词 挤压模具 长宽比 模具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体积数值模拟技术在宽展挤压模具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克坚 包忠诩 阮峰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37,共4页
介绍了有限体积数值模拟技术,在MSC.Superforge商业应用软件平台上,对某公司铝型材产品FDAWDD7的挤压变形进行了过程模拟,通过工业试验证明,金属流出速度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相符,利用这种技术指导一般的非空心型材挤压模具设计在... 介绍了有限体积数值模拟技术,在MSC.Superforge商业应用软件平台上,对某公司铝型材产品FDAWDD7的挤压变形进行了过程模拟,通过工业试验证明,金属流出速度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相符,利用这种技术指导一般的非空心型材挤压模具设计在生产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 有限体积法 模拟 挤压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陶瓷强化挤压模具钢抗磨减摩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雷刚 黄瑶 +1 位作者 刘全坤 刘明霞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40,共2页
本文对复合陶瓷强化挤压模具钢抗磨减摩进行了研究。利用比拟试验研究了在蓖麻油 +硬脂酸钙润滑下 ,有色金属铜 (H6 2 )、钢 (2 0 )试样与复合陶瓷强化 9CrSi环配副的摩擦磨损特性 ,并与未采用陶瓷强化的铜 (H6 2 )、钢 (2 0 ) / 9CrSi... 本文对复合陶瓷强化挤压模具钢抗磨减摩进行了研究。利用比拟试验研究了在蓖麻油 +硬脂酸钙润滑下 ,有色金属铜 (H6 2 )、钢 (2 0 )试样与复合陶瓷强化 9CrSi环配副的摩擦磨损特性 ,并与未采用陶瓷强化的铜 (H6 2 )、钢 (2 0 ) / 9CrSi环摩擦副进行比较 ,分析了其减摩抗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 :复合陶瓷强化挤压模具能显著减少摩擦系数 ,降低磨损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陶瓷强化 挤压模具 抗磨减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挤压模具热力耦合三维数值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倪正顺 帅词俊 钟掘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6-90,共5页
根据热挤压模具的工作特点,基于热弹性力学和有限应变理论,建立了三维热力耦合弹塑性有限元方程。用该方程研究方管铝型材平面分流组合模的三维数值分析,在确定边界条件和计算挤压力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设计单元类型,计算了模具在挤压过... 根据热挤压模具的工作特点,基于热弹性力学和有限应变理论,建立了三维热力耦合弹塑性有限元方程。用该方程研究方管铝型材平面分流组合模的三维数值分析,在确定边界条件和计算挤压力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设计单元类型,计算了模具在挤压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通过分析模具应力,发现在模桥与模芯相接处有较大的应力集中,与出现裂纹的位置相吻合,说明应力集中是模具桥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值分析 热力耦合 挤压模具 温度场 应力场 热弹性力学 挤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力耦合的热挤压模具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11
13
作者 倪正顺 帅词俊 钟掘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57-760,共4页
利用基于有限变形理论的热力耦合基本方程 ,对方管铝型材平面分流组合模进行了三维热力耦合计算。分析发现应力集中明显 ,且其部位与模桥裂纹位置相吻合。为改善模具体内应力分布 ,对该模具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经过 2 1次迭... 利用基于有限变形理论的热力耦合基本方程 ,对方管铝型材平面分流组合模进行了三维热力耦合计算。分析发现应力集中明显 ,且其部位与模桥裂纹位置相吻合。为改善模具体内应力分布 ,对该模具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经过 2 1次迭代计算 ,获得最优结构尺寸 ,使最大应力下降 32 .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耦合 优化设计 挤压模具 使用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行车多飞飞轮轮芯冷挤压模具失效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伟 刘庆锁 +1 位作者 陆翠敏 张玉姣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0-192,共3页
采用光学及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自行车多飞飞轮轮芯冷挤压凸模显微组织结构,探究了其断裂失效的原因。观察显微组织发现,失效模具的显微组织中明显存在不均匀带状分布的碳化物。断口形貌及裂纹附近EDS测试分析表明,碳化物集中区为断裂裂... 采用光学及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自行车多飞飞轮轮芯冷挤压凸模显微组织结构,探究了其断裂失效的原因。观察显微组织发现,失效模具的显微组织中明显存在不均匀带状分布的碳化物。断口形貌及裂纹附近EDS测试分析表明,碳化物集中区为断裂裂纹发生区。模具组织中存在不均匀带状分布的碳化物是产生断裂失效的内在原因,而模具在冷挤压成型过程中形成的应力积累是导致模具断裂失效的外在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模具 显微组织 应力积累 断裂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模具的数字化设计与数字化制造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志豪 谢建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5期292-299,共8页
介绍了基于数字仿真技术的挤压模具数字化设计、结构优化、产品质量预测的实现方法,以及挤压模具数字化制造的加工工艺。挤压模具数字化设计的目的是提供模具的几何、拓扑信息和挤压成形的工艺信息,其核心技术是数字化建模与数字化仿真... 介绍了基于数字仿真技术的挤压模具数字化设计、结构优化、产品质量预测的实现方法,以及挤压模具数字化制造的加工工艺。挤压模具数字化设计的目的是提供模具的几何、拓扑信息和挤压成形的工艺信息,其核心技术是数字化建模与数字化仿真。数字化仿真技术在挤压过程金属流动行为分析、模具结构优化、型材成形质量预测等方面已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采用基于仿真技术的虚拟试模方法,是实现挤压模具的"零试模"有效途径,也是形成新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的重要技术手段。大量采用CNC加工、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系统是挤压模具数字化制造的主要特征。实现CAD、CAM和CAE的有效结合,提高复杂多孔空心型材挤压模具的制造技术水平,是我国挤压模具数字化制造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模具 数字化设计 CNC加工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三维建模方法与热挤压模具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0
16
作者 帅词俊 倪正顺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5-348,共4页
挤压模具经常发生桥断、桥裂。文中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为工作平台 ,利用其二次开发语言ANSYSpara metricdesignlanguage(APDL)为工具 ,对铝型材热挤压模具实现了三维实体建模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 ,得到此模具的三... 挤压模具经常发生桥断、桥裂。文中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为工作平台 ,利用其二次开发语言ANSYSpara metricdesignlanguage(APDL)为工具 ,对铝型材热挤压模具实现了三维实体建模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 ,得到此模具的三维应力分布图 ,发现该种模具的模桥应力集中相当严重 ,应力分布极其不均。并获得挤压模具最优结构尺寸参数 ,使应力集中明显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建模 挤压模具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型材挤压模具的3D优化设计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积彬 伍晓宇 +3 位作者 刘科胜 李建勋 许楚武 梁昆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9-32,共4页
详细分析了铝型材挤压模具设计的特点和铝型材挤压分流模具和平模的结构特征 ,根据铝型材挤压模具的制造加工工艺技术和铝型材挤压模具设计步骤 ,用C语言编写了铝型材挤压模具参数设计的程序 ,以流程图的形式详细引导铝型材挤压模具的... 详细分析了铝型材挤压模具设计的特点和铝型材挤压分流模具和平模的结构特征 ,根据铝型材挤压模具的制造加工工艺技术和铝型材挤压模具设计步骤 ,用C语言编写了铝型材挤压模具参数设计的程序 ,以流程图的形式详细引导铝型材挤压模具的设计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型材挤压模具 CAD CAE CAM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挤压模具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10
18
作者 倪正顺 帅词俊 钟掘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2,共2页
利用有限元法对热挤压模具体内各节点的应力值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结果表明 :模具体内应力集中较明显 ,且在此部位极易形成裂纹。通过对模具结构尺寸的优化设计 ,改进后的模具体内最大应力下降 32 .2 % ,从而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挤压模具 有限元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3钢铝型材挤压模具激光熔覆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戴晓光 袁晓洲 周圣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16-118,共3页
采用自制的专用铁基合金粉末,对H13钢铝型材挤压模具进行了激光熔覆修复。利用光学显微镜、XRD与数字显微硬度计对激光熔覆修复层的显微组织与硬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熔覆修复层与H13钢铝型材挤压模具形成了表面较平整与光滑、... 采用自制的专用铁基合金粉末,对H13钢铝型材挤压模具进行了激光熔覆修复。利用光学显微镜、XRD与数字显微硬度计对激光熔覆修复层的显微组织与硬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熔覆修复层与H13钢铝型材挤压模具形成了表面较平整与光滑、无气孔与裂纹,主要由呈树枝状晶生长的过饱和马氏体α-Fe以及树枝间析出的Fe3W3C、M23C6等碳化物组成,平均显微硬度达868 HV0.2,相对于H13钢铝型挤压模具提高了约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 挤压模具 激光熔覆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挤压模具用Al_2O_3/(W,Cr)金属陶瓷的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娇 罗兵辉 +1 位作者 刘小平 柏振海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7-50,62,共5页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不同Al2O3含量的热挤压模具用Al2O3/(W,Cr)金属陶瓷,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抗热震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Al2O3/(W,Cr)陶瓷的最大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分别达到800 MPa和13 MPa.m1/2;Al2O3体积分数为60%的金属...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不同Al2O3含量的热挤压模具用Al2O3/(W,Cr)金属陶瓷,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抗热震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Al2O3/(W,Cr)陶瓷的最大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分别达到800 MPa和13 MPa.m1/2;Al2O3体积分数为60%的金属陶瓷抗热震性能优于体积分数为70%的;两者的摩擦因数都随法向载荷的增大逐渐降低,随摩擦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磨损率随法向载荷的增加而增大;其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并伴有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模具 金属陶瓷 抗热震性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